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大学 社会学概论作业1-4(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8:4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视大学 社会学概论作业1-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视大学 社会学概论作业1-4》。

第一篇:电视大学 社会学概论作业1-4

社会学概论作业1

第1题: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2分)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陈千秋第2题: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c)。(2分)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第3题:“社会”一词源于(a)。(2分)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第4题:需要层次论是(d)初次提出的。(2分)A、弗洛伊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第5题:“工作安定”属于(b)需要。(2分)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与爱的 D、自尊的

第6题: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c)。(2分)A、阶级性

B、客观现实性 C、社会制约性 D、自然约束性

第7题:“镜中自我”的概念是(b)初次提出的。(2分)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第8题:“不同的社会成员或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是指(b)。(2分)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第9题: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c)。(2分)A、赶时髦 B、抢购 C、春游 D、球迷闹事

第10题:以下(a)属于次级社会关系。(2分)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 B、家庭关系 C、地缘关系 D、血缘关系 名词解释题: 第1题:社会学: 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以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它用科学的态度、实际社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各种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社会形态、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为人们积累认识社会和安排社会生活的科学知识,为有关社会部门正确处理社会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和科学依据。第2题:优势需要

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中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第3题:社会交往 是反映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效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第4题:角色冲突

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产生的现象。角色冲突常试他感到左右为难。

问答题:

第1题: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第2题: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二是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三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第3题:简述社会交往的意义

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三是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四是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论述题:

第1题:试述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

①交往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也包括精神交往。

②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提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一切交往都是在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物质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无从发生。③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生产,而要生产就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因此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交往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

④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效的基础。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物质交往首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任何另一种交往的基础。演讲与口才作业1-4 第一次作业 填空题

第1题:演讲是一种具有现实性和-----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性)第2题:演讲的全过程包括信息源、---、---、---、效果五个环节。(传播者,媒介,受传者)第3题:公元前5世纪亚里士多德写出的---可以说是演讲术的逐步完善和形成时期。

(《修辞学》)第4题:我国历史上一次有记载的演讲是《尚书》中的---。(《甘誓》)第5题:根据演讲者在演讲时采用的表现手法,可以将演讲分为以叙事为主的---,以逻辑论证为主的---,以解说注释为主的---,以感情传达为主的传情性演讲几类。

(叙事性演讲,论辩性演讲,说明性演讲)第6题:演讲的信息主要是指演讲的---和---。演讲活动的实质就是---和---信息的过程。

(内容,材料,传递,接受)第7题:一篇演讲---个主题。(只能有一)第8题:演讲的标题,按着制作技巧和功能,可分为---、---、---和---(揭示主题型,设问引发型,界定范围型,象征比喻型)第9题:演讲材料的收集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获得---,二是获得---。(直接材料,间接材料)名词解释题:

第1题: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第2题:道德演讲: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目的一种演讲

问答题:

第1题:简述演讲的特点。1演讲是一种具有现实性和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2演讲必须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3演讲离不开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

第2题:简述演讲的社会功能。1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2经济活动的思想筹码。3鼓舞士气的战争号角。4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5思想教育的最佳形式。6人才考核的重要尺度。

第3题:如何选择演讲题目?1体验时代精神,顺应历史潮流。2适合听众要求,内容有的放矢。3切合自己的身份,不妨:驾轻就熟。4注意演讲场合,考虑预定时间。

第4题:简述收集材料的原则。1定向。2充分。3真实。4新鲜。5典型。6具体。7感人

第1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演讲前应做哪些准备?

答:起码有5个准备;一材料内容的准备:1演讲稿。2辅助工具。3音乐,视频等辅助工具。

二演讲前的练习准备:1大声的朗读你的演讲稿。2准备演讲大纲。3把自己的演讲进行录音。4掌握好时间。5试讲。

三演讲前了解听众的准备:1身份地位。2年龄大小。3男女比例。4文化水平。5经济收入。

四了解会场的准备:1提前到达,熟识会场及舞台。2熟悉你使用的麦克风,了解它的开关调试好音量。3提前播放音乐。4准备好需要的道具。5与组织者和主持人沟通。

五调整情绪状态的准备:1放松你的神经。2回忆演讲的内容。3想象演讲现场成功的画面。4热身运动。5深呼吸。第二次作业 填空题

第1题:演讲稿具有---、临场性、----的特点。(声传性,整体性)

