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马克思(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9:3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马克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马克思》。

第一篇:认识马克思

“认识马克思”演讲稿

同学们下午好!我是来自电气4班的###,此次由我本人代表我们小组上台作演讲。(先上台作自我介绍)

此次我们小组的选题是“认识马克思”,不是“认识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代表着无产阶级思想的伟大科学理论,就我们现在的学识和环境而言,肯定不能深究其中。可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最经常谈起马克思,却恰恰又是最不了解马克思的群体。所以我们小组认为有必要对马克思这个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作一番简要的认识。因此我们小组选了这个题目。下面进行我们小组的演讲:

一、家庭背景

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公历5月5日出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的一个普通律师家庭,他的祖父洛宾·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而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是一名才能出众的律师。

我们从马克思的家庭背景来看,他的祖父和父亲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相信他从小是被灌输了许多诸如法学和法治的思想,以至于后来他在波恩大学里选择攻读法学,随后又转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系。更重要的是,这种家庭背景的良好影响让他在法学上有较深入的研究,为以后创立马克思理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大学时代

中学毕业后,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和历史上。马克思在大学的时候就十分热爱哲学,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里阐述了自己哲学高过神学的立场,这遭到反黑格尔人士的批判,但当时的社会处于普鲁士国王的专制统治,他下令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须通过严格审查,大学失去学术自由。因而,马克思只好辗转将博士论文拿到耶拿大学申请学位并最后成功拿到了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我们看马克思的大学经历,尽管他的专业是法学和法律,但他仍坚持选择了自己的至爱学问--哲学,并且在以后继续他对哲学的追求。我觉得马克思这种对一门学问的追求和深究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

三、关于马克思和《莱茵报》

也许大家对《莱茵报》这个名字很熟悉,其实《莱茵报》和马克思最初的无产阶级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马克思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的主编后,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

“19 世纪初, 工业革命席卷德国, 推动了该国容克地主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加剧了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赤贫化。饥饿驱使贫民到地主的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 一些人甚至破坏地主的猎场和牧场。而许多人这样做竟然是为了被送进拘留所领一份监狱口粮。普鲁士统治者反而出台了一个更严厉的法案, 将人们在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和其他一些仅仅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也升格为”盗窃犯罪“,给予刑事处罚。对于普鲁士统治者的残暴统治,马克思没有沉默,于次年10 月在《莱茵报》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 谴责资产阶级立法机关偏袒林木所有者的利益, 剥夺贫民捡拾枯枝等习惯权利, 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森林立法观。对于《莱茵报》所发表的观点,普鲁士政府非常气愤,他们立刻派人查封了《莱茵报》。马克思因此一怒之下辞去了主编一职,并下定决心要再寻找机会继续和反动政府斗争。”

《莱茵报》可谓是马克思最初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载体,马克思于《莱茵报》有很深的感情,甚至于在之后被驱逐出境又回国后重新创办了《新莱茵报》。而从“林木盗窃问题”这些事件来看,马克思选择无产阶级道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社会条件造成的,当时的德国处于普鲁士国王的专制统治之中,资产阶级横行,代表无产阶级的工人和农民生的活极度困苦,一些自由人士连基本的言论自由都失去了。这样的外界环境冲击着胸怀人民和正义的马克思,于是他毅然选择了斗争。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我们习惯称之为“伟大友谊”。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就是 “好基友”,而且是不一般的“好基友”。

马克思在《莱茵报》停办之后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是工厂主子弟但却十分欣赏马克思的主张,经常出钱赞助马克思的活动与生活。而在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当时马克思被驱逐出境相当于是被流放于法国,那时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而之后马克思因为再次得罪德国政府,马克思被法国驱逐出境,到了英国伦敦。那时在思想上是富有者的马克思,在经济上却是严贫户,不仅如此,当时马克思还遭到了普鲁士政府的监视。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在那时根本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

五、马克思的主要成就

我们最经常提起马克思的成就是他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哲学,可他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他还创立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唯物论,建立了否定资本主义经济的完全优越性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起草了激励一代代共产主义奋斗者的精神读物《共产党宣言》。

六、我们眼中的马克思

马克思在被自己国家驱逐并流落多国的期间,曾自嘲道自己是“世界公民”。他生前几乎是一贫如洗,并且受尽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排挤和迫害,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哲学的追求。

试问,这样一位学识渊博、胸怀人们、将自己一生奉献于哲学和共产主义事业的马克思怎么能让我们不称他为“伟人”呢?

第二篇:认识马克思

1-19张灵峰

认识马克思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王国一个律师家庭。1883年1月14日逝世与其妻合葬于英国伦敦。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早年,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伯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上。1840年,普鲁士新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迫害自由主义民主人士,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须通过严格审查,大学失去学术自由,新国王任命的柏林大学教授F.W.von Shelling将会审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但马克思博士论文里哲学高过神学的立场不可能被反黑格尔的教授所接受,所以马克思将博士论文改寄给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的耶拿大学(Jena)审查博士资格。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未进一步答辩而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中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在5年时间里,马克思因为经济和债务问题,精神焦虑,受疾病所苦情绪不佳,四个孩子中的三个死亡。但在这期间,马克思写出了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晚年,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两卷为在马克思死后,由恩格斯整理其遗稿,分别在1885年、1894年出版。1870年10月马克思与移居伦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

