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国》——《时尚先生》韩寒采访全文
当我的国只剩一个居民,我就是文明和传奇。如果你能发光,你应该飞我的前面。
策划:马一木 摄影:周云哲
撰文:马一木 张诗尧
造型:杨磊 黄泳凡 小齐 陈璐瑶 服装:杨一帆 统筹:崔益涵
鸣谢:梁朝辉 1968工作室 韩寒:"他们的时代过去了。”
——2年前,你和王朔一起上电视节目。他谈锋甚健,你几乎不发一言。你还写文章称赞了王朔。
——是的。就像送别一个老朋友,你总要说好话。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一定要出这个门】
下午三点。上海郊区公寓楼里的韩寒刚起床。小房子里没有书架,各个角落摆满了半人高的书和杂志。他把能关的门都关上,开始观看这个世界。方法是,看报章、杂志、电视和网络。这个活动将消耗他整个下午。资讯在他大脑里,刺激记忆蛋白转换为兴奋脉冲,这就是他对世界的判断。
判断,判断,除了判断还是判断。韩寒每个月花1000多元买《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三联生活周刊》等报刊杂志,两会期间的报导,韩寒最喜欢的一个标题是:《55年来我从没投过反对票》。“我不喜欢通过代理服务器去看国外网站,用眼睛看到的反而更有趣。”
韩寒开始看电视,还是“两会”。他拍了拍电视,以为电视坏了,因为里面的人长时间一动不动。“这次两会的机位和镜头给得很好。”
“如果你有机会当人大代表,你会接受吗?”
“不行,我表演得不够好。”
看电视时,韩寒打开一包薯片和话梅。这是一个吃零食的男人,他一边吃零食一边在博客论证北川政府是否在“兰德酷路泽”事件中说谎。“为什么男人不能吃零食呢?”韩寒继续判断,“不吃零食的也未必是真男人。”
在韩寒朋友老李眼里,他是一个“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男人。“他开车去四川营救素未谋面的上海作家李西闽。如果需要,他甚至可以为朋友倾家荡产。”
就是在这个离上海市中心50公里的小房间里,韩寒用他150度近视的眼睛,打量发生在中国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并作出自己的判断:G20峰会上央视记者的提问很高很强很宏观;没有山寨就没有新中国„„网友们说他是汉奸和走狗,他还是反对人们走上大街进行反法集会和游行。
夜幕来了,韩寒出门遛狗。在他眼里,门是一种象征物,象征着“规则”、“束缚”和“即成习惯”。就像易卜生的“娜拉出走”对整个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一样,韩寒必须出门。
“最让你害怕的事儿是什么?”
“就是和女朋友吵架时,她不让我出门。我是一定要走出这个门的。”
“最让你沮丧的事儿是什么?”
“就是别人不让我出门。我是一定要走出这个门的。我活了几十年就是为了走出这个门。”
如今既然韩寒已是中国第一博客主人,中国作家富豪榜的上榜者,无数臭鸡蛋和鲜花投掷的对象,我就把影片往回倒去,于是韩寒在得了中国汽车拉力赛年度总冠军时,感受是,“我好饿啊”;于是韩寒开着的宝马车在倒退,停在9年前的一个车库里,而当时18岁的少年韩寒正背着写《三重门》获得的版税钱去买车;韩寒身上的赛车服快速地掠过地面回到商店橱窗里,他对朋友说,不想只做作家,想靠赛车养活自己,朋友们哄堂大笑;韩寒手上的纸和笔又突然不见了,他出现在高一时的学校办公室,递上退学申请,说自己要做作家,靠版税养活自己,老师们哄堂大笑。接着,韩寒所养的狗数字变少,8条,7条,6条,最后是小韩寒为自己第一条狗的死去,痛苦了很久。
小韩寒晃着腿,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后座,路过镇政府,说,“我们镇长怎么那么腐败啊,我一定要把贪官打倒。长大以后,我要做清官,把所有贪官都铲除掉。”
【抓不住的树上的男爵】
韩寒扶了扶眼镜,趴在台球桌上,瞄准,出杆,白球开始在蓝色的9球桌上不停碰撞,穿梭。他出杆很快,2秒种就能出一杆。站在旁边的“北京文艺圈第一台球高手”石康一根烟还没抽完,9号球已经落袋。这是上海徐家汇一家台球室里,人们并未认出韩寒。
石康说,从韩寒身上能看到这一代青年人的可能性,“他能做成任何事情,做成什么事我都不惊讶。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这信心不是凭空的,是建立在技艺和细节上的。我和他老打台球,他对球怎么出杆,走什么路线,如何回到一个地方,会有很好的把握和研究,这是对细节和技艺重视的表现。”
这是4月的一个深夜,对于韩寒来说,中午刚开始,1个月后,他主编的一本杂志将面世,按照韩寒经纪人路金波的说法,这是一本面向“青年知识分子”的杂志。
27岁时,胡适已是北大教授,并在乡间举办了新式文明婚礼;鲁迅27岁与许广平同居,开始翻译域外小说。27岁,对于韩寒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他最大的乐趣在于一大早起来,不知道该选择去做什么好。
比如,人们就不会想到他写着书闯入赛车界,现在又开着车闯入杂志圈。
他从这个树梢跳到那个树梢,你得砍断森林里所有的树才能抓到他。
这是张晓舟评论乐手小河的话。
韩寒仰着头,一脸坏笑,说,“即使砍掉所有的森林都抓不到我。”
【一副眼镜】
现在是凌晨1:10,北京国贸金湖茶餐厅里,有人吸烟看报,一个女人打了个呵欠。韩寒埋头吃饭,毫不含糊和掩饰,饭里有肉片和笋片,他完全沉浸在粮食里,像个开心的农民。我再次认真看了下这个男人,黑色皮衣和仔裤,脸庞瘦削,四肢舒展,手指细长,肩膀很宽,和体型不成比例。进食中,黑色皮质发卡滑落了3 次,扔在一旁的眼镜比他本人要沧桑50岁,掉漆、碰瓷、变形,150度的弧线镜片上满是灰尘和指纹。
“这环境太嘈杂了吧?不然换个地方。”我问,这时隔壁两个醉汉正搂在一起大笑。韩寒边吃边说,“没事儿。我是那种在垃圾桶旁边都能求婚的人。”
一滴菜汁落在了韩寒眼镜上。这是一副Giorgio Armani眼镜,韩寒朋友送的,戴了5年。一次拉力赛前,电视台过来采访,让他说几句自我鼓励的电视套路语言。他很投入地表演,在差点把自己感动了的时 候,镜片夺框而出,垂直落地。“重拍一遍吧。”电视台很沮丧。韩寒说,“这段多有趣啊。要是在国外肯定会播出。”
无趣是生活最大的敌人,在韩寒辞典里显然是这样的。他最觉得好玩的一件事是高中时在楼道上向女孩进行爱的表白。等滔滔不绝数分钟以后,才发现自己的嘴角挂着,大饭粒。
为了让我们在深夜的茶餐厅感觉更开心点,他又奉献了自己今年在挪威试车的尴尬经历。“我不认识挪威文,直到看到一个女的进了厕所,我才发现自己在挪威一直使用的是女厕所。”
他的趣味是写在骨子里的,他会在咖啡馆路人写的愿望本上大笔一挥,写上“批准”二字。
阴谋论者,炒作者,纨绔子弟,这是人们对韩寒的固有印象,在我们在和韩寒一个月的接触中,韩寒身上的简单、坦率、简朴和礼节在慢慢瓦解上述印象。
走出金湖茶餐厅,韩寒给我们开门,等所有人走了,他才离开。坐电梯时,他也会按住按钮,等所有人离开或者进去。
他甚至没有自己的助手,一个人背着一个书包,开始在深夜的中国穿行。
韩寒对谈录
q=《esquire》 a=韩寒 我希望我的杂志,稿酬能达到1个字2块钱,在保证作者的心智自由上出点小力。这个杂志最后能像一个青年的FBI一样,有才华的人展现他的才华,让坏人得到应有的下场。
关于杂志
q:即将要办一个青年知识份子的杂志?将会是什么性格?
