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感觉训练(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8:1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闭症儿童的感觉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闭症儿童的感觉训练》。

第一篇:自闭症儿童的感觉训练

自闭症儿童的感觉训练

一、感知和运动

感知和运动是儿童发展的起始环节,和各方面的发展关系重大。粗大运动技能及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是每一个自闭症孩子训练方案中的重要部分;感知觉的训练总是有机地被组织到孩子整个的个别化教育方案中。

(一)感知觉

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感觉分为:

1、外部感觉,即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2、内部感觉,即本体感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本体感觉(也叫运动觉)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及身体的位置、姿势的感觉。

平衡觉是指人对自己整个身体所处的位置、方向及其变化的感觉。

内脏感觉是指人对身体的内脏器官的状况的感觉,比如饥饱的感觉、干渴的感觉等。

婴幼儿期的几种主要知觉为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知觉,包括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和深度知觉。方位知觉是人以自己的身体为核心,对物体所处位置的认识;形状知觉能力是阅读以前的必要准备;深度知觉对人动作的调控有重要意义。

(二)运动

我们这里所说的运动,并非一般的体育运动,它是指人通过神经系统控制,使自己的外部肌肉去完成某种动作的过程。人的运动表现为各种动作,因此常把“大运动”叫作“粗大动作”或“大肌肉活动”;精细运动则叫做“精细动作”或“小肌肉活动”。人有三种身体运动:

1、身体(头、四肢、躯干)姿势的变化;2、身体的移动(爬、走、跑、跳);3、操作、摆弄物品的活动(玩积木、拼图、涂色、剪纸、画画、写字)。前两项为粗大运动,和手臂、腿部及身体的大肌肉群活动有关;后一项为精细运动,主要和手腕及手指的小肌肉群活动有关。

(三)感知与运动的关系

一般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总是把感知与运动并提。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围栏中婴儿通过多次尝试,拽动他跟前的毯子取到了毯子的另一端的洋娃娃的实验,很好地说明了动作与感知、思维的关系,我们也正是通过观察儿童的动作来了解他的感知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比如我们观察到自闭症儿童握笔、写画的动作就可以看出他的空间知觉及本体感觉的发展情况。

二、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运动问题

不管是外部感觉还是内部感觉,自闭症儿童都有显著的发展不足及异常。自闭症儿童突出的感觉问题之一是听觉的敏感性问题。一定强度的噪声(乐声的频率相对较低)会使自闭症儿童感到不舒服;甚至是痛苦。在听到尖锐、频率高的声音时,他们常出现捂耳朵、闭眼睛的行为。触觉过敏困难是绝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突出问题。他们对拥抱、抚摸很排斥。躲避抚摸和拥抱使自闭症儿童得不到正常发育所必须的舒适触觉刺激。“自闭症儿童缺少移情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舒适的触觉输入。”还有孩子对某种质地的衣服非常排斥,拒绝穿这类衣服。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自闭症儿童总是去揪衣服领子、抓肩膀,坐在那里不停地扭动身体,好像浑身很痒。触觉过敏也是导致自闭症儿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一个原因。自闭症儿童的另一种感觉过敏是平衡失调,这类儿童害怕被摇动、害怕荡秋千、玩转椅。由于平衡能力差,步行姿态不正确,常摔跤、磕碰。

自闭症儿童感觉的另一个问题是感觉迟钝。痛觉迟钝的孩子不能及时觉察身体的伤痛,受伤、流了血也感觉不到。有自伤行为的孩子把手臂咬得青紫也无痛的反应,处在一种身体防御机能失调的状态。平衡觉迟钝的孩子,在极快的、长时间的旋转后,没有晕眩感。高度反应迟钝的孩子,喜欢爬高,没有害怕的感觉。内脏感觉迟钝的孩子,由于身体机能状况的失调,身体的生物节律紊乱,会有过度进食、不知饥饱,进食极无规律的表现。这种孩子多为肥胖儿。人们对自己身体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及肢体的位置,姿势,通常是不依赖视觉和听觉的,但本体感觉迟钝的自闭症儿童会特别依赖眼睛,结果反而容易失去平衡。由于对身体各部分的意识模糊,穿脱衣物及处理身边食物的能力欠佳;写字时,要么握笔时抓得太紧,要么用力太轻或不会用力。

有相当多的自闭症儿童空间知觉发展不足。空间知觉发展不足的孩子会表现出无法循着直线走路;上下楼梯时,由于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高低,会表现出深一脚、浅一脚的步态,严重时会惧怕下楼梯。这类孩子在写字时,不能把字写在格子内,把字排列整齐有很大困难,有的甚至把字体写得支离破碎。在生活中,把水注入杯中也会有很多遗洒。在学习活动中,这种孩子玩拼图和组合玩具也显得笨拙,甚至不知所措。

运动方面,自闭症儿童大部分大肌肉发展良好,但也有一部分自闭症儿童四肢的灵活性、协调性差,他们不会模仿、不会点头,精细动作发展不良。

三、感知运动训练的意义

1、脑的发育需要丰富的刺激。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感知运动训练是弥补大脑功能缺损,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内容。

2、大运动有助于自闭症儿童了解自己的身体各部分以及身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改善大肌肉发育不良,发展平衡及协调能力,提高肌肉的力量、控制力,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条件。

3、强化的运动训练,能减轻自闭症儿童的刻板及异常行为。

4、有组织的运动训练,能使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范围得以扩大,感知内容不断增加,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5、感知运动训练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听觉与视觉的有意注意,并从训练中学会听指令。

6、精细运动训练,通过摆弄、操作物件可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认知和改善触觉,同时也促进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自理能力,写画技能,手语及职前技能。

四、感知运动训练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运动训练要有一定的强度、速度,姿势要正确。

运动训练的强度、速度和动作的姿势是训练是否有成效的几个重要因素。

美国的一项专门治疗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的STNR运动(由几组爬行活动构成),首先要求姿势的正确,“猫咪坐”(像猫的坐姿),“箱子型”(摆成箱子状的爬行姿势)是练习的第一步,然后是“抗力摇摆”(加一定阻力的前后摇摆)练习,每次30次,接下来是几组加阻力的爬行练习。爬行5米长的距离,约花15-20秒钟,缓慢、平稳,抬头看着前面目标爬,往返六次。一组活动要花15分钟时间,每次练习5次,经过6-7个月的练习,对改善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各种训练机构几乎都有爬行这一训练项目,但他怎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却很少有人去注意。运动训练应是严密的、有组织的,有一定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量。时间太短了,量太少了,效果有限;时间太长了(超过两小时),量太大了,较小的自闭症孩子可能无法适应,效果也不见得好。

2、感觉学习很重要

一些自闭症儿童由于理解问题的能力有限,本体感觉发育不良,模仿能力也差,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往往是听了指令却做不来动作,即使有时训练者做了示范动作,他们也无法完成。因为人对自身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及身体位置的感觉需要经验来逐步积累。因此在训练中首先是手把手地辅助自闭症儿童去完成动作,然后辅助逐步撤离,直到他能独立地去完成一个个动作。在家庭训练的指导中,常有家长向我诉说孩子不会双脚跳。我就告诉他们:在孩子不特别反抗的情况下,用宽布带把孩子的双脚绑住,让他被动地把双脚并拢,然后把孩子放在稍高(小凳子)的地方,在前方拉着他的脚往下用力跳下,让他初步去感受“双脚并拢跳”的状态。经多次练习,孩子们都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指出,自闭症儿童的言语障碍是由于触觉及本体感觉的障碍引起的。由于对自身发音器官(口腔、舌头、牙、齿、面颊)缺乏觉察,无法使口腔肌肉的运动自如而妨碍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因此,运用各种感觉的手法使自闭症儿童记住自己的嘴巴是非常重要的。“当印尼的孤独症儿童开始获得刷口治疗以了解身体器官时,他们开始能即时发音,说出有意义的言语。”(张鑫铭)还有“脸颊运动训练”也属于感觉学习的一种。这种训练就是用手轻拍双颊、下巴、嘴唇,并且力图发出声音来,还可以紧闭嘴唇吹气使脸颊鼓起来,还可以做出各式各样可以牵动脸颊肌肉的鬼脸。后两种做法可能自闭症儿童会有较大的困难。在训练者发音说话时,让自闭症儿童用手去感觉气流、声带的振动,下巴的下降与太高,两颊肌肉的活动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3、提供舒适的感觉刺激

