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怎样成为历史中的英雄

时间:2019-05-14 18:2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曼德拉怎样成为历史中的英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曼德拉怎样成为历史中的英雄》。

第一篇:曼德拉怎样成为历史中的英雄

曼德拉怎样成为历史中的英雄 题记:

纳尔逊·曼德拉曾说:“人类讲及自己时会流于夸大,所以我将留给历史学家和专家去夸大其辞。” 历史学家,以及担负记录“即时变成历史的新闻”职责的媒体人,理应尽一切可能避免夸大其辞。即便本着这样的初衷,在努力“还原”历史情境里的这位非洲奇男子时,内心深处的敬意仍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一、超越非黑即白–回溯历史情境

7月18日是曼德拉的生日,也是联合国大会2009年11月决议设立的“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简称曼德拉日)。联合国号召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一天从事至少67分钟的公益活动。

67分钟,象征着曼德拉为反种族隔离事业奋斗的67年政治生涯(1942-2009,这是南非人的通常算法)。

一直都很可惜世界知识出版社没有再版近60年前美国记者约翰·根室(JohnGunther)的《非洲内幕》(译者伍成)。好记者笔下的记录和分析,与学者最大不同之处或在于善于捕捉流动着“地气”的新鲜细节。细节常常比数据更接近历史深处的真相,也更易于获得后世人们的理解和内心感应。根室另一个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开门见山地亮明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你继续相信他的报道坦率并且忠诚于事实。

根室应是1954年前后到访的非洲,《非洲内幕》一书出版于1955年,所以不可能更晚。根据曼德拉传记《与自己对话》一书所附年表,1954年恰是曼德拉创建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的第十年,当选青年联盟主席的第四年,当选非国大副主席和担任“蔑视不公正法运动”发言人与全国志愿者总指挥的第三年,制订“曼德拉计划”(M-plan)以部署非国大未来地下活动的第二年。

根室在南非的时候,南非白人政权正在迅速将种族隔离进一步全面地、系统地加以制度化,而曼德拉本人已经进入了非国大–领导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的主要组织的领导层。根室在书中没有提到曼德拉–实际上,根室采访的对象多数是白人,特别是白人政权的领导人,甚至于“南非民族主义”也专指南非白人摆脱宗主国独立的国家情怀。

尽管如此,根室对种族隔离深恶痛绝,他在书中直截了当地说:“南非人不是纳粹,但汉斯·斯揣顿(HansStrijdom,1954年出任南非联邦总理)政府至少是部分建立在三种最使人不愉快的人类特性–恐惧、偏见、褊狭之上的。它是毫无保留地建立在白种人绝对优越的原则之上的。在某些方面,它是我在自由世界中所看到的最丑恶的政府。” 根室观察到,推行种族隔离制度的白人专政不仅严重侵犯了黑人的自由与尊严,也同样深深侵害了它治下白人的自由与尊严。斯揣顿上台后,南非公民自由方面的发展情形急剧恶化,英文报纸小心翼翼地进行自我审查;科学家被禁止参加国外的人种学会议;护照受到严格管制(那个年代南非罕有黑人有护照);警察获得参加任何集会和不经上级批准也不需搜查证便可搜查任何住宅的权利。当时的司法部长查理斯·斯瓦特的名言是:“如果给黑人平等的机会,白人便会灭亡。”他拥有高于任何法院的权力,可随时禁止任何人前往某地或在某地生活和工作。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抗议种族隔离法,除罚款和坐牢还可施以鞭笞之刑–不分人种一视同仁。根据斯瓦特在议会所作报告,1952年,全南非白人罪犯被鞭笞760下,印度人受笞206下,非洲人和有色人(混血儿)受笞49111下。需要说明的是,截至根室到访南非时,受鞭笞的都是普通犯。

根室在南非逗留时间不长,但足以令他坚信种族隔离制度没有可能长期存在下去。不管是像美国南方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学校、公共汽车、餐馆等特定空间的隔离,还是南非种族主义者企图实行的地理上的整体隔离,最终都会失败和消亡。他的这种历史洞察力与乐观精神–同时也是对邪不胜正的人类未来的坚定信念,与曼德拉惊人地不谋而合,令人油然而生钦佩之心。

根室写道:“种族问题的阴云惨雾笼罩着(南非的)一切……我认为,由于有计划地不使非洲群众有任何组织和前进的可能性这种残酷事实,目前的制度可能继续存在一个漫长的时期,但是,认为占少数的白种人能够永远把占大多数的黑种人完全压服住是毫无理由的。没有人能够无限期地镇压住整个民族。” 根室是白人,理解南非白人的心态与困境。在非洲大陆,南非白人实在是极为特殊而纠结的族群。南非的白种人又可大致分成南非白人(布尔人)和南非英国人两大群体,前者占据多数,两场布尔战争的历史积怨直至今日仍然清晰可见。南非白人普遍把南非当成自己的唯一家园,除却南非,无家可归,无处可退。这和笔者昔年在东非的见闻大不相同。在肯尼亚,也有很多世代居住的白人家庭,最著名的就是发现人类最早化石的考古学家利基的家族,但他们通常都持有英国和肯尼亚双重国籍,在英国有亲戚,甚至于也有产业,两头都是家,这句形容对定居东非的白人更为恰切,他们从不曾有过脱离母国的想法。而南非的荷裔白人,却曾经为了摆脱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打过两场布尔战争,还创造了一种只有他们自己会说会写的“南非语”,又称布尔语,也即曼德拉在狱中学习的阿非利卡语。在很多南非白人看来,如果南非有当年英属13个北美殖民地那样的天时地利,南非会成为第二个美国。但南非显然没有美国赖以立国的地理条件,事实上也没有美国的人文条件。根室在南非,一再听见白人忧愁地发问:“我们是否有前途?或者我们是否是一种注定要灭亡的人?我们的儿孙们将要遭遇到什么样的命运呢?”由此,根室揭示了一个很少为黑人和外界所关注的事实,就是在包括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白人眼里,种族隔离问题不是“土著人的问题”,而是“关于白种人的生存的问题”。

当时南非的劳工部长詹姆斯·德克勒克曾发表演讲,警告南非白人面临四种危险–黑色危险(黑人的政治觉醒)、红色危险(共产主义)、黄色危险(印度移民)和白色危险(南非白人的分裂)。谁能想到,在世界眼里如此强横顽固的南非白人政权,望向四周却只看见各种颜色的危险,其内心之脆弱、恐惧之深切,不必再加形容。

曼德拉很早就能洞察白人统治者的这种心态,这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情,因为他在穷乡僻壤长大,从来没有留过洋,以“南非农民的儿子”自况。事实上,他和所有黑人一样,是因为个人和同胞遭受种族隔离制度伤害的切肤之痛而投身于反种族隔离事业。根据他的自述,1952年之前,他曾坐过一次监狱,早上进去,下午出来,原因是进一个厕所洗手,却没注意到厕所上有只允许白人使用的标志牌。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

曼德拉和根室一样,敏锐地看到南非的黑人没有能力“把白人赶入大海”,南非的白人也没有能力灭绝占总人口五分之四的黑人或者长久施行种族隔离制度;他同样发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南非白人政权施行种族隔离制度,更多是出于“务实”的考量和对自身生存前景的巨大恐惧感,脑袋里的肤色偏见反在其次,因此把白人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无益于黑人争取自由的事业。

在漫长而艰难的铁窗岁月,曼德拉进一步认识到,如果被压迫者得不到自由,压迫者也同样得不到自由。“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根室看到了问题所在,而曼德拉解决了这个问题。在67年的政治生涯里,曼德拉超越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维,超越南非历史与现实的深切纠结,超越各个族群内部及彼此之间的分裂与分歧,始终如一地反对白人专政也反对黑人专政;始终如一地追求南非所有人民和谐共存,他因此不仅超越了战友和政敌,而且感染了战友和政敌,成为他们共同的领导者。1993年,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当年和平奖颁发给曼德拉和德克勒克,表彰他们“为在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和向非种族民主的和平过渡的努力”。两人一起获奖,谁的名字应该放在前面呢?

