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九年级第七课+神圣的宪法同步练习

时间:2019-05-14 18:1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版九年级第七课+神圣的宪法同步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版九年级第七课+神圣的宪法同步练习》。

第一篇:人民版九年级第七课+神圣的宪法同步练习

第七课 神圣的宪法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

1.国家主席胡锦涛说:“我一定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尽力”。国家主席之所以要忠诚的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是因为()

A.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B. 宪法比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C.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D.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人们把宪法称为“母法”,把普通法律称为“子法”,“母法”与“子法”关系表明()

A.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B.宪法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C.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D.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3.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A.宪法可以代替其他法律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建立法律体系的重要性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4.“刑法+教育法+民法+合同法十„„=宪法”的观点是()A.正确的,因为法律是国家一切法律的总和

B.错误的,因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C.正确的,因为普通法律要依据宪法制定

D.错误的,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不是所有的问题 5.下列属于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有()①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 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 国家机构及国家标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从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关系看()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宪法的具体化 B.宪法包罗万象,可以代替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然地位不同,但是都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D.宪法从根本上将未成年人的权利加以确认,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宪法的补充 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公有制 D.社会主义制度

8.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这就要求()

①公民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②公民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③公民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 ④在任何情况下,权利都等于义务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主要体现在()①提议制定、修改的主体不同 ②通过的人数不同 ③公布的机关不同 ④适用的人群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人大代表的每届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便根据宪法修正案进行相应的修改。这表明()A.宪法的修改引起普通法律的修改 B.宪法的修改影响普通法律的制定 D.宪法的修改影响普通法律的实施 C.宪法的修改影响普通法律的权威

11.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该法颁布后,政治老师引导同学们探究该法与宪法的关系。你的观点是()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以依据宪法制定该法

B.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所以宪法包括该法 C.该法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D.该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宪法相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条规定: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

A.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D.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13.我国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共同点是()

①都需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都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④都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⑤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样严格 ⑥规定的内容都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A.①②④⑥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①②④

1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坏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这段话表明()A.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B.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C.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平等性 D.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真实性

15.维护宪法尊严,为保证宪法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和国家昌盛。那么,保证宪法实施,我们应该()A.认真学习宪法 B.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C.自觉遵守维护宪法

D.防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 16.宪法和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

①积极学习宪法 ②宣传宪法 ③自觉遵守宪法 ④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辨析题

“如果把我国的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由多兵种组成的军队,那么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如果把我国的所有的法律比作有多种乐器演奏的交响乐团,那么宪法就是这个交响乐团的最高指挥”。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三、简答题

1,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下边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你谈一谈漫画所反映问题的具体表现内容。

2.宪法和普通法律一样都是法律,没有什么区别,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3材料一:漫画《暴力拆迁》。

材料二:2010年9月27日《重庆商报》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备案审查官员前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是透露,国务院正在准备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拆迁条例》与《宪法》、《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保护公民及其他不动产的原则和具体规定存在抵触,这导致了 城市发展与私有财产保护两者间关系的扭曲(1)“暴力拆迁”让人心痛不已,备受关注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被提上议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被修改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被修改说明什么?

(3)说一说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是怎样的?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办公室发布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初中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进一步学习宪法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知道法治精神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1)我们初中生为什么要“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2)作为初中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

四、实践探究题

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的十二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为了迎接法制宣传日的到来,某校要求各班制作一个“法制宣传”网站,请你参与: 1.【经典回眸 我的记忆】假如你参与此项活动请你把知道的我国历年法制宣传日的宣传主题,通过专题网页与广大网民共享。(至少三个)

2.【经典回眸 我的解读】上述法制宣传日的宣传主题基本都与宪法有关,假如网站正征集有关法制宣传日的宣传主题与宪法有关的原因的解说词,邀请你参与,你准备写一句什么话呢?