第2题:演讲稿总是由---、---和---三部分组成。(开头,中间,结尾)

第3题:演讲稿的层次排列形式可分为---、---和纵横交叉结构三种。(纵向组合结构,横向组合结构)

第4题:纵向组合结构有---和---两种情况。(直叙式和递进式)

第5题: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有了好材料,有结构,还必须通过优美动人的语言来表达。要使演讲稿富有文采,就必须讲究修辞。修辞包括---和---。(选词练句和合理运用修辞)

第6题:常用的辞格有---、---、排比、层递、---、反问等。(比喻,比拟,设问)

第7题:撰写演讲稿,要有明确的主题、充足的材料,设计出恰当的结构,采用合适的修辞手法;要使主题、材料、结构、修辞等方面共同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即达到---和内容的高度统一。---是统帅全编的灵魂。(形式,主题)

第8题:即兴演讲有两种训练方法:一是---,二是---。(注意积累演讲材料,加强思维能力训练)

第9题:控场有---和---之分。有经验的演讲者,应该两方面兼顾。(主动,被动)名词解释题

第1题:横向组合结构 横向组合结构,是指或按事物的组成部分展开、或按空间分布展开、或按事物的性质属关系展开的结构形式 第2题:辞格

辞格是用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具有特殊修辞效果和某种语言形式的修辞方法。

第3题: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又称即席演讲或即时演讲,它是演讲者在某种特定景物或某种人物、气氛的激发下而产生的一种临蛙性的演讲。第4题:主动控场

主动控场是指演讲者始终高屋建瓴,牢牢掌握住现场气氛的控制权,使听众的注意力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问答题:

第1题:简述演讲稿的作用。

1:对选材和提纲的实践性进行检验,进一步保证内容的完善。

2避免临场斟酌词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3保证思路畅通,帮忙消除怯场心理。4帮助限定时速,避免时间松紧失当。5促进演讲规律的研究。第2题:演讲开头可采用哪些形式?

1设问式开头。2叙事式开头。3解题式开头。4明指式开头。5抒情式开头。6示物式开头 第3题:简述即兴演讲的特点。

1具有临场性。2具有敏捷性。3具有简练性。4使用面广。

论述题:

第1题:

1、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演讲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控场艺术?

(1)演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心理定势与成功欲。观察力与分析力。自信力与自制力。

(2)主动控制演讲现场:注意权威效应与第一印象。注重“角色整合”与高潮设置。完善形象与巧妙结束。

(3)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对付冷场,应该引起兴奋,提神醒目。对付轰场,应该缓解矛盾,迂回取胜。对于演 讲中的意外情况,应该因势利导,歪打正着。第三次作业 填空题

第1题:语调包括----、重音、----、快慢等要素。(停顿 升降)

第2题:演讲者的眼神变化有三种技法:----,环视法,----。(点视法 虚视法)

第3题:根据听众听讲的态度,可以将听众心理为三种类型,即----、否定相斥型和----。

(肯定相容型 中庸冷淡型)

第4题:按思维所借助的对象,思维可分为----、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 抽象思维)

第5题:演讲美的特征表现为动态性与----的统一,实践性与----的统一。(虚体性 整体性)名词解释题: 第1题: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人类智力构成的主要因素。第2题: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问答题:

第1题:最佳语言的表现形式应该怎样?(1)准确清晰。(2)清亮圆润。(3)富于变化。(4)有传达力和浸彻力。第2题:就听众而言,听讲有几种方法

(1)专心致志听。(2)积极配合听。3)选择要点听(4)判断评估听。第3题:思维方式对演讲主体有何积极作用?

(1)思维方式对主体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行为目标的确定、预测和实现上。

2)思维方式对主体行为具有调节控制作用。第4题:演讲中如可做到概念明确?(1)运用定义,提示概念的含义。(2)比喻与举例。

(3)运用划分法,明确概念的范围。

论述题:

第1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演讲时口语表达技巧与体态表达技巧。1)口语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发音准确、清晰、优美。

语句流利、准确、易懂。

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2)体态达技巧的基本要求。体态语言:准确、适时,优美、适度,精练、适宜。

仪表与风度:仪表端庄、整洁,风度优雅、合乎礼仪。

表情与手势:眼神的运用技巧;面部表情要求;手势技巧。

第2题:如果让你主持一场主题为“知识改变命运”的演讲会,你会怎样主持?