a:大致在5月推出自己的杂志。说是青年知识分子杂志,其实是一个很做作的说法,我认为一本杂志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自由和有趣,而往往知识分子杂志都不是特别有趣,如果没有趣味,就算其他三点做到了,也会削弱里边的意愿,谁愿意一天到晚看宪法呢?它很正确,但它很无聊。话说回来,中国大多数人没有看过宪法,一天到晚说宪法,从来没有写过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宪法是什么。
q:你看过宪法? a:看过几遍。
q:每个毛孔都没放过? a:以确保不要违反宪法。然后再想一想如果我以后能够修订宪法的话,应该怎么修订。前不久看的,其实是看着玩,因为看到知识分子写文章喜欢引用宪法。在我们的教育里,老跟你说要遵守宪法,但从来没有一个课本告诉我们宪法长什么样。后来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宪法”,还好宪法没有被屏蔽掉。
q:什么样的文章会出现在你们杂志上?
a:我希望它是一本人文偏新闻的杂志,但是由于我现在的人力、财力、精力的问题,刚开始达不到,没这么多记者人手。所以刚开始会走人文偏文学路线。我希望给到一个特别高的稿酬。当我去了解一个杂志的运营成本时,别人首先告诉我,作者的稿酬是忽略不计的。我说这个不对。我决定初期给我的作者们1个字2块钱。我自己完全可以少赚点。并且希望我的杂志以后可以做到1个字10块钱、20块钱。这个和路金波不一样的是,他把这个钱给到已经成名的作者,比如给我、安妮宝贝、王朔,其他出版社目前都是这个行情,给普通的作者没有那么多。但我想,无论作者有没有名、普不普通,只要文章够好,我都可以给到一个很高的稿费。如果后期发行量大,我希望很大一部分收入发给大家做稿酬。
q:出发点是因为尊重文字吗?
a:我觉得写东西的人不应该活成这样。我租办公室的时候在看《上海楼市》,发现上海的房子大部分我都买不起。我在写东西的人里面,收入算比较高的了。在一个这么大的国家里,居然连一个城市的普通公寓楼买起来都很吃力。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我认为在一个国家,到这种级别的作者,别说公寓了,甚至法拉利都可以10辆10辆的买。这才是对文字的尊重。我们国内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一方面觉得文人一定要固穷,另一方面认为媒体要清廉,我很认同一个杂志要清廉,但是清廉不等于清贫,很多人觉得很清贫才能做到很清廉,但事实上不是的。假设我一份钱都没有,别人给我一万块钱,说韩寒你赶紧写个东西吹捧下,我也得写。我认为一个写东西的人,至少要有一定得经济基础,才能更加独立。所以我希望我的杂志,在保证作者的心智自由上出点小力。而且我认为类似像《南方周末》的记者应该非常有钱,这样出去不会有收买的情况出现。
q:杂志的页码和定价?
a:恐怕在100页左右,定价10块左右。q:书号?还是正规的期刊刊号?
a:一开始是书号,两、三期后得有刊号,不然没有办法做广告。q:名字?
a:没想好。本来想过名字里带有青年两个字。但好像沾上青年两个字,定价就没法超过3元。比如《青年文摘》什么的。
q:你喜欢的作家? a:“五四时期”的我比较喜欢,林语堂、钱钟书、梁实秋他们那个年代的人。q:你会不会希望你的作者群里能诞生像他们那样的文字?
a:时代是变化的,那个时候的作品更接近文学本身的意义,现在对文字的注重相对少些,就会出现《收获》里面作者的文笔还没有《男人装》的文笔好的情况。我希望两者可以结合。同时,我也不喜欢给别人写作的任务,就像《南方周末》曾叫我写专栏,我偏就写不出来,不像写博客。我希望这本杂志和作者都是比较自由的状态。
另外,我不希望看到一本杂志只是固定的那么几个人,这样做的圈子很小,我希望上台的人能多一些,可以给一些喜欢文学、映像、电影,甚至是做FBI的人一些舞台。
q:文图比例会是怎样?
a:相对偏文字。但是我自己本身很喜欢映像,希望可以用映像来软化。因为由于我的文字或者我的选择会让杂志显得比较硬。总之我很希望这个杂志特别大气大方。国内现在的杂志,包括郭敬明的杂志,很小气,他的杂志应该叫“最小气”。我希望这本“最大气”。
q:跟郭敬明办的杂志在比较吗?
a:我没有跟他在比较,但很多人难免会拿来比较。在商业上,他肯定是非常成功的,他通过很多途径,包括最小气的途径,以及当妈咪的途径等等,在那些喜欢写文字的年轻人身上赚了很多钱。
其实文字有很多的方向,这只是一种小的方向,还有更大的可能。肯定有人会去问的,我的回答是:比他好也没有问题,比他差也没有问题,因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我特别不希望和他的杂志做比较。
很多出版社说,看到郭敬明做杂志成功了,很多人也像他那样做杂志,但是这些复制品,没有一个会成功的。我想说这些人的眼界太小了。事实上,杂志并不是他们的一个专利,杂志也不是跟风,其实4、5年前我就有这个想法,但是当时我自己没有准备好。我不希望靠这个杂志赚很多钱,当然如果它能够赚钱我也很开心,总比赔钱好。赚钱不是我真正的目的,我希望这个杂志最后像一个青年的FBI一样,有才华的人展现他的才华,让坏人得到应有的下场。如果是这样一本杂志就挺有意思的。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脑子放在去办一本青春读物,或者跟《最小说》比文学市场。
q:有研究过五四时期的一些杂志吗,如万象,新青年,有轨列车,良友等?你的新杂志有自己的参照系吗?
a:我都看过。我看过很多杂志,每个月报刊杂志会花1000多吧。但我不希望受他们的影响,好多杂志都是照搬很多国外杂志,但如果还是照搬已经照搬了别人的杂志,就没什么意思了。我希望自己可以忘记所有杂志,说不定做出来的是比《男人装》还要那样的杂志。我觉得也没有问题。
q:建国前的杂志你看过吗?
a:1949年以前共产党办的杂志挺好的。一天到晚呼吁不能一党独裁,一党独裁是狗屎,一定要民主、自由。很有意思的。
关于职业
q:你从一个向来喜欢独来独往的人,突然成了主编、别人的领导,会不适应吗?
a:对于我来说,最不适应的是,还要有员工在一起。我从来喜欢独来独往。有助手我都觉得很不习惯,可能我命贱吧。有人给我提包我都会很别扭。
q:你的办公室会是一个什么风格?
