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文化_从心开始···

时间:2019-05-14 18:3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底捞的文化_从心开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底捞的文化_从心开始···》。

第一篇:海底捞的文化_从心开始···

海底捞的文化(1)_从心开始···

海底捞的文化(1)

人是群居动物,天生追求公平。幸福与否主要来自和同类的对比。如果追求公平的天性遭受挫折,比如老板的小舅子对大家呼来呼去,一个同事靠漂亮脸蛋拿了最高奖金,刚来的大学生连上菜程序都不懂就当上经理„„员工一定不会感到幸福。

人不幸福,对别人就不可能友善,更谈不上创造。海底捞知道,想让服务员对客人态度好,就必须让服务员感到幸福。让人感到幸福,不仅要提供好的物质待遇,还要让人觉得公平。

晋升制度是海底捞服务差异化战略的核心保障。因为管理者要是没有做过服务员,再换位思考也是近台看戏。看戏的哪怕是票友,也不能完全体会真正靠唱戏为生的压力与追求。海底捞的晋升政策除了能保证管理层知道服务员的冷暖外,也让普通员工感到公平,于是他们笑得自然,笑得灿烂。

社会动物是有移情能力的,笑与哭都会传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顾客说,到海底捞吃饭很高兴,因为他们的服务员都愿意笑。看,海底捞的超值服务体现出来的:海底捞不仅有火锅,还能让你笑,千金难买一笑!

人必须一天一天长大,成功的企业也从来不是一步登天。从偏僻的四川简阳一路开到北京和上海,张勇发现海底捞很有竞争力,于是他的战略目标变成了“把海底捞开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做中国火锅第一品牌。”

按照一般的连锁经营的商业逻辑,发展势头这么好的海底捞要成为中国第一火锅品牌似乎并不难,因为商业模式、管理团队、中央厨房,原料基地、物流系统和服务流程都已日趋成熟,只要有充足的资金或者通过发展加盟店,就可以实现快速扩张。

可是,海底捞不仅一分银行贷款没有,就连找上门的投资银行和私募基金的钱都不要。张勇说,用人家的钱就要按照人家的计划开店,可是做生意跟做人一样,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要的是一个境界!因此,海底捞从第一天起到现在30多家店,资金都是从火锅生意上一分一分赚来的。用投资银行家的话说,海底捞是纯粹的内生增长。

张勇认为扩张这事急不得,因为他有一块“心病”没解决。那就是:海底捞 的所有做法别人都可以复制,只有海底捞的人是没法复制的,而这恰恰是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可是上哪找这么多出色的员工啊?不要以为都是农村出来的打工妹,那一样的工资就能干一样的活。一个人在海底捞可以干12小时,还笑着说不累,在别的餐馆干10个小时就愁眉苦脸。

年仅28岁的袁华强是海底捞北京和上海区的总经理,海底捞一共30多家店,在北京和上海就有16家,可见袁华强在公司受重视的程度。

袁华强就是海底捞董事长张勇“造人”工作的硕果之一。别人问张勇你的生意这么好怎么不快点扩张?张勇有事会举例说:我现在只有一个袁华强,海底捞“造人”需要时间。

我望着这张娃娃脸,上面有时还冒出一点农村孩子常见的那种羞涩,心想,在诺大的北京和上海,要找一个合适开饭店的地方,就算对本地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袁华强说:老板只参与和批准每年开多少店的总计划,至于具体在哪儿开店,什么时候开,装修标准,都由各大区经理负责。

袁华强笑了,说:对,刚来北京时,不信邪,在租金便宜的南边一下子开了两个店,生意就是不行,两年都收不回投资。现在学乖了,就在东边和北边餐馆扎堆的地方开,因为餐馆多的地方,首先证明地点没错,即使租金高,竞争激烈,只要我们做得比对手好,还是能赚钱的。结果,我们后来在北京开的店,最长一年,有的半年就收回了投资。

像海底捞这样规模的民营企业敢于把这么大的权力交给无亲无故的家属,绝对是凤毛麟角的,正是这样的授权,袁华强才能犯这样的错误,正是这样的错误,才能让袁华强刻骨铭心;正是这样的刻骨铭心,才能让袁华强飞速成长。袁华强就这样“造”出来了。

