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断路器背后击穿现象分析

时间:2019-05-14 10:3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压断路器背后击穿现象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压断路器背后击穿现象分析》。

第一篇:低压断路器背后击穿现象分析

低压断路器背后击穿现象分析

1引言

低压断路器是低压配电系统中应用最为普遍的电器产品之一。为了获得较高的电弧电压,断路器灭弧室的栅片排列紧密。这样,电弧在进入灭弧室时所受的阻力较大,在栅片入口处停滞的时间也较长。近年来对低压断路器的研究表明,电弧在栅片入口处多次出现在栅片内与栅片外,导致电弧电压的反复跌落,这就是背后击穿现象。它降低断路器的开断性能,使燃弧时间增长。198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YoshiyukiIkuma等人首次用快速摄像机观察到这种电弧背后击穿现象。他们还采用微波穿透技术发现在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电弧电压发生突降前,触头间隙都出现温度的上升,这是由于电弧的热气流经过灭弧室的后壁的反射进入相应区域的结果。游离气体的进入和温度的上升,使相应区域的临界电场强度降低,这是造成背后击穿的原因之一。法国的C.Fievet等人也发现,在电弧经过的区域温度还较高,存在有剩余电流,会以热击穿的形式导致背后击穿[1]。德国的ManfredLindmayer教授初步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击穿的背后击穿模型[2]。图1为背后击穿的典型波形。

通过对背后击穿的分析,依据热击穿的原理,建立了以磁流体动力学为基础的电弧动态模型,对背后击穿现象进行了机理模拟研究。采用先进的高速光学测试设备及多通道示波器,对低压断路器模型作了大量的实验,发现电磁场对低压断路器中的背后击穿现象有抑制作用。通过改变灭弧室前的跑弧区的结构,形成不同气体流动状况。实验证明,合理的气体流动状况有助于电弧快速进入灭弧室,使电弧电压迅速上升,对背后击穿有抑制甚至消除作用,改善了限流器的开断特性。据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可消除背后击穿现象的灭弧室结构。

2背后击穿现象机理的研究分析

近年来,人们通过现代测试技术发现了低压断路器开断中电弧运动的不稳定性,在熄弧过程中电弧在灭弧室内外多次转移,导致电弧电压跌落,即背后击穿现象。重燃后的电弧多次进入灭弧室,直到熄弧。大量实验都发现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中,在背后击穿现象发生前,在栅片灭弧室外都出现温度的上升。这是由于电弧的热气流经过灭弧室后壁的反射产生回流,相应区域的电导增大,临界场强减小,易于造成背后击穿的发生。

法国的C.Fievet等人发现[1],当电弧进入灭弧室后,由于多个短弧的近极压降,以及栅片外热气体电导较大,内外电流在断路器灭弧室内外重新分配。通过用Rogowski线圈对电流的测量,发现当电弧已经离开起弧处几个毫秒之后,电弧初始区域仍然有几安培的电

流。

由此,说明背后击穿现象与灭弧室外气体温度、临界电场强度及导电情况等有关。德国的ManfredLindmayer教授初步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击穿的背后击穿模型[2]。

我们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依据热击穿的原理,建立了以磁流体动力学为基础的电弧动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根据这种电流重新分配原理建立的模型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尤其当灭弧室外的温度较高,残余电流较大时,容易产生背后击穿。这是与

C.Fievet的实验结果相符合的。在图2中,1.92ms时电弧已经进入灭弧栅片,电弧电压迅速上升,电弧的等效电阻则由于近极压降相对保持一个较高的值,而背后击穿区域电阻则不断下降。随着背后击穿区域的电阻逐渐减少,电流渐渐被此导电通道所分流,使这一区域的温度迅速升高,电阻迅速减小,引起电弧电压突降,产生背后击穿。在2.16ms时电弧已经退出了灭弧栅片。这说明,用热击穿是导致背后击穿产生的一个原因。

3、消除背后击穿现象的措施我们对可能消除背后击穿现象多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3.1外加磁场的影响

磁场可以加快电弧的运动速度,使它快速进入灭弧室,减少在灭弧栅片前的停滞时间。实验中在灭弧室两侧夹两块导磁片,利用流过断路器的电流产生外加吹弧磁场。外加2匝线圈,实验预期电流为2000A时,电弧电压跌落比较严重。当预期电流分别提高为3000A和4000A时,电弧电压跌落次数减少,跌落幅度也降低。外加多匝线圈时,电弧电压上升很快,电压跌落现象仍然存在,但次数减少了。从实验结果看,加大吹弧磁场后,电弧电压跌落次数减少,但背后击穿现象依然存在。

3.2气流场的影响

气流场对断路器背后击穿现象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因为不良的气体流通会使热气流回流,同时由于使电弧在灭弧栅片前停滞更长的时间,在灭弧室前部易于形成背后击穿的热区域。根据研究,在栅片的后面加上绝缘隔弧板,这样使灭弧室内的热气流可以顺利的排出,又不

会飞弧。通过实验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背后击穿现象得到极大的限制,基本上消除了电压的跌落。但电弧电压会逐渐降到一个比较低的值,降低了开断性能。因此,还需要采取其他的措施。灭弧室后部完全开放的开断特性如图3所示。