马克思的魅力,马克思的妻子燕妮.马克思比马克思年龄大,年轻时候的燕妮是马克思小镇上的一枝花,追求她的人可以排成队,马克思力压群雄,令燕妮的芳心只为他一个人静静的绽放,默默的等待其七年之后学业完成后归来,足可见马克思的魅力非凡。

马克思的不称职,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家之主,他是很不负责任的人。有哪个父亲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接二连三的死去,而无所作为。作为一个丈夫怎么可以不顾家里的经济状况,而一味的纵容自己,让自己的妻子及家人蒙羞,一个人怎么可以对自己身边的人如此自私。

马克思的友谊,恩格斯,马克思一生的挚友,无论经济生活上还是在学术文章上,恩格斯都给予了无尽的帮助。为了接济马克思,恩格斯毅然重返曼彻斯特,在“欧门—恩格斯”公司当店员,从事他十分厌恶的经商工作。恩格斯还常常帮助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修改英文稿件,有时帮助马克思把他用德文写的稿件译成英文。当马克思忙着写《资本论》的时候,恩格斯甚至替马克思为报纸写文章。

马克思为事业舍家庭,与古时候的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有违人性,实难为人所接受,或许正是他的这颗为全人类奉献的心打动了无产阶级,赢得了世界的尊敬,牺牲太大。人生应该有一位默默支持你的妻子和挚友,成大事足矣。

第三篇:马克思哲学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集中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到其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解放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所在;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拓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也是他的强大功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不能停滞不前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完备着,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不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变成僵死的教条,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的词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意味着这两方面都坚定不移,毫不含糊。简单说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基本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理论丰富自己的历史。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也总结了国际的经验,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机和充满活力的源泉。

2.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是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就是所有论创新。但是并不是任何新的观点、新的思想都是对的,并不是任何“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产物。江泽民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我们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时,都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衡量一下,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看它们是不是正确,站得住站不住。在这个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言行都是错误的,都必须坚决反对。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5.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1)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①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④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这是我多年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体会。

随着冷战的结束及和平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特别是苏东社会主义的 解体,历史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和挑战。与此同时,在我国的思想界和理论 界出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及历史是非的探讨和争论。本人自幼年起便感兴趣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现把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体会整理 成文,希望能对此有所裨益。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唯物辩证法。在时代变化和社会主义转型的年代,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即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 论也即唯物辩证法,来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课题必须重新回到基本 理论基点上,而不是停留在过去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创建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的结论上。否则,就总是跳不出原有的旧框框,就很难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解决 新的时代课题。唯物辩证法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维活动这个客观世界运动的总规律。这决定 了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是随同客观世界一起发展变化的。而马克思主义则是唯物辩证 法的时代表现,是我们时代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一致,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效武 器。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我们民族的伟 大复兴,为人们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唯物辩证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条 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无限前景。除了客观条件之外,这里决定的因素,是对自我 的认识和把握。

一、我的马克思主义情结 解放前,我出生在冀东一个破落的农商家庭。幼年丧父,同时外祖父家也由殷实的书 生人家走向衰败。这种家世,激发了我改变家庭现状、恢复历史荣耀的强烈的家族责任感。两个家庭的历史告诉我:发家靠农业不行,没有健康的体魄和驾驭世事的本领更不行。而 且,必须要和迷信和无知做斗争。这就不是搞什么实业的问题,而是首先要解决对世界和 对自身的认识,要通晓科学。先决条件就是要读书。这就把我引向了使中国和世界发生了 翻天覆地变化的马克思主义,而摈弃了“读书无用”的一般农家俗见。我认为,问题不是要 不要读书,而是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的问题。鉴于祖辈们迂腐的读书教训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认为,在解放后的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经济建设,首先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应当是 基本的和核心的内容。另一方面,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也已日渐 显现。历史表明,自然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奠基和实证作用。因此,我 选择了工业大学作为问鼎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因为它显然又比单纯自然科学多了一层为马 克思主义所需要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能力训练。而社会科学则太偏于空洞和教条,是必须摈弃的。在数理化的学习中,具体与一般、数量与质量和同一体中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并存的 事实,特别是高等数学中极限概念的引入,使我对自然科学及唯物论和辩证法产生了极其 浓厚的兴趣。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六十年代初,中国社会阶级斗争和“防修反修”的 调子空前高涨。同时,按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顺序,我也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社会实践,尤其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 革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文化大革命”初期,我当时认为这是毛泽东为解决革命向建设转变的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理论问题,是用实践批判业已显现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以与国际国内的“修正主义” 划清界限,最终解决中国的社会主义和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课题。然而,“文化 大革命”的进展愈来愈出乎我的意料:群众运动变成了运动群众;自我教育变成了少数人 意志的役使; 社会上则是无政府主义和社会渣滓泛滥; 检验是非的标准竟是观念性的东西; “一分为二”还有特别例外------,这给人留下了许多困惑。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和务实路线重新唤起了我的理论兴趣。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人不能 不思考: 应当怎样解释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近现 代史?我不得不又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考。但它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身矛盾之 中。我第一次发觉我的马克思主义原始出发点的极端严重性,因为,我是基于个人和家庭 问题而去找马克思的。这就是全部问题的症结所在。自此,我新的生命诞生了。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新旧两个中国的变化和改革开放。这种社会存在与为个人家庭 攀登的反差,加之马克思主义的混乱,使我很难自拔于自身矛盾之中。拨乱反正和改革开 放还了发展以本来面目,才使我得以拨开云雾见晴天。立场问题确实是最根本的问题,它 的破解是我今天全部思想认识的基础,是对我的彻底解放。这时,我才实现了主观与客观 和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真理和马克思主义一起被体悟了。原来,为他人、为 社会竟是它们三者的总开关,是做人的根本。我终于与马克思主义走到一起了。

