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 家风的力量

时间:2019-05-14 18:1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定稿 家风的力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定稿 家风的力量》。

第一篇:定稿 家风的力量

家风的力量

每个好的家庭都有好的家风,好的家风成就好的家庭,好的家庭造就好的家族,家风正,人丁兴、事业旺,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风是一种默默坚守,是手与手相扣,传递爱的力量。让我们先分享著名喜剧演员宋丹丹的故事。在宋母重病,生命垂危时刻,宋丹丹放弃了一切演出,排除了一切干扰,默默地坚守在母亲身边,宋丹丹在微博上说:“谢谢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给了我很好的教养,让我拥有那么精彩的人生,谢谢你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选择了我独自陪伴你,感受你的灵魂升上天堂。妈妈,我是那么那么爱你,我会永远惦念你!你最小的女儿丹丹。”宋丹丹还在微博发图并配文:“母亲生命垂危,不知何故,唯有拉着她得手才睡得踏实安稳......我说:“有一天你也要这样拉着我呢!”母女俩四手相扣,为母亲传递爱的力量,手相扣,心相印,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催人泪下,这是母爱的传承,这是家风的力量。

家风是一种陪你慢慢变老,是一口水一口饭,凝聚着爱的芬芳。小时候,常常躺在奶奶的怀里,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听奶奶讲故事,听到有趣时,我总是大笑不止,听奶奶讲故事是我童年最高兴的事,奶奶陪我一天天长大,而奶奶却一天天变老,终于有一天,奶奶不能动了,她躺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听爸爸、妈妈给奶奶讲从前的事,而奶奶像我童年一样,静静地听,“傻傻”的笑,每当看到这时,我总是陪奶奶一起笑,虽然有时心里很酸楚,但那时还是很快乐的,有奶奶在,全家人很团结,都为奶奶的事忙得不亦乐,能经常见面。这是家风的力量,一种亲情的陪伴。

家风是一种温暖,是一种满满的爱,散发着阳光的味道。妈妈有晒被子的习惯,只要是好天,妈妈总是喜欢把被子拿出来晒,我很喜欢盖晒过了的被子,因为闻着阳光的味道,我很快就进入梦乡。结婚后,妻子也渐渐养成了晒被子的习惯,到煤矿工作后,每天上班,妻子经常说:“上班注意安全,天好我晒被子。”每当听到这话,心里总是暖暖的,因为这种爱是阳光的味道。这也让我在工作中更加注意安全,遇到困难更加有信心。想起阳光的味道,工作中的汗水和泪水都变成了甜甜的糖水,虽然晒被子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我感到是最浪漫的事。正象一句歌词中唱道:“没有什么能阻挡爱的力量”。

家风是一种好施乐善,是一种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回味。小时候,一到家忙季节,常常跟着爸爸开着自家的农机帮助人家耕地,还总是笑呵呵的,我总是不解,为什么爸爸总是这样像个活雷锋。终于有一天我问起爸爸这个问题,爸爸笑着对我说:“我小时候,你爷爷也是经常这样牵着咱家的牛帮助乡邻的,乡邻们对我们也不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啊?”的确,只要我家有事,乡邻们也总来家帮忙。

渐渐地,我也养成了帮助别人的习惯,记得去年下大雪,在路上,遇到一辆抛锚的车,小伙子看起来急得不得了,他向过路车求助,没人理睬他,当我路过时,我和妻子下车帮助他把车推出了雪坑,他感动得两眼发红地说:“我媳妇要生了,医院的救护车出不来,太感谢你们了,于情后报!”我笑着说:“快走吧兄弟,报什么报。”没有过久,我的车也坏在路上,正当我束手无策时,一辆车戛然而止停在我身边,下来一个小伙子,大场说:“大哥,咋啦,我记住你车号了!”一看,哟嗨,是那天我在雪地里帮他推车的小伙子,小伙子在修理厂工作,三下五除二就把我的车搞定。说到这,我想起一个盲人提灯的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好家风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是一种遇到困境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一种家庭成员之间满满的爱;是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惊喜的力量。

好家风,是一切美好的根,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第二篇:家风,传承的力量

《家风,传承的力量》

尊敬的各位乡亲,各位大爷、大妈、叔叔、阿姨:

今天,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家风,传承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咱们淄川区委宣传部组织的家风、村风、行风建设宣讲团的一名成员,我们来自各行各业,我是一名学校的老师,我的任务就是和父老乡亲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都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

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美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家族,分别叫做爱德华和珠克,如今他们两个家族的家风已传承八代。老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大学校长,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事实证明,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眼前的这一代人。

站在我国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这都充分证明,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每一个家庭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那么,有人就问了,优良的家风从何而来?其实,很简单,你的行为就代表着家风,自己就是下一代最大的榜样,孩子也是自己最大的缩影,自己的优良行为在生活中会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形成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说到家庭教育,无疑就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范,家范就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某些被认同的准则。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及言论,存在于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现在成年人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久而久之,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践行,才能铸就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没错,一言以蔽之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家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舆论营造不良的家风。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有个叫曾子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我相信这就是家风的体现,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每个人都会记得孩童时代,父母教给自己的话,交给自己为人的道理。这个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试想曾子真的没杀猪,那他的儿子就意识不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也许将来会失信于朋友,爱人,领导,那他就难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所以,曾子用他的行动告诉了自己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那么曾子的儿子便会按着曾子的教导来为人、来行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这种诚实守信便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成为一个家族的传统,也就是家风了。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也有人总结了家风包括:家德、家规、家训、家谱。家德是家庭崇尚的德理和伦理。家规是家庭遵从的规则。家训是家庭尊从的信条。家谱是家庭传宗续延的记载。看似很长的一串,而且也貌似都很正确,但这与我的理解有所不同,我认为家风是一种传承,从父母、长辈口里传给我们的,才称得上为家风。

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未成年人在这种特定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某种性质的影响,未成年人都在模仿。未成年人早期的行为习惯折射着父母亲的人格和行为习惯,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大学生章某成长在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孙三代人过着平静和睦的生活。这个家庭从没有和邻居发生过争吵。奶奶是个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着大扫帚把整个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章某从小跟着奶奶,奶奶还专门给他也准备了把小扫帚,让她跟在后面比画,还告诉她:“人的双手是个宝,勤劳可以创造一切。”幼小的章某虽然还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她爱劳动,并从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妈妈每次带章某去公园都要带上一个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纸装进去再扔进垃圾桶。章某到现在也有随手带着塑料袋的习惯,把不用的废弃物装进去放到垃圾桶里。章某的父亲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酷爱读书,把节余下来的钱几乎都买了书,并经常写读书笔记。在父亲的影响下,章某从小也爱看书,从上小学起就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现在已经在报刊杂志发表了十几篇文章。

和睦、平静、温馨、严谨的家风为章某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她勤劳简朴,学习成绩优秀,气质优雅,与同学、朋友相处得十分融洽。不管是什么工作她都做在前面,但从不与人攀比。有人说:“现在是竞争时代,你不觉得吃亏吗?”章某笑着说:“我只想把我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好,没有想过吃亏占便宜,我们家里的人做事都是这样的风格。”

再举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初中生王某从小家庭生活非常优越,父母在外忙于生意,家中请了两个保姆,一个负责家中日常生活,一个专门负责照顾王某,一切都不用王某动手。小的时候有时王某出于好奇学着保姆的样子要擦桌子擦地,妈妈就说:“没出息,这些事不用你干,你天生就不是干这个的命,这是下人做的事情,你要做人上人。”幼小的王某看到母亲每天对保姆挑三捡四,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也渐渐地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人上人,好吃懒做是天生最大的幸福。

在幼儿园时,老师让她摆一下椅子,她会说:“我妈妈说干这种事没出息,我要做人上人。” 现在已是初中学生的王某仍然只习惯做“人上人”,对同学、亲戚、朋友指手画脚、吆三喝四,经常要求别人为她做事,却从来不肯为别人做一点事情。由于她的自私、懒惰、自以为是和狭隘,她没有朋友,内心孤独,而且学习怕吃苦,成绩差,没有人喜欢她。许多邻居也认为王某一家粗俗、傲慢、霸道、贪小便宜,不愿意与他们来往。更可悲的是,王某的父母亲仍不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这些事例再次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家庭风气的影响;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成年人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风是孩子终身的财富。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名扬天下,家财万贯。但他对自己子女的要求很高,绝不让他们依赖自己。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你们要做自立、诚实和正直的人,绝不能指望从我这拿走一个子儿。”

