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8:4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实秋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独特魅力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和连续。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及白描手法的运用,认识到梁启超先生的率真性情、爱国精神。因此,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有关细节来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国情操。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的方法。

【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该单元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隽永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安排】

重点放在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的。对先生所讲的《箜篌引》、《桃花扇》和杜甫的诗可适当挖掘、引导,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于深刻的评价、精彩的描写及典型的材料中体会写人记事散文的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诗经》中有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陶渊明先生说:“其人虽已末,千载有余情。”一代风流人物梁启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80年了,这样伟大的人物我们是不应该忘却的。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和记忆中,你对梁任公有哪些认识?

补充介绍(ppt展示)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是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的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5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曾倡导文 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如我们熟知的《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大家看过这篇文章的题目,觉得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看似记事,实则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表现出了梁任公的性格及特点。今天,我们就跟随文坛大家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来品读前辈大家梁启超先生其文其人,走近任公,领略任公的风采,感受他作为一位学者的独特魅力!

二、见微知著——为梁任公画像

1、记叙这次演讲是从哪一段开始的?开头两段写了些什么?有何作用? 点评这是一次动人的演讲。以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衬托任公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整齐秀丽美观的演讲稿衬托这次演讲极有趣味。

2、请学生说出自己印象颇为深刻的精彩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你读出任公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立外貌 肖像特点——很有精神,智慧,和善

神态特点——自信,洒脱,神采飞扬

独特的开场白——谦逊自负,诙谐幽默

描语言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深情的《箜篌引》—— 意韵丰厚,感染力强

举行动 敲头回忆——自然可爱,生动有趣,旁征博引,博闻强识

手舞足蹈、掩面顿足、狂笑太息——自由洒脱,酣畅淋漓,富有感情

茅津渡候船,哀从中来

抓侧面 屏息以待,欢喜,泪下沾襟

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爱好

3、任公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可文章只提到了《箜篌引》《桃花扇》和杜甫的诗,这三则材料对于突显任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突显了任公忧国忧民、有热心肠的精神品质。任公先生是在用传统文化来教育鼓舞着年轻一代。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任公用《易经》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学子树立“完整人格”的警言。

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听众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写人显情中透露着方法,我们要学会在描语言、立外貌、举行动、抓侧面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会用精彩、中肯的细节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三、触类旁通,小试牛刀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究竟如何在千人千面中,抓一个个性突显笔下人物的独特魅力呢?

1、两个外貌描写段落你认为哪一个更为出色?

片段一:我的妈妈四十出头的年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梳着不长不短的马尾,圆圆的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勤劳朴实,但特别喜欢唠叨。片段二: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设想回答:表面上看,第一段文字似乎抓住了妈妈的特征,做事麻利,勤劳朴实,喜欢唠叨,但细想一想,有多少妈妈不是这样的呢?这不能表现出这个妈妈独具的个性特色。正如春花秋菊冬腊梅,各有各的特色,不是所有的美人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也不是所有的坏人都是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而第二段鲁迅先生的文字,从头到脚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使其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不能不让人拍手叫绝!可见,肖像描写要抓特点切不可泛泛而谈。又如“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往往是最真实的,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摄取细小动作,对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能起到滴水见海的神奇效果哦!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曹操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写出了他的伟大志向。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一个霸气、痛快、直接,一个更有力度、更加深刻。

侧面渲染有烘云托月之妙。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罗敷容貌之美,不直接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一个令所有人都看得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这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文学的想象力的魅力可见一斑了。概而言之,你只要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的话,就证明你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兴波起浪”成功了。

2、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我们做一篇口头小作文:

从肖像、语言、动作或神态等的细节方面对班上某位老师或同学进行刻画,不说出名字,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正面描写:性格特点——很有精神,智慧,和善

神态特点——自信,洒脱,神采飞扬 语言特点——谦逊自负,诙谐幽默

侧面描写:屏息以待,欢喜,泪下沾襟 情感:崇敬仰慕之情

3

第二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本文白描写法和正、侧面结合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感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加注的阅读方法。

4、感受梁启超的人格魅力,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品格。【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生动的叙事。

