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部分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12:5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部分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部分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第一篇:试论部分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试论部分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 高校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其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当前,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部分高校辅导员存在着价值观念缺失的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从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加强自身修养等方面出发,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缺失;培养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既是对辅导员属于教师行列的职业身份的明确,也是对辅导员职业道德的规定,更是对辅导员职业目标的要求。因而,辅导员要想实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的职业目标,其主要途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其法宝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抓牢这一法宝的关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

(一)价值观念失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伴随着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某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念与思潮也顺溜而入,倾入高等学府,对某些高校辅导员思想观念造成很大冲击,部分辅导员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形成新旧道德观念的激烈搏击。具体表现为社会分配不公,辅导员待遇较低,地位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提高,部分高校辅导员对如何处理功名与贡献、利益与公平等问题缺乏坚定的判断,致使某些高校辅导员价值观扭曲,功利思想膨胀,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主流价值观念在非主流价值观的利诱和冲击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造成价值观念上的失衡。失衡的价值观必然引起行为上的失范,因此,部分高校辅导员事业心、责任心下降,敬岗爱业的职业精神减弱,忽视甚至漠视以师德规范塑造自我,阻碍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顺利进程。/

5(二)价值观念受到外来思潮的冲击。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高校处在思想文化碰撞的最前沿,所受到的影响最为深刻。近几年来,高校辅导员的准入门槛提高,多为硕士研究生,他们思想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接受先进的思想观念,但同时也应看到他们中间的有些人政治辨别力不强,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思潮时,很容易良莠不分,也会把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价值观念当作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在新旧体制以及中西文化发生碰撞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乘隙而入,造成一些高校辅导员不注重新形势下世界观的改造,理想目标实际化,价值理念实惠化,道德观念趋向自我化,重利轻义。一些高校辅导员不把整个身心投入到本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去,不钻研业务,而只讲实用、只讲个人利益。

(三)学术道德失范。

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淡化了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追求,过分看重名利和个人价值,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当前一些高校辅导员出于职称和物质利益的追求,违背社会公德和基本学术道德,无偿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由于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在研究成果鉴定、项目评审乃至学科评估、学位授权审核等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或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的现象。这严重地污染了学术环境,影响了学术声誉,阻碍了学术进步,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发展和民族创新。

二、高校辅导员价值观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辅导员价值观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

1、辅导员“自我身份”认定的问题。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之前,辅导员的身份没有明确的统一规定,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校辅导员实行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在“辅导员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这一问题上总是模棱两可,从未达成一致的共识,也没作出肯定的回答。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徘徊于行政管理岗位和教师岗位的交叉地带,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却不享受行政管理岗位待遇,被称为“老师”却不列为教师编制,成为介乎于行政岗和

教师岗的中间者,造成角色的混乱,身份归属问题不明,自我身份认同失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便是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之后,由于全国各高校发展规划、管理体制及现实状况不同,在落实文件精神,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短时间不可能在全国各高校立竿见影,难免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不但不能解决辅导员“自我身份”认定的问题,甚至由于言而不行而使该问题进一步恶化。在这种状况下,某些立场不坚定的辅导员,迷失自我,消极厌世,价值观念失衡是不足为奇的。

2、辅导员“自我价值”认同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分配不公、待遇较低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高校辅导员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后顾之忧有待解决,这些问题都会对高校辅导员造成困扰,使他们难以静下心来搞好自己的业务,更谈不上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了。因而一些高校辅导员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和行为,丢弃了敬业精神,淡漠了人生理想,淡化了事业心、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个别高校辅导员的价值观出现扭曲,功利思想膨胀。

3、辅导员“发展方向”认识的问题。在大多数高校,还未将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发展思想贯彻到辅导员队伍建设之中,辅导员岗位就是一个“跳板”,是向单一身份过渡的通道,或是通向管理岗位的干部身份,或是通向教学岗位的教师身份,辅导员在发展方向上认识模糊,给辅导员朝职业化的道路发展平添更多阻力。这种把现实工作当跳板,不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意识和工作状态,难免会促使意识观念薄弱的辅导员朝着被动应付,盲目跟随,摒弃目标,价值观念偏失的反方向发展。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高校辅导员伦理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受到严重影响,具体就表现在对价值观念的冲击上。市场经济所附带来的各种利益关系调整,物质利益诱惑,生活方式腐化等负面影响,都会不同程度向高校伸出爪牙,对高校辅导员产生消极影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高校辅导员若无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立场,则容易产生理想与信念的动摇,淡忘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染上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风气,引致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某些高校辅导员不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分析、认识和处理新形势

