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实现教育公平

时间:2019-05-14 18:3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么实现教育公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么实现教育公平》。

第一篇:怎么实现教育公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毛概演讲稿

粗稿

大家晚上好!

。。

我们是农资10-1班 第二组

这是我们的组员介绍。当前我国社会出现了“七个怎么看”的问题,请问有同学知道这七个怎么看都有那些呢?

七个怎么看: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

如今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今天我们为大家讲演的主题是“怎么实现教育公平”。那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教育公平。关于教育公平的观念由来已久,历史上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的是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那么现在对于教育公平,我们定义为: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

在改革开放30几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实现教育公平上,现在让我门一起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当代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视屏

当前的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和大家着重讨论的问题-——怎样实现教育公平。针对具体问题我们提出了五大措施:“促均衡”缓解“择校热”、“补短板”破解“入园难”、“两为主”惠及“民公娃”、“完善资助”温暖寒门学子、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下面让我们来为大家一一讲解。

第一、“促均衡”缓解“择校热”

 择校热”高温不降。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择校非常普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声誉和质量较好的学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长操劳、奔波数月,通常还要支付数额很大的“择校费”。为了增加“择校”资本,孩子们不得不参加各种各样的“占坑班”、补习班,考取名目繁多的证书,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倾向愈加严重。这些现象多年来禁而不止,治而不愈,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顽症”。

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严重的择校热,已成为最为强烈的教育公平问题,针对于这种现象。要去实现教育公平,这就要求“促均衡”。包括以下几点:

硬件建设标准化。学校硬件的标准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2010年,国家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年投入83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的学校改造。应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校舍、设备、图书、体育场地等硬件。天津、河北等地提出,2012年每一所学校都将达到确定的基本标准。

师资双向流动。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择校”实质上是“择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应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实行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必须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的任教经历;配足配齐农村、薄弱学校合格教师,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到优质学校学习进修,提高教学水平。

规范升学入学。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但有些学校为了争夺优秀生源和自身利益,在招生过程中不按章办事,给择校制造了空间。应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学校服务范围,合理分配招生名额,通过规范升学入学,不给择校留机会。禁止公办学校开设“实验班”、“占坑班”,杜绝以任何名义收取择校费,切断录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

优质资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始终是相对稀缺的,应通过共享扩大其辐射面,发挥最大效能。浙江的集团化办学,广东的“千校扶千校”,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作出了积极探索。应合理确定现有优质学校辐射范围,探索通过实行学区化管理、结对帮扶等多种模式,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借助网络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应用水平,促进优质资源远程共享。

破解家长“心结”。选择一所好学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解不开的“心结”。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也应看到,教育是终身的投资,起步早晚并非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唯一因素。过于强调起跑线上的竞争,反而会加重孩子负担,使孩子“伤”在起跑线上。家长应理性选择,树立“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观念,不盲目跟风,不相互攀比。

二、“补短板”破解“入园难”

帐篷、行军床、躺椅板凳„„为给孩子争取一个入园名额,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年轻的“80后”父母,备足“装备”,在幼儿园门前排起长龙、日夜坚守。这种“壮观”场景,在很多城市不断上演。“入园难,难过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如今,入园难已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对此,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公”、“民”并举,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充实队伍,强化师资,落实幼儿教师的低位和待遇。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合理制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收费管理。

此外,还必须强化幼儿园准入、安全、收费和保教质量等方面管理。

接下来,让我们把视线转向“民工娃”

三、“两为主”惠及“民工娃”

视频 民公娃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1100多万。让他们享有与当地学生同样的学习机会,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为此,2001年国家提出了“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随迁子女就学难问题。

但也要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公办校入学“门槛高”,部分民办校教学质量低,在当地接受“初中后教育”难等问题。而且今后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4个百分点,意味着有5000万人“进城”,将带来约800万适龄随迁子女,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必须切实贯彻“两为主”政策——政府为主导,公办唱主角,来更好地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针对采取措施:两为主

政府为主导。将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并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

公办唱主角。公办校是免费提供义务 教育主渠道,应该成为随迁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主力军

