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上最强的军事统帅与中国人缺失血性的原因
毛泽东,为何配称为历史上最强的军事统帅
毛泽东为什么被称为历史上最强的军事统帅?如果用这样的题目设问,也许很多人说写这文章的人脑子有毛病,相信会有多种回答。因为一说到这样的问题有人马上就会举出中外名将:中国的有秦始皇,汉武大帝,成吉思汗.....等等,外国的有:拿破仑、斯大林,朱可夫,蒙哥马利,隆美尔,古德里安,巴顿┅┅等等,外国的这些人,都是著名的战争统帅,从战争实践的意义上来说,他们几乎都是同时代兵家中的皎皎者。可能还有人会举出卡尔,克劳塞维茨、利德尔,约米尼等 等;所有这些人,都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从战争理论的层次上来说,他们都是他们所处时代军事思想的先驱。然而,泰斗级的兵家,应该是战略级别和谋略层次的 战争艺术的全能大师。很荣幸,这样的兵家泰斗,不多,出自我们的国度就有两位,而且都是世界冠军级别的.只有中国出现过俩个人:古有孙子,今有毛泽东。
孙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其《孙子兵法》是世界上刊印最多的兵书,也是影响最为持久的兵书,甚至在海湾战争,你也能从多国部队的军人们手中发现 这本两千多年前的兵书。孙子的遗憾是其战争实践活动不多,不光是无法与现如今的军事大家们相比,就是与他同时代的将帅相比,他的军事实践活动在排行榜上的 位置也不会太靠前。
那么毛泽东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毛泽东是世界全能冠军级的兵家泰斗。毛泽东是集战略家、军事理论家和统帅于一身的战争艺术大师,也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经 历冲突类型最多而又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统帅。他从千余人的农民队伍起家,经过22年的武装斗争,直到成为数百万大军的统帅。他平生直接或间接指挥了四百多 个堪称经典的战役和战斗,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军事著作和军事文电,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以人民战争为主体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 大影响。他指挥他一手创立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军队,与内外敌人作战二十余年--包括日本军队、美国军队这样非常强悍的军队,歼灭敌军千余万人;他领导他 一直都处在弱者地位的国家和人民,一直都在战胜处于强者地位的敌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象他所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一样,在连续22年的严酷战争中,都是在劣势的情况与强大的敌人作斗争而最终能立于不败之地。试问这还不叫奇迹的话世界上还有什么可称作奇迹呢?
有人读了几本洋人的书,每每言必称巴顿。事实上,巴顿整个一生的作战经历不超过5年,而毛泽东麾下的我人民解放军授衔时的千员战将,哪个不是15年以上的作战经历?从土地革命战争参加革命的红军将领,一生作战已不能用“身经百战”来形容,而是货真价实的“身经千战”--据已故肖锋少将留下的日记所载,他平生作战1365次。这,大概可以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吧?而且,肖锋将军肯定不是我军将领中作战纪录最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有几千个“巴顿 ”。而纵观第二次大战中美英苏等强国军队和将领的表演,除了在战
争强度上胜我一筹外,无论从战略的远视,谋略的高明,斗争的复杂等方面,都不能与毛泽东所指导的中国革命战争相提并论。艾森豪,朱可夫等著名统帅都是其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的保障之下去指导战争的。“见胜不过众人之所之,非善之善者也”,这不是 高明中最高明的!而毛泽东的条件则简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他一切本钱都要自己凑,要边凑本钱边打仗,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毛泽东这样的兵家泰斗,古今中外,谁人能匹?身为中国人,为能在我们的国度产生这样的兵家泰斗而骄傲和自豪。令人难已理解的是,有人不光睁著眼睛看不到我们民族的英雄和伟人,还跟著别人瞎起哄去抵毁他、贬损他,这的确是非常可悲的。不过这样的人之所以让某些对中华民族不怀好意的美国人觉得还有作用,恰恰说 明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所创立的新中国在他们心目中那种举足轻重的份量?试想,如果中国还是50年前那种萎糜的形象,他用得著费那么大神来说三道四吗?还用得 著祭起中情局与李志绥这等角色来炮制所谓“私人医生”的天方夜谭吗?
毛泽东,为病弱古国振军威,让一个趴在地下任人宰割的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历史功绩谁人能匹?毛泽东,中华民族永垂史册的民族英雄!毛泽东军事 思想是专门为弱者提供的战胜强者的思想武器,在二十世纪所有统帅中,就指挥战争的时间之漫长,规模之浩大,情况之复杂,内容之丰富,条件之艰苦而言,毛泽 东都是首屈一指的。西方军界公认的兵家泰斗拿破仑,一生从事战争二十余年,从一个炮兵少尉直到法兰西皇帝,指挥过60个战役,其中有
少数是以少胜多的,其对手也很少有超过自己一倍以上的力量。而且,拿破仑自己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只有流传下来的几百条语录。如果与毛泽东相比,那就只能是“稍逊风骚”了。笔者斗胆妄言,就凭毛泽东成名之作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役,也足以让拿破仑叹为观止,狠狠地嫉妒一回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毛泽东所指导的革命战争,也毫不逊色于其它强国。苏联的卫国战争,该是战争史上无以伦比的宏篇巨制了吧?然 而从双方的投入和战果来看,苏军的战略指导却很难称之为高超。苏军总兵力一直占优势,装备水平也不弱于对手,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占优势,可作战付出的代价却 高于德军。比如人员伤亡和兵器损失,就大大高于对方。美、英、法等国也好不了哪里去,即或是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等名将,其取胜的前提无一不是已方军力远 优于对手。而与他们同时代的、远在中国黄土高坡窑洞中穿著破衣烂衫的毛泽东需要面对的对手,却远不是大自己一倍两倍的概念。区区数万兵力,要在敌伪顽夹击的环境中生存下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更不要说发展壮大去战胜对手。