谈起家风,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之孙毛新宇说,毛家的人不经商、不赚钱。从我母亲到我这一代,都是靠工资生活。“低调做人、清廉是毛家的家风”。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周家兄妹都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踏踏实实地本分做人是我们周家的家风。”

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读这些伟人家风,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生无限感慨!朋友们,古往今来,家风乃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必须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气,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是最无痕的教育。

当然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都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 我生活在一个普通百姓家中,那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呢?这得从我爷爷说起„„ 我爷爷是个爱管“闲事”的人。记得有一次回老家,路上碰到当地村民“祭祖”,一辆横穿马路的车与一辆直行车互不相让,把马路堵得严严实实。只见爷爷上前和两位司机说了几句话,心有怨气的司机都主动退让,道路很快就畅通了。事后,我好奇地问:“爷爷,您都说了什么啊,他们就让开了?”爷爷笑着说:“我跟他们说:礼之用,和为贵!大家都是带着诚心去祭祖,祖先一定不希望看到、不懂得礼让的子孙吧?!”瞧,这就是我那爱管闲事又善管闲事的爷爷。

爷爷爱管闲事的“毛病”遗传给了我爸。他常说:“只要我们真诚待人,热心助人,生活就会多些平和与微笑。”你们看,小区里谁家有了争吵,有了矛盾,爸爸都会主动上门去化解。大家都亲热地叫他“金牌调解员”。在两代人的影响下,我也染上了爱管闲事的“毛病”。那天下午,教室里突然传出争吵声。原来是一个同学不小心把颜料滴在了另一个同学的画上。那个同学气得大叫:“都怪你,把我参赛的画弄坏了。你赔,你得赔!”但是作案的那个同学却不以为然地应道:我又不是故意的,你干嘛那么凶!”眼看她们吵了起来,我赶紧上前拉住她们:“不要吵了,大家都是好朋友,难道要为一副画而失去一个好朋友吗?”见她俩激动的情绪缓和了些,我又接着说:“我们同学间要多多宽容,古语不是说‘礼之用、和为贵’吗?”„„不知不觉间,我把爷爷的话用上了。就这样,原本充满火药味的“战争“在我的调解下平息了。妈妈看我们祖孙三代都好管“闲事”,笑着调侃说:“咱家的家风可真是与众不同,代代都是热心肠!”妈妈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刘欢歌里唱得好,“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我们一家人好管“闲事”,不就是都有一副热心肠,不就是都有一种“礼之用,和为贵”的人生态度,不就是都想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吗?热心帮助他人,为社会和谐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就是我家的家风。

如何完善家风呢?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1.家风家训就在父母的言行里,它充满正能量。

记得小时候,我背着书包去读书,爸妈交代的就是: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他们还告诉我在外边碰到长辈一定要叫人,小一点的叫哥哥、姐姐;大一点叫叔叔、阿姨,老一点的叫爷爷、奶奶等。礼貌、友爱、诚实是爸妈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家风的一个体现吧。记得有一次和同学打架,老师告诉了爸妈,爸妈一个劲的赔不是,还让老师尽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负,一般情况下我不敢跟家里人说,因为一说,爸妈都会马上责备我:“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这对我的影响确实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诚实做人,老实做事,还要尊敬长辈。教育我们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

2.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 现实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孩子有家教,那个孩子没家教。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了。大凡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为家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已经帮学校教育好了。当然也有一些家庭教育跟不上,家风欠缺的家庭,表现在孩子也是很难管理和教育的对象。有的时候甚至家长也拿他没有办法。

家风虽然是一些道德教育、礼貌教育、规矩教育,它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规范、一种风气、一种文化,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

3.家风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培育好的‘家风’,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家风”不仅是一种规范、一种风气、一种文化,也是主流道德价值观大众化最有效、最简洁的途径。“对于一个小学生家风教育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还难以真正的理解和领会,但通过挖掘学生‘家风’中的优良因素,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精髓。”

4.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家风传承做贡献。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学校可以把家风教育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各方面,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积极组织开展“说说我家家风”、“家风故事”、“我理想的家风”、“家风助我成长”、“父母教会我„„”等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文比赛与演讲比赛。各班组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家庭教育大课堂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也使家长们更加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亲爱的朋友们,家风,具有传承的力量,我们不仅要在家中延续,更要在社会中弘扬。伸出你我的援助之手,热心帮助他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有更多向上的正能量,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才能蔚然成风。行动起来吧,亲爱的朋友们!让中华美德的种子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世代相传!