如果找不到特别好玩的风格,就直接走乡镇企业家的道路。恶俗的。里面有地球仪,红木沙发和书柜,老板桌,有必要的话,墙上贴上自己和某名人的合影,或者挂上“大展鸿图”的书法作品。
q:路金波说,你以前不爱当作家。
a:是不喜欢,因为觉得这个职业不够带劲。但是后来发现,在中国写东西也挺危险,毕竟有很多限制,写着写着把自己写进去了。现在我改变想法了,觉得挺刺激的。
q:把写作当成危险行业来做。
a:对的。抱着I love this game的态度。
q:你的杂志也会按高危行业的路数来操作吗?
a:如果以后能把它转成新闻的话,那一定很刺激。但目前尚不具备这个条件。
q:你有足够的精力摆平那么多事吗?
a:人的精力是一个奇妙的事。就像人家老夫老妻了,10几年了,老婆说,你怎么那么久没碰我。“太累了,太累了。”但是如果他有一个很新鲜的女孩子,就不累了。所以我认为精力这个事情是人自己调控的。
q:又多了一个主编的身份,不会和赛车、写作冲突吗,你会容易腻歪一件事吗?
a:我很容易腻歪一件事,但是这么多年来书也一直在写,车也一直在玩,假设这个事情能够让我很开心并且不赔钱的话,我想我会继续下去。
q:赛车手,杂志主编,写博客的,畅销书作家,或者其他。你更喜欢哪个身份?
a:当然是其他,因为其它的未知。那些对我来说已经有一定定数,比如我是国内的畅销书作家,但我再怎么写也写不出哈利波特,我是国内顶尖的冠军车手,但再怎么样也无法成为舒马赫。所以我认为更多时候我想去尝试新鲜的事情。
q:你小时候有没有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 a:我小学作文里写的是想做联合国主席,发现联合国只有秘书长之后,(我当时以为秘书长是伺候人伺候得最狠的),我决定成为一个科学家,但是数学太差了,于是我想做售票员,因为售票员每天可以坐车。我很喜欢汽车。最终的职业和售票员最接近,都是坐在车上。
【关于坚定】
q:你说过北京影响他意识形态的地方,人生观,为什么说来听听。
a:北京给我的是负面触动。整个过程是特别自然的,不是一件事情给我人生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不是坚定的,因为他遇到另一个事情,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坚持说自己的人生观2000-2006形成)。我的人生观是自然形成,没有哪件事触动特别大。
q:北京什么是负面的?
a:不信任,不靠谱,没有安全感。我是一个很少会觉得没有安全感的人,因为我觉得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只要一个人足够强大,他是很有安全感的。但是北京这个城市,狂没有安全感。和当地人没关系,一群外地人,和北京这个城市,再和当地人一反应,就反应出了一种严重不靠谱的气质。
q:觉得你过去一年变成熟了。哪个时期是你人格成长或者改变最快的时期? a:我觉得2008年不重要。我的很多观点在我很小时就形成了,性格很早就成形了。但是,我一直在寻找一个,„„(韩寒用双手捂着脑袋,陷入长时间的思索。)就像一个人必须先有经济的独立,才能成为蝙蝠侠,不能在成为蝙蝠侠之前被人弄倒,我一直在寻找这个社会,这个和谐的社会,这个正确的政党领导下,的一个度。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就像一个车手,他要在一个赛段里做时间,怎么能做到最快又不翻车。我一直寻找这个速度,安全起见,所以总是会从慢一点开始。太快了,就会翻车。
q:所以,你觉得2008年是你找到了速度和安全性结合点比较好的一年吗? a:之前我也是一直那样判断社会的。只是那时候我没有博客,也懒得去写,说掉了就不想写了。2008年只是让更多人知道了我的判断。
q:你是怪物吗?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吗?
a:不是。我和别人一模一样。每个人有不同的志向,在这点上是一模一样的。清官想当清官,贪官想当贪官。有些人想当包青天,有些人想当和珅而已。
q:会有意训练自己吗?通过什么途径?比如通过大量阅读报刊杂志和网络。a:会。各方面的途径。每个月花1000多买报刊杂志。但这些都是初级判断。有些人看只是为了看。包括看《南方周末》,我都会觉得,这个记者写得太偏颇。可能这个贪官,这个地方政府没有那么坏。他在追求一个正义的过程中,未必落实群体是完全正确的。可能他们就是无理取闹的那一帮。当然这个无理取闹也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但在这个事情上就是无理取闹。我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当然,我认为像《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他们是基本正确的,至少有95%的正确率,不像《人民日报》,只有5%的正确率。但是我还不会100%相信它,我会发现另外的5%。像《人民日报》,除了中缝广告靠谱,别的都不靠谱。其实我小时候就有对事情的判断。这个课本写的不对。小时候没人听,你白痴啊。所有老师都觉得你白痴。
q: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会影响你? a:很多。打开一些论坛,聪明的人,文笔好的人太多了。重大事情发生时,我不能去看那些网络帖子,我一旦看了他,我自己就写不出来了。所以为什么有些重大事情我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因为我忍不住去看了别人的帖子。我发现我他妈的该写的都被别人写掉了。
关于512大地震
q:每天看那么多东西,会造成情绪的堵塞吗?
a:不会。该忘掉自己就忘掉了。比如512地震,带给我的全是判断,这个真的,那个假的。内心深处没有被整个512覆盖住。我没有哭过,也没有感叹生命的喜怒无常、生命的不确定性。对我来说,这是新闻记者的一个新闻事件。就像法医解剖尸体的感觉。
q:512带给你的是什么?
a:512带给我的更多是大是大非的判断。在莎朗斯通事件上,人们说我,你怎么在民族大义之前,一点没有大是大非。这恰恰坚定了我对大是大非的理解。我认为大是大非只建立在正义和真相上,尤其是真相。只有在真相之后,才是大是大非。比如我是一个中国人,假设我们中国莫名其妙出兵,把印度所有人屠杀掉了,这个时候,我是不是该帮中国人说话,为了民族大义?这就是大是大非。
我是5月14进入灾区的。当时我害怕,有些人说事,说我作秀。我坚持一张照片没有被人拍。希望这个事情纯粹些。事实上,当时震区发生的事情,和CCTV的报导相差不远。当CCTV不那么扯淡的时候,我们也要肯定它的不扯淡,虽然它基本上是扯淡的。
q:你一直在寻找真相,把真相储存在大脑里吗?包括你想办一本具有FBI气质的杂志。
a:一直在做的是,尽量去接近真相。如果接近不了,就把这两个东西摆出来,让大家自己去判断,我判断不了了。而不是看哪方宣传强势,就采信哪方。我认为,中国以后也应该这样做。我不并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中国一定要普选多党制,这些都不急。最该放松的是对新闻的管制。这是摆在第一位的,当一个国家有了新闻自由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会有。我希望我们国家在新闻方面会越来越开放,这也是这个国家对自己有信心的一个标志。很多地方政府出于职业习惯隐瞒发生的事情,其实都不需要隐瞒的。宪法的第一条我们知道的越少越好,其实50年历史上,宪法第一条是写在潜宪法第一条的。随着时代变迁,它必须有所变化。
q:你怎么看待牛博网的被封?
a:有些时候,官方并没有错,但牛博网会说人家错,这是比较牵强的。但基本上,他们是比较有常识的。现在他们被封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这也是常识。
关于自己
q:你还进行哪些训练?
