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晟骞演讲稿文档5篇

时间:2019-05-14 18:3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晟骞演讲稿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晟骞演讲稿文档》。

第一篇:陈晟骞演讲稿文档

弘扬革命传统,争当时代先锋 陈晟骞 六年级一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云烟,著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看我中国正走向伟大的复兴之路。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革命传统,争当时代先锋》。

2015年9月3日,礼炮轰鸣,军容威严;数十万人参与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庆典,让我们感动不已;次日,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上至九十多岁的抗战老兵,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儿童,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教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同时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只有自强、自立,我们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今,又是一年清明时。回望当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共赴国难,浴血坚持。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透过鲜红的五星红旗,我们仿佛又看到在军阀铡刀前毫无惧色的刘胡兰;我们仿佛感受到江姐在敌人酷刑下那撕心裂肺的痛楚;我们仿佛又听到英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豪迈呐喊!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他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人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先烈们未竟的事业;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面对他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他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革命传统精神。我们是炎黄的子孙,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大力弘扬。

都说“时事论英雄”。战争年代造就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的机会。我们的肩膀之上,是革命传统继承与发扬,是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希望。我们,定然是一样的智慧与坚强。放眼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香港、澳门回归!太平洋上,中国的海军舰队航行着;南极上空,中国的五星红旗飘扬着;浩渺的太空,嫦娥3号在月球上撞开科研的道路。和平年代,时代先锋已经免于战场厮杀。和谐的社会中,凸显了创新科技;涌现了抗洪、抗冰、抗震的人民英雄;出现了一批批平凡而不普通的志愿者。是的,如今,国家需要的是科技创新型人才,我们,作为中学生又能做些什么呢?我想----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是最有效的。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长辈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吗?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进取,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一中学子;明天,我们会是一国之栋梁!同学们,让我们弘扬革命传统,争做时代先锋,为中国的美好明天书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第二篇:演讲稿(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你们好!

我叫陈正茂,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综合部副经理。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们给予支持和鼓励。谢谢。

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金秋八月,我参与竞聘,目的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现年29岁,自考本科,助理经济师。1999年11月进入信用社工作,先后在综合部、办公室、信贷部工作,至今已近6个年头,具有一定的机关工作经验和写作能力。

对照竞聘部门的工作特点,我深知综合部工作十分重要,也非常艰辛,但我有把握机遇,描绘宏图的决心和以下四大优势。

一、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对于常见的公文写作、调研报告、领导讲话及新闻报道等应用文体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并有多年的写作经验,这为我今后从事综合部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富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贫穷的家庭生活,使我深深地明白“梅花香出苦寒来”的艰辛,养成“流汗流血不流泪”的刚毅性格,爱岗敬业,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力求把工作做得最好。

三、写作基础好。综合部主要职能之一是负责联社文秘和内控制度建设。进入信用社工作以来,我经历了综合部、办公室、信贷部3个职能部门,但主体工作始终与文字处理有关。6年来,我累计共起草了各类文字材料约140份。其中联社季度、工作总结(计划)约10份,联社工作月报、简报、黑板报56期,各类专题汇报材料50份及领导讲话稿9份等等。工作之余,我有浓厚的写作兴趣。先后在《广州日报》、《佛山晚报》、《高明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9篇。

四、有一定的调研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是每一个管理人员一项 1

不可缺少的能力要求。不懂调研、不会调研,文字处理和信息加工的“源头”便会枯枯竭。我注重在调研中发现素材,提炼素材,运用素材。如在信贷部工作期间,我先后参与了由佛山银监、人行高明支行组织的农村金融需求问题、“三农”服务问题、私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以及宏观调控政策对金融运行影响等专题,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

当前,我社各项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参与改革、支持发展。如果我竞聘成功,我的工作思路是“抓住一个中心,做到五个到位”,与部门经理携手并肩,争取联社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使部门成为领导的喉舌、传播企业文化、贯彻领导思路的阵地。

一个中心:以开展政务工作为中心,把握信用社改革的大好机遇,继续利用黑板报、月报、简报等载体,做好改革的政策宣传、经营管理、党员“保先”教育和联社档案室复审等工作的管理、协调与服务。就目前而言,首要的工作是迅速转换角色,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当好经理的助手。

五个到位:

一是服务要到位。“服务”不能单一地理解为“为领导写一份报告、组织一次会议、搞一次调研”那样简单,而是要全面分析领导意图,贯彻领导思路,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更好地为领导、为基层服务。

二是协调要到位。综合部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是全社关注的焦点。要摆正位置,当好助手,尊重领导权威,多请示汇报,多交心通气,甘当经理的绿叶,不越位拆台,全面促进社与社、社与部、部与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三是参谋要到位。古人云: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具体而言,在制定联社工作计划、经营目标、会议安排、统筹协调等工作中,我认为,关键的是吃透上级部门的方针政策,了解基层情况,提前做好资料的收集、疏理、提炼和加工,力求计划早出台、措施早落实、目标早明确,积极为联社班子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服务。

四是把关要到位。从部门的主要职能上看,首先要严格把好文件、文稿的行文关、政策关、文字关,提高公文质量;其次要把好事务关。对领导交办、督办的事情要及时处理和反馈,做到雷厉风行,谨慎行事。

五是管理要到位。我国古代三国名相诸葛亮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将领应该是“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知地理,“能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知进退之宜,扬士卒之能。”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名管理者,要统筹兼顾,掌握重点,知人善任,搞好团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的整体作战能力。

竹子不会因贫瘠而焦黄枯萎,也不会因富庶而臃肿肥大。如今的我,不会因竞聘失败而失去信心,也不会因竞聘成功而盲目自大。不管结果怎样,我依然会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竹子精神,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时刻等待组织的考察和召唤。

谢谢大家!

