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尊重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
用尊重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
中国自古便有“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可见中国传统观念中学生对于老师的尊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愈加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起到的积极作用。试着去营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令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朋友式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有利于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下,达成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的目的。
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学生意味着老师应将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对待学生,不能总是批评指责,要善于激发其积极向上,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使其产生内在动力,以达到转化的目的。勿庸置疑,老师批评学生,也是师爱的一种体现。但如果老师动辄公开批评或训斥学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但不理解,不接受这份爱,反而会令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他们需要老师的尊重、肯定、爱护和帮助。也许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都会缩短心灵的距离,唤起学生内心的自信和无穷的潜力,快乐的健康成长。
曾经,我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了一名学生没有及时的交作业并声称忘记带的同学,以为他是没有完成并拖拉作业,说他是“没有带就是因为没有写!”,由于批评时没有注意方式,说话的语气稍微重了点,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使得这名同学几乎哭了出来。但是后来,这名同学又在书包中发现了作业并交给了我,这才让我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不但没有相信同学,而且有些过激的言语还伤害了这名同学的自尊心。为此,我重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这名同学道了歉并且表扬了他的作业还完成的很用心。对此,我并不觉得在学生面前“没面子”,而是觉得自己挽回了一个错误,并挽回了一群孩子的向师之心,我觉得我以一种与学生之间相互平等,互相尊重的姿态来换取了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我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同学们“老师是尊重你们的,老师和你们是平等的!”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传递着温暖和力量,国内外有许多教育家正是从尊重学生出发,付出一片爱心,才使得教育教学事业顺利而蓬勃地发展,为世界、社会和未来作出丰硕的教育成果。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当教员贵在有赤子之忱”。因此,他以博大的爱心,获得了“爱满天下”的美誉。他处处事事尊重学生,对学生从不摆师者架子,常以真诚而温和的态度帮助学生,谆谆诱导学生,从而取得了学生对他的尊敬和由衷的佩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学生的秘密,就在于尊重学生。” ——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赢得学生的爱和理解,更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以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管理教育,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施教学生,要求学生,让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中理解师爱,从而增强教育效果。用尊重,架起一座师生平等的桥梁,让师生的心能够更为真切的联系在一起,教师的形象才能得以建立和完善,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实现。
第二篇:尊重,架起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尊重,架起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当今,世界之争日趋激烈,而这样的竞争完全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成败,一项重要因素在于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可以拉近师生心理的距离,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保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新型竞争人才的本源。
如何和谐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尊重学生是架起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著名的“感动人的三个原则”中,“满足他人的„重要感‟”是其中的原则之一。在卡耐基看来,“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这是深撼人心,燃烧人心的炙热情绪。能够适当地满足他人的此种渴望是非常难的,但是一旦做到,便能立刻虏获人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是最接近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当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产生自信的体验和成功的愉悦,进而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也曾有学者对4415名初一到高三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教师的第一条品质是尊重、热爱、同情学生。既然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势必受到学生的种种排斥,其教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育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学生在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最渴求的需要就是被尊重的需要。