二、正确认识自己是打开真理和马克思主义大门的金钥匙 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唯物辩证法的问题。而唯物辩证法的本 质,就是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人参与的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这就存在一个客观规律与人 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即通常人们所说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我们知道,规律是 不能创造的,但是可以掌控和利用的,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它决 定了人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然而这种作用不 是无条件的,它取决于人们怎样处理主观与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的关系,搞不好还会适得 其反。这里就存在一个分寸问题。大家知道,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旧中国之有今天,改革开放前的挫折,以及王明和陈独秀们的错误,都是由于这个分寸或适中、或超前、或 滞后而导致的截然不同的后果。所以,人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或者说能否摆正自己在 社会和客观世界中的位置,也即能否正确认识自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唯物辩证 法的首要问题。人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问题即通常所说的立场和世界观的问题,其关键是公心还是 私心的问题。因为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真理 和唯物辩证法又总是通过个体人来表现的。所以,有了私心,掺杂了个人利害关系,唯物 辩证法的客观轨道就要被扭曲,真理或正确认识就不复存在。马克思主义从一诞生就是为 公众、为阶级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性共同点。唯物辩证法集中表现为 主观与客观或人与历史的互动; 马克思主义则将其社会化为劳动大众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和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一致和转化。二者从历史源头上,只有微观与宏观之别。正是由 于这样的原因,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同时诞生了。马克思 主义催生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则印证和培育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过是打上阶 级社会时代烙印的唯物辩证法;而唯物辩证法则是马克思主义和真理的基本表现形式。或 者说:马克思主义是唯物辩证法的时代表现;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不变的内涵,马克 思主义将随着阶级社会的消亡而完全归隐于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自己,即解决立场和世界观的问题,是人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的最根本和最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并不陌生,但要真正认识它、实现它、体验到它 在一个人生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是只有当其切实感觉到不彻底改变和革除旧我,便会使 自己濒于窒息而难于发展时,才肯于就范,才肯于由不自愿到自愿、由不自觉到自觉。这 样,他才会感觉到:为社会、为他人是人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生命发展的需要和 社会自身的内在规律,而不是外面强加的。于是,一个伟大而平凡的真理就这样被发现了。这个闸门一经被打开,唯物辩证法、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大门就一起向人们敞开了。实践 表明,只有认识和战胜自己,才有可能理解他人、理解社会和历史,以及各种观念形态,也才有可能树立自己崇高而朴实的人生目的。事实上,人类从来就不是简单自私的物欲动 物。人对自我的认识和改变,也像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样,应当是持续不断的,而不是 可以停顿的,这是人生最可宝贵的品格。关于认识自己,这里有一个自觉与不自觉或充分意识与不充分意识的问题。有些人有 一种似是天生的朴素的公众意识,但往往难于经受历史的考验,因为它还处于自在状态。只有自觉到自我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即清醒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群体,乃至世界和历 史时代中的位置,并始终如一,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能终生 实践唯物辩证法。鉴于旧中国社会及其科学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及民族民主解放的战乱,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解决的并不是很完美,或很难解决;建国后,又由于巩固 政权的繁重及“左”倾错误,以唯物辩证法为中心的补课和教育没有被及时提到日程上来。这就反而使“左”倾错误得以继续和发展。历史告诫我们:不真正弄通唯物辩证法及自我与 它的关系,是不可能始终摆正自己在客观世界和人民群众中的位置的,而不管有多么美好 善良的主观愿望。应当说,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这对我们也是一个重大的 历史启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指引我们今后立于不败之地、不走或少走弯路的第 一指针。

