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崇敏讲话
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在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的讲
话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
2011年5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刚刚结束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创新举措,大力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努力开创云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意义 2011年5月24-2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同志、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昆明主会场有省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州市党政主要领导、分管教育领导和教育局长500余人参加会议。各州、市、县在当地视频会议室设分会场,13000多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颁布了《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讨论了《云南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表彰了全省在“两基”国检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次会议是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关键的转折时期召开的重要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教育盛会;是一次凝心
罗崇敏 聚智、绘制蓝图的盛会;是一次激励斗志、开拓进取的盛会。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对坚持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开启我省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建设云南现代教育体系,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实现云南教育与全国教育共同发展、云南人民与全国人民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云南孩子与全国孩子共同成长的目标,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我们坚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白书记、秦省长的讲话和《纲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战略高度对云南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战略目标、战略方式、战略任务、战略举措。提出了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的要求;提出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要求;提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依法治教”的要求。学习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我们坚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促进云南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使我们满怀信心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绘制了云南教育现代化的蓝图,提出了实现云南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到2020年,我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力争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使云南各族人民与全国一道共同享受教育改革成果,云南教育与全国教育共同发展,使云南孩子与全国孩子 2 共同成长。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将促使我们振奋精神,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信心百倍地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
3.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将把我省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推向新的历史阶段。制度兴国,体制兴教。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我省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和措施。对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评价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全面的设计和具体的安排。对国家把我省作为统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的任务具体化,提出了十一项改革工作。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精神,对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创造有利于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要素整合、教育活力增强的体制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方针的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目标和措施,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依法治教、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阐述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不动摇。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扩大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强化教育管理,增强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教育意识,丰富教育情感,提高领导教育的能力,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方针有着重要的意义。
5.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各族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全省教育工作会 3 议精神充分表达了云南各族人民对教育的新期盼,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发展、公平发展,使云南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享受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使云南孩子与全国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成长,是会议的主旋律,是会议精神的本质内容,是《纲要》的核心内涵。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提供各民族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各族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提高各民族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加快云南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云南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是各族人民的全面发展。云南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云南的小康社会归根结底是全民的小康社会。云南的经济发展、体制创新、社会进步,关键在人,关键在人的素质,人的素质的提高关键在教育。大力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充分发挥云南教育在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引领云南文明进步的作用,是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云南现代教育,全面提高各民族素质,对加快云南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有着重要意义。
二、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白书记、秦省长的重要讲话和《纲要》中。在总结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面对新的挑战,站在新的起点,提出新的目标,明确新的任务,制定新的举措,是这次会议的一大特点。白书记的讲话围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开创云南教育事业 4 科学发展新局面”这一主题,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八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即: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扎实推进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经费保障,着力改善教育发展条件;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学校设施水平;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狠抓责任落实,真正形成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合力。秦省长的讲话围绕“明确目标、创新举措,推动云南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教育工作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坚定信心,明确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二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十二五”云南教育改革发展;三是创新工作举措,确保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全面落实。《纲要》提出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改革任务、保障措施。
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总体战略、九项发展任务、六项改革措施、五个保障条件”。