2、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性格,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学习夹叙夹议在叙事中加入感受和评论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梁任公

1、导语设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我们在初中学的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气势、爱国)今天我们再次随着梁实秋先生来领略梁启超先生的演讲风采。(板书题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2、介绍梁任公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自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书立说,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3、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二、认识梁启超的演讲风采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按照文章顺序逐步解读)

2、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及梁先生的演讲特点,了解其性格特点。加注:

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潇洒、自信

开场白:极简短、独特———生动、幽默、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而有力,洪亮而激亢———沉稳 演讲特点:丰富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渊博 表情:成为表演,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感情充沛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由洒脱

小结: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有思想、性,感情充沛,沉稳、睿智、潇洒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文章生动形象,绘声绘色。

———文采出众、表达到位、技巧纯熟(正面描写)———演讲内容、效果深入人心,照应首段末句(侧面描写)描写绘声绘色,演讲充满爱国情怀。

三、问题探究

(“有学问”,“有文采”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重点分析“有热心肠”)

1、先生讲到《桃花扇》,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祯的死,大明王朝的灭亡;梁启超悲的是变法的失败,光绪帝被囚禁。他为国家悲,为民族悲,为百姓悲。

2、为何讲到杜甫的诗,“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此诗为杜甫平生第一快诗。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为国家而忧,为百姓而忧。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久久压抑在杜甫心头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他自然喜极而泣。任公也处于乱世之中,杜甫的喜与忧他感同身受。满腔的爱国热情。

(以前两个问题为基础,进一步分析《箜篌引》,加深学生对任公忧国忧民的理解)

3、先生为何开篇讲到《箜篌引》这首古诗? 明确: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过,被水冲走,其妻紧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绝,对江弹箜篌,一曲终,遂投河。王国维先生曾评:“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渡河人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但他为何毅然而行呢?是什么让他赴河而王呢?是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这种疯狂的人格力量就是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义无反顾,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视死如归。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明知变法会流血,会牺牲却依然坚定地实施变法的执着与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讲时的哀痛可想而知。他为牺牲的战友而哀,为百姓而哀,为国家而哀。

四、文中梁启超先生的形象。

1、结合印发的资料,说说作者在文中引用的三处材料有何用意? 明确: 引用《箜篌引》的用意: 梁启超是一个“过渡时代”的英雄,这个时代险象环生,他却用他的行动去实践爱国救国的理想,历尽沧桑仍近似疯狂滴执着于信念的梁启超,不正是那个明知死路,仍蹈死不悔的白首狂夫么? 他投身于变法洪流,踏上救国道路,饱尝艰辛,却义不容辞,这十六字的《箜篌引》也许就是梁启超执着前行的真情写照吧!引用《桃花扇》的用意: 这个悲剧中藏着梁启超的身影,含着他的悲苦,他就如同左良玉,几十年忧国如病,以天下为己任,却未能实现理想,同僚或死或逃,而推行变法的光绪皇帝死于非命,独殉了社稷苍生。这位一辈子都在探求中国富强之路的“行者”,演讲到这一段时,心中蓄积的巨痛如溃堤洪水,喷涌而出,终于“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引用杜甫诗用意: 救国于危难之中是中国读书人自以为的本分之责,当他高声诵读杜诗时,他的情感也遥接千年前的杜甫,为“官军”收复失地而喜泪满衣,所以他“张口大笑”了。

此三则材料都体现梁启超一生“爱国救国”的理想。

2、读了本文,你心目中的梁任公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学识渊博、充满激情、具有爱国情怀,忧国忧民、做事认真、博闻强记、幽默睿智、令人敬佩的学者、文学家、政治家。

3、你认为本文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是什么?

