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朗诵主持词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女: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男:春暖花开,我们从桃红柳绿中走来; 女:夏日炎炎,我们在挥汗如雨中坚强; 男:秋日金黄,我们在硕果累累中开颜; 女:冬日凛冽,我们在银妆素裹中成长。
男: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 女:二十四节气成为华夏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和节庆。男: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女: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男:早在2006年5月,农历二十四节气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女: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合:我们期待二十四节气申请世界“非遗”早日成功,期待东方智慧之花的再次绽放。
男:今天,让我们走进二十四节气,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女:今天,让我们吟诵古诗词,读千古美文,与经典相伴; 合:南程小学2016年庆国庆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朗诵会现在开始!男:纳百川之流成大海,通千古之典显文才,女: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男:让我们共读经典诗词,在书海中净化我们的心灵; 女:让校园走进二十四节气,在学习中传承中华文化血脉。
合:南程小学2016年庆国庆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朗诵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精彩表演和老师的辛勤付出。
第二篇:古诗词朗诵主持词
古诗词朗诵主持词
女:尊敬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女: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秋日的硕果,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精彩人生底色。男:马跑泉小学“翰墨书香,文化浸润”古诗词朗诵会 合:现在开始
1、一年级《弟子规》
女:首先,让我们把时间交给第一次露面的一年级小朋友,好不好? 男:再好不过了!一年级的同学们伸出手臂给大家打个招呼吧。你们有信心超地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吗? 女:打开文化的历史长卷,穿越千古尘埃,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儒家文化,朗朗上口的旋律蕴涵着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今天,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年级的同学给大家展示的是《弟子规》经典诵读。
男:请大家掌声欢迎
2、二年级《天净沙·秋思》
男:呦,小小年纪,挺有气势的嘛!一年级同学读得怎么样?是啊,摇着头,拍着手,活泼又有趣。二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可大了一岁,朗诵诗文会不会也更上一层楼呢?看起来信心十足,那就瞧瞧看吧!女:请欣赏二年级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天净沙.秋》
3、三年级《瀑布》
女:同学们,大家见过瀑布吗?记得它的样子和声音吗?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它的磅礴气势吧!请欣赏三年级全体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散文诗《瀑布》
4、四年级《望月怀远》
男:你曾是阳光下打开的天窗,看尽了千里风光,你曾把文明的阳光带到远方,穿越了山脉海洋;
女:这一刻,我们聆听心灵的沟通,这一刻,生命和谐永恒。男:下面有请四年级王梦佳、杨星星、孙灿雨、徐雨涵为大家带来诗朗诵《望月怀远》,请大家掌声欢迎。
5、五年级《沁园春·长沙》
男:曾记否?湘江碧波浪花涌。曾记否?领袖少年抒豪情。请欣赏五年级全体同学为我们带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6、六年级《春夏秋冬》
女:毛主席的词真是气势磅波,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男:是啊!听了这首词,让我对长沙心生向往,也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女:别着急,我们的家乡地处中原,四季分明,论其美景丝毫不逊色,我们一起来听听六年级同学徐浩凯、徐世豪、张瑞琦、杨森亮为我们带来的古诗词连诵《春夏秋冬》,掌声欢迎!
7、一年级《江南》
男:我们的家乡真是毫不逊色啊!中华大地美不胜收,处处展现蓬勃生机!