为此,我们直接在灭弧室栅片间插入产气绝缘材料,同时在灭弧室后部加上隔弧板,如图4中所示。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发出大量的绝缘物蒸气,这样由于限制了电弧弧根的扩张,并借助绝缘物产生的蒸气,使电弧弧根周围压力进一步提高,控制了电极发射出的金属蒸气的喷流运动方向。此外,绝缘物产生的气体冷却电弧弧柱,使电弧电阻上升,电弧电压提高。

采用这种窄缝灭弧室,即栅片与隔弧板相配合的混合式灭弧室。经多次实验获得的限流断路器开断电弧电压电流波形图,以及用二维光纤阵列电弧测试系统所观察到的电弧运动图象都明显看出,这种结构完全抑制了背后击穿的发生,并且一旦电弧进入栅片灭弧室,则电弧电压始终保持一个较高的值,燃弧时间以及允通能量都是最小的。新型的混合式灭弧系统的开断特性如图5所示。

我们还将这种新型的灭弧系统与原有的几种灭弧系统进行对比。经多次实验,得出表2所示的对比结果。、结论

低压断路器开断时常有背后击穿现象发生影响开断性能。本文通过对背后击穿的分析,依据热击穿的原理,建立了以磁流体动力学为基础的电弧动态模型,对背后击穿现象进行了机理模拟研究。通过实验发现,增大吹弧磁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背后击穿现象,灭弧室内的气流状况对背后击穿现象有直接的影响。改善热气流的回流以及在灭弧室内的滞留有利于背后击穿现象的消除。实验证明,栅片灭弧室与隔弧板相配合,加入绝缘产气板,应用于限流断路器的新型灭弧系统,不仅有效的抑制了背后击穿现象的发生,而且进入灭弧室的电弧始终具有平稳的较高的电弧电压,有效的提高了限流断路器的开断性能。

第二篇:低压气体直流击穿特性

低压气体直流击穿特性DC breakdow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pressure gas

院(系):

建设工程学部

业:

土木工程

名:

号:

师:

成日

期:

2016

XX大学

XXof

Technology

【引言】

气体放电是指电场作用下在气体中产生载流子并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现象,其中,气体原子或者分子等由于各种激励作用过程而发生电离产生正负带电粒子。不同激励过程导致的气体放电现象和特性不同。低气压气体放电是研究最早、理论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放电形式。根据电离过程发生频度的不同,气体放电分为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两种模式,从非自持模式到自持模式的转变称为气体击穿。

1672年,Gottfried

Wilhelm首次在旋转硫磺球上实现了人工条件下的电火花放电,揭示了气体放电的本质是气体的导电过程;1802年彼得洛夫发现了电弧放电模式;1889年前后,物理学家帕邢(Paschen)对低气压气体击穿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总结前人的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击穿电压与气压和电极间隙的实验规律,称为帕邢定律(Paschen’s

Law),至此,低气压气体击穿规律的研究获得了实质性进展。1903年英国物理学家汤森(Townsend)提出了气体击穿的汤森机制,建立了汤森击穿判椐。这一成果在解释低气压气体击穿实验规律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至今,这一理论仍然是气体放电理论的基础。

【实验摘要】

通过低气压直流辉光放电发生装置,研究了氦气的击穿电压与氦气气压的关系,控制放电极板间隙及极板材质不变,得到了氦气的帕邢曲线,给出了氦气的最小击穿电压和最佳击穿条件,并讨论最小电压的成因。

【实验原理与内容】

1.实验目的(1)了解真空条件的实现和低气压获得方法,掌握测量击穿电压的电路技术。

(2)认识低气压气体直流击穿现象,研究放电条件与气体击穿电压的关系,体会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研究过程。

(3)

掌握帕邢定律和帕邢曲线。

2.实验内容

(1)认识低气压气体直流击穿现象.测量氩气气压在(4-100Pa)范围的击穿电压数据,绘制氩(氮)气击穿的帕邢曲线,找出最小击穿电压和最佳击穿条件。

(2)了解汤森击穿理论,理解帕邢曲线的物理意义,认识帕邢曲线的普遍性.

3.实验原理

(1)低气压气体击穿现象

常态下气体是绝缘体,没有载流能力。如果采用一定的激励方式,使气体中性粒子发生电离而形成正负带电粒子,并且电离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气体就具有了导电能力。如果同时施加电场,气体中的带电粒子就会定向迁移形成电流,即发生气体放电现象。

低压气体放电分为自持放电和非自持放电两种模式。非自持放电是指存在外在电离因素才能维持的放电,例如:用紫外光或者放射线照射气体,使气体电离而具有导电能力。如果撤去外电离因素,带电粒子就会很快复合消失,放电便熄灭。自持放电是指没有外电离因素,能够在导电电场的支持下自主维持下去的放电过程。