德克勒克是白人,曼德拉是黑人;德克勒克时任南非总统–也是种族隔离的南非末任总统,曼德拉只是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刚刚获释两年的世界最著名囚犯,而非国大连在野党都不算。

不仅如此,从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起,曼德拉和非国大就被美国列入“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黑名单,美国众议院直到2008年5月8日才投票决定解除对曼德拉及其领导的反种族隔离的政党成员的旅游限制,此前,曼德拉和非国大成员需得到免签特批才能进入美国。

据说,当年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为排名问题很是伤了番脑筋,最终决定将曼德拉放在了首位。历史总是回过头来看会显得更加清晰,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侥幸选对了答案。没有德克勒克,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仍必然走向灭亡;但没有曼德拉,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未必能够和平地灭亡,南非也未必能够实现和平的转型。

二、不是“甘地第二”——还原历史真相

1985年至1994年,曼德拉同意与南非白人政权谈判,成功领导人民和平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并因此与南非种族隔离时期末代总统德克勒克分享诺贝尔和平奖。其间,“圣雄甘地第二”的称号满世界不胫而走,很多人误认为曼德拉是非暴力主义的信徒。

对此,曼德拉一方面表示高度尊崇圣雄甘地,另一方面却有一个委婉而又意味深长的反驳:“尼赫鲁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要知道,举世尊奉甘地为非暴力主义和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精神领袖,尼赫鲁则被公认为一位务实的政治家。他追随但不盲从甘地。早在甘地以超出“非暴力”限制为由宣布中止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尼赫鲁便意识到了非暴力主义的局限性。

说回曼德拉,如果你读过他的自传,你会发现,曼德拉从未讳言非暴力主义不是他的信仰,并且一再强调:“不能把非暴力看作是一种神圣不可违背的原则,而应当把它看作一种根据形势需要而使用的战略战术”。

在数十年反种族隔离斗争中,曼德拉有过两次至关重要的道路选择。

第一次发生在青年时代。在暴力与非暴力之间,曼德拉选择了暴力;同时在战争、恐怖活动、游击战、旨在造成经济损失但不以人员伤亡为目标的破坏活动这四种不同烈度的暴力中间,又选择了最低烈度的破坏活动。

他22岁(1940年)时即因参加反种族隔离抗议活动被勒令退学,此后一边靠自学和函授完成大学学业,一边更加坚决热诚地投身于反种族隔离运动之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年轻活跃、口才便给的曼德拉已经是南非反种族隔离阵营里声名鹊起的少壮派、激进派,同时又是激进派中的温和派、开明派。

早在50年代初,曼德拉已经有了武装推翻种族隔离制度的想法。根据他的自传,1953年,他的密友沃尔德·西苏鲁秘密访华。行前,曼德拉对他说:“到中国以后,你告诉他们我们要进行武装斗争,要组建军队。” 上世纪中叶,是南非种族主义政府快速地、系统地、全方位地将种族隔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的高潮期。从1948年至1961年,南非白人当局制定和修改了60多项种族主义政策与法律,自1912年成立便坚定奉行非暴力主义的非洲人国民大会,到1960年遭到彻底取缔。曼德拉和众多血气方刚的非国大成员认为,基于这种形势,仅靠非暴力手段,不可能推翻种族隔离制度。

“我们一次又一次使用我们武器库内所有的非暴力武器,例如演讲、派代表团、威胁、游行、罢工、自愿坐牢,这些武器都没有效果,因为都遭到铁拳的打击。压迫者确定斗争的性质,被压迫者常常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去揭露压迫者。也就是说,发展到一定时刻,只能以火救火。” 1961年4月,曼德拉转入地下活动,6月创立了非国大军事力量“民族之矛”并担任总司令。是年底,“民族之矛”首次开展暴力活动,制造了一系列爆炸事件。翌年1月,曼德拉秘密取道博茨瓦纳离开南非,在埃塞俄比亚和摩洛哥接受两个月军事训练,学习如何移动射击和进行爆破。

1962这一年,他总共访问了12个非洲国家并在伦敦逗留两周,搜集和研究各国游击战资料和有关武装斗争的著作,包括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密特朗领导的法国游击战、东欧各国游击战、曾任以色列总理的梅纳赫姆·贝京撰写的《反抗》等,并做了大量笔记。有趣的是,研究游击战的日子里,曼德拉也在阅读《安提戈涅》等希腊戏剧,“对人类的敏感度提高了”。也是在1962年,曼德拉初次邂逅“中国革命”–在伦敦一家书店买到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曼德拉回忆说:“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这可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内容简单,有感染力。”“中国革命真是一部杰作,是真正的杰作。如果你了解到他们开展革命的方式,就会相信所有事情皆有可能。中国革命真是个奇迹。” 而在新中国,就笔者所查找的资料,早在1961年5月31日,新华社一则以约翰内斯堡为电头的消息就提及曼德拉:

“29日晚间,南非非洲人全国行动委员会书记曼德拉强烈谴责南非政府以暴力镇压南非人民的大罢工。

曼德拉为避免被逮捕已经隐藏起来,他通过秘密途径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说,'鉴于政府对我们的和平抗议所采取的那种办法,我不认为我能够继续谈论和平和非暴力。” 他说,'鉴于政府的显示武力和施行威胁,继续谈论和平是没有价值的。'“ 曼德拉研究游击战和醉心希腊戏剧这段日子,也是他72岁以前最后一段”自由“时光。作为南非种族主义当局的头号通缉犯,曼德拉在逃亡一年多后,于1962年8月5日再度被捕,以煽动罢工和非法离境罪被判5年,1964年以蓄意破坏等罪名改判终身监禁。在狱中,曼德拉熟读毛泽东著作。

1969年4月22日,曼德拉在写给时任南非司法部长的信中说:”在这样的形势下,诉诸暴力是自由战士们不得不选择的方法……收起我们斗争的羽翼就意味着向一个代表少数人利益的政府妥协,也就意味着我们对自己事业的背叛。世界历史尤其是南非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诉诸武力或许还是合法的。“ ……

曼德拉第二次具有转折意义的道路选择,发生在1985年。这一年,他67岁,入狱23年。这一次,在暴力与非暴力之间,他选择非暴力,决定停止武装斗争,与南非种族隔离政权展开谈判。