(1)会前准备:明确演讲会的宗旨和任务。

了解演讲者了解演讲内容。了解听众的基本情况。

了解演讲现场情况。

做好自身的精神和物质准备

(2)开场艺术:开场白简短、自然,介绍时富于热情,态度真诚。

(3)串联与控场:精心设计串联词,要求简练、幽默、富于文采与感染力。控制演讲场面。

(4)做好总结:概括准确,点明主旨。言简意赅,新颖含蓄。

第四次作业 填空题

第1题:即兴演讲有两种训练方法:一是————,二是————。(注意积累演讲材料,加强思维能力训练)

第2题:控场有————和————之分。有经验的演讲者,应该两方面兼顾。(主动和被动)

第3题:语调包括————、重音、————、快慢等要素。(停顿、升降)

第4题:按思维所借助的对象,思维可分为————、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 抽象思维)

第5题:演讲美的特征表现为动态性与————的统一,实践性与————的统一。

(虚体性 整体性)

第6题:演讲的信息主要是指演讲的————和————。演讲的实质就是————和————信息的过程。(内容,材料,传递,接受)

第7题:演讲的标题,按着制作技巧和功能,可分为————、————、————和————。

(揭示主题型、设问引发型、界定范围型、和象征比喻型。)

第8题:演讲者的眼神变化有三种技巧:————、环视法、————。(点视法、虚视法。)

名词解释题:

第1题:纵横交叉结构

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穿插横向组合材料.或者以横向组合为主,其间穿插纵向组合材料

第2题: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问答题

第1题:简述演讲学的特点

答:

1、演讲是一种具有现实性和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2、演讲必须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

3、演讲离不开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第2题:简述编写提纲有何作用

答:

1、确定框架。

2、进一步选材组材。

3、训练思维。

4、避免遗忘 第3题:演讲的策略与技巧有哪些?

答:

1、欲擒故纵,出奇制胜。

2、悬念吸引,呼应作答。

3、主动出击,先声夺人。

4、未完风趣,曲径通幽。第4题:演讲中如何做到概念明确

答:

1、运用定义,揭示概念的含义。

2、比喻与举例。

3、运用划分法,明确概念的范围。

第1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演讲时口语表达技巧与体态表达技巧。答:(1)口语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发音准确、清晰、优美。语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2)体态达技巧的基本要求:体态语言:准确、适时、优美、适度、精炼、适宜。仪表与风度:仪表端庄、整洁、风度优雅、合乎礼仪。表情与手势:眼神的运用技巧,面部 表情要求,手势技巧。

第二篇: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txt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得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成就就越少。自卑有多种档次,最高档次的自卑表现为吹嘘自己干什么都是天才。社会学概论作业1 一.填空

1.孔德 19世纪

2.“优势需要” “需要” 3.社会关系 直接交往 情感性 4.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5.突发性 非组织性 6.自致角色 7.库利

8.家庭 邻里 儿童游戏 9.人际关系亲密

10.正式结构 非正式结构 11.泰罗

二.选择题 1-5 BDDAD 6-10 ACABA

三.名词解释 1.《群学肄言》:严复翻译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1903年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定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1897年先为上海国闻报社翻译了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译文古雅而精深,文章并可琅琅成诵,一时风行海内。

2.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3.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四.简答题

简述西方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答: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

①历史背景(时代条件):十九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物的许多新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②科学条件:当时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给立志研究社会运行规律的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能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所以说社会学从产生开始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③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对圣西门试图用物 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都对社会学的建立有直接影响。

社会学概论作业2

一.填空 1.滕尼斯

2.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 3.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4.过度城市化

5.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6.财富 声望 权利 7.社会需要 规范体系 8.社会行为规范 9.社会结构

10.人口再生产 物质资料在生产 11.国民收入

12.人民的物质和文化 13.“五行相胜”

二.选择题 1-5 BDCDC

三.名词解释

1.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2.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3.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为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四.简述社会趋同论

答:社会趋同论是一些学者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程中遵循同一规律的理论。最早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1年提出。社会趋同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尽管不同的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体条件不尽相同,但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经过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国家在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第三篇: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1.运用教材中有关“社会化”知识分析当前“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社会角色失调的理解

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像社会的运行常会产生不协调因素一样,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也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的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前面在讲到角色集时,曾提到角色集的两种情况,即一组由不同人承担的角色和多种角色集于一人之身,从这两种情况中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冲突: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另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