在外电离因素支持下,气体中会存在一定量的背景电离过程,因而含有一定浓度的带电粒子,可以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形成导电电流。随着电场的增加,电流强度逐渐增加,当电场强至一定值,气体中的放电电流会突然迅速增加,即使撤去外电离源,放电仍能维持,即转化成了自持放电,这种从非自持放电到自持放电的过度现象,即气体的击穿。气体发生击穿所需要的电场强度称为击穿场强,相应的放电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2)汤森(Townsend)放电理论

对气体从非自持放电到自持放电的整个过程及现象,1903年前后,汤森(Townsend)首先进行了详细观察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汤森(Townsend)放电和击穿机制,建立了放电理论,这一类服从汤森(Townsend)放电机制的放电过程被总称为汤森(Townsend)放电。汤森(Townsend)机制认为:气体放电的发生是气体分子或原子被电离产生电子和离子的结果。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离产生的电子可以被加速,获得能量的电子又可以增强气体的电离,从而发生雪崩电离产生电子倍增过程,而离子在获得能量后可以轰击阴极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以补足电子的损耗。气体击穿就是二次电子发射和电子雪崩电离共同发生而产生的一种现象。汤森(Townsend)引入了a过程和g

过程描述电子雪崩电离和二次电子发射。

根据汤森(Townsend)理论,气体击穿过程包括以下步骤:由于宇宙射线的作用,气体中总存在一定量电离事件,即背景电离。当外加电场较小时,只是背景电离能够产生载流子,并被外加电场驱动而迁移,形成电流,电流密度很低并且空间分布均匀,电流强度随电压线性增加,并逐渐趋于饱和。这是一种暗放电,因为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没有引起电离和发光过程,放电区域不发光。随着电场的继续增加,电子逐渐获得了更高能量从而发生电子碰撞电离使电子数量进一步提高,导致电流迅速增长。同时,电子碰撞过程也产生原子分子的激发而发光,放电便不再是暗放电。光子照射阴极表面发生光电效应,产生阴极电子发射,使得电子密度进一步增加。电离过程也产生离子,并向阴极加速移动。随着电场增强,离子撞击阴极的能量也增加。当电场达到足够强时,离子轰击可在阴极诱导二次电子发射,这一过程称为g

过程。g

过程极大提高了阴极发射电子能力。若阴极发射足够强,气体放电便自持而发生击穿。

由此,建立起汤森(Townsend)击穿条件,如下

[1]:

其中a和g是a过程和g过程的汤森(Townsend)系数,也称为汤森(Townsend)第一电离系数和第三电离系数,d是放电电极间隙。

(3)帕邢(Paschen)定律与帕邢(Paschen)曲线

放电电极间的电场增加时,放电电流随之增加,当电压增至一定值时,放电电流突然增加,放电转变为自持放电,气体发生击穿。临界电压称为气体击穿电压。气体击穿后,放电特性与电极形状、间距、气压和外电路特性有关,可以呈现火花、电弧、电晕和辉光放电等不同放电模式。

1889年,Paschen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低气压放电击穿现象,发现:在平行板电极条件下,低气压气体的击穿电压Vs是气压和电极间隙之积Pd(称为帕邢参数,Paschen’s

Factor)的一元函数,并找到了多种气体的击穿电压最小值。由此,Paschen建立了击穿电压与帕邢参数的实验规律,称为Paschen定律。

Paschen定律指出:击穿电压与Pd的函数规律在一定区间内是线性的,但在另外一些区间是非线性的;并且在特定的Pd值时,击穿电压有极小值;对于所有的气体,在低气压范围内,其击穿电压与Pd值的函数曲线具有相似性,这就是Paschen定律定律的普适性。

Paschen定律可以一定条件下利用Townsend理论加以解释。根据击穿条件34-1式,a和g决定击穿电压,此二者都与放电气体和电极材料有关。在平行板电极位型中,放电间隙内的电场可以视为均匀的.实验研究发现a是气压P和场强(V/d)的函数:

其中A和B为实验常数。

gg与电极材料和离子能量有关,在确定电极材料条件下,离子能量是唯一决定因素。实验发现g与离子能量的关系表现出阶段性,在二次电子发射的临界离子能量附近,g与离子能量的关系很敏感,但是一旦离子能量远离了临界值,g与离子能量几乎无关。在气体击穿电压的幅值量级内,离子能量远大于临界能量,因此在讨论气体击穿规律时可以认为g为常数,这样击穿条件可表示为:

这一结果表明击穿电压仅是Pd的函数,这一结论与Paschen定律一致。

由于

A、B

和g等常数与气体种类和电极材料有关,因此研究不同气体的帕邢曲线很有意义。

【实验仪器设备及功能】

1.低气压直流辉光放电发生装置:该装置有四个功能部分构成:(1)放电管:用于实现氩气的击穿和放电。(2)放电电源:可以提供0-1000V的可调电压输出,为放电管提供电场。(3)氩气的送气与调节系统,以及气压测量。(4)基于二极管导通特性的击穿电压测量系统。除此之外,为了保持放电管的温度恒定,必须对放电电极实施冷却,装置还附带了循环水冷却系统。

2.氩气的控制与调节系统:为实验提供氩气,调节放电管的气压。

3.直流数字电压表:读取二极管两端和气体两端电压。

4.多量程电流计:测量通过气体的电流。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总体方法

本次实验主要是测量氩气在4-100Pa气压下所对应的击穿电压,用所测得数据进行描点,然后拟合出帕邢曲线。测量时,将气压稳定在一个值,然后不断增大两极的电压,直至显示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发生突变,记下突变前的两极电压,即作为该气压下氩气的击穿电压,每一个气压对应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即为该气压下氩气的击穿电压。

2.实验步骤

【1】测量两电极间距.【2】检查放电管与电源之间的电路连接是否可靠;电源调压旋扭是否最小位置;气体流量调节旋扭是否最小位置.