二00五年八月

第三篇:学骞助学金主持词

2012年“学骞助学金”发放仪式主持词

县政府副县长 ***(2012年10月16日上午9:30于**中学)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值此金秋丰收季节,我们迎来了我们尊敬的客人-—刘女士一行。为了我们老区的教育事业,他们远道而来,为了我们老区的贫困学生,他们一路风尘。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学骞助学金 ”发放仪式。出席今天捐赠仪式的来宾有:......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

“学骞助学金”发放仪式现在开始。

仪式进行第一项:请市妇联***主席作重要讲话; 仪式进行第二项:请受助学生代表***同学发言; 仪式进行第三项:请捐资方代表刘女士讲话; 受助学生以真挚纯朴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刘女士等捐资人的深深谢意和无限敬意,他们将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刘女士等贵宾的义举。

仪式进行第四项:请县委副书记**同志作重要讲话; 在**副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对刘学骞老先生、刘女士等爱心人士的义举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对受助学生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在此,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刘女士等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仪式进行第五项:捐助,请受助学生上台领取“学骞助学金”。

最后,请让我们对远道而来的刘女士一行,再次表示深深的谢意,对他们“回报社会、奉献国家、心系老区”的义举表示崇高的敬意!

“学骞助学金”发放仪式到此结束。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四篇:张孝骞事迹

张孝骞:“协和”泰斗 “湘雅”轩辕

编者按:我国西医学的先驱、著名临床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孝骞教授,1937—1947年兼任湘雅护校第四任校长。张孝骞在192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得了学习成绩第一名和研究论文第一名两块金牌,并被授予美国康州医学博士学位。湘雅护理百年教育纪念之际,本网谨以此文缅怀一代宗师,也向那些为湘雅护理教育做出贡献的无数工作者致敬。

解放前,他当了11年湘雅医学院的院长;解放后,他当了31年的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并先后担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重要职务。在湘雅、协和名人璀璨星河中,他是一盏世代不灭的明灯。有人说他虽然是个知识分子,却有着军人般的斗志。无论在协和,还是在湘雅,90个春秋的搏击和奋斗,彰显了他对医学教育、培养人才的执著追求。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协和”泰斗、“湘雅”轩辕。寒门才俊 湘雅医学院的状元郎

张孝骞,号慎斋,湖南长沙市人,生于1897年12月28日。祖父张泽邕,先是务农,后来办起家庭作坊,凭一台石碓舂米出售,换取微薄收入。父亲张浚远,是一名中学教师。

6岁那年,祖父就将他送到一所私塾,读的是四书五经等典籍,虽说有些枯燥无味,倒也让他有了古文典籍的扎实功底。凭借在私塾打下的深厚基础,几年后他有幸进入了长郡中学。长郡中学是长沙一所很有名的公立中学,教学质量高,费用也高得惊人。张孝骞弟妹多,全家十多口人,再加上二妹长期生病,生活十分困难。由于交不起膳宿费,他只得读“跑学”,每天清早就得起来去上学,很晚才从学校回来。有一次学校让买校服,别的同学都穿上了校服,只有张孝骞的钱迟迟交不上来,校长生气了,特意到张家来反映情况,待进门一看张家的窘境,顿时生出几分同情,破例允许张孝骞不买校服。

1914年,即将中学毕业的张孝骞,想报考工业院校,却遭到了家庭的反对。父亲认为,家境生活窘迫,希望他到商店当学徒,挣钱养家糊口:祖父认为孙子学业成绩优秀,是公认的第一名,绝不能因家贫而贻误学业。就在这年冬天,湖南省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学会决定合办一所医学院,定名为“湘雅医学院”,学制七年,当年招生。该校董事长彭国钧就是当年长郡中学的校长,他了解了张孝骞的情况后,动员张孝骞报考湘雅医学院。祖父也建议他报考,张孝骞不负众望,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成为湘雅医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当时他还没全部完成高中的学业,校长破格同意他先到湘雅读大学,并要他自学完成高中学业,再回长郡参加高中毕业考试。这样,张孝骞成为了跨湘雅、长郡两所学校的学生,这件事也成为湘雅、长郡两校师生赞誉的佳话。

湘雅医学院是个新学校,学习环境好,这里有安静舒适的教室,齐全的教学设备,优秀的任课教师,规模较大的附属医院,除此之外,还有足够的作为学费和膳食费的奖学金。

湘雅开办后不久,有一个叫胡美的美国人依靠国际捐款,在长沙办起一所拥有150个床位的医院。此人早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是英国著名内科学家奥斯勒的学生。胡美对湘雅医学院很欣赏,主动提出把他的医院作为湘雅医学院的教学医院,胡美还担任了湘雅医学院的教授,并以《奥氏内科学》作为教材。胡美经常给学生们灌输和讲述奥斯勒的故事,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生们对内科学非常感兴趣。深受胡美老师的影响,张孝骞自此决定学习内科学。

聪明勤奋的张孝骞不仅学业上进步很快,而且思想也渐趋成熟。他参加了五四运动的讲演和集会,在《新湖南》等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爱国热忱跃然纸上。