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必须敢承担风险,因为任何商业决策都有不确定性。不能承担风险的,就不能做决策。我相信袁华强的胆量和自信就是在这样的授权下,通过体验自己决策的失误和正确,体验自己的失败和成功中练出来的。

幼时谁没有听过玩火的教导,但又有谁没玩过?只有烫过手,才知道火的厉害,让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难怪袁华强这么年轻就能挑如此一副重担,因为他早早让火烫过手。不亲自管理企业,永远不知道企业管理是什么。所以我一向主张对管理者最好的培训就是使用,最好的使用时给他们全力——让他们被火烧,然后凤凰涅槃。

可惜,大部分企业即使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会这样做,因为这是要成本的,把权力交给一个经验少的干部就意味着承担他们决策出错的成本。因此,大部分企业,除了老板之外,就很难出现这样年轻能干的袁华强,信任别人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同仁的心胸大小有关。可惜,很多企业家胸怀远大却心胸狭小,这就难怪他们费了毕生精力,企业最后还是默默无名。

第二篇:海底捞的文化_从心开始···

海底捞的文化(2)_从心开始···

人的思想成长和转变都需要环境和时间。做餐馆的人都知道,任何一家餐馆一旦做成连锁,流程和制度就至关重要。海底捞员工在入职前也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也有要员工死记硬背的服务流程和手册。但是,海底捞的环境不仅仅是那些成文的制度和流程,还有从心里相信双手能改变命运,大脑能想管理者那样做判断的老服务员的言传身教。尽管大多数员工都是通过熟人介绍来的,但淘汰的仍然不少,因为海底捞不仅劳动强度大(翻台次数差不多比同行高一倍),更要紧的是海底捞要求员工用心服务客人,对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高,这让很多新员工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海底捞员工不仅仅要经过统一的培训,还必须经过一对一“师徒式”的单兵教练。

海底捞服务的标准化要求每一个服务员都让客人觉得他们在尽心尽力的服务,高高兴兴的工作。比如,有的服务员不善言语,但她可以一溜小跑的给客人买烟;有的服务员喜欢说话,他可以陪客人海阔天空,这种标准化轻易学不来,因为他要求每个服务员都是管理者。海底捞的很多具体服务方式,比如眼镜布、手机套、免费电话等等,这几年被很多餐馆效仿,可是细心人一看就会发现——形似神离,因为他们的员工只是用双手为客人服务。

海底捞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张勇将造人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基石。如何储备更多拥有海底捞思维的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占据了他现在绝大部分的精力。海底捞对店长的考核只有两个指标,一是客人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求每个店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企业考核什么,员工就关注什么,于是大家每天都在努力“造人”,完全不知平衡计分法为何物的海底捞,竟把平衡计分法的精髓发挥的淋漓尽致。

看到这里一定有读者会问,难道海底捞不考核单店的利润吗?没错,不考核。张勇认为,利润是客户满意和员工满意的结果,客户和员工满意了,利润自然就来了。单店的利润更多跟选址有关,不是店长能决定的。实际上,海底捞不仅不考核单点的利润,在整个公司也不把利润列入考核指标,因为在张勇看来,考核利润同把海底捞开到中国每一个角落的战略目标是相冲突的。如果硬要考核利润,不仅劳民伤财,还会分散管理层的注意力,那么海底捞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健康和从容的发展步伐。

做过服务员的张勇知道,按目前的方式“造人”,速度达不到那些拿着钱要入股海底捞的投资银行家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他拒绝了多家创业投资抛出的绣球。他知道,当人力资源还没准备好,拿大把资金快速开店的做法,只会让海底捞风光一时,却会让品牌很快死掉。很多投资银行家的逻辑是,只要有了好的品牌、制度和流程,加上他们的资金就可以快速扩张占领市场。可惜,这些手握大把资金,满脑商业模型,一心想快速创造赚钱奇迹,但没有任何实体经济操作经

人和生意,成长都需要时间。是一个个具体、不同的人影响了一桩桩具体的生意的成败。人能创造流程和制度,也能改变流程和制度;人能聚财也能散财;人才是生意的灵魂。流程、制度和资金都只不过是工具。

这是教科书里的理论,现实中永远不会是这样。人类社会生生不息,人类的错误也不断重复。领跑者的错误永远会给后来者让出空间。

按理说,生意大了,张勇应该日理万机才对。可是这个把追求人生境界看的比生意更重要的董事长,现在每月只在公司开一次总经理办公会,其他时间都是个“甩手掌柜”,经常一个人带着司机在四川的大山里转悠。只是高中毕业,第一次创业就成功,不到40岁就开始“游山玩水”的张勇怎么有这么多管理智慧,难道他是一位高人?