【3】打开电源开关;开启循环水泵,检查循环水是否正常

【4】打开真空计开关.

【5】开启机械泵,抽真空至2Pa左右,大约需要15分钟.

【6】调节减压阀,使得流量计前气压在0-1大气压之间.

【7】调节流量计的通气流量,至放电管内气压增加至20Pa.

【8】功能选择开关调至《击穿电压》测量档

【9】打开高压电源开关。

【10】调节电源的电压输出,可以快速快速升高电压,直至气体发生击穿,确定气体击穿电压的大概值。

然后降低电压至零,再次升高电压,可以将电压快速增至略低于之前确定的击穿电压,可以低于20-30V,然后缓慢升高电压,直至发生击穿,读取击穿时的电压。记录气压和电压的数值。然后,把电压降至50V以下。为下一次测量做好准备。

注意:(a)

增加电压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放电管电压表头和击穿电压表头的示数。

(b)

每个气压下,至少要重复3次测量,以三次击穿电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不大于5%可认为是成功测量,以得到可靠击穿电压。

(c)

在气压较高时,击穿后,放电管的电压会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回路电流增加后,电源输出电压下降所致。所以击穿瞬间的放电管电压为气体击穿电压。

【11】增加气体流量,使气压升高至30Pa左右,重复【10】的测量。

【12】依次增加气体流量,每次增加10Pa左右,重复【10】。直至气压达到100Pa。得到9组实验数据即可。

【13】减小气体流量,使气压至20Pa左右,重复【10】,对比两次测量的击穿电压的差别。

【14】依次减小气压,每隔2Pa左右重复一次测量,直至4Pa。只要测得8组数据即可。

【15】实验完毕后,调节气体流量控制旋钮至最小位置,调节电压至最小值,依次关闭电压、机械泵、冷却水,电源开关。

【实验数据与分析】

两极间距d=6.8cm

氩气击穿U-P*d数据表(4-20V)

氩气击穿U-P*d数据表(20-80V)

备注:本次实验中,由于初期考虑不周,未对质量流量计的调节范围进行检验,所以到后期无法将气压调节到80pa以上,不得不调节隔膜阀,来达到调节压强的目的,但是调节隔膜阀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以至于后两组数据(90V、100V)无法使用。

氩气帕邢曲线(散点图)

氩气帕邢曲线(曲线图)

【实验结果与讨论】

1.根据数据绘制出的帕邢曲线(如图)

2.帕邢曲线分析

由图得,P*d=61.2时有最低击穿电压311V,此时气体电压为9Pa。即,最佳击穿条件为P=9Pa,最小击穿电压为311V。

3.帕邢曲线成因分析

1.物理分析:

这个实验过程中控制d不变。

当P特别小时,电子在电极问飞过发生碰撞次数太少,因电离次数太少,放大倍数也太少,为实现击穿,极间电压必须特别大。在前期P从极小开始增加,一方面带电粒平均自由程缩短,另一方面带电粒子在两电极间渡越时所发生碰撞次数增多,有利于放电,击穿电压值逐渐减小,因此存在最低点Vmin

P继续增大时,粒子密度增大,粒子在极间运动,发生弹性碰撞次数太多,电子损失能量过多,也不利于产生碰撞电离,极间电子雪崩增长更少,所以击穿电压增大。

2数学分析:

气体被击穿时满足汤森击穿条件:

1+γ=γeαd。

其中α和γ是α过程和γ过程的汤森系数,d是放电电极间隙。γ是与电极材料和离子能量有关的,与压强P无关。α是气压P和场强(V/d)的函数:

α=AΡe-BPd/V

其中A和B为实验常数。

因此,由汤森击穿条件可知,在本实验中α达到一个定值时,气体就会发生击穿。从而得到:

Vs=BPdln⁡(APdln⁡(1+1/γ))

由函数单调性可以推断出:击穿电压先随着pd增大而减小,直到达到极小值,再随着pd增大而增大。

【思考题】

1.击穿电压是气体击穿发生的电压,放电的熄灭电压为什么与击穿电压不同?