家风是一座山,值得我们永远的仰视。家风是一条河,流过广阔的时间考验,却依旧清澈。家风是一段记忆,融入我们的骨髓,伴随我们的一生。家风是妈妈做给我们的一道菜,一直在吃,却从没细细品味。但多年之后,这个味道我们会一直记得。

第三篇:《家风,无形的力量》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风,无形的力量》。

如果家是一处草地,家风就犹如滋润幼苗的雨丝;如果家是一座花园,家风就犹如吹开小花的微风;如果家是一片天空,家风就犹如点缀蓝天的云朵。家风是一盏明亮的路灯,指引我前进的道路。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心灵,塑造我的人格。

在家里,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明确的告诉我,我家的家风家规是什么,可它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

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去超市买白糖,收银员阿姨找给了我一角钱,我满不在乎的塞进口袋里。到了家,我摸了摸口袋,发现了这一角钱,心想:反正这一角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扔了吧。我便来到垃圾桶边,毫不在乎的扔进了垃圾桶。这时妈妈冲过来对我说:“为什么把钱扔了?”“一角钱而已,又不能买什么东西。”我说。“孩子,‘滴水能把石穿透’‘积少成多’十个一角就是一元,一百个一角就是十元,聚少成多能干很多事呢!而且你所扔掉的一角钱也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呀!”听了妈妈语重心长的教导,我羞愧的捡起了那一角钱。

一天下午放学,走到西拉小市场附近时,我看到路边躺着一个紫色的钱包,打开一看,还有几张百元大钞呢!我揣进兜里连忙跑回家里,回房间赶紧关上门,生怕爸爸妈妈发现。我苦恼着钱包的去留,脑海中响起了“小天使”的声音:“小主人,丢钱包的人一定很着急,把钱包还回去吧!”忽然又响起了“小恶魔”的声音里面有钱呢!可以买你喜欢的玩具,留下吧!”,他们的声音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忽然我又想起了妈妈曾经说过:“诚信是做人之根本。”于是我毅然地将钱包交给了妈妈,妈妈看到后说:“孩子你做得对,做人做事都要讲究诚实。咱家虽然不富裕,但是也不能贪占别人的钱”听了妈妈的话后,我恍然大悟,以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了„„

无形的家风一直影响着我,伴随着我一起成长,它让我养成了节俭、诚实、勤劳、礼让、拾金不昧等良好的品质。

家风是一条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立足,有了它,我们才可以生长得更茂盛,有了它,我们才能让天空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一起,铭记家风、弘扬家风、传承家风,为自己的人生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一个有素养,有着良好传承的栋梁之才!

第四篇:学习先辈家风 汲取治党力量

学习先辈家风 汲取治党力量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优良家风,是全面从严治党,抓好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骨髓,“修身”之后必要“齐家”,“齐家”而后能“治国”。当下,家庭依然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与党风、政风、社风相互联动。优良家风,不仅是个人修为的体现,更是传承精神品质的纽带,亦是约束人心的规范。与制度、法律相比,家风既拥有强大的内在约束力,又有着丰富的亲情感染力,对个人的教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无论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赶考”的峥嵘岁月里,那些优良醇厚的家风一直为人称颂,成为塑造人们道德品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无形力量。从本期开始,人民日报将推出专题,讲述历史上动人的家风故事,从中汲取管党治党的养分与力量,敬请关注。

——编者

在我们党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征程中,积淀了许多优良传统,对我们党的发展以及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其中,老一辈革命家所树立的醇厚家风,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内化于我们党的精神气质。他们的家风,于家而言,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于党而言,是党内优秀传统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日,让我们一起回首往昔,去感受共产党人前辈们所涵养的家风传统,以汲取管党治党的精神力量,推动以德治党发挥更大作用。

以身作则 树立典范

“修齐治平”,修身为先。党员干部良好家风的养成,首先在于党员干部个人的品行。党的革命先辈秉持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理想信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锤炼自我,在和平建设时期坚守自我,锻造出高尚的人格,纯粹的品质,成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典范。

