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养猪产业的生产形势面临着挑战[定稿]

时间:2019-05-14 18:2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我国养猪产业的生产形势面临着挑战[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我国养猪产业的生产形势面临着挑战[定稿]》。

第一篇:当前我国养猪产业的生产形势面临着挑战[定稿]

当前养猪业发展趋势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拥有7~8千年的悠久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与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

一、2012年国内生猪价格走势及养殖利润状况分析 2012年春节以后,全国生猪价格几乎是一路走低,持续至8月,9月随着国庆中秋双节的影响而略微有所回升,11月中后期又随着年度需求旺季的到来而迎来惯例性的春节行情。总体看,2012年受制于较大的生猪存栏,加上3~6月份生猪压栏造成猪肉供应偏多,经济增速放缓,猪肉需求增速放缓,生猪价格持续低迷,而年内两轮明显的上涨则都是因为节日消费的刺激。2012年生猪均价为14.54元/公斤,较上年下跌19%。

2012年,我国生猪养殖利润基本是“两头好,中间低”。2012年前期,生猪养殖利润仍较为客观,但随着生猪价格的不断下跌和饲料原料价格的集体上涨而持续回落,4月开始,我国生猪养殖利润进入全面亏损期,亏损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较2010年的全行业亏损时间更久,最低时亏损达140 元/头左右,8月底开始,随着生猪价格的回升和饲料原料价格的跳水,生猪养殖利润也逐步回暖。据布瑞克监测,本年生猪养殖利润平均为77元/头,较上年下降达80%。

二、2013年猪价走势多种可能性及概率预测 预测猪价走势,首先要对猪价构成的三大要素:成本、供应、需求分别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对基本确定因素(存栏结构、饲料成本、季节性需求变化)和不确定因素(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后,排列组合共9组,可能性最大的组合:

第一组合:疫情总体平稳,成活率较高,而经济形势和2012年一样夏季低迷。结果将可能重演2010年走势,出现周期性亏损!从年初便开始快速下跌,3、4月份便可能跌破成本线,5-8月触底,底价可能达6元/斤左右。深度亏损2-4个月左右,大量宰杀母猪。本轮周期结束,国庆前后反弹走出亏损,新一轮周期开始。

第二组合:疫情总体平稳,成活率较高,供应增幅较大,而经济形势略好,需求略有回升。结果仍可能是供大于求,仍会出现亏损,亏损程度较2012年略大,但底部在6.3元/斤左右,出现部分资金链断裂、宰杀母猪,依旧可以出现周期性亏损,并之后开启新一轮上涨,但上涨力度不如第一种情况足。

据官方媒体报道,春节过后的一个月,江苏及周边的山 东、安徽、河南等多个生猪养殖大省遭遇寒冬期,截止到3月中旬,仔猪、肥猪分别较节前下降了19%、14%,而且不断上涨的养殖成本造成了亏损面越来越大,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全面亏损阶段。

3月18日,根据生猪价格监测点上报的价格信息和10余家大中型养殖场的调查,目前生猪收购价在11—13元之间,饲养品种较好的规模养殖场价格在12—13元,饲养土杂猪的散养户价格仅在11—12元。以规模养殖场来说,目前一头肥猪的饲养成本在7元/斤,现在每出栏一头肥猪要亏150—200元,散养户的亏损可能会更大。

此轮猪肉价格低迷的原因,主要还是供求关系失衡。目前生猪生产达到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6∶1(猪粮比价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是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的基本指标。)。按照国家出台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将猪粮比价6∶1和8.5∶1作为预警点。猪粮比价在6∶1—8.5∶1之间,属于绿色区域(价格正常);在8.5∶1—9∶1或6∶1—5.5∶1之间,属于蓝色区域(价格轻度上涨或轻度下跌);在9∶1—9.5∶1或5.5∶1—5∶1之间,属于黄色区域(价格中度上涨或中度下跌);高于9.5∶1或低于5∶1,属于红色区域(价格重度上涨或重度下跌)。通过调查,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的几个养殖大省也已突破5.5:1,全国平均水平已经突破6:1,正在向 5.5:1靠近。根据猪粮比价的变动情况,政府将启动发布预警信息、储备吞吐、调整政府补贴、进出口调节等措施。按照猪价调控预案,跌破6:1政府便要启动收储,跌破5.5:1加大收储,跌破5:1深度亏损线后就可能启动母猪补贴,从而阻止养殖户过量宰杀母猪。