下遇到的诸多问题,产生了思想上的混乱,甚至放弃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而参与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欺骗学生的教育和学术腐败。

2、多元文化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处于迅速变革的新时期,国内外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的泛起和涌入,严重冲击了固有的社会形态和思维定式,人们一贯尊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逐渐改变。我国文化领域的逐步开放,既为高校辅导员吸收借鉴西方优秀科学文化成果提供了便利,又使其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都会导致某些高校辅导员在理想、信念和追求上产生动摇和困惑,引致思想与行为的失衡,对高校师德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的影响。

三、培养高校辅导员正确价值观的方法

(一)高校党组织必须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辅导员肩负着民族的重托和希望,他们必须钟爱自己的职业,不为金钱、权势所动,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必须坚持清正廉洁和“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力弘扬奉献精神,自觉树立并坚定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这既是对辅导员本职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对辅导员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现实要求。高校党组织积极正确引导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必备条件。现阶段,高校党组织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培训,调整政策,提供高待遇等方式使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有了很大的改观,因而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奉献精神、奉献意识也更为加强,有利于他们坚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高校辅导员必须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根据前文分析,某些高校辅导员存在敬业精神减退,社会责任感弱化,教育观念和学术观念滞后等问题。促使高校辅导员形成并保持正确的价值观,规范其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是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对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不是一般概念要求的灌输,而是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更新辅导员的思想道德观念,使辅导员的思想道德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让辅导员从宏观上了解国情和当代教育现状,把握国家的教育需要,从而增强辅导员的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辅导员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和世界观改造

加强自我修养和世界观改造最科学的方法就是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基石。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立场、观点和方法辨别教育实践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自觉抵制和消除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资产阶级腐朽道德观念的影响,反对和摒弃价值多元化和个人私欲膨胀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潮和行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社会高尚师德所推崇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篇:教师工作热情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教师工作热情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曾几何时,我们的热情“像一团火,燃烧着整个沙漠”;而如今,当桃李满天下的梦想不再,当教师仅仅成了养家糊口的职业,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教师的工作热情,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

一、教师工作热情丧失的原因(一)客观原因:

1、为“光环”所累。长期以来,教师的职业承载了太多的社会期冀,教师应怎么怎么,不该如何如何,一言一行备受社会关注,社会各方面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来要求教师、约束教师,须知教师也是“人”啊!就拿“安贫乐教”这个词来讲,虽有种田园牧歌式的意境,但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做到“贫”而“安”且“乐”,而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况且现在已在建设小康社会,让教师“安贫”也不合时宜。社会重压之下,教师精神之累可以想见。

2、工作量过大。由于农村小学多是规模较小,多数教师要兼任两个班的语数教学,并担任班主任。情况好一点的要包班,或一个人要教跨年段的两个班数学或语文,还要担任班主任,每周平均课时数超过18节。许多教师除了要任教一门主学科(语文、数学等)外,还要兼教两三门副科(科学、音乐、美术等)。但有的学科教师是难以胜任,为此,教师常常为了应付深感困惑,总感到我们教师都是被“折腾”中过渡。

3、学校管理因素。学校管理的条条框框过多。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各种教案。除了教案之外还有学生各种各样的作业,这些作业都要求教师全批全改并做好批改记录,还有课后反思、教学计划、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论文、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袋、备课组教研记录、每学期上两节公开课等。每一项教师都要问津,每一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上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刻板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形式上任务的完成。否则领导的批评、惩罚就会接踵而来。不同学校都有花样繁多、不断创新的各种检查规定,有些学校校长还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行事习惯规定“有本校特色”的检查。

4.学生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认为所教学生参差不齐,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压力。学生参差不齐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纪律较差等。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等社会现象是造成学生普遍娇纵、放任的主要原因。为此,这给教师带来了较繁重的工作压力。

5.被学生安全所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问题,警钟长鸣,学校已到了比教学还重视的程度,天天讲、日日查,我们教师还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课间玩闹时磕磕碰碰,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另外还有可能出现离校出走和被人贩子拐走、擅自离校游泳溺水死亡、上下学途中被车撞、流行疾病、打架斗殴、运动摔伤、心机梗塞等疾病引起的突发性死亡、歹徒进校滋事行凶等等,叫人防不胜防。一旦学生在学校出了大的安全事故,我们教师承受不起。

6、被教师本身职业所压。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另外,有些媒体盯住教师一些失误,过分炒作,惟恐学校不乱。不去理解教师所做工作以及教师的心理伤害,出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报道片面,造成“老师怕学生、不敢管和不敢教”的现象,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心灵伤害。(二)主观原因:

1.不注意调适,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带来了身体的疲劳,也造成了心理的疲惫,如果不注意加以调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进行锻炼,培养良好的业余爱好,势必会使情感、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带来工作热情的衰退。2.追求的目标没了。有一个追求的目标,才会不断地努力。如今许多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就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缺少了奋斗的方向,放任自己内心的“惰性”滋长,久之在教育改革大潮中显得无所适从,只好得过且过。不读书、不研究、不反思,拿着教科书,靠经验混日子。

3.课改的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

4.没有上升机会。被分配到农村任教的教师,早已被定性为教书匠,没有上进的机会,也没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由于市级公开课或汇报课多由城区教师来承担,参加赛课和汇报课的也多是城区教师,许多有进取心的农村优秀教师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得到推荐与培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就麻木不仁了。而且教师的培训与深造,农村学校教师往往不敢问津。这样,农村教师就很难产生工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难免产生悲观、失落的情绪与难以作为的现象。

5、人事机制因素。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师聘用制,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不少教师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失去工作热情。

6、固定的工作环境。由于长期在一个学校工作,教师的底子人家都很清楚,他的威望与影响力将会锐减;到了新的学校,教师就会尽力亮出他们的亮点,展现他们的才华,充分发挥他的影响力。但现在有的教师呆在一个学校就是一辈子,有的教师十几年没有调换过一个学校,教师没有进行轮换,工作热情也逐渐丧失。

二、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对策

倘若教师不能很好地卸下这些重负,压力长期郁结在心,得不到释放,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教育教学的效率,会给教师自身、学生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的这种现状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注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缓解教师的压力。

一、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首先,学校领导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充分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艰辛,不断给教师关怀和鼓励。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往往能以平和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昂扬的热情进行工作,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调动。如果教师在学校中能充分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理解,他对学生自然会生发出爱心与尊重。其次,教师自身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与同事进行友好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教师排除工作中的各种烦恼。

二、参与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善于自我调节。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难免有工作压力。当压力构成个人身心伤害和效能降低时,教师应学会自我调节,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减压。只有这样,心态调整好了,才能以积极的情绪进入课堂,以饱满的热情调动学生激情。

四、不断自我充电。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有一部分来源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场所,将教育教学改革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促成专业潜能的发挥,缓解工作压力。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

五、变换工作环境。这样有助于保持教师对工作环境的新鲜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

六、坚持身体锻炼。一位教师没有好的身体,怎能以饱满的热情去教学。只有在身体正常的情况下,才可能搞好切工作。常说身体是干革命的本钱,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身体锻炼,培养健康的体魄。而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身体一般都比较差,在一定因素上由于工作时间长,另外一个因素是由于缺乏锻炼。

第三篇: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写作源于生活,生活的多姿多彩使我们感受着写作的乐趣。写作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和创造,本应是相当高雅而又极富情趣和乐趣的,可当代中学生却不想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唉声叹气,在老师的压力下绞尽脑汁敷衍了事。学生痛苦不堪,文章苍白无力,读起来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无话可写和不知道如何写作。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情感苍白,空洞无物。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本应是青春勃发,充满活力与激情,思维活跃而又情感丰富的,可写出的作文为什么却如此枯燥单调、没有真情呢?

【关键词】:教育观念 积累素材 写作情趣 写作兴趣

写作源于生活,生活的多姿多彩使我们感受着写作的乐趣。写作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和创造,本应是相当高雅而又极富情趣和乐趣的,可当代中学生却不想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唉声叹气,在老师的压力下绞尽脑汁敷衍了事。学生痛苦不堪,文章苍白无力,读起来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无话可写和不知道如何写作。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情感苍白,空洞无物。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本应是青春勃发,充满活力与激情,思维活跃而又情感丰富的,可写出的作文为什么却如此枯燥单调、没有真情呢?“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真情。”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和语文的积累外,还必须要有情感的积累,要有感而发。而当下的中学生作文主要是照葫芦画瓢,把作文当成理科的解答题,对照例题来做习题。把作文选上的范文套用下来,把作者的情感强加于自己身上。这类作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假、空、套,文中无“我”,缺乏真情实感,内容苍白,让人读之无味,如同嚼蜡。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我在一所农村中学教书,虽然早就提倡素质教育,但中考仍然是分数决定一切,无论上面怎么三令五申,教师从现实出发,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一堂课教师不规定任务就不知道该干什么,教师必然主宰课堂,从而使学生根本没有了口语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为了应试,所以作文课几乎不上,因为作文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作文上。即使上作文课,老师的指导也是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在《我的假期生活中》的作文课上,我曾说过,“同学们放松了一个假期,在你的身边肯定有你感受最深的事。有快乐,有感动,有伤心,有收获„„”谁知交上来的作文开篇一律如此,让人看后啼笑皆非。学生把作文当成了数学的解答题,教师的话就是题意分析,解题提示,跟老师走没错,文章无我,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说,“只是为了得高分才考虑作文”。这样的思想在当代学生中是司空见惯的。这让我不由得又一次将问题的症结归为“应试教育”。其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今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依然无法消除。

