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建议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政治灵魂、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一些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这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共产主义“乌有论”。有人认为:共产主义是‚乌托邦‛,即不可能存在的‚乌有之乡‛,是虚无缥缈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全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不符合人的自私本性,有限的资源永远无法满足人的无限需求。全社会的公有制和按需分配,必定会使人懒惰,进而导致社会倒退。因此,共产主义只是空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二)共产主义“渺茫论”。有人认为:共产主义虽然能够实现,但那是十几代、几十代人以后的事情,太遥远、太渺茫了。共产主义对当代人来说是画饼充饥,反正自己这一代看不见、摸不着,跟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一些党员干部将共产主义口号化、标签化,口头上信,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却缺乏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动力和实际行动,正义感退化,稀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生活。
(三)共产主义“失败论”。有人认为:苏联建设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大厦一夜崩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示着共产主义在全球世界失败。一些党员干部因此对实现共产主义失去信心,对中国的‚红旗还能打多久‛提出疑问。一些党员干部以偏概全地看待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和社会中一些消极不良现象,看不到我们党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成效,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力产生怀疑。
(四)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产生于西方社会的理论,时过境迁,现在世界形势与一百多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理论早已过时。一些党员干部怕谈共产主义,甚至耻谈共产主义。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异化论”。有人认为:中国现行路线方针政策已同马恩列斯毛设想的社会主义相去甚远,这样的社会还能叫社会主义吗?一些党员干部对现实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私营企业主严重剥削、收入分配不均、少数党员干部腐败等问题不能正确认识,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早已异化,现在我们名义上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实际上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
(六)资本主义“终结论”。‚历史终结论‛,是由日裔美国人福山提出来的。在他看来,‚自由民主‛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有人受‚历史终结论‛思潮影响,对社会主义制度持否定态度,认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终结。
二、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方面问题的产生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置于世情、国情、党情大背景之下,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透视分析。
(一)世情因素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虽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继续上升,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激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造成严重干扰。
1、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结果。当前,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始终不死,加紧进行策反渗透。其方式:一是‚吹‛。就是通过大肆宣扬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等,吹捧美化西方现行社会制度。二是‚压‛。就是通过历史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等,篡改丑化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贬低打压我国现行社会制度和党的领导。其手段:一是通过广播电视进行直接的文化宣传。正如《华盛顿邮报》宣称的,‚西方世界在寻找瓦解共产主义方法,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亿万美元,却发现答案就在电视新闻里‛。二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念,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三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我国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拉拢和利用我国高层社科研究人员和知识分子,意在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社会大众。四是借助互联网。例如,组织职业写手编撰成千上万的文章和段子,通过网络平台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如《经不起推敲的邱少云》、《内蒙古丢失是共产党和苏联秘密契约所造成》、《骆家辉坐经济舱是体制胜利》、《克里给中国官员上了一堂震撼教育》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始终在用各种手段造谣煽动,蛊惑人心,试图摧毁中国人的国家自信、民族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个人互信,以认同他们那套西式民主,引诱我们走颜色演变道路。而少数党员干部对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丧失应有警惕,不明是非,向往西方价值观,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内部体制和思想僵化以及共产党腐化变质的内因,但与西方敌对势力诋毁马克思主义,宣扬西方价值观,搞和平演变也有直接的原因。对此,一些党员干部没有认真地分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多方面、深层次原因,就武断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动摇,甚至悲观绝望。
3、资本主义腐而不朽的迷惑。按照马克思和列宁的说法,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其丧钟已经敲响。而且确实在几十年前资本主义出现衰败迹象。但由于资本主义内部自我调节和科技发展等因素,近几十年来,资本主义生产力快速发展,政治领域有所改良,社会福利不断提高,阶级矛盾有所缓和,没有显露出垂死消亡的迹象。面对这种现状,一些党员干部被资本主义表面繁荣的假象所迷惑,认识不到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以及基本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认为资本主义会不断地繁荣下去,甚至认为是终极社会制度。
(二)国情因素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类社会矛盾交互凸显,造成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产生一些模糊认识。
1、市场经济体制附带的弊端。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用在微观经济上没有错。但市场经济固有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利益观、价值观深入到人的信仰层面,与共产主义崇尚的无私奉献理念形成针锋相对的对抗与冲突,致使一些党员干部在价值观上出现扭曲,转而崇尚拜金主义,庸俗化为‚一切向钱看‛,奉行‚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动摇共产主义信仰。正如总书记所说的,‚有些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晕晕乎乎、头脑发热,不能正确认识价值问题,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导致精神支柱坍塌、人生方向迷失‛。
⑴
2、社会问题突出造成的后果。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一些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比如,教育、医疗、住房、拆迁、征地等问题突出,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不公、环境污染严重等。再如,社会风气不正、思想道德滑坡等。现实社会中,一些不法分子(如刘汉等人)靠非法手段致富,有的还当上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一些公职人员(如**等人)靠行贿当官、靠贪污受贿发财,边腐边升。这些现象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与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平正义诚信等完全背离。许多党员干部看在眼里,感情受到严重挫伤,心理受到极大冲击,从愤懑到无奈、从困惑到彷徨、从怀疑到失望,有些党员干部因此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对共产主义理想失去信仰。