每一位教师应当明白:尊重学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及其尊严和价值的具体要求,并不是新的教育观点或理念,许多著名教育学家都曾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那些被称作“教育的主体”的学生似乎并没有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往往从扭曲的“善意”出发,凭着自己的想象任意塑造学生,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或对自身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反思,甚至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人格歧视学习困难的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给教师队伍的形象和教育事业带来消极影响。实际存在着的忽视学生“尊重”需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违背了教育“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的基本原则。那么怎样做才叫尊重学生呢?笔者认为:
一、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同于工人生产的产品,也不同于农民种植的农作物。作为人就有人格,而每一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一个人来对待,尊重和支持他的最高贵的品质,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但做教师的往往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容易形成盲目自尊,采用“长者”的姿态,无视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进行压服,必然会在师生之间出现对立的现象,导致心理隔阂,引起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从而增强拒绝接受教育影响的抗药性。所以,教师应该明确师生是价值平等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二、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社会中的个体,是个体就有个性。教育就是要张扬人的个性,培养人的特长,而不能铸成千人一面。长期以来,教师头戴“传道、授业、解惑”的圣者光环,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完全包办或直接告诉学生这样那样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窒息性氛围中慢慢地衰退和磨灭,正如有人戏言的那样,“学生进校门时是问号,出校门时是句号”。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只能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或解决问题的一些可供选择的思路,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这种非指导性的帮助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独立和自尊,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三、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抱以积极的期待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就不像大人那样成熟,在他们身上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错误,而且还可能会反复甚至多次反复地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一定要学会容忍,多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要轻则呵斥重则体罚,甚至一棍子打死,赶出学校,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尊重学生就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把学生看“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并对学生达成目标持积极乐观态度,在这种良性期待和积极暗示的心理氛围下,学生受强烈的自尊心的驱使,一定会努力进取,完善自我,完成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良性循环。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揭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力地说明这一点。
四、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一视同仁
正如一棵树上没有相同的叶子一样,学生的发展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有些学生天资聪慧,后天勤奋,发展较快;有些学生顽固不化,恶习难改,发展迟缓,尊重学生就要求教师不管学生怎样,对学生一视同仁,无条件的从整体上接纳学生,给予关注。现实生活中教师喜欢所谓的好学生,对之倾注了无数的心血,这无可厚非,但却把那些迫切需要教师更多关注的所谓的后进生弃之一旁,甚至歧视打击,蔑视他们的发展潜力,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使得这些本有可能有所发展的学生每况愈下。真正的尊重要求教师全面的无条件的关注每一个学生,注意发现那些不循规蹈矩或有学习困难的同学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加以保护,使他们抬起头来做人,逐步改善自我,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
五、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统一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我的基本原则(我认为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基本原则,也是所有苏维埃教师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实在说,在我们的辩证法里,这两者是一个东西……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正因为我们向他提出了要求,正因为他完成了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才尊重他。”可见严格要求学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是衡量这种尊重的尺度。这两者是以本质和现象的关系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尊重表现在严格要求之中,严格要求本质上是尊重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把握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没有要求的尊重,更反对没有尊重的要求,因为前者很可能导致无原则的迁就和放纵,后者则可能出现过分的限制和不人道的苛求,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的时代,新的时期,新的要求,教师要想对学生有效的实施教育,必须要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桥梁就是尊重。笔者在此呼吁:老师,请尊重您的学生!