1921年,他从湘雅医学院毕业时,考试成绩和临床研究成绩均获得第一,被留校成为一名住院医师。同年,获美国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张孝骞开始在医学这块肥沃的土壤上播种、耕耘、收获。第二年,他就被提升为助教和内科总住院医师,踏上了医学道路上的第二个阶梯。

年轻时的张孝骞

11年湘雅医学院院长 指挥若定的“军人”

“九一八”以后,日寇节节进逼,南京政府不加抵抗,华北已半沦于敌手,国亡可虑,已居协和任教13年的张孝骞担心北平终将沦入敌手,不禁忧心忡忡。

痛苦思索中,张孝骞突然接到湘雅医学院院长王子玕的聘书,诚恳邀请他回母校担任教务长兼内科教授。

母校的来信,无疑给正在徘徊踯躅的张孝骞带来了一线希望。他把协和、湘雅两份聘约捧在手上,不断的交换着,他将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中国、沦陷、亡国奴、„..”这些残酷的字眼在他的眼前挥之不去,痛苦的心在悲愤中颤抖着。

“不!”他下定决心,决不在敌人铁蹄下生活和工作!他找到主持内科工作的美国人狄瑞德,直接告白:“北平即将沦陷,我不愿在沦陷区工作。”

狄瑞德为难地说:“我们正准备再聘你四年啊!你在消化系统方面的研究刚刚有了起色,这么一走,将会前功尽弃!”

没等他说完,张孝骞就打断了他的话:“值此国难当头之际,个人的前途已经显得没有意义了。„„”

“你想去哪里?哪里是你的避风港?”

“我想回母校,回湘雅医学院,那里也需要我。”张孝骞递给了他湘雅的聘书,直率地说:“其实,我并不是想找一个避风港,只想找一个地方去尽一个医生的职责。”

狄瑞德沉默了。他实在找不到理由拒绝他的请求。“我们尊重你的意见,但是,”狄瑞德欲言又止,“你可以先接受湘雅的聘请,能不能推迟一年离开?”

“行吧,”张孝骞如释重负。就这样,张孝骞一边担负起了湘雅教务长兼内科教授的重任,一边仍然留在北京继续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一边还要做着搬迁长沙的准备。

1937年7月,张孝骞风尘仆仆回到了湘雅,看着眼前熟悉的青树屋舍,回想起当年那个在这里苦读的少年,张孝骞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这时的湘雅医学院已完全由中国人自办了,由于名声鹊起,学校还招来了许多外地的借读生,教学规模有所扩大,其教学医院亦为伤病员提供了服务。张孝骞决定在这里继续他在协和没有完成的事业。

然而好景不长。这年秋天,长沙也遭到了日本飞机的轰炸。此前医学院院长王子玕也辞职去了江西,学校一时无人主事。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当年的高材生张孝骞,希望他继任这个职位。

张孝骞感到为难了。他回湘雅,原只打算一是教书,为灾难中的祖国培养一些医学人才;二是在教学之余,把中断了的研究工作部分地恢复起来。如今,群龙无首,诸事无着。接受院长的位置吧,辛苦操劳不说,研究工作是绝对做不成,学术上的抱负也无法实现,已经取得的成绩也会白白毁掉;不接受吧,又何以对得起董事会和师生们的信任,何以对得起这所培养、教育过自己的学校!危难之际,他毅然放弃了个人的意愿,挑起了院长的重任。

随着日本侵略势力的向南推进,湘雅已经无法在长沙生存下去了。张孝骞看透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经过一番思考,做出决定;“西迁。湘雅培养的人材是属于中国的,我不能眼看着湘雅毁在日本人手里。”

为了学校的大搬迁,张孝骞成立了迁校委员会。与湘雅第一任校长时任国民政府卫生署长颜福庆谋划着西迁地址。1938年10月11日,全校 40多吨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26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及其家属,辗转一个星期,胜利到达目的地贵阳。两周后,湘雅师生在这里上起了第一堂课。

不久,广州、武汉相继失守,长沙城在“文夕大火”中几为灰烬。湘雅建筑群侥幸保存,护士学校却遭解散。

有人这么评价:张孝骞真是有神通,美国人反对搬迁,不给经费;国民党政府大员纷纷南逃,无人管事;社会秩序混乱不堪,道路堵塞,交通工具奇缺;全校师生员工虽大都同意南迁,但毕竟拉家带口,机构臃肿。张孝骞凭着严密的运筹和计算,竟然在很短时间里把一切处理得有井有条。而张老后来提及此事也有些后怕,也庆幸当时果断的搬迁决策,还诙谐地说“广西爽约,对湘雅来说,难道不是塞翁失马?”

随着时局的变化,敌人对我国的封锁和包围日紧,东南亚与太平洋战争逼近,学院外援经费来源日益困难。学院已经背起了沉重的债务,举步维艰!

正在他一筹莫展时,时任教育部长陈立夫到贵阳调研,这一消息无疑给他带来了一线希望。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盘旋——只有争取改国立,湘雅才有出路!他连夜起草了改国立湘雅医学院的申请书和改革方案。第二天,他组织全校师生员工来到距城十多公里的三桥,欢迎陈部长的到来,并递交了申请书。他向陈部长陈述了湘雅如何历尽艰难险阻坚持办学的过程,以及既要发展医学教育事业又不想依赖外援的想法,陈部长被感动了。1940年8月1日,教育部下达批文,湘雅医学院由私立改为国立!