女:不止这些呢!咱们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江南,是文人雅士流连的锦绣之地,是富饶的鱼米之乡。下面就让一年级的小同学们带我们一起品味江南的荷塘美景《江南》。
8、二年级《游子吟》
男:同学们,你们爱爸爸妈妈吗?你们穿过妈妈亲手缝制的衣服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年级同学为大家吟诵古人是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请欣赏申梦蝶、杨怡芊、徐绘琳表演《游子吟》
9、六年级《古人话离别》
女:三千年来的中华诗词中汇集着太多的游子,上演着太多的别离。现在,让我们走进那一次次情真意切的别离,领略那一位位大诗人的风采。请欣赏六年级徐璇雨、徐浩凯、张瑞琦带来的古诗词朗诵《古人话离别》。
10、三年级《醉光阴》
男:爸爸妈妈随着光阴的逝去会慢慢变老,我们也会逐渐长大离开家乡。光阴是抓不到、留不住的,倏忽而来,挂角而去。让我们在美好的时光里,享受静静的光阴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请欣赏三年级杨心雨等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诗朗诵《醉光阴》。
11、四年级《别董大》 女:滔滔的江水流向远方,带走了我们无限的情思,却割舍不断我们离别的情谊。请欣赏由四年级同学徐广源、杨世成给大家带来的诗朗诵《别董大》。
12、五年级《江城子·密州出猎》
男:苏轼是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气势磅礴,淋漓酣畅,读之令人耳目一新。请欣赏五年级全体男生为我们吟诵苏轼的著名豪放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13、六年级《自相矛盾》
女:“矛”是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盾”是用来保护自己、抵挡敌人刺杀的兵器。现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或互相抵触。请欣赏六年级全体同学表演的古言小品《自相矛盾》。
14、四年级《满江红》
男:高楼独上,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岳将军一曲《满江红》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请欣赏由四年级徐东晓、徐世强、杨世成、杨康为大家带来的诗朗诵《满江红》,掌声有请。
15、五年级《蜀相》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读岳飞的诗,更要记住他、缅怀他、学习他,从小立下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大志,长大以后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男:诸葛亮以行动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请欣赏五年级全体女生为我们带来诗圣杜甫的名作《蜀相》,掌声欢迎。
16、三年级《少年中国说》
男:看,一群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中国好少年来了!他们是祖国的希望,他们肩负着保卫祖国的责任。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三年级的小同学为我们带来诗朗诵《少年中国说》。
17、二年级《梅花》
女:天寒地冻,花草凋谢的严冬,有一种花凌寒傲开,香气四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请欣赏二年级宋万佳、谢宗刚、徐佳凯的诗朗诵《梅花》。
18、一年级《唐诗四首》
女: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
男:今天我们一年级的小同学能在这个舞台上为全校的师生展示精彩国学的诵读,我们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
女:下面请欣赏一年级徐奥涵、杨凤娟等带来的《唐诗四首》,让我们一起品味这永世流芳的精神食粮。
19、四年级《长歌行》
女:时光流逝,日月如梭,人生短短几十载,不可逆转,让我们好好把握一分一秒。下面有请四年级同学宋怡瑶、张莹、孙溪涵、杨雨晴为我们带来的诗朗诵《长歌行》。20、三年级《小学生养成教育三字歌》
男:我们的小学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但是好习惯的养成也尤为重要。下面有请三年级同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生养成教育三字歌》,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共勉。
21、五年级《声律启蒙·一东》
男:高声诵读吧,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天地里心驰神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高声吟咏吧,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芳香中滋情养气,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诵读经典,师从贤哲,播种心田,博古通今。《声律启蒙》是培养儿童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唱歌一般。请欣赏五年级的集体吟诵《声律启蒙·一东》。
22、结束
女: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同学们,读书创造智慧,读书激发情感,读书净化我们的心灵。
男:也许,你还不曾相信,不信“书”会有如此的百般滋味,可是今天,大家的诵读确确实实令人感动、震撼、陶醉„„这全是书籍带来的变化啊!
女:就让朗朗书声陪伴我们度过快乐童年,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再相见。
合:马跑泉小学古诗词朗诵会到此结束!