1.一个总体战略。包括战略方针、战略方式、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包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先发展、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战略方式包括:提速增效,跨越发展。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也就是加速 5 度、扩规模、调结构、转方式、创机制、提质量、促公平。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力争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使云南各族人民与全国一道共同享受教育改革成果,云南教育与全国教育共同发展,使云南孩子与全国孩子共同成长。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2.九项发展任务。围绕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着力构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国际化在内的现代教育体系。会议提出了发展八类教育的目标、任务、措施。在发展学前教育中,要求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幼儿教育规范化建设。在发展义务教育中,要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在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中,提出要继续扩大普通高中规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在发展职业教育中,提出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加速发展边境和农村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发展高等教育中,提出要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推动高校办出特色。在发展继续教育中,提出要加快继续教育发展,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发展民族教育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推进少数民族高层 6 次人才培养工作,提升边境地区教育水平,努力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重视双语教育工作,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特殊教育中,提出要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在教育国际化中,提出要实施教育“桥头堡”建设工程,积极引进海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水平和层次。
3.六项改革措施。一是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教育统筹,健全现代教育决策机制。二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建设现代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三是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四是学校现代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校现代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五是现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教育评价体系,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六是教育国际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
4.五个保障条件。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二是保障经费投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机制和政策,加强经费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较为完备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四体系”、“五机制”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现代化。四是推进依法治教。加快地方教育立法进程,全面推进教育依法行政,切实推进依法治校,完善监督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
三、认真学习和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白书记、秦省长的重要讲话和《纲要》,描绘了2010-2020年教育发展和发展的蓝图,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准确把握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务求全面贯彻落实,自觉肩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1.抓学习。深刻领会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各地、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好、抓落实。各地、各学校要立即行动起来,周密部署、系统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宣传方案,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全教会精神和《纲要》的热潮。各地和高校要采取学习培训、座谈研讨、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重点培训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分管教育的领导干部和学校校长,使党员干部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组织党委(党组)中心组专门学习,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讲解、接受访谈、发表文章,发挥带头作用,大兴学习之风;要抓住学期末和开学前后集中学习机会,组织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入学习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白书记和秦省长的讲话以及《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确保教育系统的学习全覆盖。要广泛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大学习、大讨论,在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组织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讲团,深入基层和学校开展宣讲活动,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讲实讲活、讲深讲透。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强大声势,营造重视、关心、参 8 与和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将组成由领导干部和专家教授组成的50人宣讲团,分赴州、市、县和各类学校进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活动。
2.抓结合。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与本地区、本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相结合,要与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要与师生员工思想和工作实际相结合,要与本地区干部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相结合。要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刻分析和把握本地区、本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从教育思想观念、目标任务、措施办法等方面深刻剖析本地区、本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增强信心,鼓舞斗志,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与本地、本校的实际相结合,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寻找新的坐标,制定新的目标,采取新的措施,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问题,力争在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上有新的突破,推进本地区、本学校教育事业走向新的台阶,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3.抓谋划。要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谋划本地区、本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要及时召开各州、市、县、区教育大会,谋划、规划和落实本地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各州、市、县、区、各高校要认真制定教育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即将颁布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要坚持求真、务实、均衡、公平、创新、质量、效益的基本原则,确保“一进入、两基本、三共同”目标贯彻始终。
4.抓落实。要全面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要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建设任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思想和行动转移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二要落实教育发展任务,努力建设现代教育体系;三要落实教育改革任务,建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体制;四要落实教育保障任务,建设现代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五要落实现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六要落实教育价值建设任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目标,大力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七要落实教育管理的任务,加强全省教育的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八要落实党的建设的任务,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
5.抓督查。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是增强全民教育意识的过程,是提高领导干部领导教育能力的过程,是推动当前各项教育工作的过程。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监督检查工作,切忌重形式,走过程,绝不能以会议贯彻会议精神,传达上轰轰烈烈,行动上毫无生机。要大力宣传学习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总结上报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
同志们,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活动过程。教育关乎每一个人的发展,关乎 10 每一个民族的进步,关乎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发展任务,更是一项改革任务。我们要以严谨治学的学风、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组织好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各项工作,使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成为推动各项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动力,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教育利益,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期望,不辜负全省人民对我们的期盼。
第二篇:罗崇敏演讲
实施“三生教育” 建设现代教育价值
——在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论坛上的演讲
罗崇敏
2009年5月29日 人民大会堂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下午好!
今天,群贤相聚,在庄严而神圣的地方共同探讨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这一现代教育价值建设的重要命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大家拨冗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对支持举办这个活动的各部门、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纵观现代教育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无一不围绕着价值教育、能力教育和制度教育而展开,其中,价值教育是灵魂,能力教育是核心,制度教育是保障。教育价值的流失会导致教育本真的丧失,动摇民族价值体系的根基。因为教育价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时代精神、文化精髓和信念向度。我国的教育价值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石。“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是党和国家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云南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努力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做出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为目标,全面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决定。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实施“三生教育”有广泛的社会教育基础,有鲜明的时代教育特征,有深远的教育价值意义。
