第一篇:趣味数学006:《三国演义》中的黄巾军到底有多少人
《三国演义》中的黄巾军到底有多少人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说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其中势力最大的要数巨鹿郡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也就是说,黄巾军共有36个方阵,大方阵10000余人,中方阵7000余人,小方阵6000余人。书中又说“四方百姓,裹黄巾反者四十五万。”如果按照黄巾军人数与百姓人数1比1估算,黄巾军应该有20多万人。那么,黄巾军到底有多少人呢?
下面就按照书中的说法,算一算:
试算发现:1012=10201,842=7056,782=6084。可以认为,大方阵每边101人,每个方阵10201人;中方阵每边84人,每个方阵7056人;小方阵每边78人,每个方阵6084人。假设有6个小方阵、20中方阵、10个大方阵,合计36个方阵,便是6×10201+20×7056+10×6084=263166人。如果再加上3位首领:天公将军张角、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总共263166+3=263169人。而263169=5132,这就是说,正好又组成一个每边513人的大大的方阵。真称得上是捭阖自如,变化莫测。
这是巧合吗?当然不是。何以为证?仍然在第一回,书中又称“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看来,张角果然了得,自从得遇异人,通过研习天书,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精通术数。把黄巾军方阵搞得如此神乎其神,说不定正是他用来迷惑百姓的一种手段呢?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数学
姚
科
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但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将趣味引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们学的更快,学的更好。
数学有一套抽象的理论,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但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就要试图从观察、寻找身边的数学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数学的兴趣。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的素材,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教育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数学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欲望的前提,学生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育必须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学数学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立足生活和游戏,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活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不应当以学生学到知识为最终目标,而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经历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多少学习技能,获得的情感体验比只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更重要、更长远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想法设法的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和技能,体会到数学学习带给他们的成功和喜悦。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用精美的图片来显现学习情境。所显现的许多情境都是学生所喜爱的故事、游戏或具体的生活情境,可是再生动、再有趣,那也只是一幅静态的画,当学生看的次数多了,难免会觉得枯燥。针对这一情况,要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游戏,把一些“静态”情境变成“动态”情境。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把它编成一个“看电影”的数学游戏,教师当检票员,每位学生手里有一张“电影票”,每张电影票有两道题,上面一道题的得数是排数,下面一道题的得数是座位号,学生只有算对题才能坐对位置,不然就坐到别人的位置上,然后就被人请走。这个情景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学不好,会带来很多麻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平稳性差。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力争把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当做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摆一摆、做一做,动动脑子想一想、猜一猜,动动嘴巴说一说、辩一辩。比如:在学习认识几何图像时,老师不要急于讲出物体的名称,而是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在课堂上摆弄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马上争先恐后地讲、摆、说,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我们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挑战“如果我们把这些不同形状合在一起我们会拼成什么呐?”可以由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力,由简单的几何图像到复杂的实物,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了新知识。
二、在游戏操作活动中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是学生最好的、最自然地一种学习方式。结合游戏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可使儿童摆脱枯燥的数学概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和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商店的游戏中,学生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加减法运算。在影子游戏中,可以让学生测量影子的长度,有用尺子的有用绳子的,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加强互动,建立老师与学生的“伙伴关系”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旧的观念,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关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这种理念下的数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所有的感官,以便不断收集学生在活动中发出的信息,即使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等,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都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西游中趣味数学小故事
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里,说到唐僧和他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在平顶山莲花洞消灭了想吃唐僧肉的妖怪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然后师徒们继续赶路,又遇上一座巍峨险峻的大山。一面赶路,一面观景,不觉天色已晚。
故事发展到这里,小说中写道:
师徒们玩着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正是: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观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这首诗从十、九、八、七,说到六、五、四、三、两、一,星月点缀夜色,收工了,下班了,关门了,路上没人了,取经赶路的也该找个地方休息了。
为了取经,跋山涉水已经苦不堪言,降妖伏魔更是险象环生,害得猪八戒想回家,唐僧心里直打鼓。幸好有孙悟空不断给一行人鼓劲,看看沿途深山老林幽静风光,放松放松。小说里这首写景诗,也正是在紧张情节中夹进一点轻松花絮,稍稍缓一口气。诗中嵌进全部十个数字,而且从大往小,倒过来数,成为别具一格的倒数诗,更增加了趣味。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著的,问世已有400多年。按照我们现在数学里的习惯,用阿拉伯数字把诗中的各个数写出来,顺次排成一串,成为
9 8 7 6 5 4 3 2 1
现在做一个数学小游戏:用上面写出的十个数,不打乱顺序,添加适当的数学符号,组成十个算式,使计算结果分别等于10、9、8、7、6、5、4、3、2、1。
要组成其中任意一个算式,是很容易的。要组成全套十个,就要动动脑筋。如果再使组成十个算式的手法有变化,就更有趣了。
可以组成很多满足条件的算式,下面是其中的一组。
10+9-8-7+6+5-4-3+21=10;
(10+98+76)54(3+2)+1=9;
(10+9+8-7)654+3-2+1=8;(109-87)(6+5)+4+3-21=7;
(10+9+8-7-6)5-43-21=6;
(10+9+8+7+6)5-4(3-2)+1=5;
109-87+65-43-21=4;
(109-8+7)6-543+2+1=3;
(109+87-6)5-4-321=2;
(109-87)(654-321)=1。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教学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的游戏教学
补泥小学:肖
鹏
摘 要: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但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将趣味性引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们学得快,学得好。本人与立足生活、游戏教学、互动几个方面探讨了进行数学趣味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
数学有一套抽象的理论,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但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打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障碍,就要试图从观察、寻找身边的数学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数学的兴趣。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的素材,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数学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皮亚杰曾这样说: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智力具有促进作用。兴趣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前提,学生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育必须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学数学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强烈欲望。如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在教学中,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开发思维。