自闭症儿童的感觉问题一些要用行为训练来解决,比如听觉与视觉的有意注意、呼唤反应是自闭症儿童训练的重要目标。注意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而另一些感觉问题则要用感觉的方法去解决。就是说首先我们要给自闭症儿童舒适的感觉刺激,来慢慢改变他们对各种刺激的不良反应,改变他们的感觉阈限。

在视觉方面,环境的布置要整洁,色调要明快,东西要摆放有序;使用的照明灯光要明亮、柔和,应避免使用管灯和旧的快要坏的灯泡,因为灯光的闪动及管灯发出的声音会使自闭症儿童不安,甚至会使他们无法容忍。学习材料的选择也要注意;所有材料应是色调明快,对比强烈,轮廓清楚。卡片及小读物要选背景不复杂、图案清晰、线条明快的那一类。很多自闭症孩子不喜欢儿童读物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那类读物的背景太复杂、太零乱,给他的视觉刺激很不舒服。

听觉方面,要注意不要把音响和电视的声音放得很大,说话要避免太响或频率太高。在较安静的环境里,轻声地对着自闭症儿童说话,教他们学习语言会有较好的效果,舒适的环境能够平息他们的不安。实际上,听觉统合治疗的原理也是首先给自闭症儿童提供舒适的(经过调配和过滤过度敏感的频率)声音刺激,然后使他们的听觉逐渐地脱敏。

触觉方面虽然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躲避拥抱和抚摸,但是我们仍然能找到他们喜欢接纳的方式。当自闭症孩子拒绝拥抱时,可以轻轻地抚摸他,在他和你玩得很开心时,要不经意地去抚摸他,或者抱他坐在你的膝盖上,摇动他,和他做“拉大锯、扯大锯”的游戏,不经意地去抱一下他,这样做他不会反感。当我们要求自闭症孩子看着我们的时候,不要使劲去抬他的下巴,要很轻地托一下下巴就可以了。排斥穿某一类衣物的孩子,不要硬性强迫他穿,或者责骂他,要试着用鼓励、诱导、条件交换的方法使他慢慢地能接纳不同质地的衣物。总之,给自闭症孩子舒适的感觉刺激是我们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多年的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我采用以下一些方法,简单易行,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视觉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短暂,特别是目光对视有困难,追视能力弱等,我们在训练中进行:(1)看固定物品,如玩具、图片、实物等。(2)看移动物品,如滚动的球、飞行中的彩蝶、移动的灯光等。(3)看复杂图案,从图中寻找指定物,从图中找相同与不同之处等。(4)目光对视,双手挟着孩子的头,亲切地叫他的名字,深情地看他,拿出他喜欢的物品给他看时,马上拿开物品改为目光追着孩子看等。

2、听觉的训练

(1)听喜欢的歌,声音。(2)听简单的声音。(3)听简单的指令。(4)听、找移动的声源。(5)模仿声音,如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小动物叫声等。

3、味觉的训练

采用味觉瓶,让学生品尝各种味道。(1)辨别单纯味道,如酸、甜、苦、辣、咸的调味品。(2)辨别两种以上味道。品尝锅巴、鱼片、炒菜、拌菜等。

4、嗅觉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对嗅觉常常反应比较迟钝,我们在训练中,用嗅觉瓶来练习,如嗅一嗅香油、酱油、醋和酒等。当烹煮鱼、肉时,也提示他们嗅一嗅什么味道等等。

5、触觉的训练

利用身体和手与外界物体的接触,使儿童去感觉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变化。(1)手的触摸,分辨物体的大小、多少、形状、软硬、干湿、轻重、粗糙与光滑等。(2)肢体的接触,通过对人体的抓、拍、打、掐、捏、挤、压、刷、绑及按摩等方法,使孤独症儿童在身体接触中体会痛,痒和舒服等感觉。

6、口部活动的训练

口部活动的训练是语言训练的一部分,使没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学会发音、说话。我校由曹静老师为主编,创编了语言训练操,对儿童的口部训练有明显的帮助,并深受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语言训练操共分五个部分:(1)口部运动,有噘起嘴、咧开嘴、鼓起腮和咂咂唇四节。(2)舌部运动,有伸收舌、舔嘴唇、舔嘴角、弹响舌、舔绕唇和顶两腮六节。(3)下颌运动有四节,张口闭口、左右移动、前后移动和上下扣齿。(4)发音儿歌,根据发音时舌的位置编写了一首儿歌,儿歌中涉及了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及卷舌音等。(5)口部按摩有六节,抹口轮、捏下颜、擦下巴、弹颧腮、揉面颊和轻拍面部。

在口部训练时,除了语言训练操外,我们还常常带孩子们一起吹泡泡、吹蜡烛、吹毛毛、吹飘带、用吸管喝水、伸舌舔口边的糖汁等方法。

7、肢体活动的训练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肢体活动能力的训练,就是大家常说的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能力的训练。在我们开展的感觉运动训练中,是指运动觉的训练,它在训练中占主要部分。

(1)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包括:拿、放、捡、穿、插、捏、拧、摆、写、画、撕、拔及使用剪刀、锤子、启子等简单工具的使用。

(2)上肢力量及协调的训练有:抱、拍、打、投、接、传、抛、推、拉、拽、扛等能力。

(3)下肢力量及平衡能力的训练有:站立、行走、跳跃、跑步、跳打物品、上下楼梯等。

(4)全身运动能力的训练有:爬、钻、翻滚、身体移动、攀高、摇荡、旋转、滑动、球浴、沙浴、水浴等。

第二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矫正。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详细,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

二、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会有什么表现呢?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它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大滑板 小滑车 爬地推球)

2、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常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划消 盯点)

3、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它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拍球 跳绳 八八轨道 上下轨道 太极平衡板 摇滚翘翘板

独脚椅平衡木)

5、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跳床 羊角球)

6、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触觉板 大笼球)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障碍,因为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和运动的完成。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后果?

