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科学技术说课稿(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8:2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和科学技术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和科学技术说课稿》。

第一篇:教育和科学技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仁们,您们好:我是来自历教二班的周刚,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献课,我献课包括两个部分,说课和讲课,首先进行的是我的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川教版初中教材上册第二十一课《教育和科学技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进行说明

一、分析本课教材(教材结构、内容、地位)

教材选自川教版8年级上第21课。本节内容介绍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上教育和科学的发展。本课分为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詹天佑及其京张天路;候德榜于“候氏制碱法”。三个子目新式学堂的出现到科举制度的的基本事实;体现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按照课程标准,本科教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知道近代教育变革的情况,了解教育变革的原因,记住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说出詹天佑和候德榜分别在建筑和化工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能力与方法

阅读课文,找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材料,分析比较詹天佑、候德榜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慨括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伴随经济、近代化的过程,教育近代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提高辩证认识社会发展历史潮流的思维方法;

感受詹天佑、候德榜的精神品质,体会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改变未来,树立献身科学、为国争光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候德榜和“侯氏制减法”;京师大学堂;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难点:理解詹天佑、候德榜等人发愤图强、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三.教法学法

(一)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历史学科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在本着新课改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观察法等

(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讲解中,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历史联系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洋务运动的巨大历史作用,并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Ѥ 课前准备

Ѥ 主题导入

Ѥ 主题讲授

Ѥ 巩固测评

Ѥ 拓展延伸

(一)课前准备

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我会在备课前做好学情调查。这课的调查让我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存在的疑惑。根据调查结果,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指导历史探究方法、培养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历史学习,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二)教学过程

在整个新课教学中,我以“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

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有关私塾教育的三字经的图片

2、创立情景提出“我国教育发展到近代,情况又是怎么样那”从而进行情景表演——老师扮演私塾教师,学生扮演记者互动。

第一子目录教育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新课讲授

一、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本章内容的第一个子目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标的理念,我先采用情景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通过一下五点对其进行讲解,最后通过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的方式总结教育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原因,结果从而分析得出开始创办新式教育制度的必然必要性。自然过渡到第二个子目录——新式教育的开端

㈡新式教育的开端

在第二个子目录的教学中,主要是讲述洋京师大学堂我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采用有利于加强学生记忆的直观演示法。通过如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指出教育的本质--知识改变命运,接着自然过渡到第三个子目录——关于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部分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三)科学技术--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对于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我采取情景教学法、诱思导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三种教学法并用的方式来处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之后,对其进行总结并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以积极的评价从而导出——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让学生认清明白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地位

知识小结

深入学习后,为了体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安排了回顾全文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将教学回到整体,师生根据整课板书总结全文,构筑本课的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四)课后拓展

一、收集有关科举制度的资料,可以分类收集,或按朝代收集

二、在历史、地理学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制作京张铁路居庸关一段的“之”字形路线模型

五、板书设计

本课我通过PPT设计提纲式板书,利用黑板书写副板书,伴随教学进度呈现。这样既使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说课设计。在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和深刻领会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我结合川教版教材灵活、内容丰富的特点,把握学生兴趣所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把学生活动和教材知识融为一体,力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这一课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一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当然,由于《教育和科学技术》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进程复杂,一些问题在史学界争议也较大,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在讲述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评委,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初中历史说课稿《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大全《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说课稿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窥见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能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因而本课是第五主题中的重要的一课。承上启下

二、内容特点:

编排较散,知识点不集中。学情分析:

1、好奇心强,爱发问,喜欢探索。

2、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造纸术发明的时间; B、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 c、《九章算术》的历史地位; D、祖冲之得到的圆周率计算值; E、了解科学家张仲景、华佗、贾思勰和郦道元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对各位科学家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比较历史的能力;

B、通过学习表格,学习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表解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其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及其对世界的贡献。教学难点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内容与价值。教学方法:

1、抓住七年级学生的心里特征,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法、直观展示法等使其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考,联想,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在课前预习当中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归纳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结合时事,引起学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过渡:四大发明是中国历史上四颗璀璨的明珠,其中造纸术的发明是年代最早,影响最久远的。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中四大发明的片段导入。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提问:纸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书写? 强调西汉开始用麻造纸。

归纳纸的发明和使用有哪些优点?蔡侯纸比起之前的纸又有什么优点?