2.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3.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

4.角色失败,指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角色失败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另一种是,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臵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

第二次作业

1.如何解决当前的社会结构性矛盾?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以及缓解这些矛盾所遇到的两难处境与诸多制约,根源于与科学发展不尽适应的体制机制。要缓解、消除这些矛盾,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健全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改革户籍制度,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条件。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除了可以改善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外,还可以使居民通过自由迁徙来行使对不同地区公共服务的选择权,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使地方政府将增加的财力高效地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二)健全中央对地方最低工资标准指导机制,平衡收入增长与就业压力。在长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工资增长节奏过快,等同于剥夺部分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最低的那部分最弱势人群的就业机会。

(三)增加中央财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政府间财权事权职责格局。在加强民主法治建设、逐步完善户籍管理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可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加大中央对财力较弱地区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四)深化国企改革,促进竞争,增加企业技术进步动力与压力。竞争性领域存在行政性垄断,除了破坏公平竞争这一最基本的市场法则外,更重要的是,缺乏竞争动力与压力的垄断性国企在技术创新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五)加强金融制度建设,健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建立完善以“一行三会”为监管主体、机构内控为基础、行业自律为纽带、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综合监管体制。

(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实现资源在各行业、各领域的优化配置。理顺资本、劳动力、土地、外汇等基础性生产要素价格,尽可能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均衡价格,促进资源向高效率领域流动。

(七)创新机制,加强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支持基层政府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服务供给能力,努力改善民生,逐步缩小区域间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

2.请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你对于家长制与科层制管理方式及其差异的认识。

答:以管理权力是否高度集中于一人手中为标准,可以分为家长制管理方式和科层制管理方式。

家长制管理方式的特征:A组织的权力集中在最高领导者一人手中,权力集中,个人专断,随意性大;B分工不明,责任不清;C任人唯亲,因人设臵;D没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办事无章可循,凭经验决策,无法可依;E终身制。

家长制的管理方式适合于组织规模不大、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管理的好坏受个人经验、品质的影响。

科层制管理方式的特征:(1)分工具体;(2)等级明确;(3)纪律严明;(4)任人唯才(5)职权依附;(6)公私分明。现代社会组织多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科层制管理的优点:照章办事、能人结构、事本原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科层制管理的缺陷:忽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强调照章办事,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凡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的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官僚主义。从管理的主体角度看,无论家长制还是科层制都可能产生官僚主义问题。由家长制管理产生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遇事推委、相互扯皮、敷衍塞责、热衷于谋取私利;不关心群众痛痒、一言堂、命令主义等。由科层制管理产生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1)浮夸习气;(2)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3)繁文缛节,文牍主义;(4)例行公事,文山会海。

3.我国是否已具备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为什么?

答: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原来的阶层发生分化,新阶层已经形成和壮大,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层和企业家阶层。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有的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只是各个阶层规模有大小区别而已。

之所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所有基本构成,这种基本的现代社会阶层格局不会再有大的变化,这是因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中国产业结构日趋现代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结构和职业阶层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基本形成,市场对资源配臵的作用越来越大。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这种发展,中国的职业多样性也已得到很大发展,这就决定了中国以职业为基础的阶层结构具备了现代化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次作业

1.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请谈谈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答:

(一)城乡二元结构指维持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二元经济形态,以及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结构。即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二)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有其发展的历史根源,在社会与经济建设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作用。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这种城乡分割、对立明显的二元结构日渐露出各种弊端,也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积极影响。第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乡二元结构保证了我国在建国初期实施工业化发展阶段对资金积累的基本需求,支撑和促进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快速建立,奠定了我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

第二,我国采取的城乡二元化户籍管理模式,不但限制了农村人口的盲目流动,而且减少了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概率,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环境保障。

第三,我国的城乡二元化结构,限制但也是保持了大量农业劳动力人口和劳动环境,这在稳定农村经济,保持农业生产力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价值。而且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造就了强大的农村社会环境,积淀和容纳了大量离散性劳动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就业提供了丰足条件。

消极影响。第一,限制资源的合理流动,影响区域经济起飞和发展。由于城乡间的这种事实上分而治之的现状,导致城乡联系断裂,互动性差,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无法显现。

