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功过评价

时间:2019-05-14 18:0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孙中山的功过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孙中山的功过评价》。

第一篇:孙中山的功过评价

孙中山的功过评价

历史人物的出现使我们能从中学到经验,知识,小之而言,可为我们分辨是非,大之而言,可为国家的发展指明出路,所以对历史人物我们不能用片面的方法去分辨,不能用简单的对或错,就直接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全面的,如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评价。

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在涉及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具体史实时,由于人们所持的视角和论旨的不尽相同,却出现了种种歧义。例如,小而化之,有人将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说成是导致革命失败的重大失误和主要原因;大而化之,有人将孙中山缺乏依靠工农大众作为革命主力军的指导思想、缺乏先进的建党理论、缺乏正确的建军路线认作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等等。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客观上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经过斗争后被迫接受与袁世凯妥协的条件,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这是中国当时的阶级力量对比和外国干涉的结果(这是由于中国若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将严重损害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从这个角度看,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具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这两大重要意义和贡献。)

如若从孤立的视角单纯地看待这一史实事件,确实,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刘觉民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皇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庭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前无古人,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即便是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也是在孙中山工作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

在丰富多彩的孙中山历史研究的文章作品中间,有一种史说或史论,在评说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命题时,将主要原因归结为孙中山及革命党领导人物“缺乏阶级分析的理论基础,没有依靠工农大众作为革命主力军;缺乏先进的建党路线,没有用远大理想武装革命党人的头脑;缺乏正确的建军路线,没有建立起一支统一指挥的革命军队”之历史局限性。是的,如若撇开孙中山所处时代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用后代人的视角去俯视前代人的史实,此类评说似乎理正言顺无可挑剔;然而,须知,时处清末民初,马列主义未入国门,孙中山远渡重洋游历英、美、日本诸国,接受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思想的教化,他所从事和领导的革命事业只能归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后人所持有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学说自然会有不同之处,孙中山领导的“起共和而终帝制”与共产党领导的“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的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结果也存在差距。于是乎,这种以后人的成功去衡量前人的失败、以今人的觉悟去审视古人的意识所得出的所谓“孙中山的历史局限性”,成了空中楼阁式的高谈阔论,失去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何况,伟哉孙中山,到了晚年,从军阀割据残民误国、帝国主义侵略有进无退、武装起义屡遭失利、共和大业日暮途穷的逆境中反思自省脱身而出,慷慨接受马列主义与无产阶级运动新潮思想的洗涤,重新解释旧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主张国共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黄埔军校,重新培育革命队伍,在思想上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者的转变,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未必不能成为毛泽东式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这便是“历史局限性”一说并不恰当的历史明证。

诚然,实事求是地分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孙中山是人不是神,他的理论学说并非十全十美,他的行为实践也非完美无缺。譬如,他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

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决非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行动所能左右;同理,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中国之所以能够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孙中山不仅是革命的先行者,而且是创造历史的第一功臣,这也是历史的不争事实。

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大陆历史课本则称他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支持政策,其遗孀宋庆龄女士更是透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党的支持立场,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国的主流舆论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国国民党革命人士之一。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

值得一提的是,每逢重大节日(如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都会悬挂一幅巨大的孙中山先生画像,可见中山先生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第二篇:对孙中山的评价

苏厚旭10旅游管理二班44号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北宋名相范仲淹称赞严先生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认为这句话来称赞孙中山先生也毫不为过。孙先生作为中华革命的先驱,一生为中华之解放和民主、富强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其去世后百余年间,国共两党虽为政敌,但却一致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我认为这足以证明孙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其功绩之流芳百世!

纵观孙先生之一生,其为革命奋斗三十余年,先后成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又总结了“民主,民族,民生”三民主义,在自己的革命果实被篡夺后几次又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路线和新三民主义,并创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近现代军事家的摇篮“黄埔军校”,其功绩烁烁,对中国的近现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5年,孙先生为了共和事业扶病强行北上,不幸病逝于北平,在为其送葬的10天里,先后有74万多人前往为其送行,诗人原野说: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孙先生,虽然去世时无甚家产,但可堪称这世间最富有的人了。

我认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能够赢得无双的殊荣,不仅仅是由于他所建立的功业,更是由于他作为中华革命的先驱所变现出来的那种为国为民殚心竭力,虽历经艰难困苦终不放弃追求中华之民主独立的高尚品格。所以孙先生被国共两党都尊为“国父”,因为他的高尚的品格作为一颗耀眼的明星,一直激励着后来的革命志士为了中华之彻底解放和民主而奋斗终身。我们当今的大学生虽然不用去为中华解放民主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但应该学习孙中山先生的胸怀大志,报效祖国,为国为民谋福利的志向和历经艰难险阻终不放弃梦想的品格!