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根源是家长养育不当。

一 是先天因素。有的职业母亲工作忙碌、紧张、焦虑、运动不够,特别是母亲怀孕期间的紧张情绪,对孩子的感觉系统发展很不利。

二 是城市家庭小型化。孩子都是“独苗”,居室又都是“独门独户”,在家里接触的是地板而不是土地,陪伴的是保姆而不是伙伴,没有很多机会去晒太阳、看花草,孩子活动空间不断缩小,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各种感觉刺激机会太少。孩子们很少有在室外奔跑、跳跃、爬树、翻墙、涉水、玩泥沙等体验,孩子身体各方面的平衡控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三 是剖腹产率不断增高,孩子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挤压,对孩子的触觉和关节生长很不利。

四 是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五 是家长总是将成人社会的竞争意识,过早地加到了孩子身上,使孩子的负担过于沉重,剥夺了孩子参与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

让孩子找到感觉,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好好地玩,像蹦床、滑板、吊桥、秋千其实都是感统训练器械。一些传统的游戏如跳房子、滚铁环、捉迷藏等都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感觉系统发展的。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多与人交往,多喊、多叫、多唱也是较好的办法。有一些孩子还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训练,家长和老师应当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要给孩子游戏的权利。

感觉统合失调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它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

四、怎样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如何?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日本、台湾等地从70年代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已研究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在中国儿童中也取

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周期是20 次,一次约一个半小时左右,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特殊脑力训练两部分。心理老师据每个孩子的失调程度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鉴定效果。训练时间是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一星期应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一些。

器械介绍:滑梯:强烈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

伸展行为的成熟。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滑车: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 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方形滑车: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圆形滑车:双手滑行、连结车阵、手搭肩、搬运、玩法多样,随心所欲。大陀螺:高级前庭平衡训练器。强力刺激孩子左右脑发展。

平衡触觉板:各种不同形状的触点可刺激孩子的脚部神经及全身触觉感。可任意变 换,训练平衡能力,体验行走乐趣。太极平衡板: 针对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或迟钝的孩子进行训练,增加前庭及 本体感的刺激。踩踏石:训练孩子平衡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跳袋 羊角球:通过在跳袋内向前后左右跳跃,可帮助儿童克服本体感不足及触

觉敏感或不足。88轨道 上下轨道: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及动作的灵活反应。上下转盘:将球放置在轨道上并慢慢地转动转盘,令球在轨道上持续滚动。

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及动作的灵活反应。独脚凳: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力感,建立前庭感觉机

能。万象组合:组件种类多,兼顾儿童感官、肌体、前庭平衡,精细动作及创作游戏互动等各种能力资源开发需要。分种组件,分开使用可促进孩子基本动作发展,混合使用时则能增进较多变化的身体协调统合。动作计划,训练更高 层次的运动。

第三篇:自闭症儿童自理训练 吃饭

训练自闭症儿童自理能力——吃饭

我们对自闭症(孤独症)孩子进行训练,其目的是要培养孩子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与年龄相称的能力,促使孩子能融入社会。

与正常儿童不同,自闭症儿童基本的生活能力很难随着年龄而成长,他们需要积极的教育训练体系来协助,很多自闭症儿童都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者是大小便行为奇异(不去厕所,不蹲厕所,尿频,脱光衣服大小便,便泌等),或者睡觉太少,不能关灯睡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给其家庭带来很多抚养上的负荷,更使得家长会因此对孩子的所有能力都过低估计,对孩子的未来感到绝望,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在我们与自闭症儿童的母亲进行第一次咨询访谈时,当向她们问及孩子的生活能力时,有时会听到母亲这样回答:“我从来都没有让他自己做过,总想着他是个有病的孩子,”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又常听到母亲们这样感叹:“原来不是他不会,而是我们没有教!”

有的家长也曾试图教孩子吃饭、穿衣、如厕,但由于不成功就得出结论:“我这孩子就这样了,根本教不会。”实际上往往由于教的方法不对。也有的家长总把眼睛盯在孩子的学业能力的教育上,花很大的气力教识数,认颜色,比大小,却忽视了孩子吃饭时还要人喂,不会自己穿衣服等问题。

实际上,生活能力和习惯的训练与辅导,应比其它的课业内容先行,而且由于成效显而易见,也有助于家长树立信心。吃饭是人的最基本活动之一,它不仅为人体提供维持生命的养料,也是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无论是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约定俗成的饮食习惯和规则。所以训练自闭症儿童具备良好日勺饮食习惯,不仅是使他获得健康生活的基础,也是促使他学习适应社会的开始。

许多家长往往只注意到吃饭与孩子身体健康的关系,而忽视了“吃饭”这一行为的社会性价值。因此这样的结果就不难见到了:孩子严重偏食、挑食、拒食,家长搅尽脑汁做饭,围、追、堵、截,费尽心思喂饭。除了这种现象外,孩子往往还伴随有:不爱吃正餐,又随心所欲到处走动吃东西;分不清是“你的”还是“我的”拿到就吃:经常自己打开冰箱吃东西。

有以上状况的自闭症儿童还没有建立起良好、规范的饮食习惯,这往往是从家长的宽容和将就开始的。许多家长都对此感到无可奈何,以为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是因为他有病。的确孩子因患有自闭症而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与感觉沟通,因此就造成了家长的一种观点--对孩子无法讲清道理,他不可能懂。但实际上,正因为我们与自闭症儿童之间很难用语言进行交往和沟通,无法说给他听,我们就更有必要“做给他看”,通过具体的行动语言帮助孩子理解“吃饭”这一活动的全部含义,这就是训练的基本意义。

自闭症儿童之所以有不定的吃长工穴,首先是匡为他们不知道时间的概念。所以训练要以时间为中心。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吃饭时间和习惯,让他的生活有规律。训练中要注意注意以下两点:

吃饭时间以外的食物管理——首先要做的是不让孩子再有随地无限制吃东西的可能性。必要时将冰箱锁起来,将他爱吃的东西放在他不能随便拿到的地方。

吃饭时间的固定——确定每日三餐的时间,并严格遵守这个时间。即家人只有在到了吃饭的时间时才把食物放在餐桌上,帮助孩子逐步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

不能够坐在餐桌旁吃饭,或者坐一下就跑开,叫回来坐下后又跑开是许多自闭症儿童都有的现象。既然自闭症儿童的吃饭习惯要通过训练去培养,家人在迟到这种情况时就不能采取将就的态度,认为随便在哪里吃都一样,只要把饭吃下去就行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滋养孩子不良的习惯和吃饭行为,让他以为这样到处跑着吃是应该的。良好的吃饭行为要在孩子尚幼小时就开始训练,否则随着习惯的固定和孩子年龄的增大,纠正不良的行为和建立良好的习惯就变得十分困难。

训练中要注意:

固定地点——训练孩子有良好的吃饭习惯,固定吃饭的地点非常关键,家人每天要在固定的时间将食物放在为孩子选定的餐桌上。刚开始时甚至需要固定餐桌旁的某个位置。切记:如果等孩子站起来跑开,再追回来,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阻止孩子站起来跑开时不仅只用语言(如说:“坐下,不要动!”)更要有意识地使用身体辅助(即在他要站起来的一瞬间将他按住),这种方法要不厌其烦地坚持使用,其有效性就会显现出来。

循序渐进——刚开始训练时,可能会遭遇到孩子的反抗:哭闹、不吃饭,但家人应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重,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显效。要求孩子坐在固定的地方吃饭,并不是要一开始就以坐好吃完所有的饭菜为标准,而是要逐步进行。将食物的量分成若干份,一份一份地给孩子吃是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技巧。具体做法如下:

开始时只将食物中的一小份分出来放在一个小碗里(切记勿将全部饭菜盛在一个碗里放在他面前),有时可能只有一勺饭。要求孩子坐着吃下去。在他吃完后,让他看碗里“没有饭了”,并夸奖他“真棒,好孩子”,然后可以允许他稍跑开五,但要很快地要求并帮助他回到座位上来,再吃掉小碗里的第二份饭。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逐步理解家人的要求是什么(吃完饭),并培养孩子有成就感和完成感的经验。训练中要把握逐步增大每一份的量,(即一顿分开的份越来越少),及减少允许孩子跑开的次数。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可以一次吃完较多的饭,直至吃完全部,而他坐着吃饭的时间也就自然随之而延长了。养成习惯后,家人就会体验到什么是成就和轻松。注意不要忘了在孩子每次配合后都及时给予鼓动,说一句:“真棒!”还要伴之以发自内心的笑容。