报道称,“由于此次价格下跌异常迅猛,从跌破6:1到跌破5.5:1只用了不到3周时间,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严格按照调控预案规定,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适时启动调控预案,防止出现过度下跌,为避免生猪养殖出现大面积亏损,预计近期国家就有可能发布中央收储。” 不过,从存栏情况看,当前全国生猪产能偏高,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短期来看,猪价难“翻身”。

三、我国养猪业现状

1、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养猪发展速度在加快

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有三种:

a、传统的农户养猪生产方式,一般每户饲养1或3-5头,作为家庭的副业,较为粗放。生产的猪肉偏脂肪型。猪肉主要供给广大农村、城镇及中小城市等。这种方式仍为我国生猪生产的主要方式。

b、专业户养猪,一般每户饲养规模从几十头到上百头,从数百头到上千头不等。这种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有一定的投入,建造专门的养猪场,有专人负责管理,利用混合或配合饲料饲养,饲养专门化的瘦肉型猪品种或其二元、三元杂交种,生产的猪肉偏瘦肉型。主要分布在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郊区等。生产的猪肉主要供应国内大中城市。

c、工厂化养猪生产,一般每场年出栏几千头到上万头或一万头到几万头。这种生产方式专业性很强,投入也较大,要有一批专业人员负责生产管理,同时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很高,饲养专门的外二元、三元杂交种或专门化配套系。生产的猪肉为瘦肉型。主要作供港活猪和供国内大城市消费。从国家统计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统计数据可知,2001年至今,我国养猪产业化程度逐年提高,特别是2007年后,呈加速增长趋势。

2、疫病复杂,连绵不断,难以有效控制

疫情的净化和控制是养猪生产的保证。近年来,世界畜牧业的疾病流行情况令人堪忧,各地猪场疾病流行情况不容乐观,传统的流行疾病依旧威胁猪场安全,猪病流行形势依旧严峻:寒冷季节仔猪腹泻、伪狂犬病;蓝耳病呈散发,总体较平稳,猪瘟、口蹄疫免疫防控不能松懈。当前,在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疫病综合防范措施,来防治动物疫病。

3、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食品安全问题事故的发生暴露了我们养殖环节中还存在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猪肉的卫生安全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越来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和大幅度降价,不仅给相关产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整个产业陷入困境。由于猪肉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导致消费者对畜禽产品产生了信任危机,养猪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影响我国猪肉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饲料添加剂与兽药添加、重金属和微生物污染等,这些现象造成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不信任,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和行业发展。

4、环保压力加大,环保成本增加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小区不断增加,畜禽的粪便和污水排放剧增,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猪场污水不经处理,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超高含量的氮、磷等直接排入河流,将严重污染水源,进入土壤也将造成大量矿物质和营养素的富集,破坏土壤植被生存。同时猪场恶臭在空气中散发,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和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如何在合理发展规模养殖、调整养殖结构与布局的同时治理养殖污染,是各级主管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猪肉在我国人民食品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解决规模化养猪生 6 产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既要发展经济,有保护好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

5、饲料资源紧张,成本上升

目前原料价格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养猪业,高价格的原料限制了一部分人养猪。这两年饲料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直接推动饲料产品进入高成本时代。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步入高劳动力成本时代,饲料行业的人工成本也逐年抬高。我国是饲料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豆粕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大豆,对进口的依存度达75%左右,鱼粉进口依存度也在70%以上,饲用玉米用量已超过1.1亿吨,占国内玉米年产量的64%,玉米供应日趋紧张。面对这种情况,提高饲料转化率是不得不进行的课题,在饲料单价基本相同时,饲料效率的差异则带来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的相对差异,所以提高饲料转化率养猪业对降低饲料成本的作用是很大的。