答:熄灭电压是击穿之后再减小电压,直到放电结束的那个电压,而击穿电压是放电从非自持状态过度到自持的那个电压,熄灭电压的环境是存在了很多很多的电子离子,而击穿过程发生在电子数不断增加的过程,因而需要电压不断增高,以积累足够电荷,以至电荷产生的电场影响了外加电场,故击穿电压要高于熄灭电压。

2.简述判断击穿的方法。你对提高实验中击穿判断精度还有什么建议。

答:气体击穿后电路中形成电流,使二极管流过的电流迅速增大,电压表示数显著增大从而判断击穿。可进行多次测量,舍去不合理数据,所测数据之间的差值要控制在数据的5%以内,最后将合理的数据求平均,即为最后的该压强下的击穿电压。

个人建议:因为气体击穿后电路中形成电流,使二极管流过的电路迅速向增大,可使两人同时观察电流表电压表,增加判断准确性。

3、第一组数据为什么从20pa开始测量?而且为什么首先向气压较高方向继续测量?

答:20Pa左右将出现最低击穿电压,往高气压测量是为了稀释空气的同时尽量排出空气,减小空气成分的影响,使管内气体尽量接近真空。

4、为什么在20pa以上气压范围内的增加间隔大于20Pa以下气压范围的间隔?

答:20Pa以下测量时,击穿电压变化幅度较小,为了精确测量,不能大幅度改变气压。

5、重复测量20Pa的击穿电压,有所不同,什么原因?

答:真空泵不断抽气,氦气的浓度和气压发生变化,并且每次实验后都将留下已经电离出来的离子,影响接下来的实验。

6、较高气压时,气体击穿后放电管电压为什么会突然下降?

答:击穿后电流自动增加,放电电压借助回路自动调整,特别是亚辉光放电模式下伏安特性呈现负阻性导致电压降低,类似自感现象。

7、每次重复测量之前,为什么把电源电压调至50V以下?

答:为了保证前一次击穿放电熄灭,尽可能去除已经电离的离子。

【实验心得与感悟】

本次实验中,由于初期考虑不周,未对质量流量计的调节范围进行检验,所以到后期无法将气压调节到80pa以上,不得不调节隔膜阀,来达到调节压强的目的,但是调节隔膜阀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以至于后两组数据无法使用,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第一组数据从20Pa开始测量,而且继续测量气压较高的地方。因为刚开始空气在管内部仍有残留,若从4Pa左右的气压条件开始测量,会造成氩气不纯,影响实验结果。若从100Pa开始测量,会造成仪器打开不久就经历高压发热,易减损仪器寿命。而20Pa左右出现了最低击穿电压,继续向高气压方向进行是为了减小管内气体成分的影响,并在高气压实验过程中把管内空气稀释,尽量接近真空。可见,一个实验的步骤设计是要全方位,多因素考虑,不得有半点马虎。考虑不周,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在调节20-4Pa气压的时候难度比20-100Pa的大,所以需要更加耐心和认真。调节气压稳定后才可转动电压调节钮,开始测量此时的击穿电压。

在测量20-4Pa气压所对应的击穿电压时,每次读取数据,数据都是一闪而过,所以一定要仔细,最好是两人配合,一个人看二极管两端电压值,一个人看气体两端电压值。在测量20-100Pa气压所对应的击穿电压时,可直接凭借气体两端电压的突变,读出数值,可一人进行读数操作。

气体击穿的判断,除二极管方法之外,也可以根据放电电流的突变进行。气体的击穿和放电熄灭是不可逆的,击穿之后,可以进行熄灭电压的测量,研究熄灭电压与击穿电压的差别。

参考文献:

[1]余虹,张家良,等.大学物理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95~199.[2]徐学基,气体放电物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大lian理工大学大物实验报告(论文)

第三篇:电缆绝缘击穿的分析及处理

电缆绝缘击穿的分析及处理

2011-10-09 10:15:06 来源:中电易展网

城市化的大力发展,使城市空间愈来愈紧张,工业企业生产的不同需要,也使电缆入地成为必然选择。但近年来,外力破坏和安装质量等原因造成电缆绝缘击穿甚至爆炸等已成为电网主要事故。一般来说,造成电缆绝缘击穿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机械损伤。由于重物砸伤电缆,挖掘机不慎误伤电缆,在敷设时电缆弯曲过大使绝缘受伤,装运时电缆被严重挤压而使绝缘和保护层损坏,由于底层沉陷直埋电缆受拉力过大等,均导致绝缘受损,甚至会拉断电缆。避免电缆机械损伤可采用架空电缆,如果是沿墙敷设的电缆应加以遮盖,地埋应有明显的标识,并及时制止在电缆线路附近取土。

二是施工不当。由于施工方法不良和使用的材料质量较差,使电缆头和中间的薄弱环节发生故障,导致绝缘层被击穿。预防这种现象,应提高电缆头的安装质量,在电缆头制作、安装过程中,绝缘包袋要紧密,不得出现空隙。环氧树脂和石英粉之前,应进行严格的干燥处理,使气泡和水分不能进入电缆头内,并加强铅包套边缘的绝缘处理。

三是绝缘受潮。由于电缆头施工工艺不良,使水分侵入电缆内部,或电缆内护层破损而使水分进入。铅包电缆敷设在震源附近,由于长期震动而产生疲劳龟裂。电缆外皮受腐蚀而产生空洞。由于制造质量不好,铅包上有小孔或裂缝。针对这些情况,应加强电缆外层的维护,定期在外护层涂刷一层沥青。