这是一个历史性决定。一时间,他遭到众多难友、战友和追随者的质疑和反对,被抨击为在背叛,在屈服。理查德·斯坦噶尔(RichardStengel,《曼德拉之路:关于生活、爱与勇气的15堂课》一书作者)曾问曼德拉:”你为什么选择放弃用暴力来取得政权?是你觉得自己的力量不够,还是因为你发现用和平的手段可以得到国际支持呢?“ 曼德拉反问:”为什么两个原因我不能兼而有之呢?“他的逻辑与入狱前主张暴力时如 出一辙:谈判只是策略,终结种族隔离才是目标。

曼德拉没有迷失方向。他顶住巨大压力,劝告激进的黑人组织,把武器扔进大海,而不是把白人赶入大海。他也同样诚恳地告诉全体南非人,”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 多年后,南非《星期日时报》负责人蒙迪·马坎亚说,”纳尔逊·曼德拉的思想仍是一剂能将南非团结起来的黏合剂。“ 如前文所述,南非的白种人内部存在深刻的历史积怨与现实利益分歧,在种族隔离问题上也有从开明温和到强硬顽固的不同立场;而南非的黑人,地区之间、部落之间的矛盾也很复杂,非国大内部,非国大与其他反种族隔离组织之间,抗争方式之争更为激烈。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激烈地分化和分裂的社会里,曼德拉相信存在共识,并且奇迹般地既坚守了原则,又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最终和平地实现了自己想要的共识。

在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过程中,时任总统德克勒克是曼德拉的主要谈判对手,其后又成为曼德拉政府的第二副总统和反对党主席,与曼德拉公开不和。今年5月,德克勒克在加篷回忆曼德拉说:”我们有过剧烈的冲突,都向对方放过狠话“。然而,”每当出现危机的时刻……我们总是能够超越我们的分歧,找到容纳对方的空间。“6月底曼德拉病危时,德克勒克夫妇提前结束在欧洲的行程赶回南非。

世界纷繁芜杂,不仅同时存在丰富的中间与混合色调,连同黑白两种看似天生对立的颜色,都可以和平共存。不管社会分裂和对抗程度多剧烈,总有可能找到共识促成团结,这是曼德拉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启示。

三、拒绝逃避真实——宽恕的前提

自1652年首批荷兰殖民者登陆开普敦,南非就出现了种族隔离,被全面系统地制度化也有半个多世纪。黑暗血腥的种族隔离制度,令南非创巨痛深。

在反种族隔离运动中,很少有幸存者受过曼德拉遭受的痛苦,所以也没有人比曼德拉更有资格说:放下那些仇恨,让过去的过去吧。

曼德拉的确说了这样的话,但他的前提是”不能逃避真实“。历史的真相需要得到还原。罪犯可以赦免,但罪恶必须详尽地记录下来。

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就任新南非第一任总统。次年11月29日,在曼德拉推动下,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由南非另一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图图大主教主持,主要职能是调查实行种族隔离时期南非与种族冲突有关的践踏人权活动真相,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聆听受害者及其家庭的陈述,凡主动讲明自己罪行者予以赦免。

委员会工作了三年,从成立之初,就得了个”流泪委员会“的绰号。众多受害者哭泣着讲述他们在种族隔离时代遭受的非人折磨、虐待、侮辱和蹂躏,很多细节令人毛骨悚然。白人警察则诉说他们如何绑架反种族歧视分子,让他们求饶后再开枪射击或用电刑处死他们,或者干脆扼死他们再砸碎脑袋。委员会也没有回避黑人的暴力犯罪行为。

委员会原定1996年12月14日午夜为申请大赦的最后期限,因两次获曼德拉同意延长,一共运行了三年。当时,有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院女学生,名叫珍妮弗·卢埃林,利用暑假到这个委员会实习。这位年轻的”局外人“这样描述自己的感触:”坐在家里论证正义思想是很容易的。但是,当你走进一座黑人城镇,看到宽恕他人的罪孽对于那里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就成为非常具有挑衅性的概念了。“ 既然终归要放下,要宽恕,要和解,为什么还要清算真相?还要揭开那些流血化脓的伤疤?不论当时还是现在,南非社会对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工作一直存在争议,但曼德拉始终支持和肯定委员会的工作,相信清算真相,正是为了宽恕与和解,这是国家团结、民族和解的正道。

有两件与曼德拉个人遭遇直接有关的事情,颇能说明他对真相的态度。

1969年,被关在罗本岛监狱的曼德拉开始偷偷写作自传手稿,不幸于1971年被狱警卡德发现没收。33年后,卡德将两本笔记手稿交还曼德拉,曼德拉在向卡德道谢时说:”这两本笔记并不单纯是一名囚犯的手稿,它们同时代表着一种希望,亦即我们可以重拾曾受种族隔离政府压抑的记忆与往事。“"我们国家的历史特点是被遗忘的事太多。” 2004年9月,曼德拉唯一在世的儿子马克贾托死于艾滋病,终年仅54岁。当时在南非,艾滋病是一个禁忌话题,马克贾托去世时,医院没有透露死因。但数小时后,曼德拉自己公开了儿子的死因。他告诉媒体:“我们不能逃避真实。”“让我们公开艾滋病,而不是隐瞒它,唯有这样做,艾滋病才能被当成一种普通疾病。” 当时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则现场报道写道:“在亲自宣布儿子死讯的新闻发布会上,曼德拉企图用沉默寡言和面无表情掩藏真实情感,尽管他语气努力保持镇定,但那滑落的泪水泄露了无尽的悲痛。” ……

曼德拉的特出之处在于,不会让个人的不幸遭遇轻易影响决策判断,而他的判断,总是基于美好的人性。2005年的一则外电引述曾与曼德拉当了12年狱中难友的前南非交通部长马哈雷的话说:“最大的危险,是把曼德拉所留下的政治遗产,沦为纯粹的机械与政治术语理解,剥去了当中的人道与人性。曼德拉与我们所有人一样有长有短,但我们需要了解他的高强自制能力,了解他如何判断要做什么及如何去做。” 面对300多年种族隔离给南非带来的血腥、罪恶和因此积累的深重仇恨,曼德拉如何判断?

