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2019-05-14 18:4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集体备课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集体备课讲稿》。

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集体备课讲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讲稿

主备人:朱宏飞

组员:潘素娟、王春梅、高耀群

一、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意义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楞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物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操作的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他们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物的观察,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

五、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次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会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会经常遇到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如:粉笔盒、牙膏盒、食品盒等,对长方体、正方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重要基础。

六、教材分析:

1.在对实物的观察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⑴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的活动。

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结合具体的实例,按“再现实物表象→抽象立体图→探索特征→认识长、宽、高”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例1组织了三个层次的活动:① 再现表象,激活经验。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图,说一说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又丰富了感知。② 抽象图形,修正表象。通过观察长方体,说一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引导学生不断修正、抽象已经形成的实物表象,使其更准确、更清晰。在此基础上,揭示标准的长方体,以及面、棱、顶点等概念。③ 自主活动,发现特征。教材让学生再次观察长方体模型,并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以几个问题:一是在交流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已经知道有关长方体的哪些知识?以便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使下面的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观察长方体模型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像长方体的样子,并试着描述或画出头脑中的影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三是探索长方体的特征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⑵ 通过自主的活动,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例2是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自主探索正方体的特征,并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教学时要注意三点:①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想一想前面是怎样发现长方体的特征的,再用探索长方体特征的方法自主发现正方体的特征。② 加大自主探索的空间。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探索和发现正方体特征,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③ 突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要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正方体在具有长方体所有特征的同时,本身还具有一些特殊性,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几何体的展开图是用二维的面表现三维的体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既能够促进学生准确把握其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又能为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作一些准备。教材通过沿着棱把长方体、正方体剪开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⑴ 做好课前准备。课前要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如: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剪刀等,并在纸盒的每个面上涂上不同的颜色(或给每一个面编上号)。⑵ 突出实物和展开图面的对应关系。教师示范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正方体的每一组对面,记住每组对面的颜色(或编号),并按例3所示的步骤将正方体展开。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后,要让学生说一说哪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相对的面。

⑶ 变中求同,感悟规律。在组织操作时,既要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将正方体的六个面展开,又要提醒学生注意“要让正方体的六面互相连接着,不能互相分离”。反馈时,可以让学生把正方体复原,先说一说自己是沿着哪几条棱剪的,再将展开图展开,分别指出三组相对的面,以帮助学生体会展开图中六个面的排列规律,发展空间观念。

“试一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探索长方体展开图。教学时要组织好学生的操作活动,并着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把展开后的每个面和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深刻地体会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发展初步的空间想像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表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且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要计算的面的个数是不一样。因此,教材没有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从现实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灵活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4主要教学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⑴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要通过交流,使学生在理解“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和”的同时,弄清如何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初步感知长方体表面的计算方法。⑵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求出长方体6个面的和。交流时,要让学生具体地说一说是怎样求出长方体6个面的和的?⑶ 通过比较和交流,理解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交流后,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学生理解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可以自觉地把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中来。因此,教材没有出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例题,而是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主解决,又一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长方体全部6个面总和的实际问题,如:无盖的长方体水箱,火柴盒的外壳等,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应该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的和。教材安排的例5,通过怎样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引导学生寻求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审题时,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是什么意思?求“制作这个玻璃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几个面的和?分别是哪几个面?二是在交流不同的算法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和比较,弄清哪组对面都要算,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哪组对面只需要算一个,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防止混淆。

练习中,教材还设计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发展数学思考。如:饼干盒的商标纸(1/P16)、影集的封套(6/P17)、昆虫箱(7/P18)、火柴盒(10/P18)等。

4.通过实例,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学生的空间知识来源于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联系。教材十分重视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初步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感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

例6按照“物体占一定的空间→物体的大小不同所占的空间也不同→抽象体积概念”的认识线索,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体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次实验活动,首先,呈现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第一个杯里面盛满水,第二个杯里面放着桃,通过把第一个杯中的水倒入第二个杯中的实验,说明“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了”。接着,在第一个杯中放入一个荔枝,继续通过往两个杯中倒水的实验,说明“桃占的空间大,荔枝占的空间小”。然后,呈现三个大小不同的水果,通过“说一说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想一想,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引导学生归纳体积的含义。教学时要注意三点:第一,组织第一次实验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说理,充分体会“空间”一词的含义。可以让学生联系四年级下册认识的容量的概念,体会玻璃杯中的空间就是指玻璃杯的容量,第二个杯中的空间被桃占了,所以,盛的水比第一个杯子少。第二,组织第二次实验时,要通过比较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大小不同,所占的空间也不同。第三,在揭示了体积的概念后,要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物体的体积。如:文具盒的大小就是文具盒的体积等。例7结合实例认识容积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比较两个盒子里容纳书的体积的不同,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容积的概念。关于容积的概念,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让学生结合升和毫升的认识,举例说明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二是要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每个盒子里书的体积就是每个盒子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三是在揭示容积的概念后,要告诉学生容积的大小也叫做容量,以加深对容积的理解。