国立湘雅医学院成立后,经济困难有所缓解,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也稳步发展。他深知,作为一所学校,越是战乱时期,越是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于是,他在全院发起了征集院训的活动。这一活动激活了年轻学子的热情和创造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们各抒己见,开始一次“智慧大聚餐”。

大家把草拟的院训交给张院长。张院长宝贝似的一遍又一遍欣赏着这些作品,仔细琢磨着。不久,“公勇勤慎,诚爱谦廉”,作为湘雅的院训;“求真求确,必邃必专”,成为湘雅的院风学风。次年,“国立湘雅医学院院歌”也诞生了。

从此,百年湘雅,祖祖辈辈传承着这16个字,而那首院歌也被一代又一代的湘雅人吟唱,唱响五湖四海,传遍大江南北,至今仍然荡漾在湘雅园里,是湘雅百年颂歌的主旋律,„..1944年,日军到达广西与贵州边界,后撤的国民党政府军队占领了学校的房屋,正常的教学工作也无法进行下去了。许多师生认为学校再也办不下去了,纷纷自动离校。

12月8日是湘雅建院30周年纪念日。寒风凛冽,风雨交加。清晨,同学们像往日一样聚集在那简陋的操场,等待着张院长召开特殊的朝会。

张院长来了,气宇轩昂,风采依旧。在这原本应该欢庆的日子,他却要宣布一项残酷的决定。

“今天是我们的生日,作为院长,我没有更好的礼物送给大家,仅以院训互相激励„„。大家不要灰心,要克服困难。不管学校迁往何处,有我在,就有湘雅在。”听罢张院长临行前的宣言,同学们无不唏嘘落泪。

“长沙张仲景,医学溯先贤,„..历尽艰难颠沛,壮气直无前。院训指薪传,„..”不知什么时候,张院长大声唱起了院歌,接着整个会场飘扬着湘雅院歌那悠扬动听的旋律。

“同学们,我们又得出发了!„„”

张孝骞率领湘雅师生员工,再次踏上了流亡之途。

时值严冬,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张院长决定让一批学生先行离开,自己和另一批老师则暂时留守贵阳,以便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第二年春节前夕,张孝骞亲自押送最后一批器材物资抵达重庆。

原以为到了重庆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谁知那里已人满为患,难民遍布街头。张孝骞去找教育部,教育部早已自顾不暇,形同虚设;张孝骞找到亲朋好友,有人笑他迂,有人表示爱莫能助。无奈、失望、烦恼、愤懑再次充斥着张孝骞的心头,就在这时,一位好心的朋友借给他一个兵工署的仓库,作为学生宿舍,他们用竹子盖起了简陋的教室和实验室。

1945年3月,湘雅医学院正式恢复上课了。张孝骞费尽心机,颠簸辗转,终于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再一次保住了湘雅医学院!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张孝骞领导的八年流亡办学中,先后毕业六年制本科生174名,占建国前湘雅毕业生总数的49.6%。

流亡求存,呕心沥血。听说抗战期间关了门的协和医院正在恢复,张孝骞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念头,“我才48岁,还可以当一名教师,可以做一名临床医生,也可以追回那医学研究的美好岁月。”他决意辞去湘雅医学院院长的职务。然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极力主张他继续主管湘雅行政,教育部也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张孝骞只得着手筹划将湘雅迁回长沙的事宜。

1946年夏天,在他的指挥和带领下,迁校任务全部完成。也在这时,美国国务院邀请张孝骞去讲学一年。1948年4月,张孝骞的辞职报告得到批准,他终于可以卸去这副肩负了11 年的沉重担子。

图为1963年2月22日至3月10日,张孝骞参加了全国医学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议代表。这是接见时,毛主席和张孝骞亲切交谈。

31年协和医院内科主任 名副其实的“大家”

1923年9月,张孝骞有幸参加了协和医学院的进修班学习,从事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来进修之前,他就想,这次到了协和,一定要利用那里先进的条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能有新的积累和更新,为今后在临床医学方面开辟新的更广泛的领域。到了协和之后,他便一头扎进了医学的海洋,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不久,人们都知道内科的进修班来了一个“读书狂”。

协和医学院当时的内科主任是美国的罗伯逊教授,主要从事传染病的研究,主攻课题是肺炎。他早听说了张孝骞的“大名”,两人一见面,便有相见恨晚之意。罗伯逊看重的是张孝骞的才学和人品素质,诚恳地挽留他在协和工作。

张孝骞在湘雅医学院是总住院医师,早已是当地的名医,经济、社会都有了一定的地位。而到协和来他只能从住院医师做起,而且经济收入也会相应减少。尽管有这些损失,但是协和医学院先进的医疗设备、精密高效的实验室条件、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都让张孝骞为之动心。他决定留在协和医学院。

1924年1月,张孝骞正式来到了协和。做了半年的住院医师后,他凭借自己的实力,重新被升为助教,第二年升为总住院医师。1926年,他被送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学习一年。在霍普金斯医学院,他师从哈罗普教授,进行血容量的研究工作。这项研究与临床关系密切,没过几天他就拿出了一份十分详尽的研究计划。哈罗普看了计划后,直竖大拇指,赞不绝口。

在血容量问题上,医学界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比如,对糖尿病人的治疗,当时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为了测定血容量的变化,首先需要建立测定方法。用一氧化碳来测定血容量,当时仅仅适用于动物实验。张孝骞想:如果能在临床上把这个方法建立起来,无疑是对医学研究的一大贡献。