3.【宪法宣传 我的行动】为了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该网站要求有一项向广大市民宣传宪法的活动,你计划选择哪些相关知识向人们宣传?专题

七、神圣的宪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 2.D 3.B 4.D 5.C 6.A 7.D 8.D 9.A 10.A 11.A

12.B 13.D

14.B 15.D 16.D 二.辨析题

答案:(1)这个观点正确。(2)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必须根据宪法来制定,不得和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三.简答题

1.答案:(1)说明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2.答案:作为行为规范,宪法和普通法律一样都是法律。但是宪法规定的内容、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等方面看,二者有着重大区别。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而普通法律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必须以宪法为立法基础,是宪法的具体化,并不得与宪法相抵触。③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3.答案:(1)普通法律必须与宪法为依据来制定,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被修改或者宣布无效。(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率和法律地位。(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地位看,是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石。从内容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定的是全社会根本的活动准则:从效力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答案:(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2)我们要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好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四、实践探究题

答案:(1)2001年: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2002: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2003:依法治国,执政为民;2004: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2005年: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3)提示:可围绕宪法的地位、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等宣传。

第二篇:第七课《神圣的宪法》教案

第七课《神圣的宪法》教案

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科政治总课时数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年级九年级册

次全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七课第一框页

码第80——82

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一个内容。本课介绍宪法的相关知识理论性较强,相对枯燥,学生理解宪法的神圣性有一定困难。而学生只有准确认识和充分理解宪法的神圣性,才能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才能严格遵守宪法,勇于维护宪法的尊严。教学目标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够从宪法的效力方面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教学重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学难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补充材料教学流程第

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小

四、课堂练习通过拟人化的法律家族聚会活动,引出宪法与普通法律关系的讨论,引起学生对宪法神圣性的关注。

1、列举《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中违反宪法的有关规定,指出该《办法》必须进行修改。

2、向学生显示宪法的部分内容,学生回答相关的法律有哪些。采用各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法律文库”中呈现一些法律知识

4、绘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1、做教材P82页填表,说明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2、请你用一句话或一副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书后的思考题进行讨论或辩论。学生课前分小组查阅资料。学生根据法律知识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学生绘图说明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学生看书归纳学生讨论,每组抽一代表说出本组的观点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主要意图是检查学生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能力。检验学生本框内容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宪法权威性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

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2/4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年级九年级册

次全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三单元法治时代页

码第

83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二个内容。此单元,在全册教材中属重点篇目,因为,我国要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重视未成年学生的法治教育,特别是对其进行宪法教育,使其树立宪法意识,而本课是宪法的本质部分,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中都处在重要部分。因此,本课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诸多法律知识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一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只是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内容规定上体会宪法的地位及权威,深刻理解宪法具有总章程的意义。教学重点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教学难点体会宪法的地位和权威。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教材、点拨王练习册、小黑板。教学流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探求新知:

二、交流新知:

三、总结知识:

四、巩固应用知识:

五、拓展知识:1.出示预习课文的内容: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有哪些?2.指名回答。3.教师加以引导。4.让学生朗读。5.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重点的内容背诵下来。6.让学生默读“法律文库”中的内容。1.根据第83页“法律文库”介绍的一些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但还不全,针对此完成下列问题;2.同学们是否查阅了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3.教师可进一步举例说明。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等。4.教师加以评点。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请同学们完成第84页,宪法与普通法之间关系的举例说明。(5分钟)回家上网查阅:更多的,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并举例说明1.学生自学课文一遍。2.学生回答。3.学生边读边把重点的内容用笔勾画出来。4.学生自由的朗读三遍。5.学生理解记忆。6.学生默读“法律文库”。1.学生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哪些部分组成?(2)我国的国家标志应该包括哪些?2.已查阅了的同学举手,并举例说明理由。3.同位互相交流。4.小组同学举例说明,加以验证。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的内容。学生分小组举例说明。查阅记载,宣传宪法规定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知道学整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性质、根本制度等。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我国宪法规定的全面性的最根本的问题。检查自学的效果。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习效果。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板书设计