老子云: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孙中山虽然逝世时只有59岁,还没到退休年龄,但其思想和道德的光芒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经历百年不衰。彭祖虽活800岁,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长寿;孙中山虽活了59岁,但其言行却流芳百世。孙先生59年的岁月中,有三十多年都在为了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在世界上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振兴中华的理想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不懈努力,其精神也成为中华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对我们来说,活100年不为长,活50年亦不为短,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这一生中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能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一些有益的事,这样或许就是“朝得道,夕死可矣”。

孙中山先生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我们中国的“国父”,虽然他有生之年没有实现中华的解放和振兴,但他的崇高的精神和风尚将会激励着炎黄子孙为中华的振兴而不断努力,等到中华真正振兴的那天,我想孙先生庶几无憾了!最后用原野的诗《人生》来形容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也作为自己的勉励。

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人活着,当哭则哭,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眼泪,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第三篇:孙中山的历史评价

孙中山的历史评价

班级:机械121学号:08030512104姓名:杜文平

【摘要】: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895年成立兴中会总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并确定革命政纲,创立《民报》。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并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在南京宣誓就任。

【关键词】:孙中山;民主共和;兴中会;同盟会;辛亥革命;三民主主义

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大地上,民主资本主义正顶着遍地荆顽强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正冲破各种羁绊登上政治舞台,一个英气勃勃的新型的知识分子群正迅速形成。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然需要,也必会创造出站在革命前列,指导历史行程的大人物------孙中山。就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伟大的革命先驱者。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再组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并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创办了《民报》,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此后在国内组织发动多次起义均告失败。经历了十次失败之后,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终于获得成功,各省反应热烈,为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画上了句点。在南京被17省代表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然而在南方各省纷纷宣布效忠中华民国的同时,北方的省份却还未脱离清政府,孙中山的政府事实上没有实权。孙中山与其他革命党人不得不屈服于北方大军阀袁世凯,于2月13日提出辞职。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当选理事长。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孙中山遂筹划起兵伐袁,旋即失败。孙中山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1914年他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孙中山回国并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被迫去职。1919年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司法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他的政治近代化思想和理论,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而向前发展了。在反帝反封建的前提下。孙中山进一步完善了他的三民主义,以新的民权主义为核心的政治近代化思想最终成熟和完善起来,成为具有完备理论形态的完整意义上的政治近代化的思想。这一思想和理论,直至孙中山的晚年,始终不变。参考文献

[1]互联网:百度百科

[2] 王尔敏:《中山先生民族主义正解》,台北,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1999年版,第186页。

第四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张海鹏 《光明日报》(2014年02月12日 14 版)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有足够的条件评价他。客观、正确评价毛泽东这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从1849年到1949年这一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惊天动地、惊世骇俗,变动最为剧烈的一百年。从1949年到2049年,是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复兴的一百年。这两个一百年,是要为今后的中国历史学家大书特书的两个一百年。毛泽东正活动在这两个一百年的中间:1949年前的半个世纪,他在剧烈变动的时代中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是一个引领时代前进的人,他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在1949年后的27年中华民族复兴的征途中,他还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人,是一个引领时代前进的人,是一个动员了中国全体人民的人,虽然在行进中难免跌跌撞撞,但毕竟是在探索中国前进的道路。毛泽东是一个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人!他是一个为国家走向富强工作到最后一息的人。我们的后人将会为中国的发展创下更为伟大的业绩,为人类作出更为伟大的贡献,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像毛泽东这样经历了那样多剧烈的世纪变化、那样多风雨兼程、那样多天地开创的人,应该是前无古人,后鲜来者的!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他对中国历史的独特贡献作出了科学的评价和总结。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都对毛泽东的历史贡献作出了肯定的评价。这些肯定的评价反映了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愿望,是尊重历史事实的,是得到人民拥护的。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逝世37周年的时候,我们怀念毛泽东,回顾他的一生事功,指出他的成功与失误,对于认识历史和认识社会现实是有意义的,对于从中汲取力量、推进中国历史的前进是有意义的。

研究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是要尊重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是要尊重这个历史人物比他的同时代人、比他的前代人贡献于历史那些更多的东西。否定革命领袖毛泽东,就是丑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丑化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丑化中国人民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表现,是企图从历史依据和逻辑前提下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在现实政治中的执政地位,否定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为另寻“自由主义出路”制造依据,为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制造根据。有人指出,这种历史虚无主义,他们所要虚无掉的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希望。我完全赞成这样的评论。

从正常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来说,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的轨迹是很清楚的。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在社会现实的观察上,鉴于苏联复辟资本主义的严重社会现实,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对国内阶级斗争的现实严重性估计过分了。由此引出一系列现实政治措施上的错误,影响了他对国家发展重心的认识,没有始终抓住社会主义建设不放。这是第一点。第二点错误,是没有完全正确掌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心中没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上犯了急性病,在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上,没有认识到自身发展规律。之所以犯这些错误,从思想认识上讲,还是理论和实际相脱离,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脱离。这些错误,是时代的局限造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难免的。

历史人物难以避免时代的局限,这是任何时代的人不能回避的。毛泽东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自己认识到了这一点。