3、封建腐朽文化残留的余毒。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精华,但也不可避免地残留一些文化糟粕。我们党一直致力于彻底破除封建文化糟粕的影响,树立共产主义精神。但我国封建社会经历漫长,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形成了较为厚重的历史惯性和文化积淀,只要一有适当的条件,这些封建残余就会沉渣泛起,在人们头脑中作祟。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政治鉴别力,对优秀传统文化与腐朽落后文化分辨不清,把党性抛到九霄云外,不加分析地将一些封建文化理念奉为人生信条。例如: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台上大讲马列主义,台下大搞封建主义;有的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等。
(三)党情因素
近年来,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保持和发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党的建设方面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对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1、理论教条滞后——缺少说服力。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并不过时。但他们创造的理论毕竟是在一百多年前的社会背景下研究得出的,现实状况与当时已经大不相同,个别论断确实已经不太适用。邓小平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但目前,我们的一些理论工作者在理论上缺少突破性的创新与发展,仍然教条地、原封不动地宣讲马克思、恩格斯的每一个论断。这样往往使人感觉,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无法合理解释目前社会现象,或者用其论断评判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我们现行的政策制度产生矛盾,最终使人们要么误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要么对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质疑。
2、教育僵化单调——缺少感染力。理论的滞后是一方面,僵化的教育方式也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原因之一。一些宣传教育,孤立地讲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制度的具体描述,让人感觉脱离现实,越讲越让人难以信服;有的大谈革命时期先驱们如何信仰共产主义甚至不惜为之献身,让人
⑵感觉时过境迁,无法效仿;有的在讲远大理想时不与人们的现实利益结合起来,让人感觉空洞虚无。一些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不讲究方法、不注重效果,方式单调,应付了事。前几年,四川省对43000多名党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认为党员教育‚内容空洞,与现实距离太大和联系主观世界解决思想问题不够‛的占82.6%,还有32.4%的党员认为教育方式呆板单一,25.9%的党员认为学习教育是‚搞形式走过场‛。宣传教育方式的不当是造成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重要原因之一。
3、忽视党员权益——缺少亲和力。常言道:‚情到理方至,情阻则理难通‛。现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员干部群众感情淡薄,党员很难有‚找到党组织就像找到家‛的感觉。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所属党员干部漠不关心,当党员干部遇到困难向组织伸出求助之手时,他们不是设法解决,而是搪塞推托。更有甚者,一些领导干部作风霸道,仗势欺人,侵占公家和群众利益,欺压普通干部群众等。这势必会使一些党员干部心灰意冷,与党组织在情感上越来越疏远,甚至抵触反感,最终与党离心离德,有的在苦闷彷徨中去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4、‚四风‛问题严重——缺少公信力。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在一定程度上更代表着党的形象,理应成为践行共产主义精神的楷模。但遗憾的是一些领导干部令人极为失望。如果只是极个别领
⑶导干部这样,倒也能理解,但现在不是极个别,而是一部分,‚四风‛问题相当普遍,甚至腐败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试想:你拥有几套或十几套住房,却对那些没房的人大谈共产主义物质极大丰富;你把公共财物纳入私囊,却高喊着要广大党员干部无私奉献;你公款享乐,却要求大家艰苦奋斗;你自己都不去践行共产主义精神,却忽悠着别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谁会听、谁会信呢?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国社科院前些年调研显示,‚在调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时,受访的2602人中,有1678人认为是部分领导干部和教育者自己不信仰共产主义,占65%。‛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上述所作所为,令普通党员干部群众深恶痛绝,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群众从对领导干部的不满,延伸到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对党的纲领主张产生质疑,继而发展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念。当今的信仰危机,很大成分是由信任危机造成的。
(四)个人因素
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尽管与外界负面因素影响有关,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归根到底是自身的思想原因。
1、不注重学习思考——认知力低。一些党员干部平时忽视学习,懒于思考,不注意观察,不善于分析,自身思想认识水平低。这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掌握,对
⑷人类社会发展史和共产主义运动史不熟悉,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态势不了解。或站位不高、眼界不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或思想狭隘、看问题偏颇,思想僵化教条,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理解肤浅片面;或人云亦云、缺少主见,轻信敌对势力的挑拨离间,盲目崇尚西方社会制度;或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对目前我国社会和党内存在的问题缺乏正确认识等。总之,这些同志看不到事物的全面,看不清事物的本质,认知力低,对科学社会主义缺乏正确认识。
2、禁不起干扰诱惑——免疫力弱。人性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有善良、高尚、无私、勇敢等积极一面,也有凶狠、低俗、自私、狭隘等消极一面。党性是人性政治化的升华、原则性的规范,是对人性积极因素的张扬和对人性消极因素的摒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应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是党性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可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不重视党性锻炼,放松主观世界改造,不注意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面对负面因素干扰和诱惑,缺乏定力,立场动摇,人性中的消极一面占据上风,对权势、金钱、美女、享乐的追求充斥头脑,崇高理想、党性原则抛到脑后,导致个别党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丧失和背弃。
3、入党动机不纯粹——功利心强。目前,一些党员的入党动机并不纯粹,比较典型的是出于功利。有的申请入党者,把‚党票‛当成政治资本,上学期间入党是为了毕业后好找工作,工作后入党是为了得到提拔重用。这些人,对党的纲领、奋斗目标、宗旨等并不认可笃信,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却根本没有入党。胡长清就是一个功利型的典型,如他自己所言,‚对入党动机和目的没有真正搞明白,带着入了党就有了个人政治资本的想法‛入党。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
⑸
三、坚定党员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
革命理想高于天。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新形势下,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必须抓紧抓好。
(一)信念的坚定来自于理论的成熟——要努力创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实践发展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毛泽东曾说:‚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当前,⑺
