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格是最高学问教学设计
《人格是最高的学问》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演讲稿,以及演讲稿的特点和写法;学习本文文情并茂,夹叙夹议,将情、事、理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而又感人至深的特点。学习作者通过叙述几个小故事来表现主旨的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和展示材料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理解作者对崇高人格的赞颂,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自知与自强”的深层次思考,努力培养、成就自己的“最高人格”。教学重点:
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理解作者对崇高人格的赞颂,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自知与自强”的深层次思考,努力培养、成就自己的“最高人格”。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和展示材料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教学方法:
诵读法、资源整合法、合作探究法以及讨论法。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预习: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通过学生自学、老师讲解、师生讨论,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自知与自强”的深层次思考,努力培养、成就自己的“最高人格”。
1、学生运用网络分组查阅有关作者白岩松、季羡林、冰心的资料。
2、查阅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这篇文章的体裁(演讲词)。
3、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谈谈这篇文章给自己的启示。
4、利用早读和晚自习时间听课文视频朗读,并和学生一起观看于丹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系列专题讲座。教学思路:
本课的学习主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什么是演讲词以及演讲词的特点和写法。通过活动,让学生结合文本,并经过筛选、整合和展示所搜集的有关材料后畅谈读完文章的诸多感受,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哲理美。分析文中三个故事对表现中心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结合自身,联系职业取向,反问自己:我们又该如何成就我们的“最高人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课(3分钟)
(出示幻灯片)一个企业要招聘员工,条件苛刻,待遇优厚,吸引了许多应聘者,其中不乏条件优秀者。招聘那天,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行色匆匆忙着去面试人群中有一位应聘者,在上楼时,看见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准备上楼,当时有很多人都急着去面试,无人顾及这位老人。于是,他停下脚步,把老人送到楼上后,才去面试。最后,这位应聘者被录取了,聘用他的正是那位“轮椅”老人。
大家想一想,这个企业为什么要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招聘员工呢?而这位应聘者又为什么会被录取呢? 启发学生作答,教师适时点拨,明确:(出示幻灯片)老人说:“我录用他,就是从他关心帮助别人的言行中,看到了他有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
这位被招聘者的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其实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人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白岩松,走近两位世纪老人的生活,去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吧!(展示课题:《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作者掠影(7分钟)
(因为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这一环节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也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
1.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简单介绍一下白岩松的个人资料,要求不要重复介绍。
(该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结果,并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出示幻灯片做小结归纳要点。)白岩松,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中国蒙古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著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专题评论员、《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主持人,曾主持过港澳回归、温家宝访日、多届奥运会、汶川大地震等直播节目。2000年曾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华语主持群星会获年度终身成就奖。2.写作背景
本篇文章选自《文苑》2006年12期。是白岩松在全国新闻界“做文与做人”演讲比赛中所写的一篇演讲词,通过白岩松深刻丰富的演讲,本篇荣获“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文与做人”演讲比赛特等奖。知识导航(8)
(因为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对演讲词知识有专门讲解,再加之课前预习,所以本环节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要点即可)。提问:这篇文章属于什么体裁?(演讲词)
什么是演讲词?
明确:演讲词俗称演说词、讲话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师生举例子,如国旗下的演讲等)
演讲词的特点
1.内容要有针对性
2.中心要明确,观点要鲜明
3.语言应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感情 演讲词一般有叙事、说理、抒情三种类型
1.叙事型演讲词:以叙述为主,以事感人。
2.说理型演讲词:以议论为主,以理服人。
3.抒情型演讲词:以抒情为主,以情动人。提问:本文是属于何种类型的演讲词?