【家风故事】

有了权力和地位,能够坚持不搞特殊化,坚持党员本色,是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的一项优秀品质。陈云同志在这方面就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

陈云一家原先住在北京市北长街上,房子受到地震影响出现了开裂,被定作危房。当时计划翻修一下,设计和预算都已到位,但在最后时刻,陈云告诉身边人:“这件事不能做,我不能给自己盖房子。”最终,工作人员用铁管子在陈云办公室搭起一个防地震的架子,上面铺着厚木板。陈云就在这个“铁框框”里坚持办公,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搬至中南海。

同时,陈云也严格要求家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他们“以普通劳动者身份自居,不搞特殊化”。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担任中财委主任,夫人于若木也在中财委机关工作。于若木本来完全可以搭乘陈云的汽车上下班,但她一直坚持骑自行车去机关,没搭过一次车。陈云对自己和家人的严格家风可见一斑。

罗荣桓元帅经常告诫家人,一个革命者想的应该是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因为地位不同了、身份变了,要求额外的照顾和特殊的享受,搞特殊化。

在生活中,罗荣桓常常通过一些身体力行的细节来教育子女。1947年7月,罗荣桓从莫斯科治病回到哈尔滨,全家被安排住在市区一处很宽敞的独立庭院里。他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将这处庭院挪作公用,自己另找一处房子住。

一次,罗荣桓到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谭政家去,见他家住的是一处二层小楼,就跟他说:“跟你们搭个邻居怎么样?你家住楼上,我们住楼下。欢迎吗?”谭政起初还以为是句玩笑话。但没过两天,罗荣桓一家却真的搬来住了。罗荣桓对家人说:“住的房子大小,看来是不起眼的事情,但我们是党的干部,要时时想到生活在基层的人民大众,不能官越做越大,住的楼越来越高。”罗荣桓还说:“生活不要特殊化,一味追求舒适的生活,讲究吃穿,贪图享受,就要变坏的。”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在弥留之际嘱咐爱人:“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楼的房子去,不要特殊。”他还交代子女说:“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罗荣桓没有什么遗产留给子女,但是给子女甚至全党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专家点评】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原局长薛庆超:总书记强调家风,实际上是贯彻群众路线,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组成部分。

作为先锋队,党员干部在家风的道德标准上应该高于普通群众,领导干部应该高于普通党员干部。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家风与党风、政风是有紧密联系的,因为在群众看来,领导干部的家庭与干部个人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家风的好坏反映领导干部个人作风的好坏。

老一辈革命家从战火中走来,深刻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知道必须时刻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就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起到带头和榜样的作用,这是树立个人的威信,也是树立党的威信。因此他们在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方面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全党学习和发扬。

立规立诫 道德约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家规在传承个人品德以及民族精神中起到了重要载体作用。许多家训传承百年,升华为乡规民约,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孔子尚德明理,克己秉公的《孔氏祖训箴规》,王阳明“蒙以养正”的良知教育,纪晓岚“守正规直”的诗书传家„„民族精神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亦在这方面起着引领示范作用。

【家风故事】

为了亲属不搞特殊化,周恩来同志曾定下“十条家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不少故乡亲友要谋求一官半职,周恩来便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规矩: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在工作生活中,周恩来也是严格执行自己定下的家规。1968年,周恩来的一个侄女赴内蒙古插队,由于表现好,经当地群众推荐,应征参军。周恩来得知后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也不能搞。”周恩来还专门给相关同志提出:“你们再不把孩子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这个侄女最终脱下军装,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临行时,周恩来说,我自己没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这一条路。

周恩来的家规既是对亲属的约束,也是对自身秉持公心、廉洁为民理念的践行,这为领导干部如何管好自己的亲属子女,把握好权力与亲情的关系树立了榜样。

【专家点评】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从这些年反腐败的案件中可以发现,领导干部子女亲属以及身边人的腐败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即便有的领导干部个人没有腐败行为,也会被子女亲属拖下水。

领导干部对于子女亲属的管理,有些时候是难以用硬制度约束的。这就要领导干部通过家风、家规、家训等,用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对子女亲属及身边人进行约束。党的很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比较注重家风,注意让工作与家人“绝缘”,这就是自觉维护权力运行的规范。