⑹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就是一些教育者还在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个别论断来解答现实问题。江泽民指出:‚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还用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的老观点来套现实社会的发展,是绝对行不通的。‛理想信念只有建立在科学理性的认识基础之上,才能稳定持久。党的理论工作者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努力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回答时代课题、解答大众困惑,使党员干部思想上笃信、感情上认同共产主义。
(二)发展是硬道理——要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理想信念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它与社会实践密切关联,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大环境相互渗透。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低,没有感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重要原因之一。邓小平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发展。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必须更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必须更妥善地解决好现实中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让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会主义的⑻先进性和优越性。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全面发展进步,比任何形式的宣传教育都更具阐释力和说服力。
(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共产主义精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能否坚定理想信念与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有着直接关系。总书记曾强调,‚领导带头,层层示范,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既要‚以信仰赢信任‛,更要‚以信任铸信仰‛。要用党员领导干部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坚守和忠实践行来赢得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信任和拥戴。要通过普通党员干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任和拥戴,进而坚信和拥护党的纲领主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四)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要注意关心和维护广大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
人的行为由动机支配,动机由需要引发,需要是自我行为的深层原因和潜在驱动力。马克思曾说过:‚人们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列宁说过:‚如果你不善于把理想与经济斗争参加者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那么,最崇高的理想也是一文不值的。‛离开共同利益谈信仰,是空洞的、虚幻的;离开信仰谈利益,是低俗的、脆弱的。解放战争时期,为什么共产党的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的美式装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既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信仰,也有‚为劳
⑾
⑽
⑼苦大众翻身当家作主人‛的利益追求。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共产党人不是清教徒,也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有正常的社会交往‛,不能因此而忽视或者否定党员对个人正当利益的需求。要注意对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多关心,做好帮贫扶困,增进感情、接近距离,让他们切实感觉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使他们在感情上认同。这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党员干部的心灵深处扎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舆论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一定要去占领——要进一步重视发挥宣传舆论阵地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范围内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日益凸显,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尖锐复杂。美国兰德公司毫不掩饰地说,他们仅靠‚西化‛、‚分化‛这‚两化‛就搞垮了苏联,但要搞垮中国,光靠‚两化‛还远远不够,最少再加上‚四化‛,即让中国百姓对政治‚淡化‛,让党政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腐化‛,把中国领袖‚丑化‛,让马列主义在多元化意识形态下‚溶化‛。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一些社会问题凸显,导致一些人心理上困惑和迷茫。新媒体新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和应用,使信息传播的方式渠道越来越多,且打破了传统的舆论垄断,进一步增加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毛泽东讲过,舆论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一定要去占领。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
⑿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努力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利用。要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立场鲜明,有理有据地激浊扬清,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六)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改进创新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
先进思想不可能自发产生,共产主义思想必须通过宣传教育才能被人接受掌握。正如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要通过各种方式经常不断地向广大党员干部输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使他们及时认识真理、掌握真理、运用真理。要区分对象、讲究形式、注重效果。我们必须按照总书记要求,‚要在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坚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专题和不同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手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要通过潜移默化的传输和春风化雨的引导,使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用简明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干部所接受。
(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要把好党员队伍的入口和出口 ⒁
⒀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苏共有20万党员时建立了政权,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苏共垮台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但党员质量上良莠不齐是一个重要原因。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必须贯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把好入口,着力解决少数人入党为了捞好处的问题,坚决防止心术不正者‚混‛进党内。一是严格标准。要把能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能否加入党组织的第一标准。二是严格培养。在发展党员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三是严格程序,进一步突出党组织的把关作用。四是严格责任,细化发展党员工作职责,明确责任追究。既要严把入口,也要疏通出口。要严明党的纪律,对那些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等害群之马必须坚决清除。