他的想法得到了导师的赞扬和认可,于是,他每天埋头于实验室中,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那些在常人看来单调的曲线和枯燥的实验数据记录,都让他感到无限的乐趣。因为他懂得,每一组数据,都在证明实验工作正在向前不断地进展,这个课题关系到数千万人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他回国之后,如何解除国人的痛苦。想到这,他似乎有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经过一年的努力和付出,张孝骞终于完成了论文《糖尿病酸中毒时的血容量》,并在美国临床研究会上宣读。那天,他向世人宣布:掌握了糖尿病酸中毒病人的血容量下降情况,就可能更大胆地采用外补液的方法来恢复血容量。利用一氧化碳的测定,对其它类型的病人也可根据血容量的变化,找到相应的治疗依据。论文宣读完毕,世界上许多知名的医学家都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表示祝贺,认为这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巨大进步!这篇论文的成功,成为张孝骞在人生道路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和一个崭新的起点。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进修期满,张孝骞怀揣着回国护照,去向哈罗普教授告别,教授对他放弃优越的研究条件和事业的辉煌前景表示不解和惋惜。教授认定,张孝骞是一个很有才华、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血容量研究上的成功,已经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如果能在美国继续进行肾上腺的研究,相信他会继续做出优异成绩,取得新的突破。况且协和的条件、设备、资金远不及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

张孝骞的心也酸了,一年来,教授对他培养和鼓舞让他永远难以忘怀。但很快,他就坚定了决心。早年为了中华的崛起而立志习医,如果留在美国就违背了自己决心走医学救国道路的初衷。他向哈罗普教授表白:我的祖国、我所在的协和医学院更需要我。“生命的泉,即使拌和着血与泪,也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流淌。”

回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张孝骞,主持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其中,第一项实验是测定甲状腺机能亢进和甲状腺机能低下病人的血容量的变化。

他通过反复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发现:甲亢病人心跳快、烦躁、易疲乏等症状,由此推断,其循环机能可能失去了正常,血容量可能增加。同样的,甲状腺机能低下的病人则可能有相反的结果。之前,没有人提出这样的设想,医学文献上更没有明确的结论。张孝骞带领一班人马立即投入了工作,实验很快就完成了,其结果和张孝骞的设想完全吻合。这项成果在美国的《临床研究》杂志上发表,再一次让世人刮目相看。水肿现象在医学上是常见的,研究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临床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类疾病的血容量,医学家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水肿病人由于全身水分过多,所以血管里的水分也就过多,使得血液稀释了,血容量必然增加;而另一种则不同意这种解释。

张孝骞通过实验证明:血浆蛋白低时,血容量也下降,即低蛋白血症不是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反而是由于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血容量减少。这是他在研究糖尿病酸中毒患者的血容量降低、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病人的血容量变化以后的新发现,也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即对血容量下降的水肿病人需要采取增加血浆蛋白的办法来医治。张孝骞在医学领域不断地开拓和征服,使他成为血容量研究方面名副其实的“大家”。

30年代初,为了填补协和医院的空白,学校决定成立消化专业组,当时主持协和医院内科的狄瑞德毫不犹豫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张孝骞。

从此,张孝骞又开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医学领域——研究消化病理。他创建了第一个消化专业组,并对胃的分泌功能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发热时胃酸缺乏的暂时性》、《胃液分析的组织胺法》、《维生素A缺乏症时的胃液分泌》、《肠系膜淋巴结核模拟胃器质性病》、《阿米巴痢疾的乙状结肠镜检诊断》等一系列重要论文。他第一个在临床上使用组胺法化验胃液分泌,并提出发热对胃分泌功能有抑制作用的新论点,从病理生理上阐述了发热病人不愿进食的机制之一。这些论文,有的至今仍被国际上引用。

他对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核性腹膜炎、消化性溃疡等作了大量研究。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系统观察和腹腔淋巴结核的诊断尤为突出。他还研究了胃溃疡与胃癌的关系,发现良性胃溃疡恶变者属少数,在5%以下。

张孝骞是一匹永不停步的奔腾的飞马,他勇敢而勤奋地在医学领域里谱写着一曲又一曲的凯歌。因优异的工作成绩,张孝骞于1932年晋升为副教授。第二年,他又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布龙菲尔德教授的实验室进行了半年的胃分泌功能的研究。

1948年,张孝骞回到了阔别11年的北平,回到协和主持内科工作。他在灰砖绿瓦的协和建筑前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11年,物是人非,依稀旧物在,多少青春被虚掷的遗憾化作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

回到协和的张孝骞成了医学院的一名骨干,他为医院四处奔波,招揽人才。在他的感召下,许多朋友从南方,从海外,来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初具规模,先后成立了消化、心肾、传染、血液、呼吸等几个专业组。医学院的教学工作很快走上正轨。1952年,恢复后的医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走上了新中国的医疗卫生战线。

1948年,张孝骞以医学教育与内科临床的出色成就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与郭沫若等人一道成为我国首批81名院士之一。1955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期间,张孝骞开始研究当时国际上很少有人涉足研究的领域,进行胃运动功能的研究,并卓有成效。

1962年9月,张孝骞被任命为协和医学院副校长。60年代,他主持制定了胃肠炎病的国家重点科研规划。还根据国际国内医学发展的需要,在协和内科筹建遗传专业组。

70年代末,张孝骞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亲自参加并主持了中国消化学会的成立并任名誉主任委员,长期主编《中华内科杂志》。