排除干扰——在训练孩子良好吃饭习惯的初始阶段,不仅要通过固定时间、地点、夸奖及容易吃完等技巧帮助孩子理解家人的要求,还要注意观察有哪些因素在干扰孩子,分散他的注意力,加大了他达到要求的困难。为了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吃饭的活动及所吃的东西上,他的座位附近不要有他感兴趣的玩具或物品:有时还需要关上门窗以防止外面的某种声音刺激他。如果电视对孩子有影响,那么在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之前,吃饭时要把电视关掉。

惩罚不良行为——在吃饭训练中,很多家长要么因心疼孩子吃不上东西而放弃训练目标和原则,对孩子妥协和迁就(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孩子感到反抗是有效的,以后还会使用各种手段反抗);还有许多家长面又对孩子的不配合和反抗失去信心,施以斥责不仅会使饮食本身不愉快,还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让孩子惧怕吃饭的场景,不要忘记之所以要训练孩子建立良好的吃饭习惯,最终目标是要使孩子体验到与家人及同伴一起吃饭的愉快,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自发主动地遵循规则。

当孩子不配合或过度反抗时应该怎么办:

第一在他做出不良举动时用非常严肃的表情看着他,用摇头示意“这样做是错误的,妈妈不喜欢。”可以说:“错了”、“不行”等简短的话语;第二要坚持原则,将家人的要求重复示范给他;第三要帮助他完成,并在完成后及时夸奖。此外还要注意一个技巧,在刚开始时,可以选择孩子较喜欢吃的食物,当他不配合时就立刻将食物移开,告诉他“没有了。”也就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吃就要坐在固定的位子上吃。

与正常儿童一样,自闭症儿童要学会独立吃饭,也需要经过从用手抓着吃,直到能使用筷子吃的完整过程。所不同的是自闭症儿童更经常发生停留在某个阶段或进展缓慢的现象,许多孩子还会出现奇异的习惯。如:一定要先将米饭倒在桌上,然后一粒一粒地捏起来吃等。由于自闭症儿童在这方面的发育发展障碍,父母往往会采取非常周到的喂饭方式让孩子吃饭,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不再独立,丧失了学习自己吃饭的机会和欲望。另外也有的父母未注意到孩子尚不会吃饭是因为他的身体功能发育还没有到位,如小肌肉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简单地认为别的孩子在这个年龄能做到的他也应该能做到,没有对孩子给予针对性的辅助和训练,使孩子产生挫折感,因惧怕这类活动缩而不前。因此在训练孩子的吃饭技巧时,避免过度辅助和过度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按部就班、辅导到位——观察孩子目前有多大的能力,是否能拿住勺匙,是否可以握住筷子,是否能用筷子夹住食物(还是只能用勺匙),拿勺匙和筷子的动作是否正确……?在确定孩子目前的能力基础后,进行一步步的辅导。如:如果孩子不能长时间的拿住勺匙,就在他先握住后家人再握住他的手,让他感觉动作的发生和存在;如果孩子能拿住勺匙却只会用它敲打桌面,家人就要在他拿住勺匙后,及时辅导他用勺匙去舀饭,并辅导他将舀到的饭送到嘴里(刚开始时可能要手把手地辅导他完成全过程,但要注意随时准备退缩辅导,以锻炼孩子独立完成的能力)。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觉得孩子是被辅导完成的就不夸奖,应在每次规范动作(哪怕是在辅导下)完成后给予鼓励:“真棒!”

进行辅助性训练——对于手部动作极端不灵活的孩子,要在吃饭时间以外进行辅助性训练,如:抓握训练,通过抓吊单杠,手提重物等活动练习抓握能力:通过穿珠子,插木棒等活动练习小肌肉的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在平时用勺匙或筷子练习夹取较大、较软的物品,然后逐步增加难度,让孩子习惯使用另一只手配合(如:右手拿勺匙时左手去扶碗),所以也应在平时让孩子多进行双手协调行动的能力,如:拧开瓶盖,再盖上等,为孩子掌握吃饭的技巧打下基础。

在自闭症儿童中,偏食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孩子只吃滚烫的白开水泡饭,有的孩子只吃带馅的食品,有的只吃深颜色的菜,有的孩子只吃肉不吃蔬菜,而有的孩子只吃蔬菜,不沾一点荤味,偏食不仅给孩子的身体造成营养缺乏和不平衡,影响孩子心智的发展,也给家庭的养育造成很多障碍和负担。

要想纠正偏食的习惯,家人首先要转变一种认识:这孩子就是喜欢吃这个,而不喜欢吃那个。即认为这是天生的,或因孩子有病导致的。自闭症儿童的偏食的确与他们的认知障碍有关,但这种认知障碍对孩子的进食行为形成干扰的程度又往往取决于

家人在生活中对孩子的矫正能力。如果家人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一种有矫正作用的条件,这种干扰就会减少或消除,反之则会促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进食习惯。

如何创造一种有矫治作用的环境呢? 减少正餐前的零食——偏食严重或正餐吃不多的孩子,通常都能轻地得到一袋零食或饮料,或可以在任何时间打开冰箱拿东西吃。如果不改变这一条件,纠正偏食就无法实现。改变孩子吃零食的习惯也同样要遵循食物管理和循序渐进的原则;①将零食和冰箱里的食品及饮料放在孩子自己取不到的地方,开始时甚至不让他知道在什么地方,让他找不到。②将大袋中的食品倒一点在小容器里,而不是整袋给他(饮料也是如此),如果孩子不干,以哭闹和发脾气的方式要求大袋食品,就将小容器的食品也移开,为的是让孩子明白,哭闹得越凶,离他的期望就越远,等孩子停止哭闹时再给他,以表明食物是对他适当行为(不哭)的奖励。用这种方法逐步减少孩子吃零食的习惯,直至完全摆脱对零食的依赖。

不要一次摆上许多种菜——有的家长因担心孩子挑食吃不饱饭,每次做饭都设法做几样菜,让孩子尽可挑他所喜欢的去吃。其实这样做只能助长孩子的偏食。一但开始训练,就要避免这样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饭菜分成小份鼓励他吃完一份这个,再吃一份那个。

避免只做孩子所喜欢的饭菜——由于担心孩子吃不好饭,许多偏食的孩子的家长不辞辛苦,尽量每顿都为孩子做点他喜欢吃的饭菜,看孩子吃得比较满足,家长也就得到了宽慰和满足。殊不知,越是这样,越是容易培养出一个偏食的孩子,而孩子越偏食,家长的心就越疼,循环往复,其结果是每况愈下。纠正孩子的偏食,关键是让孩子接受没有吃过的东西,接受他不喜欢吃的东西,这常常会遭到孩子的激烈反抗。在这种情况下,正确采用“强化原则”是非常有效的。强化原则中,强化物是关键。强化物就是能刺激孩子产生适当行为的刺激物,可能是某种食品(如孩子所喜欢的饭菜、巧克力、雪碧等),可能是某种东西(如玩具或依恋物),也可能是某种活动(如玩水、荡秋千、妈妈抱)。在纠正偏食习惯时,应选择食品类强化物,作为对孩子吃下他较不喜欢食物的奖励。即“你先吃了这个,才能吃那个”,如果孩子哭闹就连“那个”也没有了。在这一过程中,家长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让孩子改变偏食。同时要坚持原则,不能妥协,妥协一次,下一次就更困难。要明白迁就不是爱,而是害孩子。

综前所述,训练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只是知道在吃饭时应该怎样做,更要明白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助于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生活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家长懂得“爱是有原则的”;要求家长为爱孩子而帮助孩子,为帮助孩子而学习认识、理解自已的有自闭症;为征服自闭症去学习一门新的技巧——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方法。

当您想尽一切方法喂孩子吃完了一顿饭时,您是否想过他又丧失了一次学习社会生活规则的机会。吃饭不仅是为人体提供维持生命的营养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

如何培养孤独症儿童良好的进餐行为

对于较大的婴儿来讲,除了吃适当的食物外,还需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进餐行为。其目的一是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行为和进餐礼节;二是为将来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打下基础。对于不到一岁的孩子,家长应注意什么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呢?