四是过电压。由于大气过电压或内部过电压引起绝缘层被击穿,尤其是系统内部过电压会造成多根电缆同时被击穿。对此,应安装避雷器,提高系统自动保护的科技水平。

五是绝缘老化。电缆在长期的运行中,由于散热不良或过负荷,导致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劣化,使绝缘层变脆或断裂。如果是这样,应按周期对电缆进线预防性耐压测试,发现电缆绝缘降低不能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应更换新的电缆。

第四篇:郎咸平现象背后的真问题

“郎咸平现象”背后的真问题

作者:秋风

在不允分的意见竞争空间中,不是谁最理性,而是谁的意见最感性,谁就可以获得更多支持。郎咸平就是这样的意见空间中的英雄。

某网络媒体近日制作了一个专题,用若干事实说明,郎咸平的诸多观点站不住脚,甚至他的学历都值得推敲。

自郎咸平在国内走红之后,就有人把“郎咸平”当作社会、文化现象议论。“郎咸平现象”也确实反映了处于转型中的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公共知识界面对这些问题的无力与混乱。

根据笔者有限的观感,郎咸平所描述的事实,大多数是真实的。他之所以获得诸多读者、观众的认可,就是因为他比较直率地指出了当下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等领域中的问题,比如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内部人自卖自买,房地产行业的暴利,劳工的低福利等。主流学界当然也在谈论这些问题,但其论调不温不火,这让那些痛切感受到不合理体制之害的民众非常失望。郎咸平让他们眼前一亮。

郎咸平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也让普通人极易理解。比如,郎咸平称:这个世界上铁矿石或铁矿砂多得跟海边的沙子一样,本来不应当价格很高。现在价格之所以很高,是因为华尔街的那些金融投机家们在操纵。他们通过操纵价格谋取不义之财,甚至故意害中国。郎咸平对绝大多数不合理现象的解释,似乎都是“后面有一群贪婪的有钱人或掌权人”,他们是“坏人”,在实施某个“阴谋”,所以,这个世界变得很坏。这样的解释通俗易懂。

接下来,郎咸平所开出的药方,当然就是“清理坏人”。那么,由谁清理这些坏人呢?当然是权力。这样的药方,同样很容易被迷信清官的民众接受。

当然,不管郎咸平所说的现象是否属实,不管他所开出的药方如何不对症,他都有表达意见的自由和权利。在开放的言论空间中,肯定什么样的意见都有。只要这个空间是开放的,那就会有其他意见出现,这些意见可能更为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更为理性地解释现象,并提出更为健全中肯的解决方案。只要我们相信,人类从总体上说是理性的,那就可以相信,理性的意见终究会在诸种意见间的竞争中占得上风,获得多数人的认可。

麻烦在于,我们的意见空间尚不是充分开放。有很多对现实更为真实的描述,以及更为健全的方案,无法进入公开的言论竞争世界。事实上,由于某种约束,很多具有智慧的人根本就不公开表达意见,很多具有理性判断能力的民众,也不公开表达选择倾向。这样,在意见竞争的空间中,竞争规则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是谁最理性,即可获得最大多数的支持,而是谁的嗓门大,谁的意见最感性,谁就可以获得更多支持。郎咸平就是这样的意见空间中的英雄。

这才是我们应当面对的真问题。如果郎咸平与郎咸平之外的其他人,都可以更为充分地表达意见,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开放而平衡的意见空间,在此空间内,人们可以对问题有更理性的认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健全的方案。

第五篇:消解张爱玲:“张爱玲现象”背后的文化解码

消解张爱玲:“张爱玲现象”背后的文化解码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09-10-9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论文大全

百度推广

摘要:“张爱玲现象”既是文学价值的深层次解构,更是文化思考的存在方式。它的内涵也相对广泛,它所产生的共振已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研究。本文理性地剖析了“张爱玲现象”的经典化意义,肯定了它的产生对于推动文学 发展 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经典化;热张;小资

从“经典化”到“符号化”,“张爱玲现象”的转变过程其实是文化转变的一个过程。“尽管说„张爱玲现象‟是一种经典化的表现,转型以后这种经典化就走向了„符号化‟,逐渐地随着经典化的演进,„符号化‟所代表的不是文字,而可能成为个人的一个标志。”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文学的发展,“张爱玲现象”的本身在社会环境、群体的思维方式、消费文化以及商业文化发达的条件下,都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张爱玲现象”具有了多极化的发展。