三、唯物辩证法是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所谓真理,即客观的、无私心参与的观念形态。唯物辩证法正是这样的,它是客观的,又是以人的公心为轴心的。而马克思主义之阶级解放和实现人类共产主义美好社会的目标 和使命,最是大公无私的。而且,它同唯物辩证法一样,也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 的思维这些最一般的客观规律的概括。只是,马克思主义是从革命的目的出发,而辩证法 最初则多是对自在世界的阐释。一方是,马克思主义使辩证法以全体劳动群众认识世界与 改造世界相一致和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相互转化的面目呈现于世;另一方是,马克思主义 也被建筑在了唯物辩证法的客观真理之上,使马克思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 下成了天然的契合,携手走向了科学。事情就是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改造和革命化了辩证 法,唯物辩证法则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真理的根据。可以说,马克 思主义与唯物辩证法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依为命的。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能把马克思主 义与唯物辩证法相分离吗? 当人们感悟到唯物辩证法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和真理也就同时被感悟了,因为它们三 者同样都是客观事实与公心的问题,是完全一致的。然而,马克思主义所涉及的空间范围 和历史跨度大,利害关系也长远、深刻,涉及面广,这就显得空泛、抽象,不但一时难于 弄通,而且短时间也难于判断它的对错正误。真理也是如此。而唯物辩证法则来得较为具 体、细微,与人的生命关系更直接、更贴近。这就使得唯物辩证法不但有助于对马克思主 义的理解,而且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及未来走向实行审验、修正和前瞻。可以说,唯物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和真理的细胞,是试金石、检验员,是酵母,是核心。尽管是 马克思主义催生了唯物辩证法,但却是唯物辩证法给了马克思主义以永恒的生命,直至它 们合而为一,即马克思主义将随其阶级解放历史使命的完成而归于消退。唯有唯物辩证法 才是永恒的,并且,它将代替马克思主义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和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运 转的社会历史运动持续到永远。马克思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失误是根本的失误,是“左”倾错误的认识根源。唯物辩证法说到底就是 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在我们头脑中的映像,抛开实体或把实体肢解,映像自然就不会真 实或成为不可能。“左”倾错误,既无视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更无视世界历史时代的 现实,将完整的、复杂的社会和世界主观地、僵化地抽象为单一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这就 完全脱离了客观实际。在这样的基础上,机械地、空洞地高喊改造世界观,就不可避免地 从阶级斗争这个入口陷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大搞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直至“文 化大革命”,乃至形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就成为必然的了。脱离实体的“辩 证法”陷入唯心论是注定无疑的,尽管我们一贯提倡唯物论、辩证法,反对唯心论和形而 上学。我们多年来就是深陷于这个自己为自己设置的怪圈子里而不能自拔。这是多么沉痛 的历史教训啊!这就是“左”倾错误过分夸大人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脱离实际所导 致的必然背离唯物辩证法的结果。世界上不存在绝对顶尖的个人和永远不过时的经验。这 不禁使我们想到:淡薄名利,低调做人,学而不倦,乐为人徒,自己生存更要为社会和他 人谋利益,此应为人生永恒之道。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运动形式表现为人与历史或主观与客观的有机互动,而不是分离。对此,在我们党的革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相反相成的错误倾向,集中表现在对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理解上。一种倾向是强调生产力,另一种倾 向是强调生产关系,即一个强调客观,一个强调主观,其实质都是把人与历史或主观与客 观相分离。我们知道,人在客观世界中的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人与历史 或主观与客观的不可分离,否则,就势必背离唯物辩证法。强调生产力的一方,把唯物辩 证法机械化、形而上学化,实质是取消了唯物辩证法;强调生产关系的一方,则把唯物辩 证法主观化、意志化,搞“精神万能”,同样也亵渎了唯物辩证法,都给革命事业造成了严 重损失。这是从反面证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核心的一个典型例证。历史反复告诫我 们:只有终生忠实于理论和历史,不间断地深化认识,严于解剖和修正自己,才有可能始 终坚持唯物辩证法。而不管是谁,只要脱离唯物辩证法这个核心,就会无例外地陷入对马 克思主义的茫然。

四、唯物辩证法与做人好比是真理和马克思主义这部车子的两个轮子 唯物辩证法与做人是马克思主义和真理两个相互联结而不可分割的方面。唯物辩证法 以公心为轴心,反过来,公心又要由唯物辩证法来升华。唯物辩证法是在人们对真理的追 求中,自在的人生走到极至,即发觉个人意愿走投无路时而被发现的,以致它竟使唯物辩 证法在刹那间变得异乎寻常的简单。公心开启了唯物辩证法。我们看到,那些为公众、为 正义事业置生死于度外的英雄豪杰,其建功立业和制胜的方略往往是同时存在的。这也证 明了公心与方法之间的关系。当然,不怕死并不就等于成功和方法,那还只是唯物辩证法 的前提和条件。唯物辩证法还需要有对社会历史和客观世事的确切把握,而且人的公心也 不是无中生有和不会改变的。朴素的公心需要唯物辩证法来引发、升华和保持。做人与唯 物辩证法之间是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只有既坚持公心做人,又不断通过深化认识来提高 唯物辩证法的水平,才会获得事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一个是唯物辩证法,一个是做人,它们二者的一致可以说是正义战胜邪恶、真诚战胜虚伪的根据,是我们找到的人生制胜的 法宝,是真理和马克思主义这部车子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互依互存,缺一不可。人们一经认识到公心是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就自然扩展到真理和马克思主义,就势必 形成自己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反过来,又必然产生对自我的自觉约束和更高要求。这样,唯物辩证法与做人之间互动的良性循环就开始自觉运转,使做人和思想理论都进入一个新 阶段。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是一次升华,是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始由盲目向自觉的转变。所以,可以这样说:公心是做人和唯物辩证法的共同关节。当然,“公”与“私”也是对立统 一的。“私”是基础,“公”是目的,“私”包含在“公”之中;“公”是“私”的发展和继续,“公” 为“私”提供了生存条件,“私”则应为“公”做出自己的牺牲。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和 单一的东西,事物都是矛盾的存在和运动。做人与唯物辩证法也是这样相互依存和相互制 约的。假如人们感触到了这种关系,却只要唯物辩证法,而不再严格约束和要求自己;或 者只凭自己朴素善良的主观愿望,而不注重唯物辩证法的修养,是都不会使真理和马克思 主义这部车子正常运转的。已经知道,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认识的偏差,不管 是哪一种倾向,都表现为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主观与客观或人与历史的关系。强调生产力 的一方,分割和僵化客观历史,而无视世界整体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这就直接背离 了唯物辩证法;强调生产关系的一方,过分夸大人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置客观和 历史于不适当的位置,这就是建国后的“左”倾错误,根源就在于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能 正确对待自己,即主要是从做人方面导致了唯物辩证法的不成立。两种情形,无论是分割 僵化历史、无视人的作用而直接背离唯物辩证法;还是无视历史、夸大人的作用而因做人 出现问题导致唯物辩证法的不成立,都同样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这也就无可争辩地从反 面证明:马克思主义和真理这部车子必须是做人和唯物辩证法这两个轮子,而绝不能缺少 一个。唯物辩证法以公心为枢纽;公心则须以唯物辩证法来升华和完善,否则,真理和马 克思主义便无从谈起或不能持久。历史事实就是这样严正地告诫我们的。怎样使两个轮子持续不停地运转呢?我觉得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实践上,要开 放,要广泛参与,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拓宽视野,不要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圈子里 自称老大;二是在科学文化上,要尽多地涉猎,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艺术、宗教,等等,博学才能比较、才能鉴别、才易于概括;三是在学习态度上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是陈云同志的经验,很中肯;四是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要把自己 看得轻微些,不要只为自己生存,要始终不逾地坚持对真理的追求。这样,时间长了,真 理就会找上门来,想躲也躲不过。很难把做人与唯物辩证法分开,但归根到底做人是第一 位的。堂堂做人不但可以接近真理,而且可以升华真理,即走向唯物辩证法。不懂得如何 做人,很难设想唯物辩证法;反之,没有唯物辩证法也不可能有成功的人生,至少是公心 蒙昧,或不能持久。我们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真理这部车子的两个轮子,而不是一个。