第二,无法对城乡居民形成微观主体的经济激励。传统的户籍制是这个社会加诸于我们的枷锁之一,它在城乡之间划出了巨大的鸿沟,建立起了城乡之间的屏障,结果是挫伤了人的积极性。

第三,造成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脱节,影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我们国家实施的二元结构制度化管理背景下导致社会总体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速受到影响。

第四,社会整合度低,严重制约农村稳定发展。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社会管理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隔离状态,增加了经济与社会整合的难度。

第五,使环境恶化,造成生态失衡。我国在计划体制下实行的城乡分割式户籍管理制度,使大量农村人口长期滞留在农村本已严重超载的土地上,使得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日趋恶化。

2.谈谈你对滕尼斯关于“社区”概念的认识。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了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何谓聚落?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我国的聚落形式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他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结构类型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

从组织学的角度说,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就我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协管功能。二是民主自治功能。三是监督功能。四是文化功能。五是场域功能。

(4)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确切地说,自从有了农业,形成了村落,就有了社区。社区最早形成的形式是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社区的基础上 又形成了城市社区。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社区的发展仍然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进步而步人良性的运行阶段,所以说,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第四次作业

1.请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谈谈你对于“拼爹”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2.如何对越轨行为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3.请谈谈你对于现代化与全球化利弊的看法。

答:

全球化是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民族国家从此将完全服从于建立在西方价值和西方经验基础上的全球市场和现代科技的支配。非西方社会将处于更加被动的接受地位。全球化再次表现出西方文明强烈的文化扩张冲动,西方价值的扩张性与资本扩张性完全一致。

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负担人们都过西方那样的生活的,但现代化,尤其是全球化正是要把人们引向这个方向。现代化使人类失去了保护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天然屏障——各种传统价值的核心——节制。世界已因此真正成为了一个统一的世界,它统一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三位一体”的现代宗教和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全球化已注定使所有人都要遭遇西方,而一切与西方价值不符的东西都被视为“问题”,由西方价值主导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了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传统人们的唯一出路,现代化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专制暴政。当西方为征服世界而感到骄傲时,当西方把其它地方的现代化看作是自己的负担时,连西方自己的一些人也意识到,它带给世界的其实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第四篇:社会学概论第四次作业(推荐)

第四次作业

1.请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谈谈你对于“拼爹”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答:社会学家用“社会分层”这个概念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标准,人们之间可以区分出不同层次,而人们所属的不同层次是高低有序的。因此社会分层研究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不平等。在社会分层的讨论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马克思的阶级论和韦伯的阶层论。韦伯同时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区分出来各社会阶层。中国的社会分层变化与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李强认为中国社会分层呈“倒丁字形”。蕴涵着一种社会结构紧张状况。当下常见的“拼爹”现象反射出社会分层不同的人群由于社会地位,经济基础层次不同,造成社会公德缺失,法制监督让位于权钱,社会缺乏经验正常的评价体系和上升渠道,社会价值体系扭曲。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怎样约束富二代、官二代的骄横作为或许是教育问题,但怎样改变“拼爹”的现实却是难解的社会之殇。

2.如何对越轨行为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答:越轨行为对社会的违背,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分为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从两个不同方向达到对越轨行为确抑制和对社会规范的明确。内化是对越轨行为进行社会控制的最有效途径。一旦社会规范内化成功,一个人通常会继续遵守它,即使无人监视也是一样。对越轨的外在控制包含了对社会制裁的动用,主要支用外在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对越轨行为进行了控制主要体现为惩戒和处罚。

社会因素的作用对越轨行为而言是关键性的,防止越轨行为的有效途径有三条

1、改变社会规范,随着越轨行为的出现而改变原有的社会规范化,它常常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消除越轨行为的原因和社会条件,这是控制越轨行为的根本途径

3、增加越轨行为的成本惩罚或以惩罚相威胁,也是增加越轨成本的常用方法之一。

3.请谈谈你对于现代化与全球化利弊的看法。

答:全球化是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民族国家从此将完全服从于建立在西方价值和西方经验基础上的全球市场和现代科技的支配。非西方社会将处于更加被动的接受地位。全球化再次表现出西方文明强烈的文化扩张冲动,西方价值的扩张性与资本扩张性完全一致。

