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郎咸平现象背后的真问题
“郎咸平现象”背后的真问题
作者:秋风
在不允分的意见竞争空间中,不是谁最理性,而是谁的意见最感性,谁就可以获得更多支持。郎咸平就是这样的意见空间中的英雄。
某网络媒体近日制作了一个专题,用若干事实说明,郎咸平的诸多观点站不住脚,甚至他的学历都值得推敲。
自郎咸平在国内走红之后,就有人把“郎咸平”当作社会、文化现象议论。“郎咸平现象”也确实反映了处于转型中的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公共知识界面对这些问题的无力与混乱。
根据笔者有限的观感,郎咸平所描述的事实,大多数是真实的。他之所以获得诸多读者、观众的认可,就是因为他比较直率地指出了当下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等领域中的问题,比如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内部人自卖自买,房地产行业的暴利,劳工的低福利等。主流学界当然也在谈论这些问题,但其论调不温不火,这让那些痛切感受到不合理体制之害的民众非常失望。郎咸平让他们眼前一亮。
郎咸平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也让普通人极易理解。比如,郎咸平称:这个世界上铁矿石或铁矿砂多得跟海边的沙子一样,本来不应当价格很高。现在价格之所以很高,是因为华尔街的那些金融投机家们在操纵。他们通过操纵价格谋取不义之财,甚至故意害中国。郎咸平对绝大多数不合理现象的解释,似乎都是“后面有一群贪婪的有钱人或掌权人”,他们是“坏人”,在实施某个“阴谋”,所以,这个世界变得很坏。这样的解释通俗易懂。
接下来,郎咸平所开出的药方,当然就是“清理坏人”。那么,由谁清理这些坏人呢?当然是权力。这样的药方,同样很容易被迷信清官的民众接受。
当然,不管郎咸平所说的现象是否属实,不管他所开出的药方如何不对症,他都有表达意见的自由和权利。在开放的言论空间中,肯定什么样的意见都有。只要这个空间是开放的,那就会有其他意见出现,这些意见可能更为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更为理性地解释现象,并提出更为健全中肯的解决方案。只要我们相信,人类从总体上说是理性的,那就可以相信,理性的意见终究会在诸种意见间的竞争中占得上风,获得多数人的认可。
麻烦在于,我们的意见空间尚不是充分开放。有很多对现实更为真实的描述,以及更为健全的方案,无法进入公开的言论竞争世界。事实上,由于某种约束,很多具有智慧的人根本就不公开表达意见,很多具有理性判断能力的民众,也不公开表达选择倾向。这样,在意见竞争的空间中,竞争规则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是谁最理性,即可获得最大多数的支持,而是谁的嗓门大,谁的意见最感性,谁就可以获得更多支持。郎咸平就是这样的意见空间中的英雄。
这才是我们应当面对的真问题。如果郎咸平与郎咸平之外的其他人,都可以更为充分地表达意见,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开放而平衡的意见空间,在此空间内,人们可以对问题有更理性的认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健全的方案。
第二篇:2014国考申论:民工工资超白领现象背后的真问题
2014国考申论范文:民工工资超白领现象背后的真问题 最近,网络上疯传建筑工地民工的工资超越普通白领,月薪过万。记者调查得知,在厦门,建筑工人要想拿到万元月工资并不容易,得每天上班且连续加班16天以上。有工地负责人称,“建筑工地流动性很强,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另一名工地负责人表示,给建筑工人的工资并未包含公积金等福利,因而很多白领的工资实际上要比建筑工人高。
建筑工人的工作带有很强的流动性,且有很高的劳动强度,若是工资、加班费过低,愿意从事这类工种工作的人就会变得很少。由此决定了建筑工人相对较高的工资起点。
更重要的是,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交通设施、房地产项目和许多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热潮,建筑劳务工需求大大增加,工资和加班费也不断提高,但劳动力供给却没有显著扩大。一来符合建筑劳务工用工需求的求职者数量着实有限,二来那些口头上表达了对建筑工人高工资羡慕嫉妒恨的人们,也没有意愿去尝试该类工作。这反过来加大了合格建筑劳务工的稀缺性,成为其工资和加班费继续上行的推动力。
舆论疯炒建筑工人工资超越白领,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很多人其实知道建筑工人所谓高工资背后的辛酸,却仍然颇为积极的参与到该类网帖的转发狂潮之中,所想表达的是对当前大学生和白领阶层就业难、加薪难、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以及困于高房租、高物价的诸多不满。纾解这种不满情绪,只能通过扩大就业等举措来实现——如果能让就业变得更容易、年轻人职业发展的前景更明朗,“抱怨帖”的影响力自然就会消退。相反,若是有关方面推行的政策没有改变对年轻人就业困难的现实,“史上最难就业季”负面影响进一步发酵,类似的工资对比网帖就会不断翻新。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建筑工人因其工作性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而拿到了相对的高工资。人们也很清楚,这种“高工资”并无公积金等福利,但其隐忧还不止于此。建筑工人的劳动环境较差,相关的防护保障缺失,在过去的一些年头里,已经大量曝出建筑农民工因此患上严重职业病的个案。