a:刚才所说的训练是很小的一部分,也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最注重的训练还是身体的训练。我本身是一个运动员,一个赛车手。长跑成绩是1500米4分40秒,800米2分10秒。一个人要健康地成长,他应该从事一个体育运动,最好是竞技运动,最好能达到准专业运动员的级别。一种积极向上的和谐的力量。运动争输赢是人类最原始的力量,人得经常释放原始力量,要不会有点怪的。我不喜欢跑步,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跑那么快。
跑步太他妈无聊了,显得你的能量只有那么点,也不好看。我喜欢那些能把人类力量进行延伸的运动,比如赛车。无论汽车和摩托车。
就像有一个团队,帮你研发出一个武器,他们用不好,只能你来用,你不能研发武器,但你能把这武器发挥到最大的能量。我喜欢这样的事。
q:说说你最近改变的习惯。
a:以前打台球很快,最近变慢了。趴下去,瞄球,出杆,整套动作只要2秒。我受不了很慢的人。现在变成4秒。以前出杆快,是因为喜欢这样风格的球员,比如奥沙利文,后来发现我快了打不准,当时就是那么幼稚的动机。血的事实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自身水平,不要盲目地模仿偶像。
q:碰到10年前的自己,会对他说?
a:你可以胆子更大一些,车开更快一些,放心,你能活到27岁。q:皮肤很好,用什么护肤品。
a:我5年敷过两次面膜,用过一次洗面奶。q:你希望什么东西降价?
a:车子,房子,还有酒店房间的价格(韩寒神秘地坏笑)。q:你去其他城市,所能逗留地极限时间是? a:这取决于这个城市的朋友和女人。q:你撒娇吗? a:偶尔。
q:最近的新闻人物,如果要挑一个共进晚餐,你选谁? a:阿娇。问她要阿sa的电话。
„„采访完韩寒,《时尚先生》编辑马一木这样评论韩寒:韩寒是一个很正常的人,正常地去爱漂亮妞,正常地选择和放弃,正常地对他反对的事说“不”。这也恰是他之于时代的价值。如果韩寒们越多,我们的国家就越趋于正常。
„„拍摄封面时,韩寒朋友老李来看他,这样评价韩寒:他是不可替代的,作为重要符号存在。一个觉醒的符号,意识的符号。40、50年代人在主政政治,60、70年代人在主政经济,从韩寒开始,看到了一种告别,和中国旧有的传统进行告别。不再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开始卸下包袱,变得真实,回归到人。他们没有明确的意识形态,热爱国家是热爱这个群体,热爱他的同类,而不是热爱某个政党某个观念。
第二篇:李嘉诚先生采访
最近,外界关于李嘉诚从中国内地及香港“撤资”的传言四起。南方日报从10月开始联系对李嘉诚进行采访。
11月22日的午后,在可以俯瞰香港维多利亚港全景的长江集团中心70楼会议室,被称作“李超人”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终于接受了南方报业旗下媒体专访。
在我们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他多次强调说:“你们可以提出任何问题。” 面对谈“撤资”传言,李嘉诚先生以具体的数据,郑重地作出了反驳。谈“撤资”传言
“说我‘撤资’,是一个大笑话”
南方报业:李先生,今年您的集团出售了上海、广州超过百亿元的商业物业,以及香港部分资产,还曾经洽谈过转让百佳超市项目。由此,关于“长和系”要从中国内地及香港撤资的传言沸沸扬扬。
李嘉诚: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最为重要。我想用数字说话:“长和系”去年毛收入约4300亿港元,而本投资海外(新西兰和荷兰)两个基建项目动用的资金只有80亿,所占比例不足2%;而我们在香港货柜码头项目的投资已经有40亿港元。这怎么能说是“长和系”撤资?真是天方夜谈,是一个大笑话!
集团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不管是在香港、内地还是外国,如果有价钱合理的地会继续买,也可能会卖掉一些资产,或将资产上市,这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百佳超市后来不卖了,也是因为价格不合适,以及有更好的打算。南方报业:您觉得为什么“撤资”传言愈传愈盛?
李嘉诚:我对这种传闻感到非常奇怪。最开头这样说的人也许是想挑起事端,而其他人不了解情况,跟着说而已。但是这样说对政府和营商者都是不健康的。
“长和系”在新加坡经营几十年了,赚过不少钱,与当地各界关系非常融洽。但过去两年多,我们没有买到价格合适的土地,现时手持可供发展的土地很少,可以现卖的商住单位也仅剩1%,并且没有收租的物业。但是新加坡也没有人因此说我“撤资”。南方报业:“长和系”今年在香港出售的物业特别引人注目。
李嘉诚:大型住宅类的地产项目是我们的核心业务,项目建成后90%以上是出售的。实际上,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在香港卖楼只得40亿港元,是近13年来最少的一年,仅为过去两年年销售额的15%左右。其中包括这两天被媒体炒得火热的太平山顶物业,出售金额其实非常少。今年在港的业务紧缩了,主要是因为政府批出的楼花额度不多,我们在与香港政府协调,希望可以加大额度。
再说,“长和系”在香港还拥有不少出租物业,包括长江集团中心、华人行、和记大厦、中环中心等,总面积大约有380万平方尺(1平方米等于9平方尺);国内包括北京、上海的出租物业,总面积有500万平方尺。这两地出租物业总市值加起来至少1700亿港元,这些物业都不会卖。而外国出租物业与之相比,只有0.5%。
南方报业:您曾说,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绝不会将注册地迁往别处。现在还是这样吗? 李嘉诚:是的。我的家在香港,“长和系”的基地在香港,永远不会离开香港。我再强调,即使日后出售业务都只是商业考虑,跟“撤资”没有关系。
南方报业:过去,大家都称呼您是“超人”,现在却用“垄断”之类的词汇形容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李嘉诚:贫富悬殊是全球现象。我们在香港投资较大,就容易引来误解。30年前,我已预见香港会出现这个情况。有香港记者问我,为什么不多在香港投资零售事业。我说,我们集团在全球有12000间零售店铺,其中香港则只占600多家,如果再增加香港容纳得了吗?集中在香港投资是愚蠢的,所以我们多年前就开始投资海外。
南方报业:在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形势下,您的经营策略有什么需要特别把握的? 李嘉诚:作为一家国际性综合企业和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必须留意投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变化,对经济发展循环及业务回报条件要抱有高度警觉。
我在1950年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意,到今天已经60多年,经历过不少风雨。我做生意的原则,一方面是对于债务和贷款问题要非常小心,如履薄冰。长江实业今天的负债比例是4%,和记黄埔是21%,以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而言属于低比例。另一方面,我在地产经营上步步为营。如果地产价格太高,到老百姓买不起的时候经营就有风险了。我不会冒险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南方报业:有人说,商人不谈国是。您关心中国政治吗?比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动向。李嘉诚:我虽然是商人,不参与政治,但我爱我的国家,一定是关心政治,因为政治与经济如同手足,必须协调才能发展得好。我很留意内地的经济、国民收入和教育情况,也很关心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我知道,会议确定了经济将更加开放的方针,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国有资本收益上缴30%用于改善民生,这绝对都是好事。因此,我对国内地产市场仍然乐观,只要价格合理会继续投资。谈慈善公益
“基金会80%以上捐款用于大中华地区” 南方报业:您刚刚从陕西参加一个公益项目回来,今年还为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去过哪些地方?
李嘉诚: 我6月出席了汕头大学毕业典礼。9月赴以色列,见证以色列理工学院和汕头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基金会对此捐资1.3亿美元。南方报业:您宣布,把1/3的个人财产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放入名下的李嘉诚基金会。您是捐这么大笔钱是怎么考虑的?又将如何选择捐助项目呢?