(八)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党员干部要努力加强自身世界观改造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告诉我们:‚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党员干部能否坚定理想信念,外部环境起着一定作用,但关键还是在自身。党员干部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纯洁。⒄
⒃
⒂一是学习知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正如列宁指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毛泽东曾经对采访他的斯诺说过,《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使他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总书记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没有这项基本功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共筑精神家园我看也就无从谈起。‛可见,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掌握,理想信念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首先必须认真研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其它各方面知识。
二是注重转化。从外界摄取各方面知识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贵在内心思想世界的转化与升华,贵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知与认同。总书记在谈到干部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学习与思考的统一‛,‚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因此,要带着问题去学,在广泛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要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自我认识的过程,自我反思的过程,自我超越的过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世界观、方法论。只有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科学认知之上,才能牢固而长久。⒇
⒆⒅三是经受锤炼。现代社会色彩斑斓、诱惑无数,只有理想信念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而无历经磨炼培育起来的意志力量,往往会在践行理想信念的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迷茫失落和动摇退缩,或陷入形形色色的诱惑而走火入魔、迷失自我。坚强意志是理想信念坚定的保障。党员干部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必须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经常不断地自觉清除思想上的灰尘和心灵上的污垢,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正反,才能理性地对待人生的荣辱、进退和取舍,清醒地把持住自己,才能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参考文献:
⑴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
⑵《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⑶王长江: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⑷《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4期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⑸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⑹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 295页
⑻《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9页 ⑼习近平: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 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⑾《列宁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3页
⑿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⒀《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7页 ⒁习近平: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座谈会上的讲话 ⒂习近平: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⒃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 ⒄《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7页
⒅《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⒆⒇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第二篇:企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企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及
对策建议思考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部分企业追求利益至上,把企业经济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导向。这就使得我国企业中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内部主要有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道德意识薄弱、企业道德管理制度的缺失三个方面;外部主要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两方面。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为了大量减少企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发生,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文章分别从加强企业内部道德建设和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两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企业作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个体,在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时应自觉遵循社会规范和标准,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一部分,即企业道德。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实践中积累和升华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以企業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为基础,以传统习惯、企业文化和道德伦理为支撑,是限制企业与自身发展、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企业是市场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然而,一些企业渴望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效益,暴露出严重的企业伦理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等事件不断发生。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也降低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平。
一、企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在我国,企业道德缺失是由企业自身的责任和企业所处环境两大方面原因所造成的。
(一)内部原因分析
1.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
由于追求效益是企业的目标,许多企业为了在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和稳固的立足点,会选择不顾道德的获得利益。当利益与质量、服务等产生矛盾时,这类企业往往会优先选择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以自己的产品和信誉为代价,从而误入歧途。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发展的企业,为了眼前的部分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从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失去公众的认可,这样的企业难以得到长足发展。
2.企业管理者道德意识薄弱