明确:生动形象,以叙代议,记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又真实、可信地表达了作者的认识。

4、给梁任公先生写一段评价语。(60字左右)

五、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回顾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2、整理归纳课上记录的批注,思考“质疑”“批判”这两个词的深层含义,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第三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高一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3、掌握本文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教学重点: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性格,以进一步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教学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

1、从课文标题提问学生知不知道梁任公先生是谁,然后问问学生们心目中的梁启超是什么样子的,引出关于对梁启超在历史事件上的一个了解。他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维新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到日本。这是对梁启超在历史上的一个了解,那么文学上的梁启超有什么影响,学术上又有什么的启迪作用呢。

2、关于对梁启超的介绍: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这是源自于庄子的一个典故。梁启超的代表作是《饮冰室合集》,有一篇文章写得很好《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认为一个国家的希望在于少年,少年强大起来就自然会强大,所以梁启超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未为了启迪和领导青年,那么是怎样的启迪呢?然后很自然的带着学生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

1、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这篇课文,给学生布置几个任务:首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且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其次,思考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个时间段,我会在黑板上板书生字词)

2、在学生朗读全文过后,提问学生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词,将还没有板书出来的字词进行补充,然后带着学生一起朗读,注意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词:戊戌叱咤精悍激亢

箜篌 博闻强识蓟北

演讲稿:预先写好,整整齐齐,十分美观(对工十分作认真负责)外貌: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长袍

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光芒四射(自信洒脱)

语言: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幽默谦虚)动作:敲头、手舞足蹈、顿足、狂笑(投入率真)

4、讲解演讲内容,如何理解热心肠:对《箜篌引》、《桃花扇》、杜甫诗的内容进行补充跟讲解(引导学生找到文章有价值的句子: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箜篌引》:翻译原文,意思是大家劝这个人不要渡黄河,他硬是要去的话,会被淹死的。可是这个人却偏偏要去渡河,姐过渡河而死,大家够感叹到那这个人没有办法。然后,请学生结合这首古诗的意义,做出联想,引出梁任公先生参与维新变法,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他却仍然坚持变法,这里,就分析出了他的一种执着的精神。

第四篇:语文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同步测试.

语文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同步测试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屏息(bǐnɡ)

.顿时(dùn).B.酣畅(hān).瘦削(xuē).C.景仰(yǎnɡ).抛掷(zhì).D.寒暄(xuān).阴凉(yīn).【答案】 C(“激亢”的“亢”读kànɡ。)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韵文 景养 达官显宦 B.渲纸 谦逊 黄沙弥漫 C.激亢 机缘 手舞足蹈 D.沾襟 自负 起成转合

【答案】 C(A项养—仰;B项渲—宣,D项成—承)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数字“2010”巧妙结合,两者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交融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B.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C.姜文导演的影片《让子弹飞》自上映以来,仅仅两日,其票房收入轻松过亿元。《让子弹飞》的票房“飞行”速度让很多影片只能望其项背。....D.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创作的小说《城市与狗》《绿房子》《酒吧长谈》后来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实至名归,他于201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答案】 D(“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A项“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用在此处不合句意。B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与句子意思相悖。C项“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北京时间12月26日,距台湾陆地15公里的海底地层发生7.2级地震,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的生命财产损失。

踱步(duó).

恪守不渝(kè).欺侮(wǔ).含英咀华(jǔ).激亢(hánɡ).垂涎三尺(xián).焦灼(zhuó).涕泗交流(tì).

B.中国歼十战机的正式入役,虽然标志着我国空防实力大大提升了一个档次,却更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发高科技兵器的能力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C.国税局办税人员在对一家公司的申报资料进行稽核时,发现其物耗、存货与销售收入等对应关系有疑点,及时进行了纳税评估,使这家企业足额纳税。

D.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原低氧环境引起人体低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专家指出,感冒、发高烧、过度疲劳等都是造成“高原病”的诱发因素。

【答案】 C(A项定中不搭配。句中无“财产”损失。B项复句关联词错。据句子逻辑关系,“虽然”应为“不仅”,“却”删去。D项句式杂糅,去掉“造成”或“诱发”。)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第一段拿“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和梁任公作对比,以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来反衬梁任公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文章写梁任公的开场白,非常奇特,以此说明梁任公为人古怪、与众不同。C.“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这是对梁任公讲演的高度评价和赞颂。

D.“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本段收束全文,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表达了“我”对于梁先生的敬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同时对梁先生的精神予以高度的赞扬。

【答案】 B(“古怪”不对。)6.填空

(1)梁实秋,现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散文以________为代表作,译有___________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____________。