只有坏的制度,没有坏的人。曼德拉这样写道:“我知道,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仁慈和慷慨。没有一个人由于他的皮肤、背景或宗教而天生仇恨另一个人。人们一定是通过学习才会有恨,如果他们能够学会恨,那么他们也一定能够学会爱,因为爱在人类的心中比恨来得更自然。” 他说:“即使是在监狱里那些最冷酷无情的日子里,我也会从某个狱警身上看到若隐若现的人性,可能仅仅是一秒钟,但是,它却足以使我恢复信心并坚持下去。人的善良就像是一道可以隐藏但绝对不会熄灭的火焰。” “宽恕别人是为了自己好。如果不忘掉仇恨,仇恨就会把你吃掉。”曼德拉如是说。

四、厄运锻造英雄——唯灵魂不可征服

你肯定知道曼德拉很有名,但你恐怕不知道他到底多有名。

千禧年之交,美国《生活》杂志评选千年来百位最重要人物,曼德拉排名第51,前面是哥伦布、马丁·路德、伽利略、达·芬奇、牛顿、达尔文……早在2004年,美国就有研究显示,曼德拉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商标名称,知名度仅次于可口可乐。历史充满苦涩的戏剧性。曼德拉的名气,很大程度上是被他的厄运成就的。他坐了那么多年的牢,孤独寂寞备受折磨,身心竟然没有被击垮,令“重新想起”曼德拉的南非和世界都大吃一惊。

“重新想起”,是因为一度遗忘。曼德拉和他的同志被判终身监禁后,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陷入低潮,全面的种族隔离愈演愈烈,看似固若金汤。而南非当局不仅刻意隔绝曼德拉与外界的联系,也一直试图将他从公众脑海中抹去。

曼德拉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回忆在罗本岛监狱度过的黑暗岁月:单人牢房走三步便到门口,睡觉时头和脚都能碰到墙,日子千篇一律地单调重复着,每一天都度日如年,一年的时间又感觉忽然就结束了……数年前,英国哈利王子服役时与25名战友一同赴南非,专程前往罗本岛参观。在曼德拉的囚室,哈利王子说,他不期然全身发抖,不敢想像曼德拉如何能够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度过长久的艰苦岁月。

就这样,“15年过去了,曼德拉的命运基本上没有引起民众的关切。”,英国记者马丁·梅雷迪思在《非洲国》一书中这样概括。

时针指向八十年代,历史的风向开始改变。1980年3月,南非一家报纸首次打出“还曼德拉以自由”的通栏标题,整个世界群起响应。

短短几年里,曼德拉突然一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囚徒,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最有力的象征。而从狱中传向南非各地,又从南非传向世界的消息,把曼德拉“描绘为一个极具威信和影响力的人,虽然经历了20年的囹圄生涯,依然开朗、达观和充满活力”(《非洲国》)。古今中外,有很多政治人物和曼德拉一样命运起起落落,在某一时刻身不由己地被突然神化、被符号化,堪称“一夜爆红”,随后却多半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落得个黄粱一梦般的收场。但曼德拉不然,他迅速证明自己正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个人,不负众望地重新成为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的实际领导者。与此同时,世界越了解他,就越被他的人生选择、他对苦难的坚忍以及温暖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曼德拉本是酋长的长子,受到当地国王的庇护,但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的时候,他已经下定决心:不凭血统而凭能力开创自己的道路。

他果然有能力,年纪轻轻就成为开业律师,这是最受南非黑人尊敬,也最被开明的白人看重的职业。但是,为了从事反种族隔离的斗争,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名利双收、安逸富贵的个人前程。他和被誉为“南非之子”的挚友坦博有共同的人生观:“人生的目的是求发展,这也是命运的召唤。有些人可以自助以求发展,有些人需要他人帮助。”他们两人恰巧都是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

对一个富有理想、热爱生活、感情充沛的人来说,最痛苦的不是要为自己的理想而承受苦难,而是失去家庭生活,并且不得不连累自己所爱的家人一同承受苦难。早年为反种族隔离事业东奔西走,其后又遭遇27年牢狱之灾,使曼德拉失去与家人亲密相处的可能。事实上,直到坐牢的第21个年头,他才再一次触摸到第二任妻子温妮的手。他的第一任妻子伊芙琳1998年11月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时,风烛残年的她,把与曼德拉的12年婚姻形容为“我一生中最不愉快的日子”,充满沮丧和辛酸,因为“他为了革命而牺牲了家庭生活”。

在自传中,曼德拉谈到的牺牲通常都与家庭生活有关,饱含极力隐忍的痛苦。“我一直不能跟家人团聚,在我的政治生涯中,这是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很喜欢在家里休息,安安静静地读书,呼吸点儿从厨房飘来的饭香味儿,然后和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偶尔带妻儿到外面游玩。如果连这些简单的快乐都享受不到,在日常工作中就会感觉到失去了生命中某些珍贵的东西。” 晚年回首一生选择,曼德拉说,尽管仍会作出同样的决定,但“我可能会有一点望而生畏的感觉,那些我明知道要发生的人生悲剧足能够融化我内心钢铁般的意志”。

曼德拉不是完人也不是圣人。刚刚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时,曼德拉一度被支持者颂扬为“继耶稣基督之后最重要的人”。但当选总统并执政三年后,不少南非人开始因为住房长期不足、失业率急剧上升、犯罪激增、学校匮乏等失去耐心,称他为独裁的族长–利用对自己的个人崇拜而像独裁者一样有效地压制政敌;抱怨他没有履行竞选时许下的诺言,“是一个白人国家的黑人领导人”。

曼德拉五年总统任期届满时,路透社这样评论:五年里,曼德拉“经常由于明显的过错而受到责备,这些批评包括过分忠于衰老的盟友、态度孤高、性情暴躁、傲慢自大、竭力讨好可畏的白人少数、满足于既得荣誉、许下政府履行不了的诺言。” 曼德拉的反应很“另类”:人民不再把他视为永无过失的神明,“这使他自己感到极大的宽慰”。他自视平凡,亦有无人能够动摇的自信。回顾一生,他说:“毫无疑问,当人们把我带到永远安息的地方,我将含着微笑,因为我认为,不管我们有什么问题,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下,任何政府都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什么样的成就?1999年2月,5年总统任期届满前夕,曼德拉在南非议会的开幕讲话中这样自我总结:“在很多方面南非还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因为种族因素在南非的政治经济生活中仍会长期起作用。但是,包容与分享已经成为国民意识的主流,通过民主与法制的途径争取各自的利益正在成为公众的实践。” 国际社会亦有公论:“在他的领导下,新南非避免了族群仇杀和社会动荡,实现了政治、经济的平稳过渡,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社会变革的奇迹,其中他的个人凝聚力与感召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对白人保守势力的争取和安抚,使南非白人从抵触到逐渐接受新制度。” 不仅如此,曼德拉还积极参与调解地区和国际冲突。到1997年,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干预了莱索托、斯威士兰、安哥拉、莫桑比克、苏丹、阿尔及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利比亚、东帝汶、泰国、北爱尔兰乃至中东等地的冲突。毋庸讳言,他的调解大都没有成功,甚至有时遭到嘲笑,但是,正如半个多世纪前的反种族隔离运动在世人眼中成功希望渺茫一样:“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从长远、从全球层面来看,曼德拉对世人的道德感召力,超过了他领导南非人民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和平塑造新南非的历史功绩。在世界各地,从政府首脑到普通百姓,成千上万的人受到他的激励。

一个真实的小故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因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有染,遭受斯塔尔苛刻调查,隐私的遮羞布被揭得一丝不剩,克林顿耿耿于怀。但他后来出版自传,在签售时主动告诉媒体,曼德拉坐了27年牢,却原谅了迫害他的人。正是因为受到曼德拉的启发,他原谅了斯塔尔。