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负担人们都过西方那样的生活的,但现代化,尤其是全球化正是要把人们引向这个方向。现代化使人类失去了保护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天然屏障——各种传统价值的核心——节制。世界已因此真正成为了一个统一的世界,它统一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三位一体”的现代宗教和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全球化已注定使所有人都要遭遇西方,而一切与西方价值不符的东西都被视为“问题”,由西方价值主导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了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传统人们的唯一出路,现代化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专制暴政。当西方为征服世界而感到骄傲时,当西方把其它地方的现代化看作是自己的负担时,连西方自己的一些人也意识到,它带给世界的其实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第五篇:社会学概论 - 蕉岭县广播电视大学欢迎您!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课程说明:本课程使用主教材:《社会学概论》韩明谟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辅助资料:《社会学概论》导学(2004年8月修订),省电大教材处发行。

考试说明:

1、考试的性质及方式:本课程为省电大统考科目。每学期开考一次,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成绩计核方法: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合计课程总成绩100%。

3、试题类型及比例:名词解释:24%,单项选择题:20%,简答题:40%,论述题:16%。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

4、考试范围:本课程共分十六章,前十四章之间存有内在联系,属必然考核内容。第十五章不是社会学的重点内容,不作为考试的重点;第十六章是为对社会学有兴趣的同学开阔视野之用,不列为考试范围。第一章 绪 论复习要点:

1、马克思主义阐述社会的理论(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社会学及其特点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 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学的特点:

a、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b、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开展研究;

c、研究方法具有综合性;

d、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e、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3、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1)两者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是 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2)两者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4、社会学的功能(1)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 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

(2)增长社会管理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贡献;

(3)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4)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做出贡献。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复习要点:

1、社会需要的涵义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兽性)的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放到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从生产生存资料进步到生产享受资料再进步到生产发展资料。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述评(1)主要理解和掌握马斯洛需要论的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述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较好地解释了人的需要的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具体原因。在微观分析上,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第三章 社会交往复习要点:

1、社会交往及其意义

掌握社会交往的定义。社会交往的意义:(1)人类离不开交往;(2)个人成长的条件;(3)文化传播的手段;

(4)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2、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1)交往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个人与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也包括精神交往。

(2)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一切交往都是在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物质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无从发生。

(3)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社会交往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

(4)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物质交往首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任何一种交往的基础。

3、符号相互作用论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

与特征,强调人类交往中的象征、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的理论。

此理论认为人们相互作用得以发生是通过媒介符号。人们通 过运用大家都能够懂的、表示共同意义的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语言是主要的符号系统,人们的交往主要借助语言进行。

社会学家布卢默总结的符号论的基本观点:(1)人们是根据 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他所采取的行动的;(2)人们所 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3)人们在交往时对所 处环境总是不断进行一种内部的解释,以便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4、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1)双方需求的互补性;(2)态度的类似性(双方对待某些事情的相似态度);(3)双方距离的远近;

(4)交往频率(人际关系通过频繁的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诚意、信任、尊重、合作以及双方在交往中得到的满足等均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复习要点:

1、社会化的涵义及基本内容

掌握社会化的涵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传授生活技能;(2)教导社会规范;(3)指点生活目标;(4)提供角色人选。

2、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和特殊社会化(1)三者的定义

继续社会化:指人的一生都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再社会化: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

特殊社会化:指对于某些遭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们而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2)三者的关系

相同点:都是对人进行社会化,都是让人学习社会文化、价值与行为规范。

不同点:a、继续社会化对前一段社会是肯定的,再社会化对前一段社会化是否定的,特殊社会在正常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 b、继续社会化是非强制性的,再社会化是强制性的,特殊社会化是专门化的。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复习要点:

1、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

涵义: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1)它是自然形成的;(2)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3)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没有 严格的规章制度;(4)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5)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6)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2、家庭的起源与发展 家庭的发展经历了几种形式: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3、目前我国家庭存在的问题(1)仍存在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2)早婚和违法婚姻问题严重;(3)独生子女问题;(4)老人赡养问题;(5)离婚问题。

第六章 社会组织与科层制复习要点:

1、社会组织的涵义与特征 掌握涵义

特征

(1)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2)目标简单、明确;(3)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4)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 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

(5)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2、科层制及其功能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特征: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组织成员都是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科层制的功能分析:

它可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它 的最大优点在于高效率。科层制一方面具有提高组织效率的功能;另一方面又产生降低组织效率的负功能。

它纯粹是理想型的。社会组织的环境与加入组织的成员都在不断变化,预先的详细规定往往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从而束缚了人的 积极性,影响效率。

