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标题艺术
新闻标题艺术
第一讲 概论
1、《现代新闻传媒标题艺术》是一本研究新闻标题的书。在本书中,作者以广义的新闻标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现代新闻传媒中各种新闻标题及其他标题的功能、原理、结构、特性、类别等的探讨,寻求它们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归纳、总结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
2、“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这是人们在读书看报的经验中得出来的感性认识。根据人的视觉线位移规律,标题通常是给予读者的先入为主的第一感觉。
3、一般而言,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条新闻能否吸引读者去读、去看,标题是关键,即所谓“题好一半文”。一个好标题,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一篇新闻或文章增光添彩;可以在一瞥之间,拨动读者的心弦,吸引读者,影响读者,帮助读者,指导读者阅读和理解文章。有时人们对文章的具体内容已模糊不清,但对其标题则记忆犹新,可谓题出于文,甚于文;青出于蓝,胜于蓝。以此足见其标题之重要。
4、新闻标题可以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标题指的是新闻传媒上的新闻、文章的题目;狭义的新闻标题通常特指新闻传媒上新闻这种文体的题目。此书的研究对象为广义的新闻标题,其定义如下:在新闻传媒中(以报刊为主)用来揭示、概括、浓缩、评价新闻或文章的一段文字,它放在正文之前或最显著突出的位置,所用字号一般大于正文。另外,本书也涉及到新闻传媒上的广告标题,并对此作了一些粗略的归纳和探讨。
5、新闻标题的发展
(1)最早的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学中的一个独立而重要的范畴,曾经历了一个逐渐成长、演变的过程。国外早期的报纸是没有标题的,17世纪末,美国出了第一张报纸,只出了一期,版面上没有标题,只是加大了两段文字起头的字母,以后起头的字母越印越大。人们突然发现这些特别大的字母,仿佛鹤立鸡群,使得密密麻麻的版面有了引人注目的“看点”,版面因此不再那么平淡。但是,当时仅仅是点缀、美化了版面,还没有赋予这些特别大的字母以特别的意义。19世纪,人们开始在新闻之上加标题,这时报纸上特别大的字母就不仅仅是为了醒目,也有了提示新闻内容的作用。19世纪中叶的墨西哥战争为美国新闻界带来了变革,到此,具有现代意义的新闻标题在美国的报刊上诞生。
(2)中国最早的报纸标题
个别偶然:中国最早的报纸标题曾出现在明神宗万历年正月十九日的民间报房出版的“京报”上,但那仅是个别而偶然的情况。
经常化栏目式:直到清末,标题的制作才经常化,但通常都只有作为对内容或形式进行某种区别的总标题,比如北京新闻以“上林春色”为题,武昌新闻以“鹤楼留韵”为题,广州新闻以“羊城夕照”为题,杭州新闻以“西湖棹歌”为题等。实际上,这些标题应为分类题,即为若干篇同类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的总题目。分类题的出现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标题,因为它无法区别这一条新闻与那一条新闻的不同之处,更不能使读者通过它对新闻内容有大致了解。
一文一题:随着近代社会的剧烈变化与新闻传播业的逐渐发展,特别是西学东渐的不断影响,为适应需要,在19世纪70年代,报纸编排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一文一题的编排形式开始出现。1870年3月,外国人办的中文报《上海新报》便有了“种树得雨”、“刘提督阵亡”等题,但是这时的标题与正文的字号、字体差别不大,不太容易引人注目。比如1899年创刊的《中国日报>标题与新闻正文的字体字号一样,只是加上一个圈圈或方块来区别。
一题多行:自20世纪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业竞争的加剧,报纸的编排形式得到较大的突破。……
誓死要做标题党:新世纪,尤其是网络和广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新闻标题的功能
一、提示内容
二、评价内容
三、激发兴趣
四、美化版面
五、体现风格
第二章 新闻标题的基本构架
一、主题
二、引题
三、副题
四、复合题的内在关系
第三章 新闻标题的主要类型
一、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
二、会议标题和政策标题
三、新闻评论标题
四、图片新闻标题
五、标题新闻
六、提要题
七、大标题、插题
第四章 新闻标题的一般制作程序及方法
一、通过读稿找出制作标题的内容
二、从新闻导语中找到制题材料
三、确定标题是否表态及表态的方式
四、制作标题时容易犯的错误 第五章 制作新闻标题的基本技巧
一、使标题富有“动感”
二、赋标题以新意
三、使标题富有意境
四、使标题有戏
五、赋标题以色彩
六、使标题富有民族文化特色
七、其他技巧
八、同一新闻的标题比较 …… 文摘
书摘
六、提要题