众所周知,企业的管理者追求的是通过自己的决策使公司发展得更好,收获更多的利润,能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降低自己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一些管理者认为遵循企业道德会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这是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短视的表现。许多企业管理者只会关注企业的利润,甚至不管如何或从哪个方面获利。在这种情况下,假使管理者对企业道德认识不够明确,势必会影响到员工建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从而影响到企业道德建立,进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3.企业道德管理制度的缺失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自上而下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协调企业内部各种活动的有序进行,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内部管理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其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保护其内部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或纠正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并确保其内部信息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而采取的内部调整、规划、控制措施和措施的总称。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经营活动有序发展的保证,是协调企业内部关系的重要工具。因此,缺乏严格的内部管理不仅会影响企业内部组织的行为准则,而且会阻碍各部门之间有序的业务进行,影响企业整体发展。
(二)外部原因分析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企业进行规范生产经营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来约束。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较短,有关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贯彻落实,市场经济的要求与立法数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一部分法律条文规定不够明确。除此之外,中国有几千年的人治历史,执法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涉,导致法制建设中立法与执法存在差距,这些缺陷给企业进行不道德经营甚至违法犯罪提供了机会,给道德意识落后的企业留下了巨大的弹性空间,也由此降低了法律的尊严,削弱了法律的权威。
2.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遵循等价交换和公平交易的原则,通过价值规律的调整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市场经济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负面影响。这很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并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了肆无忌惮和追逐利润的土壤。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完善的法律体系、监管不力、宏观调控不及时等与中国转型期渐进式改革相关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群体和个人获利欲望增强,欺诈、欺骗、假冒伪劣、违约和失信现象猖獗,严重侵蚀了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环境,违反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则。
二、企业道德缺失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企业内部道德建设
1.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企业道德文化是企业的规范文化,是以企业道德为核心调整企业与各方关系的行为准则。首先,在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中,应建立适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符合社会文化发展规律、彰显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道德文化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内部素质,塑造企业外部形象,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软实力支撑。其次,应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处理好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再次,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道德文化教育,必须正确处理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后,加强企业道德和文化的宣传,使所有员工和消费者对企业道德有一个全面了解,知道什么可为和什么不可为。
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作为企业管理的标准体系,协调企业内外关系的重要工具,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非常重要。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内部管理不完善、执行力差、滞后、实用性差等缺陷。要克服这些缺陷,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首先,从全局考虑,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其次,要严格规范制度,加强执行力度;再次,与时俱进,建立管理体制;最后,应加强可视化管理。管理者应熟悉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尽力实现管理的可视化和透明性,然后加强对企业经营各方面的管理和监督,深化对企业生产、经营和人员各方面的管理。这样一来,企业的管理更加直观透明,问题可以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3.健全企业内部赏罚机制
企业内部赏罚机制是企业道德体系建设的动力,它是一种强化和激励员工道德行为的工具。在奖励方面,对在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中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将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在惩罚方面,对严重影响企业道德的个人或组织进行物质和精神惩罚。企业内部赏罚机制以企业员工的相对满意度为合理标准,加强了企业伦理建设。
(二)加强社会道德建设
1.完善市場经济体制
良好的市场环境包括良好的产权关系、明确的市场主体、完整的市场和统一开放的市场规则等要素。要想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业道德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完整的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的市场规则可以保证市场准入、市场竞争顺畅、交易行为规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使市场主体行为的道德约束制度化,确保公平交易和平等竞争。
2.完善经济法律体系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还需要严格公正的执法机制,共同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以保障经济活动中各方的权益。为了加强企业的法制管理,企业内部应当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如科学决策体系、人才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从而使企业家的决策、经营和管理有章法可循,使员工的考核、晋升、奖惩有规律可循,变任意性为合理性,变人治为法治。此外,工商税务、社会劳动等部门要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加大对企业不道德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促进健康规范、更具竞争力的经营行为。
3.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监管机制难以满足当前的要求。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形成更广泛、更强大的社会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企业还应改进监管方式,建立企业内外部固定监督机制。此外,舆论的引导和监督意义重大。当代社会舆论的主要渠道是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体,如消费者、报纸、新闻、广播、互联网、消费者保护协会。它们是引导、说服和监督企业履行道德责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不道德行为之后,舆论媒体等监督力量将发挥巨大作用。