他常说:“对待每个病人,我都有一种愧惑不安的恐惧感,都要谨小慎微地反复考察,力戒马虎从事”。60年代中期,一位女病人来协和医院就诊。她有一个奇怪的症状:得了感冒就发生休克,在这之前,她曾到别的医院求诊,经麝香草酚浊度试验,结果是高度不正常,因而被诊断为肝炎。张孝骞检查后,怀疑不是肝炎,但一时下不了结论。后来了解到她30年前临产大出血,正是张孝骞为她输血救的命。张孝骞把30年前的这段历史与这次的症状联系起来,诊断为希恩(sheehan)氏综合征。30年前临产大出血,引起脑垂体坏死导致脑垂体功能减退,造成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不足和应激反应的缺陷,故病人受到紧急感染时就会发生休克。她的麝香草酚浊度试验所表现的不正常,正是甲状腺功能减退、血脂质增加的结果,于是,张孝骞让她服用甲状腺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病情很快好转。

上世纪70年代末,张孝骞确诊了一例间叶瘤合并抗维生素D的低血磷软骨病。这种病在世界上极为罕见,这一例报道是第8例,患者多次发生病理性骨折,站立困难,被诊断为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服用大量维生素D和钙剂均无效,长期医治不愈。张孝骞仔细研究临床记录,又检查发现病人右侧腹股沟有一个小肿物,立即想到这肿物可能分泌某种激素物质导致钙磷代谢异常。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间叶瘤,瘤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分泌颗粒。术后患者钙磷代谢恢复正常,症状很快消失,一年后随诊无复发。

一位病人因痰中带血下肢水肿入院,化验结果发现是尿中有红细胞,主管医生诊断为肺-肾出血综合征。张孝骞参加会诊,初步检查后也同意这个诊断,并且拟订了治疗方案。事后他反复思考,决定做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腿部静脉有点异常,根据线索追踪发现病人患的是游走性(移行性)血栓静脉炎。静脉炎造成肺、肾等多种脏器损害,给人以假象。后来按新的诊断进行治疗,病情很快好转。

张孝骞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对人体血容量、胃分泌功能、消化系溃疡、腹腔结核、阿米巴痢疾和溃疡性结膜炎等有较深入的研究,被喻为我国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

1992年,国家邮政总局首次为张孝骞等我国四位著名科学家发行纪念邮票

65年医教生涯 赢得世人爱戴和敬仰 有人说,张孝骞倔强、执拗,吃苦耐劳,敢做敢当,是典型的湖南人辣子性格,骡子精神。他认定要做的事,头撞南墙也不回;对不懂或不了解的事情,他绝不随声附和;对不勤奋的学生,他有时会暴跳如雷;对不负责任的医生,他会当面训斥,毫不留情面。

无论是当年在湘雅医学院带领学生两度西迁,还是在协和从医教学,在学生眼中,他是严厉的师长。在病人面前,他是和蔼的医师。而在子女眼里,他是位训斥多而耐心说服少的父亲。

著名消化内科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潘国宗上世纪60年代师从张孝骞,张孝骞建议他做 “加大组胺胃酸分泌试验”研究生课题。潘国宗有些困惑;国外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做这个课题有什么意义?张孝骞认为该课题有临床实际意义,可填补国内的空白,具有中国特色,这就是意义所在。建议他在实验中注意比对中西方人的用药剂量,在研究各类病人的胃酸值时,设立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健康对照组。潘国宗听从导师的教诲,很快,他发现:胃酸分泌和壁细胞的数量有关,观察国人最大酸分泌量和壁细胞数量的关系,对胃分泌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鲁重美教授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做了两年病理科的医生,读张孝骞的研究生。张孝骞要求她再写一年内科大病历,他说:“临床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刻也不能脱离实践,不能离开病人。写大病历的阶段至为重要,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研究课题。切勿等闲视之。”

湘雅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伍汉文在1947~1948年听张老师讲授内科学,当时所用的内科学教科书是塞西尔(Cecil)英文版内科学。他回忆说:“张老师授课时先利用数分钟小考阅读内容,黑板上用英文写出题目,学生用英文笔答。小考完毕后,张老师用流利的英文讲课,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易于理解。” 1957年,八年制的协和医学院停办,他冒着很大的风险,向中央直言进谏,他写道:“建国以来,由于国家的迫切需要,医学教育不得不照顾数量,缩短年限,因而降低了质量,这是一时的权宜,原是迫不得已的。其中主要的缺点是在错误地强调了全国医学教育的一致性,没有在某些具备条件的医学院为国家培养一部分质量较高的医学生。这个错误的影响,在医学科学研究亟待展开的今日表现得特别明显。”

中央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卫生部、北京市委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研究决定,同意以原协和医学院为基础,恢复长学制教育,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张孝骞被任命为副校长。

“文革”后,他再次呼吁恢复协和八年制医学教育,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并批准。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篇题为《改进医学教育 加速人才培养》的文章,呼吁要精简医学院校的课程,改革教授法;医学生毕业后要进行继续教育。湖南医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张孝骞因病魔缠身,未能出席参加,但他写了一篇发言稿,建言母校“课程安排精简扼要,匀出足够的时间留供更多的实验与学习、课堂与床边讨论、以及学生的自学。”

张孝骞一生致力于内科学的临床实践中国消化病学,是一位卓越的临床医学家,也被医学界公认为是一代宗师。他那刚正不阿、谦虚朴实的高贵品质也被人们一次次地传颂。

1955年,张孝骞被当选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后,每月有100元的津贴。他硬要将这笔钱退给中科院。中科院不同意他的要求,他就把这笔钱存入银行,直到1966年,他把存折上的13000余元全部上交了。