第三篇:架起心灵的桥梁---谈良好的师生关系
架起心灵的桥梁
——浅谈我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理解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很重要。我心目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是自由的,老师和学生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就像窦桂梅老师和她的那帮孩子一样。那种感觉,就好像那冬日的暖阳,徐徐照耀,温暖人心;好像那清澈的小溪,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好像那悠扬的乐曲,不绝于耳,愉悦身心,而不好的师生关系,就好像那灼人的艳阳,好像那刺骨的寒风,晒得学生身心俱疲,吹得学生瑟瑟发抖„„
我曾经就有过这么一段“灼阳寒风”般的师生关系。那是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对于她,长什么样,多高,我已经不记清了,但我会记得她一辈子,曾经发誓毕业以后再也不去看她的我,脑海里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严老师命令我们全班罚站,而她则双手合抱胸前站在门口,不时用食指指向我们,嘴里反复都是这些句子:“全班都是猪”“绣花枕头一包草”“人大老草包”“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爸这样,怪不得生出你这样的孩子,像你这样的人,以后不会有一点出息„„”;至今想起她那批判职责的口吻和那一边指着学生的额头一边骂学生的愤怒眼神,我还是不寒而栗。那时我们还小,不懂什么是“绣花枕头一包草”,我们还小,只有默默的接受,不懂得反抗,甚至不懂得愤怒。现在回想,我不记得老师为什么骂我们了,可能是我们真的做错了,其实老师骂我们,无非也是恨铁不成钢,太生气了。但在当时,才十岁的我们,怎么能理解严老师的“良苦用心”呢?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严老师不是不关心我们,只是用错了表达方式。
如果我以后当班主任,我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和学生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如果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慢慢建立和培养的,那么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师生之间能够有效的沟通,这座心灵之桥,正是沟通之桥啊。只有合理有效的沟通,才能使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可能。
几乎所有老师都知道要和学生好好沟通,但他们很少思考怎样才是有效的沟通,经过我的阅读和思考,总结以下几点,很多幼稚的地方,因为我毕竟还不是老师。
要当好班主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有扎实过硬的知识储备,其次就是要有一颗爱心,一颗爱学生的心。懂得换位思考,懂得聆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细心观察,真心沟通,而不是打击,威胁,恶言相向。
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涵养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和基础。一个读过很多书,懂很多知识的老师,不能说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好老师,但至少他不会骂学生是猪。而且,有了过硬的知识储备,学生会佩服你,尊重你,这样沟通起来就事半功倍了。就目前看,我的水平还远远不够,只有两年的时间了,我要好好利用这两年的时间充实自己,我希望学生不只是因为我是老师才听我的,而是因为我的话有分量,有价值,能让他们有收获。
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基础,这座心灵的桥梁就有了骨架,但还需要沙石的填充。懂得换位思考就是构建这座桥梁不可或缺的材料。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换位思考很重要,在师生关系中也同样如此,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不妨站在学生的立场,换个角度思考,也许会发现事情并没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和复杂。学生迟到,我们应该想到可能是他临时有事耽误了,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我们应该先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而不应该不问缘由地处罚,换个角度看,学生也是人啊,是人总有走神不专心的时候,是人总有会犯错误的时候,不要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就一定是对的,老师也会有错的时候。我想如果当初严老师多站在我们角度上思考,她也许会想到我们总是被罚心情会不好,会影响学习,说不定她会换我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和我们沟通呢。我是独生子女,很多时候不太会换位思考,但我一直在努力学习,锻炼,希望等我真正和学生相处的时候,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处理问题。
学会聆听,也许你觉得这对你来说是小儿科,但是在真正的师生交往中,又有几个老师肯真正听听学生的心声?如果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稍差的学生一起闯了祸,不管是谁对谁错,肯定是成绩差的学生倒霉。甚至有的老师惩罚学生是随意的,根本不听学生解释。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 1 校长就是这样,有人闯祸又不知道是谁,就拿全校人开刀,所有的人都要受罚。现在的老师虽然不敢随便处罚学生,但很多老师不会聆听却是事实。学生困惑时,压力大时,失败时,很希望老师能给点帮助,这是如果老师认真聆听,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的意见,说不定能让学生终生受用。聆听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以后争取认真聆听每个来找我谈话的学生的问题,耐心帮他们分析问题原因,帮他们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开心地成长。