强调造纸术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总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数学研究的硕果

提问:负数的概念和负数的加减法由哪个国家提出? 过渡:π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提升:祖冲之是中国和世界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成就得来不易,是通过了他自身的努力和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医学、农学和地理学的成就 课前活动:学生搜集有关中医的知识 讨论:谈谈你眼中的中医。“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贾思勰、郦道元

提升:历史上这几位科学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这个成就不是轻易就能得来的,是他们付出了努力才有的,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

课堂总结: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科技改善人们的生活。从今天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由于各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

第三篇:23教育与科学技术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它还物化在生产工具、设备中,体现在对生产程序的策划规定上。

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科学能够有力地改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者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总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科学发展水平。其次,科学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一方面,科学发展及其他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另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加遵循这种规律。再者,.科学要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

3.可能的影响转化为现实影响的途径。①科学以理论形态进入教育领域,影响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能力,影响教育内容。②科学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的方式进人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的物质资料的更新,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③科学以方法,手段的形式进入教育,引起教育方法、手段的更新。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是将科学创造的成果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后,传授给更多的人,他们能够掌握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为进行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打下基础。

2.教育推动科学体制化。从17、18世纪开始;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和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它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是尤为突出。

4.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了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了科学技术的成果。

三、新科技革命与教育

1.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改革的意义。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不断深化,这是一场信息革命。这场革命,正推动着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推动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样,这场革命也对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提供了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深刻改变着人们关于教育的旧观念。

2.教育观念的转变。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的首要课题就是: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从结论教育转向方法教育。②教育形式个别化。由于新型教育技术的广泛采用,传递教学内容的途径将发生重大的改变,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能够确保学生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和方便的地点,学习这些内容。他们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自订学习进度计划,并且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自我测验和评价。③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新科技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和多样

化。④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迅速发展,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应对世界的变化,由此要求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科学技术成倍增加、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科学技术和生产的整个体制发生变化。新的科技浪潮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特点标志着智力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面临的知识快速增长、知识更新率加快和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一切都对基础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

1、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更新加快。这不仅促进技术和生产的变化,也引起科学内容和人的思想的变化。加快感知新事物的速度,加快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转换速度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科学技术加速转换,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且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最终给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乃至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带来了巨大变化。科学信息量不断增长,新的科学规律、新的科学原理和新的事物的不断涌现,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但扩充了某一学科的内容,也把该学科的知识扩展到其他科学技术领域。这样,阐明科学内容的信息量成倍增加。因此,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在所谓的“知

识爆炸”面前,高等学校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二是培养信息评价的专门人材。

2、科学理论和科学手段作用不断增强

科学理论的作用随着科学发展而不断加强,要求高学生的各科科学理论准备水平;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根据地预测所学学科的发展途径。建立科学理论储备,虽然不能立即应用于实践,但它为未来的专门人材,其中包括科学理论的创新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当代科学认识手段的作用是巨大的,这是由现代科

学的特点决定的。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因特网的巨大信息资源为广大师生所用。网络不但使现代个人电脑进入课堂教学,而且通过高速的声像和资料连接,使所有的课堂和学生在彼此之间以及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很多教育工作者坚持认为,把计算机网络结合运用于现有课程的课堂教学计划势在必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基础,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学技术手段,即使是最完善的也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不能过高估计它对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作用。

3、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现代科学发展的特征,是不同的知识领域之间彼此联系,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不同的学科利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学科间相互结合常常导致新学科的出现,例如:控制论、仿生学、数学语言学、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学等。各学科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也影响到高校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方法,普通教学论和高校教学理论也相继采用了控制论、信息论、工程心理学、数学心理学以及其

他学科的知识。

4、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科学技术和生产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科学研究成果的物化时间逐年缩短,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科学成为生产力的作用与日俱增,而技术日益成为科

学发展的要素。企业对专家的要求与其说是参加实践工作,不如说要他们对科技原理以及它和生产的联系和关系作出科学的解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一是技术科学化,二是科学“技术化”。因此,学校与社会其它各部门进行综合的创新丁作,对于高等教育意义重大,这也是培养管理自动化生产的高级专门人材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现代科技发展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正在不断缩短,而在这其中,不论是科学技术的理论发展,还是向生产力转化的具体技术,都表现出了高度综合化的特征,这就对教育提出了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现实要求。