其次

民办补缺口。公办校容量有限,短期内无法完全吸纳随迁子女入学,必须发挥民办校拾遗补缺的作用

壁垒须打破。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吸纳符合条件的进程务工人员成为城镇居民以使其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

四、“完善资助”温暖寒门学子

在解决民工娃问题的同时,温暖寒门学子也不容忽视,因为这样的问题就在我们身边。。

寒门学子

视频

采取措施 相信大家看完这个视屏后都有所感触。。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1、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助、减、免、贷”等多种形式

2、实现应助尽助。资助体系已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阶段教育。为进一步扩大范围,既向下延伸,又向上延伸。

3、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高校国家助学金标准从年生均2000元提高到3000元。今后,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标准。

4、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除学杂费

5、动员社会力量。长期以来,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希望工程实施20年来,募集资金超过56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5900多所,资助失学孩子340多万名。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文重教、扶危济困的文明风气,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的良好氛围。

五、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最后一个关键问题——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请看大屏幕

视频

为人民而要,要的光荣——好。。掌声响起来 采取措施

1、教育向薄弱学校倾斜,让每个孩子尽可能享受同样的教育。各类教育更协调,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

2、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名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等均衡配置……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3、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以此推进教育的公平、社会和谐。

4、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通过建设寄宿制学校、教师支教等方式,让留守儿童也能上好学,这就是教育公平的一项具体表现。结语: 强国必先强教。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均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谢谢

第二篇:申论经典话题——怎么实现教育公平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怎么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同顶一片蓝天,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但是当前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不论是很多家长头疼的“择校”,还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同城”苦恼;不论是学前适龄儿童“入园难”,还是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这些都与教育公平息息相关,反映出城乡、地区和校际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接受优质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因此,我们必须……

“莲发藕生,必然有根”,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直接决定了教育水平的差距;二是教育投入不足的制约。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限制。四是制度改革滞后的掣肘。一些不利于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一些促进教育公平的机制还未建立。此外,人们对于教育需求越来越大,这造成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凸显,使教育公平问题更加突出。教育不公平问题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好,任其延续,会阻碍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甚至会成为社会动荡的诱发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加快发展促公平、资源配置促公平、完善资助促公平、规范管理促公平,有效解决择校问题、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切实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

着力促均衡,有效缓解“择校热”。各地正按照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五措并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一,硬件建设标准化。应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校舍、设备、图书、体育场地等硬件。第二,师资双向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应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实行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必须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的任教经历;配足配齐农村、薄弱学校合格教师,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到优质学校学习进修,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规范升学入学。应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学校服务范围,合理分配招生名额,通过规范升学入学,不给择校留机会。禁止公办学校开设“实验班”、“占坑班”,杜绝以任何名义收取择校费,切断录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第四,优质资源共享。应通过共享扩大其辐射面,发挥最大效能。浙江的集团化办学,广东的“千校扶千校”,为实现优

质资源共享作出了积极探索。应合理确定现有优质学校辐射范围,探索通过实行学区化管理、结对帮扶等多种模式,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借助网络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应用水平,促进优质资源远程共享。第五,破解家长“心结”。应引导家长理性选择,树立“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观念,不盲目跟风,不相互攀比。

强化“两为主”,公平惠及“民工娃”。必须切实贯彻“两为主”政策,更好地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首先,政府为主导。应该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区域教育管理体系,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对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给予充分经费保障,按实际在校生人数及时足额向学校核拨教育经费。其次,公办唱主角。应扩大公办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提高公办校的接收能力。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禁止收取借读费。再次,民办补缺口。应建立健全以接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校的审批、管理和扶持制度,将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纳入本地规划,帮助改善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办法鼓励公办校对民办校结对帮扶,组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轮流支教,鼓励社会各界向其捐资助学。最后,壁垒须打破。必须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吸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能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目前,针对随迁子女无法在当地参加高中升学考试的问题,应积极探索解决“初中后教育”难题。