2、不善于感受生活,缺少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写作文时,先让学生构思,但他们总是双手抱头,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咬着笔杆不知道写什么好。是他们的脑海中很难搜索到与文章相关的材料和话题吗?不是,而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没有仔细去揣摩和体会其中的内涵,也没留下深刻的印迹。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也少了,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认为父母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为自己创造的一切是父母该做的。根本不去想想父母如何不容易,挣钱多么辛苦。特别是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让他们变得冷漠和自私。他们的生活中缺少感动,缺少真情。另外,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一切追求速度,没有时间给孩子们去体验,去沉淀。没有积累,哪会有真情的迸发。我们的学生生活局限于校园的小天地和家庭的鸽子笼,很少和社会接触,阅历不丰富。没有火烧火燎般的写作热情,就不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没有想写、要写的强烈愿望,没有非写不可、非写好不可的迫切要求和责任感。所有的家长都想让孩子作文得高分,却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体验生活,甚至警告孩子与同学少来往,少做家务事,没有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缺少了酸甜苦辣,学生是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的。

3、学生课外阅读量小,导致知识面窄。

现在的学生每天上早晚自习,累得筋疲力尽。似乎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天真和天性。为了应对考试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课本知识,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时间少,活动范围小,社会接触面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导致学生作文情感枯竭的原因之一。

家长总认为孩子看课外书就是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更要求子女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各门功课上,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尤其中外名著的阅读更是少得可怜。本学期笔者曾就所在班级学生课外名著的阅读做过一次调查,学生们阅读的课外书籍无非就是如下几种:中学生作文、中学生文摘、西游记等,至于外国名著的阅读几乎为零,他们对外国文学的了解简直是一团漆黑。即使在他们所阅读的几种书籍中,也只大略了解故事的内容与情节,以及最后的结局。很少去分析和体会文章或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更不用说去学习其独特的写作技巧了。

针对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我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

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放开手让学生大胆作文,善于接受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叛逆思想与观点并对之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创新作文,走出陈规与常规的圈子,关注课本以外课堂以外的知识,多与社会接触,与不同的人交往,关注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变化。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让他们学会感动,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宜给自己的学生事先定下过高的期望值,而是要先注重学生的实际,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在学生参与中逐步提高要求。经过学生的一番努力之后,对于摆在案前的学生作品,老师应十分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用得精彩准确的词,一句具体生动的话,都应该找出来。只要是真的,就一定要表扬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学生写好习作的信心。教师应当特别留心那些充满期待的眼神,那是充满着渴望受人肯定的眼光。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师要帮助学生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缺少新意,千篇一律。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如何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呢?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在回忆中找真。第三、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体验真情实感。学生一旦有机会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他们就能尽情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真话。

2、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真情,提高写作情趣。

为了让学生积累第一手的素材,可通过家庭郊游、学校夏令营、去养老院做好事等方式尽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爱,亲身体验付出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不管是琐碎细微的还是惊天动地的,都能触动我们灵魂深处的某根弦,引起我们的共鸣。春季来临,绿草如茵,百花盛开,夏天,郁郁葱葱,骄阳似火,去河边游泳,捉鱼,秋天收获金黄的稻谷,欣赏农民伯伯们脸上的笑容。冬天看雪景,打雪仗,堆雪人,„„传统节日一家人其乐融融,家人相亲相爱,这样的情景岂不美妙?怎会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记?只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生活灵动的一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感到生活中人人有爱,处处有情。我们的作文怎会无话可写?又怎会苍白无力呢?