善于观察,关注每个学生。在家长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最棒的,作为老师,更要去观察,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窦桂梅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她在给孩子们的信中,都写到了孩子们的优点和不足,有的孩子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在别人眼中这也许只是小事,然而窦老师都记下了,一件一件,感动了窦老师的学生,也感动了我们。作为老师,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孩子,更要关注那些成绩一般的孩子,甚至是那些所谓的“差生”。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有我们细心观察,一定能找到,用这些闪光点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快乐的成长。在发现闪光点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提醒他们,防止他们走错路。记得窦老师的小班长因为一次测试考差了,心里很难受,窦老师对她进行了挫折教育,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你的路还很长,挫折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承受挫折,不被挫折打到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有了这句话,我想小班长以后再也不会怕挫折了吧。我小学六年级可没人教我应该怎么对待挫折,直到高中,我还是会因为一次失败的考试而消沉低落,如果那时有人能指点,我想我会受益匪浅。
从窦老师那我还学到,写信是师生之间很好的沟通的方式。其实不止写信,批改作文,周记,写期末评语,都是很好的交流机会。很多老师在批改周记的时候都只写一个“阅”字,我们不知道老师是否有真正看过我们认真写的周记,而在期末评语上总是写类似“该生学习认真,积极向上,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的套话,每个学生的评语都如出一辙,甚至还有的老师让学生代写评语,现在想来,这些老师实在是错过了很多和学生沟通的机会。
其实只要用心,要给学生写下不同的评语并不是件难事。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不是电脑,纸张,仪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用手里的笔写下你对学生的真实评价,不管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当然,写的语气不能太强硬,可以像窦老师一样,幽默,含蓄,学生自会领会其中深意。
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懂得替学生着想,聆听学生,多观察学生,真心和他们沟通,我想,这座心灵的桥梁,会固若金汤,永远屹立在老师和学生心里,到那时,学生也会理解和体谅老师们的苦心,把老师当作家人,当作朋友,亲切,更爱戴。
第四篇:用勤奋架起成功的桥梁
用勤奋架起成功的桥梁
假如人生是一条船,那么勤奋便是船的指向标
假如人生是一只雄鹰,那么勤奋便是雄鹰远飞的翅膀 假如人生是一盏油灯,那么勤奋便是点亮油灯的火柴„„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此,我们要相信:天才出于勤奋。只有勤奋才能架起我们成功的桥梁。
唐朝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即是说,学业的精深造诣源自于勤奋好学。只有勤奋好学的人,才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摄取到真智慧,实才干,才能不断地拓展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获得知识的回报。
古时候,有个叫陈正之的人,一篇短小的文章也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读流畅,才能熟记。但他从不懒惰,懈怠,勤奋苦练,知识与日俱增。然而我们不能将视线局限于他的成就,我们应该多想想当初天资愚钝,记忆力不好的他是怎样勤奋起飞的?是怎样用勤补拙的?答案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份才。相反,一位农夫,一天莫名其妙的得了一只兔子,而后放弃艰苦的劳作,坐在得到兔子的地方等着兔子自己送上门,而活活饿死。
我们都应该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即伟大的理想,远大的抱负,我的中国梦。为实现梦想启程吧,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跨越的壕沟,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攀登的珠峰。如果因为畏惧而止步不前,还有什么梦想可言?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未来的蓝图需要我们自己去描绘。如果我们是在漫长的泥泞路上行进,那就让我们坚定信念、鼓足勇气,一步一个脚印前行,让我们的脚印见证我们曾经的精彩。如果我们放弃勤奋,如果我们一味畏缩,如果我们一直处于被动,成功的机率便会降低。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让我们扬起智慧的风帆去搏击风浪,让我们用“勤奋”的行动来铸就我们辉煌的人生。为我们多彩的青春,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用书信架起沟通的桥梁
用书信架起沟通的桥梁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心智相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成熟很多,他们有了自己的观点以及强烈的个人喜好,考虑问题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于是,伴随而来的烦恼也就增添了不少。作为班主任,要时时刻刻与学生沟通,交流感情,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让他们以一个更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
一年以来,我与学生一直用书信传递情感,了解沟通。这种笔聊的方式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使整个班级充满着朝气与活力。在这一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这种交流方式进行了探索。
一、创造新颖的传递方式
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他们往往在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时,就会紧闭心扉,严守自己的“秘密”,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内心天地曝光于他人面前时,却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有时他们需要帮助,有时只需要发泄,而并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秘密。所以对于他们隐私的尊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考虑到以上各种情况,我特别创设了一个自由的倾诉空间――烦恼清理站。这其实是我在学校的个人信箱。我告诉学生们,如果有什么烦恼、建议,或者想要获取什么帮助,都可以写信塞进这个清理站。然后,你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如果需要我帮助的话可以写上自己的姓名,如果不想透露姓名的话,可以匿名。这样的信箱给孩子带来无比的神秘感与安全感,他们可以放心地倾诉心声。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我与学生们对信纸的折叠作了一个约定:如果只是倾诉,那么就折成心的形状,心形代表着信任和理解;如果需要回信,就折成纸鹤的形状,希望这只小纸鹤能架起我们的心灵之桥,成为我们之间交流的使者。这样的约定,学生们觉得特别新鲜有趣,更加乐于和我交流。