当然不是。张勇坦诚地告诉我们,在开第一间店时,他并没有想到这么多,全都是凭直觉做,这些管理方法是海底捞的团队十几年来一点一滴摸索和积累下来的。的确,在我们对海底捞一年多的跟踪研究中发现,海底捞的管理者在决定每一项管理政策时,更多靠的是对人性的直觉理解;靠的是对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直觉理解;靠的是对餐馆服务员这种特殊工作的直觉理解;靠的是对成千上万不同顾客的直觉理解。这些简单直觉的背后,包含了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毫无疑问,创始人张勇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在经营企业的风风雨雨中,特别是在累、烦或兴奋得睡不着觉时,一定会不断地问自己:人活着为什么?为什么人人都追求公平,可是世界到处是不公平?我办企业为什么?望着顾客那张不满意的脸,给不给他免单?看着一年辛苦到头赚来的利润,我应该拿多少,员工应该分多少?还应该投多少到充满风险的生意中去?公司亏钱了,员工要回家过年,除了路费,还应不应该再给他们买年货的钱?

我们不清楚张勇的思考过程,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经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但是从海底捞目前的管理做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张勇没有把赚钱放在首

位,起码现在没有。因为他没有像一般企业那样把利润作为考核指标;没有像一般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老板那样尽量节省员工开支;没有像一般民营老板那样紧紧把握财权;没有一般企业那样快速扩张的冲动。相反,他的管理方法更多体现了“以人为本,追求公平”的理想主义,这在崇尚实用主义的企业家群体中实属少见。

关于企业目的的争论由来已久,两大阵营的领头人物都赫赫有名。一位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

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赚取利润。另一位是管理学界唯一一位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的彼得德鲁克,他认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我们认为,这两位大师的观点都没有对错,只不过说明了两个并存的事实:

第一,大部分企业家创办企业的目的是赚取利润,而且是最大利润。什么是最大利润?那就是今天的利润,因为今天的利润是现值。第二,有些企业家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想创一番事业。要想事业继续,就必须不断创造顾客。要想创造顾客,就必须让顾客今天尝到甜头,于是就要减少今天的利润。

企业同人一样,都遵照正态分布规律,平庸的永远是大多数,优秀的永远是少数。正因为如此,尽管企业的整体平均寿命不超过10年,却总有凤毛麟角的百年老店屹立不倒,依然活力无限地创造着顾客。

张勇的海底捞显然是想成为少数优秀的一族。想成为百年老店,根基自然就要扎得更深一些,步伐自然就要迈得更从容一些。

潘洋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在读研究生,今年24岁。为了真实体会海底捞服务员的感受,她在那里做了一个星期的服务员。下面是她的记述:

从铁杆食客摇身变成为服务员,我真正体会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作为一名海底捞服务员的苦和乐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下面是我的所见,我会极可能少掺杂自己的主观判断

海底捞的服务员每天8点到8点半之间会陆续到店里,打扫卫生、摆台,一切收拾妥当之后,各小组按不同时间吃早餐,10点上早课,11点迎接第一拨客人。

3点半回到店里,4点左右吃饭,餐盘自取,速度要快,否则来不及接待顾客 晚饭一般要到10点多,累了一天,饥肠辘辘,狼吞虎咽之后只想赶紧美美的睡上一觉,这对肠胃绝对是一个考验

中午十一二点和下午六七点是人最饿的时候,一饿就没了力气,可我在最饿的时候,不仅要出力,而且还要看着别人大快朵颐。眼睛盯着羊肉进了别人的喉咙,我咽口水还得偷着咽

粗略计算了一下我这个普通服务生每天的主要工作:倒饮料无数次,为锅底加水无数次,为客人发围裙、手机套、橡皮筋多次,跑吧台打单买单20余次,跑传菜房送菜单10余次„„相对于我师父,这还算轻的,她还要为客人点菜,为客人盛餐前汤,打沫子以及解答各种问题。相比传菜和清洁人员,那我就更轻松了,因为他们必须一溜儿小跑,传菜的服务员一天要走10公里。