首先,科学理论的发展趋向综合化和科学与技术趋向一体化预示着当代科技的重大突破,不能只靠某一个学科或某一方面人才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单科的或局部的知识其应用度是十分有限的,而整体的、综合的知识才

具有广泛的、巨大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基础教育不能过份地强调对单一学科知识的继承,而需要基础教育培养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天体力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生物学、大气科学等等众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其次,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趋向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论是科学理论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还是人类社会生存质量的提高,都不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紧密联系,呼唤着既具有“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又掌握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又具有正确的科学价值观、道德观”的高科学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最后,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的基础教育应在承认教育的继承功能的同时,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有创新才有发展,这是当今社会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所以学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探究精神的教育,探究是连接教学与科学的桥梁,是创新意识的灵魂。可见,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基础教育以自然本身的综合性为背景,将自然科学教育视为一个统一的、综合的整体,适当软化已有的学科边界,以大科学观为出发点,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思维的策略与技能,减少对琐碎知识细节的记忆。只有这样,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三、科学技术发展对基础教育学科课程设置的影响

高等院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模式。当代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向培养人才的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对课程设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认真的研究。虽然诸多设课程理论各执一端,但都在促使课程设置朝着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要求的方向发展。我们从国外大学的情况,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发展趋势:

1、强调理工文学科综合化教学

当前,许多国家都认为:工程科学发展是以社会需要为根据,又为自然、经济、政治等领域所制约的。因此,在大学课程设置上普遍重视理工文学科综合化,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和社会工作者共同解决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这就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只有做好理工文学科综合化,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扩大工程师的智力界限,从而增强适应性。因此,许多国家都在改变狭窄的专业训练或单纯的工程训练,在理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文科课程。从美国高等理工科院校来看,特别是一流的工科院校,都十分重视文科课程的设置。

2、强调基础理论课程教学

早在30、40年代,由于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国家的高等院校普遍偏重于专业技术训练,比较忽视基础理论教学。由于五十年代后期的“空间冲击”,促使这些国家的高等院校意识到:只有掌握了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工程师才能有所发明创造。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他们又发现:应用科学比基础科学变化快,但应用科学又都是在基础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牢固的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应用科学的需要。基于这种认识,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又都普遍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在美国,理工科大学一般都强调基础宽厚、能适应将来变化的“通才”,整个四年的教学都是围绕加强基础进行的。在日本,大学新生必须先进“教养部”读一般教育科目,然后进入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学习。西德在培养工程师的教育中,头两年也用来进行基础教育,称为“基础学习阶段”,后两年为“主课学习阶段”。从上述几所理工科大学的设课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基础课教学在朝着强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并且具有起点高、基础厚、课程宽、选修多等特点

3、强调实践性课程教学

国外高等理工科院校在加强基础理论教程的同时,也强调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以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比如美国许多大学的实验室和计算机都日夜开放,十分注重实验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科技冲击的浪潮下,各国高等院校都已经意识到了课程设置的问题,在朝着综合性、基础化和实践性的方向发展。无疑,对于我们培养人才的模式也提出了挑战,应该针对目前我国的现状进行思考。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是否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要求。

3、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手段现代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手段是直接联系的。原始社会以前,人类是凭借着体态姿势和咿呀之语来进行信息交流的,教育的方式只能是口耳相传;经过若干年的演变,人类慢慢学会借助音节来表情达意,口头语言称为教育的主要手段;之后,文字的出现,特别是印刷术的出现,出现了书本。书本是以文字来表达、传递和储存教育信息,书本的出现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大革命,教科书的普遍使用,促进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这样,小组教学和班级教学模式就得以实现。;到了十九世纪末,幻灯、无声电影等视觉媒体应用到了教育领域,形象教学方式的引入,使教学别开生面;进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电影、广播、电视、录音、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等相继投入教育领域,六十年代开始,教育领域出现了闭路电视、录像、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人造通讯卫星、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等教学工具和手段。这些媒体共同构成了人类教育的立体传播时代,教育方式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出现了没有围墙的学校,使教育摆脱了手工业方式的束缚,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向着高效率、优质量的方向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也在迅速增加,知识爆炸的出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要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习容量和加快学习进程,只能靠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人口的增涨,需要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又适应不了人口爆炸所代来的普及教育和扩大教育规模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形式和方式存在的比较抽象、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较大、施教范围小和表现手法少等许多弊端,人们将新技术引进教育领域,研制出新的教学工具。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总之,为适应科技进步、知识增长和现代生产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并且成为人们接受教育最快捷最经济的途径。随着以通信技术、视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兴起、凝聚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不断涌现,人们开始借助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理论来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实现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教育改革为目标。现代教学传播媒体的应用促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许多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思考。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大大促进了人们对学习资源、学习过程、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问题重新思考,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大教育观、学生主体观、教师主导观、学习效率观、教学媒体观、终生学习观和终生教育观等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和更新。