6、技术进步与创新落后,管理人才缺乏

全县除规模化较高的猪场和后来兴建的一些猪场设施较好以外,很多规模猪场的设备老化,结构不合理,无法提供现代化猪场所需的良好环境,更无法发挥其生长潜能。对养猪实用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欠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只能算是某些猪场的专利,不重视选种选育,不推广人工授精的比比皆是。农村养猪者对技术欠缺和渴求更是深有感受。科 技推广还任重道远。

四、养猪业发展趋势

我国养猪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先决绝目前这些困扰养猪业的难题,而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也决定了我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养殖模式”、“智能猪业”、“低碳排放”等。

一、养殖模式

规模饲养场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也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从而适用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猪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规模养殖已是大势所趋。

发展规模养猪有2种方式:一是发展企业化规模养猪。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包括饲料加工、种畜禽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业链。农户可以为企业打工,或者在企业统一管理指导下,从事商品猪的养殖。温氏企业就是这样以一个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将公 司、农户和高校组织成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进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二是通过合作组织将家庭经营的小规模养猪组织起来,实行多项统一服务,与市场或加工企业建立产销联系,实现“小舢板组成大舰队”的效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的种养结合的家庭养猪场正是这种形式。这2种方式各有长处,可互为补充。其中,企业化规模养猪,具有资金充足、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等优势,家庭经营的小规模饲养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等优势。当市场供求出现变化时,企业化经营可以起到稳定供求的作用,家庭经营的小规模饲养可以起到补充需求或者减少供应的调节作用,从而实现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防止大起大落现象发生,可以预见,将来的生猪市场必然会形成企业化规模饲养为主、家庭化小规模经营为辅的养殖业发展模式。

二、智能猪业

未来养猪的科技含量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养猪从业人员素质越来越高,各种新技术将更普及地应用到猪场日常管理,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养猪方法,向高新技术要效益,如: 猪场设施更加智能化

1、猪场自动送料设备及饲料散装技术的应用。随着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高,猪场采用人工喂料的方式将大大减少,猪场自动送料不仅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最大限度减少了猪群采食应激,提高猪群生产效率。

2、母猪电子群养饲喂。

国外母猪电子群养饲喂采用的关键技术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能够准确识别个体母猪信息,电子饲喂主要基于3 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动物福利要求,二是猪场精细化数据管理,三是猪场快速扩张。

3、猪舍环境控制。

猪群生产环境的投入可以大大改善猪群的生产性能,主要体现在猪场的降温、保暖和空气质量的控制。

4、猪场数据管理与分析。

采用猪场管理软件,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及统计分析,可以持续改进猪场的生产成绩,提高猪场生产效率。另外,猪场之间的数据可以进行相互比较,找出不同猪场成绩差异的主要方面,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业人员更加专业

现在农业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势必要求有相应专业水平的从业人员来适应行业的变化,但目前农业板块迅速崛起,而人才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未来,企业可与科研院校合作委托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随着工作环境在不断改善,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学 历人才加入其中。当然这个过程必然是缓慢的。新技术更多的被应用

猪育种的新技术可以归纳为分子生物学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猪基因组计划,可以寻找重要经济性状(如瘦肉率、抗病性等)位点或与之连锁的DNA标记并将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畜禽品种,提高选择的有效性及年遗传改进量,从而提高动物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与利用,如猪应激综合征基因、窝产仔数候选基因等已在猪育种中应用;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对遗传力较低、度量费用昂贵、表型值在发育早期难以测定或限性表现的性状,如采用标记辅助选择(MAS),则可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遗传进展,提高育种效率;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的主要经济性状。