李嘉诚:我深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力图做一个值得人们尊重的人。如果没有这个理想,就不会将辛苦赚的钱捐出来做公益事业。基金会主要做两大范畴的项目:教育和医疗。我虽然在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经营业务,但我规定基金会80%以上捐款要用于大中华地区,今年的公益捐款就有40亿元。
我相信,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是一种境界,因此做这些不是为了树碑留名。我在家乡捐建医院时,当地领导要我挂上先父的名字。我说,如果父亲天上有知,不挂名也知道我做了好事。南方报业:您捐资在广东建设起汕头大学。我们知道,汕大的教育改革曾遇到不少争议,您觉得如今收效如何?
李嘉诚:我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我捐建汕大,想为教育作出贡献,做个样板。汕大的规模虽然小,但极具生命力。过去7年,超过97%的学生在毕业后第一个月便可以就业。汕大最关键的是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尝试,如医学院去年毕业的学生,部分既参加了中国的大学科目考试,也参加了美国执业医生的资格考试。这个考试非常艰深,即使美国学生也不是全部能够通过,但汕大的学生全部通过。今年又一批汕大学生也通过了。他们最后一年要到美国念书,李嘉诚基金会也予以资助支持。
当今,科技革命带动世界发展。我喜欢新科技,所投资的科技公司有60家。我看到,中国有数以百万的学生在世界各国深造,我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
南方报业: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普通民众生活艰辛。企业家能够为他们做什么?我们知道,李嘉诚基金会在全国特别是西北,资助几百万个贫困儿童做唇裂、白内障和小肠疝气手术。特别是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宁养服务”,做这个项目您是如何考虑的?
李嘉诚:一个很冷的冬天,我一位朋友患癌症,住在私家医院。我去探望他,他看见我非常高兴,拉着我坐在他床边。他后来睡着了,也没有放开我的手。我心想:这个朋友很富有,得到一流的医疗照顾,但到这个时候仍然痛苦不已。而内地贫穷的病人没钱接受治疗,又怎样度过呢?于是想到要去开展宁养服务。
汕头大学医学院设立了第一家宁养院,我鼓励医护人员:如果你们做得成功,我保证会在全国设立数十家宁养院,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免费宁养服务。
我知道,癌病病人的痛楚程度是最高的。有些人受不了,甚至会以头撞墙,把痛感转移到头上。我告诉宁养项目的负责人,如果现用的药物可帮助病人减少80%的痛楚,那么若有新药可为病人再减少10%的痛楚,即使价格贵一倍,他们也不用问我,可以立即转用新药。现在,在内地及香港至今已有42所宁养院,每年捐款增至1亿元以上,每年受惠者在1万多。南方报业:现在的社会言论较为多元化,即使您在公益上做了那么多事,仍然常常有不同的声音,您是否对此感到困扰?
李嘉诚:如果认识儒、释、道的精粹,便会明白人生很短,不应浪费时间去理会这些事,而应做正确的事。我看到基金会的工作每天都在进步,像在荒芜之地种下大树,让后人有收获,这是很高兴的事。
基金会的资金,每一分一毫都是税后才注入的,我心安理得。谈人生家庭
“希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国民”
南方报业:您觉得一个理想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李嘉诚:站得牢,挺得腰,走正路,有理想。我不认为自己是百分百的完人,但希望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成为一个有价值、值得人们尊重的国民。
我个人不惧怕死亡。假如我是一盏灯,能够照亮一条路就好了。而且,我还留下有生命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拥有自己的资产,足以长久地进行公益事业。而我的儿孙,谁都不能从基金会得到任何利益。
南方报业:您认为一生最难的是什么时候?
李嘉诚:人生各个阶段都会有难处,但我最难的是日本入侵香港的那些年。父亲病逝,不足15岁的我要挑起照顾母亲和弟妹的重担,当时还得了肺病,病情接近危险阶段。但我还是充满信心,告诉自己:我身为大儿子,要支撑这一家人的生活,还要为了前途“抢学问”。那些年,我除了干活,就是在别人用来生火的废书中找书看,修完中学课程。直到如今,我每天晚上都要看书,了解新的科技知识及与事业有关的资讯。南方报业:您曾说考虑退休,是吗?
李嘉诚:我已做好退休准备,但目前世界政治和经济局势动荡,我还没有定出具体的退休时间。
南方报业:将公司业务交给下一代,您有信心吗?
李嘉诚:我相信Victor(指其长子李泽钜)随时可以接棒。
Victor大学毕业后,跟我工作快将30年。他对整个集团非常了解,细微之处比我更甚。而且,很多同事跟随我工作很多年,我相信他与同事会好好地继续经营。而每间公司各自均设有董事会、管理架构、会计制度,足以起到监察与制衡的作用。南方报业:您觉得儿子和您的风格有何异同?
李嘉诚:我们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年轻时不喜欢应酬,Victor更是如此,我们都不喜欢打领带穿正装。他在家是好丈夫、好父亲,在公司做事认真、心思细密、财政谨慎,跟公司同事关系非常好。至于他比我强的地方,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英文程度比我好。
我两个儿子都是爱国的,但性格不同,我同样爱他们。小儿子Richard(指李泽楷)聪明灵活,虽然喜欢玩,但也认真做事。他的事业这几年在改善,让我安心不少。南方报业:您最看中和反感人的哪些品质?
李嘉诚: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往,并且要实事求是,有什么问题要讲求数据,而解决问题要一矢中的,用最直接、最清晰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不会认同不诚实和自欺欺人的品质,也不喜欢思维固化、做事死板的性格;对于怒急攻心的人,更加不会认妥协。南方日报:您有没有还未完成的中国梦?
李嘉诚:有。我曾经在一个演讲辞中说︰“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好梦,我们祖国的土地五谷茂盛,连沙漠上都有良好的道路,有充足的水源。人口密集的城市风和日丽,商机繁荣„„” 谈楼市
内地楼市价格太高
当提及香港是“李家之城”、李家“地产霸权”等说法,李嘉诚表示他不认同。他说自己20多年前就已预见香港市场的局限,因此他是最早迈出海外投资的商人,在港投资早已不是重头。不过,作为屈指可数的房产大开发商,李嘉诚对于目前楼市也表现出担忧之色。记者:在香港,有市民对记者说,香港现在就是“李家的城”,说你“地产垄断”之类的,对此你怎么看?
李嘉诚:1979年我收购和记黄埔之前,它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是零投资,投资海外是由我开始的。当时我就知道香港的市场有限,我不断到外国投资,今天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集中在香港投资,根本是蠢事!二三十年前我已预见香港这个情况,不是我聪明,而是香港就几百万人口,能做多少生意呢?
其实和黄的香港业务占全球投资比例约为15%,长实在香港的投资占全球的约1/3,如果地产做得少一点,比例会更小。
记者:香港人对你最大意见,说你“地产霸权”?
李嘉诚:“地产霸权”实在是一个笑话,我们在外地赚的钱远远多于香港,过去两三年我们在香港买入的项目较少,香港地价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趋势,内地的地价也飞涨,我们也无法成功投得土地。
今年至目前为止,我们仅获批出一宗总值只得30亿左右的楼盘,位居最末,以致我们今年全年卖楼只得约40亿港元,仅及过去两年每年销售总额260亿-270亿之间的15%左右,是13年来最差的一年。若地产业务继续艰难地经营,高价投地而亏本,就是对不起股东。我们是一家小心经营的公司,长实今天的负债比例是4%,和黄是21%,以其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而言,在外国是属于低的比例,还有在加拿大的H usky,负债比例只有12%,也是非常低的,这是我做生意的原则,对于债务和贷款问题,非常小心处理,如履薄冰。我在1950年开始做生意,到今天已经60多年,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也一路走过来。
而且大家都知道香港地产市场一直由政府政策主导,不论从土地供应到投地条件的设计、房地产税务政策等,并非由地产商决定,因此“地产霸权”并不属于地产商。记者:你刚才提到内地的地价飞涨很难买到地,那你怎样看待目前内地的楼市行情? 李嘉诚:这个都不用我说,你看现在内地政府部门都说要调控楼市,说房价太高,不听他们的话,还可以听谁的话?