这就要求尽量发挥其功能而避免其负功能。第七章 社 区复习要点:

1、社区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2、农村社区的特征

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为主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农村社区的特征:

(1)居住特征: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2)产业特征:主要产业是农业,包括农田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3)社会关系特征: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占支配地位;

(4)生活特征:生活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3、城市社区特征

城市社区: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特征:人口聚居规模大、高密度;以工商业、其他非农产业为职业和谋生方式;成员的异质性高;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色彩淡薄;6组织程度高,结构复杂。

4、我国的城乡关系及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1)控制大城市 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2)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3)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

(4)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减轻城市压力。第八章 阶级与阶层复习要点:

1、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2、社会分层的需要论

3、阶级的起源与定义

4、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阶级必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第九章 社会制度复习要点:

1、社会制度的涵义及其特征

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1)概念系统: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作用的一套理论。(2)规则系统: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

(3)组织系统:检查和推动社会制度运行的机构和组织体系。(4)设备系统:该社会制度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物质资源。

3、社会制度的功能(1)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2)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3)对社会起整合作用;

(4)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第十章 社会控制复习要点:

1、社会控制的涵义及功能

2、习俗与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3、社会失范论社会失范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反常状态。迪尔凯姆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社会各部分相互协调处于整合状态。在社会迅速变动的时代,当文化价值、社会结构以不同的速率转变时,原来的某些指导和约束人的行为的社会行为规范就会失效。此情况下,人们就会手足无措,处于无所遵循的迷茫状态,从而做出各种越轨行为。

4、手段-目标说此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他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于社会为人们提出的目标与达成目的的合法手段不配套,不统一造成的。即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为每个社会成员都规定了目标,但是社会在结构的安排上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提供达到上述目标的合法手段。这样,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创新、形式主义、逃避、反叛都相对于社会的要求发生一定的偏离,属于越轨行为。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复习要点:

1、社会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

2、社会问题阻碍社会发展的表现

3、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原因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 应。

主要表现:人口数量多,素质低。

原因:政治原因;人口惯性;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思想,多子多福;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降低;计划生 育失控。

4、我国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 解决办法

5、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解决措施

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解决途径:

(1)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2)广开就业渠道;(3)继续控制人口增长;(4)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复习要点:

1、社会保障及其特点、内容

2、社会保障的功能

(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2)维护社会稳定;(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刺激劳动潜力;(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5)社会保障的反功能。

社会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或政府通过此手段使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的权利;在实行高福利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了懒汉心理,不求进取。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复习要点:

1、社会变迁及其原因

2、历史循环论

3、社会进化论

4、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

(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着推动作用;反之,则是对社会发展起着阻滞作用。

5、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发生的几件大事第十四章 社会现代化复习要点:

1、社会现代化的涵义、特征及内容

2、社会趋同论

该理论是一些学者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遵循同一规律的理论。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1年提出。社会趋同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尽管不同的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体条件不尽相同,但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经过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 越来越相追似。评价:

a、社会趋同论认为社会变迁是由于工业化、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b、没有看到社会趋异是更重要的方面。在趋同中也包含一些不同。

3、依附理论

4、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决策

现代化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是人的社会需要。我国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是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的。

党的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战略布署,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马克思主义需要学说的光辉体现。

人们的社会需要是推动个人或社会集体前进的重要的动力,重要的激励因素。

“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较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我们应善于掌握这个规律,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下载电视大学 社会学概论作业1-4(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视大学 社会学概论作业1-4(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2016年最新社会学概论答案

    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2016.06最新答案 《社会学概论》 第一套题 一、单项选择 (1/32)、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乃至战争,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严重失衡等现象,是( )失调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2014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 孙中山 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 康有为 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第二次

    2013年11月9日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二一、名词解释 1、社会群体 答: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2、初级社会群体 答:所谓初......

    2013春 社会学概论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卡尔•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2、田野调查:田野调查被公认为是人类学学科......

    社会学概论作业题目整理[合集5篇]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文化 文化......

    西工《社会学概论》大作业参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社会学是一门的社会科学。2.当代社会学发展的特点是实用化、定量化、和本土化。3.所谓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的总和。4.人具有自然属......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01 试卷总分:100 1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 “社会”一词源于(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3分)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

    社会学概论 整理

    一、 单项选择题 1. 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 D、电视 2.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A、 大同社会 3.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B、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