2、计算机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遗传评估系统,可以对猪遗传素质进行的准确评定,这是正确的选种的基础;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的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图文数据库的建立,使育种数据、种质资源、形态特征、生态环境等与动物育种有关的“数”和“形”联系起来,从群体行为到染色体组型都可以通过图像进行充分的观察和度量,从而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高育种效果;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随 着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在畜禽遗传评估体系采用这些现代技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

3、系统工程理论的应用。育种方案和繁育体系的优化决策是数量遗传学与系统工程相结合应用于动物育种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在猪的育种优化方案中,从生物学和经济学目标考虑,以猪的繁殖力、生长发育、胴体品质等为主要改良的目标性状,通过对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和各目标性状经济权重的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和投入产出分析,可制定出育种进展快和经济效益高的优化育种方案。

三、低碳排放

早在2006 年底,联合国粮油组织就公布了报告《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肉类食品生产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大于交通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这一数字包括肉类生产工业的每一个环节释放出的温室气体,从清理林地、饲料制造与运输到牲畜的打嗝与排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高安全性的猪肉需求越来越强烈,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绿色养猪生产。同时,在猪遗传改良方案中,加强对种猪使用寿命的选择。所有这些为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低碳排放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养猪生产方面,未来我们可采用下列措施,减少“碳排放”: 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猪舍建筑标准(国家标准)》。在猪舍建筑中少用水泥和钢材,水泥生产是制造业中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源。采用合理的猪舍设计,在冬季可不需另外加温。在我国的中部长江三角洲地区,如采用合理的猪舍设计,在冬季可不再用煤炉在室内加温,会节省很多能源。

2发展生态畜牧业。

生态畜牧业基本特征是:种养结合、健康养殖、资源循环、环境友好、节约高效,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也是是畜牧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畜牧业,统筹产业发展,可以做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节约集约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推广青粗饲料替代部分精料(10%~20%)喂母猪和育肥猪。

既可降低饲养成本,又可增加碳的吸收。青粗饲料在光合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减少碳的排放。4 支持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如果比较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 可以发现, 以煤为燃料发电产生的碳排放量是天然气的2倍, 是太阳能的6倍, 是风能的40倍, 是水力发电的200倍。因此, 我们有义务尽量选择和使用绿色环保能源的家用设备, 例如, 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户外照明灯。同时, 我们还应该支持相关的新能源项目, 如风力发电和垃圾填埋沼气项目;利用热泵技术开发与应用地热能, 利用地热能发电和直接供暖;研究与设计氢能应用设备, 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以此类可再生资源代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目前我国养猪业在猪病、食品安全、环保、饲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但发展的势头还比较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抓准时机,迎势而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各种有效的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养殖效益,加快现代养猪业发展步伐。

第二篇:当前形势下我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当前形势下我国面临的突出风险和重大挑战(宁化国保大队)

总书记指出,要把维护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可见,政治安全在我国国家安全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全局性和主导性地位,它事关国家和个人的生存、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毫无疑问成为全市国家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充分认识、深刻领会维护政治安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我国的政治安全主要指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以及主体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被动摇。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要准确把握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一要立足历史纵深大背景,理解维护政治安全的根本性。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高度关注政治安定对政权的支撑作用,古人用“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居安思危”来表达盛世忧国的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国历史的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好发展好。实践证明,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包括政治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提供根本支撑,同时也为促进和巩固包括政治安全在内的总体国家安全提供实践基础。特别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维护政治安全丝毫不容麻痹、不可懈怠。

二要立足依法治国大战略,理解维护政治安全的正当性。近年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央加快了国家安全立法进程,初步形成了一套以《国家安全法》为基础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国家安全法》第15条从正反两方面规定了维护政治安全的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同时规定了防范、惩治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或者煽动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行为,窃取、泄露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以及境外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为防范、制止和打击间谍等危害政治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反间谍法》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主管反间谍工作,对危害政治安全的各类间谍案件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案件进行侦查、处理,切实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等核心利益。