五、马克思主义是唯物辩证法和真理的时代表现 马克思主义从她诞生那一天起,就宣称自己不但认识世界,而且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所以,她一经问世,就将自己寄予于一种相应的物质力量载体,这就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全 体劳动群众,首先是产业工人阶级。一百多年来,在她的指引下,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 翻身解放和世界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殖民主义在全世界被瓦解,社会 主义事业正在向纵深发展。历史完全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一致和 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相互转化的科学和成功;而且,这也正与唯物辩证法的人与历史和主 观与客观的基本运动形式相一致。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就是与自然辩证法相互补充、相互 印证地构建了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原型。所以可以这样说,唯物辩证 法来自微观,马克思主义则从宏观起始;一个发端于自然界,一个则直入人类社会历史,二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客观物质世界运动法则。只是,唯物辩证法是真理的基本形式;马 克思主义则是唯物辩证法在特定社会历史时代的特定表现,二者是殊途同归的,本质是一 致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归结一句话就是: 马克思主义是改造世界的精神力 量,其物质力量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实践主体。在资本主义初期,她的实践主体即 物质力量是工人阶级和全世界被剥削被奴役的国家和民族,其任务是反压迫、反剥削、求 解放、争自由;在和平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践主体则是全体人民群众和全世界 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具体目标是建设和享受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社会 的成熟和发展创造条件。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和它的唯物辩证法一样,是始终与社会历史 时代发展相一致的,包括它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都是与唯物辩证法一起随社会历史的发展 变化而变化的。马克思主义和它的唯物辩证法唯一不变的,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一 致和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相互转化这个辨证的本质特征。当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消亡的时 候,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产物的特定职能消失了,但被马克思主义改造的辩 证法即唯物辩证法却是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只是唯物辩证法和真理的特定 历史时代表达。已经知道,唯物辩证法就是客观物质世界及其作为特殊物种的人参与于其中的宇宙和 社会的永恒运动,它本来是没有阶级性的,是朴素的和自然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社会生 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方法论、作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 一致和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相互转化的理论武器,作为相应历史发展阶段的观念反映,她 理所当然地首先就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但是,正像马克思主义早就宣称的,随着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阶级和阶级斗争也行将消亡,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内容和形式也就自然从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消失。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像一些人所宣传的那样,是什么无情的、取缔个人自由的苦行僧式的宗教教条。事实已经证明:在今天和平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年代,马克思主义已经表达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世 界,奔向小康,等等这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和共同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目的 和动机及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将永远与历史、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 一致。在过去的一切阶级社会里,有产阶级掌握科学文化特权,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不可能赋 予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相反只能是用以对其进行奴役和愚弄,致使科学文化长期处于死寂 和停滞状态,怎么会设想它与劳动阶级一起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呢?只是出现了代表工人 阶级和劳动群众利益和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才实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一致和精神力 量与物质力量相互转化的社会历史运动。这是人类认识史和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 命,它使精神力量找到了历史的主人,使历史的主人找到了自己的理论武器,也从此使辩 证法成为了科学。历史表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一致和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相互转化 的实质,就是全人类所创造的科学文化与劳动的结合,这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永恒的枢 纽和杠杆。这也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和创新的天性。这里没有止息、虚伪和绝对。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世界上有一种别的什么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 实行这种结合,成为劳动群众与他们自己所创造的科学文化于一体的如此巨大的、改天换 地的社会历史力量。