明确:属于叙事演讲词,情理交融,叙议结合。演讲词由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凤头)2.主体部分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猪肚)3.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豹尾)
四、整体感知(15分钟)
1、复述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其结构美 提问:(1)文章共讲述了几个人的什么故事?(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是什么?有什么关系?(3)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明确,出示幻灯片)
(1)季羡林、冰心两位世纪老人的三个故事。一是讲述季羡林先生为一个年轻学子看行李的故事;二是讲述冰心先生病魔缠身仍关心老年病人状况的故事;三是讲述了北大学生怕打扰先生给季老门前留言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季羡林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的美丽画面。
(2)文章开头由卡萨尔斯的名言引出对演讲主题“作文与做人”的思考。结尾反观自身,表达对人格力量的深层思考,以及立志塑造自己优秀品格的坚定决心 由卡萨尔斯回答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的故事开始,到作者思考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结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深化了主题。
2、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出示幻灯片,展示文章结构层次。
五、精读细研(10分钟)
1、理解关键语句
(1)常常觉得自己是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但肚子里却是空空。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作者认真而严格的自我反省。作为一名主持人,被称为央视名嘴,有太多的光环,有太多的羡慕,往往迷失了自我。但作者在深深的思考之后,知道这一切只是虚名,而自己需要追求需要充实的地方还很多。(2)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类比的手法,赞颂了季羡林先生的高尚人格,及其对于年轻学子的深刻影响。季老的人格魅力将成为北大不朽的佳话。
2、回顾全文,联系看过的白岩松主持的节目,体会语言美。
俗话说,能打动人心的,才是最美的。本文的语言风格一如作者一贯的主持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从东方时空开始,到港澳回归,到连续三届的奥运会主持,汶川大地震等,作为一名主持人,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与人生,富于感性认识,多做理性思考,因而其语言往往在朴实的叙述中饱含深情和哲理,娓娓道来又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六、课堂小结
一篇好的演讲词,总是能做到以事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本文就是成功的范例。严谨的结构,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意犹未尽,让我们在两位世纪老人的故事中去思考,去探索,使自己的人格日臻成熟,伟大。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一题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5分钟)大家还记得《士兵突击》中那个主人公许三多吗?他为什么能从一个父亲嘴里的“龟儿子”,一个有性格缺陷的农村初中毕业生,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特种兵呢?(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许三多的优点:认真,吃苦耐劳,不抛弃,不放弃,有团队精神,等等。可以说,许三多是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那么什么是人格呢?
明确: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通常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诚信、善良等等。
提问:什么是学位呢? 明确: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我国现有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
那么,是不是学位越高,人格就越高呢?“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是什么意思? 学位与人格并不是成正比例的。(展示一组人格与学位成反比的图片,以及人格与学位的动画设计)文章题目运用了比喻,形象说明了追求崇高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季羡林和冰心两位来人,来品味他们的崇高人格,来寻找我们应该追求的人格。
二、探讨交流
全班分为二个小组,分别对季羡林和冰心两位学者进行深入了解,每个小组将所查阅的资料进行筛选、整合,最后展示,教师出示幻灯片。
1.季羡林组(1)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享誉中外、德高望重,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巨擘、国学大师,被誉为“国宝”。大师在自传中写道:“我这一生是翻译与创作并举,语言、历史与文艺理论齐抓,对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等等也有浓厚的兴趣,是一个典型的地地道道的‘杂家’。”他还多次公开表示拒绝“国学大师”“国宝”等称号。2006年被评为“感动中国”获奖人物,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2)季羡林的故事所折射的人格魅力
第一个故事:平易近人乐于助人虚怀若谷认真朴实 第三个故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格魅力代代相传
(3)老师播放季羡林2006年获“感动中国”奖的视频短片并讲述季羡林“三辞桂冠”的故事。(出示投影)让学生谈谈看完视频和听完故事的感受? 2.冰心组(1)冰心简介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所瞩目,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2)冰心的故事所折射的人格魅力 第二个故事:百年冰心心忧他人顽强坚韧大爱无疆(3)冰心名言欣赏: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是悲凉。
★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的多。在平坦的路上,携手同行的时候,周围有温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的秋月。两颗心充分地享乐着宁静柔畅的“琴瑟和鸣”的音乐。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3、体味文章的哲理美
结合大家的所讲,谈一谈什么是“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分析这三个故事对表现文章中心有怎么样的作用?(每个小组讨论后选一个代表发言,讨论2分钟,发言限制1分钟)老师小结:本文通过叙写季羡林和冰心两位老人生活中的三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季羡林先生的高尚人格和冰心先生的博大爱心,由此引发了作者对“人格”问题的深层思考,最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主旨探究——从世纪老人的身上我们又该如何成就我们的“最高人格”?联系自己及专业作答。
1、仿写句子,把握主旨。例句: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呢?先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白岩松)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仿写:(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班干部代表)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班干部。(职业取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2、思考:“优秀而大写”的人,指的是什么人?