总之,加强企业道德责任建设任重道远,它需要企业内外部的自觉、坚持和努力,利用周围的各种宣传渠道,不断寻找新的、更有效的建设方法,从多方面加强,努力解决我国企业道德滑坡严重的问题,净化市场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篇:我国信用缺失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缺失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从信用缺失的主体(个体、经济组织、政府信用缺失等方面)和领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出发,从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金融市场几个方面来对信用缺失现状及其表现进行深度剖析,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治理信用缺失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政府信用,信用缺失,经济学成因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作为维系交易从而满足市场主体理性预期需要的经济纽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然而。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信用缺失现象十分普遍乃至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已经危及正常的市场交易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其状况触目惊心,令人堪忧。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渗透到社会、政治,尤其是经济领域,信用的缺失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我国当前信用缺失现状及其表现
1、在企业信用方面,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易中的合同欺诈,例如近年来有些建筑开发商不严格执行售房合同或者在合同上“做手脚”;企业之间欠债严重,许多企业利用我国买方市场的局面和法制不健全,随意欠债,甚至有钱不还,恶意拖欠,造成全国范围内久治无效的“三角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长期拖欠银行大量贷款,以各种名义逃废银行债务,比如说企业在破产、分立、兼并、股份制改造、合作、租赁等花样繁多的改制之名的幌子下,逃废大量贷款债权;进口走私,出口骗税,这种反信用的行为也是一种构成经济犯罪的行为,给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引发不平等竞争,损害各方利益,加剧经济秩序的混乱;非法交易,如贩卖毒品、拐卖人口,黑市交易等;商业信用工具的使用十分有限,进程缓慢。
2、在金融机构的信用方面,主要表现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活动中,一方面它要承受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以及面临由此引起的不良资产问题,另一方面,其自身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信用缺失现象;保险公司也存在同业之间盲目、无序竞争、设陷阱诱导投保人签订含有欺诈内容的保险合同等问题;在证券公司方面,在承销业务上,有些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不遵守“三公”原则和证监会规定,操作不规范,甚至造假等行为,在自营股票业务中,一些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内幕人员串通起来,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在经济业务中,挪用客户保证金。
3、在政府的信用方面,政府利用手中权力不恰当地干预经济活动,“透支”政府信用;随意许诺,不信守承诺,出尔反尔,失信于民众;政府的制定缺乏科学性,随意性大,朝令夕改,使老百姓无所适从;滥用信用,以政府信用代替市场信用,为经济活动提供变相担保,扭曲市场机制,又使政府职能错位;地方保护与腐败现象更凸现政府的信用缺失;政治机制和政府官员选拔体制上的缺陷扭曲了市场信用,影响政府的信用。
4、在个人信用方面,主要表现在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意识扭曲,各种失信的案件中都有个人违信的痕迹;个人信用水平低,信用消费能力有限,阻碍了信用交易方式的发展;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相当普遍,如考试弄虚作假,学术抄袭成风,捏造个人简历;严重缺乏信用意识,骗贷逃贷,拖欠学费,随意违约。
二、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从企业的方面的情况来看,信用供给与需求机制失衡。市场经济中,只要存在利益差别与对立,信用风险就 必然存在,所不同的只是风险大小而已。人类所能做到的失如何控制信用风险度,而不可能消除信用风险的存在。信用制度建立起来并不意味着交易过程中的违约或欺骗行为就可因此而彻底消除,信用规则对交易者行为的约束存在着利益界限的“扬弃”,一旦欺骗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信用就可能遭到破坏。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完善的法律是克服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手段。
(二)诚信道德建设滞后。优良的传统道德、崇尚诚信的思想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取而代之的是凡事“损人利己,唯利是图”。这种发展模式,会使人们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活动中出现和存在的东西,并不都是积极、健康、合理的,仍然存在许多违背道德或丑恶的东西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扰乱我国的诚信道德建设。
(三)信息不对称。市场存在着许多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危害更大的则是信用风险,而信息不对称对我们破坏最大的正是提高了信用风险。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人们,如果交易双方在以后的交易中再次相遇的概率越低,存在欺骗的肯能性就越大。企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他们可制假冒假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过度竞争时尤为突出。
(四)产权不明晰。一方面,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法定所有者,在很大程度上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难以形成对未来的预期。而对私有财产法律保护的缺失,使地方政府敢于利用各种行政权力来干预乃至损害民营企业的利益,导致民营企业缺乏建立长期信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没有解决经营者的长期激励和约束问题,经营者只考虑自己任期内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短期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与企业的长期信用是不存在必然一致性的,甚至有明显的冲突。
(五)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观的内在缺陷。
(六)经济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诚信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当前经济领域失信行为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社会诚信意识的普遍淡化,使诚信体系缺少发展壮大的后劲。
(七)决策与选择的不确定性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一种客观因素。
三、解决我国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气氛。首先要从思想认识的源头上抓起,加强全民信用意识的教育,狠抓个人信用建设。对社会公民要进行社会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不讲信用使对自身品质的危害,其社会地位将会随着每一次失信行为而降低。
(二)制定信用法律规,范国家要立法,用法律来规范社会信用。法律规范应具有强制性,有制裁规范,把不讲信用的人列入“黑名单”,严重者要曝光。对不守信用的人要给予行政处罚、经济处罚,甚至刑事处罚,用法律来调整信用行为。我国在《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都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但是不具体,没有制裁性规范,不便于操作,亟待于修正完善。
(三)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必须重视诚信道德教育,通过诚信道德教育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道德觉悟,激励人们的诚信道德情感,强化人们的诚信道德意志,增强人们的诚信道德责任感,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形成诚信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要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倡顾全大局、讲风格、讲诚信,培养
费人们人民的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等腐朽思想,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他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辱”。
(四)加强诚实信用理念培育。在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同时,把社会诚信准则灌输到公民人格中,将诚信准则内化为一个具体心理结构中的认知、意志和情感尺度,将运用这些尺度进行的自我评判、自我监控、自我激励和自我惩罚转化为个体的人格定势。