(1)认识孩子

对于较大的婴儿来讲,除了吃适当的食物外,还需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进餐行为。其目的一是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行为和进餐礼节;二是为将来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打下基础。

对于不到一岁的孩子,家长应注意什么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呢?

(1)认识孩子的吃饭模式:

孩子学会爬行、站立、行走后,仿佛一刻也安静不下来。他们整天忙着在屋子里“探险”,没有时间乖乖地坐着吃饭;即使能坐下来,由于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也不能乖乖地坐在餐桌前把饭吃完。满9个月的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发育为能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东西,并且日渐熟练。为了练习这项重要的新技能,他会用手指拣起盘子里的小块食物或者伸手去拿盘子里的东西,搞得餐桌乱七八糟。这是喂孩子吃饭最困难的时期。

(2)变化无常的饮食习惯:

学步期的孩子饮食并无规律,昨天的胃口可能还很好,今天就可能一口都不肯吃。看似毫无章法的饮食习惯搞得母亲晕头转向,同时很为孩子担忧。有专家建议,把孩子一周或一个月所吃下的东西平均一下,你会发现他的饮食其实比你想像的均衡。他们往往不会天天摄取同样热量的食物,或许今天吃得很少,但过两天就会补偿回来。因此,孩子没有胃口时,少吃一些食物是很正常的现象。

(3)言传身教:

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已经有了很强的模仿能力。在餐桌上,如果他看见别人含着满嘴食物大笑、乱丢食物、敲餐具等,他也会模仿这样做。所以,大人要注意自己在餐桌上的言行举止。

(4)固定地点:

每次固定在一个地方喂孩子食物,容易使孩子明白,一旦坐在这个位子上就是要吃饭了,可以养成在固定地点吃饭的好习惯。如果孩子真的饿了,只要坐在这里,就能很快地进入准备吃饭的状态。

(5)餐桌上的表演:

在餐桌上,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当宝宝把餐具或一块食物掉到地上时,身边人的反应会让他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开始了他的表演: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就是不放进嘴里。对于他的行为无论你是笑还是骂,孩子都认为你的回应是让他继续表演,会让他对自己的主导能力更加有信心。应付小家伙的胡闹,最好的办法是不予理会。这样,他就会自觉无趣,而不再继续。

(6)孩子不饿:

如果孩子在餐桌上只顾摆弄餐具、食物,而坚持不肯吃东西,证明孩子根本不饿。这时,需要及时地将食物收走。等孩子饿了,他自然会好好地吃饭。

(7)鼓励孩子:

如果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哪怕仅乖乖地吃了两口东西,家长都需及时地鼓励他。这样才能促使他向你希望的那样发展。

对于婴儿期的孩子,家长不能强迫孩子用餐。否则,用餐的时间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讲,都会充满压力,感觉紧张。长此下去,必将影响孩子身心发育。家长可以采取变换食物花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吃饭,但不要过度地关注孩子每顿吃的食物量够与不够。总之,喂养行为是关系到母子双方的行为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营养结局,即身心的健康,所以必须引起每位家长的足够重视。

一旦孩子养成不良的膳食习惯,家长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来纠正。因此,平时就需注意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膳食习惯,而良好的膳食习惯的培养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1)避免挑食、偏食习惯的形成。

本年龄段孩子的进食特点是:喜欢吃熟悉的饭菜,不喜欢吃那些不常接触、比较陌生的食物。长期如此,有可能造成孩子偏食、挑食。家长应注意食物品种要多样化,经常更换,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食物,熟悉它们的口味,可以避免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此外,任何一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都不全面,只有多样化食物通过营养素互相补充,才能达到营养平衡。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对某些食物的厌恶。

如果孩子已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家长需有耐心地、慢慢地纠正。家长应借助各种形式向孩子讲道理,说明偏食、挑食的坏处;不要打骂、批评孩子。孩子喜欢色彩鲜艳、味道鲜美的食物。因此,家长对孩子不爱吃的食品可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保证色、香、味、形俱佳来吸引小儿的兴趣。应坚持不断地尝试,不要因为孩子一次不吃就不再提供了,更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使你的尝试屡屡失败。因为如果孩子掌握了你的心理后,便会利用不断地哭闹、拒食,换得他喜欢的食物。

(2)不随便吃零食。

不断地吃零食,缺乏饥饿感,会影响对正餐的食欲。同时,胃肠不断工作,得不到休息,易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和胃炎等。许多零食属于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营养素单一,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和营养素缺乏。因此家长不要给孩子准备许多零食,以免让他养成随时想吃就吃的习惯。而应保证让孩子定时、定量地吃好“三餐一点”。

(3)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

准备吃饭前,应提前让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并鼓励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餐前准备,比如摆碗筷等,以吸引孩子对进餐的注意力。固定时间、固定座位、固定餐具可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进餐观念。同时,进餐时家长不要追喂孩子。因为这样,孩子只需被动地张口接受食物,便有更多的精力注意周边的事情。应鼓励孩子自己进餐,这不仅是一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还可增进孩子进餐的主动性。孩子通过使用餐具的训练,还可增加手的精细动作以及协调能力。

(4)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

细嚼慢咽可使食物在口中充分地被研磨并与唾液充分混合,可刺激胃肠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可减少胃肠道负担并使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同时,多咀嚼还有利于颅骨和牙齿的发育,增强牙齿抵抗力,防止牙颌畸形以及龋齿。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大脑饱食中枢有充足的时间告诉你――“吃饱了!”以免食入过多的食物。

(5)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6)培养进餐礼仪,比如等待全家人共同进餐,不要自己先吃;懂得礼让和分享食物,大家都喜欢的食物不要据为己有。

(7)坚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表现出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兴趣,不与人交往宁愿一个人玩;

2、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

3、刻板行为,表现为某些反复性动作或强迫行为。

而且,孤独症儿童发病较早,绝大多数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从而引发一定的语言障碍或运动障碍。鉴于这些情况,针对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应该以教育和行为矫正为主,康复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

康复训练计划:

1、帮助儿童创造语言环境,尽量多与儿童讲话,同时纠正错误发音;

2、训练儿童遵循良好的作息规律(包括吃饭睡觉排便等),让儿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3、教会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基本的自理能力;(同时要鼓励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面对的问题,如饿的时候自己要求吃饭等,并通过反复强化达到训练目的)

4、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进学校向老师敬礼,过马路看红绿灯等。

5、逐步帮助儿童克服其已有的不良习惯;(如在训练儿童摆脱刻板行为的时候,儿童出现暴躁、发脾气的情况,此时对这些不良的倾向应尽早纠正,比如对耍赖发脾气不予理睬,仍然要求其按时吃饭睡觉,而不是听之任之。一开始可能儿童反应会非常强烈,但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应该可以克服其某些不良习惯。)

6、如儿童存在明显的运动障碍,可适当安排体育活动项目,如拍球、跳绳、沿直线行走等,训练儿童的运动平衡能力;

7、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串珠、拼图等,培养儿童肢体控制能力,也可以达到培养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效果。

8、当儿童的程度得到一定改善之后,可以进一步地训练其语言、计算能力。(如一开始手把手教其写字,从简单的“一”“二”开始;数学可从数数开始,可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实物对儿童进行数数的训练。)

由于这些儿童长期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上看似简单的训练实施起来都会因为儿童的不配合而产生相当的困难,所以在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家长与教师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按照步骤,耐心地循序渐进,反复强化,才能达到对孤独症儿童训练的理想的效果。