明确:这里的大写并非与小写相对。这里实际只取“大”的含义。大者,巨大、顶天立地之意。表示一个人在人格方面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出类拔萃。
3、你能联想到中国哪些人被称作大写的人吗? 屈原为国为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了鸿篇巨著《本草纲目》;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像浪花里的一滴水一样,却折射出了太阳的光芒,还有,从2002年开始,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等等。他们都是大写的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教师小结: 这些大写的人,都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也许你会说,他们离我们太远,他们都是被渲染过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平凡的感动,我们需要的是平常的事迹。事实上,人格的成功,看似遥不可及,其实生活中处处可见。不要消极的认为,人格的成功,只有伟人、名人才能拥有,许多凡人也能悄然地获得这一赞誉。
看过扫马路的人吗?他们无论春夏秋冬、烈日严寒都会出来工作,他们不会嫌累怕脏,不会拈轻怕重,总是勇于完成任务。这其中不也有一种人格上的成功吗?再来看看在田垄上辛勤耕种的农民、马路口风吹日晒的交警、花坛边修花剪枝的艺工、救死扶伤的医生、甘当蜡烛的老师、大山中的科技工作者等等,都有可能获得人格上的成功。因为他们甘愿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甚至牺牲自己也无怨无悔。
拓展延伸——联系专业,提高素养(背景音乐《飞的更高》)
讨论:每个人可能都有飞得更高的梦想,那怎样才能飞得更高呢?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我们该拥有那些个人素养(人格)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展示)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三)教师小结
于丹说:我想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在人群中学会爱,在山水中去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这样的孩子,站在一个起点上,我们才有理由祝福他们的未来。所以,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在学习中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塑造美好人格。将来,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他们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学生因敬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让我们的人格魅力大放异彩。
五、教师寄语—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在今天,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都在盲目的追求高学历、高学位,却往往忽视了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人格学位的支撑,那么,他的任何学历或学位证书都将黯然失色。善良、坚强、自信、诚信,有担当,这些珍贵的人格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是不能用学历来衡量的。
所以,我希望你们记住: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不要自卑,不要气馁。试着学习一切优秀的品质,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做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然后去播种,去培育。我相信,人格的种子将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遍布神州大地。
六、布置作业
通过本文的学习和对于丹《中小学人格教育》讲座的观看以及今后的职业,谈谈你对崇高人格的认识,说说打算如何成就自己的“最高人格”?
七、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开头(1—3段):用卡萨尔斯的故事引出论题。季羡林先生为一个年轻学子看行李; 主体(4—14段):冰心先生病魔缠身仍关心老年病人状况 北大学生怕打扰季老,门前竹笔留言。结尾(15—18段):作者联系自身实际,呼应论点。
第二课时
季羡林:平易近人乐于助人虚怀若谷认真朴实 冰心:百年冰心心忧他人顽强坚韧大爱无疆 《人格是最高的学问》教学设计 说课教师:王艳荣
单位:商洛市商州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第二篇:《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教学目标 :
一、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二、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三、学习本文文情并茂,叙议结合,营造和谐、轻松的演讲氛围的特点。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分析文章结构。
3、本文写作特点。教学重难点:
分析文章结构及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白岩松(1968——),内蒙古海拉尔人。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9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2月调至中央电视台,是《东方时空》主创人员之一。自《东方时空》1993年5月开播至今一直任“东方之子”栏目主持人,迄今已采访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新闻人物数百人,平均4.9天就有一集白岩松与名人的访谈在《东方时空》播出,数量居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所有主持人之首。
二、分析结构与内容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开场白。以本世纪最伟大的提琴家卡萨尔斯告诫前来讨教的年轻人的故事为开场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其中“优秀而大写的人”又将“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演讲主旨寓于其中。