3、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得多,而且要读得精。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只读书中的故事情节,更要读书中的人物的灵魂、读文章的结构、读文章的主题、读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一本好书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影响无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很有成效的尝试。如要求班上每一位学生选取自己课余阅读过的自认为最好的书籍、文章或语句,在班上进行交流与同学分享。分析其精华与微妙之所在,感悟其触动灵魂深处的东西,可以不求甚解,但要求努力寻找感觉。这样,日积月累,形成比较全面而富有深意的写作感悟和素材。同时,要求我们的教师也要有相当丰富的文学素养,尽可能成为指引学生文学成长道路上的楷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没有书,没有阅读的渴望就不成其为教师。阅读乃是教师思想和创造的源泉,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这足可见教师榜样作用的重要。

4、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写作的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这样讲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乐于作文,把写作当成是一件渲泻情感,歌美贬丑,感悟生活的美好事情。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兴趣确实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显然,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兴趣。我曾对此作出过一些尝试。

(1)创造游戏氛围,唤起写作兴趣。如:写四分钟的“随笔”,老师一旦命令开始,学生就必须开始伏案写作,不得停笔,哪个停笔,就被开除出局!同样,竞赛的出现,使学生忘却了这是在写文章,而是它错误地当成了一个游戏。游戏就是玩,玩是轻松而愉快的。于是,作文的艰苦和困难在游戏的外衣下变得温和起来,变得被学生接受了。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不就被唤醒了吗?

(2)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写作兴趣。

我们知道,作文虽无定法,但也有规律可循。学生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写记叙文注重“六要素”,但“六要素”不一定要求齐全;写说明文注重有一个恰当的说明顺序;写童话、寓言必须能说明一个道理等。二是在遵循这些基本规则后,为了使文章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简洁、更具有感染力,要运用一些“锦上添花”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作文的兴趣。因精彩的范文有较强的示范性,教师应精心挑选范文,引导和点拨学生分析和理解范文内容,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文有章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简单、有趣,从而提高写作文的兴趣。这种教学尝试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和配合,效果出奇地好。学生对作文课充满了期待,作文成绩大大提高。

5、精心评改作文,增强写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儿童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在孩子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因而,我们要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作文,用心去体会。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任何事物都是多面性的。当代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也是不一而同的;制定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相应对策时,我们要实事求是、客观面对问题,多方探讨,对症下药。根据问题形成的差异性,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的多样化。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引导理念,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文章写作成就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艺术平台。也一定能够一改往日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有血无肉”的乏味的“死文”现象。

参考文献:

[1] 蒋建洲《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28-29 [2] 张新光《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06,12 50-154

[3] 李文静《中学生作文中真情实感缺失原因之我见》《今日科苑》2010,6(3): 26-28 [4] 陆大祥《 浅议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因素》《教育博客》2010,1(3):14-16

第四篇: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写作源于生活,生活的多姿多彩使我们感受着写作的乐趣。写作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和创造,本应是相当高雅而又极富情趣和乐趣的,可当代中学生却不想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唉声叹气,在老师的压力下绞尽脑汁敷衍了事。学生痛苦不堪,文章苍白无力,读起来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无话可写和不知道如何写作。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情感苍白,空洞无物。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本应是青春勃发,充满活力与激情,思维活跃而又情感丰富的,可写出的作文为什么却如此枯燥单调、没有真情呢?

【关键词】:教育观念积累素材写作情趣写作兴趣

写作源于生活,生活的多姿多彩使我们感受着写作的乐趣。写作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和创造,本应是相当高雅而又极富情趣和乐趣的,可当代中学生却不想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唉声叹气,在老师的压力下绞尽脑汁敷衍了事。学生痛苦不堪,文章苍白无力,读起来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无话可写和不知道如何写作。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情感苍白,空洞无物。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本应是青春勃发,充满活力与激情,思维活跃而又情感丰富的,可写出的作文为什么却如此枯燥单调、没有真情呢?“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真情。”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和语文的积累外,还必须要有情感的积累,要有感而发。而当下的中学生作文主要是照葫芦画瓢,把作文当成理科的解答题,对照例题来做习题。把作文选上的范文套用下来,把作者的情感强加于自己身上。这类作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假、空、套,文中无“我”,缺乏真情实感,内容苍白,让人读之无味,如同嚼蜡。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我在一所农村中学教书,虽然早就提倡素质教育,但中考仍然是分数决定一切,无论上面怎么三令五申,教师从现实出发,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一堂课教师不规定任务就不知道该干什么,教师必然主宰课堂,从而使学生根本没有了口语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为了应试,所以作文课几乎不上,因为作文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作文上。即使上作文课,老师的指导也是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在《我的假期生活中》的作文课上,我曾说过,“同学们放松了一个假期,在你的身边肯定有你感受最深的事。有快乐,有感动,有伤心,有收获„„”谁知交上来的作文开篇一律如此,让人看后啼笑皆非。学生把作文当成了数学的解答题,教师的话就是题意分析,解题提示,跟老师走没错,文章无我,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说,“只是为了得高分才考虑作文”。这样的思想在当代学生中是司空见惯的。这让我不由得又一次将问题的症结归为“应试教育”。其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今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依然无法消除。