第三篇:二十四节气处暑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处暑古诗词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处暑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元宫词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处暑前三日
胡茂文
粤近处暑烈日炎,寝食不安难休歇。
期盼天秤速来到,携风带雨除酷热。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马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第四篇: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
立春
立春是24节气之首。随着立春的到来,逐渐昼长夜短,天气日暖。河堤有“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孢,泥土中有蠢蠢欲动的小草。正等待“春风吹又生”。
立春时节,各地风俗不一。但吃春饼,吃春卷,吃萝卜(特别是心里美红心萝卜),咬春、迎春、备春耕民俗则是一样的。
立
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释】 ①春盘,古俗,立春日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称“春盘”。②两京,唐代有京都长安,东都洛阳,是为两京。⑦高门,汉未央官宫殿门。此代指唐长安皇宫之门。行,赐与。白玉.洁白如玉的盘。古代立春前一日,皇帝向臣僚赐春盘。④青丝,切细的生菜丝。⑤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巫山得名。那,通“挪”,移动。对眼.双眼。此句意思是:目光随着巫蛱滚滚江水流动。⑥杜陵远客,杜甫曾寓居长安杜陵东南之少陵原东,故宫称“杜陵远客”。
【简析】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旧治在今四川奉节县),至大历三年(768)离蜀。《立春》杜甫在寓居夔时所做,离安史之乱结束不过数年。杜甫由眼前的春盘,回忆起往年太平“盛世”,两京立春日的美好情景。但眼下的现实,却是飘泊异乡,萍踪难定。面对巫峡大江,愁绪如东去的一江春水,滚滚而来。悲愁之余,只好“呼儿觅纸”,寄满腔悲愤于笔端了.是封建时代,一个正直诗人命运坎坷,前途未卜的形象写照。这是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居夔州,回忆在长安、洛阳过立春的盛况。诗中不免流露了惆怅情绪和漂泊异乡的无奈。
雨水 雨水前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渐向北移。日照时数和强度日增,意味着雪花纷飞、寒气浸骨的天气日消,春风佛面,冰雪融化,潇潇细雨正向我们走来。但乍暖还寒天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
雨水时节有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女婿为岳父母'接寿’等风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①呈:恭敬地送给。②天街:京城街道。③酥(sū):酥油、奶油、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④最是:正是。⑤绝胜:远远超过 ⑥皇都:长安城(唐朝京都)。
【诗意】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简析】 这首诗写长安城中早春时节生机一派的景色。写早春,要写出特点,与繁花竟放的春景就有不同,韩愈紧扣“早春”主题,写草刚出芽时的有嫩色,一场清新的春雨之后,原野上绿意茸茸,邀望可知是春草出露嫩芽,蒙蒙茸茸,清新可爱,又正因是早春,草还没有长高长大,走近再看,才见稀疏的初芽,并不能形成绿色一片,人们说好诗如画,韩愈这首诗写草色的传神之笔,恐怕是画也难以表现的境界。后两句说这初春的生机,带给人欣喜和柔美的生命意识,是远远胜过暮春的烟柳之色的。
同是春景,诗人却进行比较,评出高低,显然他喜爱早春,当是因为早春是盼望了一冬的春消息的最先透露者,早春是大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有力证明,早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诗人观察细致,表达新巧,语言自然,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小诗极其生动地展现了早春景象。犹如一幅绝妙的早春风景画。
惊蛰
惊蛰一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春雷乍鸣,蛰居于地下的虫被惊醒,钻出地面活动。所以民间有“春雷惊百虫”之说,山东一带烙煎饼,江苏炒糯米,陕西、福建炒豆子、意为'炒虫’、'驱虫’之意。宁波、梅州、川西等地也有相应民俗活动。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渐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释】 ①景常晏:指天晚。②劬(qú):劳苦。③膏泽:指雨下到田里。④闾里:民间、乡里。
【诗意】 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开始了。自惊蛰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农活了。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菜了。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经很晚了,还得把牛牵到村子西边的溪沟里让它饮水。这样又累又饿,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看着这些,我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
【简析】 这首《观田家》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 赋税徭役妁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农活,结果却家无隔夜粮,劳役没个完。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身为封建官吏能够这样自责,确实是难得的。这种思想感情和杜甫等人是相同的,这是唐代田园诗中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优良传统。
春分
春分时昼夜等长,我国大部地区春光明媚。岸柳青青,莺飞草长,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花黄。有时北方春旱,南方则细雨绵绵,春江水涨,恰逢桃花盛开,又称桃花汛。古有'祭日’扫墓拜祖之俗,迄今客家人扫墓祭祖自春分始至清明止。现在人们多吃苋菜或煮汤铭记。
欧阳修在春分时节送别行人有一首词,唯美动人,悱恻幽回,情深意远。欣赏如下:
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意】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注释】 ⑴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⑵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⑶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薰,香气侵袭。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⑷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⑸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⑹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⑺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⑻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芜,草地。
【简析】
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其中描绘了远行人与闺中人的“一种相思,两地闲愁”,将抽象的愁描绘的淋漓尽致,使人可感可触。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行人对思念人的想象,叮咛,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楼高莫依,我远在绿野之外,春山之外,渺不可寻。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
清明 清明时节,冰雪融化,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是其写照。目前已定为国家传统节日,扫墓祭祖、植树、放风筝、荡秋千早已成俗。李易安在《点绛唇》中写到:“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词句。
其实,写清明的诗很多。流传千古,我们能郎朗入口的杜牧《清明》则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兹欣赏如下: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③借部――请问。
【简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谷雨