第二部分(第4~12段),用两个事例来印证卡萨尔斯的告诫,自然点题,提示主旨。第4~6段,讲述北大教授季羡林不顾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替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新学子照看行李包的故事,水到渠成,自然点题,并揭示全文主旨:“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第7~12段,用已接近自己人生终点的世纪老人冰心仍关心年老病人状况的感人事例,以及作者的议论再一次印证了“优秀而大写的人”的平凡而伟大。为“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又添加了一个注脚。
第三部分(第13~16段),再述北大新故事,赞叹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正被跨世纪青年学子作为一种传统向后延续。
一个民族的奋进历史和优良传统只有代代相承,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作者并没有把思考停留在对老一辈优秀而大写的人的敬佩之中,而是把笔触伸到年轻一代。第13段承上启下,第14~15段讲述了北大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因不忍冒昧打扰先生,只好用竹子在老校长季羡林先生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来满足自己想看望先生的愿望的故事。故事本身“清新而感人”,作者的叙述简洁而平实,第16段的议论更是点睛之
笔,使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在青年人心中的延续。段末“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虽留下些许遗憾,却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第四部分(第17~20段),联系个人实际,抒发感慨,总结全文。
作者因职业的缘故,“听多了这样的故事”,对那些“优秀而大写的人”的平凡而伟大感受颇深,于是感慨多了,思考更深了。第17段用一只气球作譬,虽是作者反思自己,却也令浮躁的青年人同思。第18段明确指出要“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便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季羡林、冰心等老一辈优秀而大写的人的无限的敬意。第19、20段,在思考和感慨的基础上,作者真正明白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的真谛,表达了自己朝这个目标奋进的执着。优秀的人——优秀的新闻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与卡萨尔斯的优秀而大写的人——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优秀的大提琴家,虽是同例类推,却也丝丝入扣,合情合理,融汇着数代人的人生经验。
三、写作特点
(一)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的故事之中。
本文共用了四个小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人物,故事所承载的也是平常生活中的小事,但每个故事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人格是最高的学历”这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而精心选择的。
(二)叙议结合,文情并茂。
本文叙述了四个故事,每个故事之后作者都作了简明而精当的议论,第一个故事之后的议论为后面故事的陈述及议论作铺垫,定基调。第二个故事后的议论自然点题,揭示了演讲的主旨,第三个故事之后的议论相对要长一些,对世纪老人冰心的人格魅力的尊敬之情溢满字里行间,也将历史与传统在这里巧妙连接。第四个故事之后的议论,既有作者对季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投影的赞叹,也有对“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的些许遗憾,至于本文最后几段的议论更是画龙点睛,升华主旨,引人深思。
四、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分组讨论,人格标准 教学重难点:
讨论人格标准 教学过程:
一、学生讨论
健康人格结构标准
1.现实态度
会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他来说是否令其愉快。
2.独立性
头脑健全、办事凭理智,稳重,并且适当听取合理建议。
3.爱别人的能力
4.适当地依靠他人
5.发怒要能自控
6.有长远的打算,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的利益,即使眼前的利益很有吸引力。
7.善于休息
心里坦然,尽情放松,精力充沛。
8.对亲人和朋友钟爱和宽容
9.对他人的宽容和谅解
10.宽容对性别不同的人,包括种族、国籍以及文化背景方面与自己不同的人。
11.不断地学习和培养情趣
二、学生讨论教师人格标准
三、教师的人格
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善良和慈爱、学生的信任和宽容、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为人正直、堪称人师。他们待人接物,出以公心、其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其潜心治学,堪称师表、其现代意识强、其谦虚谨慎,宽以待人,并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总之,教师要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他们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生因敬其师,而信其道,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四、教师总结:
第三篇:教师人格是最高学位
教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故事:在北大新生入学的一天,一位新生人生地不熟,赶着去注册,却又拖着一大堆行李,情急之下,请一位老先生帮忙代看行李,这老先生爽快答应了。没料这学生一去,竟办了一个多小时才回,而老先生无多语,在行李前默默地等待着学生报道回来。过了几天,在开学典礼大会上,这学生才得知原来那帮他看包的老人竟然是北大教授季羡林老先生。