2、不善于感受生活,缺少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写作文时,先让学生构思,但他们总是双手抱头,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咬着笔杆不知道写什么好。是他们的脑海中很难搜索到与文章相关的材料和话题吗?不是,而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没有仔细去揣摩和体会其中的内涵,也没留下深刻的印迹。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也少了,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认为父母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为自己创造的一切是父母该做的。根本不去想想父母如何不容易,挣钱多么辛苦。特别是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让他们变得冷漠和自私。他们的生活中缺少感动,缺少真情。另外,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一切追求速度,没有时间给孩子们去体验,去沉淀。没有积累,哪会有真情的迸发。我们的学生生活局限于校园的小天地和家庭的鸽子笼,很少和社会接触,阅历不丰富。没有火烧火燎般的写作热情,就不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没有想写、要写的强烈愿望,没有非写不可、非写好不可的迫切要求和责任感。所有的家长都想让孩子作文得高分,却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体验生活,甚至警告孩子与同学少来往,少做家务事,没有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缺少了酸甜苦辣,学生是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的。

3、学生课外阅读量小,导致知识面窄。

现在的学生每天上早晚自习,累得筋疲力尽。似乎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天真和天性。为了应对考试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课本知识,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时间少,活动范围小,社会接触面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导致学生作文情感枯竭的原因之一。

家长总认为孩子看课外书就是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更要求子女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各门功课上,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尤其中外名著的阅读更是少得可怜。本学期笔者曾就所在班级学生课外名著的阅读做过一次调查,学生们阅读的课外书籍无非就是如下几种:中学生作文、中学生文摘、西游记等,至于外国名著的阅读几乎为零,他们对外国文学的了解简直是一团漆黑。即使在他们所阅读的几种书籍中,也只大略了解故事的内容与情节,以及最后的结局。很少去分析和体会文章或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更不用说去学习其独特的写作技巧了。

针对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我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

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放开手让学生大胆作文,善于接受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叛逆思想与观点并对之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创新作文,走出陈规与常规的圈子,关注课本以外课堂以外的知识,多与社会接触,与不同的人交往,关注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变化。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让他们学会感动,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宜给自己的学生事先定下过高的期望值,而是要先注重学生的实际,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在学生参与中逐步提高要求。经过学生的一番努力之后,对于摆在案前的学生作品,老师应十分珍惜他

们的劳动成果,并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用得精彩准确的词,一句具体生动的话,都应该找出来。只要是真的,就一定要表扬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学生写好习作的信心。教师应当特别留心那些充满期待的眼神,那是充满着渴望受人肯定的眼光。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师要帮助学生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缺少新意,千篇一律。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如何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呢?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在回忆中找真。第三、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体验真情实感。学生一旦有机会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他们就能尽情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真话。

2、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真情,提高写作情趣。

为了让学生积累第一手的素材,可通过家庭郊游、学校夏令营、去养老院做好事等方式尽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爱,亲身体验付出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不管是琐碎细微的还是惊天动地的,都能触动我们灵魂深处的某根弦,引起我们的共鸣。春季来临,绿草如茵,百花盛开,夏天,郁郁葱葱,骄阳似火,去河边游泳,捉鱼,秋天收获金黄的稻谷,欣赏农民伯伯们脸上的笑容。冬天看雪景,打雪仗,堆雪人,„„传统节日一家人其乐融融,家人相亲相爱,这样的情景岂不美妙?怎会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记?只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生活灵动的一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感到生活中人人有爱,处处有情。我们的作文怎会无话可写?又怎会苍白无力呢?

3、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得多,而且要读得精。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只读书中的故事情节,更要读书中的人物的灵魂、读文章的结构、读文章的主题、读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一本好书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影响无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很有成效的尝试。如要求班上每一位学生选取自己课余阅读过的自认为最好的书籍、文章或语句,在班上进行交流与同学分享。分析其精华与微妙之所在,感悟其触动灵魂深处的东西,可以不求甚解,但要求努力寻找感觉。这样,日积月累,形成比较全面而富有深意的写作感悟和素材。同时,要求我们的教师也要有相当丰富的文学素养,尽可能成为指引学生文学成长道路上的楷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没有书,没有阅读的渴望就不成其为教师。阅读乃是教师思想和创造的源泉,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这足可见教师榜样作用的重要。

4、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写作的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这样讲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乐于作文,把写作当成是一件渲泻情感,歌美贬丑,感悟生活的美好事情。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兴趣确实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显然,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兴趣。我曾对此作出过一些尝试。

(1)创造游戏氛围,唤起写作兴趣。如:写四分钟的“随笔”,老师一旦命令开始,学生就必须开始伏案写作,不得停笔,哪个停笔,就被开除出局!同样,竞赛的出现,使学生忘却了这是在写文章,而是它错误地当成了一个游戏。游戏就是玩,玩是轻松而愉快的。于是,作文的艰苦和困难在游戏的外衣下变得温和起来,变得被学生接受了。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不就被唤醒了吗?