根据标题的位置来分,还可有提要题,大标题和小插题,这类标题严格来说不属于新闻标题,因为它们不属于一篇新闻的题目,或是放在新闻前面的提示,或是几篇新闻的总括,或是新闻某个部分的小题。但由于它们均与新闻和新闻标题本身有密切关系,故仍在新闻标题大类型的研究之列。提要题也称为提示题或纳要题,有时也直接叫内容提要。一般位于新闻标题之后,新闻内容之前,用在内容比较重要、篇幅比较长的新闻中。通过刈„新闻主要事实、主要观点等的概括和提示,帮助记者阅读和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实质,其作用类似于副题和说明性的编者按。·三位自称市纪委干部的人突然出现在某局长面前,告诉他已有18封群众来信拳报他有经济问题 ·某局长被审讯扣押,最后东挪西借了4.5万元做为保证金才得以回家。·经查明,真局长被假纪委干部诈骗了。破案只用了三个小时,但巨款已被挥霍了2.2万元。(提要题)小鬼拍门骗巨款 局长糊涂买教育(主)(《中国青年报》)这则提要题分三段从三个侧面,以三个有连贯性片断将一起诈骗案的案情脉络都概述清楚了。
到目前为止国家商标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只有19件;驰名商标并非单单是对名牌产品验明正身的“检验合格证”,而主要是名牌产品的一把保护伞;不具有驰名商标的商品,不一定没有达到驰名商标商品的标准,而具有经商标局认定的驰名商标的商品.一定是当之无愧的信得过产品。(提要题)驰名商标:
保护伞下好乘凉?(主)(《中国青年报》)该则提要题围绕“驰名商标:保护伞下好乘凉?”的主题,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正文的大意,从而肯定地回答了主题。中国铁路大提速(主)建国47年,中国铁路年平均提速不足100米;4月1日,从北京到武汉、上海、哈尔滨都可朝发夕至;本世纪内中国铁路客货列车将全面提速;四大干线上1800个道口虽然都有人值守,但行人的安全仍需自己加倍注意。(提要题)(《中国青年报》)这则提要题可以说是高度浓缩了新闻的主要内容,集中概括了中国铁路大提速所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方面。
书摘1(新稿)清正廉洁秉公办事率先垂范 党政机关干部公务收受礼品须登记
(3)(原稿)中办、国办发出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的通知
(新稿)提高透明度增强监督性
县(处)级以上党政机关干部收入要申报
以上三则修改后的标题新闻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取消赘长的某国家机构发布的某文件名,代之以一个或抒情或议论的虚题和一个说明性的实题。通过实题,简明扼要地把有关文件的实质内容表现出来;通过虚题,提纲挈领地把新闻事实的实质意义揭示出来,这种标题新闻的表现手法较之于原稿开掘得要深一些。
六、提要题
根据标题的位置来分,还可有提要题,大标题和小插题,这类标题严格来说不属于新闻标题,因为它们不属于一篇新闻的题目,或是放在新闻前面的提示,或是几篇新闻的总括,或是新闻某个部分的小题。但由于它们均与新闻和新闻标题本身有密切关系,故仍在新闻标题大类型的研究之列。提要题也称为提示题或纳要题,有时也直接叫内容提要。一般位于新闻标题之后,新闻内容之前,用在内容比较重要、篇幅比较长的新闻中。通过对新闻主要事实、主要观点等的概括和提示,帮助记者阅读和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实质,其作用类似于副题和说明性的编者按。
三位自称市纪委干部的人突然出现在某局长面前,告诉他已有18封群众来信举报他有经济问题 某局长被审讯扣押,最后东挪西借了4.5万元做为保证金才得以回家。
经查明,真局长被假纪委干部诈骗了。破案只用了三个小时,但巨款已被挥霍了2.2万元。(提要题)小鬼拍门骗巨款 局长糊涂买教育(主)((中国青年报》)这则提要题分三段从三个侧面,以三个有连贯性片断将一起诈骗案的案情脉络都概述清楚了。
到目前为止国家商标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只有19件;驰名商标并非单单是对名牌产品验明正身的“检验合格证”,而主要是名牌产品的一把保护伞;不具有驰名商标的商品,不一定没有达到驰名商标商品的标准,而具有经商标局认定的驰名商标的商品,一定是当之无愧的信得过产品。(提要题)驰名商标:
保护伞下好乘凉?(主)(《中国青年报》)该则提要题围绕“驰名商标:保护伞下好乘凉?”的主题,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正文的大意,从而肯定地回答了主题。中国铁路大提速(主)建国47年,中国铁路年平均提速不足100米;4月1日,从北京到武汉、上海、哈尔滨都可朝发夕至;本世纪内中国铁路客货列车将全面提速;四大干线上1800个道口虽然都有人值守,但行人的安全仍需自己加倍注意。(提要题)(《中国青年报》)这则提要题可以说是高度浓缩了新闻的主要内容,集中概括了中国铁路大提速所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方面。