解放初期,他的儿子友会从湘雅医学院来到协和医院内科实习。时任协和医院内科主任的张孝骞对友会说:“为了工作上的方便,你不能在任何人面前泄露我们的关系。我仅仅是你的老师,你也仅仅是我的学生。”友会照办了。公开场合,他不敢叫一声“爸爸”,直到实习结束,秘密才被暴露出来。1979年夏的一天,张孝骞突然对内科的同事提出去上海休息一段时间,大家感到奇怪,张孝骞在内科工作了几十年,从没有主动休息过。后来,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在当年报考医院内科的研究生中,有一个叫张振新的学生,是张孝骞的孙子。张孝骞怕留在这里,会给阅卷、录取工作带来不便,因而刻意回避。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他的家被抄了3次。他被频繁抓去批斗,一次次地被提审质问,“造反派”想利用他给某些领导治过病,企图从他那里找到“证据”,但他忍受着疼痛和屈辱,坚守着:医疗资料,是医生在履行职责时记下来的。我有义务替患者保密„„

周恩来总理得知他的处境,寻找一切机会解救。1967年的一天,周总理突然通知张孝骞去给他看病,实际上是对张孝骞的关爱和保护。1970年,周总理指定他出席欢送医疗队到西北去的大会。从那以后,他才恢复了丧失4年之久的人身自由。

平反后的张老更是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关注。1974年,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得知年近80岁的张老仍步行上下班,立即叫卫生部解决其用车问题。

“反击右倾翻案风”后,“四人帮”在卫生部门的代理人强迫张孝骞写文章“批邓”,被张孝骞拒绝。他们便以张孝骞的名义写了一篇污蔑邓小平同志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粉碎“四人帮”以后,相关人员虽然对张孝骞表示了歉意,但始终未公布事实真相,张孝骞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说明原委,邓小平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托人带信给他,让他卸掉思想包袱„„

1981年9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政协礼堂庆祝张孝骞教授从医60周年。那一天,陈慕华、康克清、王首道、钱信忠等中央领导、首都和外地的医学界代表200多人前来向张老祝贺。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为张老题词称颂他“风范长存”,邓颖超亲手把一只用鲜花编成的花篮赠给张孝骞。

1985年12月18日,是张孝骞88岁华诞。这一天,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道:“下午2时举行我的入党宣誓大会,颇多誉词,深感惭愧„„护士送来花束,医院送一玉雕装饰品,医科院送来一寿字蛋糕。热情洋溢,耗钱过多,十分惭愧!”两个“惭愧”,让人们感悟了这位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耄耋老人虚怀若谷的情怀。

在张老的心中,湘雅医学院和协和医学院一直是他的牵挂。1986年8月 , 老人不顾手术后身体虚弱,重游抗战时期湘雅医学院在贵阳的旧址一一湘雅村。站在清清的南明河畔,抚今追昔,老人感慨万千,想当年这里战火纷飞,荒榛野莽,人们在这里求生存求学习。如今这里已是一片工人新村,鳞次栉比的楼房,宽阔整洁的马路,小山村已是贵阳市的交通要道、繁华闹市了。他欣慰地笑了。一年后,90岁高龄的张孝骞终因不堪肺癌的折磨,溘然长逝。巨星陨落,敬佩他为人治学的同事、受过他谆谆教诲的学生,悲痛万分,他们同情他一生坎坷的经历,钦佩他作丝如蚕的精神。

1992年,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第三组《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医学家张孝骞与数学家熊庆来、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建筑学家梁思成一并入选。

1998年,由卫生部举办的“中华医魂”大型评选宣传纪念活动中,张孝骞教授作为杰出代表入选。2008年12月28——29日,北京协和医院、湘雅医学院相继举行纪念大会,共同纪念张孝骞教授诞辰110周年。人们缅怀学习这位医学先驱的为师为人、治学行医。斯人已去,先生严谨的查房方式,写大病历,求真求确,„„,已为医学人代代相传与效仿。

“轩辕举大计,领师生辗转楚黔渝,历尽颠沛,令湘雅文化扬天下;泰斗施仁术,率弟子驱除慎恐惧,饱经蹉跎,赢协和美名驻杏林。”一个医生,用65年的医学实践,赢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赢得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他是当之无愧的卓越的医学科学家和教育家,堪称一代宗师、学界泰斗。芳林新叶催老叶,清流前波让后波。祝愿张孝骞教授风范长存。

出 处:新闻网

作 者:唐夏[通讯员]

第五篇:我与嘉晟共成长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够站在这边演讲,借助这个讲台我先做一个调查,同意我观点的请举手!我最敬佩的有三种人,看看这三种人是不是潜伏在我们这个嘉晟团队里:一是想幸福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家人带来幸福的人(举手),二是想挣钱的人、通过自己努力在社会上有一定高度的人(举手),三是见到我精彩演讲时给热烈掌声的人(掌声)谢谢!