(1)国家性质

(2)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和社会生活中、(3)国家的根本任务

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6)国家机构及国家标志等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一课时版本名称人民版社年级九年级册

次全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三单元法治时代页

码第84-85

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三目内容。此课本在本单元中属重点篇目,因为学生已明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且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上好本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宪法权威和地位理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过程与方法:懂得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教学重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教学难点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教材、点拨王练习册、小黑板。教学流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二、探求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事例:

五、课堂小结:

六、课外拓展练习:1.提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有哪些?2.板书课题。1.学生自读课文内容:2.教师根据教材中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作进一步的介绍与列举。1.出示:书本第84至85页中的“空格练习”。2.出示:宪法还规定了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3.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是统一的。任何公民不得只想享有权利而不想履行义务。

.分析第85页至86页两个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先了解材料之后,分组思考讨论下列问题:材料一问题:

(1)齐某想要维护自己的什么权利?

(2)在具体的部门法中找不到与此案直接相关的法律条文,但齐某的合法权利却能得到维护,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问题:如果你是蒙某,你如何利用宪法为自己的权利辩护?2.自学第86页“法律文库”中的宪法规定。3.教师讲解: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了解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更懂得了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为此,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它、把它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提高宪法观念、用宪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请举例说明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导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公民所具有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任何人无权剥夺。通过此题的思考练习,使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进一步的了解及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目的是告诉学生,宪法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也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武器,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和了解宪法。本环节的两个案例要说明的道理是一致的,所以上课时应灵活掌握。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同时,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板书设计:1.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公民基本权利

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的保障书

3.宪法是每个公民维护其基本权利的武器。4.宪法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遵守它,维护它。教学内容课题名称神圣的宪法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4/4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年级九年级册

次全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七课第四框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页

码第87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环节是对前一环节内容的补充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它是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这个角度说明宪法的神圣。并且是通过比较宪法和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三个不同之处,突出宪法的神圣性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以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原因;

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树立宪法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以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原因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树立宪法观念。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宪法的部分内容材料;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材料(补充)。教学流程第4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小

四、巩固提高

1、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明确告诉学生:“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向学生出示“宪法的部分内容材料内容”,要求学生把P87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2、在学生填写时进行巡视。

3、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主体、通过的人数和公布的机关三方面进行小结。

4、根据上述内容自然过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为什么要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2)举例说明,宪法的修改对具体的法律会不会产生影响?

5、根据学生讨论后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6、先向学生介绍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然后向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的宪法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制定和修改?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小结。

1、以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为话题,请学生结合上述内容,简要的进行小结,2、创设疑问;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小结。完成《单元训练题》1、5、81、先独自思考,然后可以和同桌进行讨论,将前3节的知识回顾起来。

2、学生从思维上将本节内容和前面所学的知识衔接起来。

1、认真学习“宪法的部分内容”,然后填写表格

2、学生填写表格。

3、学生对照自己填写的情况进行思考和对比。

4、学生结合本课前后所学的内容分组展开讨论。

5、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讨论结果,并结合老师的评讲,对照自己的认识进行思考。

6、学生先听取老师的介绍,然后讨论问题。

1、学生进行小结

2、请个别学生回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思考。

1、引导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回顾和巩固。为本节教学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使学生从思维上将本节内容提前纳入到前面所学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导入新课。

1、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了解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给予必要的引导。

3、一是使学生通过对比知道自己填写时的不足;二是让学生对该知识有完整认识。

4、使学生通过讨论,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从而形成本课的知识结构;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形成宪法是神圣的观念。

5、进一步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的观念有一个整体认识。

6、学生对全国人代会的知识知道的较少,需要了解,同时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

1、进一步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的观念有一个整体认识。

2、即使本课内容前后照应,也使学生对全课有完整的认识。板书设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主体不同人数不同机关不同

第三篇:神圣的宪法

夹河镇初级中学导学案 九年级 政治 第七课 神圣的宪法

主备:陈华双 审核:思品组 学生姓名

班级: 组别: 小组长:

第一课时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教学目标】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够从宪法的效力方面说明宪法规定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教学重点】了解宪法的地位 【教学难点】对宪法地位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 【导入定向】

(一)【自学体验】

1通过拟人化的法律家族聚会活动,引出宪法与普通法律关系的讨论,引起学生对宪法神圣性的关注。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2列举《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中违反宪法的有关规定,该《办法》为什么必须进行修改?(写在课本上)

3做教材P82页填表,说明了什么道理?