三要立足防范现实风险大前提,理解维护政治安全的紧迫性。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各种内外风险挑战仍然威胁着我国的政治安全:中国与少数世界大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周边地区热点集中持续发酵,国内外反华势力从未停止对我渗透、策反、窃密等破坏活动;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少数群体甚至出现漠视国家共同体的倾向,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存在盲区和薄弱环节。新形势下突出强调政治安全,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中华之崛起的自豪感、紧迫感,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信念,为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汇聚起强大的人民力量。

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维护政治安全与维护其他国家安全要素的辩证关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最初的11个方面到《国家安全法》规定的15个方面,不管国家安全外延如何调整变化,我们要始终准确把握政治安全与其他安全要素的辩证关系。

一是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政治安全确定为所有安全要素的核心,既是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的科学判断,又反映了在新形势下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历史和现实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重大创举,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政治安全这一坚强保障,我国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不可持续甚至得而复失。政治安全事关国家治乱兴衰,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利益之所在,而且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须始终放在首位。维护政治安全就是要通过捍卫和巩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执政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增强国家基本制度的生机和活力,为维护国家其他领域安全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是政治安全对其他国家安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在传统安全领域,国土安全和军事安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没有国土安全,国家失去了立足之地,国防建设如无本之木必将失去依托。而不能建设一支与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需要相适应的国防军队,国土安全必然面临四分五裂的风险。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经济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已然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主权不仅关系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风险防范,而且涉及国家政治独立和主权完整。文化安全是确保中华民族血脉不断的根,连同科技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核安全等均从不同领域对国家安全因素进行有益的补充完善。但是,没有政治安全的强力保障,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的维护无法组织、无从维持,经济、文化、科技、信息、能源资源、生态、核安全无从谈起,其安全的状态得不到持续维持,其维护安全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是其他领域的安全对政治安全具有反作用。经济繁荣稳定、资源能源可持续利用、生态永续循环,均能够为政治安全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国防强大、社会和谐稳定、文化独立自主,能够为政治安全提供坚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保障,科技、信息、核,甚至外层空间、国际海底、极地科学考察,既为政治安全提供更高效的手段,又可以不断拓展维护政治安全的空间领域。因此,其他安全领域的安全状态及维持安全状态的能力对政治安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维护政治安全,确保我市社会大局稳定

国家安全机关作为维护政治安全,确保地方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把履行职责作为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抓手。

一要“保核心、保要害”。使国家安全工作与形势发展变化相适应。我们要加强专门机关和各单位的协作配合,紧紧围绕核心要害单位、涉密部位、涉密人员等重点目标,编织一张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防控网,做到疏而不漏,真正构筑起维护政治安全的钢铁长城。

二要加强情报信息预警。法律明确赋予国家安全机关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的职能,全市国家安全机关要切实发挥情报信息职能作用,以防范抵御“颜色革命”、维护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为重点,切实做好情报预警,严密防范境外各种势力对我实施渗透破坏、暴恐分裂活动的苗头动向。

三要维护网络安全。在信息时代,政治安全的外延由现实空间扩展到了“网络空间”。我们要深化网络防泄密、反窃密斗争,着力提升全市核心要害部门的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全市互联网监督管理机制,依法严厉整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四要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实施好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大力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安全意识,做到“防范重点在哪里,宣传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五要发挥人民防线优势。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理论与实务研究。进一步发挥好12339国家安全举报热线平台作用,对提供重要线索消除重大政治安全隐患的,市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给予重奖。

第三篇:当前农村教师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当前农村教师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不仅在学校里扮演着多种角色,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而且在学校之外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在家庭里,教师是父母的子女,是配偶的丈夫(妻子),是子女的父母,既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还常常是一家之长和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家庭他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既有繁重的家务劳动,更有脑力方面的各种纷扰,还有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情感交流等。和普通父母一样,教师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凰,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家庭教师的角色。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压力的分析 心理压力来源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1.教师的工作繁重