二、怀抱真诚的答复态度
1.善分析,理解学生的欲望与需求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欲望与需求有时会直截了当地写出来,明了简单;有时说得比较隐晦,可能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标点。这些可能是学生对上进的渴望,对尊重的希望,对友谊的理解与渴望,心理压力释放的需求等。对学生所表达欲望的理解与应答就成了班主任的重要任务。班主任应以专注和警觉的态度对待信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而不是心不在焉地浏览。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学生的每一个变化要保持敏感,以便捕捉学生的言外之意,洞察他的细微变化。
例如有一次学生在信中提及“我人缘不好”这句话时,我立刻想到:他虽然热情大方,学习成绩优秀,但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太过霸道,一贯坚持己见,所以时间一长,其他孩子就对他敬而远之,慢慢把他孤立丌来。现在他意识到这一点的话,内心肯定产生了强烈的与他人和睦交往的渴望。如果让这样活泼的孩子继续苦恼下去,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所以我抓住了这个时机想办法去帮助他,让他学着与他人交往、合作。
2.慎把握,尊重学生的情感与诉求
孩子的情感发展往往具有模仿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动态和状态做细致入微的把握,并加以协调和引导。
有学生因与他人交往出现障碍,内心产生了焦躁的情绪。例如一个学生这样写着:“我的同桌非常难相处,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我们俩几乎没有共同的语言,很难沟通。我对她很好,可她对我更多的是冷漠。张老师请您帮助我,好吗?”从这封信中,我看到了一个渴望交流、呼唤着友谊的女孩。她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孩子,但是不懂得和内向的孩子交往,内心产生了极大的焦虑与不安。所以,我首先要肯定并鼓励她的热情,请她继续保持,并指导她如何与内向的孩子做朋友。
有学生因学习成绩的暂时下降而恐慌不安。例如:“张老师,不知怎么了,我最近数学考试成绩一直在下降,我很努力了,但还是没用。该怎么办呢?”这孩子其实成绩一直都不错,但因为一次的失误,影响了考试的状态,甚至信心逐步丧失。所以,我先肯定地告诉她: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然后帮他具体分析了出错的原因,并鼓励他继续努力。
有学生因犯错后想改正,但又极度在意我的看法,渴望我的支持与肯定,内心情感复杂,后悔而忧心。一个孩子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意图寻求他人帮助时,被我发现并制止了。这件事之后不久我就收到了一张字条:“张老师,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我当时被名誉冲昏了头,没有想到事情的严重后果。以后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了,请相信我,好吗?希望我还是你心目中的好学生!”我原谅了他,并坚定地告诉他我会继续信任他,然后教育他怎样用正确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成绩。他读到我的回信后,如释重负,露出舒心的笑容。我觉得好欣慰。
由于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想深度不同,语句会呈现多样性:或表情达意流畅通顺;或??里??唆,前言不搭后语;或语句不通;或用词偏激。因此,班主任要抱着宽容的心态,执著冷静地探索学生的心声,善于从信件中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慎重把握他们焦虑、自卑、自大、愤怒、抑郁、孤独、恐惧等情感,及时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
三、追求完美的沟通实效
1.回信之前,多调查
熟悉了学生在信中讲述的内容后还有必要走到学生中去调查。多调查就是多观察,多了解,多倾听,做到“视其所以,观其所为,察其所安”。可以通过找其他同学谈话,或者用问卷等方式调查。只有亲自调查之后才能从学生所说的现象看到本质,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给学生的回信中才能切中肯綮,说到“点上”,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动笔之时,多推敲
动笔给学生回信时,一定要多推敲,深入思考。只有深入思考,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
首先注意用词准确。孔子说过:过犹不及。过头偏激的话容易伤害学生,误导学生对有些问题的认识。用词恰当,才有大的成效。过头偏激的话容易伤害学生,误导学生。
其次尽量动之以情。发自真情的话才能感动人。语言真诚,即使是批评性的文字,也会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在关心他,帮助他,爱护他。不摆师长的架子,学生能意会的就不要用教条式的文字来教训他们。与学生交流时说大话、空话、假话,注定劳而无功。尽量用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语言风格来交流。学生读得舒服,听得顺耳,内心觉得亲切,才会坚信其道。例如一个学生抱怨:“自习课上,我和他都说了话的,为什么班级长只批评我,而不说他,太不公平!”我回的是:“我们在埋怨他人的时候首先应该反省自己:我做得对吗?这样你心里的不平感就会减少很多。其实有些事情很难做到真正公平的,你帮别人多考虑一些,就会体谅他的难处了。”她后来回道:“你的话我会永远记住,以后有解不开的结就来访问你哦。我会做一个豁达的女孩儿,不轻易哭鼻子了!”
再次要及时传达思想。班主任要用恰如其分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当学生被班主任重视并得到指导时,就会主动地敞开心灵的大门和班主任建立更深一步的交往关系――思想上的交往。这时班主任就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两者之间更容易沟通。一个学生的信上写着:“我很努力了,可还有人不听我的劝告,仍然喜欢在自习课上随便讨论。怎么办呢?”这是班级长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完美时而产生的苦恼。我告诉他:“记住,没有哪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请学着宽容,学着理解,给他人一点空间才能给自己更多的快乐!”然后,他在回信中写道:“谢谢你没有责怪我的斤斤计较,谢谢你教我学着去掌握做事的尺度。”
3.回信之后,多接触
一次的沟通或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班主任要多和学生接触,据具体情况增加书信往来的次数,了解他们的情感动态,以便及时提供帮助,用加倍的耐心和信心传达自己的爱心和诚心,在学生的心中撑起一片晴天。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信件,唤起了两者之间一次又一次的心灵上的感动。它有的放矢,使教育工作富有成效,事半功倍;它润物细无声,使整个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蓬勃的生机。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