记者:那你也觉得现在内地楼市的价格已经太高?
李嘉诚:是的,价格涨太高,一般老百姓已经难以承受。所以近期也看到政府出台了调控政策,譬如买二套房限贷等。现在投资地产的公司也有危险,要很谨慎,很小心,我一生的原则是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数字1 以2012年为例,长和系在全球总毛收入约4 3 0 0亿港元,但今年投资海外(新西兰和荷兰)的基建项目只有13 0亿港元,而且实际动用的资金只有8 0亿港元,仅仅只占今年长和系总毛收入的不足2 %,可以说微不足道;同时,我们今年在香港的货柜码头项目就投资了4 0亿港元
数字2 长和系在香港的中区拥有的物业大约有380万平方呎,总市值13 0 0亿港元;内地方面,位于最佳地段的收租物业包括上海、北京如东方广场等亦约有500万平方呎,总市值至少4 0 0亿港元,内地、香港两地只是收租的物业市值就有17 0 0亿港元,全部海外收租物业市值只是内地、香港两地的5‟
高卖低买本来就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就全世界而言,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撤资,惟独香港传言不断,令人遗憾
现在投资地产的公司也有危险,要很谨慎,很小心,我一生的原则是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谈政治
香港不能“人治” 对于政治,李嘉诚表示他没有参与,也无法预测和影响,对刚刚闭幕的三中全会细则他会一一研究。他强调,政府的权力要在法治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落实执行政策,香港不能“人治”,永远不能选择性行使权力。
记者:外界都很好奇,你的投资决定在多大程度上是基于商业判断,多大程度上基于政治分析?
李嘉诚:作为负责任的国际企业主持人,经营业务不能铤而走险,一切必须以股东利益为大前提。世界上的投资机会和选择,实在令我们应接不暇;集团可以挑选有法治、政策公平的环境投资;在政策不公平、营商环境不佳、政府选择性行使权力之下,投资意欲一定相对下降。
我并非万能,无法预测政治变化,也绝对没法影响政治,我只能以我的智慧作出对股东有利的事,因为股东对我是非常信任的。
记者:这几年有些企业家因为各种顾虑,表示在商言商,不谈国事,商人要不要关心政治、谈论国事,你怎样看?
李嘉诚:我不是聪明的人(笑)。你提到的是明哲保身,不过如果政治问题真的冲着自己而来,担忧也没用。
我没有参与政治,但我关心政治,政治跟经济根本是手和脚的关系,假如两者背道而驰,就难以处理,希望政治和经济好,让人民富国家强。我曾经说过:讲真话,做实事,有贡献。记者:对于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李先生是否有留意?你对其中涉及到改革的举措怎样评价?
李嘉诚:我这么爱自己的国家,一定都会去关注。我对经济的改革,例如农民土地变成资产,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和赋予农民更大财产权利,还有国企盈利上缴30%以改善人民生活,这些绝对是好事。还有国家鼓励企业到外地投资,我在外国投资方面算是走前一点,可以说成功吧!
记者:那你觉得这次三中全会有哪些方面没提及?
李嘉诚:提出的都是对国家前途有好处的,但没可能让13亿人每个人都高兴,但是我对国家是心存很大的希望和盼望。
记者:你觉得香港自由市场经济信条是否开始被挑战?一个更福利化的香港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么?
李嘉诚:自由开放的市场,重视“原则”和“法治”,两者皆来之不易,但如果管治失当,也可以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至于福利化社会是否适用香港?关键是,我们要有选择,要大家扶贫,也要自愿,只能使用引导的方法;我相信,香港人一向热心于慈善,乐意助人,对我来说,帮助低收入人士是义不容辞的事;但如果政府政策错误,不能解决社会缺乏上进机会的问题,只向有能力的人开刀,这是错误的,因为香港人都想创富,政府的角色,应该要令人人有创富的机会,而不是等待“打救”。
记者:坊间传闻香港的楼市政策影响你在香港的投资举措,对此,你怎么看? 李嘉诚:健康社会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关键是政府的权力要在法治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落实执行政策,香港不能“人治”,永远不能选择性行使权力。
我与香港或各国政府的关系都是建基于此的,不会因个别领导人或官员的变动而受影响,最重要是政策要令商界有信心。
“为官难,为民亦不易”,有时候我庆幸自己并未当官,因为为官者要面对如何平衡和解决不同权益的问题。谈非议
港人非议皆因“盛名之累”
一定不会“迁册”,长和系永远不会离开香港,不过规模的大小是另一回事,主要看情况而定。至于日后出售业务,都跟“撤资”没有连带关系。
自由开放的市场,重视“原则” 和“法治”,两者皆来之不易,但如果管治失当,也可以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至于福利化社会是否适用香港?关键是,我们要有选择,要大家扶贫,也要自愿,只能使用引导的方法。
健康社会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关键是政府的权力要在法治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落实执 行 政 策,香港不能“人治”,永远不能选择性行使权力。
对于现在香港人对曾经的“李超人”的非议,李嘉诚没有回避,回应却也只是轻描淡写,“这是盛名之累”。尽管接受采访时他仍然坚定表示“ 永 不 迁册”,不过在字里行间对未来投资香港表示了谨慎的态度,表示一切必须以股东利益为大前提。
记者:10多年前,大家称呼你都是“李超人”,但是现在香港人提起你会用到一些负面的词汇,面对现在香港人对你的抱怨和非议,是否会影响你的情绪?
李嘉诚:(贫富悬殊)是世界大趋势,全球化之后,普罗大众面对的环境越来越艰难。香港还好,虽然香港地产市道不算好,因澳门娱乐事业发展好,赌场生意挺好,于是香港的装修工人都转到澳门去。与10年前相比,欧美普罗大众、工人阶级今日的收入和购买能力,原则上是没有太大的改善。
我觉得这是盛名之累,但我也明白人生很短,不应浪费时间去理会这些事情,应从正途去做对的事,例如基金会的工作每天都在进步中,每天都有成果,像在荒芜之地,种下大树,让后人有收获,这是很高兴的事。
记者:但是现在香港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大家似乎纷纷把矛头直指富豪?
李嘉诚:贫富分化,并非香港独有,内地也有。只是因为我们在香港投资较大,引来抨击。记者:这些是否会影响你未来在香港的投资?你以前说过“永不迁册”,现在还会坚持吗? 李嘉诚:一定不会“迁册”,长和系永远不会离开香港,不过规模的大小是另一回事,主要看情况而定,我有百分之百的责任要去保护股东的利益。至于日后出售业务,都跟“撤资”没有连带关系。记者:那你未来选择投资的标准如何考量?