(2)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写作兴趣。

我们知道,作文虽无定法,但也有规律可循。学生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写记叙文注重“六要素”,但“六要素”不一定要求齐全;写说明文注重有一个恰当的说明顺序;写童话、寓言必须能说明一个道理等。二是在遵循这些基本规则后,为了使文章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简洁、更具有感染力,要运用一些“锦上添花”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作文的兴趣。因精彩的范文有较强的示范性,教师应精心挑选范文,引导和点拨学生分析和理解范文内容,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文有章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简单、有趣,从而提高写作文的兴趣。这种教学尝试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和配合,效果出奇地好。学生对作文课充满了期待,作文成绩大大提高。

5、精心评改作文,增强写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儿童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在孩子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

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因而,我们要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作文,用心去体会。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任何事物都是多面性的。当代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也是不一而同的;制定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相应对策时,我们要实事求是、客观面对问题,多方探讨,对症下药。根据问题形成的差异性,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的多样化。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引导理念,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文章写作成就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艺术平台。也一定能够一改往日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有血无肉”的乏味的“死文”现象。

参考文献:

[1]蒋建洲《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28-29

[2]张新光《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06,1250-154

[3]李文静《中学生作文中真情实感缺失原因之我见》《今日科苑》2010,6(3): 26-28

[4]陆大祥《 浅议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因素》《教育博客》2010,1(3):14-16

第五篇: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信用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对资金、商品或服务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让渡。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这就要求交换双方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在日渐复杂的市场活动中建立起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以维系错综复杂的交换关系和正常有序的市场秩序。

一、当前信用缺失的表现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存在着许多信用缺失现象。突出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债务,合同违约,形成“三角债”、“多角债”、“链条债”一环套一环的债务链,导致企业之间信用的恶性循环;大量企业恶意逃避银行债务,造成银行惜贷,银企之间陷入信用危机;社会中介组织在执业过程中作假现象严重,各种违规操作层出不穷,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制假贩假活动十分猖獗。以劣充优、以次充好等欺诈失信行为严重冲击着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领域;金融欺诈、走私贩私、偷税漏税、虚假报表、黑幕交易、价格陷阱、伪装上市、恶性竞争、知识产权侵权、地方保护与机构腐败等行为屡禁不绝,因失信造成的后果一直或正在沉重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健康发展。据有关专家研究统计,我国每年因失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855亿元。这些失信的存在,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二、信用缺失的原因

从企业主观方面来分析,主要是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利令智昏,使其丧失了职业道德。除了上述主观原因外,导致企业诚信缺失还有一些复杂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一)信用主体的逐利性

这是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使一些追求暴利的经营者,在利润的驱动下以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以获取暴利。大量银行信贷资金、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进入股市,最大诱因正是利益驱动。

(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制假售假能够大规模发展,与地方保护主义是分不开的。因为不少规模化、产业化的制假售假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开展的。作为地方的管理者,对于这样的情况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有甚者,当有关部门进行查处时,有的地方政府还为其辩解保护。

国有企业的恶意拖欠债务、逃废债务;上市公司的屡屡违规违法,也夹杂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的色彩。

(三)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社会信用评价管理体系,企业资信评价缺乏一套全国统一的评估办法,行业、部门各自为政,评价资料难以实现共享,评价结果的独立性、公证性得不到社会认可,造成大

量重复劳动和社会资源浪费。企业信用管理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发展滞后,跟不上市场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法制不健全,打击不力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打击失信行为方面制裁不到位,力度相当有限。对于大多数假冒伪劣的生产商来说,处罚主要以罚款为主,在稽查力度有限和规定不够详细的现实约束下,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销售者只要10次中有5次,甚至只要有3次能够逃脱处罚,就有利可图。所以,从查处的制假售假案件来看,屡犯、惯犯多,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目前的惩处力度并不足以使制假售假者感到害怕。