六、“左”倾错误的全部问题在唯物辩证法的不彻底和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按着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经济社会建设和民主革命战争在内容和方法上肯定应当 是不同的。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经济社会建设应当是把基本着眼点转移到科学文化教育 和经济生产上来,是从自然科学到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全面地、自主地发展,而不 应当再是单纯的社会革命和舶来理论。解放了的新中国极需要补课。然而,我们没有这样 做。相反,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批彭德怀,尽是一些极“左”的主观行为。到“文化 大革命”,则取缔党组织,毛泽东思想实际是毛泽东个人成了衡量是非的标准。意识形态 领域里的无产阶级专政和大批“唯生产力论”,搞得人人自卫、无所适从,经济生产一片凋 敝。究其原因,根本问题就是违背了唯物辩证法,在客观实际和做人这两个唯物辩证法的 要素上都出了问题。对胜利的盲目令我们脱离了实际,使我们对自己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 产生了动摇,接踵而来的就必然是唯心论。个人位置搞错了,唯心论来了,就不可能有唯 物辩证法了,路线也就从根本上不可能是对的了。唯物辩证法和做人这两个问题,相互联 系和相互作用地使我们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了极至。所以可以说:建国以来路线的失误就 是唯物辩证法的失误。唯物辩证法的不彻底与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实际是同一个问题,这就是人的问题。所以,唯物辩证法的存在与否将最终取决于人们对自己生命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即是否始终不逾 地将自己纳入客观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该做出牺牲时,必须做出牺牲;贪生怕死和个人 利益第一,不可能有唯物辩证法的彻底。这是最根本的。其次,就是历史,它是包括人在 内的唯物辩证法的母体,抛离了它就如同取缔母亲还要生育孩子一样,是不可想象的。客 观历史与人类主体之间的互动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运动形式。所以,唯物辩证法,既不能 没有历史,也不能没有人,它们是唯物辩证法两个缺一不可的要素。但是,对于任何个人 来说,是必须要有公心,而绝不能是私心。这就是说,必须要摆正自己在客观世界和社会 历史中的位置。没有这一点,就不可能有或不可能彻底有唯物辩证法。“左”倾错误及其唯 心论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或者私心萌动,因此也就背离了唯物辩证 法,而不管你主观上多么喜欢唯物论、辩证法。强意识流和闭塞也会使人陷于僵化而失聪。无论客观存在怎样,必须承认唯物辩证法的不彻底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是酿成“左” 倾错误及其唯心论的主观的或理论的根源。中国革命是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革命理论和模式主要 都是从外国学来的。当然,反奴役,反压迫,求生存,争自由,这是没有时空界限的。然 而,革命和发展的进程都必须要与本国本地的社会发展状况和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相适 应,思想和社会都要有自己的历史发展。当时的中国社会,可以说还不具备自身滋生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文化和社会经济条件,这就给我们全面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留下了先天 的缺憾。革命胜利之后,本来应当在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建设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的补课。然而,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相反,我们自满了,不但对历史补课问 题不以为然,而且无视变化了的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把经验当成了理论,过分夸大了人 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这就不但脱离了中国的历史实际,而且脱离了中国和世界的社会时 代实际。应当说,我们的弯路和失误即“左”倾错误,其主观方面的原因当然是根本的、第 一的,但客观的即社会历史方面的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必须承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 后的旧中国社会,及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影响,是一个时期我们马克思主 义唯物辩证法疲软的客观的历史存在。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帝国的中国历史,决定了它的文化的保守、脱世和封闭、孤傲的特 性。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格格不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思想文化与全体劳动群众相结合即人民大众共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封建帝国 不需要人民大众有知识有文化,不需要平等和开放,缺乏甚至不需要进取,因为它是顶尖 的帝王。这种传统的思想文化和历史影响,非是几次社会革命就能解决的,而是必须要经 历相当长历史时期现代科学文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洗练和夯实,即必须是经历社会和思想 文化的自主的、历史的发展。发展是自主的,而不是输入的;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单一方 面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权宜的。我们的弯路和失误,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 背离,从根本上来说,正是基于根深蒂固的中国封建的社会历史及其思想文化影响。这对 “左”倾错误的某些个人来说也许是可以原谅的,但对发展来讲则是不能敷衍塞责的。必须 正视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封建帝国的文化存在。一些人无视于此,而对错误和失误一味追 究个人责任,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欠缺。无论是唯物辩证 法的不彻底或个人位置的不当,都同样不能不说与封建社会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源 远流长的潜在联系。