我们所探索和实践的“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三生教育”相辅相成,体现着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的基本构架。生命教育是基础,生存教育是根本,生活
教育是目标。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价值;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提高生存能力,保护生存环境,把握生存规律,培养生存意志,树立正确的生存观;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最终使现实的个体生命、生存和生活转化为理想的社会生命、社会生存和社会生活。我们在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注重认知教育、体验教育和感悟教育相统一,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始终认为,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真爱的社会活动过程。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知识传授、生命本质领悟、意志行为规范和社会文明传承的活动过程。教育的最终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有全面教养,使人能全面发展,淳民强国,使人类走向幸福。教真理、学真知、做真人、行真事,爱自己、爱他人、爱团体、爱民族、爱国家、爱党、爱社会、爱自然,是教育的根本价值。“爱”的智慧在教育中培养,“真”的能量在教育中释放。教育是最具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本真事业。“三生教育”自觉融入到每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践了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实施“三生教育”,体现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实践着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三生教育”推动着现代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什么是现代教育?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教真育爱,既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又引领时代发展的教育。现代教育具有人本性、公平性、和谐性、社会性、开放性、务实性、创新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反映着“人”的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体现着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的统一,体现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知识的统一,体现着教育认知性、体验性、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同思想基础上,实现教育价值建设过程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有机统一,应是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我们理解的现代教育,从本质上讲,应是排斥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的教育。生命即教育,生存即教育,生活即教育。人的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人的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都集中体现在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演进过程中。现在普遍存在的与党和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相背的片面的应试教育、绝对的知识教育、单纯的生存教育,以社会消融个人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培养人,在教育过程
中把人与生活相割离,把人抽象化、静态化、同质化,忽略了“人”自身作为社会主体的独立性、动态性、自由性和发展要求,束缚、限制甚至窒息了人对自身生命、生存和生活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三生教育”应用教育的手段,把人真正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是真理教育、能力教育、自由教育、尊严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三生教育”的目标指向在于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现代教育价值,塑造高尚教育精神,促进现代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三生教育”应成为认知性、体验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育人事业,应成为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明伦理、懂哲理、晓事理的认知和行为过程,应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我们应从历史、现实与理论三个维度,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化学和信息技术学等不同的视角来探索和实践“三生教育”。我们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探索和实践“三生教育”。我们应从科学设计课堂教学、体验教学、教材完善提升和推广运用、建设教育评价体系、深入研讨和舆论宣传等来推进“三生教育”。思想理念是旗帜,如果没有制度作保障,就如同插在沙滩上一样,经不起风吹浪打。“三生教育”作为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事业,必须以制度作保障。应建立“三生教育”领导保障、教师保障、经费保障、课程保障和实践保障制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沟通协调保障制度,使“三生教育”进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国家法治轨道。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任何事业发展的希望都在于众望。实施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乃众望所归,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们决不辜负社会希望,自觉肩负时代使命,积极探索、深入实践、不断升华“三生教育”,使“三生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进程中不断放射出炫丽的光彩,在促进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中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听取我的发言!欢迎大家到云南指导
第三篇:听教育专家罗崇敏讲座心得体会
关于教育专家罗崇敏恒忠
《生命的旅行——用人生经历和哲学思
维诠释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的价值》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
专业班级:地球物理学1002班
学号:
10017203
姓名:
李东成 讲座老师:
罗崇敏
讲座时间:
2014.04.03
关于教育专家罗崇敏讲座的心得体会
前言: 的价值》
讲座主题:《生命的旅行——用人生经历和哲学思维诠释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讲座时间:2014年4月3日晚7:00 讲座地点:逸夫礼堂
主讲人简介:
罗崇敏教授,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三生教育”创始人。
所学心得笔记:
“用人生经历和哲学思维诠释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的价值”,4月3日,第六十一期思创论坛举行,此次做客嘉宾是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三生教育”创始人罗崇敏教授,论坛主题为“生命的旅行”,罗崇敏从学习、工作和生活三个角度为大家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一、他个人的学习旅行
首先,罗崇敏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学习旅行,学习旅行贯穿罗崇敏的一生,他始终把学习当做一种追求,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注重方方面面的学习。他说,人的生命本是无意义的,是学习和实践赋予了它意义,要让学习成为信仰、成为追求、成为习惯。学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事业和工作不断注入动力,它提高我们的思维决策能力,开辟思想工作的新境界。说到工作旅行的故事,罗崇敏感慨颇多。他从事过13个岗位的工作,经历不可谓不丰富。他说,选择是被动的,但态度是主动的。他有着明智、明快、明净的“三明治”风格。“我从来没有什么远大理想或崇高信仰,我只有一个信念:扫厕所都想比别人扫得干净一点;敬畏每一份工作,精致每一件事情,事所不至,心向往之。”他坚持做前无古人的事,他有一颗不甘的心,始终坚持变革。“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有一颗变的心,一个变的大脑。”最后他谈到生活旅行的故事。罗崇敏曾四次从鬼门关前路过,对于生命有自己的理解。
二、他的“三生教育”——对于生命、生存、生活的探讨
他认为,人生是生命、生存、生活再到生命的圆而已。生命从孕育到终结,意味的是生命不断升华,即从自然生命到社会生命再到精神生命的升华。通过生命教育使教育者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什么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从而珍爱生命;通过生存教育使受教育者知道什么是生存,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存,怎么来认识生存、学会生存、挑战生存、提高生存能力;通过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知道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怎么来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幸福包括个人幸福、他人幸福、家庭幸福、人类幸福,还包括自然的幸福。就是通过三生教育使受教育者认知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三生教育其实在着力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
三、教师育人的加法和减法
他介绍了教师育人的加法和减法。呼吁教师从以往繁重的教学常规中解放出来,减轻教师课前备课,课后改作业繁、多、重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是也同样要给传统的那种备课模式增加一点东西。通过增加课外教辅书的阅读,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从而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授课重点,结合学生实际,轻松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怀揣着对教育美好愿景的一份责任和使命,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打造成真正的精品教育,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学习、更新、实践,用现代的学习理念学习和生活,以提高我自身的整体素质,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为目标,争做新形势下的新型学习工作者。
旁听讲座体会:
2014年4月3日在逸夫礼堂里,我有幸近距离的聆听了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三生教育”创始人罗崇敏的精彩讲座,真可谓受益非浅。老师的讲座深深吸引着我,听起来一点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大学四年来,听过的讲座也不少,可唯独这次讲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不仅在无心之中增强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感,更深的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讲座虽短,但让我在教育实践方面又增加了许多有益的知识,理论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罗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领略了一种责任,让我品味了智慧。
讲座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成为新课改的积极参与者、学校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共同寻求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努力成为教育改革的受益者。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实力决定魅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愿开阔眼界,提高境界,转变态度,实现高度。为我们的学习,也为自己的生命增添新的色彩。
总之,罗老师的讲座,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做的是不要再找任何借口,应该积极投身于新时期大学生活,成为新课改的积极参与者、学校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切实在学习生活中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来实践。
第四篇:读罗崇敏《天鉴》有感
读罗崇敏《天鉴》有感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菜根谭)2010年1月16日,我读完了时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的《天鉴》一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用红笔在书上划了一些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空白处也写了一些心得,很受用。今天,再次翻阅此书,看到昔日留在书上的承载着作者智慧和自己阅读过程的痕迹,顿时心潮澎湃,决定以读后感的形式,以自己的感受为出发点,将作者在书中的一些观点表达出来,以作为我读此书之记录。
读《治国理政》有感
罗崇敏认为,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本职意义就在于把资源转化为财富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任何国家的治理都是人治、法治、文治的有机整体,人治为基础,法治为循道,文治为核心。
产业富国、制度兴国、素质强国是治国理政三方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适时调整各种政策,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坚持人治、法制、文治相结合,使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
人类社会存在三个悖谬:一是人都是女人生的,一旦成为人,就容易把女人边缘化;二是吃的喝的都是农民生产的,吃饱喝足就容易把农民边缘化;三是有文化知识的人都是教师培养出来的,有了文化知识后就容易把教师边缘化。所以,在治理国家时要高度重视这三个悖谬。
读《哲思启智》有感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幸福世界。哲学对人全面发展的意义重大,人要加强哲学修养。因为:哲学使我们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追寻到真理;哲学给我们无穷的激情和坚强的毅力;哲学使得我们的头脑达到一个崇高的境界。
中国古代的哲学很少运用概念的逻辑来推理,而是靠比喻来说明道理。当很多现象无法用科学的方法来做出判断时,可用哲学的思维来研究。
要做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有深刻的思想,要有哲学的智慧。智慧谁都可以拥有,只要你掌握了哲学,把智慧渗透于哲学的洞察之中。
热爱智慧、崇尚智慧、追求智慧、智慧人生是人的最高价值取向。
读《知人善任》有感
作为一个领导,该如何做,才能使自己最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是这部分所围绕的主题。对现代领导和管理者一般的素质要求是“德、识、才、学、行”的统一,领导要追求精英的境界和平民的生活。
什么叫聪明?什么是人才?什么是天才?聪明的人不太关注别人关注的事,人才做别人做不好的事,天才做别人不能做的事。
读《养身正家》有感
性格和环境综合决定了人的命运。同一种性格,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命运;同一种环境中,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命运。当然,环境是相对无法改变的,但性格的形成是可以改变的。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拥有好的性格就有好的命运。
拥有以下十种好性格的人会有好的命运: 自信(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专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从容(举轻若重,举重若轻)、勤勉(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谦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谨慎(三思而行,进退有度)、刚柔相济(方圆做人,圆满做事)、练达(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隐忍(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宽容(宽厚待人,海纳百川)。
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许就是踌躇满志时,因失去机会而万念俱灰。
人该如何修身养志,如何独善其身,如何兼济天下?人该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人类价值有机统一,使个人价值最大化。
读《教真育爱》有感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自然人)成为人(社会人),使人全面发展,使人幸福。也许,中国人过多地去考虑如何适应环境,而没有过多地去考虑如何因不适应环境而去改变和创造新的环境。所以,近50年来中国没出现在国际上有名的顶尖人才。
教师应该是导师而非工程师,要具备人文素养、人文气质。人文是一种生活方式,它隐喻在一种高山流水、和风细雨般的混沌状态之中,法律到达其边缘,科技与之擦肩而过。
读《金声玉振》有感
文化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加强文化修养,人才有前途,国家才有发展潜能。文化不能被政治化、经济化、边缘化,文化应该拥有社会心脏的地位,应该民族化、社会化、人类化。
艺术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巨大。人生的寂寞,激发了艺术家的创造潜能,同时记取了他们惊心动魄的生命体验,他们的作品促进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
读《仁医仁术》有感
健康是基础,医学的作用就在于使人健康。患者应有积极的心态,医者要德才兼备。医学的文化本质是医学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共生共融。救死扶伤、仁医仁术的和谐医学价值当大力弘扬。
西医已成为世界性医学,中医还是地方性医学。中医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医学中,培养既掌握西医又通晓中医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的原因就在于医疗服务市场化程度低,有过多的人为因素在干预。疾病贵在预防,国家疾病预防体系的建设涉及到诸多领域,需要各部门、全体公民的共同行动。
结语
罗崇敏厅长的成长经历,足以使人唏嘘浩叹。所谓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是也。厅长博览群书,下笔如神,坚持写读书笔记,为吾辈之学习榜样。
天地有万古,人生只百年。幸生其间,不可没有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一个顶天立地,能识天之大,宇宙之无限,在有限的生命征程里将个人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上升到国家、社会高度的人,罗厅长也。
最后,我想用几句话来概括罗厅长:静则读万卷书,动则行万里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015年5月9日石凤海编辑 于凤庆一中高三文综办公室
第五篇: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罗崇敏在2011年云南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努力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
——在2011年云南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罗崇敏 2011年2月22日
同志们:
201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结“十一五”以来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分析我省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动员各方力量,全面落实今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过去五年的教育工作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各部门、各州市的支持和努力下,在全省教育系统的团结奋斗下,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教育事业艰苦奋斗的五年,开拓进取的五年,蓬勃发展的五年,成绩显著的五年。五年里,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坚持扩规模、加速度、调结构、强管理、提质量,使云南现代教育的发展走上了新台阶。我省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保障了千百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村教育得到加强,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民族教育不断发展,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全省在学总规模达1335.3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学人数达63.6万人;高中阶段在学人数达130.23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学人数达66.91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在学人数达643.25万人;学前教育在园(班)人数达98.69万人;其他教育达399.53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37.43%,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达99.71%,初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104.3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0.02%,人均受教育年限达7年。教育惠民政策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享受生活补助的人数达266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达299.93万人。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推进,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省专任教师达48.1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达35.9万人,高等教育教师达2.7万人。2010年投入教师培训专款3730万元,培训中小学教师73612人,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五年投入教育经费1750亿元,建设中小学校舍1230万平方米,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860万平方米。实施农村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工作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职业教育园区化建设工程,新建12个职教园区。着力推进以呈贡高校新区为重点的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省高校投入150多亿元,新建和扩建63所高校,9所高校已进入呈贡高校新区,建设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入住学生达8.5万人。整合信息资源,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坚持高标准抓安全稳定,创新工作模式,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确保了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招生考试制度、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和学校现代制度建设。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校长公选、教师聘任、绩效分配的“三制”改革,实施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以职教集团化为重点的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组建职教集团31个;大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逐步建立。办学体制改革有力推进了民办教育的大发展,各类民办教育在校学生占8.76%;教育国际化办学体制逐步健全,留学生规模迅速扩大。