谷雨是春天里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南方已柳絮飘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 一派暮春之色。过去常见北方黄沙飞扬,刮起沙尘暴,南方则雨水充沛。南方民俗有谷雨摘茶,北方沿海渔民开海祭祀。各地食香椿,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谷雨每年约在4月20日左右,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的桃花刚刚盛放。白居易路过此处,见桃花盛开,喜出望外,得诗一首:《大林寺桃花》,构思奇妙,富于情趣。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①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人间:指山下平原地带。这里的“人间”与下句的“山寺”对举。芳菲:泛指开放的花。尽:完了。②山寺:此指大林寺,是庐山上香炉峰顶的一座寺庙。③恨:遗憾。春归:春天结束了。觅:寻找。④此中:指大林寺中。
【诗意】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简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记述了大林寺山高谷深,时节绝晚,与山下平原地带不同的景物节候,表现了诗人对春大的无限留恋和热爱。诗中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并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腿似的,可以转来躲去。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自然界的春天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所以历代读者称赞这首诗是唐人绝句中的珍品。
立夏
立夏时节,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炎暑即将来临,雷雨日渐增多。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年景已成定局。各地有吃立夏蛋、立夏饭,吃青梅、喝立夏茶习俗,以期夏日平安、五谷丰登。
南宋.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就这样描写梅子成熟、芭蕉分绿的初夏风光: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1)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指杨梅。(2)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3)思:意,情绪。(4)柳花:柳絮。
【诗意】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简析】
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吧?如此光景,长睡不起也未免可惜了。
小满
小满者,谓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如小麦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小满时节适宜水稻插栽。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雨水进一步增多,各地风俗不一。
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小满时节,天气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的壮阔场面。仿佛天水一色,水花四溅的风光就在眼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诗意】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简析】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芒种
芒种芒种忙忙种。此时正值三夏季节,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快种,夏季作物快管理,故名之。芒种差不多是阳历六月份,每隔两年端午是在芒种期间。因此,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已成各地风俗。
宋朝的贺铸用华美的文笔在这样一个悲伤的时节写下断肠的诗行。佳人已去,满眼空芜,仿佛在身后默默地目送你纤秀的行踪。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才能知道一个人的秘密世界.忧愁犹如飘散在原野上的袅袅青烟,好似飞舞的柳絮,恰如黄梅季节里无休无止的雨滴。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清闲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②芳尘去:指美人已去。③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④月台:赏月的平台。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⑤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⑥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⑦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⑧试问闲愁都几许:都几许,有多少。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⑨一川:遍地。
【诗意】
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他象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理解她内心的深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题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简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夏至
夏至这天昼最长,夜最短。对流天气频频出现,雷阵雨易形成。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绝妙诗句,生动描写了雷阵雨的景象。
民俗里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这天,北方人大多吃打卤面、炸酱面、冷面等,南方人多吃阳春面、三鲜面、过桥米线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意】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在说着丰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简析】 生动描述了夏至时节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喧闹的画面。在暮色中看到天空轻云漂浮,星星稀疏,想过桥小溪去避雨,却因天晚找不到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那所茅屋了。转了个弯,茅店才突然出现在眼前。恬静自然,生动逼真。小暑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只是小热,故名。民俗有“食新之说。即吃新米,尝新酒。吃新意为吃辛,以抵抗炎热。
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 ⑴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疑即辛谔。⑵山光:傍山的日光。落:一作“发”。⑶池月:池边的月色。东上:从东面升起。⑷散发: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⑸开轩:开窗。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⑹清响:极微细的声响。⑺鸣琴:琴。用 阮籍《 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诗意。⑻恨:遗憾。⑼感此:有感于此。⑽中宵:中夜,半夜。劳:苦于。梦想:想念。
【诗意】 山上夕阳慢慢向西落,池塘上的月亮渐渐东升。我披散着头发尽享清凉,推开窗户我悠闲地躺着。微风吹拂荷花清香怡人,筑业滴落露水声音清脆。想要取出鸣琴弹奏一曲,可惜没有知音前来欣赏。如此美景更加思念老友,日夜都在梦中想念着他。
【简析】 南亭,似应在涧南园,位于孟浩然家乡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辛大疑即辛谔,为作者同乡友人,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
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
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
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诗人从纳凉想到弹琴,进而想到'知音’,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念友人,希望能共度良宵,梦里相会。诗意盎然。
大暑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正值三伏,防止中暑。此时,雷暴常见,雨水充沛。大暑大暑,以吃为主。民间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喝暑羊肉汤,吃仙人草,据说能消除疲惫,防止祛暑。闽浙地区吃南国四大果品(荔枝,香蕉、菠萝、龙眼),据说有增强免疫、补心安神之功效。
销
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简析】 心静自然凉啊!