我是来自人资部的蔡建斌,2010年11月18日这一天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首先我有幸成为嘉晟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其次更让我激动的是这一天是我们公司的周年庆。如今进入公司将满一年,心中感慨颇多,很感谢公司给予这次机会,让我站在这里演讲。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主题是“嘉文化----你我他”

进入嘉晟前,我在一家台资企业任职5年,进入嘉晟后,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嘉晟的企业文化无处不在,即使你依然很懵懂的不知道企业文化为何物,但它却真真实实的充斥在公司的每个角落。

首先是公司的环境,进入嘉晟的客户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走入嘉晟就像走入星级酒店。作为嘉晟人,听到这样的评价,真的感觉非常自豪。其实拥有这样舒适的工作环境,除了公司保洁阿姨的辛勤付出之外,还有我们同事的功劳,在这样整洁的环境里,如果你看到哪个角落有废纸,哪个地方有杂质,又有谁会不主动去拾起废纸,擦干杂质呢?我会的,我想大家都会的,没错,这也是嘉晟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无需过多渲染,无需过多强调,人人都是企业文化的参与者。俗话说“好水酿好酒,好土塑好壶,好的环境造就好的人才”,在这样优雅的环境里上班,我们能不感激我们的企业?能不珍惜我们的工作?能不在乎我们的岗位吗?“嘉文化----你我他”,从办公环境做起,有!

其次是公司员工团队协作的精神。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是的,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本事再大,也是单枪匹马,力量有限。古往今来,无数伟大的事业大多成就于团队协作。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对任何一个企业集体而言,团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团结是一种力量,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团队协作的例子在嘉晟这个团队里比比皆是,打开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周的即时激励,里面所体现的都是同事间互相帮忙,相互协助的美人美事。团队协作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道德品质,它体现了人们的智慧,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嘉文化----你我他”,团队协作不在话下,很有!

接下来是公司关爱员工的文化。首先公司对员工的关爱体现在方方面面,假如你能用心体会,你会发觉员工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公司都是为我们准备的面面俱到;其次,关心员工的成长,就如我来说,以前是有登上讲台的机会,但对于舞台那是可望不可即的,因为我天生胆小,并且对舞台有着“舞台恐惧症”,不过进入嘉晟之后,我却获得了几次登台的机会,虽然不太完美,但对于我来说已是突破,已经收获颇多。这样的例子在公司还有非常多,公司就是愿意提供平台给大家尽情发挥,展现自我,同时提升自己;再者,公司关爱员工还体现在员工之间的互相关爱。假如您是一棵树,请洒下一片浓荫;假如您是一滴水,就赠予大地一片滋润;假如您是一棵小草,那就给大自然增添一点绿意。公司的员工就是有着这样的情操,一点一滴的关爱总是那么的温情。快乐时有同事们一起分享,困难时有朋友们一起分担,迷惑时有师傅从旁为我们指点迷津。家之温馨家之真情的文化在这里尽显无疑。“嘉文化----你我他”,关爱员工无处不在,非常有!

最后,嘉晟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感恩。没错!是感恩!李董曾经说过:“感恩,是嘉晟文化的核心。没有同事就没有嘉晟的今天,我始终认为同事才是我最大的财富。”感恩同事的同时,嘉晟同样不忘回报社会。“饮水不忘思源,发展不忘回报”,李董始终坚信,一个企业无论如何的成长壮大,都必须植根于社会的土壤,而企业的使命就是创造社会效益最大化,“办好企业,回报社会”。在嘉晟,不仅是公司的高层怀有感恩的心,中层主管、基层员工人人都有感恩之心,即时激励每周跳动的美人美事就是最好的见证。感恩,会使心境变得平和;感恩,会使自己感到幸福。感恩,会使生活充满希望。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理智地面对一切困难,从容地面对是是非非。“嘉文化----你我他”,感恩之心,一直都有!

曾经有人问我,企业文化是何物,就是那碗古老的鱼肉粥吗?其实我上面讲到的环境、团队协作、关爱员工、感恩这些仅仅是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且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辞藻去描绘,但是企业文化就是真真实实的存在我们的身边,当然包括那碗鱼肉粥,那可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众多例子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我这边只是做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能用心体会,细细观察,因为企业文化无处不在,“嘉文化----你我他”,有!很有!非常有!一直都有!人人都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你的参与,也许就是新人学习的榜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在嘉晟成立15周年之际,我要祝福嘉晟这艘巨轮,乘风破浪、稳步航行,再创新辉煌!!谢谢大家!

下载陈晟骞演讲稿文档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晟骞演讲稿文档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赫演讲稿

    端午节的由来 ----陈赫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是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都会有这样的习......

    陈磊演讲稿

    党在我心中 七一演讲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这花香四溢的七月,迎来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岁生日。九十支火红的蜡烛,点亮的是十三亿人民的幸福与安康,点燃的是七千六百万......

    陈媛演讲稿

    《勤俭节约,共圆中国梦》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共圆中国梦》,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曾几何时一代伟......

    陈、李演讲稿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雷锋,一位妇孺皆知的好战士,一位人民群众的好帮手,一位无私奉献的好......

    陈琪演讲稿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践行德育理念,打造知名警院》,德育是学生成长之需,德育是学校教育之首,德育是素质教育之魂,......

    陈辉演讲稿

    尊敬的郑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叫陈辉,来自大冶市金山店镇。很高兴回到母校,这个我曾经求学、生活和经历人生最有意义的一段时光的地方。此刻,我站在讲台上,心里别有一......

    陈亦非演讲稿

    学雷锋从小事做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雷锋,从小事做起 。 一提起雷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位普通的中国士兵,在他短暂的二十二年......

    刘骞-2014年工作总结(五篇)

    工作总结 1、基本信息 姓名:刘骞 所属部门:技术中心电表软件 本年度主要职责:行业外电表软件开发 本年度在职时间:1年 2、本年度主要工作内容回顾 (1)开发基于STM32F103RC自带AD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