一、百花齐放的“热张”运动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百家争鸣”,是历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因为这是他们实现精神价值、发挥仁智才学的理想境界。然而,这一梦想和理想在曲折复杂的 历史 发展中曾倍受挫折,当代文学争鸣经历的风雨坎坷就是见证。“张爱玲现象”恰恰是文学争鸣、百花齐放的最好见证。来自学界的,民间的各种研究、欣赏、仿效恰恰也是这个见证的有力支撑。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爱玲热”成为一场较大规模且持续不断的以张爱玲为品牌为文化符号的消费活动。有人也许不读张爱玲作品,却早知张爱玲的大名,熟知张爱玲的逸闻妙语。更普遍的情形是,“误读”和“浅读”张爱玲,忽略其深刻的人性探寻和别致的审美创造,把张爱玲“明星化”、“小资化”。她的传奇经历、她的爱情悲欢、她的日常喜好、她的华美而苍凉的作品、她的俏皮话,一方面是出版业、影视业的卖点,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小资阶层竞相追逐效仿的热点。创作名家变成了文化明星,文学名作变成了市场精品,欣赏张爱玲变成了“消费”张爱玲。“„热张‟运动可以理解成学界与民间对张爱玲理解的多个版本,同时„热张‟现象所产生的连带反应就是深层次地促动了文学社会化的发展,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运动中,张爱玲不再是文学的一个符号,而且她成了一个文化图景。”文学作品到实实在在的生活模本的重现,已故多年的张爱玲的魅力不断被挖掘出新的可能性。

“张爱玲现象”不单单是文学界的一个现象,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符号。作为传统文化的容纳与衔接,“张爱玲现象”更直观地体现了文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意义所在,当然我们还应该还清楚地看到“张爱玲现象”在被世俗化与平庸化,显然这样的一个过程并不是理想的结果。的确,“读张”、“看张”的表面似乎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在这个削平深度、雅俗互融的时代,谈谈张爱玲的贵族出身及“另类”个性和浪漫爱情、欣赏她小说的故事性、品品她的俏皮话,是一件怡情养性的赏心乐事。张爱玲的悲哀与虚无、深刻与独创就这样被“误读”和“浅读”掉了。十年前就有敏锐的学者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张爱玲的读者群大都受过良好的 教育 ,多为正在形成中的白领或是学院中人。然而从普遍的阅读接受来看,除却专业研究者,恐怕少有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张爱玲作品中深蕴的悲凉,以及那种于人生的„惘惘的威胁‟。张爱玲的作品中隐藏着的式微破落的颓势,对私人生活关注背后的犬儒。对价值的嘲弄与颠覆,以及对人性近乎残酷的解剖,这一切,大都被浮躁的阅读心态给忽略和消解了。”

二、文化崇尚的“悲凉”性别

在大众谈到张爱玲时,更多的说辞则是悲凉、华美、惊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经典化代表的张爱玲,她的身份界定始终是带着一丝被误读的痕迹。人们常常认为,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没有自我,她们的生存方式都极为卑劣。她们大多数不能在获得物质生存的同时主宰自我,而要通过依附男人,借助婚姻来摆脱生存的困境。无可否认,张爱玲小说女性的生存意识十分坚韧。“张爱玲的小说与散文已一再言明她的女性形象是现实狡猾的求生存者,而不是用来祭祀的生活牌位。”而她们在与现实的较量中,往往会不自觉地丢失了女性自我意识。综观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我们发现其女性形象无不在物质生存与寻找女性自我中苦苦挣扎着。从张爱玲早期创作来看,女性自我意识明显占据着主导地位。到了创作的高峰期,张爱玲深切体会到在男权社会里女性艰难的生存困境,也意识到在物质生存面前,女性自我意识的无力感。在张爱玲创作的后期,她冷静地审视和还原了 现代 职业女性的生存境况和自我意识,在物质生存与自我中找到了相融点,同时也透出女性寻找自我归宿的希望之光。她告诉人们:在生存困境面前,什么是女性真正的归宿,女性又应如何寻找自我的归宿。

不管我们怎么样去评价张爱玲,或者如何去解读“张爱玲现象”,受到传统文化思维的影响,在我们面对张爱玲的时候,女性的性别、女性的意识、女性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制约,这种制约必然地为所谓的文化热与文化景观打上了特殊的烙印。在张爱玲的思想里,死是容易的,生却是很艰难。单纯活着便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这就是张爱玲的生存观。但她更要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强调自我归宿感的重要性。早期的张爱玲为了宣告走出男权控制的体系,而让虞姬自杀。从这以后,她已跳出了这个价值以外,以一种更冷静、更客观的态度,深切地看到男性价值系统对整个社会的渗透,以至对女性自身的渗透。

三、符号化的张爱玲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 中国 社会的转型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文学中的宏大叙事渐无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平民化、市俗化的视角,在这种背景之下,张爱玲那些小男女恩恩怨怨的文字特别具有亲和力;再者因为张爱玲的文字与其生活方式迎合了现代都市文化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她的个性、她的从容、她的优雅与博识成就了其文学个性。

(一)小资情愫与消费意识的博弈

在多元化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张爱玲由经典化到符号化的转变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具有时代特色的消费意识同时又具备了文学元素的特点。那么在边缘文化时期,张爱玲的小资情愫成就了消费意识,继而使文学作品承载了传统文学与变革后的文学作品的对弈,更为主要的是小资情愫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学消费的成本、文学消费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变革。

有评论家也注意到小资写作只学了张爱玲的皮毛甚至是她反感的部分,“张爱玲被错误或者片面当成了偶像。假如抽去了张爱玲的那种虚无的体验,单是那些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描绘,和津津乐道的都市情感体验,我想刚好是张爱玲的都市形象的反面”,“后来的很多人学张爱玲,……刚好是反其道而行之,张爱玲小说中消解掉的东西在他们这里努力地被还原出来”。小资写作模仿张爱玲面对俗人俗世的坦然,却不能像张爱玲那样提升出人生的意蕴;小资写作模仿张爱玲玩味细节的能力,却不能像张爱玲那样能从细节中捕捉时代的总量。