加快补短板,大力破解“入园难”。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强调三步走战略,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体系。第一步,“公”、“民”并举,扩大资源。必须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鼓励优质公办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开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赋予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等方面与公办园同等地位,引导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城镇小区应按规定配建幼儿园,新建小区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第二步,充实队伍,强化师资。必须扩大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第三步,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必须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今后3年要有明显提高,为破解入园难铸牢“资金链”。此外,还必须强化幼儿园准入、安全、收

费和保教质量等方面管理,合理制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园收费管理,坚决查处乱收费。

资助更完善,寒门学子享温暖。必须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把各项资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享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首先,实现应助尽助。应进一步扩大范围,既向“下”延伸,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又向“上”延伸,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其次,标准动态调整。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标准。最后,动员社会力量。要继续弘扬崇文重教、扶弱济贫的风气,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

实现教育公平,是全国亿万家庭的共同心愿,是党和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快,教育公平的阳光将普照每一枝祖国的花朵,温暖每一个学子的心灵。

第三篇:扶持老区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认真搞好义务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革命老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四川省老促会就全省老区义务教育问题做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大革命老区教育扶持力度,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均衡发展”的建议。

“十五”期间老区义务教育成就

“十五”期间,由于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老区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是在革命老区县基本实现了普九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二是一些家庭贫困学生免交了杂费,免费得到了课本,享受了住校生活补助。三是促进义务教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各地科学合理调整中小学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鼓励各个学校办出特色,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坚持依法办学,认真解决“读书难、读书贵”问题。四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使危房改造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进展。五是重视职业教育,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革命老区的建设、改革、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老区义务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四川老区义务教育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师资缺乏,严重制约老区义务教育发展。村校点多、班额人员少,教师数量和编制不够,在老区普遍存在。如巴中市现有教师10449人,缺编3669人。从素质上看,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差距不少,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教师较多。雅安市测算,现有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在“十一五”末达到国家规定,就需培训经费4428万元。

教育负债严重,学校经费困难。巴中、广元、宜宾、雅安四市教育负债13.328亿元。债务主要包括:推广“普九”新增债务、银行贷款、教师借款和工程款。学校由于无力还债,教室被封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中、小学的日常公用经费严重不足,预算安排兑现不了,教师用粉笔,学生喝开水都成问题。

学校危房多。宣汉县中、小学校舍96.7万平方米,有危房19.58万平方米,占20%。雅安市的381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中,上世纪80年代前修建的简易校舍占23万平方米,这部分校舍每年有1万多平方米的新危房出现。由于校舍和教室不够,大班现象突出。通江县班额在65人以上的教学班有480个,小学班额最多119人,初中达109人。革命老区地广人稀,要寄宿的学生增多,不少学校基本没有学生宿舍和食堂。广元市需建寄宿制学校250所,需资金3.05亿元,今年拟建寄宿制学校50所,需资金6800万元,经多方筹措,还缺资金4000万元。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雅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体育运动场(馆)面积、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实验仪器配备没有达到四川省中小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学校,小学分别为:52.5%、59.04%、60.09%、35.09%;初中分别为:36.62%、45.07%、45.07%、15.08%。相当数量的村小甚至乡小,没有图书室、仪器室和电教室。珙县70%的乡(镇)中心校严重缺乏教学所需的设备设施,80%的村校无校门,无围墙,运动场未硬化。

民办学校骤减,公办学校困难更大。巴中市2005年有民办学校481所,在校学生108596人,教职工4500人。公办学校“两免一补”后,大量学生回流到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少303所,学生少了34404人,给公办学校带来压力。广元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为399446人,“留守学生”占52%,留守儿童教育成了新的问题。

因移民产生的相关教育问题,需要国家专项研究解决。雅安市汉源瀑布沟电站移民学校迁复建资金缺口达1.7亿元,雨城区、名山县、荣经县、天全县为解决移民安置进行学校改造和建设的项目30个,资金缺口3064万元,也无力支付。

全省63个革命老区县(市、区),分布在13个市、州,国土面积占全省的39%,人口占全省的33.48%,初中、小学数占全省的48.4%,在校学生占全省的40.3%,专任教师占全省的40%。老区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大力扶持老区实现教育公平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让老区人人享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应是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职责之一。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抓住关键性的工作解决最急难的要紧问题,每年为发展教育办几件实事。强化推进革命老区教育发展的目标责任、统筹协调和严格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促进革命老区教育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要求,严格执行义务教