——教育价值建设取得明显成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现代教育价值建设,创造性地在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实施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取得显著成果,为全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探索了新路子,找到了新载体,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赞同和支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校外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力推进“减负提质”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安全教育不断加强。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对学生的兴趣熏陶、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综合素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人格造就,为学生成长、成才、成人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学校现代管理不断加强,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育主体积极性不断增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2.58%,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5.36%,培养全日制高校毕业生65.16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平均72.2%,年终平均就业率92%。五年间,全省高校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102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7项和444项,分别占全省获奖数的40%和70%左右,高校已成为我省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生力军。同时,全省高校共新增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个、国家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3个;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7个及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科研平台条件显著提升,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培养水平逐步提高。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密切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性地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各级各类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系统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团结奋进和开拓创新的整体合力,为云南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2010年,是我国从“十一五”迈向“十二五”重要转折的一年,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年,也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喜人的一年。一年里,我们全面实现了“两基”战略目标,谱写了我国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辉煌篇章,树立起云南教育发展历史上新的丰碑,有力保证了全省各族人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大力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学校区域布局调整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力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趋协调;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招生考试制度等改革,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持续发展,学校现代管理不断加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的素质教育,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建设全面加强。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到“十一五”末期,云南的教育已基本实现了“七个转变”,即:基础教育实现了由普及向提高的转变;义务教育实现了由“人民办”到“政府办”的转变;职业教育实现了由薄弱徘徊到集团化快速发展的转变;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教育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普通教育体系到比较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转变;教育体制由单一的公办向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转变的;素质教育由注重形式认知向体验感悟转变。云南教育前进的每一步都饱含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饱含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厚爱,饱含着全省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辛劳。长期以来,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谱写了教育发展的辉煌篇章。在此,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云南现代教育事业,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教育规律,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着力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引领时代不断前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守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有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方法不断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推动云南教育事业跨越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办教育,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必须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认真研究教育发展形势,吸收和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经验,发挥后发优势,推动云南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尽管我省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云南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面临着提高普及程度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双重压力和任务;面临着促进均衡发展、公平发展和竞争发展、差异发展的挑战;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质教育资源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存在差距;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教育规划与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区域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不够强,学校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影响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育观念、方法和教育体制机制与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二、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要紧紧围绕国家提出的战略目标,充分认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牢牢把握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认真落实教育现代化的任务。