一天下来,我总是两腿发直,它们根本不听使唤。午休最多只有一个小时,我体验到了什么叫“一沾床就睡着”。

客人进店,就要立即判断它们是新顾客还是老顾客,是家庭聚会、朋友聚餐

还是恋人约会,这样才能用合适的方式打招呼。我刚刚机械地说出“欢迎光临”,许多同事却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与客人谈笑风生了。店里鼓励我们用各种自然的方式迎接客人,没有标准,但对我这样的新人会有些提示。接待只是对反应力最简单的一个考验,最重要的是当客人有要求或者有意见时,让客人满意是唯一的标准,对达到目的的方法则没有任何限制。最初这真让我无所适从。

第三篇:海底捞的文化_从心开始···

海底捞的文化(3)_从心开始···

海底捞的文化(在海底捞的员工手册的任何一页,你都找不到微笑应该露6颗牙齿还是8颗牙齿的标准,但在任何一家海底捞的门店,你都无法忽略每个员工脸上“发自内心的微笑”。

名来自百胜中国的区域经理将年会前聚餐的地点选在了海底捞位于北京牡丹园的分店,与其他客人不同,他们拒绝了提前点餐,执意观摩整个服务流程、对服务员的兴趣远大于火锅本身。这顿饭的目的是“参观和学习,提升管理水平”。

按照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勇的话说,“这简直是大象向蚂蚁的学习”。这个比喻不无道理,饭桌前的每个百胜区域经理手中都有至少36家门店,而当时海底捞全国的门店数加在一起,还不到20家。次日,在百盛中国年会上,应邀作为演讲嘉宾的张勇就如何提升员工热情被“新学生”们追问了整整3个小时。

追问者不只是百胜。从去年开始,以人力资源为研究方向的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王奋到海底捞的目的,也从“吃火锅”变成了“敬业度调查”,让她好奇的是,海底捞服务员对职业的认同感,竟远远高于她所带的MBA班学生。

嗅觉敏锐的投资公司也闻风而至,IDG、国金证券、老虎基金先后找到了张勇,希望注资这家在全国6个区域拥有23家门店的连锁餐饮企业,帮助其加速发展。

人均消费不到70元、服务却周到得几近“变态”的海底捞,一时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要想在海底捞吃一顿晚饭,基本的做法是提前2-3天订座,如果你需要的是包厢,那么订座的时间还要提前到2周。

每一家海底捞门店都有专门的泊车服务生,主动代客泊车,停放妥当后将钥匙交给客人,等到客人结帐时,泊车服务生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提车?”如果客人需要,立即提车到店门前,客人只需要在店前稍作等待。如果你选择在周一到周五中午去用餐的话,海底捞还会提供免费擦车服务。按照网友的话说,“泊车小弟的笑容也很温暖,完全不以车型来决定笑容的真诚与温暖程度”。

如果没有事先预订,你很可能会面对漫长的等待,不过过程也许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晚饭时间,北京任何一家海底捞的等候区里都可以看到如下的景象:大屏幕上不断打出最新的座位信息,几十位排号的顾客吃着水果,喝着饮料,享受店内提供的免费上网、擦皮鞋和美甲服务,如果是一帮子朋友在等待,服务员还会拿出扑克牌和跳棋供你打发时间,减轻等待的焦躁。

大堂里,女服务员会为长发的女士扎起头发,并提供小发夹夹住前面的刘海,防止头发垂到食物里;戴眼镜的朋友可以得到擦镜布;放在桌上的手机会被小塑料袋装起以防油腻,每隔15分钟,就会有服务员主动更换你面前的热毛巾,如果你带了小孩子,服务员还会帮你喂孩子吃饭,陪他/她在儿童天地做游戏。

抻面是很多海底捞老客户必点的食物,不为了吃,就为了看。年轻的师傅会把4元一根的抻面舞得像艺术体操的缎带,还不时抛向某个客人,表演欲极强。餐后,服务员马上送上口香糖,一路遇到的所有服务员都会向你微笑道别。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一个顾客结完帐,临走时随口问了一句:“有冰激凌送吗?”服务员回答:“请你们等一下。”五分钟后,这个服务员拿着“可爱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小姐,你们的冰激凌,让你们久等了,这是刚从易初莲花超市买来的。”