以上三例提要题在内容上均属于传统提要题的范畴,还有一种类似于提要题的内容提要,一般来说它与提要题的功能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它除了对正文起提示、总结作用外,还起着重强调作用,因此它的篇幅和字数更长,多用于较为严肃的、重大的、经验总结性的新闻上,特别是《人民日报》比较爱用这种方式,比如: 扶贫.从计划机制转向市场机制(主)——浙江鄞县、景宁结对扶贫十二年的启示(副)内容提要:浙江省景宁禽族自治县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浙南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浙江鄞县地处浙东沿海,毗邻宁波,为全国经济百强县之一。自1985年以来,景鄞两县结对扶贫,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入地开发扶贫、异地开发扶贫三个阶段。自1993年实施异地开发扶贫以来.逐渐实施了从计划机制到市场机制的转换.即把贫困地区的政策优势和发达地区的地域优势结合起来,使开发式扶贫的效益在理论上达到最高值;把股份制优势和政府协调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发达地区资金来加快扶贫开发区建设;把利益共享原则和扶贫的政治热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发达地区资金来开发贫因地区的资源;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分配方式和政府的优惠奖励措施结合起来,使民族地区获得最大的实惠.从而使扶贫工作从政府行为转换为企业行为。景鄞结对扶贫12年,使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社会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强大的扶贫力量;扶贫工作从单一的政府行为转为全社会的行为,扶贫方式从救济式转换成开发式、开放式,扶贫机制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1997年3月12日《人民日报》)领导干部应守住四条防线(主)内容提要:领导干部应该从作风上、思想上、政治上和行为上守住四条防线: 耐得住艰苦。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否形成清廉节俭的风气,与国家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提倡艰苦创业精神,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第二篇:新闻标题的写作艺术
新闻标题的写作艺术
刘毓民
摘 要:本文围绕“新闻标题的写作艺术”这个中心,分别从新闻标题的作用、增强新闻标题吸引力的途径、多种艺术手法的合理利用、提升新闻标题吸引力应当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新闻标题写作的一些常见做法和技巧,探索性提出了标题艺术处理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新闻 标题 写作 艺术 手法 修辞 运用 途径 选择 合理 吸引力
一、新闻标题的作用
新闻标题是放在新闻前面的用以提示、评价新闻内容,引导观众准确理解新闻含义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标题制作是一门艺术,精彩的标题往往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新闻传播的力度和有效度。同时,标题还反映出一种导向、角度和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与评价。标题在新闻写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负有十分重要的任务,它可以为读者提供信息,可以吸引读者阅读新闻报道的内容,为读者选择新闻提供了依据等等。
在今天繁忙的社会中,报纸读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标题浏览者。1990年出版的波因特媒介研究所和盖洛普“追踪眼” 研究所的一项联合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读者们读过56%的标题,相比之下,调查对象只读过25%的新闻报道正文。只有将标题制的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这样才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二 增强新闻标题吸引力的途径
从新闻标题的作用来分析,那些生动、简洁、新鲜、准确、奇特的新闻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新闻标题的作用之一是向读者传递简要的信息,所以对于那些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的标题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即有意义的新闻标题。而那些具有新、奇、特等特点和具有形象感的标题也同样能够吸引人的眼球,所以那些具有
文采和趣味性的标题同样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另外,标题的装饰有别于一般的同样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简言之,要做到增强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就要从完善标题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入手,从标题的语言运用和非语言符号的运用这两方面来探讨如何更好地提升新闻标题的吸引力。