孤独症儿童早期训练目标

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也有身心发展的过程,同样,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和需要。特别是学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发展障碍的矫治更是致关重要,作用尤为显著。这一点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及患儿家长的充分认可,为了使孤独症儿童的学前训练更系统化、科学化和更具实效性,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及孤独症儿童的发展需要,制定出更具体和更具操作性的目标。

一、增进孤独症儿童运动能力

运动的发展是人类各种活动发展的基础。从出生时的某些本能动作到以后逐步发展为有目的的随意动作,从而使人类获得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可能。由此可见运动在人的发展中是何等重要。对于儿童来讲,运动与其感知觉、语言、思维的发展联系更是密不可分的。在人的肌肉、关节及中枢神经系统中布满了神经结,当神经受到刺激后,会使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改变肌肉张力产生动作,因此通过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运动训练还可以起到增进注意力及稳定情绪的作用。

运动领域的内容分为两大类,即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一)大运动能力。儿童的发展首先是从大运动开始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大运动的协调训练有利于保持身体正确姿势,增大肌肉力量和四肢动作协调性,总之是弥补大脑缺损的有效措施。具体目标如下:

1、全身运动:要求儿童能独立完成的基本动作有:抬头、坐,站、走、跑、跳、蹲、钻,爬、自行转动身体。有些孤独症儿童的惰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加之不听指令,在开始训练时往往不配合。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和充分示范,开始帮助完成,反复练习直到熟练能独立完成,就应加大力度和强度训练。

2、平衡能力。也称技巧性动作。要求儿童能双脚交替上下楼梯,会独立翻身、滚动、能拉着一只手走平衡木和在宽20厘米的两条平行线中行走。因孤独症儿童的动作能力较差,加之有自我保护意识强的心理作用,开始训练时会表现出哭闹成拒绝性行为,这时需要老师多给一些帮助,还要创造出和谐愉快的气氛,使他们尽快消除恐惧,逐渐变得愉快起来,并愿意参加这种训练。

3、玩球。玩球是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喜欢的活动,训练时配合一般比较顺利。要求是:能和老师一起做连续抛球200个左右,会持续拍皮球10个以上,一脚能踢中球至5米远以上,会传球,要完成这些目标,教师不仅要加强示范,还要与儿童互动,在互动中提高玩球技能,增进训练的兴趣和师生交流。

4、动作模仿操。这项训练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和动作模仿能力,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边说儿歌,边动作,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做幼儿模仿操。

5、使用器械。要求会使用滑梯、滑板、大龙球、秋千、转桶、蹦床、跳袋、独脚凳、平衡台等器械进行训练。

(二)精细动作能力。这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大脑皮层的发展水平。据有关材料计载,人的大拇指代表四分之一的脑机能,还有的说,拇指和食指的神经与大脑语言中枢有着直接联系等等。可见手指功能的训练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使之手脑并用,促进协调发展。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手部功能都很差,手指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肌肉的张力都比较差。因此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很有必要。为此我们为其制定的目标是:

1、双手会握拳、张开。

2、会抓握物体。

3、会捏取细小物品。

4、会搓揉橡皮泥等。

5、撕纸。

6、会用食指、中指夹豆。7、会旋拧瓶盖。

8、会串珠。

9、会执笔。

10、会涂鸦。

11、能控制筷子。

12、提取重物。

13、手眼协调。这些目标看起来很简单,但开始实现时还是很困难的。主

要是受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因此训练时,要把一个目标再分解成几个小目标,由低到高,从帮助到独立完成,一步步的实现。这样,过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掌握得很不错,不仅掌握了技能,还提高了速度。从他们专心操作的样子可以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和情绪的稳定性也增强了。

二、增进认知能力

人的认知能力是以感知觉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孤独症儿童学前认知能力的培养目标应从感

知觉入手。在发展感知觉的基础上,丰富生活经验、引导参加学习活动,不断丰富知识,增进认识事物的能力。

(一)发展感知能力

人的任何经验上的积累,都是通过运用感觉器官去接触、探索周围事物而获得的。孤独症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个体之间及个体自身的差异性。因此训练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能力是促进认知能力发展的首要环节。具体应做到:

1、增进感知觉反应的能力。孤独症儿童的感觉器官发育正常,但对他们身边的事物却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淡漠表现。他们的这种表现可以说明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是很差的,因此应尽早的帮助他们建立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力,提高反应能力。训练的目标是:①接受来自外界刺激。②能寻找刺激物。③能追踪刺激物的方向。④能从表现反应对刺激物的亲疏好恶。

2、扩大感知的范围。孤独症儿童不仅感知的主动性差,感知的范围也非常狭小。因此感知的内容单一。我们在训练时应注意扩大感知的范围,并运用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来丰富感知的内容。训练的目标是:①会使用视觉分辨。如分辨颜色、形体、简单方位等。②听觉分辨:能分辨几种不同的声音、音量大小,高低、好听、难听等。③触觉物体:能分辨冷热、软硬、干湿、光滑与粗糙等。④味觉:几种食物的一般味道与口味。⑤嗅觉:香、臭等。

3、记住感知的内容。人们普遍认为孤独症儿童的机械记忆好。因此学前训练应注意发挥这一特点,通过不断重复,反复强化,使他们能记住曾感知过的事物,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重复并恰当地表达。只有记住才能表达,这就要求做到使用感知记忆。①记住曾经见过的一些图形。②会模仿一些声音。③能摸出一两种物品。④能指出刚才吃过的一种食品。⑤能嗅出刚才嗅到的一种食品味道。⑥能躲避臭味。

(二)增进学习能力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学习能力的训练,不仅有效地促进智力发展,同时能起到丰富语言的作用。在制定学前孤独症儿童学习能力训练目标时,应根据其心理发展水平,本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进行。

1、丰富生活常识。同正常儿童一样,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发展也是从认识身边的食物开始的,只是被动些,应加强引导,使他们能较好的实现这些目标。①认识自己:姓名、性别、身体各部分名称。②认识家庭:住址、亲人姓名及工作单位等。③认识室内用品:家具、家电、日用品等。④认识学习用品:书、本、笔等。⑤认识社会环境:学校、医院、商店、公园、公厕、交通工具等。⑥认识颜色:红、白、蓝、黄等。

2、丰富自然常识。认识一些浅显的自然常识是引导孤独症儿童走出自我封闭的有效方法,应达到的目标有:①认识小动物的名称及简单习性。②认识植物:树、花、草、蔬菜、水果等。③认识天气:雨、雪、晴、阴。④认识时间:白天、黑夜,早晨,晚上。

3、丰富简单的数学常识。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目的是培养孩子兴趣,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提高生活技能。但训练时切不可急于求

成,以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倦学习。学习的目标有:①认识方位:上、下、前、后等。②认识数概念有图形、大小、多少、粗细、高矮等。③认识数前概念:会唱数20以内、会点数10以内、会区别1和许多、会说出5以内总数、会取出物品5个或更多。

三、增进交往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往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因此对其进行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势在必行。学前孤独症儿童交往训练的目标包括对语言的接受、理解、交往、表达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的目标是:

1、增进语言的接受能力。听说能力是语言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备这一基本能力才能使语言得以发展。应实现的目标是①对声音刺激有反应,如能用眼睛寻找声源,听见门铃电话铃有行动,能听懂母亲的声音,能听音乐拍手等。②能正确发音。如能模仿吮吸动作、能模仿发音器官动作:唇、舌、颚、能模仿各种声音(小动物、车辆、风声、雨声、流水及汉语拼音等)③能模仿简单句子:简单儿歌、唱歌等。