小学语文专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项目有备课、课堂教学、课外批改和订正随堂作业、课外批改试卷(练习、测验和考试)、课外辅导、期末复习出试卷刻印试卷。除以上教学工作以外,还有课堂研讨活动和听其他教师的课、参加教研活动和其他活动。复备教案,每节课后还有教学反思,每月经验小结,每单元检测分析,半期质量分析,期末总结质量分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教师的工作可谓名目繁多!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了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教学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很大。一方面是学生多,一个班四、五十人,两个班就有一百人左右,这么多的学生,老师的精力无法企及。即便是辅导差生,也难为了任课老师,因多门学科,各个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的不平衡,造成学生老师都有时常茫然不知所措。很多老师一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学生基础差。教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而见效甚微。

2、课程改革使教师茫然,高要求给教师带来沮丧。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传统权威将渐渐消逝,专业权威则需重新构建。而教师品格的提升、新的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等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造成心理的茫然。

教师必须拥有宽厚的学科知识,特别是教育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同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尽管继续学习和接受培训可提高教师的素质,但需要过程和时间,并非一蹴而就。教师深切地感受到由于自身素质的缺失将面临下岗威胁而感到生存的危机及由此产生的恐慌。

表现为:灰心丧气、长吁短叹、慨叹命运的不公和时运的不济;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精打采,封闭自己,怨恨自己,自信心下降;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总想逃避现实,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3、精神压力大

把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把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希望教师严明公正;把教师看作知识的传授者,要求教师知识要博大精深,无所不知。这样教师就会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而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和冲突,给教师带来的是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如何减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压力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观念支配着人的行动。教师要自觉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等各项改革措施,主动适应学生发展变化,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发展观、个性观及能力观等。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自身的不足,化压力为动力,提高工作成效,自觉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来,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

2、直面繁重负荷,乐观向上,合理安排,提高效率。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几乎个个满工作量,甚至是超负荷运转,还要应付来自各方的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验收、考核,更令其不堪重负、身心疲惫。与其“喊冤叫屈”、“应付交差”,不如“好处着眼”、“迎难而上”。

合理安排,提高效率。每一天都作好计划,什么时间到校,到校就做什么,一天二、三节课,其余时间做什么,安排好了集中精力,辛勤耕耘,埋头苦干。下班时,想一想什么事还没做好,应该怎么处理,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这样一天下来也许很疲惫,但是我们应该这样理解,疲惫其实是一种充实。

3、努力学习才能使自己快乐。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作为教师,惟有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且好学、善学,才不至于被淘汰。确定目标、加强学习、与时俱进、自强自立是最好的减压办法。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悦纳自己,包括自己的不足与失误。

4、管理者的态度决定着教师心情。

不好的情绪是可以传播的,良好的心情同样也是可以传递的。农村教师大部分都出生农村家庭,骨子里具有了吃苦耐劳的品质,物质追求上他们没有太多的奢望,更何况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许多。农村教师更多是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管理者的一句简短问候,一次一闪而过的微笑,一个匆忙的点头都将给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让老师保持着良好的心情。

农村教师本身具有坚韧的品质,豁达的胸怀,面对新形势下产生的压力,我们应一笑而过,努力探索育人方法,逐步提升人生品位。只有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你一定会感到当教师是你正确的抉择。

第四篇:当前我们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哪些问题和挑战

当前我们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哪些问题和挑战?应当如何应对?

一、当前我们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哪些问题和挑战?

人类社会正朝着一个发展进步的方向前行,在此进程中,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信息网络化在给社会带来许多便捷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无限的挑战。现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我们可以把研究重点先放在经济发展领域。不难看出,信息网络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首先,表现在发展速度的差距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的总体格局保持和平与发展的同时,经济全球化步伐迅猛加快,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日新月异。其次,信息网络化对法规制度也存在挑战。尽管我们已经有自己的法律法规,但仍存在着种种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二、应当如何应对?