1.充分认识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充分认识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和领航。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价值高于一切价值,人类社会活动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人创造的价值。人是一切价值的主体,教育创造了人的价值,创造了人的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现代化既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又是国家现代化的领航,更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更是富民兴滇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正在掀起以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的新的一轮教育改革热潮,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教育改革措施,改革的主要取向是提高教育质量,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保持教育领先地位,增强国家竞争优势。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围绕解决教育公平和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取向进行改革。以教育现代化引领国家现代化,已成为各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第二,要认识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教育现代化,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以及校舍与教育设备设施、教育评价制度,逐步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转化。发展现代教育的核心是促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要充分认识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教育现代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教育的普及化。要求有较高的基础教育普及率、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和较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二是教育的终身化。要求具有比较完善和比较充足的终身教育的体制和条件,建设学习型社会。三是教育的个性化。注重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创造性人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责任能力的提高。四是教育的制度化。建设有利于教育要素充分整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五是教育的国际化。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六是教育的信息化。在教育领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扩大教育规模服务,为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障。七是教育的均衡化。要求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各民族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人人享有基本受教育的权利。八是教育的人本化。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教育利益。
2.牢牢把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进入,两基本,三共同”。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力争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使云南教育与全国教育共同发展,使云南人民与全国人民共同享受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使云南孩子与全国孩子共同成长。
一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到2020年,全省教育整体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扫除青壮年文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九年巩固率达到9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90%;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合理确定高中阶段普、职比例;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4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7年提高到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年提高到13.5年。
二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全省各族人民享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民族差距、学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三要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要求,普通本、专科院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合格以上标准,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有较大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较大满足,各类人才的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四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45%。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五要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形成立足云南、服务全国、面向国际国内人才市场需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特色鲜明的教育体制机制,发展具有云南特色和较高水平的现代教育。
3.全面落实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要全面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教育发展任务、教育改革任务和教育保障任务。
首先,要认真落实教育发展任务,努力建设现代教育体系。要努力建设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八类教育构成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我省最关键的是要抓好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和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进一步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扩大职业教育资源,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适应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臵,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促进高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推进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提升边境地区教育水平,重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和双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大力推进“一家园、三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化教育,实施教育桥头堡建设工程,引进海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水平。考核发展任务的落实,必须注重四率:一是入学率,二是升学率,三是就业率,四是贡献率。入学率体现教育公平,升学率体现教育竞争,就业率和贡献率体现教育质量和效益。贡献率不光是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贡献,更是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
第二,要认真落实教育改革任务,建设富有生机活力的教育体制。着力深化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学校管理体制、教育评价体制、国际化办学体制的改革。加强政府教育统筹,健全现代教育决策机制,建立打破行政区划,实行学区管理的机制,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民主公平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决策机制;更新人才观念,建设现代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推进以“三生教育”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评价制度为保障的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建立健全学校现代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基础管理、全程管理、系统管理和精致管理,提高民主科学、依法管理的水平;建立和完善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教育科研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现代教育评价体系;完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考试制度,深化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将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作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进一步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深化教育国际化体制改革,健全留学生交流、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科研合作、学历互认等体制机制。要大力加强教育法制教育,做好教育系统立法工作,争取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全面做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学校管理等的地方立法工作。
第三,要认真落实教育保障任务,为教育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认真落实教师保障、经费保障、信息化保障、依法治教保障、组织领导保障等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富有忠诚之志、大爱之心、精专之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方针,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保障政府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健全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大力实施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教育信息化工程为重点的标准化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地方教育立法进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推进依法治校,完善督导制度和督导问责机制;切实加强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
三、关于2011年的工作部署 2011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是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教育“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启动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即将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巩固已取得的教育发展成果和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求真务实,以项目促发展;改革创新,以机制增动力;素质为本,以管理提质量;政府主导,以保障促公平;加强党建,以服务促履职,为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为全面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1.求真务实,全面实施重大发展项目
国家和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对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即将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将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从2010-2012年,国家将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达13900亿元,占新增财政收入近1/3,如果我省按中央的要求配套项目资金,我省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也将会增加300亿元。我省被列为全国7个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市之一,国家所列的十一个重大发展项目,都落地在我省,都有相应的任务。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赶上了一个抓教育大有作为,发展教育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尽快启动和实施好我省十一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