七、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可以休矣 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的转型和现代化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 创新,在我们的思想界和理论界出现了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和儒学主义。从海内到海外,它利用各种现代 传媒手段,纷纷登台表演,大肆炒作。他们或主张全盘西化,或提出用儒学代替马克思主 义,等等,名目繁多,其要害都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历史。这正表明 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创新。旧事物和旧势力总是不肯自动推出历史舞台,总是 伺机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这是不足为怪的。历史已经证明:真理从来就是与谬误相伴而 行,在争论中发展起来的。矛盾是一切客观事物的生命,同样也是真理自身的生命。毫无 疑义,作为社会历史、自然界和人类认识客观规律反映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在这场争论中 获得的只有新生。因为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一种理论,可以如此深刻地改变世界、如此广泛地掌握劳动群众和如此久远地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自由主义虚伪的外衣早已被历 史识破;儒学,这个几千年专制统治的卫道士又有什么资格取代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的要害在西化,即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模式;儒学主义则是打着中国传 统民族文化的旗号,妄图用儒学代替马克思主义。这简直是在戏弄历史。世界各国各民族,鉴于其生息地域和发展轨迹的不同,既不可能要求它们都是同一个发展模式,也不能要求 它们同时都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上。世界历史表明,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是参差不齐、而又 相互作用的呈波浪式发展的。世界历史上很少有或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完全重复另一个国家 发展的先例,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永远处于世界的顶巅;相反,倒常常有后来居上,后进 压过先进的事例。西化,就是不分时空地让处于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都 重复同一个发展模式和道路。这既不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事实,也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 一规律相背离,且不说西方是否是永远的、无条件的优越。至于那些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 以前的封建遗老遗少们,则更是对历史的“天才”嘲弄。难道历史是可以复返的吗?实在幼 稚可笑至极!如果说孔孟之道使中国在封建社会延误两千多年至最后落后挨打不计,难道 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世界反倒要用数千年前的封建帝国文化来治理吗?如果说 这些论调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转型面前另有他图,至少也是头脑的贫乏和无 奈,是迂腐者的自作聪明和不负责任。自由是所有人,当然也包括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大众的共同追求。但是,在阶级社会 里,自由是有阶级性的。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追求的自由首先是劳动的自由、生存的自 由,其次是受教育和发展的自由,在本质上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由。资产阶级所要 求的自由是什么呢?是少数有钱人的自由,是他们统治和剥削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自 由,是在他们中间选择由谁做他们最高政治代表的自由。现在,资产阶级自由已经不具有 它提出初期时的欺骗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争取自己自由的政治觉悟已经今非昔比,马 克思主义对自由的阶级性的揭示早已深入人心。今天,资产阶级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阶段 性创新,重又拉起这杆破旗,为他们的亡灵招魂。说到底,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就是要 用少数人的表演和享受来代替全体劳动大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人类社会运动。这是所 有有产阶级的共同特点,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他们是不愿意让劳动群众获得与他们同等 的自由的。诚然,在社会主义的一定发展阶段,自由确实超越了劳动人民所允许的限度,但这与用自由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回事。中国的儒学即孔孟之道,发端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奴隶社会,盛行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 会,可以说,它是完全为帝国、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它在本质上,就是愚民、治人,而决 不可能是惠人、开智。其满口的仁义道德,不过是愚弄普通百姓、维系其统治的表面文章,甚至在他们相互倾扎的统治阶级内部都难于行得通。孔孟之道竟把中国的封建社会拖长两 千多年,以至使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近代竟至跌落到任人宰割、国破家亡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难怪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打倒孔家店为旗 帜。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人民要解放,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始终不忘清算孔孟之 道这个封建帝国的卫道士。当然,它作为中国的文化,作为中国的历史,是有其研究借鉴 的价值的。然而,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繁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只能是 有利于而绝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并且,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之下。马克思主义从 本质上讲,她不是舶来的,她是全人类所共同创造的先进的科学文化与具体的历史时代和 社会实践的结合,中国当然名列其中。

八、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历史发展的产物。马克思剥去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 外衣,取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吸取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当时资本主义和工人运 动的历史条件下,创建了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事实上,唯物辩证法早在中国古代文化里就有萌芽,例如老子的《道德 经》,不过限于历史条件还不可能形成系统和科学,但它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客观的、普遍 存在的。近代资本主义大生产和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产生的根本条件,并随 着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解放运动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她诞生的一个多世纪里,社会主义 事业和反殖民主义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今天,世界被少数资本主义列强称霸的局面已 经被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多元化所取代;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最新成果在全世界产生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这种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日 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不 可比拟的机遇和条件。这就表明:马克思主义不但是历史的和成功的,而且是潜在无限发 展生机的。唯物辩证法的客观物质世界运动规律反映的本质,决定了它必然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 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史无前例的发展而相应地发展变化。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诞生初 期,是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斗争;接着,便是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民族和国家与帝国 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这时,唯物辩证法主要表现为主观意识与阶级和社会解放的结合。今天,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信息革命、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爆炸性的科学技术进步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特征,这些使得历史形成了 一个地球人共同拥抱宇宙和整个人类社会的新时代。和平发展代替了革命斗争。在完全崭 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的相应变化是必然的和无 疑的。然而,过去我们主要习惯于搞阶级斗争。问题在于,矛盾对抗只是发展平滑线上的 拐点,发展才是永恒的、常态的。我们必须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调整和完善我们的马 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让理论服从生存和发展,而不是一切服从观念和经验。这是马克思主 义最基本和永远不变的原则。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终结和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的解体,马克思主义开始遭到质疑。我国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党政干部队伍 中的腐败,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相对发展,也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 挑战。这也就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做出自己的历史反省和新的理论概括。没有先进的思想 理论,不会有成功的行动。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发展,没有哪一种理论是不变的和永远正确 的。也许,正确认识本来就是以曲折和失误为代价的。好像正确总是错误的穷尽;而错误 也往往是正确的穷尽,正确与错误互依互存,不是绝对的,它只随着客观情势的发展变化 而变化。理论就是这样具有相对性和时限性。不允许犯错误不是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 思主义的反省和清理,不但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也是真理本身发展的要求。对此,我们 队伍中的一些同志,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看不到事情的本质,信仰发 生了动摇,有些竟至跌到犯罪或滑向犯罪的边缘。这是很令人痛心的。对我们的同志,进 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再教育实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正课题。一百多年的世界历史发展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科学最正 确的方法论。然而今天,无论从客观需要,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自身发展,都必 须是、也只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当今,政治经济多元化的世界格局,及现代社 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整个宇宙和人类社会这个庞大的辨证体比以往任何 时候都袒露了她的胸怀,为我们认识和接受唯物辩证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契机。具 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实现着与现代世界科学 文化的嫁接。这是中国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好的社会历史条件。需要指出:失 误和不同意见交流是真理发展的自身条件。人类的认识史表明:正确认识往往是失败与成 功比较的结果;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地从相对的不正确走向相对的正确,从相对的片面走向 相对的全面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一致和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运转是唯物辩证法永 不衰竭的生命。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一套砸烂旧世界的理论,也一定会创建一套 建设新世界的理论。看来,世界上的事情是患难思变。中国人民经过百年的苦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聪明起来了。我们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失误的根本原因;我们 清醒地看到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我们吃过跟在别人后面走路的 苦头,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重复别人道路的不现实。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当今世 界历史发展的夹缝中寻找自己的路。我们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论创新。我们正在这样做,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正在稳步地和成功地把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中国的事情,还是正如毛泽东主席说过的那句话:前途是光 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地朝着我们的既定目标不懈探 索!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做到:保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 健康发展和和谐稳定;保持与国际社会发展的协调和一致,什么措施好就采取什么措施。我们只能因势利导,历史绝不能像写文章打草稿那样可以随意推倒重来,不难想象那会是 一种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只能、也必须从现实出发,立足本国实际。“摸着石头过河”、“边 干边总结”是唯物辩证法最好最通俗的表述,原则就是上面的三个“坚持”。有了正确的立 场方针,有了马克思主义,办法自然就会有,我们有什么理由一定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 路呢?认识新事物总是要有过程的。然而,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人 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无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我们也一定会从摸索中取得自由