奥巴马如是评价:“他所作出的人生抉择,使我们认识到一个人不能仅仅满足于接受现状,而是应该尽我们所能去追求理想的世界。” 7月10日的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刊登了南非犹太人教会领袖(首席拉比)沃伦·葛登斯坦的文章,题为《曼德拉–一位新型名人》。文章感叹:“我们生活的世界,自私自利,物欲横流,对物质英雄们顶礼膜拜。纳尔逊·曼德拉与此形成鲜明对照,他是一位精神英雄,一位价值观和道德信念的英雄。” 曼德拉病危期间,拉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中学生合唱团恰好在南非参加一个合唱节,他们专程来到比勒陀利亚曼德拉所住医院外,用歌声表达祝福。合唱团艺术指导老师洛兰·格兰杰(lorrainegranger)说:“我感谢他,他是真正的英雄,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样,为有意义的事情坚持、奋斗。我们当中很多人并不懂得坚持,(像曼德拉一样)坚持信念、明辨是非,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曼德拉非常喜爱莎士比亚戏剧《皆大欢喜》里的一句话:“逆运也有它的好处”。但实际上,没有足够的德行,逆运并不能当真带来好处。反过来,厄运能够验证德行,不可征服的灵魂经受苦难锻造,锤炼出历史中的真正英雄,赋予了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意义。结语:

滔滔不绝写曼德拉,或有“过度消费”之嫌,但个人以为,我们这个时代,实在是过度短缺这样的人物和他所拥有的价值观。

孟子有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曼德拉的一生足以证明,人世间确有这等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大英雄,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

噫,微斯人,谁与归!(完)

曼德拉锦句选录:

1、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一个持不同意见的人更容易一些,因为他没有责任。(笔者注:1950年,曼德拉被选入非洲人国民大会执行委员会,作为“实权人物”,必须权衡各种意见并作出决定,还要应对反对者的批评,因而有此感慨)2、诚实,真挚,简单,谦卑,纯粹的慷慨,不虚荣,热心助人–培养这些品质对每个人都不难,这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基础。

3、入狱后,一个人就会开始珍惜很多小的事情,比如能够自由自在地散步、过马路、进商店买报纸、讲话,甚至能够自由地保持沉默。

4、自由不仅仅意味着摆脱自身的枷锁,还意味着以一种尊重并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5、有许多黑暗的时刻,人道主义信仰一时经受了痛苦的考验,但是,我将不会也不可能会向悲观低头。向悲观低头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6、是不是真的有人以为,他们没有得到过去曾经拥有的东西,是因为他们才疏学浅、势单力薄、恒心不足、不敢担当呢?

7、若想与敌人和平共处,就要与敌人共同工作,使敌人成为伙伴。

8、作为领袖,最好站在后面,让其他人站在前面,尤其是在庆祝胜利或有什么好事发生时;但当出现危险,你要站在前面。这样,人们会欣赏你的领导力。9、“现在是时候靠年轻一代人的力量来清除世界上的痛苦了。” 10、“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

第二篇: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

上传: 裴周婧更新时间:2012-5-8 8:19:17

最近认真的学习了一下邓老师的工作室,总结了一下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具体如下: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

二、要不断开扩视野,增长知识

三、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一个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一名优秀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为:严密的教学设计能力,灵活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的语言功力。历史教学课堂设计要突出反映现代教育思想,要特别重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通过徐老师的言传身教的指导,使我更加清楚了如何备课:

(一)备教材。即教师对教材既有宏观上的准确把握,又有微观上的透彻理解,教学目的具体而明确,重点难点准确把握。

(二)备教法。教师对哪些详述,哪些略叙,哪些补充;或者哪里置疑,哪里启发,哪里总结,心中必有一个通盘的计划和安排。

(三)备学法。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的问题,让他们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智力和能力的同步发展。总之,严密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教与学二者的协调统一上。我们倡导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不再起重要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调控,并随时诊断教学,不断进行调整。学生产生了疑问,需要教师去启导解释;碰到了困难,需要教师去排除;学生活动偏离了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去引上正轨。总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始料不到的,所以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只有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修正,才能使课堂教学组织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第三篇:怎样成为书法家

怎样成为 一个书法家?

第一:读点书

大家一看可能有点失望:书法家都是文人,这个还需要说吗?

是的,很有必要说!很多书法家就会写毛笔字,没读过什么书,所以经常犯常识性的错误。我屡见不鲜了,所以第一讲才会这么说的。之所以让大家读点书,目的是在很多场合,你需要随声附和的和一些群体的各样人物忽悠,否则你就会失去和他们沟通的契机,弄不好还让别人耻笑你。在这一点上,我比较敬佩江浙的书法家们,他们说起天文地理、千五百年后五百载来,那是头头是道啊。书法到了一定程度(技法超越之后),是需要靠学问来来滋养的。据我所知,会文书社就经常举行读书会,而且还经常请文史、诗词专家来讲课。现在,会文书社诸子已经成为全国帖学的新翘楚了。

很多人都说江南人写字有味道,那就是人家都有那么点文人气。古往今来的大书法家可都不光是会写毛笔字儿啊!

这年头,书法家比开出租车的人都多了,你要是肚子里面有点墨水,就显得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信不信由你!

第二:有点属于自己的文字内容 书法家,一辈子要写很多张毛笔字儿。咱总不能抄起笔来就“远上寒山”“停车那啥吧”。。

还有的书法家一写就是“自古逢秋悲寂寥”,谁喜欢啊?别扭不?!或者你给人家来个“十年生死两茫茫”,呜呼,不挨揍就是好事。所以,书法家要在创作中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咋回事呢?我是说,书法家要有一些属于自己独家的内容和随机应变的本事。比如:见到领导,你给他整个“厚德载物”,不错,管他领导有没有德,他也喜欢。见到美女,你给她整个“气若幽兰”或者“美人如玉”,她没准给你一kiss,嘿嘿,这就是词儿的妙用,你的字儿写得好坏不重要。可是啊,你总写这些内容也很俗啊,显不出你高来,只能说明你具备了基本的应对场面需要。要想做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你必须有自己独到的东西,真的,在很多时候恰如其分的精彩内容比你写的好都有用。啥样的叫高级? 比如:我一哥们,给一个苦熬多年刚坐上的政法委一把书记的人写了一张字,“轻舟已过万重山”,嘿!我一听都觉得精彩(鼓掌100下)。这内容俗吧?可是人家用的恰如其分,绝了!

再比如:唐山籍某在央视搞过讲座的著名书法家,你别管人家写的咋样,你报出名字来一分钟能把你名字做成对联。我亲眼所见把我们一个副总【梁越】立马写成“梁山好汉、立马横刀”,这气势,好哦!