每次给学生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都会受到震撼,季老的高尚人格令我敬仰不已,作为为人师表的我们,我认为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深层次的育人环境。教师的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学生生存坐标的选择,是在“外塑”与“内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提高人格魅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具有春蚕吐丝,乐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种价值观一涌而上,个别教育工作者迷失自我,功利思想严重,重视物质享受,迷恋世俗浮华,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时有发生,更有甚者,追求低下,人格扭曲。上述种种虽属少数,但造成的恶果却不容低估。
我曾看到这样一案例:有一位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团员,在用一
双追求真善美的眼睛打量现实生活时,发现实际与她美好的愿望不符,种种矛盾使她感到困惑和痛苦不堪,当她看到在山区破旧的农舍里生活的农民依然很穷困,感到十分惊讶,想不通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还没有摆脱物质贫困和各种愚昧,当她严肃地提出这些问题后,同学们哈哈大笑说:“你真是忧国忧民啊,该让你当总理了。”这使她感到不被理解的惆怅;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而她始终保持了纯洁和诚实,但同学们却指责她假装高尚。期末考试一位教师为了让她能得到奖学金而给她加了分数,原因是她的爸爸是这位老师爱人的上司。她痛苦地说:“我一向嘲笑那些考试作假的人,可现在我只有嘲笑自已了。”最后,她带着美丽的憧憬和对现实生活的厌恶踏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个女孩的死,虽然不是由这个教师一手造成的,但这个教师的私利行为却使女孩在学校这片净土上再次感到透彻肌骨的寒冷,而终以走极端的方式解脱。青少年学生可塑性强,而在学校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崇高职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既是青少年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青少年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航人。只有教师自已站稳脚,树立崇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理想追求,以自已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升华其思想境界,才能在学生心理上唤起尊崇效应,为“真、善、美”在社会上的立足奠定基石。
二、具有春风化雨,言传身教的精湛技艺。
这是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类的感情,就没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
流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大尊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经验表明,情感可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师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心里有了学生,学生就愿意和教师在一起,且有亲近感;教师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就将更尊重老师,师生诚坦相待,心心相印。
其中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爱洒向全体学生。
爱中意的“王子、公主”无可厚非,但爱看不惯的“丑小鸭”更难能可贵。须知老师一句苛刻的话语,一个“凶狠”的眼神,一顿粗暴的斥责,都可能使学生畏惧不安,紧张无趣,厌恶这门学科,讨厌这个老师,甚至还会毁掉一个未来什么“家”。其次,要严爱结合,恩威并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而有格,严而有效。对待学生的错误与缺点,要尽力帮助,对待学生成长进步热情肯定,用火热的心肠,满腔的热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老师胜父母,同学似兄弟。三是在日常生活上对学生友善、温暖和关怀。课后与学生交友,让他们掏心里话,扑捉热点。难点话题,日常以礼相待。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能控制感情,不迁怒于学生,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产生前进动力,明确前进方向。
三、具有以苦为荣,化苦为乐的竞技状态。
这是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高境界“教育即创造”这里人们公认 的原理。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千变万化,学生个性千差万别,时代发展对人的要求又日新月异,教师要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特个体从蒙昧状态培养成社会所期望和需要的人才,绝不是靠按照某种程式的机械劳动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靠高度的创造性劳动,创造必然是艰苦的,而化苦为乐地完成劳动必须需要强大的人格力量来支持。
科学史上大量的记载证明,那些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创新者都有大无畏的精神,不畏劳苦艰难,不畏风险失败,不畏嫉妒嘲讽,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教师如果具有了这样的良好意志品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这些意志品质在学生面前会表现的淋漓尽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会起到促进作用。
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格高尚,威信崇高的教师本身就是令学生信赖爱戴的楷模,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往往确信其教育指导的正确性,真实性,从而“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
相信广大教育工作者凭借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威信,乐教的表率,真挚的情感,炽热的心肠,教育的环境定会得到改善,教育的效能定能得到增进!