有人曾说毛泽东沾了日本人的光,其实这是一种最没出息的人,看著人家成功说出来的混账话,和毛泽东同时代的各路豪杰,哪一个不比毛泽东的本钱大?可这些人怎么没沾上倭国人的光?国军当年在敌后滞留下来的近百万部队,为什么没有象共军那样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起来?面对一个已经很凶悍的对手的同时还要面对另一个随时瞅冷子在背后下刀子的“伙伴”,试问谁能有这样的气魄和胆略应对裕如?还有人声称,共产党是沾了西安事变的光,要没张杨犯上作
乱的西安事变,共产党早让蒋先生给灭喽。说这话的人真该好好学学历史,知道张杨之前是谁先跟共产党套近乎的么?是蒋先生自己!蒋先生早在1935年部署对共党军事围剿的同时,就在秘密寻找共产党谈判。如果张杨不是了解到蒋先生在秘密寻找共产党谈判,不是相信共产党 有蒋介石也无法战胜的力量,他们是否会考虑与共产党结盟?是否会冒险发动西安事变?再进而推想,西安事变结束之后,全面抗战尚未展开,如果蒋先生有力量有决心,依蒋先生之脾气,何以还要留这无穷的隐患,而要与之和平谈判?如果共军区区数万兵力真象有朋友所说的那样何足道哉,蒋先生何以在谈判条件上一让再让,最终还不得不同意共产党人保有事实上的独立的军权与政权?试比较一下1949年的国共谈判,那会儿,蒋先生尚有半壁江山和数百万军队,只因共产党人不想与之妥协,结果竟想要保有部分的政权和军权而终不可得。把握形势和机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全面抗战那会儿,一遇上日本人和蒋先生眉来眼去暗递秋波之时,最先被出卖的就是毛泽东领导的**。可笑到最后的是谁?蒋先生当年总骂共产党靠卢布喂大的?可是细究起来,蒋先生拿的卢布是共产党的几百倍,且不说当年黄埔军就是苏联装备起来的,蒋先生的中央银行是一千万金卢布奠的底!而同时期的**却只在北伐那几年每年从共产国际领过几十万银元,蒋先生和共产党 一翻脸,共产党这份钱就没地拿了--关山阻隔,蒋先生的队伍封著哩,想拿也没法拿。而蒋先生可是照拿不误!抗战那年头,蒋先生独揽了几亿美元的苏援,共产党除了从**那里领回几次文件来,也就只能星星点点
得点零头,最大的一笔也就是王稼祥带回的30万美元。难怪那会儿延安的人们常常自嘲:“书本给了无产阶级,银子给了资产阶级。” 至于抗战胜利,**也就是在东北从**手中得了三十万支日本步枪,还大部分是连偷带抢,还有不少是通过金日成从朝鲜弄回来的。而解放军从蒋先生手中夺得 的枪棒棒是三百万支。你看从**前走过的解放军部队,拿的是什么家伙?日本家伙,美国家伙!--那可都是蒋先生送的。连刚穿上军装的共军士兵们都会唱: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就连最亲蒋的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将军也说了句公道话:“既使有苏援,也不能和蒋先生的美援相提并论。”试问,毛泽东在这样的环境下铸造了一支无敌的铁军,不叫奇迹叫什么?倘不论战争的强度(强度是由客观情况决定的,不是毛泽东决定的),毛泽东的谋略高明,战略的远见,战术的灵活,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有人把世界列强的军事指导艺术分为美英为代表的技术型、苏联为代表的力量型,那么中国为代表的就是最高层次--谋略型。以此为据,有人曾戏言,让诸葛亮与巴顿在同等情况下对垒,巴顿极有可能败北!同样,毛泽东彼时倘有美英苏等国的物质力量,和彼辈对垒,鹿死谁手,谁能测之? “图书馆的书架被那些称颂毛泽东为卓越的游击战权威的书本压弯了。但是,毛何止是一位游击战士!他是位伟大的战略家。在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他 在一系列辉煌的游击作战中,把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弄得痛苦不堪。10年后,他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40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应手的运动战中取得了中国。最后,他的部队在朝鲜的阵地战
中顶住了美国。哪个领袖能象他这样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美国前国防部 助理部长菲利普.戴维逊在其著作《毛泽东的战略》开篇就发出了这一连串的惊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提醒人们:“关于共产党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于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于中国的著作。这并不是偶然的。苏联的势力扩张,主要得力于政治斗争的巧妙运用,以及德国在中欧垮台后所造成的许多有利条件。而中国共 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全部胜利,或更确切一点地说,他们之所以能维持生存,其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利用军事行动获得政治上的利益。”这位国际关系大师还警告西方:“如果你对毛泽东一切都不记得了,那么,你只要记住,他是一切战略家中最重实效,最主张批判地接受的经验的一个。” 毛泽东毫无疑问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恶劣环境下赢得胜利独立,除毛泽东外,就算孙子(无法统一六国)、诸葛亮(其实连曹魏都战胜不了)再世也做不到。
毛泽东同志,农民起义的集大成者,把上千年武装斗争的精华,和西方歼灭战、总体战的战略思想,以及列宁式政党的组织体制拿来,融会贯通,终于大功告成。这时他骨子里仍有种陈胜黄巢李自成的情节,虽然露出狰狞,但是马克思先生的在天之灵引导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境界,他可能是唯一一个真正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领袖。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万岁!伟大的毛泽东同志实践活动万岁!
毛泽东的伟大是历史的伟大,今天我们对他的仰慕是处于对当世的无奈,不敢面对现实,只好意淫毛泽东时期的种种气概。历史是不
可往复的,昔日牛逼轰轰的苏联不一样任列强经济压榨?曾为南美超级强权的阿根廷不也成了我们“第三世界”的难兄难弟?500年前称霸世界的西班牙在今天不也是给美欧强权打打零碎?即便毛泽东今天再上台又能怎样?