尽管这样,各地劳动监察部门针对建筑工地的劳动环境监察仍远未到位,这种执法监察的乏力在近年来各类建设项目遍地开花的背景下,必然将埋下相当多建筑工人职业病的隐患。而建筑劳务工们对此一无所知。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让人感到非常不安的推论,即建筑工人在不知道自己将很快患上职业病的前景下,对拿到手的“高工资”作了其他用途的安排,并未为医疗开支预留足够多的储蓄,他(她)们也没有完备的医疗保险,更得不到疾病危急救助。如果这些建筑劳务工的职业病问题在一定时期内集中爆发,即便是财力较为充裕的东部沿海地区地方政府也将无力应对。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化建筑工地劳动环境监察、明确建筑项目业主单位对建筑劳务工职业病负有主体责任、加强对建筑劳务工等工人群体职业病问题的观测分析,在目前都显得颇为必要而迫切。
第三篇:问题背后的问题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主要讲了员工怎么样在企业中尽职尽责,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读了以后颇有体会。我认为书中谈到的主人翁精神是相当重要的,它既是员工其他素质的基础,也是动力。缺乏主人翁精神,就很难有一个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
人具有社会属性,通常都不可能孤立的生活。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就要承担家庭中的责任;作为企业中的一员,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无论处于哪一个圈子,只有尽了自己的责任,才能享受的利益。家庭和睦平安,个人才会有幸福感;企业发展顺利,个人的事业和薪水才可能会水涨船高。一个企业就像一台机器,每一个员工都是机器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零件,只有每一个零件都达到最佳状态,机器才能完美的运行。要想具有主人翁精神,首先要认识到个人和企业是一体的,才会有主人翁精神,才会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地去工作。
平时我们在企业中也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
“这不是我我负责的事情。”
“这个问题和我没关系。”
“为什么这件事让我坐不让别人做?”
诸如此类的言语,其实也是因为缺乏主人翁精神的一种表现,没有把自己融入到团队中去,把自己看成团队中的主人,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局外人,没有认识到团队中的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一份,团队的好坏都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这样的人常常牢骚满腹,工作消极、等待,推一推动一动。只有具有主人翁精神,才会有团队精神。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着自己眼前的一摊子事情,还要关心团队中的其他事情,从整个团队的全局出发,去发现团队中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并且勇于承担团队中的任务,把自己的工作置于团队中,和其他人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为团队的发展添砖加瓦。
我作为ECC和机房管理工作人员,尤其需要责任感。这个岗位通常都是每日例行的检查、巡视和登记,繁杂而细琐。假如工作没责任心,只是应付应付,很容易出纰漏。因此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放松,不能偷懒,必须始终兢兢业业。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是很难坚持下来的。这个岗位看似不如其它岗位重要,其实要做的事情很多,责任也很大,一点都马虎不得,假如只是被动的接受这个工作,很容易产生怨言的。但是只要具有主人翁精神,发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就会发现这个岗位不是那么枯燥的,不断地会有新任务、新问题、新挑战出现的,就看你是否能用于接受、勇于开拓。只要发挥自己的主人翁精神,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工作,一定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第四篇:问题背后的问题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读完这本文字不多的《问题背后的问题》,还真的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尤其在现在大家压力较大,工作负荷又较重的现在,收益非浅。
一种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有时自己因为工作忙碌,而心烦意乱,缺乏耐心,回到家中又将这种心态传感给家人,事后自己也意识到不该这样,为何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下班了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不就比别人晚下班几个小时吗?慢慢干,总能干好的。时间长了,自然也就不心烦了。良好的心态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处理一切事务的基础。与其被动地接受事物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己。