1961年毛泽东对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说:“我们对搞社会主义没有经验,包括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取得经验需要一个过程。”1956年毛泽东回答中国的前途问题时说:“关于中国的前途,就是搞社会主义。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现在已不存在障碍中国发展的力量„„中国也可能犯错误,也可能腐化,由现在较好的阶段发展到不好的阶段,然后又由不好的阶段发展到较好的阶段。当然即便不好总不会像蒋介石时代那样黑暗,是辩证的,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曲折地发展下去。”

毛泽东说过我们不是圣人,难免犯错误。这里说的犯错误,既包括了因历史时代的局限可能犯的错误,也包括因认识不足和经验缺乏所犯的错误,还包括因个人原因犯的错误。重要的是,共产党能够通过自己来克服错误。中国共产党已经总结了自己的历史,包括毛泽东领导国家时期的历史,克服了以往的错误,中国的事业又重新大踏步前进了。

毛泽东一生革命,一家人中出现了六位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保家卫国,他像千千万万普通父母一样,把儿子送到朝鲜战火的前线。他的儿子毛岸英未能幸免于美国军机的炸弹,未能全身返国。毛泽东一生清廉,勤勉为公,没有为子女和亲属留下财产和权力。因此,毛泽东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和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伴随着毛泽东对时代的贡献,亦有时代对他的局限。这通常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难以避免的,后人不能苛求。

(作者系中国史学会会长)

第五篇:对孙中山的评价

简评“国父”

说到国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孙中山。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功绩,大大地推进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但人无完人,对于孙中山的功过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谈论的焦点。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先生出生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清末中国的没落就像一颗陨落的恒星,瞬间从其运行轨道上下滑,坠落,燃起阵阵灼人的火焰。而中国的黎民百姓则都陷在大火中,被缓慢地灼烧,痛不欲生。若说毛泽东是在这乱世中腾空而现的救世主,孙中山则是其救国道路的铺垫者,抑或称之为我国的“国父”。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振兴中华的先驱。他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为了振兴中华,孙中山努力学习吸收西方社会一切先进的产物,并把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未来发展和命运,寄托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他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最新发明,才可以驾乎各国之上。”。“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贫困落后境地之时,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为中国的存亡而忧心奋斗,百折不挠。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1894年孙中山拟言上书李鸿章,阐述了对中国进行改革的种种主张,提出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救国思想和许多超前的观念,然而上书受挫,于是他明白了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便举旗反清,义无反顾地进行民主改革。他系统地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而其领导的 1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孙中山锲而不舍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甚至连其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是与时俱进的革命家。首先,他不拘于旧三民主义的定义,勇于对其作出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前提与基础,它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其次,孙中山还是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宣传家。孙中山晚年接受列宁思想,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方向。苏俄、共产国际认为孙中山虽“既不是共产党人,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是“东方民族革命运动最伟大的领袖”。再次,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地提出对外开放主张的理论家。早在1897年初,他就说过:“必须使我们的国家队欧洲文明采取开放态度,我不是说,我们要全盘照搬过来,我们有自己的文明”,并主张“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孙中山虽不尽足毛泽东般雄韬伟略,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不可或缺,功不可没的伟人。他是民族资产阶级众多成员中最成功的代表,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应召挺身而出,又在革命需要转折时改变自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助其过渡。毛泽东曾在自己的代表作《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成功源于他对国家的热爱,源于他对革命的坚持,他在矛盾

重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宣扬进步思想,高喊“振兴中华”、引领民主革命热潮、改就新三民主义,将其所知、所能献与社会,铺就了建国道路的前光明景与革命方向,使中国在熊熊烈火的燃烧下褪去旧壳,得以浴火重生。我认为,“国父”这个称号,孙中山先生实乃当之无愧!。

下载孙中山的功过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中山的功过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至关重要

    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至关重要 ——《忧患百姓忧患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慎明 编者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首辑10本出版发行后,社会反响强......

    杨澜竟如此评价毛主席的功过

    杨澜竟如此评价毛主席的功过 《一位平民就杨澜微博不公正评价毛主席问题,致杨澜》时代之痒与民族之痛——就杨澜微博不公正评价毛主席问题,致杨澜!杨澜微博中写道:“毛泽东去世......

    中国古代史上重要帝王主要事迹及功过评价

    中国古代史上重要帝王主要事迹及功过评价 引子: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身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一.秦始皇 1.主要事迹: (1)政治上:灭东......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功过毛泽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正确评价毛泽东与 毛泽东思想姓名:张亮 学号:1107485122 班级:2011070306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院系: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姜金林目录一.历史对毛浙东的评价···········......

    评价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之孙中山

    孙中山,名文,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

    人民日报刊文解读习近平对毛泽东功过评价

    人民日报刊文解读习近平对毛泽东功过评价 原标题:坚持全面正确的历史观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党的历史 ——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

    人民日报刊文解读习近平对毛泽东功过评价

    人民日报刊文解读习近平对毛泽东功过评价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讲话有不少精彩之笔,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