其实在很多时候,作为一个书法家,要面对的是社会是不懂书法的人,他们看中的就是你写的是啥。君不见老百姓看书法展览总是喜欢在那念内容吗?!老百姓欣赏的就是你写的是啥。

如果你总整些《画禅室随笔》、《海岳论书》之类的,我不是笑话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得有一半念不下来,那有啥用啊?你会说“我笔墨功夫好”。可是泱泱15亿老百姓懂书法懂笔墨的微乎其微啊,毛爷爷都不止一次的说过“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滴”。如果,你只会写字,你连书奴你都算不上,如果,你不注意书写内容,你充其量就是个自娱自乐的写毛笔字儿的深度自恋患者。跑江湖的书法家,为啥屡次的手甚至混进钓鱼台啊,他们靠的是字外功。而书法家,字都写那么好了,却恰恰忽视了作品内容。如果一件书法作品,你连书写内容都不重视,我觉的你充其量就会抄书,算不上书法家。第三:要会写大字行书和草书

现在,不知道是“笔墨当随时代了”,还是国展给整的,二王死灰复燃,结果现在的书法家都以小字为主,或者都写草书。但是,现在的书法家都很单一,就会一种书体。

作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你是要走出书房走向社会的,别整天在家里憋着,那不是你甘于寂寞的表现,是你没本事走不出来。整天在外溜达的书法家,避免不了的要向社会、向朴素的劳动人民以及高官展示你的掌握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或者叫做文化的核心(好像熊秉明这么忽悠过吧)----书法艺术。现场书写,你总不能说:“我是写小楷的。”或者“我是写梅花篆字的”,现场我写不了,我没带篆书字典。咳,你就别这么说丢书法家们的脸了。你要会写行书或者草书。为啥?行书老百姓都基本认识啊。你就撸起袄袖哗啦哗啦旁若无人的整上一张,然后潇洒的把毛笔往桌子上一扔,那牛逼劲儿就别提了,排山倒海的掌声就来了。

或者你会写草书,有时候一个字不认识反而能把老百姓和大官儿给镇住,公众场合谁也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文盲。所以你噼里啪啦的一忙和,大家就傻眼啦。记住,现场写大草,要写得猛,写得快,写得潇洒,这是表演不是创作,目的是把人给唬住就行了。你弘扬祖国传统艺术的目的就达到了,哈哈。

所以啊所以,一个书法家要会写大字行书或者草书,还要有几个非常熟悉的内容以防万一,书法家有时候是书法表演艺术家,知道不?!第四:要会背诵一些必须的内容

前面我说过,书写内容要避免落入俗套。

是的,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俗人很多的社会(所谓俗人,就是不太懂的书法的人。)俗人,其实他们对于书法的喜欢都是附庸风雅的,最终他们喜欢的是作品的内容,也就是书法作品的阅读性很重要。

因此,当我们需要向那些俗人书写作品的时候,据不完全统计,“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沁园春-雪”凡此种种耳熟能详的内容大家是非常喜欢且必须掌握的,否则人家让你现场书写你不会背就有点那个了,是吧?(先说明,我也不会背,这几天在床上躺着背呢:)

另外,“难得糊涂”这内容也用得比较多,最好把郑师傅题跋的那几句什么“聪明难糊涂,更能由聪明转入糊涂。。”也都背诵下来写上,那就很牛了。

再者,诸如“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此常用的对联内容也要会背诵一些,以便应对不同场合的不同对象的需要。

针对目前一些高官和老板附庸风雅的喜欢书法,况且他们手里有钱,挥金如土一掷千金,所以最好也要多掌握一些适合官场修身养性、厚德发财、招财进宝之类的内容。作品的内容,可能决定你的作品有没有社会市场,切记!切记!第五、要会吹嘘自己

说真的,这年头真正看得懂书法的人很少,包括那些国展评委。

你到底写得好不好,这个只有你自己给自己做广告。如同某牛奶厂家吹嘘“和我的牛奶最放心”之类。

一个合格的书法家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吹嘘自己。需要说明的是----不要太露骨的吹自己如何写得好,那种做法太低级!这年头,人很俗气,人也很狡猾,不拐弯的吹嘘谁都能揣摩出一二来。那么咋办呢? 这样:你要先跟人家说,我尽管临过历史上所有上千家的经典发帖,但是我主要是学得二王,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差不多临过500多遍。为啥这么说?王羲之或者兰亭序卖菜的都知道。你要说你学过倪元璐,完蛋了,没几个人知道。

再者,你要给人介绍什么样的书法才是最正宗的、最牛13的书法。先给他灌输一套审美鉴别理论,然后你貌似不经意的用你的作品给他分析,比如:“你看,这个笔画就是来自王羲之的。”或者“你看,这种线条没有500年功夫是写不出来的。”如此等等,你就把他洗脑了,以后他就是看见兰亭序也会觉得没有你说的那种标准,那么还是你写的好。真的,你别不信,以后你要见到说王羲之写的不好的人,估计就是被洗过脑:((邪教就是这么给人先洗脑的,所以,你要会忽悠,那就是给你所有的听众、观众洗脑,让他们觉得你才是当代大书法家,并且是硕果仅存的书法家。说不定,他还能帮你申遗!这是一个忽悠的时代,谁不会忽悠,那就只能挨忽悠!第六:要组建粉丝团

孤军作战总是效果差,即便是邦德也有强大的后援作为支撑。

书法家不仅要写的好,还要善于利用资源。怎么利用呢?这么说吧,你是全国会员,你如果几次国展。可是你想一下,不是书法圈的人知道中国书协是个啥吗?貌似不太知道。知道啥是国展吗?貌似也不太知道。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怎么能让你周围或者你所在城市的人知道你写的好呢?

很显然,光你自己靠一张嘴说不好使,你就是整天站马路上用大喇叭喊也没多少人听到。古人不说了吗----众口铄金,那意思就是嘴多了效果大。现在不也有句名言嘛----“假话说多了就成了真滴”。因此说,传销行业中的“口碑传送”是非常好用的,否则怎么连老头老太太都忽悠的跟中邪似的呢?!

第一、你要多结交高官或者大款或者威信很高的人,先给他们洗脑。他们说话有效果啊,振臂一挥:“那谁写的真好啊,世界第一!”这话谁敢不信?? 第二、你要带点学生。好处是把学生乃至学生家长都洗了脑,他们替你四处吹嘘、现身说法。第三、和媒体做朋友,经常请他们吃吃饭,送点你的作品行贿。这年头,只要报纸上的东西,甭管专业圈明白不明白好坏,老百姓还是相信的----发表的凭啥不好?不好咋不发你的?!记住,不要王婆卖瓜自吹自夸,要善于利用资源,善于利用别人的嘴:)第七:最好有点别的本事

很多书法家类似书呆子,就会写字。除此之外,别的都不会,这可不好。

书法家首先是社会人,这年头谁也别想躲进小楼成一统。或者你会说“我就是书法家,我就是坐冷板凳做学问”。如果你非要这么说的话,不是社交恐惧症就是深度自卑造成的极端自大。

书法家在社会中就需要很多社交或者与人接触,那么你仅仅会写毛笔字,这只能说你掌握了一种技术(注意,在老百姓眼里你这两下子就是技术!)如果你真想把书法当作一个职业身份或者靠这个混饭吃,你就必须武装自己、包装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书法家。光写写字似乎效果还不好,还不能把别人给唬住,你还要有点别的本事来衬托你这个人是牛人。比如吧,你唱歌特好,这个也很有用!别不信,如果你唱歌真的很好,大家也会口头传颂你-----某某人不仅字写得好,那歌唱得也非常好。如此,总比那些啥也不会的书法家被口头提及的机会大得多。或者你喝酒很厉害,那么在中国这个以饮酒论英雄的国度里面,你即使不成为英雄也会成为大哥级的人物。

或者你会拉二胡,这个都有可能成为名人逸事。或者你会捏糖人这都算本事。之所以这么说,目的是要你学会用别的来烘托自己写毛笔字儿那两下子本事。君不见某大官会写毛笔字就成为一时美谈嘛?连普京大哥会画两笔油画都让俄罗斯少女乌拉着入梦嘛?!