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处理一切事务的基础
当我们服从,接受一个任务时;如果我们没有责任心,不认真做事,则不可能将事情做好;前不久医院要求科室制定HSE台帐,本想简单整理一下即可,没有想到初审没有合格,这不又花了几天的时间认真整理、组织、汇编,终于符合要求了。没有高度的责任感,问题就得不到满意的解决。所以文中所说“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是经典名言。
缺乏责任感的人,将无法在市场中获胜
在人生的旅途上,为什么有的人能不断地进步,有的人则不进反退?原因是他不能接受。就像学生读书一样,有的人容易进步,因为他能接受;有的人不会进步,因为他一直在排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受教,受教就是把东西吸收到我心中,然后消化成为自己的思想。工作中时不时的有“不是我的责任”“不管我的事”“这个事情不该归我管”“这个责任不应该有我一个人承担”“科室没有明确的规定,干嘛只考核我一个人”……….这样的抱怨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这也是暴露出我们今天所面对的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归根到底是缺乏个人的责任感。责任心可以养德,责任心更可以树德。责任心一旦成为一种群体行为,形成气候,其含义就不仅仅是责任二字本身,它会形成一种社会精神。责任心代表的是理性,是积极的精神。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要负起责任来,学会去承担身边的一切事情,遇到事情不要推卸,不要总是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这一切行为是最主要的。所以为何不能说“对不起,我会及时整改的”“这种错误下次不会在犯”“这都是我的责任,我应该接收接受处罚”,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了自己,一个人之所以有双手,就是左手要帮右手,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生活将更充实、更加愉悦。
中医肿瘤科:王英
2010年12月18日
第五篇:问题背后的问题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在仔细看完PPT以后,有很多想法在脑袋里转圈,也有一些东西沉淀在脑海里,忽然间记起前国足主教练米卢的那句话----“Attitude is everything”.“为什么会这样?”与“我能做什么?”,这是我们工作中遇到问题之后常会出现的两种心态。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反应都是自然而发的,符合常情,然而往深处去想想,却会发现,这两种想法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而《问题背后的问题》让我明白了“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同心,其利段金”的说法,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而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有那些负责拾柴的总是想着拾柴的辛苦,就如我们的备料员/维修员,而看火的人又不断抱怨看火的无聊,就如我们的support team,那请问这把火还能烧的那么旺吗?是的,集体的力量是由我们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如果我们失去了主观能动性,那集体的力量还会大吗?为什么一个和尚,二个和尚都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呢?如果我们个个“和尚”都是有责任心,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水源”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大集体,是由很多“和尚”组成的:“PQC”“维修”“物料”“SUPPORT TEAM”“W/O”“主线”等等。如果我们每个“和尚”把全部的力气用在对付别人身上,从不用“想办法对付自己”这种方法,那么问题总是永无止境。如果我们每个“和尚”换个角度,把力气用在对付自己的缺点上,用在自我提升,那么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那么我们你每个“和尚”都有水喝了。这就是PPT中的“不改变他人,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现状”的体现所在。
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有关于后段报废问题,报废问题发生后,做为PQC的干部应该从自身出发,从制程上去检讨,从作业员的作业手法去挖掘,看看哪些地方会造成报废。而不是去主线争吵,抱怨,对抗,这样报废会减少吗?显然是不会的;而做为主线的干部,应该从前段的制程去找哪些会造成报废。这样问题才会得到解决。大家要意识到“我们全在“同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其中一个环节出错了,是影响到集体。
读了PPT后,我个人认为凡是在于“态度“当一个人的态度出现问题,哪怕他再杰出,那他都不会为集体创造效益的,态度摆正,可以说“成功者为成功找方法”而态度不端正,那就是“失败者为失败找理由”。
08050431 林乐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