三.从语言运用来看,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语言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载体,对于信息的有效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可以准确的传递信息。新闻工作者在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信息基本事实的认知的同时,如果能够在语言方面进行雕琢,那样不仅可以愉悦人的感官,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可以提升新闻的质量,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使新闻标题在语言方面变得更加引人注意。
(一).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制作新闻标题如同画眼睛,通过对心灵的窗户的描摹,就能揭示出全文的精髓、总体风格与感情色彩。运用修辞是制作优秀新闻标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鲜明、生动、形象、传神地表达新闻作品的内容与主题,收到宣传的最佳效果。如果将叙述比喻为水,那么修辞手法则相当于盐,由于这一元素的加入,平淡的标题也可以平添味道。
不同的修辞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的作用是使所写的“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对偶的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的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设问的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等等。这些修辞手法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能生发出不同的光彩。
1.比喻的运用
比喻的特点是富有形象性,运用这一修辞格可以使标题更加形象而生动,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他们不熟悉的事物。
“鄞图”下乡“播种”换来新绿一片(引题)鄞县乡乡镇镇都建起图书馆(主题)(2001年1月10日《宁波日报》)
该引题运用拟人、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鄞图建立图书馆比喻为农民播种,好象把知识的种子播洒在农民群众之中,换得现在农民精神食粮的一片新绿。比喻的运用使得标题更加生动形象。
体坛巾帼美如花:郭晶晶,华贵牡丹;罗雪娟,带刺玫瑰。
(2006年3月9日《石家庄日报》)
这则标题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两位女运动员比喻为两种美丽的花朵,由于这两位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所以更容易让读者去继续探讨记者会有这样的比喻的原因,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2.对比的运用
对比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矛盾对立。对比的作用是在强调中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新闻主旨。
农民 卖鲜红的血
血站 赚黑心的钱
(1996年4月16日《南方周末》)
对比在这则标题中的运用为标题增色许多,在这里作者将农民与血站之间不同的做法并陈一处,两个颜色词语“红”与“黑”对立放置,这样一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这些强烈的反差凸显了新闻的内容,也将作者的愤怒之感表现了出来。
狗咬人——没事
人咬狗——罚款
(法新社 伦敦1989年8月3日电)这则新闻标题所描述的事实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奇性,标题概括出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将这个异于人们正常逻辑的事件“人咬狗”与普通的“狗咬人”放在一起,加强了对比的效果,概括并且突出了新闻的内容,而将这两种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加以对比,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的运用比拟是将人物化或将物人化。这样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加深人们的理解。
未名湖叫渴
(2004年3月6日《新京报》)
湖水叫渴让人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未名湖的现状,人们仿佛亲眼看到那湖水在干涸,亲耳听到湖水在呻吟,这个标题恰当地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增强了标题的吸引力。
3.对偶的运用