四个角度看毛泽东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四个角度看毛泽东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文章虽然简短一点,内容少了点,但这也是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伟人的一种诠释和尊重。
第一:实际理论方面毛泽东奠定了中共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苏联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然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由毛泽东来完成的。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在毛泽东上台以前的中共历次会议:“一大”宣布建党。“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其中最高纲领来自苏联共产国际,最低纲领与国民党革命纲领内容差不多。“三大”提出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四大”为北伐战争做了准备。“五大”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六大”在大革命失败之后于莫斯科召开,并未很好地总结历史的教训。
直到毛泽东主持的“七大”才首次明确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理论问题,并对未来中国的前途做了明确的指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在此之前,毛泽东的多篇著作对当时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革命任务做了正确的分析,将中共从苏联共产国际对华的极左路线中解放出来。可以说,毛泽东是中共历史上坚持反左的第一人。
从时间上看,毛泽东思想跨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历史阶段,基本上奠定了中共政权的理论基础及合法依据。否定了毛泽东思想,XXX理论及****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无法自圆其说。就毛泽东个人来说,在1956年之后错误地分析了中国的形势,其思想中正确与错误并存,而且往往是两条线索相交织。我们可以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
第二:经济方面:毛泽东是带领中国走进工业时代的第一人
人们在回忆毛泽东时代时,印象中往往是当时生活清贫,消费品不丰富,对粮票、副食票等记忆犹心。与之相比较,影视剧中对解放前中产阶级的描述却是西装革履、衣食丰足,生活也有滋有味。由此,在很多人眼中,解放后的中国经济比以前落后了,至少也是停滞不前。
尽管影视剧中对旧中国上层社会的描述并不能代表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在解放后的毛泽东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比较缓慢。但生活水平是不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的
唯一标准呢?对于毛时代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先来看看解放前的中国经济是一个什么状况。近代自然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西方自十八至十九世纪,已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不到100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多还要大,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与此同时,封建中国却依然保持沉睡。鸦片战争之后,传统的封建势力拒绝向西方学习,继续维持着一个小农社会。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的封建王朝,但并没有使国家强大起来,中国又进入了动荡的局面,外有列强欺侮,内有军阀混战。所有这些,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到1949年建国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微乎其微。当时的资本80%以上为商业资本(指银行、当铺、饭店、手工业等等),工业资本则少得可怜。虽然我们也常把这些人称为资产阶级,但他们同欧美日本的大工业资本家根本就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
刚解放时,毛泽东曾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存,但几年后又修改了原来的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原因是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建立起中国的工业基础。在随后的日子里,虽然政策上出现了左倾,虽然运动不断,但毛泽东的工业立国思想从未改变。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建立了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完善的工业体系,衡量国力发展的六大指标(钢铁、煤炭、发电量、化肥、石油、化工)已位居世界前列,从而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工业大国地位。随着当时的计划经济已经走向僵
死的模式,这笔财富为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就没有发达的第三产业,更不会有强大的国防。这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那一代领导人在看到自己的民族长期遭受列强欺侮、国家极度落后之后所做出的不二选择。然而,工业基础的形成必然需要相当的资本积累。在当时的情况下,旧中国留下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中国,同时战后美国作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不能为我所用。为使中国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采取了压缩消费的方式来实现工业的高积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使人民生活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的确有些不够人道,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毛泽东是带领中国走进工业时代的第一人。
第三:思想文化方面:毛泽东改变了中国的民族性格
鲁迅曾经用“吃人”来形容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五四运动之后,反封建传统一浪高过一浪。毛泽东出生于清末,生活在一个封建思想趋于腐朽堕落的时代。年轻时看了孟德斯鸠的书,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后来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毛的思想并不僵化,也从不畏惧挑战。对传统的愤恨使他拥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和坚如磐石的意志。正是这些,使得他能够走出书房去拯救自己的国家。他精通中国古典文化,但却主张汉字简化,不提倡年轻人写古诗,让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远离传统,游向现代科学文化。
1919年,毛主席为一位新娘的悲剧深深触动,他呼吁“自由恋爱的大潮”。1926年,毛泽东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政权、神权、族权、夫权是套在中国妇女头上的四大绳索”。后来,毛泽东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更是家喻户晓。
第四: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敢于“亮剑”军队,改变了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岁月中,普通的人民群众被排挤在社会变革之外。在近代历史中,尽管一些爱国的社会精英为实现民主共和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但广大人民群众却处于麻木不仁的愚昧状态。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党和国家中来,他用最朴实的语言使每个国民都能够理解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坚固稳定的群众路线。这种路线无疑强化了中国政权的统一,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打击“XX功”邪教和抗“非典”,去年的战”冰雪“和今年的”512地震中"的胜利,中央的政令可以迅速传遍全国的每个角落,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坚固的基础,也许就是另外一种我们都不希望看见的局面.
众所周知,苏联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然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由毛泽东来完成的。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在毛泽东上台以前的中共历次会议:“一大”宣布建党。“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其中最高纲领来自苏联共产国际,最低纲领与国民党革命纲领内容差不多。“三大”提出共 12
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四大”为北伐战争做了准备。“五大”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六大”在大革命失败之后于莫斯科召开,并未很好地总结历史的教训。
直到毛泽东主持的“七大”才首次明确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理论问题,并对未来中国的前途做了明确的指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在此之前,毛泽东的多篇著作对当时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革命任务做了正确的分析,将中共从苏联共产国际对华的极左路线中解放出来。可以说,毛泽东是中共历史上坚持反左的第一人。
从时间上看,毛泽东思想跨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历史阶段,基本上奠定了中共政权的理论基础及合法依据。否定了毛泽东思想,XXX理论及****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无法自圆其说。就毛泽东个人来说,在1956年之后错误地分析了中国的形势,其思想中正确与错误并存,而且往往是两条线索相交织。我们可以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
中国近期不能也打不起战争!
中国打不起战争,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事实,很多人认为中国有钱,有人,有自己发展的先进武器,然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中国真的打不起战争,所以,中国一直在回避战争,或是逃避战争。
打不起战争的方面很多,打不起代表不能打或是不会打,但是打不起战争的因素却与百姓的生活相关和国防力量相关
第一,中国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中国可以说四面是敌,几乎没有那个方面是空着的,中国已经完全被包围,如果中国有所行动,他们势必会联合一起,对中国进行攻击,到那时中国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轻则不利,重则两失,中国就在这一点上,就是完败,因为周围国家大多数与中国都有利益冲突,他们更想的是在中国出差的同时,顺手牵一回羊,中国做为一个自解放以来就不怎么参加战争的国家,军队的士气是否完整,军队的作战能是不是强盛,都是一个末知之数,只是靠那千篇一律的演习,或是只靠多方面练习是没有用的,只有将部队拿出来,去打,去拼,死几个士兵不算什么,可是死掉了军魂,那么才是中国的末日之时。
第二,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中国也算是美国半制裁下的经济体,进入WTO以来,可以说,已经算是被挂在烧烤架上的肥羊动都动不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实在是无法和美国等老资本主义国家斗,他们把知识产权玩弄的轻松自如,他们的一句话,都可以卖几十万,中国的“金子”在他们的嘴上只值1元钱,可是倒手就变成了几百万,而中国却还笑着自己大挣了一笔,实际上,人家换了个包装,把中国的技术又卖给了中国,人家把钱挣走了,自己还在那里笑。经济影响国防,国防影想国家防御能力,如果现在来一排导弹,中国有多少能力将他拦截下来,只靠二炮?只靠飞机,那么如果发生战争,大家准备好棺材等着吧!