第五篇:浅论当代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浅论当代科学技术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人文学部法学院法学121班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时,也对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育设施的不断改进,极大完善了学习和教学的环境,为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使得高速、海量地捕获各种信息成为可能。可以说,无论是理想中的素质教育,还是当前社会形势下的应试教育,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在为期15天的义教活动中,我们发现,在给当代教育事业带来便利的同时,科学技术对教育事业、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所产生的的负面影响同样也不可忽视。如何趋利避害、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如今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真实经历,结合当今国情,对当代科学技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利弊做出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 科学技术负面影响 效率

科学技术的变革,影响着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经济基础的巩固程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本身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产生反作用。⑴ 一,科学技术对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教材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我们在义教活动中看到,如今的中小学教材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课文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题目类型更加趋于创新化、多样化,很多都是我们读书的时候没有见过的。可以说,这些变化对于孩子们开发智力、学习知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手机、电脑,学习机,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作为学习工具走进了孩子们的写字桌,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们的不再为想学习而没有学习工具发愁,跟西方或者其它更加发达的地方比起来,或许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但毕竟硬件设施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这么多的科技成果都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充分说明了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当然教材只是教育资源很小的一个模块,要想搞好教育事业,让科学技术

更好地服务于教育,需要完善的还有很多。

(二):硬件设施更加完备,学习环境日新月异。在义教活动中,我们走访了几家学校,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其硬件设施都是一流的。宽敞舒适的教室,完备的多媒体设施,这些是以前所没有的。而且我们从前来义工会学习的同学那里了解到,如今大连的学校不仅比以前更加“阔气”了,而且学校的数目和种类也比以前多了不少。有公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有普通的中学、小学,也有针对某些兴趣爱好所建立的补习班等。可以说,当代的教育水平,是与迅猛发展的科技水平共同进步的。

(三):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而言,只有生活富裕了、衣食无忧了,才会有精力去想从事学习或是精神层面的享受。有很多孩子,往往就是因为经济条件的原因而不能完成学业,这在以前是很常见的现象。在我们和孩子们的闲聊中得知,现在这种问题已经越来越少了,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都很重视。有的家长自己平时生活都很拮据,但是在对待孩子学习花费上问题的时候,都是毫不含糊的。

二,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体现在其对国民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中。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国民素质又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方面,人们丰衣足食之余,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教育事业之中,不断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

科技教育重要性主要有6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消除蒙昧的锐利武器。二是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三是培养造就科技人才的大学校。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需要,是建造科技“金字塔”的基础。五是社会道德教育深化一种辅助。六是先进科学技术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有赖于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广大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对它的掌握和运用。⑵

(二)孩子们的智力得到长足发展。在义教活动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智力活动,比如脑筋急转弯、象棋比赛等等,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们特别机灵,反应问题很快;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小孩独有的幽默与机智。这些都是搞好学习所必备的技能;而这些,归根到底都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得益于

生活水平的提高。精彩的课堂、富有创意得到书本、良好的家教、和谐的社会环境,都是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有力因素。

当然,这些好的影响和作用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更深层次、更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则是它所带来的弊端。新生事物在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阻力、会有一些人们所不愿看到的负面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无法回避,只能追根溯源、趋利避害。而科学技术对于教育事业的影响是深层次的,是多方位的。