现在对于家风的强调,不仅会对未来产生积极影响,当下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领导干部是有亲情的,但是权力要“六亲不认”,不能将亲情与权力挂钩。所以,立家规、族训可以看作是对领导干部子女亲属的一种精神上的“硬约束”,落脚点其实也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手中权力的约束。

践行家风 传承精神

优良的家风不仅传承于精神中,流传于话语间,更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发扬。很多党的革命先辈在教育子女时有着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求自己遵规守纪,不搞特殊化,更是让子女亲属在工作生活中与群众保持一致,不让其沾染自己手中权力的“便利”。

【家风故事】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对人民只有奉献的义务,没有索取的权利。”这是张闻天一贯奉行的原则。在他的一生中,无论身居何位,他从不为自己和家属谋私利,甚至为了避嫌而“苛待”自己最亲爱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领导职务的张闻天因公配有汽车上下班,但他从不允许子女“沾光”。有一次,儿子张虹生趁父亲上班前爬上车,赖着不下来,以为这样能让自己坐一次向往已久的小汽车。谁知父亲一点也不妥协,他干脆走着去上班,让汽车停在原地。小虹生只好乖乖地下车。

上世纪50年代,知识青年开始上山下乡。张闻天动员刚从中学毕业的儿子响应党中央号召,到天津茶淀农场锻炼。两年后,张虹生获准回到北京考大学。因离校时间已久,张虹生对外语没有把握,希望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父亲给直接分管的外交学院打个招呼。张闻天一口回绝:“你有本事上就上,没本事就别上。”最后,张虹生凭自己的本事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

1962年,张闻天再次送儿子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由于条件艰苦,到新疆没多久,张虹生患上肝炎,并发展成慢性病。他向父母要求回京治疗,张闻天却给他回信:“你有什么资格来北京看病?新疆那么多职工得了肝炎,都是在新疆治,肝炎完全可以在当地治。”张闻天告诫儿子不要搞特殊化,要他在新疆一边劳动一边治疗。

张虹生在新疆整整工作了15年,在那里结婚生女,直到张闻天去世两个月后,才凭“落实政策”调回祖籍江苏,在南京的晓庄农场落户。1979年,中组部开出调函让张虹生到北京工作。张闻天夫人刘英直接把调函退给中组部:“干部子弟为什么都要回北京?”张虹生尊重了母亲的意见。同年,张虹生调入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一直到2001年退休。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淑真:现在有很多领导干部,恨不得子女大学一毕业就提拔到很光鲜很高的位置,没有经过历练,对子女的成长并非好事,也是造就了很多纨绔子弟的重要原因。这样的做法也在群众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群众对于领导干部家风的议论会消解许多正能量,对干部形象造成很大损失。更有甚者,如苏荣般,自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整个家庭都卷入贪腐的漩涡,可见家风不正的后果之严重。

老一辈的革命家,他们对子女有着严格的要求,让其在基层摔打,在艰难困苦中成长,让他们与群众建立的深厚的感情,懂得什么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培育良好的家风,是对于领导干部个人修为的要求,也是对于整个社会长期道德建设的一种关注。领导干部个人的行为是家风的重要源头,其言行举止会对子女亲属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家风看似无形,但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心的约束是有形的。因此,党员干部要注重家风的养成,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传统美德,从而推进党风政风社风的向好发展。

家风这本经 不能被念歪

家庭是社会组织机构的细胞。家教严不严,家风正不正,不仅影响一个家庭的发展,而且还关乎社风民风,乃至民族、国家的命运。

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之后,有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

一边严责身边工作人员,一边骄纵亲属子女;“老子办事,儿子收钱”;夫妻齐上阵,儿女同贪腐„„人们在为查处这些腐败案件拍手称快的同时,更引发对于部分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的关注和担忧。

全家上阵贪腐,共同敛财

日前,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因涉嫌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在干部选拔任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经中央纪委审议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王敏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据报道,面对记者采访,王敏掩面痛哭:“是我把他们引向了错误的道路,这不是爱而是害„„”