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的特征是音节整齐匀称。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对偶可以使标题呈现一种平衡与对称的形式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春风得意“马蹄轻”;壮志未酬“身先去”。
(1994年7月21日《长春日报》)
这则新闻报道的是在第十五届世界杯比赛中,罗马里奥等人轻松晋级,而马拉多纳等人则因各种原因未能进入决赛。这个标题运用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并且化用了《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和吟颂诸葛亮的《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两首诗中的名句。这样的标题在形式上给人以对称感和平衡感,读来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带给人美好的艺术感受。
卅载冷暖岁月 当代冰霜爱情(引题)
少帅赵四 正式结婚 红粉知己 白首缔盟(主题)
夜雨秋灯 梨花海棠相伴老 小楼东风 往事不堪回首了(副题)
这则标题是讲述张学良将军于1964年7月与赵一荻女士在台北举行婚礼。这是一则将事物,情景与感情融为一体的标题典范。标题在对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结婚的事实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他们相爱三十年间的挚爱真情用如诗如画的语言概括出来,用“夜雨秋灯”“梨花海棠”“小楼东风”这些传情达意之物,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二人坚贞不渝,纯洁无暇的冰霜爱情。这则标题用语雅致而又清新,在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之外,又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所有的标题在形式上都是运用对偶的方法,读来朗朗上口且富有意境美。
4.双关的运用
双关一般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意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语意双关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利用双关这种修辞方法可以达到隐晦地表达编者态度的目的,还可以利用谐音双关增强幽默感。
A.不让“五保”变“无保”
(2001年12月12日《中国社会报》)
B.莫让“绝技”成“绝迹”
(2008年3月14日《中国航天报》)
题中“无保”由“五保”谐音而来,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此谐音便变得一目了然,使读者看其标题即可识其大体。这样的语音双关同时也体现了编者的态度,使标题于平实中现锋芒。
别再让农民成为消“废”者(2006年3月16日 新华社)
这篇报道讲述的是农村市场是假冒伪劣的重灾区。在标题中消费者和消“废”者同音,作者利用这个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清晰明确地展示了农民深受假冒伪劣产品之害,同时也对那些不法商家、厂家提出警告。双关,在这里的运用,既使读者对这个新闻事实有了简要的了解,同时又引起了人们阅读的兴趣。双关,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就是使得读者能够联想到两个双关词语之间的联系,从而激起读者继续读下去的愿望,而这正是标题加大其吸引力的手法之一。
5.顶真(也称为“连珠”)的运用
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运用顶真这一修辞格可以收到议事说理准确严谨,状物叙事条理清晰,书写格调清新的效果。
越穷越不买书,越不买书越没文化,越没文化越不买书,越不买书越穷(引题)
文化消费何时走出怪圈?(主题)
(2000年2月8日《信息日报》)
该引题采用了一种回环往复的修辞手法,使得语句首尾相连,这样既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又能引人思考,在形式上也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6.仿拟的运用,仿写古诗词名句佳句,利用古典文学中的情景交融之法,为标题营造一种意境美。
仿拟,是一种修辞方式,即仿照现成的、通行的词语、句章、韵律,改变其中的语言成分,造成一种意义相反或相似、相近的新的语言形式。
知否,知否,绿消红瘦(主题)
连绵阴雨使杭州名花展上部分花卉受损(副题)
(1999年3月11日《钱江晓报》)
该报道主标题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仿用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样仿写,既切合新闻的内容,又将娇花淋雨后的可怜之态,现于笔端。这样一来,使得标题显得更加灵动,既契合文意,又颇具新意。
垃圾山,垃圾山,害得居民苦不堪,不知几时搬? 臭水流,臭水流,流到大街小巷头,行人个个愁!