一、立足生活和游戏,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不应当以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最终目标,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经历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多少学习技能,体验比学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和技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注重用精美的图片来显现学习情境。所显现的许多情境都是学生喜爱的故事、游戏或具体的生活情景,可是再生动、再有趣,那也只是一幅静态的画,当学生看的次数多了,难免会觉得枯燥。针对这一情况,要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游戏,把一些“静态”情境变成“动态”情境。比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把它编成一个“乘车”的数学游戏,教师当检票员,每位学生手里有一张卡片“车票”,每张票有两道题,上面一道题的得数是排数,下面一道题的得数是座位号,学生只有算对题才能坐对位,不然,就会坐在别人的位置上,然后被人拈走。而自己的位置则别人占有。这个情境的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学不好,会带来很多麻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力争把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当做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嘴。比如:在学习认识测量的初步认识时,老师不要急于讲,而是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摸一摸,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同桌之间相互目测一下同学的身高。学生马上争先恐后地看、量、说,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通
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长短有了初步了解。这时我们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挑战“如果你们把你们的学习工具的长度测量出来吗?这时可以由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由简单到复杂的实物,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了新知识。
二、在游戏操作活动中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是学生最好的、最自然的一种学习方式。结合游戏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可使儿童摆脱枯燥的数学概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或游戏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和趣味化,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影子游戏中,可以让学生测量影子的大小,学生会运用各种测量手段来进行比较,有用尺子的,有用木棒作参照的,也有用绳子来量的等,不同的学生根据其生活经验,会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玩泥沙玩水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学生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泥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泥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学生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学生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扑克牌游戏,可使学生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运用积木进行的建筑游戏中,它涉及到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儿童在选择积木拼搭建筑物的过程中,激活并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这样能使儿童在自由活动和有趣新奇的游戏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深化数学意识的目的。
三、加强互动,建立老师与孩子的“伙伴关系”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旧的观念,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关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在这种理念下的数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所有的感官,以便不断收集学生在活动中发出的信息,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等,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和启发;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要给予肯定。比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从1数到10,再倒着数”这一环节中,可以结合我国发射“天宫一号”运载火箭的倒计时的实况录像,我和学生跟着科学家一起数,当火箭腾空的那一刹那,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觉得火箭发射升空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自豪感,孩子们真正感到学数学可以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不能没有数学。
总之,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叶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与学生人格培养》张梅玲。
第五篇: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
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是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正好是学生打基础的良好时机。小学数学教学既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难点科目,也是重点科目,搞好小学数学教学,使之适合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74-01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开展趣味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且有效途径。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含义及重要意义做了分析,并总结了几点实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策略,在此和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一、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含义及重要意义分析
所谓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指的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小学数学内容和小学生的特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使小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数学知识的教学。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趣味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枯燥性的学科,不像语文等学科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在小学生的眼中数学就是枯燥的数字加字母,抽象的概念加定理。这对于天性活泼好动,喜爱新鲜事物的小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强、趣味不足,学生视数学学习为繁重枯燥的任务,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强,教学参与度不高。而将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趣味化,首先,让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学生的故事、游戏需要,又可很好的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小学生因为好奇心重,所以其思维也比较活跃,这时期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幻想,将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趣味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有效的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二、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有效策略
1、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开展趣味教学
众所周知,故事有着动人的情节、可爱的人物、鲜明的形象,每一个学生从小都喜欢听故事,每一个人从出生到开始懂话,所听最多的就是父母讲的各种故事。可以说故事伴随我们一生,包括成年人在内,对听故事也是很感兴趣的。把故事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使之发挥出趣味性,实现趣味教学,是小学数学实现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将故事有效的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它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讲故事它具有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的特点与功能。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还能让学生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义,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对学生思想认识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创设和收集各种各样的故事,积极的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故事情境,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深奥难学的主观认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动机。
2、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开展趣味教学
能吸引小学生的,除了故事之外,就非游戏莫属了,研究表明,游戏是最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之一,很多小学生都无法抗拒游戏的吸引力,在玩游戏时,学生能够释放自己的压力,放松心情,尽情享受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类型期的转化过程。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能。因而,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便会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师在实施趣味教学法时,还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来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在讲授“元、角、分”的内容时,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对三者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些日用品并标价,然后通过模拟购买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这样,通过学生实际的操作体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联系生活,动手实践,引导学生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学生有充分的生活体验,明白学有所用,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有着好奇之心、爱美之心,疑问之心。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观察生活,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积极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充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可用性和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法,顺应了小学生的天性,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的总结,加强实践与探索,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成为小学生所喜爱的学科。
参考文献:
[1] 闫会琴.浅议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的“数学味”[J].学周刊,2013
[2] 龚卫民.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