育经费各项标准,一要确保日常教育教学经费足额和按时到位;二要确保学校危房改造修建的经费;三要确保偿还学校债务;四要确保学校基础设施,特别是教学器材和教育实验实习设备建设所需的经费;五是提供学校后勤生活设施和安全保障条件,确保寄宿制学生能吃能住;六要尽快实施“全免费”义务教育。

三、建立和健全革命老区教育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应把老区作为重点大力扶持。应把“扶持革命老区实施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法加以强调;像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一样,制订革命老区教育发展纲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为老区捐资助学;引进社会力量和外资,在老区多元化发展教育事业。

四、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作好规划,采用多种形式培训,使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素质达到国家规定,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二是对教师严重缺乏的老区市、县,采取特殊措施,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以充实教师队伍。三是对工作在生活条件艰苦的教师,应专发特殊津贴,提高工资待遇。四是组织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老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老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五、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老区急需的各类人才。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老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人才。□

第四篇: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秧坝民族中学发展计划中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

教育公平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领域,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提出了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的战略目标,这是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针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以下是我校关于促进公平教育的策略。分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一、教育的自由化得不到保障的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关于这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有些学生偏科。由于偏科他们失去了接受优良教育的机会,他们成为教育不公平的受害者。偏科的学生是不可能考取重点大学的,但偏科的学生又同样是对某方面知识特别感兴趣,由于考试制度的限制,使他们放弃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些偏科的学生对他们所偏爱的科目有着不同寻常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很有可能就是将来一项重大发明的最有力的承担者,而我们的教育却过早的将他们排除。实现对于偏科生的公平教育,我们应该在保证广大学生整体基本素质的前提下,设立一项有别于高考的大学专业兴趣直升考。这里所说的整体基本素质只是为了达到一种基本素质的普及,而针对这种基本素质的考察,也只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考试来予以考核(强调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而这种有别于高考的大学专业兴趣直升考则是针对其所选专业的一种针对其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都进行深入考核的考试制度。这种考核制度既考虑到了全面素质的发展,又侧重于激发每位同学的特长,这样会更有利于偏科生本人的成长,同样也有利于国家各方面技术的发展。

二、教育资源分配与考试招生制度的不协调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为基础的几门课;而城市中的学生们却在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相对城市,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质量劣等的教育。难道落后就是他们无法享用教育资源的原因吗?难道他们就只能接受这种落后的待遇吗?同是中国公民,他们有权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因此,教育资源的分配同样是我们在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必须考虑问题。

同样,对于那些相对落后的地区的考生,高考招生制度的分配同样是我们在实现教育公平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各地区划定的高考分数线的不一致,使不同地区的学生面对同一张考卷,跨入高等学府的门槛却不同。例如,2010年全国第一批高考录取分线,北京文科524分,理科494分;湖北分别为530分和577分,山西省为533分和536分。往往外地只能上专科的考生,在北京就可以上重点大学了。这样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相关部门却始终不做一点点调整。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这样的录取制度实在有违公平这一教育基本准则。也许这一政策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对于北京的录取分数线低,人们会说他们的学生的素质高,即使分数低,也应该录取,但是既然素质高,哪又为什么在高考中考考不到好成绩呢?既然他们素质高为什么不叫这部分素质高的人接受同等的录取制度,将他们尽可能的分配到全国的各所大学呢?这样似乎也能带动各所高校的发展,同样也使各个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比较以上两方面的问题,这种在教育资源分配与考试招生制度方面的的不协调似乎更加的明显,一个无法享受优良教育资源的同学却要考出高分才能继续深造,一个享用了优良教育资源的高考成绩不是很高的同学却能通过这种录取制度进入到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对与贫困地区的同学,本身就已经很不公平了,在最后的一关还要强加一个更不公平的录取制度,我只能告诉他们应该自强不息。

而要想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应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1、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均衡。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应该充分考虑各地的现实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均衡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