2、增进语言的理解能力。孤独症儿童因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故应加强语言的理解训练。①理解常用名词。如:身体各部位名称、应用人称代词:你、我、他。②理解常用动词。如:会执行动作指令、会做五官和身体动作。③理解常用形容词:漂亮、危险等。④理解别人的表情:高兴、生气、瞪眼等。⑤能模仿表情:高兴、生气、哭、笑等。⑥理解简单疑问句。如:你要做什么?你吃饭了吗?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

等。⑦会传递物品和简单话。⑧理解别人的手势、身体动作等。

3、增进自我表达能力。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是孤独症儿童能有效运用语言的开始。当他们有意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并得到满足时,会进一步促进语言动机的形成。但需要说明的是,学前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只限于口头语言和动作体态语言。阶段具体目标有①会称呼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老师等。②会说出自己的要求,我要怎样及会拒绝别人等。③会看图做简单谈话如:这是在哪?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等。④能用表情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高兴与否、能用手势或身体动作表示要干什么,或拒绝别人的要求,会说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等。⑤会说家庭简单情况,家中有谁?都叫什么名字?在哪工作等。

4、增进交往能力。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交往能力的训练,将帮助他们打开心灵之窗,使他们的心理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最终引导他们从封闭的自我中走出来。可以说经过训练的孤独症儿童的前景还是很令人乐观的。特别是学前孤独症儿童大部分有了主动语言意识,并增进了语言交往的主动性。表现最明显的是愿意与熟悉的人沟通,并能较好的配合训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引导孩子做到①对指令反应迅速并能执行。②对人有礼貌、会说谢谢、再见、会主动问好等。③能参与群体活动,如:游戏、集会、上课、并能按要求做。④知道在一定环境中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大小便;集会时安静、进餐、休息时不打扰他人。⑤受到夸奖与批评时能表现出恰当的表情。⑥能表演并有得到赞赏的愿望。

四、增进生活自理能力。

帮助学前孤独症儿童掌握一些自我服务技能,不仅能促进其动作发展,还是增强身体健康的必要活动,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升入学校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行为目标是:

1、增进饮食的基本能力。学前孤独症儿童往往受到来自家庭的更多的保护,加上动作能力差,故忽视了对孩子进行训练,使孩子饮食很长时间不能独立,这就大大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应在日常生活

中强化训练做到①具备饮食的基本能力,吸吮、吞咽、咀嚼、吐出等。②能用手拿食物吃,如拿食品、水果、剥皮等。③会使用餐具、勺、筷子、能独立用杯子喝水。④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抢食,不掉饭菜,不乱吐食物,能安静进餐。

2、会正确入厕。这项能力的培养对孤独症儿童是致关重要的,应从小培养。①解便,会表达便意,按时大小便。会自己解衣裤、排便姿势正确。②会使用便器、不弄在池外。③会处理便后:便后擦干净,便纸扔进纸篓、冲洗便池,正确洗手等。③认识公厕,能识别图形标志,文字标志。

3、增进穿脱衣服的能力。穿脱衣服对孤独症儿童比较困难。一般家长为了赶上班时间,便采取包办代替的办法,这样就更加重了孩子的惰性。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及早训练。①有穿脱衣服的意识,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能主动配合。②会脱穿内衣裤、鞋、袜、把鞋放在规定地点。③会穿脱外衣裤、独立系拉锁、扣子、脱掉衣服会叠好放在指定位置。④能主动的带围巾。⑤能在帮助下使用雨具,暑天知道遮阳伞。⑥认识衣服。大衣、毛衣、单衣等。

4、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有一些孤独症儿童长得非常漂亮,但却不懂得讲卫生。试想一副脏兮兮的样子怎能让人接纳呢?所以一定要从小训练孤独症儿童爱清洁的好习惯。①能保持身体清洁,学会洗手、脸、刷牙、梳头,会在他人帮助下洗澡,剪指甲,会自己擦鼻涕。②衣着整洁,有换衣服的意识。③认识洁具、毛巾、脸盆等。

5、正确睡眠。讲究睡眠卫生,能更好的促进身体发育。睡眠应做到:①保持睡眠安静,按时入睡、睡足10小时。②睡眠姿势正确,不蒙头睡觉。③认识床上用品。

五、增进社会适应行为

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使孤独症儿童能在成年后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孤独症儿童训练康复的主要目标。有些孤独症儿童因缺乏正常的沟通方式,加之情绪不稳定的因素,给学前训练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的训练和采用适当的方法,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正确认识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采取宽容的态度,真诚的接纳他们。宽容不等于迁就,这就需要以诚相待、严格要求,还要注意巩固训练效果,不能刚有些好转就放松,这样是很容易反复的。在增进孤独症儿童适应性行为训练的早期目标中我们设立的目标是:

1、认识自我及家庭。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已在前面有所介绍,在此不再重复。

2、认识居住环境及社区。要尽力使孩子认识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和社区。引导他们对环境产生兴趣,开始他

们的态度可能是淡漠的,缺乏应有的热情。但要想办法,加强引导,让孩子熟悉并喜欢这些环境。应做到①能说出环境的特点,如大楼、大桥、河等。②认识邻居能在提示下恰当地称呼。③在帮助下与邻居的孩子玩耍。④对待表扬与批评:受到表扬能保持良好的行为表现,受到批评知道改正。

3、学习使用社区,随着孤独症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水平的提高,应不断扩大孤独症儿童的视野,特别是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来改变自我封闭的意识。①学前孤独症儿童可在大人带领下参加社区活动、联欢、集会等。②可以经常到公园去玩耍。

4、娱乐休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健康身心的需要,娱乐休闲活动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前孤独症儿童休闲娱乐活动目标是:①有娱乐的兴趣,如喜欢看电视、听音乐、唱歌等。②有一些娱乐的技能,如捏泥、折纸、绘画、弹琴或在家长参与下玩过家家的游戏等。

5、有安全意识。有些孤独症儿童缺乏痛觉,触觉,味觉不敏感或怪异。

因此,做起事来不知深浅的乱摸乱动,甚至乱吃药品,这就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①要知道不玩火。②不玩用具:暖瓶、剪刀、锐器等危险物品。③不独自过马路,外出不乱跑等。

第四篇:自闭症儿童社交行为训练

自闭症儿童社交行为训练

河北唐山世纪星自闭症康复学校

杨静雪

一、什么是社交

社交就是建立社会或团体内共同认许的行为,及与别人相处的技巧。社交可以包括两方面:第一,能够建立正面的、社会接受的行为;第二,减少问题行为(即异常行为)的产生。

二、自闭症儿童社交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增进自闭症儿童与别人相处的技巧,包括学习认识自己、发展自主行为、处理人际关系等;提高自闭症儿童在其他学习范围中的能力;学习不应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某段时间或某一节课,应在任何时间或进行任何活动时同时学习。

三、社交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

儿童恰当的社交表现能为别人重视、接纳,由此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素。同时,社交技巧亦有助自闭症人士适应成人生活,如:独立能力、工作能力及表现出责任感。

四、社交训练情景设置

(一).提高接纳亲近的程度

1.与人接触:玩接触身体游戏,亲吻别人。

2.与物件接触:引导儿童把弄玩具。

3.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亲近:a)训练者观察自闭症儿童较容易与哪些人接触及接触身体的部位是哪些,然后让儿童慢慢适应,再逐渐接触不同的人及身体的不同部位。b)亦可观察儿童较容易接受什么物件,并由这些物件开始进行训练,当他完全接纳后,便逐渐让他接触至其他物体。

(二)建立自闭症儿童适当地运用物件及身体的技巧

1.增强操作物件的技巧:摇木马、推车。

2.增强遵从简单的游戏规则的意识:轮候推车、叠积木、捉迷藏。

3.增强参与假想式游戏的能力:协助照顾洋娃娃的日常起居、假装手偶作对话、儿童自行扮演另一人物或物件(扮医生、扮树)或是演出简单的短剧。

4.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示下协助成人做简单的工作(丢废纸),进而按口头、标志或文字批示完成一连串工作(收拾玩具、抹桌子、摆放食具等)