一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投入45亿元资金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确保完成250万平方米校安工程建设任务。争取完成100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二是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每年投入3500万元,每年计划安排特岗教师6000名,培训义务教育教师7.5万人,培训校长2000名。三是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计划投入3亿元资金新建扩建农村幼儿园380所,培训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2000人。四是职业教育基础建设。计划投入3亿元资金继续实施12个职教园区建设工程。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与完善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在校生达到68万人。五是普通高中建设。设立普通高中发展专项基金,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新建和改扩建50所普通高中,新增普通高中学生1.53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达68万人。六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落实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强高校优势重点学科和师资队伍及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导师队伍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努力改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继续深化高校师范教学的改革,使之与基础教育的发展相适应,积极争取东部高校对我省对口支援计划,将2011年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年,开展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继续实施云南省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新增30个省级特色专业,60门精品课程,新建 10个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高职示范实习实训基地,遴选40名高校教学名师,30个高校名师工作室,新增3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完成部分高校专升本和更名工作。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5亿元,继续建设呈贡高校新区,入住学生达10万人以上。七是发展民族教育。实施好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国门学校建设,培训边疆民族地区教师1.53万人,培训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1000名,民族自治地区的高中毛入学率增加 5.4个百分点,编译出版民汉对译的双语教材和“三生教育”教材,所有学校普遍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八是发展特殊教育。计划投入1.07亿元资金改扩建和新建14所特殊教育学校,培训640名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九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逐步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落实普通高中学生和研究生国家资助政策,充分动员全社会的爱心、慈善力量,搭建社会捐资助学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社会帮困支教体系。十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提高教育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建设统一的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制订云南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应用系统建设规划。规范和完善云南教育专网建设,全面开展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建设全省教育信息、交换和服务体系,规范并推进全省教育政务、校务信息公开工作。做好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计划投入1亿元增加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计划投入1.28亿元用于多媒体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十一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的长效机制和中央支持、地方主导、学校参与的国际教育合作模式,新建扩建20所国际学校和国际部,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扩大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规模,派出和来滇留学生规模达到2万人。
实施以上重大发展项目,必须紧紧围绕省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省政府提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任务,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指导,科学制订行动计划,坚持完善各类标准,努力扩大优质资源,切实加强评估考核。
2.解放思想,认真落实教育综合改革任务
制度兴国,体制兴教。目前我国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交织,教育领域新老矛盾叠加,教育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不进行大的转变,体制机制障碍不取得新的突破,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很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我省被列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全省教育系统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要十分珍惜,不辜负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期望,坚定不移地、富有实效地抓好各项改革试点工作。
一要抓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改革试点。选择部分县市进行统筹发展教育的试点,启动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建设规划。推进县市县域教育综合改革;建立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县市域内交流,建立城镇优秀教师定期下乡支教制度;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教师编制的基本标准;进行打破行政区划,实行学区管理的试点。二要抓好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联合办学,组建学前教育集团,管办分离等办园模式,逐步取消学前班,举办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将公办幼儿园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管理。三要抓好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试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以全面推进“三生教育”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以考试评价招生制度改革为保障,深化素质教育。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协作区;建立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研究制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改革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四要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建立实行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任职制度;明确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间表、路线图;力争2012年全省1/3的县(市、区)初步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出台多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政策和措施,探索保障随迁和留守子女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将30%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普通初中,支持各地先行先试。五要抓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面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办学模式,创造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开展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衔接贯通试点,构建“大职教”人才培养立交桥。六要抓好终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设好云南开放大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出台《云南终身教育发展条例》。七要抓好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特别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新增一批研究生创新联合培养基地。八要抓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完成省级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工作。完善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结合、按标准分录取的高等学校录取方法;探索自主选拔录取、定向招生、推荐招生、破格录取以及高职单独招生的多元招生录取办法,本科院校实行院(系)专家录取办法;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学校招生规模的实施标准。九要抓好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大学章程建设,逐步形成依照大学章程管理学校的机制和氛围,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议事规程和决策程序;推进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优化校院两级学术组织架构;建立健全高校人事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制订在部分高校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实施方案,遴选试点学院。十要抓好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歧视性政策,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民办教育的资助体系;探索民办学校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推进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完成部分独立学院的独立评审工作。十一要抓好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改革试点。选择30所普通高中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实验项目;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新机制,促进高中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十二要抓好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动各级政府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切实完成国家4%目标的分解任务,提高预算内经费支出的比例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推动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全额使用于教育。制订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加强和改进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十三要切实抓好地方教育立法体系建设。做好《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云南省普通中小学校管理条例》、《云南省高等教育条例》、《云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云南省特殊教育条例》、《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条例》、《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条例》、《云南省教育督导条例》调研、起草、论证和送审工作;拟修订《云南省职业教育条例》、《云南省实施〈教师法〉的若干规定》。其中,2011年重点开展《云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条例》、《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工作。