(2001年2月21日《长江日报》)
该标题是仿照白居易《长相思》的诗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而做的。仿拟的运用,让读者形象地感知当地居民受垃圾无人治理危害之重,使得这则标题更加形象生动。同时,反复与押韵的使用,使人读来琅琅上口,也为标题增添了活泼的氛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钱塘活水来(主题)
今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副题)
(1981年5月9日《光明日报》)
这则主标题是仿用宋代朱嘉《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则标题贴切而又形象地展现出西湖被注入活水后的情形,那波光粼粼,天水一色的美妙情景,仿佛浮现于读者的眼前。该标题化用前人诗句贴切而又自然,在形式和意境上,都带给人美好的感受。
由此看来,仿拟句式的使用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新闻事实,突出了新闻的主题思想,那些融合诗情画意,借鉴绘画的艺术技巧和诗都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审美感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新闻标题增加了吸引力。
7.俗语、谚语、歌词等融入标题当中
俗语、谚语、众人传唱的歌词等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它们来源于人民,贴近人民,在新闻标题中运用这些语言可以为标题增添活泼的气氛,增强了标题的吸引力。
扯皮一年半 招待近一万 吃喝归吃喝 事情仍未办(引题)
丹江口二中师生栖破庙盼迁校望眼欲穿(主题)
(1986年6月18日《中国青年报》)这个引题运用人民群众中常见的口语来概括新闻事实,这样写来贴切、朴实、通俗易懂,同时表现了作者的倾向性。这些词语鲜明地反映出作者的立场,对那些只是走形式主义,借公事而徇己私的官员的讽刺。
北京出现三替医护服务公司(引题)
“久病床前有孝子”(主题)(1994年7月20日《长春日报》)
主标题化用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样一化用,既贴合新闻的内容——公司开辟的三替医护服务,又翻用出了新意。这样一来,标题概括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俗语的使用为平淡的叙述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旅游被市场撞了一下腰
(2000年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波涛在后岸 在前!(2006年《骊山报》27期)
这则标题巧用了传唱率高的流行歌曲“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波涛在后岸在前!”这样一来,提高了读者的兴趣,同时又令严肃的报道变得灵动而活泼,软化了硬新闻,更加贴近大众。
8.引用的应用
引用是在新闻标题中引入新闻人物的话或常用的俗语、成语、名句,引用的运用能够拉近新闻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让读者感觉真实。
纪念抗震30周年:儿啊,你在唐山还好吗?
(2006年04月26日 《燕赵都市报》)
这个标题引用新闻人物的话语,巧妙地拉近了读者与这个新闻的关系,人们仿佛能够听到母亲对于儿子的声声呼唤,能够体会到母亲满腹的忧虑。这么一来,标题显得更加贴近读者,增强了读者与新闻的联系,从而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花开九朵 各表一枝
(2007年《骊山》三八专版 时任三车间书记王艳在纪年三八节时,写车间的9名女工稿件标题)这个标题,既表明了三车间女工人数,又表明了九位女工美丽漂亮,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绩突出,犹如绽开的花朵。
9.设问的运用
设问句能够引起人们的疑问,从而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阅读新闻,因而设问在标题中的运用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
美汞污染,源自中国?