王敏所说的“他们”,指的是妻子、女儿、女婿。在王敏纵容下,妻子接受他人安排的旅游、购物,到澳门赌博不用出赌资且能“分红”;女儿接受他人购买的住房,并在某公司长年“吃空饷”;王敏还帮助女婿承揽工程牟利;整个家庭夫妻联手、儿女上阵,共同敛财。

其实,近年来,这样的案件并非孤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受贿一案,直接或通过其子刘德成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3558万余元;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忏悔,家是权钱交易所,自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刘卓志,受贿款项由妻子为其“打理”„„ 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在对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巡视反馈中,个别领导干部配偶、亲属、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谋取巨额利益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时,在中央巡视组日前公布对部分央企的巡视情况时,也发现了有些企业领导人员存在此类问题,群众对此反映较多。

“这首先对其他家庭起到负面的示范效应。”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陶东风担忧地说,有些领导干部的子女可能心理失衡、揣摩效仿,学习这些坏榜样;破坏传统的正常家庭伦理,使很多孩子对非领导干部的父母产生怨恨。此外,家风是社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此以往,必将败坏社风、民风。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表示,领导干部的家族腐败腐蚀了党的执政根基,伤害民心、损害民意,践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不仅害人害己,也给民族、国家带来损失。

疏于家风建设,教训沉痛

“家庭盛行腐败文化,使领导干部认为腐败并不可怕,更加为所欲为。”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直言。

在分析家族腐败产生的原因时,李成言认为,家教不严、家风不正是重要因素。现实生活中,有的家庭家教严、家风正,涵养了良好的修养、家风文化;有的家庭却疏于家教、家风污浊,酿成悲剧。同时,折射出我们社会家庭文化建设乃至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不足。

然而,纵观历史,家风建设既有成功案例,也不乏沉痛教训。比如,在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占据唐宋八大家三个席位,文学成就非凡,道德情操高尚,堪称古代家风文化中的经典形象。相反,在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等,为后人尊崇,但却疏于对儿子龚橙的管教,迁就其不良习惯。在他死后,龚橙竟然引洋兵进入圆明园,成为民族败类。

“家族腐败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扭曲变形的结果,他们往往以权力的大小、财富的多寡等不正确的标准来评判家庭,这种行为引起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后果。”王杰表示,加之“官本位”思想作祟,滥权与贪欲结合,进行权钱、权权、权色交易,最终使家族走上不归路。

2月1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消息显示,苏荣自身严重腐败,并支持、纵容亲属利用其特殊身份擅权干政,谋取巨额非法利益,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损害了当地政治生态,性质极其严重,影响十分恶劣。

王杰说,家族腐败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领导干部信仰缺失、信念动摇,法律意识淡薄,在落实党的有关制度、政策时打折扣、搞变通、玩花样,导致制度“空转”。

“领导干部默许、纵容家人贪腐,原因在于没有划清公与私的界限。”陶东风表示,家庭属于私人领域,领导干部是国家公务人员,掌握着公权力。家族腐败是领导干部将公权力用于私人目的的典型表现。

汲取历史智慧,礼法相依

专家表示,好的家教,胜过好的学校;好的家风,强于万贯家财。领导干部默许、纵容家人贪腐,出了问题,倾家荡产、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就是最大的不孝。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寥寥数字道出了家族兴衰的道理,把道德、品行、清白、诗书传给儿孙方能百世流芳,仅把财富传给儿孙是家族败亡之策。”王杰说,决定一个家庭的并非财富多寡,如果没有良好的家风、门风,再多的财富也传不下去。

汲取传统家风文化营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李成言表示,一方面,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清廉自守、勤俭持家、崇德重礼等历史智慧;另一方面,应严格家教、家风,加强社会法治文化建设,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实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统一。

“加强家风建设,最好的教育是行动。”陶东风说,领导干部首先以身作则,严以律己,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家人树立榜样。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亲属、子女在就业、经商等方面的约束和监督。

人们看到,在这方面,上海市已迈出坚实步伐。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有评论指出,治理“家族腐败”,上海的先行先试具有标杆意义,“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一个实际步骤,也是治理‘家族腐败’的一帖猛药。”

专家指出,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德行修养、党性修养,谨慎用权,慎独、慎微,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切实让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才能既经得起良知道德拷问,也经得起后人历史评说,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子孙。

第五篇:“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

“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高尚的精神情趣

家长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带头把家里的精神生活搞得充实、高雅、丰富,防止精神污染。有些家长让低级趣味充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坏:

“我爸妈天天招来一帮人在家打麻将,吵吵闹闹的不说,看看他们那副德性,真让人恶心:一个个敞胸露怀,捶桌、跺脚,一双双血红的眼睛盯着对方手里的„大团结‟……”

“家长一打牌我就烦,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叭叭‟的拍桌声,吵得我心烦意乱,我强忍着用手堵住耳朵背课文,可爸爸还不断地叫我给他的牌友递烟倒水……”

“我爸爸打牌凑不够人,就命令我去给他找牌友,还说找到一个牌友给10元。我当然乐意了,于是放下作业,到处给他拉人……”

……

试想想,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怎能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的家庭,受到积极健康的精神影响,才能心情愉快,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浓厚的学习气氛

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建立学习型家庭。无论家长做什么工作,都应该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让家庭充满学习气氛。

有个孩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名,人们以为他当编辑的家长一定为他修改过作文,做过指导。可是一了解,家长根本就没给他“吃小灶”:“我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辅导他呀!”那么,秘密在哪儿呢?还是氛围——每天妈妈伏案改稿,爸爸埋头写作,家里来了客人,谈论的也都是如何修改文章,论“结构”,谈“中心”,家庭中的这种“文风”熏陶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喜欢上了写作文。

和谐的家庭关系

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某大学曾对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中,家庭和睦的有55名,占67.9%;父母性格热情开朗的有70名,占87.3%。可见,家庭良好的气氛促进了孩子的学习效果。

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为了孩子,一定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如果家长不注意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建设,不注意情感投入,夫妻争吵甚至动手,孩子就会在争斗的环境中形成野蛮的行为。一个留级生说:“我没法不留级,我在家没法学习。爸爸妈妈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东西,有时妈妈几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气,有时我看到爸爸坐在墙角抽烟,一抽就是几个钟头,我心里也烦极了,哪有心思学习呀。”大家想想,这样的家庭关系怎能培养出有教养的文明人。

另外,家庭中不能没有歌声和笑声。要让孩子的生活充实,家庭中必须有健康的精神生活。人们需要物质生活,同时也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学习、工作,也需要游戏、休息;需要严肃,也需要活泼、幽默。家庭气氛过于沉闷,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家长担心与孩子嬉笑打闹有失长辈的尊严,其实不然。与孩子在一起欢乐地游戏,有助于调节两代人的感情,孩子和你亲近了,反而会听你的话。家长如果总绷着脸,孩子反而会敬而远之。总之,要使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才能使孩子、大人的情绪得到调节,体会到天伦之乐,提高家庭的凝聚力,从而形成综合的家庭教育力量,推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温馨建议:如何建构和谐家风

●家庭成员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家长不要当着孩子面吵架,要相亲相爱。

●家长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家长要表示热情的欢迎。

●要与邻里和睦相处。

●家长要开朗、乐观,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愁苦、抑郁情绪。●家庭成员对客人要热情、诚恳。

●对有困难的人要同情、关心和帮助。

●对任何人都不能漠不关心,要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

下载定稿 家风的力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定稿 家风的力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

    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 内容提要: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

    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

    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新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成人成才,自己的努力成果和坚持奋进的精神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有自己......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从我自己的成长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家风对我的影响。 父亲的坚强乐观和吃苦耐劳......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范文大全)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此处五个小故事,读来......

    “好家风伴我成长”主题征文:知识就是力量

    “好家风伴我成长”主题征文:知识就是力量 我把“知识就是力量”作为家训,希望儿孙们好学上进。现在,我有一个孙子高中才读一半就考进了大学,其他三个孙子在高中就学了一些大学......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凝聚向善向上力量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中的一点做法 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近年来,我校始终把家庭作为培育和践行社......

    力量是什么

    力量是什么? 力量是什么?力量是老师投来的赞赏的目光,它激励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它还是一句话,当你遭遇挫折时,它给你来来无穷的希望。 夏日,烈日炎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西瓜角落里掉......

    关于力量

    有一种力量是团结;有一种力量是鞭策;有一种力量是发奋;有一种力量是争气;有一种力量是沉默;有一种力量是无奈..... 生活中的人们都在每时每刻挖掘自己的力量,就因为人们为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