建立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之后,教材继续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⑴ 在比较体积大小中引入体积单位。例8首先创设了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问题情境。这两个物体的体积只通过观察是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的,这就激活了学生在认识面积单位时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策略——把它们分割成相同大小的小正方体,再比较大小,从而引出体积单位的概念,同时指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⑵ 在语言描述、实物比拟、动作比划中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教材除了通过标准的正方体模型,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外,还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如:用“手指头”比拟1立方厘米的大小,用手势比划1立方分米的大小、用3根1米长的木条在墙角外围出1立方米的空间等活动,都为学生准确地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支撑。同时教材还重视通过计量体积的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如:在认识了1立方厘米后,教材安排了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并数出体积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⑶ 在类比中认识1立方米。教材在安排学生活动时,恰到好处地处理了“扶”与“放”的关系。在认识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后,教材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类推出1立方米的大小。并在想办法围出1立方米的空间等活动中,感受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此外,由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升和毫升,教材对容积单位的认识作了相对简单的处理。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说明1立方分米=1升,并在交流中提升的认识。

5.在摆长方体的操作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教学,教材突出了探索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地发现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和确定性。

例8通过摆长方体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一方面,这一活动具有较强开放性,只要求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没有规定怎样摆,摆什么样的长方体,充分体现了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为学生探索、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教材设计了一个极富启发性的表格,让学生把实验的结果填在表格里,既有利于进一步的比较与分析,又可以启发学生把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联系起来,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切实组织好学生摆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既要充分操作,又要对操作的过程作适当调控。因为摆长方体的目的是为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和交流活动提供材料,要注意控制操作的度,不宜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在组织交流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发现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从而提出合理的猜想。

例10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先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想像、验证等活动,自主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概括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组织学生的活动:⑴先出示三个长方体,让学生说一说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应该是多少?⑵先在小组里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正确地得出每个长方体的体积,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操作,得出正确的结果。操作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最优的摆法,即沿着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摆出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就可以知道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联系,通过独立思考概括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里教材还结合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引入了“立方”的概念,说明3个相乘就是。在初步理解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教材及时提升学生对体积计算公式的认识,通过对体积计算公式的分析和比较,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统一成“底面积×高”。这是所有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更具有普遍意义的体积计算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体积公式的理解,又为后面探索圆柱的体积作了必要的准备。

6.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自主发现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例11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棱长1分米、棱长10厘米的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推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再通过自主的活动发现“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并记忆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关于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材通过练一练,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7.实践活动“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经历发现表面涂有颜色的小正方体的各种情况以及其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的过程。

七、课时安排: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3、体积和体积单位

2课时

4、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4课时

5、整理与练习

2课时

第二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范文)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让学生自我感知和发现特征。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自我感知和发现特征。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题中要求我们沿着画有红线的棱剪开,可以怎样剪呢?谁会?

说说自己准备剪的步骤,完成操作。(标出上、下、前、后、左、右)(2)认识展开图。

将剪好的展开图进行展示。

观察一下,展开后的每一个面与原来的面有什么关系?(相对的面是完全隔开的)谁能把展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 独立操作。

(3)在小组中尝试沿着正方体纸盒其它的棱剪一剪,看看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小组活动,巡视指导。(不能沿着每一条棱剪,将展开图剪断开)展示学生展开图,说说有什么发现?

如果这个面是前面,它的上面在哪里?后面在哪里? 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

将展开图复原再展开,互相说说相对的面分别是什么? 2.教学试一试。(1)独立完成。

(2)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出3组相对的面吗?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学互相说说你的发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完全隔开)3.完成练一练。(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理由。照样子剪一剪,再复原。(2)完成第2题。

先看图想象,做出判断。你是怎么想的?