(五)产权制度本身的缺陷

不少国企管理者认为,企业是国家的企业,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不贷白不贷。甚至许多政府官员也认为:国有银行有支持国企的义务。于是,国有商业银行身不由己,既要为政府部门出政绩贷款,又要为维护安定团结对该倒不倒的危困企业放贷。产权不明,造成政企不分,政银不分,造成引企关系的不断恶化。

(六)社会诚信意识淡薄

目前在我国个人信用差,从而导致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滑坡。对国有企业来说,借钱不还是企业的事情,不是个人的事情,借钱不还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毫发无损,在商业交易中,应付货款拖欠不还、到期贷款不予偿还、贷款利息不予清偿大量存在,国有企业借款偿还的信用意识十分淡薄。

三、治理信用缺失的对策

(一)努力创建崇尚诚信的大环境

1、坚决摈弃互不信任的思想观念。我们必须抛弃陈旧的思想认识,树立规范的市场经济意识,使人们认识到从货币经济向信用经济的转变,是货币关系的延伸和发展。社会经济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信用关系的主体,因信用关系的变化,债权人和债务人也随之发生变化,如果失信,他们既是害人者,同时又是受害者。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信用意识。要广泛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把信用道德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和精神支柱。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倡导言行一致,有信无欺的道德情操,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唤起人们的信用理性,增强人们的守信履约观念。

3、培养信用文化,建立起一整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体系。在市场经济信用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积极地吸收借鉴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信用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又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文化建设之中,使诚信文化成为一种内在的道德规范。

(二)加快信用法规及评信机制建设

国家首先必须健全法律法规,加大信用制度的立法执法力度,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债权得到保护,债务得以履行,形成企业和全社会的严格的信用监督和奖惩机制。

同时,用现代信息网络公开诚信状况。一方面,从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入手整合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个人帐户,培育专业的个人信

用评估机构,将个人的社会信息资源、金融资源、纳税资源、司法资源等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息集中起来,形成统一的个人信用档案,对个人信用做出整体评价。定期在大众媒体上向社会公开,使不讲信用的企业失去市场,失去合作伙伴,失去银行贷款,失去股东的支持,最终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建立企业征信制度和征信机制。建立信用等级评定、资信评估以及相应的咨询机构,加快规范公共信息、征信数据的取得和使用程序以及采集、合法使用居民个人资料、企业资料的法规建设。

(三)加快政企分开,打击地方保护

中国企业的信用问题,在相当的程度上与地方保护主义有关。如一些地方部分官员为了本位利益,甚至为了一些政绩私利,对于所管辖范围内的制假售假听之任之,极少数甚至是沆瀣一气,为制假售假者通风报信,干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查处,成为制假售假者的保护伞;对于所属企业恶意欠债、逃废债千方百计予以包庇保护,甚至是出谋划策,侵犯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一定要加快政企分开的步伐,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四)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信用政府

1、改革政府行政方式,依法行政。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的行政方式。地方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要从直接管理转到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和服务上来,切实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从宏观上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顺利发展上来,确保有个公平的信用环境。其次,要加大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入

推进政务公开,加大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同时,行政行为必须依法。

2、建设信用政府,树立诚信榜样。要强化政府责任追究,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党纪、政纪和行政法律法规应对政府部门、官员失信行为的责任追究和赔偿作出相应明确具体的规定;人大、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对政府部门、官员的监督,让失信者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处罚,对于因政府失信给企业或个人造成的损害,由政府依法给予一定的“信用赔偿”。

来源:http://

下载试论部分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部分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5篇

    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政治灵魂、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缺失原因分析与对策

    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缺失原因分析与对策 著名企业家山姆〃托伊一句话,道出了企业成功的奥秘所在,这种“归属之心”、“精神力量”就是主人翁意识,就是发挥全体员工积极性的......

    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123

    浅谈农村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蔡晓芳 指导教师:陈斌 【摘要】:写作源于生活,生活的多姿多彩使我们感受着写作的乐趣。写作本应是高雅而又极富情趣的,可当代农村的中......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原因与对策(最终五篇)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但会计行业内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却普遍不高,各种违规现象十分常见。因此,本文着重对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和症结所......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与对策 摘要: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存在若干抑制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因素,使城乡对高校毕业生巨大的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经 济 管 理 论坛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年第 9 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y.2005糜 婷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311201 摘要: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它关系着个人的生存与国家的发展,但是由......

    我国信用缺失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缺失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摘要:本文从信用缺失的主体(个体、经济组织、政府信用缺失等方面)和领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出发,从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金融......

    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李建桥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01期 摘 要: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环境下,赊销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