立秋
立秋是秋天第一个节气。天气逐渐由热变凉,进而转寒至冬。然而,我国之大,气温各异。立秋前后气温仍较高,把这种短暂炎热又称“秋老虎”。黑龙江、新疆北部八月中就进入秋季,而三亚在元旦期间秋天才姗姗来迟。
民俗里有贴秋膘、啃秋之说,立秋之时,天气渐凉,家家户户炖猪肉、炖鸡鸭、红烧鱼等,滋补身体。江浙沪一带立秋这天吃西瓜,有依依惜别之意,称为咬秋或啃秋。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①悲寂寥:悲叹萧条。②春朝:春天。③排:推,有冲破的意思。④碧霄:青天。
【诗意】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简析】 展现出一幅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断然否定了寂寥悲凉的悲秋观念。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之歌。
处暑
“处”含躲藏、终止之意,表示暑天结束。北方地区秋意渐浓,秋高气爽。南方出伏之后,仍有“秋老虎”的天气。
处暑前后正值中国最有浪漫气息的节日--七夕节,被称为中国情人节。一些少女、少妇祭拜织女星。祈求能找一个既有才气又帅气的如意郎君或夫妻和睦、早生贵子。一些热恋情侣也对空祈祷,期望姻缘美满,爱情幸福。一些在读学生则默默祈祷魁星,希望自己能考运亨通,金榜题名。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寄情于山水田园,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大意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幽静空灵,夜幕下凉风习习,秋意愈浓。明月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春的芬芳早已逝去,我依然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之中。原诗如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
【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⑸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 淮南小山《 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诗意】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简析】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白露
白露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天气变凉。早晨走在路上两旁的草木有了水珠。因阴气重,露凝而白得名。此时,候鸟南迁,其他鸟也贮存干果粮食准备过冬。浙闽的民俗是吃龙眼,以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而南京人喜欢喝甘醇清香的白露茶,饮自酿的白露米酒。温州一带的人常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煲汤,据说可去关节炎、滋补身体。对应诗词如下。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诗意】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简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 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秋分
秋分时节昼夜等长。降水渐渐少,气温天天降。此时,碧空万里,秋高气爽、凉风习习、丹桂飘香,正值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时候。秋分时节最重要的民俗是国家法定假日中秋节。于是,庆团圆,吃月饼,赏明月的活动必不可少。
中秋时分,脍炙人口的赏明月,庆中秋佳作,首推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意】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端起酒杯来向青天问候。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简析】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光洒满天地,诗人想起了分别七年的弟弟苏辙。举杯望月,触景生情,叹人间悲欢离合,意绪徘徊。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寒露
寒露时节,白云红叶,蝉噤荷残。露气寒冷,终将凝结。雀鸟不知去向,海边蛤蜊突然增多。雨季结束,天气渐寒。
这一时节,恰逢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重阳,是个大吉利日子。定为我国传统敬老节、老人节。这一天登高远望,以畅秋志。或赏菊咏诗,或临水观景,颐养心情。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成为风俗。
宋时柳永与友欢聚,饮酒填词。忆旧怀人,写景叙事,抒发情怀,隽永有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里我们欣赏如下。