环保总局:毫无根据
(2006年4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
设问句自问自答,明白地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这则新闻标题里,设问句不仅交代了新闻的基本事实,而且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态度。
(二).词语的合理选择
运用准确的语言,能够准确的传达新闻事实,而恰当贴切有点睛作用的词语,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
1.动词的运用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和变化的词。动词在句子结构中是一个活跃的因素,恰当地使用动词可以使标题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新闻要告诉人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事物)、发生了什么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最想知道的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传递“发生了什么事”这一信息的重任主要是由动词来担当的,因此,我们应该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来实现“发生了什么事”这一新闻内核的准确表述。动词的连续使用: 翻栏杆过马路车撞人飞(2004年6月30日《羊城晚报》)
翻、过、撞、飞,这一系列连续性的动词,将这一连串的动作连缀起来,仿佛词的情景意蕴的新闻标题电影里的连续镜头一样,使人如亲眼目睹一般。
点睛动词的使用
趵突泉沉睡两年有余泉城人心焦九百多天
昨天,她醒了
(2001年9月18日《大众日报》)
标题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趵突泉喻为一个睡美人,一个“醒”字让人仿佛看到趵突泉从已沉睡了两年多的土地上苏醒,她睁开惺忪的睡眼,缓缓舒展流淌的涓涓发丝化作淙淙的泉水。一个醒字,照亮了整个标题。这样一个虚写的标题,同时也能够吸引读者去一看究竟。
动词状态对比
将情节高度缩微后入题,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可闻、可见、可触、可感。近来,许多人倡导的新闻故事性,其标题制作也体现了这一特色,从标题上,读者就不难了解到情节亦即事情的变化和经过的主干。
道路积水没了 市民笑了
(2003年9月18日《解放日报》)
在这则标题中积水没了与市民笑了,形成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通过这个对比展示了经过城市积水工程的实施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便利,在这种对比之下,新闻标题的反差效果显现出来,更加吸引读者的目光。
2.数量词的运用
数量词在标题中的作用是数字能够清晰、直观地表明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直观地表达作者对于事物的看法,能够清晰、直观地表明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操劳10年判得报酬200万元(2004年3月12日《新京报》)
数量词10年和200万两者之间的对比构成了一个悬念,到底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对应关系,这个问题牵引着读者,于是,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就跟着提升了。
3.拟声词的运用
拟声词的运用可以令标题更加生动活泼,形式更加新颖。
咯咯嗒 老母鸡听着“小夜曲”生蛋
(2006年4月16日《新民晚报》)
标题运用拟声词“咯咯嗒”,使一则本来普通的新闻变得意趣盎然,充满趣味性,也满足了受众娱乐的需求。
4.新名词、外来词语的运用
语言从来都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上新事物的产生促成了新名词的诞生,各国文化交流的扩大,使得各自的语言不再闭塞,而是不断交流,互相借鉴。这些新名词、外来语在标题中的用使标题更加新颖活泼,为他增添了活力。
菜鸟级选手学装修:怎样与设计人员打交道
(2006年4月12日《北京娱乐信报》)
在网络语言中,“菜鸟”一词随处可见,“菜鸟”的意思是初学者,在这则标题里,运用这一词语,给标题增添了活力。
女秘书pk洋老板(引题)
史上最牛女秘书轰动中国外企圈(主题)
(2006年4月26日《南方都市报》)pk本是英语“play killer”的缩写,意思为“杀人游戏”,随着2005年超级女声的走红,“pk”一词也变得家喻户晓。在这则新闻标题中运用这个外来词语,为标题增添了趣味,也为本来就具有反常性的新闻,更加聚焦人们的眼球。
(三).句式的选择
句式在标题中运用恰当可以引人注意,比如疑问句式:在编者抛出问题和读者寻找答案中就可以在不经意中引起读者的兴趣;而倒装句式则在一般的叙述句中显得突出,可以在形式上对读者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吸引读者。
1.疑问句式
“山西省会在哪里?”2006年4与24日《人民日报》)
这篇新闻报道的是上海某著名高校自主招生出的一道面试题——山西的省会在哪里,而这道题却难住了许多尖子生。这则新闻标题的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它的这个疑问句式,山西的省会在哪里是一个在人们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不是问题的问题,而他却出现在报纸上,这首先就令读者产生了疑问,也正是这个疑问带领着读者去阅读这则新闻,从而令这则标题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
2.倒装句式
停业啦!四百个体户(1998年2月5日《开封日报》)
这个句子将谓语提前,一改人们以往的接受习惯,显得非常有吸引力。
(四).非语言符号的使用
在人类未创造文字之前,我们的先祖就已经开始利用各种图形图象作为信息的载体来传递信息,当时的符号所表述的意义是直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符号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在社会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意义,而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非语言符号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文字的字体、大小、粗细、工整或潦草等等;第二类是体态语言,如手势、表情等;第三类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如交通标志等具有社会意义的符号。
我们将非语言类的符号应用在新闻标题当中,逆于人们的既定认知,因此能够引发人们阅读的兴趣。应用在新闻标题中的符号主要是第一类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和第三类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美国社会学家、预言学家丹尼尔•贝尔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符号学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同样体现了这样一种潮流。
1.标点符号的应用
标点符号在叙述中辅助文字进行信息的传达,各种不同类型的符号本身具有不同的作用,语言是人们用以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言又不可能传达出言语主体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所以,在非人际传播中,尤其在大众传播里,标点符号的应用是必需的。
“医托”行骗,可恶!