(五)建立健全信用体制。企业应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提高信用分析能力,防范和减少施欠帐款的发生,提高应收帐款管理水平,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由于信用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还必须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信用管理的能力和技巧。
(六)加大失信的成本,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应开展信用专项整治活动,公布“黑名单”,制裁信用缺失企业,使失信企业为不讲信用而付出代价。各级工商部门要根据合同法赋予的职责,加大对不讲信用、利用合同进行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司法部门应强化法律约束,加大执行力度。司法部门应强化法律约束,加大执行力度,法院既重审判也重执行,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杜绝法律“白条”,维护法律的尊严和荣誉度。公正执法,严格办案,从重、从快、从严打击商贸金融诈骗及逃废银行债权的行为,维护守法经营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合法利益。
(七)消除信息不对称,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和企业信用公示制度。
(八)明晰产权,明确经济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联谊会的作用,形成相互监督的互律(他律)机制。明晰的产权、明确的经济利益会促使当事人增强保扩自身利益的积极性、主动性。各经济行为主体,从保护自身利益出发,为尽可能减少对方失信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对有损自己利益的失信行为会做出相应的对策。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广泛性、复杂性等特征,单个经济主体对抗失信行为的能力很有限,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在发现对方有失信行为时可能为时已晚,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已成事实。行业协会利用同业联合会可以发挥其优势,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对付失信企业,通过互通信息,联手行动,给失信行为造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从原来企业之间单兵作战,互不信任,从“你不讲信用,所以我也不讲信用”的困境中走出来,使整个社会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
(九)建设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经管类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书
还有
第四篇:浅析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专题
摘要:发展成人教育,是构建新型教育环境,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的社会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成人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是成人教育的目标之一。而当前,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成人教育发展造成了冲击,文章对这些阻碍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在最后提出对应策略。
从当前形势看来,成人教育未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这些因素正制约着成人教育的发展,使得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缓慢不前。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缺失策略
一、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缺失影响因素。
1、观念缺失:缺乏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
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已经逐渐意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还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教学质量意识不强,观念比较陈旧。成人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根本任务是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主要工作和生命线。但是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领导和教师的思想陈旧、观念落后等现象,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思想统筹全局工作的意识还没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传授知识到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转变。
2、管理缺失: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通常情况下,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代表是学历层次。目前成人高等学院的管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管理水平与工作任务出现偏差。其中大部分管理人员对成人教育管理学和心理学了解不多,原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胜任现在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这些管理人员既缺乏综合的素质,也缺乏管理知识。
3、条件缺失:教学条件不充分。
教学条件落后。很多学校在扩大招生规模之后,办学条件明显不充分,尤其是一些地方性高等院校和成人高校表现尤为突出,存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使得实验设备不足,难以满足实验、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树立教学观念。
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我们扭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普教化”倾向,充分的把握成人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属性,在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树立针对成人的合理的教育教学观念。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观包括:成人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差;成人的学习需求来着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学习比较具有针对性;成人的学习主要是以自我导向性的学习;成人的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比较突出等等。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才能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不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探寻针对成人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合理策略。
2、重视管理人员质量教育。
成人学院的校领导和各院分管教学管理的领导者,他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对管理人员的教育时间应该有保证,每年至少要对他们进行十五天的教育,这期间课程教育放在第一优先的位置。
3、师资质量的保障与控制。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成人教育水平和质量。笔者认为,加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实行聘任制。由学校成人教育管理机构直接向各学科教师发放聘书,聘任兼职教师。
其二,要加大投入,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各高校应加大对成教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优化教师队伍。
其三,要建设一支专门从事成人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在搞好兼职教师队伍管理的同时,各学校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数量适中、有教学经验和专业水平的成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以推动成人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4、教育资源的保障与控制。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校对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教学条件的改善明显跟不上。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成人教育资源的保障与控制应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