第三,中国的君子思想,中国的君子思想一直对外,其中对越南也好,对朝鲜战争也好,就是对日本鬼子的时候,那君子思想就没有变过,优待俘虏做的可以说到了难以形容的地步,面对一只狼,还能礼貌相对,也只有中国人这种白痴似的儒家思想在做怪,而我们却留下了最不好的东西,去掉了最好的东西,我们可以优待俘虏,可是也要分人分时候,如果不杀,不足以平息民愤,如果在现代战争中还存有这种想法,那中国可真的是永远也招待不完这些狼了。
在现在的社会里,如果你想让狼不吃你的办法是什么,杀,你杀的狼越多,狼就越是不敢动你,相反,如果你和狼促膝长谈的话,除非狼不饿,不然回头还是会来吃你的,因为中国太好欺负,就算欺负死你那么多的中国人,还不是一样可以被放回来,回来之后再回来打你,然后可能再被放回来,中国应该给所有人一个这样的印象,中国人的朋友我们会给他好酒,如果敌人来了,你来的了,回不去,到了这片土地只有死路一条,到时候,别说别的国家是不是想打中国要再三考虑,就是他们的士兵一想到到中国来打也是死,不打也是死,那么,自己没有什么士气可以打了。
第四,民心异动,中国最关键的问题还不是上面的那些,主要是中国人口太多,有人会问人口多,打起仗来,可用兵源就多,可是,人口多思想多变,和平年代的当年,就分成愤青,和冷漠,百人百种思想,如果敌对分子加以利用,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如西藏问题,还有家乐福事件,先不说这事件如何,就冲被引导的人们的这个洪流本身,不觉得这是一把双刃剑吗?这股力量能被国家所用的话,当然好,可是大部分的时候,反而不是国家所能用的,反而被境外或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那么,反而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动荡,如果中国这个时候打仗,还真是不太好说,说不定就是一个内部不稳,外部又乱的局面。中国有如上四条,可谓真的不能打,也打不起战争。
中国人缺乏血性的原因
自宋以后,华夏民族开始走下坡路,一两个野蛮民族,竟打得当时经济文化发达的宋朝丢掉半壁江山。宋朝开国后采取文官制,以后的各朝代也分分效仿,也造成了华夏民族差点被异族灭国。自那以后华夏民族失去了我们祖辈犯我汉者其远必诛的勇气。文人当政是华夏民族的衰败的开始,因为文人没有血性,误国误民,崇洋媚外。文人发展经济文化有可取之处,其它的也就一般了。古人云:百无一用书生。有些狗学者还说什么中国人对日本人有偏见,是教育的结果。那么多的精英学者的所谓普世民主等卖国言论。想想当年小日本,区区一岛国,居然能横暴中国多年!这是最好例证,汉奸、伪军,这些日本人的走狗不都是中国人吗?以后也是如此,崇洋媚外,对自己的
同胞,恨不得骑在人家脖子上,对待老外好像见亲爹。这样的畜生层出不穷!
而且不单单是对待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上,对待身边问题也能看出。一个暴徒在自己妻子的身上砍了七十八刀,围观者数十人,没有一个上前相救--其中有当地的司法局长!一个研究生被四个流氓追打,跳河致死,围观者无人报警无人营救!一个持刀的歹徒在公共汽车上强奸多人,一切顺顺当当,车上有被强奸者的成年亲兄弟!在这些事件里,中国人被分成三类人:罪犯、受害人、看客。[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的名著《中国人的素质》中有一章专谈中国人缺乏同情心,他说:中国人对别人所受痛苦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任何别的文明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这本书写于清末,过了一百多年,中国还是没有改变,中国人还是没有改变。鲁迅先生写《药》,写《阿Q正传》,分析这种无血性的民族性早已成为经典,鲁迅的分析具有直观的洞察和深刻,但是没有指出国人民族性中这些彻骨的萎缩到底是因为什么。是什么造成了国人如此没有血性,像行尸走肉一样地蝇营狗苟,灵魂死绝,毫无生气?
个人认为首先是宋朝后的文人统治,以及打压武官的制度。再加上统治阶级对孔子儒学的肆意歪曲——这一点尤其以满清为甚!
其次是满清入关后的大屠杀将有血性的中国人杀光了,剩下的都是苟且偷生之辈,他们教导他们的下一代自然是一逆来顺受为主、一 17
甘心当奴才而只为求一日两餐红薯而已。再加上满清的文字狱让人变成了一具具行尸走肉
多么可悲,多么可怕啊!鲁迅先生说得太对了:改造中国,要从改造中华民族的思想灵魂入手。
第二篇: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缺失与重建
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缺失与重建
重建中国人的信仰,重塑中国人的人格
一,从道德有没有滑坡说起
当今中国民间有一个说法:“中国道德严重滑坡”。当今中国官方也有一个说法“中国道德没有滑坡”。双方都有依据。也许因为我是民间的人,我赞成民间的观点。还在重症监护室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美女老师,是官方的一个依据——这一点可以从美女老师刚刚得到的诸多荣誉中看出。对此,我有责疑。美女老师是不是我们中国老师的代表?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是美女老师多,还是“丑女老师”多?是把学生推出危险的多,还是把学生拉到家里管吃管耍管做作业的多?我刚刚在《读者》2012、11期30页上看到一段话,说“早些时候在深圳上演的40余名教授竞聘一个处长位子的活剧......其动机、心理无须我赘言。”作者不赘言,我来赘言:不是为了钱又是为了什么?当教授已经够荣耀的了。当今中国还有一个说法,叫“学术腐败”,“个别”、“极少数”教授教师能搞出学术腐败吗?都说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灵魂工程师的灵魂都不是那么干净,灵魂工程师建造的灵魂会干净吗?
帮我们的官方说了一个依据,也帮我们民间说一个依据。有一次生病吃药,发现医院的药价是药店的两倍。我拿到网上说给网友们听,网友们说,你的身体太健康了,三倍、五倍、十几倍的都有。人能不生病吗?生了病能不进医院吗?这岂不是在抢人?
医院的主人是医生,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人,救死扶伤的人抢人,这是什么话?