4、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哪些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5.宪法的地位是:

6、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7、国家性质是:

8、国家的根本制度是:

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10、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

11、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 组成。

12、我国的国家标志:包括

二、【交流展示】(分组讨论,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一)【合作展示】

1、怎样理解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阅读P82《法律文库》,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归纳提升】

1、宪法的地位是:

2、宪法规定的内容是:

三、【反馈提高】

(一)【自测反馈】

1、下列选项中属于宪法规定的内容的是()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修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④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2、物权法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物权法根据宪法来制定表明()A.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B.宪法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C.普通法律与宪法是“子法”和“母法”的关系 D、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的问题问题

3、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国有经济 B.私有制经济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集体经济 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5、在我国,诸如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问题都是由宪法规定的,这表明宪法()

A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C 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行动准则 D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重要、最根本问题

(二)【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学目标】

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认识公民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宪法赋予的,任何人无权剥夺;同时,宪法也是公民维护基本权利的武器,所以,每个公民应熟悉宪法,了解宪法; 【教学重点】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学难点】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怎样保障公民的权利;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二)【自学体验】

1宪法还规定了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写在书上)

2、阅读第85页材料,回答课本的问题:(写在书上)

3、自学第86页“法律文库”中的宪法规定。

二、【交流展示】(分组讨论,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一)【合作展示】

1、阅读P86页“宪法助她讨公道”回答课本的问题?(写在书上)

2、公民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二)【归纳提升】

从以上学习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反馈提高】

(一)【自测反馈】

1.列宁曾经把宪法说成是“写满人民权利的纸”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①平等权利 ②政治权利 ③经济权利 ④受教育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2.下面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B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 C.二者没有必然的关系 D、二者是一样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

A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明确规定的 B从封建时代延续下来的

C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要求 D、社会主义的原则

4.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①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

②制定宪法 ③自觉遵守宪法 ④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后,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在全国城市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这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A.依法享有免费教育的权利 B.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C.依法享有均衡受教育的权利 D、依法享有受教育权

(二)【总结反思】 第三课时 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教学目标】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方面说明宪法的神圣。【教学重点】了解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难点】了解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的相关规定。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一)【自学体验】

1、宪法是国家,是治国安邦的,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因此,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向学生出示“宪法的部分内容材料内容”,要求学生把P87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二、【交流展示】(分组讨论,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一)【合作展示】

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为什么要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举例说明,宪法的修改对具体的法律会不会产生影响?

3、先向学生介绍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然后向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的宪法要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制定和修改?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小结。

(二)【归纳提升】

三、【反馈提高】

(一)【自测反馈】

1.“如果把我国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由多兵种组成的军队,那么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

帅;如果把我国所有的法律比作一个配有多种乐器的交响乐团,那么宪法就是这个乐团的总指

挥。”这段话表明()

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帮的总章程

C、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严格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2.我国法律有“母法”与“子法”之分,下列两部法律能体现“母法”与“子法”关

系的是()

A、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B、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C、宪法;刑法 D、环境保护法; 水法

3.国家主席说:“我一定忠诚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竭诚

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国家主席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是因为()

A、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B、宪法约束公民的一切行为 C、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D、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4、材料一:《民法通则》第一条规定:“依据宪法,制定本法”。材料二: 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也做了相应的修改。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2)怎样理解“依据宪法,制定本法”?