(2)梁启超,号________,又号________,中国近代________领袖。其著作合编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散文 文学评论 翻译 《雅舍小品》 《莎士比亚全集》 《梁实秋散文选集》

(2)任公 饮冰室主人 维新派 《饮冰室合集》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7.讲普通话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梁启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8.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箜篌引》简短鲜明,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当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遇到实际的环境,因此,印象更深刻。引用这首诗充分说明先生讲得逼真、深刻。

9.为什么许多听了他讲演的人就“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生完全投入,每次讲过,“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强烈的情感感染了听众。

10.选段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梁任公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段主要运用细节描写写梁任公。通过讲《箜篌引》、敲头背书、手舞足蹈地讲《桃花扇》等细节,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三、延伸提高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萝卜白菜的意识

董 桥

我不懂画艺,却爱看画。少年受环境熏陶,多看国画;稍后受西方人文思潮感染,一度醉心西画;于今中年情怀十分秋,仿佛悟出了疏影横窗的玄机,竟又耽悦浮现传统风骨的国画。既有这份偏爱,照说应该学点画理,这样看画才可看出真乾坤;但我毕竟疏懒,总觉得心之所爱,何须讲理?于是,我说的传统、风骨,指的也就不是画的技巧,而是画的意识了。张大千画过一幅关于萝卜白菜的画,题了一首石涛的七绝:“冷澹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莱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绿缨红头的萝卜、鲜嫩青翠的白菜,此处已成寒士操守的象征,配上那首诗,风骨自是越发峥嵘了。

再说,山水画中的一山一水大半被萦绕着故园梦影,难免隐含着几丝有爱有恨的政治联想,这时候,家国之感的传统,绝俗超尘的风骨,只好又向丹青之中去细辨了。黄宾虹1924年为陈柱画过一幅山水画,陈柱有绝句二首作答,其一是:“万壑千峰欲插云,依稀莫辨故山村;斜阳远映红于血,知是江山是血痕?”第二首更说道“神州破碎难回首,只向先生画里看!”陈柱虽然晚节不保,在汪伪政权下当过南京伪中央大学的校长,但他到底深明中国艺术的意识和中国画家的气节,诗中不至于辜负黄宾虹画里的寄托。至于李可染画《万山红遍》,画《井冈山》,用意当然也在于描绘“改变中国命运”的山水景致,笔底的政治意识再清楚不过了。到了被打成“黑画家”,饱受迫害时,他在画室里坚持原则画出来的作品,想来又把故国山水纷纷化成了胸中丘壑,这些墨痕,一定更见古典中的今情了。

李可染论山水画有“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八字,不仅涵盖了画艺的经验,而且流露出画人的怀抱。我每次听画家论画,想到的往往不是画,而是人。前几天,关山月趁来港之便,带了几张近作的菲林给我发表。关老写梅,不知迷倒了多少人,我读过他的一幅墨梅,大字题了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铁干虬枝,孤标粲粲,真是神品!那时,和他谈起时下画人不知进出传统、终致不能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问题,关老说,有东莞人卖席,顾客嫌席子太短不合身长,席贩说:是给活人睡还是给死人睡?客答曰:当然是给活人

睡!席贩说:既是活人,难道不会蜷着身子睡吗?客哑然。席子如此,传统如此;作画如此,看画亦复如此。万山红遍,可以是斜阳,也可以是血痕;中国画可贵者意,所要者识,意与识会,萝卜白菜当然不再是萝卜白菜了。

(有删改)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文中的“萝卜白菜”并不都代指张大千先生的画作。

B.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在画上题写石涛的诗,有力地烘托了其画的“意识”。C.文中的“风骨”是指中国画雄劲有力的艺术风格。D.王冕的诗使关山月墨梅的风骨也“越发峥嵘了”。

E.李可染被打成“黑画家”后的作品更着力表现出“改变中国命运”的“意识”。【答案】 CE(C项,文中的“风骨”是指国画中蕴含着画家的操守;E项,“更着力表现”于文无据。)1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席子如此,传统如此;作画如此,看画亦复如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席子”是一样的,关键是人怎样使用它;传统是固定的,关键是人如何突破传统;作画有一定之规,关键是如何在传统中创新;赏画有迹可寻,关键是赏画人的见识。