多会几样本事,适当的时候显摆显摆,你的魅力会剧增。

反正你也不想成为大师,少写会儿毛笔字儿,抓空练点别的,事倍功半也:)第八:要组成一个圈子

自古以来,咱中国人都喜欢单兵作战。其实这样不能发挥更多的优势,要学会团队作战,那就是要有一个圈子。

就连人家邦德还有一个强大的后援作为支撑呢,书法家也需要亲友团啊。君不见现在这个雅集那个笔会的,那都是圈子!

圈子的概念是啥呢?这是没有地域局限性的,毕竟现在交通、通讯这么发达了。本地、外地都行,一个臭味相投的同类圈子。好处是啥?

1、都是搞毛笔字儿这玩意的,正所谓“互相吹捧,共同提高”是也。

2、如果你这圈子够大,里面可能有高官、评委之类的,你说对你有多大好处,是不?比有个好老师都有效果。

3、起码这个圈子的人都说你好不会毁你。

4、可以一起偶尔搞点事儿,总比你一个人要省事、影响要大多了。

5、。。

有人说,我就会给大家出歪招。郁闷!难道你要当个书法家,连怎么写毛笔字儿都要我告诉你?那应该是学校或者你老师的任务啊。我这些东西是学校里没有、你老师不会的。

本来前些时候,想写一个忽悠系列《怎么把作品写好看》,结果好多书法家不让写,说别人都会了我们咋办啊?于是就没写。第九:剑走偏锋

书法这玩意,要靠真写的好走出来,的确很难。林散之要没有大领导抬爱,说实话要走出来也难。因此,书法家要深刻领会“功在字外”这句话的潜台词。我下面讲如何剑走偏锋----书法家没事可以写点小文章或者往所谓的学术靠靠。为啥这么说?这年头学术还是很能忽悠人的。比如教授就很受到尊敬----别管他有没有文化有没有水平,那是知识的化身。比如学者(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学者是怎么划分的)、比如“资深”之类的。所以说,书法家要善于玩点理论的东西,貌似就是学术的,这样你能把书法说的头头是道,那就显得不一般。别怕!理论或者学术是最能忽悠人的一种东西。比如你的字写得好不好,老百姓或许有个标准“是否好看”,而学术这东西就没法说了。君不见这年头,会不会写毛笔字儿的都敢披着学术的外衣弄几句啊?那些所谓的大理论家甚至自己都整不明白啥是书法人家照样不是坐在讲台上道貌岸然的大谈书法吗。别怕,只要你不要脸,尽管整学术,绝对不会像牛奶一样出质量问题!

或者,找找关系,跟某个大学套上一个客座教授的帽子(偷偷告诉你,你自己以后就印名片上--某某大学客座教授,除了校长没人知道你是不是。)这样,你就不一样了----书法家+客座教授啊。

再或者,想办法去某个大学进修一下,弄个访问学者(后来我才知道,这访问学者原来就是去人家大学进修学习),一般来说老百姓还真不知道访问学者是啥,挺唬人的。要不就自己印上一个“剑桥国际名人艺术中心一级艺术家”,这都有用。

大家别笑,要是海尔不整天做广告、不整天说自己获得了那么多荣誉,你会买它??? 总想跟大家好好说说书法,奈何一抬手我就没正经了,实在不好意思

第四篇:四川英雄历史

四川英雄历史

四川为什么会诞生四大元帅?这绝不是历史的偶然。回顾救国救民、抵抗侵略的历史,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叱咤金三角——四川男儿拼下缅甸“汉族特区”

辛亥革命前夕,一个雄心壮志的四川会理人沿“蜀身毒道”(四川至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到达云南,尔后辗转至缅甸果敢经商。这个人叫彭光庭,他的孙子叫彭家声——现在是缅甸“汉族特区”领袖。

彭家声1931年出生,10多岁时便参军,在血与火中成长起来,后来组建军队,称霸金三角。他身逢乱世,半生戎马,几度沉浮很具传奇色彩,有人说他是毒枭,也有人说他是豪杰。

1989年彭家声与缅甸政府谈判,成立高度自治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他现任特区政府主席,同时拥有自己的军队。该特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是各个时期迁移来的汉族人,他们至今说汉语、写汉字。

其实,各个时期到达金三角的四川人非常多.其中,以70年代到金三角参军打仗的四川人最多,以知青为主。至今仍有不少四川人还在金三角当兵。

■对越作战——激战越南,血洒南疆

参战的四川籍军人众多,皆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其中有两个人值得一提:

一是吴忠(共和国最年轻的将军,1955年授衔时33岁,四川苍溪人),作为解放军第一个机械化师的师长,他是全军为数不多的精通诸兵种协同作战、指挥且具有实践经验的将领。1979年2月,他作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率部深入越南境内,挎着卡宾枪在亚热带丛林中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被称为“中国的巴顿”。

另外一个就是梁光烈(四川三台人),现任解放军总参谋长。1979年对越作战时以武汉军区作战部副部长的身份协助昆明军区杨得志司令员指挥西线作战。

■抗美援朝——伤亡逾10万,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四川籍战士伤亡超过10万人,伤亡数量全国第一。四川有两个战斗英雄进入中小学课本:黄继光——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四川中江);邱少云——志愿军“一级英雄”(四川铜梁)。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主要取材于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师进行的松骨峰战斗,当时杨大易(四川人)任该师师长,指挥了这场战斗。战斗刚结束,他去察看阵地,作家魏巍随行采访,目睹了战士们与敌人舍死拼搏的壮烈景象,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写了这篇不朽的通讯。

■抗日战争——300万人出川抗战,战死60万

川军对抗战所作出贡献的文字摘自1945年《新华日报》上一篇名为《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四川人民对于抗战,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302.5万人。粮食是抗

战中主要的物质条件之一,而四川供给的粮食,征粮购粮借粮总额在八千万石以上;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

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四川宜宾人)

■辛亥革命——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先声”

四川保路运动,被史学家们称为“武昌起义的先声”。四川保路风潮和同志军大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人民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孙中山曾高度评价四川人民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功绩。他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 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成都人民公园至今设有“保路运动死难者纪念碑”。

■戊戌变法——“戊戌六君子”中两位是四川人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这次改革最终失败,六人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其中有两名四川人:四川绵竹人杨锐、四川富顺人刘光弟。

■鸦片战争——川军赴广东、浙江前线参战

鸦片战争爆发后,川军4000人开赴广东参加抗英战争。1841年5月30日,川军在广州人民支持下,参加了石门保卫战,头一仗就把侵略军前敌指挥军官霞毕枭首。在另一次战斗中,川军几乎将英国侵略军头子义律活捉。1841年10月,英国政府扩大侵略战争,攻定海,陷宁波。道光帝命令四川总督宝兴,挑选精兵2000人,以六百里加紧的急行军,赶赴浙江前线。在浙江前线,战争进行得极为残酷。统帅奕经昏庸失误,一败涂地,但川军却气势甚锐,英勇作战,前仆后继,战死的藏汉士兵不计其数。