“所谓特色就是你比别人多了一点点,而正是这‘一点点’为海底捞赢来了口碑。”张勇说。

第四篇:海底捞感动文化

怎样才能让员工感动?先来看看海底捞是怎样感动员工的。

1.新员工入职培训

首先,他们得到了系统内最优秀培训师的指导。

其次,他们融入了一个小集体。

再次,使新员工投入工作有个缓冲阶段。

最后,新员工接受入职培训以后底气更足。

2.新员工所受到的礼遇

首先,店里所有领导都要轮流接待新员工。

其次,新员工提前下班,单独吃饭。

再次,师父的认真指导。在海底捞,带徒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只有优秀员工才能带徒弟。

然后,对新员工有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新员工,但内容却是针对其他人。

3.领导时刻都在每一个员工身边

4.协作比分工更重要

5.崇高的工会组织

6.无处不在的鼓励

首先,领导在店里面和员工在一起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领导们开会相当有煽动性[⑤],你不受鼓舞都不行。虽然他们的内容和风格会各不相同,但是都从不同的方面鼓励你。

其次,因为领导时刻都在员工身边,所以他们能够看到员工做得好的地方,能够做到随时鼓励员工。再次,表扬的权力放得很低,批评的权力却很高,甚至可以说很少有批评。

然后,海底捞要求对待同事要跟对待顾客一样礼貌,还有很多相互问好的具体要求。

最后,榜样的鼓励。从入职培训的时候开始,培训师要自我介绍,这时候她就会把自己作为榜样,让新员工学习朝她的方向努力。

感动员工的六个方法:

感动管理实施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管理者必须做到: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以良好行为来感动员工;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以责任意识来感动员工;注重细节、体贴入微,从细节上关心和制造感动;尊重员工,了解需要,从需求和价值实现上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亲和、建立愿景,培养良好家庭情感。同时,感动管理还需有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作支撑。那么,“感动管理”过程如何实施呢?

1.建立共同愿景:感动管理首先要求员工有共同的企业制度文化和核心文化,并严格遵循企业核心文化中共同的企业愿景、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2.了解员工需求:员工需求涉及到方方面面,作为管理者必须深刻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供了分析指南,特别是对员工的迫切需要和细节需求更要了解。当然,在感动管理中有效地制造需求也同样重要。

3.制造感动机会:在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学会制造感动,这也是作为感动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善谋素质。比如麦当劳,定期举行座谈会,听取员工意见,特别是举行各种比赛和庆祝员工的生日宴会等方式满足了员工低层次和高层次需要从而让员工感动。

4.员工心灵感化:管理者提供给员工的感动教化无疑对员工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和标杆作用,使得员工改变原有错误观点或倾向甚至抵触情绪,并且把这种“让人感动”的品质带给顾客。

5.感动执行开始:员工心理发生质变,并把这种让人感动的品质在顾客身上付诸实践。他们会根据公司文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来处理一些意想不到的、但又让顾客感动的事情。

6.公司绩效产生:感动管理的后续效应即是公司绩效的产生,相对于一般管理,这种绩效是连续的、持久的、能产生裂变效应的价值。

感动一个人其实很容易,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就可以了。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受到感动的员工,你完全可以放心的交给他任何工作。“感动管理”,会让你的员工爱上企业。

第五篇:从海底捞学换位思考

从海底捞学换位思考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在读《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之前,从未想到过自己能从一个盈利的服务行业——餐馆中学到什么,有什么体会。因为之前没有了解,更不用说思考。但是在拜读了《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以及亲身体验了海底捞的餐饮服务后,除了感叹一个餐饮企业能将服务进行的如此淋漓尽致之外,也触动了我的思考。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员工文化素质并不高的饭店能有如此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果,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传奇?我想这中间一种思维模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换位思考。