李嘉诚:我一定要选择有公平法律的国家,我们在一些国家经营30多年,政府并没有因为我是外国投资者而出现不公平的对待。我们是上市公司,一切必须以股东利益为大前提,经营业务不能铤而走险,我每天都会检讨集团的投资和营运策略,生意规模大小会随着业务所在地区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而作出决定。
不过在香港本地确实已经很难再扩展,原本我曾想出售百佳,后来因价格不理想,及发现有更好的构思,所以叫停。“探秘”办公室
20平米办公室遥控近万亿财富
我不求名,在内地捐款,拒绝所有的建筑物以我的名字命名。即使是汕大,其基建、设备90%的款项由我付出,我唯一的要求是不要写上我的名字。
我不惧怕死亡。假如死亡,我还可以是一盏灯,能够照着一条路,而且还留下有生命的基金会。
一般来说,应该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但是我觉得这辈子都在自强不息,现在更应该追求的是后者。
如果真的要写墓志铭,我会选择一直支持我每天充满斗志的两句话:建立自我,追求无我。“长江集团中心”位于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2号。这座70层高的建筑外形方正,被媒体形容为造型酷似李嘉诚的性格———谨慎低调。旁边的“1号”则是李嘉诚多年来亲密的生意伙伴———汇丰银行总部。保安森严:电梯根本无法抵达
“长江集团中心”大楼顶楼70层是李嘉诚的专属办公楼层,办公室、休息室、小型会议室、餐厅一应俱全。李嘉诚日常的办公事务都在这里进行。周一至周六上午九点前,年届85岁的李嘉诚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
李嘉诚的个人办公室在楼层的尽头处,门前的墙上挂着一幅金属篆刻的长江流域图。推门进去,两面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景色一览无遗,几十座标志性的摩天大楼一同分割出香港标志性的天际线。
这个办公室曾被称作世界上最神秘的办公室之一,除非有特定的保安人员陪同刷密码卡,否则电梯根本无法抵达。在这个20平米左右的办公室里,李嘉诚遥控指挥财富帝国遍布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亿财富。陈设简单:两台电脑六部电话 李嘉诚的办公台就在临窗处,台面上是简单的摆设,没有照片,没有奖杯,也没有纸质文件,他解释自己喜欢“今日事,今日毕,桌上不留纸”。桌上只有一座同事送他的李嘉诚卡通公仔,上面是八个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他解释,“一般来说,应该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但是我觉得这辈子都在自强不息,现在更应该追求的是后者。”
办公台桌椅两边是两台处于工作状态的电脑,页面闪烁的是集团股票的动态。办公桌对面一套待客沙发,沙发边的柜子上是两座慈善奖杯。围绕办公桌安装有六部电话:第一台,只有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才能接入;第二台,直通和记黄埔总裁;第三台和第四台,供集团开会使用;第五台,直通秘书室;第六台,则可以拨打长江大厦所有分机。
座椅右手边的墙上是两幅字画,其中一幅是郑板桥的《竹声萧萧》,另一幅是李嘉诚自称“近年来很喜欢的一副对子”,也是办公室里悬挂的唯一书法,语出左宗棠:“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记者手记
“李超人”的股票印件
这位85岁高龄的“超人”,思维和口才都仍然相当敏捷。
在后来拍照的时间,他任由摄影记者指挥,或站在这里,或坐到那里,不厌不倦,像是一个和蔼而幽默的老先生。这位“李超人”扬起胳膊说:“我喜欢新科技的东西,选手表也看有什么新的功能。”他的助手笑着说:“那只是价值3000港元的表。”他却继续认真地说:“但是这真是好。太阳能的动力设计,吸收15分钟自然光就可以运行62小时„„”。比起内地许多领导干部和企业老板,他的办公室非常简洁。能够显示他非比寻常的身份的,是窗外壮丽的维多利亚港风景,以及一幅张大千先生赠送的画。窗前,悬挂着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台子上,一溜儿摆放着6部电话,据说1号机是专门与他家人相连的。
我们发现,这里还放着一幅股票影印件,上面有中文写着“以此为鉴,可惕未来。这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AIG。在2007年5月11日每股为72.97美元,总市值1895.76亿美元;2008年9月16日两者分别为1.23美元和167.78亿元美元,市值跌幅逾91%。”李嘉诚助手说,他是想以此来告诫后辈。
第三篇:王蒙先生采访稿
对话著名作家王蒙先生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作品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其长篇小说《这边风景》于2015年8月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王蒙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文学作品涉及小说、诗歌、散文、评论、论文等许多种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曾担任中国文化部部长,也曾经远涉边疆数十载,唯一不变的是对文学的钟爱,他致力于文学的探索与创新,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创作。王蒙以其才华和意志书写中国文学史的精彩篇章,使他的文学生涯始终与新中国的成长息息相关。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王蒙先生,冒雨莅临闽南师范大学讲学,我们也因此得以走近大师,并与大师对话。
Q1:过去的文学作品与未来的文学发展相比,回到过去与面向未来,您更看好哪一个?
答:文学作品是被时间选择的,过去的许多文学作品,比如唐诗、宋词呀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而现在及未来的许多文学作品,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Q2:您怎么看待现在的国学热?这是否是一种“泡沫”现象?
答:任何形式都可能有泡沫,但国学不能成为泡沫。国学本身是值得推广的,但是现在的确产生了一些泡沫式的国学现象,比如:9月1日学校开学时,小学生集体穿汉服朗诵国学,我认为这个是泡沫,并且有作秀的成分在里面,我就曾经痛斥过这种现象。真正的热爱并不体现在外在的形式上,正如孔子说过:“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但另一方面,有这样的方式也是好的,至少可以增加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逐渐真正喜爱上它。
Q3:据说您推荐郭敬明加入的中国作家协会?您对于新生代作家加入作协有什么看法吗? 答:没有推荐,实际情况是郭敬明想进入作协,而进入作协需要有两个介绍人。已经有一个老师当他的介绍人了,还差一个。然后那个老师就找了我,让我帮个忙。作家进入作协成为会员是不需要推荐的,要有能力。
Q4:您为什么不开通微博呢?这样可以更方便地与您交流了。
答:哈哈,我觉得我已经够“萌”啦,毕竟我也不年轻了。曾经有人采访问我是不是感觉文才枯竭、提笔忘字、力不从心了?我回答说现在还年轻,“明年我将衰老”,这也是我的一本书的名字。现在我还可以这样回答,明年我将衰老。
Q5:您认为中国文学作品与世界文学相比,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 答:一国有一国的语言,中国文学作品与世界文学也各有各自的特点,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评判标准,不能相提并论。
Q6:请问,您认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文学来自于生活于,当然也不能回避政治。孔子也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是指出了文学的一些社会功用。
Q7:您能否总结一下中国大陆作家、作品的特点?
答: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对于自己文学作品的特点尚且不清楚,不能总结其他作家作品的特点。而且能够总结的,一般就代表着创作的停滞了。
Q8:您刚才提到在18岁的时候写过情书,请问您18岁的情书写了什么样的内容呢?
答:这个,我已经记不起来了。那时的情书只是私人的信件,不算是什么文学作品,所以也没有收入文学作品集中。我努力想想,如果回忆起来的话,到时候再与你们分享吧,我会再来闽南师大专程汇报的!(笑„„)
Q9:您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书中是以新疆农村为背景展开的,我是新疆伊犁人,请问您对新疆有怎样的印象呢?
答:我在新疆伊犁待过6年,伊犁是一个不大的小城,那儿是个很美的地方,喜欢它充满着异域的味道,沉醉于伊犁的民歌与曼妙欢快的舞蹈。如果你想了解我对新疆的更多印象,欢迎你读读我的这本《这边风景》。
Q10:您的作品种类这么多,有小说、散文、诗歌集、传记等,想问一下,您的文学是为谁而写?
答:是为大家写的,也是为自己写的,为自己留下一份立于世间的凭证,保 2 留一份美好、珍贵,不会随着时间而走样的东西。人生是美好的,也是短促的,而文学可以抵抗时间的消磨,文学比人生更集中,比人生更宽阔,比人生更长久。
Q11:现在图书销售怎么困难,您觉得文学作品该怎么办?