试着将121页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作出判断,说出理由,再把第123页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 2.完成第7题。

独立完成,在小组中说说是怎么连线的? 说说自己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相对的面是完全隔开的 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修订案长方体

龙门中心小学 数学 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课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 课时:第一课时 教者:任园琴 时间: 2017/3/30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 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手里拿的是粉笔盒,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什么体?(长方体)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2.如果我想做一个长7cm、宽5cm、高3cm的粉笔盒,需要多少硬纸片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回顾上节课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什么特点。(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三组对应的面,且相等。)

2.小组合作,结合书中的主题图,尝试着计算制作这样一个张方体需要多少硬纸片(7cm、宽5cm、高3cm)。

3.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汇报、教师总结:

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可以把长方体6个面分为三组,按组

求面积后再求和,所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5×2+7×3×2+5×3×2也可写成(7×5+7×3+5×3)×2。

5.结合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

6.小组展开讨论、总结:

因为正方体的6个面全是正方形且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棱长×6。

三、巩固练习,增加记忆

1.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和做一做第一题。

2.对接受能力差、掌握不好的同学个别指导。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集中讲解。

3.继续完成做一做2、3、4题。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教材P19页4、5、6题。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总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修订人: 修订时间: 年 月 日

第四篇:六年级英语九月份集体备课讲稿

六年级英语九月份集体备课讲稿 主讲人 严华

一、教材分析

译林小学英语,根据“课程标准”中二级要求进行编写,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使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四个方面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紧密联系,融为一体;本教材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本教材共有10个单元组成,其中八单元为新授单元,主要由八个板块构成;两个单元为复习单元,由四个部分组成。以下主要分析新授单元各板块。Story time。

本板块除了仍然有对话理解的背景材料外,对话篇幅明显增长,难度也增加,主要出现的语法有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作主语)、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情态动词、there be结构等等。通过该板块的教学,着重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会话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交际活动的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并采用“先听说、后读写,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语言实践活动。Grammar time 主要呈现新的句型,单词和时态并会复习以前学习的知识语或他们的混合形式及过去式。在这些词语中,有的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但有的是第一次出现;都要求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用学生已知的情景引出新的知识;并与句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情景中学习和运用;不能盲目提高要求,应承认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Fun time 本板块以图为主,提供了主要句型,旨在通过比较真实的语言情境滚动的方法操练本单元和已学过的内容。学习句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句子结构,以便在适当的交际情景中运用这些句型去表达思想,因此句型应放在情景中操练,力求使学生通过操练学到现实生活中有交际价值的语言。这一板块形式多样,有play a game, make and write, say and act等。Sound time 语音教学。通过听、读所提供的例词和句子,帮助学生了解字母与其读音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感受,适当扩充例词;朗读句子时,注意语感,培养学生连读的能力;开展小组竞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引导学生多听、多模仿时,进行及时的归纳。Culture time 这一板块主要讲英国的文化以及英国和美国在文化上的不同,比如各国地铁的不同说法,有关英国学校假期,中西方节日的文化知识。Song time 通过童谣、唱歌曲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活跃身心,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听说和思维等能力。本册书编排了四首歌曲和四首歌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充分利用课间、课外时间让学生多听、多模仿。Cartoon time 这一板块主要有三个卡通人物,Bobby, Sam , Tina 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在这学期里,我们会知道Bobby和 Sam为什么在森林里被猴子困住,Bobby和他的朋友们如何制作海报等有意思的故事。Checkout time 本版块旨在复习和检验这一单元的学习成果,形式多样,比如choose and write, ask and answer , look and write , look and say , draw and say , listen and say.要把握好听的时机,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多听的机会;要利用讲评为学生提供再次练习的机会。教师要运用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整体复习本单元内容。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看图说话或文字材料复述的机会。Ticking time 这一板块主要检验学生是否已经学会本单元的主要话题和主要语法,并有无记住音标,让学生自己打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还有两个是复习单元,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任务,有计划、有重点地综合复习所学词语、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这些板块重新组合,也可适当增加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复习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可能会开始减退。因此,这个学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扎扎实实地从每个学生抓起。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比较理性。教师在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任务性教学在高年级的优化使用,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任务。

同时注意到学生中存在的两极分化,教学内容注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在知识的复现中做好及时补差工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要加强识读,拼写的能力。重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培养。重视英语作为语言的交际功能。

三、学习目标

1、能掌握所学的单词。

2、能掌握所学的句型。

3、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所用话语与场合符合。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与录音。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6、培养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习惯,能自觉的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