这是我们今天的话。高喊“为人民服务"的人,结果是王宝森;顶着慈善家的桂冠的人,结果是黑心老板;很能找钱的能人,被捕了是罪犯。
为了抚养自己的儿女可以卖别人的儿女;为了过有钱人的生活可以不认不要自己的儿女;更有甚者,为了满足对金钱的欲望,可以卖自己的儿女。
医生们肯定不愿意接受“医生抢人”这个话,但是,如果医生的年龄足够大,他多半会接受另一个话:“啃老”。当今的啃老一族,不仅有官二代,富二代,而且有工人的儿子,农民的女儿。
当今中国还有一个连民带官一起打的说法:全民腐败。当伟大母亲连自己的儿女都不要的时候,当我们的年轻人平静地啃老,不年轻的人对啃老表示平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腐败,而且是人格都出了问题。
二,什么是人格,当今中国人的人格
什么是人格?人格是做人的资格。任何人只要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就是人,神仙也把他变不成另一种生物。但是,是人不一定有人的资格。我在小的时候,常听到我那不识字的阿婆说:“变成人怎么能不做事?”从这句话中,我听出一个意思:不做事,就没有做人的资格。
还是那本《读者》上的那篇文章说:“耶鲁大学建校300多年,从未发生过教授因气候恶劣而随意停课甚至调课的现象,否则,会被同事们看做(不专业,不敬业)”。文章还说:“国内的大中小学,课程、课务的安排可以机动灵活得如同当年的游击战一般。”毫无疑问,我们的教授教师们并不认为这是不专业,不敬业。
不专业,不敬业就是没有师格。而怎样是专业怎样是不专业,不同的老师教授有不同的观点。我们的教师教授认为打游击也很专业。
我的已经去世的阿婆认为,不做事,就没有做人的资格。我们今天的啃老族认为,能啃到豪车别墅,非常资格。
改革之初,我们的领导者提出了一个口号:向前看。我们中的许多人将这个口号谐音为“向钱看”。开玩笑改变不了世界,领导者的决定和理论基础,则不仅要改变世界,还要改变人的观念。我们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经济成果,经济成果的代表是钱。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猫论,猫论的内容是只要能达到目的,可以用任何手段。二者相结合,便是“只要是能生钱的手段,就是好手段”。在商品社会中,没有钱就不能生存,钱多就能很好地生存。既然能生钱的手段就是好手段,我们就各显神通吧。
人是社会的人,人格,人的资格,是一个人让其他人承认的依据。当今我们中国承认一个人的依据是什么?是有钱。只要有钱,不管是官一代官二代还是富一代富二代,都很有资格,很有人格。把有钱作为人格的不仅仅是官富二字打头的人们,还有普通劳动者。众多的毒食品出现的主要原因,固然是企业主的黑心和国家监管人的贪婪,但他们都不参与生产。工人农民是所有生产的直接参与者。
把金钱作为人的人格,手段便是一切。金钱没有臭味,用金钱换来的东西也没有臭味,而把金钱当做人格的人,灵魂散发出臭味。
把金钱当做人的人格的社会,全民散发出腐败味。
对于我们今天的现状,许多人说,是因为我们信仰缺失。
三,什么是信仰,是什么信仰缺失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的人生的目的和行为的基本准则。
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中国人信仰缺失,而把钱作为信仰也是信仰。中国人的信仰缺失,是好的信仰缺失,是没有臭味的信仰缺失。有中国人提出信仰缺失,有更多的中国人承认信仰缺失,是因为还有人、还有许多人,不愿意信钱。不愿意信钱的中国人,信仰缺失。
四,中国的信仰缺失是怎样产生的 1,中国人最初的信仰
中国人自古就是有信仰的,有好的信仰的。《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今天也还有许多人信神,很古很古的人要信神,是非常正常的。要信神就要说神话,“天行健,地势坤”就是与神相关的的话。信神的人也只有生活在凡间。因此,信神的人说的神话,包含着尘世的内容。“天行健,地势坤,”是当时的神话的内容,“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厚德载物”则是当时的尘世信仰。今天的二代们可以啃老,当年的二代们能赡养老人就很不错。当时的人们不自强不息就不能生存。人的生产是社会生产。大家要共同做事就要相互友好。相互友好才能共同生产,才能有收获。相互友好是“德”,“厚德”才能“载物”,才能“载”来维持生存之“物”。自强不息,相互友好,是当时人们的生存必须有的特征。一个个的人有了这个特征,才能具有在社会中生存的资格,才有人格,才是君子。
人是一种生物,生物需要生存,生存的内容是物质生活。人是有精神的生物,有精神的生物需要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内容是自我的精神肯定和他人及社会的精神肯定。在当年,做君子既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又可以进行自我肯定。
把做一个君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把自强不息和厚德作为自己的行为的基本准则,这是我们中国人最初的信仰。
2,中国人在封建社会中的信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再发展,奴隶社会难以为继。为了让劳力者不那么强烈反抗,为了让劳心者能继续统治劳力者,孔子在“厚德”的基础上,提出了忠君爱奴的观点——仁。忠君爱奴也是相互友好,也是和谐,只是加进了等级关系的内容。对于等级制度的存在,上对下不那么肆意妄为(爱奴),下对上忠心耿耿(忠君),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主张。
作为皇帝的君,一方面是个人,另一方面是国家的代表、社会的代表;最底层的奴,最广大的奴,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因此,“忠君爱奴”也可以理解为“为国为民”。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不同程度地把“忠君爱奴”理解为“为国为民”和“爱国爱民”。
自孔子以后,中国的君子把“忠君爱奴”和“为国为民”的混合作为自己的信仰,普通老百姓把当一个好奴才与当一个好人的混合作为自己的信仰。
忠君好办,皇帝和大人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喊声跳火不跳水就成了。为国为民却不那么好办。有了为国为民之心,还要有为国为民之路。岳飞把“精忠报国”刺在背上,结果忠了君就报不了国,十二道金牌打碎了痛饮黄龙府的酒杯。3,共产党出现后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完美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使打进中国来的落后民族最终被同化,而有先进思想和先进制度的外族打进来时,中国就招架不住了。中国的几千年文明不是吹过的风。面对强敌,面对中国的危亡,中国的为国为民之士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有一群为国为民的人找到了共产主义道路,便把共产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信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人越走越多,最后,一个崭新的中国出现了。中国人开始信仰共产主义。4,信仰缺失
共产主义理论是不科学的,共产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发现了问题的共产党人开始思考问题:不走共产主义道路又走什么道路?毛泽东没有找到答案,他只好发动文化大革命,为邓小平偏离共产主义铺平道路。邓小平也没有找到答案,只好用猫论来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的灾难,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记忆犹新;邓小平的猫论给中国造成的后果,现在的人有目共睹。但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没有错。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做他做不到的事情。对于主张剥削的人来说,不管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可以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可惜不管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反对剥削。
劳动人民也反对剥削!