(解答时要考虑句子中的词语“如此”的指代意义,从上文看,“如此”是指人使用席子时要根据情况而变化,由此联系到绘画,对待传统也应该有所变化,有所突破。据此,即可分析出答案。)13.根据文意,谈谈“萝卜白菜的意识”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有人认为这个题目起得妙,你认为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萝卜白菜的意识”指国画的传统、风骨。妙处:以“萝卜白菜”代指国画(或象征传统、风骨),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以违反常规的词语搭配形成表达的张力;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萝卜白菜的意识”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文章是在谈画,很显然这个比喻是指国画的传统、风骨。以此为标题比直接用“国画的传统、风骨”这一标题更生动、形象。)14.李可染论山水画时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作者说“中国画可贵者意,所要者识”,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试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一:李可染。“胆”指突破传统,敢于创新;“魂”可指传统、风骨、襟怀。

提示二:作者。“意”指画者的思想情怀,“识”指艺术、人生的独到见解。(要答好此题,必须理解李可染和作者的话的意思。李可染强调山水画创作既要有风骨,又要能突破传统,勇于创新;而作者强调的是绘画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思想情怀,还要有对艺术、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分析时首先应立足这两个观点,明确表态,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四、高考热点

15.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

《千家诗》是一本在历代各种诗歌选本中所选都是律诗和绝句,大部分通俗易懂、诗意天然、语言流畅、便于背诵的较好的青少年学习习近平体诗的启蒙读物。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历代各种诗歌选本中,《千家诗》是一本青少年学习习近平体诗较好的启蒙读物。它所选的都是律诗和绝句。这些诗大部分诗意天然、通俗易懂、语言流畅、便于背诵。

16.公司张总在主持会议,下面是他办公室的电话留言,如果你是张总的秘书,请整理一份电话记录。要求简明扼要,不超过50字。

张总,您好!我是广博广告有限公司的秘书小周。我们刘董事长出差在外,明天上午乘飞机返回,他嘱咐我和您确认一下先前约定好的明天在花园大酒店共进晚餐一事,时间是明晚6:30,在现代广场东边的那一家。您可以回电15771588,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广博公司刘董秘书来电,确认明晚6:30在花园大酒店(现代广场东)共进晚餐,回电15771588。(本题应包含这样几个要素:①谁来电;②时间;③具体地点;④什么事;⑤回电号码。)17.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要求主语不变,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例句:古人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今人说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古人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今人说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

古人说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今人说幸福是委屈时父亲的一次粗糙的抚摸。

五、写作创新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箜篌引》只有四句十六字:“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诗中的“公”明知渡河有可能殒命,却还去渡河,不幸“渡河而死”,令人叹息且又无奈。其实,这里的“渡河”不仅仅是指渡河。“公”为什么要渡河?渡河的意义在哪里?渡河成败意味着什么?都值得细细品味。请以“渡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话题分析】

这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话题,我们的思维不能仅仅局限于“渡河”这件事,而应通过探究其原因、意义等将这一话题延展开。

河对岸或是真理、爱情、事业等,虽成败难定,但仍会有人义无反顾地追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执著”。

“执著”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当初,“执著”褒贬皆用,而现在多用于正面意思,同“坚持不懈”。古往今来,人类留下了一页页“汗”的创业史、“血”的奋斗史。英雄在创造历史,普通人也在创造历史,于是历史的车轮才不断滚滚向前,这就是人类的“执著”。

但仅就“执著”的正面意义阐释,思维未免狭窄。渡河之时,明知有可能殒命,为何不变通一下呢?这便联系到执著与变通的关系。执著是精神,是原则,是基础,是根本,是方向;变通是方法,是技巧,是路径,是战术。执著而不知变通是错误的做法。

除此之外,“渡河”有时会有“固执”之嫌,我们有必要区分“执著”与“固执”。面对纷繁生活,面对复杂社会,认准正确道路不回头,是执著;朝错误方向不撞南墙不回头,则是固执。