通过对这些挑战的深刻认识,应对的措施具体应该归纳为以下几条:

第一,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信息网络化得到稳步发展,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保障和推动。国务院出台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相关部门应当乘势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理清思路,站在一个高度来认识信息网络化建设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国家信息网络化建设重要且关键的战略。

第三,着重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具体是指提高信息化装备能力;积极引导和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产品更新换代,争取在众多领域尽快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以此推进信息产业的升级发展。

第四,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广泛实际的应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统筹规划,实施信息化重大工程等。第五,加速普及全民的信息网络化知识。信息化关系到我们民族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的崛起与发展,所以,普及全民的信息化知识十分必要。信息网络化建设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是要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中进行的。所以,我国应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强国的发展模式,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来发展自己,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力迎接并战胜挑战。

第五篇:当前我国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战略转变

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一)城镇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从供给方面看,以往我国历次就业高峰都是由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城镇劳动力形成的,而现阶段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国的就业工作同时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300~400万人需要安置;农村上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中相当一部分将进入城镇务工;国有企业中现有的2000多万富余职工需要分流,其中企业自身无法进一步消化的部分将逐步走向社会。几项合计,1994年,全国城镇需要安置就业的人员总数为1213万人。而从需求方面看,国有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从整体上看,已趋于饱和,甚至超负荷;城镇集体经济用人也呈减少的趋势;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吸纳就业人数近些年快速增长,但容量有限,目前尚远不足以解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近几年,从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看,失业人员逐年递增,1994年已达476万人,城镇失业率达2.8%(不包括已进城但务工无着落的农村劳动力和实际上已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的企业内富余人员及其他不充分就业人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失业率可能还会有所上升。

(二)总体就业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

1.劳动者(特别是待业青年)的择业愿望、职业素质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的矛盾日趋突出。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很快,但适应其要求的高素质劳动力不能满足需要;而一些传统行业(如纺织、煤炭、机械等行业)普遍招工难,迫使部分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不得不大量招用农民工。这使得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企业存在富余人员与大量使用农民工的结构性矛盾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2.失业人员再就业及特殊群体的就业难。再就业的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素质较低、技能单一,竞争能力比不上新成长的劳动力(即待业青年),再就业难的问题突出。

3.企业富余人员问题缺乏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强调企业富余人员以企业内部消化为主,并不是不愿落实企业自主权,更多地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的:一是大量企业富余人员流向社会后,目前承受能力很弱的失业保险基金无法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在社会就业压力本已很大的情况下,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其再就业问题,极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二、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两难选择

1.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与扩大企业就业容量

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实现“四个自主”,为提高效率、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殖,企业必然要裁减冗员,从而使大量企业富余人员走向社会。而在就业压力本已十分沉重的情况下,社会希望企业多招工而不是裁员。如果大量企业富余人员涌向社会,目前社会无力全部解决其就业问题,甚至连其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因现有失业保险基金远远无法适应短期内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

2.企业破产与减少失业

推行企业破产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改革举措。资不抵债的亏损企业不破产,不断沉淀下来,这是我国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无法形成、亏损企业越积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纯经济的角度,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对国家财政减支增收都是有利的,既可以减少国家财政补贴,又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闲置国有资产。但这一经济上的合理行为与减少失业的社会目标是相冲突的。目前破产工作之所以难以启动,关键是破产后,企业原有职工的安置问题难度很大,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会大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而使得政府决心难下。

3.农村劳动力进城与城镇劳动力就业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既是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进城农民工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很多领域中进城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除交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因素外,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也在很多领域对城镇劳动力就业形成巨大冲击。

以上问题典型地反映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长期来看,只有改革(包括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破产制度等)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推动经济的更快发展,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矛盾,从而降低失业率。国有企业不裁员,效率不提高,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完全不准裁减富余人员,等于坐视国有企业背着沉重的包袱慢性自杀;但从近期看,企业大量裁减冗员、不吸纳或少吸纳社会劳动力以提高效率,或资不抵债的企业全部破产,势必大量增加失业,可能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造成社会不稳定。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治标与治本、长远与近期的最佳结合点,既要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又尽量不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三、新时期就业战略的调整