第四篇:人格是教师最高的学位
人格是教师最高的学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格是教师最高的学位》。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当时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呢?”卡萨尔斯面对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你要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人,最后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了。”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学生,还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含义。但当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亲眼目睹了身边那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的人民教师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作为;亲耳聆听了他们不畏艰苦、孜孜不倦的育人工程;亲身感受到了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孩子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时,卡萨尔斯的回答在我的脑海中日渐清晰起来……
在我们棠湖中学,共产党员闫录就是这千千万万优秀教师中的一位。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用那双瘦弱的手将千百位学子送入了理想的殿堂。这是多么艰辛,多么不平常的20多年啊。谁能忘记,丈夫长年在外地工作,闫老师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谁能忘记,闫老师多少次狠心把孩子扔在家里,一个人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去家访;谁又能忘记,由于天黑路窄,她在家访的途中不慎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谁又能忘记,摸着黑路回家后的闫老师,看着自己的小女儿手中捏着半根红薯条趴在桌上睡着了,听到孩子在梦中喃喃地叫着“妈妈、妈妈。”她的心一下子碎了,两行热泪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
她的丈夫在外地因重病住进了医院,她不顾同事们的再三催促,直到把当天所有的课上完才在深夜踏上了前往外地的长途汽车。丈夫的病情稍有好转,用微弱的声音对她说:“别管我了,知道你离不开你的学生们,快回去吧,我没事。”此时此刻的闫老师,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一下子扑在了丈夫的身上,放声痛哭。是啊,作为妻子,没有照顾好丈夫,没有尽到一个做妻子的职责;作为母亲,没有照顾好孩子,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职责。她的心里该是怎样的一种愧疚和难过啊?
但是,当天晚上,闫老师回到了课堂。
闫老师长期担任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工作十分繁重。一向患有慢性胃炎的她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终于病倒了……可就是在她生病住院期间,也要每天打电话询问班上的情况。她离不开自己的孩子们啊!
以前大家总感叹闫老师有超人的精力,工作上是一个拼命三郎,永远不知道疲倦,连我们年轻人都比不过她,现在想起来,一个长期忍受着病痛折磨的中年妇女,哪有什么超人的精力,她是凭着一颗优秀共产党员的心,凭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满腔热爱,凭着对神圣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以超人的毅力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啊!
教师,既平凡,又崇高;这里没有显赫的声名和荣誉,没有幽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可是就在这个领域,许许多多的党员同志默默无闻于自己平凡的岗位,而正是他们的平凡却创造了生活中那么多的欢笑和美好,这个时候,我的脑海里闪现了一系列的画面:教室里,刘勇老师不断地变换着教学方式,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下课了,姚平老师在与学生谈心,交流,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操场上,宋国银老师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抓住机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
放学了,程涛老师还在耐心细致地教学生没有读会的英语单词,那么专注,那么认真。
晚上11:00了,当人们都已进入梦乡的时候,邓思海、付民这对青年教师夫妇才刚刚查完学生的寝室。
这是多么美丽动人的一幕啊,这短短的一幕幕折射出的却是共产党人永恒的人格魅力。棠湖中学是这样,整个双流,整个四川,整个中国又该有多少这样的好党员,好老师!又该有多少这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建设者,又该有多少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灵魂!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小康生活就在眼前,我们的祖国定会更加文明昌盛。说到这里,我便更加明白了卡萨尔斯回答中的寓意所在,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呢?我的心中有个坚定的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或许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或许我的奉献还微不足道,但是我庆幸自己同时拥有这两种身份。因为,党员的荣耀与责任将成为我今生前进的动力;因为,教师的智慧与理想将支撑着我走向更加有意义的明天。
我骄傲,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自豪,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第五篇:人格是老师的最高学位
人格是老师的最高学位
发布者: 张俊英(发布时间: 2013-11-12 10:29:33)
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育人”是师德的终极目标。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在课堂上失去理智,生气发火,这除了伤害了学生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有时在课堂上喋喋不休,侃侃而谈,除了让学生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提醒他,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当课堂秩序混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就教学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反思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原因,促使他按时完成,使孩子充分体验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跟孩子交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能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我们体验到,教师只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当好人师,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什么呢?来自渊博的学识、精彩的课堂,教师上课要有激情,幽默生动,教学设计要精巧别致,语言要抑扬顿挫、有感染力。在这方面我感触颇深,我的课堂教学也有缺陷,有时上课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非常的死板。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的交流碰撞,老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启迪学生智慧,展开互动研讨,开发创新思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格是教师的最高学位,“无德何以为师”真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