玉蝴蝶 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频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了,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注释】 ⑴玉蝴蝶,词牌名。⑵雨收云断:雨停云散。⑶萧疏:清冷疏散,稀稀落落。堪:可以。⑷宋玉悲凉:指宋玉《九辩》,引申为悲秋。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⑸蘋花:一种夏秋间开小白花的浮萍。⑹遣情伤:令人伤感。遣:使得。⑺文期酒会:文人们相约饮酒赋诗的聚会。期:约。⑻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几:多少回。孤:通“辜”,辜负。风月:美好的风光景色。⑼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亦以之喻年月也。⑽潇湘:湘江的别称。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⑾暮天:傍晚时分。⑿空:白白地。归航:返航的船。⒀立尽斜阳:在傍晚西斜的太阳下立了很久,直到太阳落山。
【词意】 我悄悄地倚栏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送着秋色消逝于天边。秋天的傍晚,景色萧瑟凄凉,真让人兴发宋玉悲秋之叹。轻风拂过水面,白蘋花渐渐衰残,凉月使露水凝住,梧桐树也禁不住月夜寒露的侵袭,叶子已片片枯黄。此情此景,不由人寂寞感伤。我的故朋旧友,不知你们都在何方?眼前所见只有一望无际的秋水,烟雾迷茫。
文人的雅集,纵情的欢宴,如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离别后辜负了多少风月时光,斗转星移,都只为你我相距遥远,天各一方。海是如此之遥,山是如此之遥,相逢相会不知何处何年?让人感到凄苦彷徨。想那双双飞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我默默伫立,黯然相望,只见斜阳已尽,孤雁哀鸣声仍在天际飘荡。
【简析】 宋代词人柳永为怀念湘中故人所写的作品。此词上阕开头“望处”二字统摄全篇。凭阑远望,但见秋景萧疏,花老,梧叶黄,烟水茫茫,故人不见,悲秋伤离之感充盈心头。下阕回忆昔日文期酒会、相聚之乐,慨叹今日相隔遥远,消息难通。最后“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回应开头“望处”。全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霜降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近地植物上凝结成六角形且白色疏松结构。霜降时节民间多吃柿子,以清热去燥,润肺化痰,健脾生津,是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天然保健食品。民间寒衣节又称鬼节、祭祖节较为流行,这个时刻,今人寄托着对故人的悲悯之情,焚烧夹有棉花的五色纸,为先人送上御寒衣物。
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是一首秋色赞歌。借以咏物言志,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
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 ⑴霜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①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②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③楼南:一作“楼台”。④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⑤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⑥素娥:即嫦娥。⑦斗:比赛的意思。⑧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诗意】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简析】 诗人以想像为主,诗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而这,颇可说明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立冬
立冬为冬日始,每年11月7日或8日。这时节,如冷空气得势,北风长驱直下,速度快、力量强。若不供暖,黄淮以北已感到很冷。而华南地区还是山清水秀,温暖宜人。但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立冬时节,北方人一般吃倭瓜饺子,拌上醋酸,味道鲜美。饺子源于“交子之时“之说,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过年饺子是两岁相交日子。所以这饺子不能不吃。闽南有“补冬”习俗,苏州吃膏滋进补。欣赏名篇如后: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仙,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注释】 ⑴淮阳多病:用汉代汲黯自喻。《汉书·汲黯传》:汲黯因屡谏而出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阁内不出”。后徙为淮阳太守,“黯付谢不受印绶,诏数强予,然后奉诏。召上殿,黯泣曰:'……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求欢:指饮酒。⑵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与:对,向。⑶砌:台阶。⑷谁此:谁人在此。阑干:即栏杆。
【诗意】 我客居在淮阳这个地方,愁思积郁却无法排遣以至于常常生病,只能借酒浇愁,寻找短暂的欢乐。天寒岁暮,在灯下一个人自斟自饮,吊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放下酒杯走出去,凭栏而立,但见眼前解下堆起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梨花一般,不仅想到名你那此时又身在何处,又是谁将站在这里看这景色?