(一)【反思总结】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行路难同步练习

第2课《行路难》同步练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

①此诗是李白遭到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②垂钓碧溪上: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钓鱼。

③乘舟梦日边:伊尹将受商汤聘用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日月比喻天子、皇后。1.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那么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

参考答案:

1.停、投、拔、顾;内心的苦闷、抑郁、2.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3.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4.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5 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6 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7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8“长风”句表现了诗人冲决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同学们用它作为赠言,是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

9、李白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们为李白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

第五篇:高中历史人民版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基础自测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①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②商鞅变法对秦国所起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B.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C.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 D.为秦统一方国奠定了基础

③下列战国时期思想家没有主持过变法运动的是 A、李悝 B、吴起 C、申不亥 D、韩非

④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 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 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

⑤下列著作不属于“六经”内容的是

A、《诗》 B、《春秋》C、《书》D、《尚书》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

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 《商君书·更法》

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对待变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综合创新运用】

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②结合史实思考: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不选赵国的诗歌 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过 B.赵国和鲁国在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非礼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

③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主要的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秦国兼并战争的需要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子的“仁”的学说与孟子的“仁政”观点在内涵上是一致的。B、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是针锋相对的。C、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内容。D、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由战国商鞅所著。

⑤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据《论衡·本性篇》记载,“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长。如此,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子》一篇。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之徒,亦论情性,与世之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世硕,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都是孔子的养子。

——转引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儒家思想史》第一章

材料二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ǎng 额头);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

材料三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

——《荀子·性恶》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对人性的看法分别是怎样的?(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认为的人性本质的内容有哪些?

(3)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问答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概述这种文化现象的突出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研究主题: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探究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结合教科书内容阅读相关资料。

探究方法:归纳分析的方法。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等。

成果展示:利用小组探究的结果,撰写历史习作《早期儒学基本特征述评》。2.实践活动。

①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思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②调查了解家乡风俗中还有哪些传统礼制的遗存。

参考答案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① B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各家学派思想的掌握及联系当时社会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的能力。

② D 提示:联系变法以后秦国的发展情况回答。③ D ④ B 提示:本题考查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对法家思想的深入分析。⑤ D

(二)材料解析题

(1)“仁”的学说。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是进步的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他的“仁”的学说也含有维护传统制度的旧思想。(2)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圣”之称。

(3)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4)轨迹:孔子为总结中国古典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思想有保守的倾向,主张回复周礼。孟子提出了王道主义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文化基点上提升了儒学的理想。商鞅主张激进的变革。他们三人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示:所列举的材料只是提供线索,在理解材料中的观点的同时,还要结合所掌握的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① C 提示:考查记忆。

② D提示: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局势的了解。

③ D提示:将该政策与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结合起来考虑。④ C

⑤A 提示:注意区别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

(二)材料解析题

(1)材料一认为人性是“有善有恶”的,其关键在于“养而致之”;材料二主张性善论;材料三主张性恶论。(2)孟子认为性“善”的具体内容为: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3)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圣人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主张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来“化性”,人仍可以成为圣人。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

提示:此题考查对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殊途同归特点的认识。

(三)问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3)各国纷争的局面形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4)战国时期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各阶级、阶层针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各种方案,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实际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突出特征:体现了历史变革时期最富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学术空前活跃的特点。

提示:该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条件。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熟练掌握儒学的发展阶段及其各个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多阅读课外书籍。2.实践活动 略

下载人民版九年级第七课+神圣的宪法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版九年级第七课+神圣的宪法同步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人民版,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一) (一) 单项选择题 ①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

    政治生活第七课练习[最终定稿]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选择题 1.(2008海南卷8)194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

    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C2.C3.D4.D5.D6.C7.B8.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C2.C3.B4.C5.C6.C7.味道 颜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出师表》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出师表》同步练习一、《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三. 字词解释......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二)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我国公民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2.情感态度观念 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一、我会选择(18分) 1、“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这句名言中“这种事”是指。 A.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B.生病 C.死亡 D.挫折 2......

    同步练习

    课题: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选择题 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 )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C.北上抗日 D.进一步把革命推向......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教案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三步走”的发展战:,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