《易经》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只是一话,儒家学说是一个思想体系。因此,当儒家的君子出现后,《易经》的君子就成为儒家的君子。儒家思想作为麻痹劳动者的思想,必然要被以消灭剥削为核心思想的共产主义理论否定。当毛泽东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来抹黑共产主义,邓小平用猫论来取代共产主义后,中国既没有了为国为民的理论,也没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共产主义否定了儒家学说,猫论否定了共产主义,不信钱,就找不到信仰。不愿意信钱的人,信仰缺失。
今天中国的右派认为,应该信普世价值。对资本主义认识不深的人,只看见普世价值的自由平等,没有看到普世价值的核心——平等竞争,弱肉强食。如果说理解理论需要水平,那美国找个理由(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侵略伊拉克,造成伊拉克人大量死伤,则只需要眼睛和耳朵。普世价值的自由是资本家的自由,侵略者的自由;普世价值的平等是资本家的平等,侵略者的平等。
“人的因素第一”。选票不会自己跳进选票箱。有的人手中的选票只用来选应该选的人,有的人手中的选票会用来换一碗红豆汤。
今天的中国还有许多人不愿意以钱为人生目的,还有许多人不愿意吃人,不愿意被吃,所以,虽然有人宣传普世价值,这些人依然信仰缺失。
四,重建中国人的信仰
我在2009年4月写出了《没有新思想,拿什么也拯救不了道德》(网上可搜读,下同)。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没有新思想,也建不起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新思想已经有了,即我创建的人性主义。我是一个工人。请不要认为,毛泽东邓小平都没能做成的事,一个工人绝对做不成。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我在文化大革命初,听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理论的怀疑,而当时我已经信仰共产主义。经过几十年断断续续的努力,我于2003年写出了第一篇人性主义论文《人性主义论》。《人性主义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从理论上否定了共产主义,阐述了人性主义。后来,我又写成了《新历史唯物主义》等文章。有了新思想,就可以重建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可以拯救我们中国人的道德,可以重塑我们中国人的人格。一个理论可以由一个人大致建成,一个民族的信仰的建成,却必须要全民族的人共同努力。智力出众的人们,天生负有更多的责任。
道德滑坡论的依据(全民腐败),证明我们中国人的人格需要重塑,我们中国人的信仰需要重建;道德没有滑坡论的依据(好人依然),证明我们中国人的人格还能重塑,我们中国人的信仰还能重建。今天的中国,有的人已经完全信钱,有的人一点儿也不信,更多的人在这二者之间。还没有完全信钱的人有理由相信,我们中国还能重新建起好的信仰。
五,重塑中国人的人格
人性主义认为,人性是做好事,做坏事是人性的异化,不做事是人性的淡化。
信仰人性主义,就会认为,自己应该是做好事的人,自己应该是合乎人性的人。
一个人如果要做事,他就要学习,就要奋斗,就要自强不息。一个人知道要做好事,他就知道爱自己,爱别人,就是一个懂爱的人。有了人性主义信仰,中国人可以把自己塑造为具有人类全部优良品质的人。
在我小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前——我的家里不准把任何不是自己的东西拿回家。我阿婆说:“你在哪里拣的就拿到哪里去扔在那里。”现在,我写文章的纸上印着我们单位的名称。比起贪官们贪污的若干亿人民币,几张纸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但是,偷针偷金都是偷。从几张纸到若干亿,在改革三十年的向钱看沙尘暴中,有多少人一尘不染?
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家里有若干个亿的假孔繁森向政府交出这若干个亿,便立马可以不贪,而偷针偷菜的人们,要立马不偷,却颇有些难。人不是面团——不仅不是别人的面团,而且不是自己的面团。中国人要重塑自己的人格,有一个过程。有了打住,就不会再往下滑;有了起点,就会前进。中国人只要开始了重建信仰,重塑人格,就能一年比一年更阳光,一代比一代更灿烂。
中国人现在的形象自己不满意,在国外也颇受指责。建设人性主义信仰,重塑自己的人格,把子孙塑造成合乎人性的人,这是还愿意做中国人的中国人现在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六,结束语
尽到自己的责任,享受共同的幸福。
第三篇:金融技术落后与中国人幸福感的缺失(模版)
《金融技术落后与中国人幸福感的缺失》.《治国的金融之道》
————读后感
姓名:陈云学号:***行政班级:经济学3班
拜读罢陈志武先生的两篇大作,颇多感触。前文以独特的视角剖析当代中国国民幸福感普遍较低,民族自信度缺乏的深层次原因,从专业的立场给予了合理解释,阐明了当今中国由于历史积弊引发后续金融体制的落后,甚至于真空,而引起现实的社会文化的水平走低,然社会文化为一国国民内心追求与推崇潮流,故低水平的社会文化势必影响遏止大众幸福感提升,如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节点,要适应当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文与经济发展并重,重要之举便是金融的不断现代化,革新化,国际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根治顽疾,提升民族幸福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后文阐述了国家制度的制定与该国金融技术发达与否的根本联系。以清朝为例,分析了其前期与后期的发展状况差异的内在原因,揭示了其制度中缺乏权利约束体制,从而引发贪污腐化,最终引起灭亡,从中国历史的周期性轮回的定律,指明了中西方治国的不同理念决定不同的国家前途,反映了在两种经济体制中,金融制度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该国在应对预期潜在风险的应对方式,传统中国以节流的儒家理财理念为核心,大敛国财,不断积累,而近代西方却极大负债,用以做大经济,如今的现实极大地说明了情况。两篇文章无疑都从金融的专业视角俯瞰当代中国发展,指出了中国复兴之路。
然纵观中国近况:领导集体交接,面临原先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与现今全球经济与政治形势的极其不明朗的恶劣形势,如何解决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均衡问题,如何缓解普通民众对贫富分化的抵触情绪,如何处理好对外贸易与国内市场的均衡等等。在新的政治环境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被置于核心地位。但一国之政治力,军事力,文化力,国际影响力等一系列软实力取决于经济力,只有将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分好,才可谈说整体实力提升。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政治权力的约束机制不完善,出现了形象工程,贪污腐败的社会问题,民力遭到无益损耗,同时引起了公众的排斥心理,民众幸福感大为缩水。观我国经济,跻身全球经济五百行列中我国企业,皆为政府参与痕迹明显的国有企业,反映我国经济中政治色彩太过浓郁,市场自身分配资源的功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金融体制不健全,尤其是证券力量的孱弱,故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民众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同时,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会出现特权等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各种因素混合,相互作用,导致恶性循环,酝酿出不健康的社会文化,这样,政府关于提升民众幸福指数就会渐行渐远,那么怎么解决这一现实而关键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体制改革为先,改革切勿晁盖式激进,宜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因为改革会大规模触及现有利益分配格局,要实现公平就必须牺牲一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这是大势所趋。同时,经济制度进步,尤其是证券制度的完善至关重要,要学习欧美先进金融制度,结合本土特点与发展的现实问题,真建立起一套中国特色的金融制度,这样经济运行就更合理,在一个健康健全的体制下必定可以实现一个发展神话。其次,要把握舆论发展,形成产生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坚持有理有节的原则,并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气息,引导公众主流价值观,让公众正确认识政策方针,这样,这才是真正地发展之道。
第四篇:教师工作热情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教师工作热情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曾几何时,我们的热情“像一团火,燃烧着整个沙漠”;而如今,当桃李满天下的梦想不再,当教师仅仅成了养家糊口的职业,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教师的工作热情,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
一、教师工作热情丧失的原因(一)客观原因:
1、为“光环”所累。长期以来,教师的职业承载了太多的社会期冀,教师应怎么怎么,不该如何如何,一言一行备受社会关注,社会各方面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来要求教师、约束教师,须知教师也是“人”啊!就拿“安贫乐教”这个词来讲,虽有种田园牧歌式的意境,但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做到“贫”而“安”且“乐”,而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况且现在已在建设小康社会,让教师“安贫”也不合时宜。社会重压之下,教师精神之累可以想见。