■抗击清军——女英雄率3000精兵北上山海关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她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

■抗击倭寇——四川籍兵部尚书赵炳然立下大功

谈到抗倭历史,必须提到一个四川剑阁人,他就是明朝兵部尚书赵炳然,他14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29岁赐进土。他曾平定云南边境叛乱,为维护国家边境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他曾率轻骑进入大漠,与蒙古军队激战,立下大功。他最大的贡献是,1533年,赵炳然巡按江浙,协助副总兵戚继光剿灭了侵犯我国闽浙沿海的倭寇,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立了大功。后又调升兵部侍郎,并再次督抚江浙,多次消灭来犯的倭寇,皇帝再次奖赐他白金和彩帛。他后来升至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抗击金兵——抗金统帅、抗金名臣皆为川人

一个四川绵竹人张浚,南宋名相和抗金统帅。四任右相首辅,总揽兵权。他组织岳飞、韩世忠、张俊、李显忠、杨存中等将领与金人展开了一次次的殊死战斗,并取得一系列的重大胜利。后来秦桧及其党羽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张浚被罢相。

另一个是四川仁寿人虞允文,南宋抗金名臣。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采石发生了我国历史上宋、金两国长期对峙局面下一场大规模的水陆大战。金国皇帝完颜亮经过长期谋划,遣兵六十万、兵分四路南下,欲图一举灭亡南宋。就在南宋社稷危在旦夕之际,南宋抗战派官员虞允文挺身而出,指挥不到两万人的宋军与金兵决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于采石江面大败完颜亮,取得了辉煌胜利,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抗击蒙古——击毙蒙哥汗,抵抗50多年,改写世界历史

击毙蒙哥汗的那位四川士兵,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他的名字,我们姑且叫他“川军”,以示我们的敬意。显然是他改写了历史。

蒙哥为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1251年,他登上大汗宝座后,积极策划灭宋战争。蒙哥以四川作为战略主攻方向,意欲以主力夺取四川,然后顺江东下,与诸路会师,直捣宋都临安(今杭州)。四川军民拼死抵抗,最终在合川钓鱼城将蒙哥击毙。后来蒙古人彻底平定四川花了50多年。

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它导致蒙古这场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宋朝得以延续20年之久。其次,它使蒙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威胁。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中国范围,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其三,它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出征西域——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唐朝连年对西域作战,四川人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其中有个最著名的人物——陈子昂(四川射洪人),他本是一个富豪家庭的公子,但他轻财好施,慷慨侠义,关心国事,24岁考取功名后,放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从军报国,两次从军出征西域。后随军远征契丹,此间他在幽州写下千古名诗: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他一生不得志,两次入狱,后冤死狱中。

■攻打越南——创立越南第一个王朝创立者

安阳王,即蜀国末代王子泮(成都)——秦王灭蜀后向南转移,约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蜀部落在王子泮的率领下,战胜了文郎部落,成为雒越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后称为“安阳王”。越南史书把他称为越南第一个王朝的创立者,称其国为瓯雒国。

注:

宋代是四川历史的转折点.元朝开始,四川经济逐步衰退.

秦汉开始,四川已经开辟了到印度等南亚的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当时,四川盆地兴修水利,农业高度发达,人称"天府之国".唐朝,有"扬一益二"之说,意思是,扬州第一,益州第二.益州就是今天的成都.宋代,四川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业高度发达,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开始,四川经济逐步衰退.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战争!

第五篇:怎样成为成功者

怎样成为一个成功者

所谓穷人,有人说,表面上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其实本质上他们最缺少的是野心——成为富人的野心还有人说,穷人缺少的是技能和机会,有一技之长和机会就能迅速致富成为有钱有势的富人。也就是你必须成功才是富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野心,那么他就算是有技能有机会也只是原地踏步,没有了前进和创新的动力,也就没有更大的成就,是清洁工就一辈子扫地,是办公职员就做一辈子小职员,就算你是富二代呢么你也仅仅是富二代,当富二代的富一代辞世,就将很有可能从富二代变成穷光蛋。因为你没有野心去做自己的事业而只在乎现在的一切,就像是一条肉虫,当肉被你吃完了你的一生也就到了尽头。

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士兵要是没有想当将军的野心那么就算他英勇骁战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士兵,只要有了当将军的野心才能有强大的信心让自己在战场中百战百胜,保存自己的性命,创造做将军的可能性。当今社会,一人要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他就需要很多的目标,更大的野心。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时代,道德与意识正在逐渐消失,市场越来越开放,商品越来越多样化,创新更是千奇百怪,工作也是越来越有效率,要是你只追求一日三餐,解决温饱,那么当社会进步时你就在不断后退,渐渐地远离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最后就连三餐富足和一丝温饱的权利也会被现实无情的剥夺。所以在这个世界生活,你不仅要生存,还不得不有点进取的野心。

当一个人有了野心,开始制定自己的目标,当一个人有了一套走向成功的目标,就会坚持不懈的非都,不屈不饶的向目标前进,全心全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拼搏。当然光是有野心有目标还是不够的,他们必须考虑好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谨慎乐观的面对一切可能会遭受的坎坎坷坷,而且还需要对自己客观的正确地认识,解剖自身的缺陷,正视自己,给与自己充分的肯定和信心。如果一个人不能正视自己的一切,那么他将会被“野心”吞没,走向人生最黑暗的一边。所以要向有所作为,成为一个富人,一个成功者,就必须通过严谨的反思了解自身和世界,有效地支配实现目标的资源。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他又但是有野心,只有足够的勇气和代价才有理所当然的成就,才是一个富人。

下载曼德拉怎样成为历史中的英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曼德拉怎样成为历史中的英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成为演讲高手

    篇一:如何成为演讲高手 演讲规则 演讲的第一个规则: 立刻让听众参与你的演讲 必须通过问yes或关闭式的问题去达成 演讲的开场白一定要回答如下问题: 1、你是谁? 2、我为......

    怎样成为农民经纪人

    怎样成为农民经纪人 园艺专业 B0804 武丹丹 0512080422 经纪人,通俗讲,就是生意中间人,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存在,并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员工

    一、要乐于承担更多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对于分给自己的任务,把它当作一件极为重要事情,分清分量,按时做好。工作就是责任。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应......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读后感本书是有三位美国的教育专家所写的,从始至终贯穿一条主旨就是:要实现有效教学,人力资源胜过技术资源。而且书中特别强调,教师所能利用和开发的最......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员工

    一、要乐于承担更多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对于分给自己的任务,把它当作一件极为重要事情,分清分量,按时做好。工作就是责任。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应......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读后感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由三位美国的教育专家所著的,它从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效地沟通、提供有效地帮助、......

    怎样成为翻译高手

    怎样成为翻译高手 最近有很多朋友问我怎样学习英语,怎样才能成功,下面是以我给公司,北京市政府和驻华大使做翻译所积累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我主要从口译讲,其实你的口译......

    怎样成为销售冠军

    阻止我们前进的不是眼前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粒。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了希望,为什么总是会有人走不到远方呢?因为,总有人因为没有倒掉鞋里的沙粒而疲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