首先,加强对成人教育资源投入的监控。为了增强办学活力、提高经济效益,除了改善投入、加强管理以外,就是要加强监控,使有限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其次,建立成人教育资源自我调节新机制。通过机制的创新,建立相对独立的、有一定自主权的成人教育资源管理、资源调节、资源更新、资源投融资体系,通过优化、重组、协调等方式,全面调动现有成人教育资源存量,发挥成人教育资源的集聚优势,将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以及社会教育资源进行超常规的资源整合。
三、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新世纪,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必须树立以质量为本的观念。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质量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既有来宏观层面的,也有普通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不利等微观因素。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亟需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学校各个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行,并以此来促进学校与政府、社会等外界系统的沟通和协调。
参考文献:
[1]张虹。略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2)。
[2]钟杨。论建立科学的成教质量保障体系。中国成人教育,2004,(12)。
[3]慧子。成人教育重在提升质量。中国改革报,2003,(7)。
第五篇: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所谓的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之前,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又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但是,当今社会却时而出现师德缺失的现象,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
(一)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主流是好的,但改革也不免泥沙俱下,负面的、消极的社会沉渣泛起,在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丧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问题也日益突出;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卷土重来;一些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西方没落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碟片、电影等各种途径对我国公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免疫力差,导致自己精神空虚,欲念扩张。
(二)学校管理出现盲区,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重智轻德。有的学校仍然只重教学质量,轻思想道德建设;只重考试成绩,轻素质教育。忽视了师德师风管理工作,少数学校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存在热一阵冷一阵的问题,造成管理环节不衔接,监控过程出现疏漏,甚至出现盲点,导致师德失范的苗头有滋生的土壤。
2.不能坚持师德师风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规行为,没有经常性地公示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学生缺乏对教师行为的有效监督,有的学校学生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习以为常,学生也习以为常了,从而滋长了少部分师德败坏的教师。各校购臵的师德师风举报箱,有的锁都锈死了,劳命伤财,根本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对违纪教师姑息迁就
有的学校明知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教师,不及时批评教育,不严格按师德师风管理制度进行处罚,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对违纪教师的一种放纵,是对学校教育的极大不负责任。
4.师德评议弄虚作假
个别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议时,不一针见血,不真枪实弹,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人人满意,个个满分。不深入学生、家长、社会中详细调查,胡编乱造,以假当真。
(三)教职工忽视了学习、反思、修身
有些教师鼠目寸光,以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十分了得,先进学不进,后进不改正,看不清教育发展形势,思想信仰开始动摇,教育教学行为开始滑坡,甚至出现师德失范的违法违纪法规的人和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心理失衡
由于缺乏学习,抵制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整天心术不正,恨天怨命。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当了大官,发了横财,盖了洋楼,就按奈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心理上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失衡,价值观和事业观被抛得九霄云外。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2.小视小节
有的教师存在说得多、做得少,计划多、落实少,讲客观困难多、谈主观原因少,讲宏观问题多、谈具体细节少等现象。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打麻将等等,都是生活小节,不损形象,无伤大雅。这样必然会导致少部分教师仪表不整,举止不文明,出言不逊或肮脏,与为人师表的要求相差甚远。
3.工作不敬业
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商”,搞第二职业时全身心投入,干教育工作时马马虎虎,无精打采;有的教师学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标准一再畏缩,学歪门邪道跃跃欲试;有的老师知识贫乏,教法陈旧,教学成绩年年倒数,误人子弟。四是法律意识淡溥。有的教师不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恶语伤害学生,甚至采取罚跪罚站,反复抄写作业和打手掌、屁股等手段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搞负面宣传,管不住自己的嘴,胡说八道;有的老师参与社会赌博,在社会上臭名远扬,被学生及学生家长看不起,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二、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的途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师德认识。
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1.加强政治理论水平学习
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3.加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致于误人子弟。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倘若学生给你提出的问题你总是不能很快准确地回答,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就完全丧失了。学生对你没有信心,极有可能对这门课也没有了信心,你这门课还怎么教。在现代社会中,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学生在某方面超越教师的可能性甚大,所以,教师完全没有资格在学生面前高居支配地位,而应该对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给予充分的尊重。笔者认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仍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育人。
(二)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离不开自我提高认识,自我加强修养,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臵。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言教、身教的统一,并且要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我们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处处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是教师事业成功的保障,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师德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影响他们的一生,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师德的修养,不仅关乎个人,更是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提高师德修养水平,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