2、工作量过大。由于农村小学多是规模较小,多数教师要兼任两个班的语数教学,并担任班主任。情况好一点的要包班,或一个人要教跨年段的两个班数学或语文,还要担任班主任,每周平均课时数超过18节。许多教师除了要任教一门主学科(语文、数学等)外,还要兼教两三门副科(科学、音乐、美术等)。但有的学科教师是难以胜任,为此,教师常常为了应付深感困惑,总感到我们教师都是被“折腾”中过渡。
3、学校管理因素。学校管理的条条框框过多。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各种教案。除了教案之外还有学生各种各样的作业,这些作业都要求教师全批全改并做好批改记录,还有课后反思、教学计划、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论文、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袋、备课组教研记录、每学期上两节公开课等。每一项教师都要问津,每一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上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刻板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形式上任务的完成。否则领导的批评、惩罚就会接踵而来。不同学校都有花样繁多、不断创新的各种检查规定,有些学校校长还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行事习惯规定“有本校特色”的检查。
4.学生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认为所教学生参差不齐,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压力。学生参差不齐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纪律较差等。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等社会现象是造成学生普遍娇纵、放任的主要原因。为此,这给教师带来了较繁重的工作压力。
5.被学生安全所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问题,警钟长鸣,学校已到了比教学还重视的程度,天天讲、日日查,我们教师还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课间玩闹时磕磕碰碰,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另外还有可能出现离校出走和被人贩子拐走、擅自离校游泳溺水死亡、上下学途中被车撞、流行疾病、打架斗殴、运动摔伤、心机梗塞等疾病引起的突发性死亡、歹徒进校滋事行凶等等,叫人防不胜防。一旦学生在学校出了大的安全事故,我们教师承受不起。
6、被教师本身职业所压。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另外,有些媒体盯住教师一些失误,过分炒作,惟恐学校不乱。不去理解教师所做工作以及教师的心理伤害,出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报道片面,造成“老师怕学生、不敢管和不敢教”的现象,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心灵伤害。(二)主观原因:
1.不注意调适,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带来了身体的疲劳,也造成了心理的疲惫,如果不注意加以调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进行锻炼,培养良好的业余爱好,势必会使情感、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带来工作热情的衰退。2.追求的目标没了。有一个追求的目标,才会不断地努力。如今许多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就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缺少了奋斗的方向,放任自己内心的“惰性”滋长,久之在教育改革大潮中显得无所适从,只好得过且过。不读书、不研究、不反思,拿着教科书,靠经验混日子。
3.课改的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
4.没有上升机会。被分配到农村任教的教师,早已被定性为教书匠,没有上进的机会,也没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由于市级公开课或汇报课多由城区教师来承担,参加赛课和汇报课的也多是城区教师,许多有进取心的农村优秀教师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得到推荐与培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就麻木不仁了。而且教师的培训与深造,农村学校教师往往不敢问津。这样,农村教师就很难产生工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难免产生悲观、失落的情绪与难以作为的现象。
5、人事机制因素。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师聘用制,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不少教师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失去工作热情。
6、固定的工作环境。由于长期在一个学校工作,教师的底子人家都很清楚,他的威望与影响力将会锐减;到了新的学校,教师就会尽力亮出他们的亮点,展现他们的才华,充分发挥他的影响力。但现在有的教师呆在一个学校就是一辈子,有的教师十几年没有调换过一个学校,教师没有进行轮换,工作热情也逐渐丧失。
二、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对策
倘若教师不能很好地卸下这些重负,压力长期郁结在心,得不到释放,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教育教学的效率,会给教师自身、学生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的这种现状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注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缓解教师的压力。
一、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首先,学校领导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充分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艰辛,不断给教师关怀和鼓励。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往往能以平和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昂扬的热情进行工作,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调动。如果教师在学校中能充分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理解,他对学生自然会生发出爱心与尊重。其次,教师自身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与同事进行友好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教师排除工作中的各种烦恼。
二、参与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善于自我调节。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难免有工作压力。当压力构成个人身心伤害和效能降低时,教师应学会自我调节,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减压。只有这样,心态调整好了,才能以积极的情绪进入课堂,以饱满的热情调动学生激情。
四、不断自我充电。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有一部分来源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场所,将教育教学改革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促成专业潜能的发挥,缓解工作压力。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
五、变换工作环境。这样有助于保持教师对工作环境的新鲜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
六、坚持身体锻炼。一位教师没有好的身体,怎能以饱满的热情去教学。只有在身体正常的情况下,才可能搞好切工作。常说身体是干革命的本钱,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身体锻炼,培养健康的体魄。而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身体一般都比较差,在一定因素上由于工作时间长,另外一个因素是由于缺乏锻炼。
第五篇: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写作源于生活,生活的多姿多彩使我们感受着写作的乐趣。写作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和创造,本应是相当高雅而又极富情趣和乐趣的,可当代中学生却不想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唉声叹气,在老师的压力下绞尽脑汁敷衍了事。学生痛苦不堪,文章苍白无力,读起来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无话可写和不知道如何写作。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情感苍白,空洞无物。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本应是青春勃发,充满活力与激情,思维活跃而又情感丰富的,可写出的作文为什么却如此枯燥单调、没有真情呢?