(三)引发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的能力:

1.营造儿童喜欢的环境,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在[摇动游戏]中,当儿童玩得兴奋时突然停止,待他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摇动。2.制造自闭症儿童需要别人协助的情景,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把儿童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中,让他要求别人协助。3.在游戏中轮流进行某活动:轮流寻找躲藏的人。4.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他跟别人沟通的技巧:接听电话。

(四)建立适当的社交反应:

1.以动作回应别人的要求:注视别人、在要求下亲吻别人。2.用话语回应别人:能有礼地道谢。

3.明白别人的需要,并做出适当回应:知道别人感到寒冷便把衣服拿给他。

4.在游戏规则下回应别人:按规则轮候玩游戏。

5.能独立工作:a)在口头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指示为他人丢废纸。b)在文字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文字的指示完成某些项目,像[书屋]、[收拾玩具]等。c)在环境提示下,完成工作:下课时便抹桌子、进膳前便放食具。

(五)减少妨碍自闭症儿童发展的情形:

1.如果因为环境混乱以致自闭症儿童无法有效地学习,便须找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如:更清楚的视觉安排,让儿童明白环境对他的要求,以获得较佳学习效果。

2.如果改善了环境安排也不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效果,便要观察儿童感觉统合是否有问题,可咨询职业治疗师,共同商讨改善儿童因未能组织感觉刺激而妨碍学习的方法。

3.如果儿童因行为问题而妨碍学习,可参阅[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或与心理学家商讨解决方法。

(六)减少因为环境转变而引起的问题:

1.可使用程序卡及时间表,让自闭症儿童清楚[看]到将会发生的事情或可预计的转变,以减少其不安。

2.如果儿童因为未能组织外界刺激而引起不安,便要先帮助自闭症儿童组织环境,当他明白环境的要求时,便能适应转变。

第五篇:自闭症儿童做感觉统合训练究竟有什么作用(推荐)

自闭症儿童做感觉统合训练究竟有什么作用

现在很多自闭症孩子家长在带自闭症孩子去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时,会被要求进行如奥普迈感觉统合训练,但是对于感觉统合训练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训练有什么帮助可能不是太明白,下面就为大家解答一下感觉统合训练究竟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有什么帮助。

①感统训练可稳定小朋友的情绪

游戏是小朋友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小朋友学习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有部分自闭症儿在不熟悉的环境里有焦虑、恐惧等情绪,很难较好的参与学习活动,我们根据各个小朋友特点,安排了一些让孩子容易做到,并且能够尽心地去玩的游戏,使他们有成就感,这样,他们才愿意去做。我们通过逐步引导,并且营造愉快的气氛,排除焦虑、恐惧,让他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从而抑制了不良情绪的产生,还能使已有的不良情绪向好的情绪转化。如:小卢是个十分抗拒陌生人,但好奇心强、学习能力较强及眼神交流较好的孩子,针对他的情况,我设计了“点虫虫”、“一网不捞鱼”游戏,先让他与熟悉的人一起玩游戏,然后换掉游戏当中的人,每次加入 1 ~ 2 个不认识的人,过了一个半月 , 他竟然能够不在意陌生人的参与,能沉浸在游戏的快乐当中,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而增强了他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②感统训练可增进自闭症儿童语言主动性

语言交流障碍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儿童具备开口说话的能力,但是缺乏交流性质,游戏对于言语能力差的孩子来说,有巨大的推动力。如果能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愉快的情绪,那么就可以增进语言交流的能力。

③感统训练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学会遵守规则

自闭症儿童在认知方面的能力较差,他们对环境的理解能力也差,我们不仅要培养小朋友参与游戏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参与游戏,同时还要求他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首先要让他们理解游戏及其规则,这就需老师或家长的辅助,当他们能达到要求时,马上给予强化,如:多多是个多动且不听指令、不喜欢人多、易烦的孩子,因此周六的亲子游戏是无法参与的,但他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较好、对事物较好奇,所以 , 我们(指老师)与其母亲一起示范玩奥普迈的“我的一天”游戏,让他先看,感受游戏的快乐,两个星期后让他也参与到奥普迈游戏进来,每当他能遵守游戏规则时,就马上给予强化,这样,当他对游戏产生的兴趣变得持续稳定时,我们的辅助就可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强化也逐渐减弱,如此一来,遵守和执行游戏规则就成了他们非常自觉的一

种行为了。

④感统训练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学会观察。

自闭症儿童不能与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不会去观察某人某物,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兴趣,逐步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别人。我们挑选 4 位小朋友作了“木头人”的观察游戏,刚开始,4 位小朋友听到“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笑,不许哭,不许动”,没反应、不理解、更不会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他们有的玩手、有的跑来跑去、还有的大笑,老师与家长则是照常进行游戏,气氛非常的好,慢慢的,他们有的感受到热闹的气氛主动参与游戏,到了第 4 天,其中一位小朋友理解了游戏的规则,并能观察到小朋友在动,能用语言表达,另 3 位小朋友在第 6、7 天也学会了观察别人。

⑤感统训练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感受游戏气氛及乐趣。

游戏是小朋友最亲密的朋友,游戏的气氛直接影响孩子的能力。我们设计了许多亲子游戏,简单而又有热闹气氛的游戏,孩子们既能自由地去参与,不受活动所要求的条件限制,又能在活跃的气氛中得到精神上的乐趣。如:有一班母子班每天都上一节奥普迈游戏课,老师都是根据孩子的能力来设计游戏,就拿“ 刷牙”“洗脸”游戏来说吧 , 它们主要是训练小朋友能听从指令及快速反应能力,这些游戏小朋友都很喜欢,百做不厌,每次场地内都充满了孩子家长们的笑声、欢呼声,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感统训练不仅能够促进自闭症儿童能力的全面提高,还能够让孩子感受到集体气氛,培养正常情绪 , 使孩子的能力情感能够协调发展,所以爸爸妈妈多和孩子坚持进行奥普迈感觉统合训练是自闭症康复必要的手段,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又好处多多的玩耍游戏中得到康复。

作者:篮徒

下载自闭症儿童的感觉训练(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闭症儿童的感觉训练(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训练视觉策略

    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训练 视觉策略 什么是视觉辅助;透过看到的事物来促进沟通,利用视觉获取讯息。 视觉辅助包括:肢体语言,现存的环境线索,组织提供讯息的传统工具 肢体语言:眼部表......

    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 【摘要】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问题是其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其教育训练方面应主要侧重社会交往。本文将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两个方......

    3-4岁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计划

    3~4岁自闭症儿童的训练计划 中国孤独症网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7-10-25 [点击1315次]需遵守的总原则: 1. 每次上课中伴随目光对视训练。 2. 在执行复杂指令前先将每个步骤与......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样例5)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 一、训练顺序: 1、模仿动作(提高注意力、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 2、听口令做动作(提高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3、叫名反应(自我意识外化的起......

    关爱自闭症儿童

    全程导医网携手淮海爱舟康复托养中心,关爱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外人难以理解,因而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多数自闭症儿童在二、三岁就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具体表现......

    自闭症儿童心得

    阳光学警——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心得体会 昨天下午,作为阳光学警的成员,我有幸参加了大队开展的关爱自闭症儿童主题公益活动。 从中午坐上车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自己身上带着一......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的影响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的影响 现在有很多孩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冲动,不易......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存在的不足

    感觉统合训练是自闭症儿童感官训练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国内的感觉统合训练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1.训练难以兼顾各个程度的儿童。孤独症作为一种谱系障碍,个体差异较大,每个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