7、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某项任务,并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

8、能演唱以学过的英语歌曲,朗诵已学过的歌谣。

9、能渗透给学生良好的自学英语的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做到持之以恒,由少积多,以助于创造英语气氛,养成学生听英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根据学生的特征,可将每个单元,该单元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科学合理的把单词教学,对话操练,复习巩固融为一体。

3.多以图片、手势呈现英语单词及对话情景,图片呈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该单元所学的内容柔和在一起进行综合操练。如师生快速问候和介绍、学生间连续的相互问候和介绍,创设情景进行表演等,让学生将所学的对话用于不同的情景。采用先听说,后读写,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教学。

4.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学,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和学习效率。

5.词汇教学上,尽量利用实物和图片,增加复现次数,反复循环,循序渐进,注重师生操练、生生操练。

6.逐步渗透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活用英语,用英语完成任务的本领。7.适当增加教学内容量,以滚动式教学,以反复渗透巩固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8.语音教学中采用“分散出现,集中归纳,经常接触”的方法。9.初步渗透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理念。

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

一、教学内容:

1、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词汇magic,clever,foolish,shout,point,laugh,wear,each,long long ago, one day,try on,clever/foolish people,walk through,point at,think of ,turn into。

2、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There was/were...The king was happy.One day,two men visited the king.3、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和句型He liked new clothes.What a beautiful clothes!A little boy pointed at the king and laughed.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They fit well.4、了解并掌握字母组合“ar”的发音。

5、能正确、生动地讲故事,编写简单的小故事。

二、单元教学重点:

1、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词汇magic,clever,foolish,shout,point,laugh,wear,each,long long ago, one day,try on,clever/foolish people,walk through,point at,think of ,turn into。

2、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There was/were...The king was happy.One day,two men visited the king.3.一般过去时的陈述句。4.字母ar在单词中的读音。

三、单元教学难点: 1.一般过去时的陈述句。

2.be动词和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及其读音。

四、单元教学安排:共六课时。第一课时:storytime 第二课时:grammar / Fun time 第三课时:Sound /culture /cartoon time 第四课时:checkout / ticking time 第五课时是综合练习课 第六课时综合练习及单元检测

Unit2 what a day!

一、教学内容:

1、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词汇

sunny,show,weather,become,windy,cloudy,high,cloud,rain,rainy,meet,a parrot show,what a day。

2、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It was sunny/windy/rainy/ cloudy in the morning.The weather became...We went to...It was time for...3、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和句型What a day!We saw some interesting parrots.We flew kites high in the sky.We were hungry and wet.I lost my kite.4、了解字母组合“ear”的发音。

5、能准确的描述天气,谈论和写自己做过的事情。

二、单元教学重点:

1、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词汇sunny,show,weather,become, windy,cloudy,high,cloud,rain,rainy,meet,a parrot show,what a day。

2、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It was sunny/windy/rainy/ cloudy in the morning.The weather became...We went to...It was time for...3.字母ear在单词中的读音。

三、单元教学难点: 1.一般过去时的陈述句。2.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及其读音。

四、单元教学安排:共六课时。第一课时:storytime 第二课时:grammar / Fun time 第三课时:Sound /culture /cartoon time 第四课时:checkout / ticking time 第五课时是综合练习课 第六课时综合练习及单元检测

第五篇: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新增)

2、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

(1)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建立。(2)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下载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集体备课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集体备课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活动目的: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活动准备:长方体、正方体......

    《蒙氏数学》正方体、长方体

    《蒙氏数学》正方体、长方体 正方体和长方体——《蒙氏数学》第5册“正方体、长方体” 亿童网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 2......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试题(冀教版)范文大全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试题一、判断:1.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形。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4.正......

    六年级集体备课

    主备人:王永升 参与人:李巧多 周小育 时间:2015年 10 月 年级:六年级数学 第一课: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

    一年级集体备课讲稿

    激发童真童趣,培养朗读热情 ——《我们去植树》集体备课主题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对本次集体备课的大力支持和有效引领,同时感谢与会教师的热......

    不等式集体备课讲稿

    第三章:“不等式”教材分析 —— 集体备课讲稿 发言人:青田中学数学组 叶小燕 一、地位和作用 不等式主要研究书的不等关系。它与数、式、方程、函数、三角函数等有密切的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国标本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第10~11页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教案 主备人:亢北小学张艳领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页,第八页第一题~第五题 教学目标:1、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理解长方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