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量“上山下乡”的知青返城逼出了一个“三结合”就业方针,这是我国就业战略的一次大的历史性转变,从单靠国有经济安置就业转向多种经济成分并重。应该说,在过去的15年中,“三结合”就业方针,启动和推动了我国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发展,同时,也正是依托于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发展,“三结合”就业方针为我国就业形势的稳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时至今日,就业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对增加就业的作用已远不如初期明显了,在这种新形势下,社会对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就业总容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了,迫切要求我国的就业战略进行大的调整,确定增加就业的新支撑点。

1.确立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岗位增加的积极就业战略

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而这就需要确立有利于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有利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就业战略。在搞活企业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效益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整个经济规模的扩大、就业岗位的增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在现阶段,具体地说,就是适应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需要,实现就业工作重点的转移,即从以安置待业青年为主,转向在安置好待业青年的同时,重点加强和做好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和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真正难点,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即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的安置问题。不解决企业现有富余职工的出路问题,现代企业制度就无法推开,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就难以搞活。在这种形势下,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工作应在安置好待业青年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到企业富余职工安置和失业职工再就业上来,为深化企业改革开路。只有这样,就业工作才能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挂上钩,才能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也才能使我国的就业形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根本的改观。

2.确立发展中小企业的就业战略

在发展经济、扩大经济规模以缓解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的同时,继续调整就业的企业结构(发展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所有制结构(发挥非国有经济在就业中的作用)及发展多种灵活的就业用工形式对增加就业总容量仍是十分重要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来扩大就业容量的作用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目前,对于第三产业发展,国家已有“发展纲要”,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重视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活跃的经济“细胞”,充当大企业的产品市场和协作伙伴,既彼此竞争,又相互依存,在扩大生产、活跃流通、增加出口、维持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些作用是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劳

动密集型企业,大企业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减少的今天,广大中小企业在扩充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国家在发展企业集团、促进工业企业巨型化以应付“入关”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同时,应为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生存空间和更有利的发展条件,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大军的整体素质,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客观地看,在市场经济中,只有促进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增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只能减少结构失业,而不能从总量上解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但由于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已不能视而不见,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训练,使劳动者的技术、知识结构适应市场的需求,减少因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不符合市场的需要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为此,国家在财政预算中应相应增加对职业培训特别是就业训练方面的投入,以进一步扩大职业培训规模,调整教育培训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优化劳动者的技术、知识结构,同时加强职业介绍等项就业服务,减少因供需的结构性矛盾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

4.加强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统筹调控

目前继续实行城乡完全隔离的政策已不可能,城乡统筹已成大势所趋。首先,应在推动农业深层开发、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扩大农村就业容量,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其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同时,现阶段,根据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可能,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大中城市的规模、速度、从业范围(尽量使之与城镇劳动力互补)等方面进行适度调控,使之有序化,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目前对农村劳动力进城的控制还不宜放得过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为主线,同时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稳定当前的就业形势,二者相结合(即长远与近期、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应成为新时期就业政策的基调。

下载当前我国养猪产业的生产形势面临着挑战[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我国养猪产业的生产形势面临着挑战[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今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工商1001班学号:201046900410 姓名:陆鑫 摘要 :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调整中,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特......

    如何正视我国当前周边形势

    如何如何正视我国当前周边形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做多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必......

    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2006年上半年,我国煤炭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资源继续快速增长,供需大体平衡,略显宽松。由于宏观调控使得原本对煤炭需求量较大的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产能扩张减缓,煤炭库存结构明......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及展望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及展望 文学院09(2)班09111248陈静 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2008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正在崛起,正在腾飞,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风采。对于我国当前......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今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院:福建师范专业班级:工商2班学号:201046900410姓名:慕容孤城摘要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调整中,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世界经......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 摘要:国家安全就是国家不存在危险或不存在对国家的威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外部形势的变化,国家安全包含不同的内容,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物价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物价形势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涨幅比上月的6.4%提高了0.1个百分点。物价的逐月走高,引起了广泛关注......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周边形势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周边形势 主讲 宋徽瑾 阮东彪 周边安全对每一个国家而言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一、中国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 同世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