第四篇: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东西;但是如果要细细问起马克思主义具体内容是什么,到底是哪种哲学,可能许多人一时半会儿也是答不上来的。尽管从高中开始便接触马克思主义,但在那时,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一行行晦涩难懂的,但又不得不死记硬背下来以应付考试的句子,而其后蕴藏的内涵,却没有真正了解。

到了大学,开始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门课程。老师通过各种生动的例子来解读剖析晦涩的理论性的文字。渐渐地,觉得这一门哲学是如此地贴近生活。他虽然精简概要,但如同艺术一般,完全是脱胎于现实,却又对现实有了高度的总结概括,并且整理出了普遍的意义。比如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不管你开心或不开心,日月星辰依旧东升西落,春夏秋冬依旧依次更替。在这一个物质的世界里,人是渺小的,如尘埃一般。但人类又可以通过不停地实践,总结出客观规律,并加以利用来改造客观世界。又比如说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又具有特殊性,而这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是普遍性,但要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来,就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还有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能一竿子打死,不能过于绝对地定义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而要将它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对于蒋介石,虽然是国民党人士,但也不能否认其在抗日战场上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再比如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理,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主观臆断。对于某一件未知的事情,我们要大胆地假设,小心地考证,全凭想象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主观的,不免有错误,这一切又与物质的第一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且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充实的。马克思主义也许会存在一些纰漏,但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充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生活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它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世,更好地学习生活。它与生活紧密地相连,学习它不只是枯燥的理论,还可以加以利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的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还处于比较浅显的阶段,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简单的。但总的来说,我觉得我还是入门了。已经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个符号化的口号,而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哲学。

今后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还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第一,理论还是要学习的,虽然有些晦涩,但却是精华;

第二,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多与生活相联系,多与自己的人生相联系,通过对具体的生活实例的理解剖析,来理解马克思主义;

第三,自己还是要多思考,多思考生活,其实所有的一切的都是相通的,不可分割的,比如生活、艺术、哲学、文学甚至战争。多多思考有助于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而将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第五篇: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经管学院经111-3陈美卉201153501326

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天天讲马克思是一个多么多么伟大的人,我们要向他学习。那时还小不理解,只知道那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渐渐地了解了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皮毛。大学后专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使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创造性地结合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并且创造性的引入了唯物史观,使我们得以辩证客观地评判历史,从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总之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明白了要用联系、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有结果必然有原因。就如新中国的的建立发展来说,我们其中走过了不少的弯路,有过成功也有过曲折,但发展的前途始终是光明的。在新中国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矛盾,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从而才能一一击破,实现发展。在发展的途中我们会发扬其中的优势而舍弃那些糟粕,我想正是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的应用才得以使我们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创新着的,正是因为它的包容性,创造性才使得马克思主义一直保持新鲜活力。我们用实践不断充实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原理,又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相信马克思主义哲学会一直发挥它的光芒。

下载认识马克思(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马克思(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

    四——2、马克思五观认识

    四——2 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

    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摘 要:马克思在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

    我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我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根据欧洲情况,针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总结出来的。中国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主义......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及学习意义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及学习意义政治学与行政学王琦琪***457对于每个生长在大陆的中国人来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词都不会陌生,仿佛提起政治,无外......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心得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心得 李思漪 最初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是在高中的政治课,当时虽然系统地从理论到体系进行了学习,但是是以一种应试的态度去理解,所以也并未从内心......

    马克思

    马克思传读后感 看过不少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每一次阅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今天......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