教育综合改革必须坚持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市场取向和公共服务有机统一的教育体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持确立师生员工的改革主体地位,确立学校的主体责任,充分依靠学校和师生员工推进改革,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利益;必须坚持系统设计、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推进各方面的教育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实践;必须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争取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改革的合力,增添改革的动力。
3.素质为本,全面加强教育现代管理
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纲要》提出的教育战略主题,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切实加强现代教育价值建设,广泛深入推进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加快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增加学校的仪器设备和图书配备,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条件。着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责任能力。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技能和课余活动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切实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坚定不移地深入开展“减负提质”工作,规范和从严控制各种教辅材料的选用,从严控制课后班、补习班。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努力建设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注重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要全面加强教育现代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要增强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能力、向管理要尊严的思想意识,全面加强教育的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各级政府要充分履行教育方向引领、教育规划调节、教育资源配臵、教育质量监督四大职能。充分运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要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自主调整学科专业建设,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进行学校内部管理。要扩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规模、育人方式、合作办学方面的自主权。要建立和落实以县、区为单位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中观管理职能,既为各级党委、政府管理教育发挥参谋作用,又为各类学校管理发挥指导作用。要切实改进学校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学风、教风、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落实以创建文明学校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大力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全面加强学校的基础管理、全程管理和精致管理。要认真制定落实办学质量标准,强化学校督导评估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和办学质量。要努力推进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维稳机构,完善校园安防体系,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4.政府主导,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因为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基本的、首要的是保证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首要的是各级政府必须运用法律和政策的手段,合理配臵教育公共资源,全面完善和落实教师配臵、经费投入、督导评估的制度。依法利用行政手段引导社会资金转化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第二,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的本质是要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条公平的起跑线。今年要全面整改“两基”国检时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第三,要认真落实国家助学制度。认真落实包括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在内的国家助学制度。第四,要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孩子上学问题。要切实关心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保证残疾孩子平等接受教育,使特殊群体孩子与其他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第五,要切实加强教育基金会工作,大力发展教育慈善事业,募集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
5.加强党建,全面履行教育部门的职责
一要切实抓好党建工作。要认真落实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要求,立足教育现代化全局,进一步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把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水平,贯穿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始终,为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保持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要以优良党风正行风、促教风、带学风,弘扬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体,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为基础的各具特色的教育文化。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设臵形式和活动方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推动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全面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高校工委委派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和督导专员的决定,做好在大学生和高中阶段学生中推优入党工作,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基层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但反腐倡廉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要以对党和国家事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教育系统要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作风为重点,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始终保持政治坚定;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始终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优良学风,始终坚持严谨治学;以身作则,始终坚持廉政勤政。通过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作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教风学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行风校风。要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教育惠民政策落实的督查工作,切实整治群众普遍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乱办班、乱招生和利用职权谋取就学介绍费等行为。
三要全面履行教育部门职责。为政之要,重在践行,贵在履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尽忠职守的良好作风,全面履行好职责。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性地抓好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要增强教育服务意识,切实履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强化公共教育服务职能,真心实意支持好、服务好办学机构,服务好学校领导班子,服务好教师,服务好家长,服务好学生。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强化教育评估评价职能。要进一步健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履职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抓好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的思路、举措和办法,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所思、所盼、所忧、所需,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优秀人物和感人事迹,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各界人士大力支持教育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弘扬尊师爱生、崇教育才的社会良好风尚。
同志们,实现云南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要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以求真务实、务求实效的作风,凝心聚智,开拓进取,努力加快我省教育现代化进程,为早日实现云南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