显然,小资情愫与消费意识的搏弈并不能等同,而是相互之间有张力,有排斥,尽管也有同一性,但是这种同一性更需要体现文学功能的,文化 发展 的一个考量标准。

(二)文学价值与精 英文 化的同一性

文学价值莫过于被广泛的受众所接受,而精英文化则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内一种共性的文化,它是不可能被大众所接受的。在“重写文学史”的思潮中,张爱玲具有典型意义。这种意义的推崇对于文学价值的泛化以及与精英文化的对决又有着特殊的意义。

张爱玲在“重写文学史”的谈论及后来的文学史写作中被经典化也是社会文化力量“内外夹攻”的产物。“内部”的力量就是上面提到的、当时大陆的思想解放和文坛的自主性、主体性思潮;“外部”的攻势则来自美国学者夏志清的《 中国 现代 小说史》在大陆产生的影响。夏志清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译本1985年左右从香港传入大陆,引发了文学史写作与经典秩序的“地震”。此前关于张爱玲的“重新发现”尚带着些许的暧昧,在对她的评价上也显得谨慎、犹豫和举棋不定,远远没有达到要把她置于文学史顶端的程度。夏志清的文学史则非常明确地提出:张爱玲“可能是五四运动以来最有才华的中国作家”,《金锁记》则是中国“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张爱玲、钱钟书等40年代上海文人的创作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峰,“比文学革命时代那一批作家要成熟得多,足以代表新的一代”。正是夏志清的文学史把张爱玲的地位提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三)意识问题与女性语权的斡旋

女性意识问题是文学界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随着女性文学话语权的产生将女性的意识问题与女性话语权的问题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在她的作品中,她把女性意识女性话语权的有机结合最终融合成了自我意识的一个的表达与主张,也就最终完善了女性的意识与话语权的整体回归。

不可忽视的是“张爱玲现象”作为文化界,文学界的一种必然现象,在消费主义时代它所引发的现象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我们只有真正意义上读懂张爱玲,深层次去理解张爱玲的作品,才可能促使“张爱玲现象”发挥它的作用力。

注释:

公秀梅.《从当代文学思潮看张爱玲热现象》,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王敏.《从“消失到重新发现”—评半个世纪的张爱玲热》,信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

温儒敏.《近二十年来张爱玲在大陆的“接受史”》,《再读张爱玲》,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王德威.《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宋明炜、刘志荣、孙晶.《我们如何面对都市》,《百年文学十二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 文献 :

王晓明.《在新的意识形态笼罩下的90年代的文学和文化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灵真.《海内外张爱玲研究述评》,现当代文学复印报刊资料,1996年第7期。

徐学.《当代中文世界的张爱玲景观—兼谈大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论和研究,1996年4月。

陈思和.《民间与现代都市文化一一兼论张爱玲现象》,现当代文学复印报刊。

下载低压断路器背后击穿现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压断路器背后击穿现象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浮躁现象分析

    浮躁现象 原因 1、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导致人们浮躁心态。因为高科技强调一个快字,人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一壶酒,几碟菜,海阔天空地聊天,神游。人们追求速度,效率和解决方法的......

    35kV变电站断路器跳闸异常分析与处理

    2012年新疆电力行业专业技术监督工作会议论文 35kV变电站断路器跳闸异常分析与处理 [内容摘要]35kV宁清变电站2号主变35kV侧3502断路器跳闸,运行人员试送不成功,检修人员对一......

    复读现象之分析

    安徽省考生复读现象之分析 高考已经结束了,面对高考成绩,历年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自然是那些考试超常发挥的人,他们在最关键的一次考试时,破天荒的考出了历史最高分,自然......

    通渭现象分析c

    早就听说国内甘肃通渭县是闻名全国的书画之乡,国内著名作家贾平凹这样描述自己在通渭县书画之乡看见的情况,“通渭人处处表现着他们精神的高贵。你可以顿顿吃野菜喝稀汤,但家里......

    组织计划+现象分析

    组织计划能力 上司(领导)交给(指派)你一项工作(任务活动),你有什么打算? 一个 帽子+三个环节 破题帽子----信任,锻炼,完成 三个环节----计划,实施(正常,意外是不是能解决),总结(工作,个人) 帽......

    教育热点现象分析

    教育热点现象分析: 1、德育教育历来为学校教育所重视:小学一二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三到六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初中和高中也有相应的课程开设。但是从孩......

    啃老族现象原因分析

    城市啃老族现象原因分析【摘要】 家庭是是个人社会化的开端,是所有人社会化必经的场所。城市啃老族的出现,充分表明他们没有形成健全的个性,没有学习并掌握相应的角色知识,更无......

    中学校园手机现象分析

    中学校园手机现象分析 魏万兴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已经逐渐从一种奢侈品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通的通讯工具,手机的消费群越来越广,校园也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