【简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饮的情形,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无法施展自己才华的惆怅苦闷之情,格调忧伤凄婉,深沉感人。
小雪
小雪节气则寒气降至零下凝为雪。只是因地表较暖,瞬即融化。我们常称之为初雪。在此之后,北方不少地区将呈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初冬景象。南方地区因秦岭、大巴山屏障,仍不时出现“冬暖”现象。华南地区即使冬季,地表温度也在0度以上。但比长江中下游一带还是少见“碎琼乱玉”。
过去民间在这一季节,常挖地窖储存蔬菜如大白菜等,而今大棚种植遍地,随时可以买到,但腌制腊肉仍延续迄今。特别是南方如湖广一带。一是腊肉可长期保存,久放不坏,二是二是腊肉飘香,色香味形都有。但盐分太多,不宜血压、血脂、血糖三高患者。韩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有诗一篇,阴郁沉雄,苍凉悲壮。
左迁之蓝关示侄儿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西贬湖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我骨瘴江边。
【诗意】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简析】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大雪
大雪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说的是降大雪的程度和起始时间。雪花纷飞飘落,大地银装素裹。各地气温显著下降,江南亦进入隆冬季节。寒风萧萧,雪花飘飘。人体阴气益盛,阳气肃杀。故民间有“早卧迟起”之说,饮食也注意“增苦忌咸”。重视温补。柳宗元《江雪》一诗给我们留有深刻印象。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意】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简析】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冬至
冬至“进九”,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这天,昼最短,夜最长。历来,宫廷和民间都很重视冬至节气。北方吃饺子,江南吃汤圆,浙闽川等地吃混沌。现在多吃火锅、羊肉炖白萝卜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
⑴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⑵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⑶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⑷夜深:犹深夜。⑸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诗意】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远行在外,适逢冬至佳节,倍加思念家乡的情景。诗的大意说:我离家远行,走到邯郸驿站,恰逢冬至佳节。夜深了,家家团聚,庆贺佳节的欢笑之声不断传来,我却一个人孤独地在灯前抱膝闷坐,只有影儿和自己相伴。料想家中的人们深夜围坐在一起过节,该是正在叨念我这在外远行之人吧。诗人本来自己非常想家,但不正面说自己如何想念,偏从对面落笔,想象着家中人们过节时如何思念自己。这就把思乡的主题表达得更突出,也更能牵动读者的感情。
小寒
谚语说,“小寒大寒,冻作一团”。东北地区平均气温在-30度左右,南方也常有冰冻,最低也在-10度左右。各地民俗不一,但最常见的是在12月初八日,家家户户都煮腊八粥喝。据说,释迦摩尼在修行中饥饿昏倒,一牧羊女为其煮野菜粥,才得以活命。这一天恰是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苏轼在《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中 写到: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词意】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简析】 此为一首记游词。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这首词便是在此期间,与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时候所写。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下片写午时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别有一番风味。而全词的主旨,最终落在”清欢"二字上,可见作者对生活情调的欣赏。全词笔调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致。
大寒
大寒是24 节气中最后一个,1月20 或21日。此时寒潮频繁,道路积雪结冰,渤海湾、莱州湾常有罕见的风暴潮。激起的浪花惊天动地,海面结冰渐渐向纵深发展。
最重要的民俗是过小年。这一天要大扫除,祭灶爷。过去农村在锅灶旁贴对联曰“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以图平安。此时 已开始备年货,贴春联,过除夕,放鞭炮。年夜饭后,长辈要发红包。欢欢喜喜过大年。
白居易在唐.元和八年十二月间写过一首《村居苦寒》的诗。说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严寒冬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自己地无半拢,却有吃有穿,不挨饿受冻。以至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感叹。全诗如下: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九八贫。北风利如剑,步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复絁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 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注释】 ①“五日”句:形容天气极度寒冷,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冻死了。②回观:遍观。村闾(lǘ):村落、村庄。闾,里巷的大门,因以作里巷的代称。③蒿(hāo)棘(jí):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种。棘,荆棘,多刺的灌木。④农者:种田的人。苦辛:痛苦酸辛。⑤顾:可是。当:值,在。此日:指在酷寒的时候。⑥草堂:茅草盖的房子,旧时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深:隐藏。掩门:闭门。⑦褐(hè)裘(qiú):布面的皮袍子。絁(shī)被:绵绸被子。⑧垄(lǒng)亩勤:种田的辛苦,垄亩,田亩,田间。⑨彼:指农民。深:甚。⑩是何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无垅亩之勤,却凭什么过着优裕的生活。
【诗意】 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贫。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简析】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亲逝世,离开官场,回家居丧,退居于下邽渭村(今陕西渭南县境)老家。退居期间,他身体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济。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期间的元和“八年十二月”。诗文中作者感慨说:在这数九隆冬、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农民尤其辛苦。这时的我,住在温暖的房子里,深掩着门,寒风无法吹进,坐着的时候穿着裘皮衣,睡下盖着绸子被,坐卧都很暖和。既无饥冻之苦,又不下地干活,和那些严冬之下仍在辛苦干活的农人比较,我实在惭愧,我这算是什么样的人呢?在古代,一个封建士大夫阶级的知识分子,如此同情农民的疾苦,在好几篇诗作中,屡屡自剖自责,实难能可贵。
这首诗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们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写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象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
第五篇:古诗词朗诵
古诗词朗诵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少年中国说》节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