2、改革高考制度,尽可能的使每个考生都能将自己的真实水平展现出来,体现素质教育的身影。

3、高考的录取招生制度应该充分均衡地区之间的差别,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录取机会。

4、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应该尽一切办法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的差距,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满足大家在教育方面的要求。

三、解决家庭背景引起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家庭经济收入的差距拉大,致使各阶层教育消费方式不同,产生新了的教育不公平。人民教育人民办,人民教育为人民。这已成为我们国家教育的基本理念,然而当听到有些学校预留的高费生名额时,但听到有的学校找家长拉所谓的赞助费时,就可以看出社会由于贫富差距会带来多少的不公平,难道教育就是为了富人而设立的吗,难道很多学生由于家庭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就理所当然吗?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家庭背景不同而导致的。

当然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不可能将它完全解决,对于家庭教育的差距我们就无法解决,但是我们可以尽一切可能来减弱这一不公平。

首先,我们可以加强教育违规现象的监管,限制教育的商业化发展。保证公平的就学机会。

其次,我们应该加大教育经费的合理投入,让每一个同学都不能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

四、教育基层存在的一种腐败问题同样成为影响教育公平实现的因素。一度引起网上激烈争论的湖南邵东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就是一件能够深刻反映教育腐败问题的很好的例子。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上大学,不是仅凭其父王峥嵘一人之力可以办到的,其中定然离不开相关机构与单位人士的“合作”。时隔四年,这件腐败案件被揭发了,然而埋藏在教育深处的腐败问题还有多少问题没有被发现呢?公安局长的权力就是这样被运用的。很多学校的三好学生名额也被教师或者官员的子女无条件占用,在人情关系、金钱利益面前,教育成为一部分人谋取利益的工具,然而带给一些付出过辛勤劳动的人却是一种近乎残忍的不公平。

教育腐败问题是一个确实存在的问题,对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我们要尽量减少各种容易引起教育腐败问题的教育优惠措施的实行,诸如“三好学生”的高考加分制度,一些学校的保送名额等优惠条件都应该予以调整与反思,坚决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

2、加强教育监管,坚决制止各种教育腐败问题的发生。

3、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作者以及一些官员的思想觉悟,腐败问题的产生与大家的觉悟很多大的关系,一个有觉悟的教育团队对于教育的公平是非常有利的,同样也能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

以上就是我对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的几点看法,在以上的讨论中我多次提到了高考制度的改革,以及谈到了一些当前教育制度的缺陷。很多人都认为这些雷是踩不得的,但是在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教育面前,我们应该敢于探索,只有这样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化才会相当完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国家才会发展,我们的国民才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解读六中全会《决定》:如何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

2007年 03月 01日 10:02 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 教育公平指的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接受相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公平。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真正把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努力做到人人都享有接受教育特别是享有接受相同质量教育的权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不合理。因此,不仅新增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存量也应做适当调整,尽可能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倾斜。要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尽快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让每个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要继续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城市教育经费附加应优先用于薄弱学校改造,切实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第三,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

要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积极推行学生贷款制度,建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制度,实施勤工助学制度,开展特殊困难补助,实行学费减、免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禁止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坚持实行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促进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积极推行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公平分配到初中的办法。

第四,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建立和形成遍布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沟通,促进学习途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努力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条件。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促进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是一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词。它告诫人们,即便是在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不平等的情况下,通过学习、接受教育,人同样可以获得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处于社会下层的弱势者因为拥有知识而摆脱了他出身的那个群体的局限,其生存状态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但有时我们会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无学可上或上不起学、农村合格教师匮乏、随父母进城打工的孩子流落在农贸市场。在城市,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一再增加,由于同一地区内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别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家长要向重点初中、高中交纳数万元不等的择校费。在高校,高额学费成为贫困生上学的负担,同时招生名额分配明显趋于失衡,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远低于其他省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入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十六大以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历次强调教育公平。2004年提出西部“两基”攻坚的计划,提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计划,2005年提出对农村家庭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2006年提出要免除学杂费,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体系,2007年提出保证农村的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缺乏公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不足,教育经费的持续紧缺,使相当一批农村中小学至今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得不到保障。农村师资队伍学历未达标,中高级职务比例偏低等现象较为普遍。