对于海底捞的管理层,他们会换位思考,想着自己的员工在投身到海底捞时有无后顾之忧。对于海底捞的服务员,他们在服务食客的时候会换位思考,想着自己的客人是否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需要。因此才会有用餐时,主动帮我们退掉一份蓬蒿,之后亲切地和我们解释说,因为刚才赠送了一份拼盘中已经有了蓬蒿,于是在我们吃得正欢的时候帮我们退掉了。这样的观察力,和与食客的心心相印正是出于换位思考。

当我们都能多用换位思考的思考模式去看待一个问题时,也许你心中的一些愤愤不平会因此减少些许,也许你对于某些问题的嗤之以鼻会因此变得可以接受,也许这样的思考模式能带给你更多的心平气和。

有人曾经将教育工作界定为服务性行业,对于这样的一个属性划分,我并不认同。我们的教育工作需要对家长负责,更需要对国家负责。在我看来我们的教育工作是与家长的合作,我们应该是合作伙伴,共同担负起孩子的教育任务。在和伙伴的合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对象,有的文化层次高一些,有的文化层次低一些,有的对孩子的期望值高一些,有的对孩子放任发展,有的出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有的对孩子的教育自认为棋高一着,零零总总,五花八门。面对这样家长群体,如果我们只用一把尺应对所有的家长显然是不行的。有时候我们必须站在家长的立场上为家长考虑一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之沟通,为他们出主意,解难题,当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并做出建议时,我想家长一定能感受到,也能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这样家长也能真心与老师配合,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也许并不能要求我们的家长也能如我们一般换位思考站在老

师的角度思考。(当然,有这样的家长是我们老师之幸)

学校教育工作者每天都接触懵懵懂懂的孩童,我们的换位思考的意识除了用在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更需要用在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身上。当我们刷刷地在黑板上布置下回家作业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一下,这些作业孩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当我们每天上完新课时,我们需要思考一下,那几个学习困难生会有哪些疑惑?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又需要什么样的拓展和提高?当孩子犯错时,我们需要思考一下,孩子犯错的背后是否存在隐情?事无巨细,需要我们进行换位思考的方面还真是不少。

当然,换位思考还需要用在学校同事之间,同事是我们在职场工作历程中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换位思考这种思考模式无疑是缔造和谐、快乐、积极、向上工作氛围的良方。工作中,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有的来自于自身,有的来自于他人,当我们能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将种种不尽如人意慢慢调和、轻轻放下,能够想象过后是和谐与美好。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工作是一种享受。

用换位思考来换取心的平和,用换位思考来推进教育的有效,用换位思考营造学校整体的和谐与向上,相信我们也能做到。

下载海底捞的文化_从心开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底捞的文化_从心开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海底捞所学所想

    从海底捞所学、所想……6月29日,王刚行长在《调研与参考》中推荐了《海底捞的管理智慧》这篇文章,石行长和泰总要求运营条线以此为契机,开展学习工作。铁西支行运营条线迅速行......

    从“海底捞”看企业文化

    从“海底捞”看企业文化建设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论文,笔者曾经写过几次,每次拿到课题,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不外乎“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等耳熟能详的企......

    从海底捞看人力资源

    有一本书,名为《海底捞,你学不会》,主要是关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运作成功的案例,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标杆。为了验证此书所说的真实性,我特地去了一趟海底捞,亲身感受一下......

    从管理学看海底捞管理文化[精选多篇]

    小人物的大梦想 ————从《喜剧之王》《少林足球》看周星驰学院:外国语与传播学院 班级:编导102姓名:王逢娜 学号:201011030209小人物的大梦想 ————从《喜剧之王》《少林......

    从海底捞看企业组织文化的力量

    从海底捞看企业组织文化的力量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体的说是组织内部成员做事的方式,如何对待彼此。组织文化分为浓厚的组织文化和弱组织文化,......

    从川人性格说到海底捞

    从川人性格说到海底捞 作者:吴标题日期:2010QQ:47730659在西安,服务最好的一定不是本地人。大部分羊肉泡馍店都以味道好、服务差名扬千里,特别是那种号称百年老店的地方,其实都是......

    微笑从心开始

    微笑从心开始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是沟通的开端,是人际交往的魔力开关。只要轻轻一笑,就胜过千言万语。“微笑服务”更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语言,是服务工作的润滑剂,也是服务行......

    沟通,从心开始

    沟通,从心开始 ——家长会发言稿 聂霞 尊敬的各位家长:下午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学校、对我们班级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