【关键词】:教育观念 积累素材 写作情趣 写作兴趣
写作源于生活,生活的多姿多彩使我们感受着写作的乐趣。写作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和创造,本应是相当高雅而又极富情趣和乐趣的,可当代中学生却不想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唉声叹气,在老师的压力下绞尽脑汁敷衍了事。学生痛苦不堪,文章苍白无力,读起来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无话可写和不知道如何写作。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情感苍白,空洞无物。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本应是青春勃发,充满活力与激情,思维活跃而又情感丰富的,可写出的作文为什么却如此枯燥单调、没有真情呢?“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真情。”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和语文的积累外,还必须要有情感的积累,要有感而发。而当下的中学生作文主要是照葫芦画瓢,把作文当成理科的解答题,对照例题来做习题。把作文选上的范文套用下来,把作者的情感强加于自己身上。这类作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假、空、套,文中无“我”,缺乏真情实感,内容苍白,让人读之无味,如同嚼蜡。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我在一所农村中学教书,虽然早就提倡素质教育,但中考仍然是分数决定一切,无论上面怎么三令五申,教师从现实出发,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一堂课教师不规定任务就不知道该干什么,教师必然主宰课堂,从而使学生根本没有了口语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为了应试,所以作文课几乎不上,因为作文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作文上。即使上作文课,老师的指导也是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在《我的假期生活中》的作文课上,我曾说过,“同学们放松了一个假期,在你的身边肯定有你感受最深的事。有快乐,有感动,有伤心,有收获„„”谁知交上来的作文开篇一律如此,让人看后啼笑皆非。学生把作文当成了数学的解答题,教师的话就是题意分析,解题提示,跟老师走没错,文章无我,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说,“只是为了得高分才考虑作文”。这样的思想在当代学生中是司空见惯的。这让我不由得又一次将问题的症结归为“应试教育”。其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今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依然无法消除。
2、不善于感受生活,缺少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写作文时,先让学生构思,但他们总是双手抱头,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咬着笔杆不知道写什么好。是他们的脑海中很难搜索到与文章相关的材料和话题吗?不是,而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没有仔细去揣摩和体会其中的内涵,也没留下深刻的印迹。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也少了,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认为父母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为自己创造的一切是父母该做的。根本不去想想父母如何不容易,挣钱多么辛苦。特别是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让他们变得冷漠和自私。他们的生活中缺少感动,缺少真情。另外,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一切追求速度,没有时间给孩子们去体验,去沉淀。没有积累,哪会有真情的迸发。我们的学生生活局限于校园的小天地和家庭的鸽子笼,很少和社会接触,阅历不丰富。没有火烧火燎般的写作热情,就不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没有想写、要写的强烈愿望,没有非写不可、非写好不可的迫切要求和责任感。所有的家长都想让孩子作文得高分,却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体验生活,甚至警告孩子与同学少来往,少做家务事,没有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缺少了酸甜苦辣,学生是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的。
3、学生课外阅读量小,导致知识面窄。
现在的学生每天上早晚自习,累得筋疲力尽。似乎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天真和天性。为了应对考试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课本知识,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时间少,活动范围小,社会接触面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导致学生作文情感枯竭的原因之一。
家长总认为孩子看课外书就是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更要求子女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各门功课上,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尤其中外名著的阅读更是少得可怜。本学期笔者曾就所在班级学生课外名著的阅读做过一次调查,学生们阅读的课外书籍无非就是如下几种:中学生作文、中学生文摘、西游记等,至于外国名著的阅读几乎为零,他们对外国文学的了解简直是一团漆黑。即使在他们所阅读的几种书籍中,也只大略了解故事的内容与情节,以及最后的结局。很少去分析和体会文章或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更不用说去学习其独特的写作技巧了。
针对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我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
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放开手让学生大胆作文,善于接受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叛逆思想与观点并对之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创新作文,走出陈规与常规的圈子,关注课本以外课堂以外的知识,多与社会接触,与不同的人交往,关注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变化。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让他们学会感动,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宜给自己的学生事先定下过高的期望值,而是要先注重学生的实际,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在学生参与中逐步提高要求。经过学生的一番努力之后,对于摆在案前的学生作品,老师应十分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用得精彩准确的词,一句具体生动的话,都应该找出来。只要是真的,就一定要表扬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学生写好习作的信心。教师应当特别留心那些充满期待的眼神,那是充满着渴望受人肯定的眼光。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师要帮助学生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缺少新意,千篇一律。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如何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呢?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在回忆中找真。第三、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体验真情实感。学生一旦有机会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他们就能尽情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真话。
2、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真情,提高写作情趣。
为了让学生积累第一手的素材,可通过家庭郊游、学校夏令营、去养老院做好事等方式尽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爱,亲身体验付出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不管是琐碎细微的还是惊天动地的,都能触动我们灵魂深处的某根弦,引起我们的共鸣。春季来临,绿草如茵,百花盛开,夏天,郁郁葱葱,骄阳似火,去河边游泳,捉鱼,秋天收获金黄的稻谷,欣赏农民伯伯们脸上的笑容。冬天看雪景,打雪仗,堆雪人,„„传统节日一家人其乐融融,家人相亲相爱,这样的情景岂不美妙?怎会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记?只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生活灵动的一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感到生活中人人有爱,处处有情。我们的作文怎会无话可写?又怎会苍白无力呢?
3、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得多,而且要读得精。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只读书中的故事情节,更要读书中的人物的灵魂、读文章的结构、读文章的主题、读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一本好书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影响无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很有成效的尝试。如要求班上每一位学生选取自己课余阅读过的自认为最好的书籍、文章或语句,在班上进行交流与同学分享。分析其精华与微妙之所在,感悟其触动灵魂深处的东西,可以不求甚解,但要求努力寻找感觉。这样,日积月累,形成比较全面而富有深意的写作感悟和素材。同时,要求我们的教师也要有相当丰富的文学素养,尽可能成为指引学生文学成长道路上的楷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没有书,没有阅读的渴望就不成其为教师。阅读乃是教师思想和创造的源泉,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这足可见教师榜样作用的重要。
4、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写作的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这样讲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乐于作文,把写作当成是一件渲泻情感,歌美贬丑,感悟生活的美好事情。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兴趣确实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显然,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兴趣。我曾对此作出过一些尝试。
(1)创造游戏氛围,唤起写作兴趣。如:写四分钟的“随笔”,老师一旦命令开始,学生就必须开始伏案写作,不得停笔,哪个停笔,就被开除出局!同样,竞赛的出现,使学生忘却了这是在写文章,而是它错误地当成了一个游戏。游戏就是玩,玩是轻松而愉快的。于是,作文的艰苦和困难在游戏的外衣下变得温和起来,变得被学生接受了。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不就被唤醒了吗?
(2)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写作兴趣。
我们知道,作文虽无定法,但也有规律可循。学生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写记叙文注重“六要素”,但“六要素”不一定要求齐全;写说明文注重有一个恰当的说明顺序;写童话、寓言必须能说明一个道理等。二是在遵循这些基本规则后,为了使文章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简洁、更具有感染力,要运用一些“锦上添花”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作文的兴趣。因精彩的范文有较强的示范性,教师应精心挑选范文,引导和点拨学生分析和理解范文内容,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文有章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简单、有趣,从而提高写作文的兴趣。这种教学尝试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和配合,效果出奇地好。学生对作文课充满了期待,作文成绩大大提高。
5、精心评改作文,增强写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儿童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在孩子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因而,我们要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作文,用心去体会。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任何事物都是多面性的。当代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也是不一而同的;制定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相应对策时,我们要实事求是、客观面对问题,多方探讨,对症下药。根据问题形成的差异性,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的多样化。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引导理念,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文章写作成就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艺术平台。也一定能够一改往日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有血无肉”的乏味的“死文”现象。
参考文献:
[1] 蒋建洲《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28-29 [2] 张新光《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06,12 50-154
[3] 李文静《中学生作文中真情实感缺失原因之我见》《今日科苑》2010,6(3): 26-28 [4] 陆大祥《 浅议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因素》《教育博客》2010,1(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