二、重点示范学校与普通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相差悬殊,择校压力巨大。拥有较多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家庭,可以凭其拥有的资本以较低的分数上好学校,拥有较多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更占优势。阶层差距正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三、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上学比较困难。这表现为,部分进城农民工子女失学,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质量不高,很多学校仍然要收借读费、赞助费。教育费用仍然是农民工家庭最大的负担之一。

四、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明显差异。我国高考录取分数线以及高校招生指标投放计划存在地区差异,每年高考录取率东部高于中西部,大城市高于广大农村地区。由于高校教育资源布局的不平衡性,直属高校在属地投放的招生计划比例较大,导致稀缺的优质高教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受到强烈质疑。

五、部分学生难以承受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费,造成新的不公。目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费使部分贫困家庭难以承受,高校贫困生比例占到了20%。由于高中阶段贫困生救助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困难放弃读高中或辍学。

“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一、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不合理。因此,不仅新增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存量也应做适当调整,尽可能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倾斜。要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尽快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让每个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要继续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城市教育经费附加应优先用于薄弱学校改造,切实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禁止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坚持实行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促进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积极推行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公平分配到初中的办法。

三、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对符合规定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实行“两个为主”的基础上(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中小学为主),同时进一步采取措施,让进城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够在当地公办的中小学进行学习。

四、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要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积极推行学生贷款制度,建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制度,实施勤工助学制度,开展特殊困难补助,实行学费减、免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

五、规范管理,从严治教。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建立健全有教育系统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发扬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继续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实现招生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尼采的“大政治”最后就可以归结为一种有关教育的理想,因为只有教育才是“未来之人的生成根源”。就教育的组织而言,“有教无类”是它的民主原则,培养优秀者是它的终极目标。尼采把“驯养”与“培养”区分开来,认为平均化的平庸与软弱只是“驯养”,“培养”的目标涉及“希望哪一类人更有价值、更配享受生活、更能确保未来”,“其问题不在于人们如何变得合乎道德,而在于人们如何合乎道德地有所作为。”(

第五篇: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学习体会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学习体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反应是最强烈的,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让我们对此有直观、切身的感受。

比如,“择校热”高温不降。在我国许多城市,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声誉和质量较好的学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长操劳、奔波数月,通常还要支付数额很大的“择校费”。又如,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还在办学条件不达标的打工子弟学校就学,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没有做到“应助尽助”,残疾儿童教育水平仍落后于普通儿童教育水平,等等。再如,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部分地区学生入学机会偏少。这种现象多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由此引发的“高考移民”问题时有发生。

那么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缩差距”。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二是“重配置”。合理配置区域内教育资源。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三是“提质量”。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每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每所学校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不论在哪所学校读书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建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相信,“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将成为可能,“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目标将会实现。

下载怎么实现教育公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么实现教育公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实现教育公平

    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河北邯郸,一座以3000年悠久历史闻名于世的古城,如今又有了一张新的靓丽“名片”——“无择校”城市。前几年,邯郸市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

    日本靠什么实现教育公平(精选五篇)

    日本靠什么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方面起步较早的国家,日本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不断探索,在基本实现硬件均衡、师资均衡之后,逐步走向促进个......

    推进异地高考改革 实现教育公平

    推进异地高考改革 实现教育公平背景:在推进教育公平中,异地高考改革成为关注焦点。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异地高考改革能否成为破冰之举值得思考。 教育是民生......

    教育公平

    怎么看教育公平安徽铜陵,一个以盛产铜矿而得名的城市,近年来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广受关注。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铜陵市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创造了一个“学......

    浅谈教育公平

    浅谈教育公平【摘要】 教育公平的内涵 《辞海》对“公平”是这样定义的:“作 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按照一定的 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 序合理地待人处......

    教育公平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许多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随其父母进入城市沿海和地......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 为什么这样一个成立90年、执政超过60年的政党,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

    dy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教育公平(5篇)

    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教育公平政协定远县委员会 (2011年6月) 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定远县始终把教育事业纳入政府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