写作时,以上讨论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而要注意选择某个小切入口,并且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话题素材】 1.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量不够他喝,向北到大湖去喝水。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2.精卫填海

发鸠山树林里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它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

东海。

3.飞蛾扑火

飞蛾在夜间看见灯火,便会扑上去。即使被火烧死,飞蛾还是一个接一个扑上去。这个神奇现象在今天仍然是未能完全破解的谜。不管是嘲笑飞蛾自取灭亡的愚蠢,还是赞美飞蛾追求光明的勇气,有一点是肯定的,飞蛾并非是在寻死,而是误把灯火当成某种对其生存或繁衍至关重要的东西,是我们人类的发明操纵了飞蛾早已进化而来的某种本能。

4.守株待兔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农夫的执著不但没能等来撞死在木桩上的第二只兔子,连地里的庄稼都荒废了。倘若农夫懂得变通,可以用许多方法逮到兔子,比如挖陷阱、设圈套等。

【佳作赏读】

固执与执著

刘备一心要为关羽报仇,不听众将劝告,以举国之兵伐吴,结果大败而归,身死白帝城。这说明人所追求的东西不一定总是正确的,固执地坚持自我,就可能失去年华,断送事业,毁掉人生。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南辕北辙。

一个人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想到楚国去。有人问他:“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人对他说:“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人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其实他要到楚国去,走的路却完全不对。马、路费、车夫这几样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这人的固执不仅毁掉了他的楚国之旅,也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他的固执使他根本看不出自己的错误,多么可悲。

所以,固执是蛇,是狡猾、隐蔽的杀手,是邪恶的武器。

而执著,是引导迷途水手航行的灯塔,是帮助遇旱农民丰收的甘霖。

屈原放逐赋《离骚》,执著于兼济天下,虽死犹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执著于拯救黎民,流芳百世;林则徐不畏强权,虎门销烟,执著于救亡图存,彪炳千秋。

他们的执著成就了他们。

固执使人无视危险,执著使人认识危险;固执使人蔑视良机,执著使人创造机遇。笑自己固执于幼稚,就应该执著于成熟;笑自己固执于浅薄,就应该执著于深刻;笑自己固执于失败的阴影,就应该执著于成功的酝酿。

失误被分析征服,离正确就不远了;挫折被毅力征服,离成功就不远了;狭窄被豁达征服,胸襟就开阔了;狂热被冷静征服,理智就成熟了……而这一切征服,首先源于固执被执著征服,只有征服了固执,才能征服生命中的每一次磨难。

坚持不该坚持的是固执,坚持该坚持的是执著;不放弃该放弃的是固执,放弃该放弃的是执著。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文字流畅,句式整齐,举例精当,准确而精当地诠释了作者对执著与固执的理解。作者思路清晰,将古今事例信手拈来为自己的议论服务。恰当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增色不少。

梧桐雨

杂剧剧本。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白朴作。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删去道士求仙一段。写当斩的边将安禄山被唐明皇赦释留宫中侍候期间,与杨贵妃有私。后安禄山赴任渔阳节度使,贵妃则邀取明皇宠爱,双双对天密誓,永为夫妻,并成天沉湎于声色歌舞之中。安禄山乱起,明皇仓皇西逃。至马嵬坡,护驾六军不发,先杀杨国忠,继迫明皇缢死杨贵妃以谢天下。乱平以后,明皇重返长安,于秋雨之夜,追思贵妃成梦,醒来正听雨打梧桐,愈添伤情,叹为终身之恨。作者倾心歌颂帝妃爱情,但又写明皇之昏庸及杨、安之私通,造成主题上的矛盾与混乱。唯抒情写景较有特色。尤以第四折中以雨打梧桐叶的实写引出雨滴人心脾的虚写,情景交融,极富诗意。

第五篇:【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过程与方法: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教学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价和感受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教学过程】

一、竞猜题导入

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00多万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5、评点大师:

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三、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四、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板书设计】

演讲特点

人物特点

形象

有学问

幽默

有文采

动情

热心肠

率真

幽默率真

【教学设计说明】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

下载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