答:我觉得销售量是相对的,在中国作为一个写作人,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们基数大,就算不是最好的作品,只要是相对优秀的作品一般都能卖两三万册,这个要是在其他国家一定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在这个方面有许多情况都在改变,我看了一个美国的参考资料说2015年是往回涨,不是一年比一年差的。当然,我们国家现在出于上升的状态,民众对阅读的关注也一定会有所提高。就像以前说的,中国文化正在受着前所唯有的重视,所以我们需要对它保持着信心。
Q12:正如您所说,当今新媒体,多媒体迅速发展,文学阅读受到了某些冲击。您认为我们能做什么吗?
答: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太块、太速食了。甚至读书都带着市场经济中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碎片化的阅读容易让人陷入“学而不思”,而我们必须跳出这种“急功近利”情况,我们应该抱着一个相对纯粹的目的去读书,比如:为了丰富自身,为了更好的热爱生活。
第四篇:采访宋一洲先生(家长助教)
采访宋一洲先生
大成实验学校502班周沐熹
我荣幸的采访了宋一洲先生,他是著名水画家、书法家,他自幼家学熏陶,酷爱国学。十二岁起师从西泠印社社员、著名书画篆刻家陈仲芳学习治印,兼习书画。十六岁起发表作品,参加省市书法篆刻展览。大学期间,撰写发表不少印论文章。后转益多师,探古窥今,进行大量创作实践与杭州本土文化研究。广览书画史论,心悟古人妙诀,得造化涵养,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指归。
宋一洲先生说:“书法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学习书法有很多方法,主要是临帖和描绘古代著名书画家的碑帖研究古代文字的源流,如,王羲之、柳公权等等。”我们还需要提高艺术的修养,学习许多的古代优秀书法家的优秀作品。
现在我们国家对小学生的书法学习已经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也就是要加强传统书法的学习,但具体的训练时间和考绩要求还没有制订下来。宋一洲先生评价说道:“我觉得还很不够,因为我们国家的书法文化历史太悠久,传承的任务也很重,不是简单的办法可以马上解决的。”是啊,我们何不根据良好的学习情况加油练习呢?
宋一洲先生向我们推荐了浙江美术馆、浙江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等地方看书法展览,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兴趣,更加了解中国艺术的瑰宝。
第五篇:采访稿(专访之王蔚先生)2014.5.9
专访素影设计顾问事务所设计主持——王蔚先生
采访嘉宾:王蔚
嘉宾简介:
国际室内建筑/设计师联盟IFI会员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会员
上海建筑学会ASC会员
上装协SDDA装饰设计专委会常务会员
中国室内建筑师
高级室内设计师
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师
上海市十大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
采 访 人:中国装饰网记者
采访时间:2014年5月9日
【中国装饰网】您设计的作品主要风格特点是什么?灵感来源于什么?
【王蔚】无论是什么风格流派,我一直追求的是简约,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客户对空间环境的感性和理性的需求。设计源于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如何提取其中的元素去运用在设计上面,设计思路才会清晰。当然灵感也是需要积累的,专业知识的积累,艺术素养的沉淀,以及思维的宽度扩展等等。设计师是行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所看到的一切都可能成为灵感来源。
【中国装饰网】您对“时尚观”是怎么理解的?
【王蔚】时尚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这种时尚涉及在设计上,赋予空间优雅的神韵,会带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展示出不同时间段人的生活品位。时尚是循环更替的又是短暂的。对于我个人而言,更崇尚的是经典。经典是经过历史沉淀出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只有经典的作品,才能经久不衰,最具代表性,最能表现出本行业的精髓。
【中国装饰网】您觉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备的素质有哪些?
【王蔚】首先,专业能力要强,这个是设计创作的前提。其次,作为一个设计师必须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我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一定是先做个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因为一些理念无法达成共识的时候,我会放弃和他们的合作。同时,设计作为服务性行业,设计师需要有专业的说服能力。与客户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在创作前要了解业主和他们的需求,与他们进行多次的沟通。设计不要过多的去追求产量,而更多的是要将每一个项目当做艺术作品去做好,创作出适合业主的设计!要在做好服务的同时量力而行。
【中国装饰网】您是怎么看待一些国内设计师抄袭国外设计师的作品的现象的呢?
【王蔚】这与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模仿、借鉴和抄袭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可能存在。是抄袭还是借鉴有时很难界定,国内设计师更应该做的是将原始的复制或模仿转换为消化吸纳,拿来非套用而是转变,吸取出更多的灵感,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中国装饰网】您对于设计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看的呢?
【王蔚】从设计本身来看,设计的概念就包含了功能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功能性是设计的内容,艺术则是设计的形式。在设计中,功能性应该是第一位的,优秀的设计必须是内在的使用功能与外在的艺术美功能的完美结合,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的基础上,更注重人
类主观情感意识的因素,利用不同表现形式来反映人的内在情感和想象,设计要适合人的使用和活动原则,也要符合形式美的要求,更要注重整个环境要给人以艺术美的效果。
【中国装饰网】我们知道您有很多设计项目,包括办公室、婚房等等,还获得过很多奖项,那您对于国内设计趋势发展方向有什么见解呢?
【王蔚】近年来,涌现出各种设计潮流,这是社会一致化与个体差异化的碰撞,也是国家发展的映射,行业进步的体现。但是不论是怎样的潮流,我觉得国内设计趋势应该融入更多的国土文化,设计需要回归,并非复制传统,而是要放慢速度,以现代人眼光看传统,以现代人思维处理传统,那样的设计才是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中国装饰网】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您除了对设计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热爱之外,您还是业内以设计师身份做设计师品牌策划平台的第一人,您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这些经历吗?
【王蔚】我曾经对戏剧非常痴迷,不顾家人反对,去参加戏剧考试,结果被当时上海市中学生艺术团话剧队录取。从小对舞台的热爱,为我对现在的设计主持打下了基础,我9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后来一直做设计,直到2005年,在上海设计大赛中获奖,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做很多,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样选择。我也慢慢意识到做出特有的品牌与设计师对接,以及推送优秀的设计师走向前台的重要性。做设计主持,我接过很多高端论坛、沙龙等活动,作为主持人就是嘉宾和观众的一个桥梁,这时需要给自己一个很明确的定位,而我同时身肩设计师的身份,就会更多的以设计师的角度去与嘉宾沟通,当然,在采访前我也会精心准备,力求获得观众想要获知的又能与嘉宾心灵有个深度碰触。对于做特有的品牌与设计师对接活动上,最具特色的是我们现已推出的“10+2”模式的学术研讨。这里的“10+2”模式中的“10”是指有潜力的优秀设计师10名,“2”中其一为1名VIP嘉宾(品牌),另一为主持人(素影设计)。我们会在每一期前期准备中,通过对设计师背景的了解,选择10名水平素质相当的设计师,然后,以办公设计、酒店会所室内设计或者别墅样板房设计等为主题进行平等对话,通过品牌支撑,帮助这些极具潜力的设计师浮出水面、走向前台,达到一个“为设计师找品牌,帮品牌锁定设计师”的双赢。
【中国装饰网】最后,您对初涉设计行业的设计师有哪些寄语?
【王蔚】对于初涉这个行业的设计师,需要沉下心来找到自己的乐趣,清楚自己的思想,明确自己要什么,不要急功近利,要用心积累,有坚持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当然,作为设计师,设计需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要被条条框框多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