一,突如其来的网络,让许多青少年在求知的路途中迷失了方向。互联网于1994年传入我国,短短的20年间,它已经从富贵家族的奢侈品演变成平常老百姓所必备的家庭用品,像柴米油盐一样普及到千家万户。然而这一切来得太快了,快得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曾几何时还以农业大国自居的我们,如今已跟新一代的科技革命接轨,渐渐地步入了信息时代。当孩子们面对神奇的网络世界、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时,就像见到了稀世罕物一般无法压制住自己的好奇心,整个人都沉醉在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中。

在义教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堪忧的现象。有孩子因为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有的孩子自己不愿意做作业,干脆不动脑筋而是在网上直接找到答案乱抄一气。这些无疑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好多孩子对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洋洋精通。但是对于最基本的文学常识或是其它学科的知识点却一无所知。当然,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老师给学生布置过多的学习任务是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还是网络来的太快、对社会造成的冲击太大和孩子们无法抵制这些诱惑所致。

青少年追逐特异功能、星座、算命、电脑预测等神秘现象的原因既有青少年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好奇、冲动、轻信、偏执等心理特点,热衷于对神秘现象的心醉神往,也有来自客观成长环境中的不良诱因和缺乏科学无神论的教育引导。⑶

二,网络文化的盛行,对孩子们学习知识产生严重的误导。许多孩子将网络语言、甚至是脏话应用于作业、考试中。这种现象在我们辅导孩子作业时极为常见。网络上的信息很多,但是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在网络上更加随意、马虎,因此错误的、不文明的、不健康的信息也很多。孩子们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黄金年龄,他们所接受的东西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辈子;而滥用网络文化的现象如果不加节制,长此以往下去,往小处说会影响孩子们学习知识、影响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往大了说就会影响整个民族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而那些不健康、不文明的信息,则深深毒害着青少年的心灵,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总结与思考】:不管科学技术对青少年带来了多少冲击、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多少不良影响,科学技术的本身是没有过错的。在二十一世纪,无论怎样形容科学技术对当代教育事业的贡献都不为过。因为,没有科技事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当代如此高效、便捷的学习工具和教育系统,也不会有教育观念的普及和教学资源的广泛传播。我们应当肯定科技在教育事业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当然,它的作用不仅仅限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在古代,在教育系统、教育制度、学习工具尚未完善之前,依旧有很多学有所成,中国历史上的学习的典范更是多如牛毛;倒是当代的教育和学习条件完备之后,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弊端也随之而来。我们无法武断地说科学技术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但是可以肯定,制度在进步,工具在进步,而随之而产生的负面问题则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途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们不能把它归咎于科学技术本身;先进的科技和便捷的工具只是辅助因素,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因此只有立足国情、立足于当前的教育现状、立足于每一位青少年的心理状态,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弊端。

虽说如此,但是青少年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和辨认能力也是正常的。那些深受科学技术弊端所害的孩子们是最无辜的,社会有责任为他们扫清成长之路的障碍,帮助他们趋利避害,正确对待和使用科技成果。因为这些,关乎孩子的未来,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而这一切,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需要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切实努力和配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科技成果与教育事业能够并肩携手,相互促进,为中华民族培养更多栋梁!

【参考文献】:⑴--------------百度文库《科学与教育的关系》⑵----------------百度文库《科技教育中的德育作用》⑶----------------百度文库《科技教育中的德育作用》

下载教育和科学技术说课稿(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和科学技术说课稿(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最终5篇)

    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1. 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2.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3.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辨析 4. 从美国科学教育思索未来中国科学教育 我国发展战略:从“......

    浅谈科学技术及其发展

    浅谈科学技术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科学的内涵,解释科学的社会作用极其意义,旨在利用科学的本质特征、社会作用发展科技,促进科学技术新发展。文章的第一部分解释了科学......

    什么是科学技术

    什么是科学技术钱伟长科学技术总的来说有两类:一类是了解、认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这是社会科学和社会技术;一类是了解、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这是自然科学技术。 了解、认识社会有......

    科学技术简史

    《科学技术简史》考查试题 学院: 学号:姓名: 1、材料分析题: 材料: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

    科学技术管理办法

    **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管理办法 (2013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科学技术工作,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概论

    题目:谈谈你对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认识。你对学习该课程有何体会、教学上有何建议?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

    计算机科学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科学技术史

    虽然自己正是学投资的,但在上科学技术史这门课之前,却一直没认真思考过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在网上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逐渐从数据中和相关论文中领会到了发展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