医院示众,妥否?(2000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首先,在这短短数字的新闻标题中运用了四种标点符号,而且是表现强烈感情色彩的问号和感叹号,这样的标题首先刺激了读者的视觉神经,而且这些标点符号巧妙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色彩,是新鲜而生动的。标点符号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了同样的感情。
中国禽肉含流感病毒?胡说!(主题)
外经贸部长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韩日禁止中国禽类进口(副题)
(2001年6月10日《解放日报》)
在主标题这个设问句中,编者自问自答,一个问号与一个感叹号表现了他的气愤,在这里,符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情感表达的载体。
2.物化、程式化符号的运用 迟来的正义=无正义(2000年6月16日《南方周末》)
这个标题中的=如果用汉字“等号”来代替,并不能够凸现“迟来的正义”与“无正义”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数学符号的使用使人们清楚直观地感受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增强了人们的视觉冲击力,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态度。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谈(引题)
人文精神+科技背景=中国MBA(主题)
(2000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这样的标题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标题中运用数学中的加法公式,使读者看来一目了然,也很容易吸引受众的目光。
左转车道里 “×、7-20”为新交通标
(2006年3月22日《都市时讯》)
这篇报道是说在有“×、7-20”这样标志的车道里,车辆不可以在7时至20时左转弯。这则报道运用了交通里的左转弯标志,向读者传递了一个新事物、一条信息,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对读者造成一定的吸引力。
(五).版面语言的运用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版面语言,主要是指标题的装饰和对标题的形状进行的编排,编辑手段对标题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好的编排方式能够打破常规,吸引读者。
1.以色彩斑斓的新闻标题来吸引受众。
随着现在编排技术的发展,彩色印刷技术的成熟,新闻标题已不再只有黑白两色,而且也不再局限于用套红或者套蓝,来对标题加以强调,现在运用色彩斑斓的标题来吸引受众,甚至有些新闻标题以图片作为背景来吸引受众,比如《台湾时报》2004年12月23日的标题:家乐福涉刷卡换现金。该标题放在一幅家乐福超市外夜景的图片上,图片中夜色浓重、一片漆黑,让人有种不安感。再如2004年12月25日的标题:浪漫港都水光绚丽。该标题在一幅璀璨的礼花图案中,整个画面充满喜气的氛围。
2.以别出心裁的编排来吸引受众。
我们传统的新闻标题的编排形式以横排和竖排为主,所以在新闻标题在编排形式上突破传统也可以打破读者既定的阅读习惯,从而吸引受众。
引题竖排,主标题横排,或引题横排,主标题竖排,二者构成一个直角。或者复合式标题的多层标题在排列形式上组成多种几何图形来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引题当作栏题,并且与主标题横竖结合。这些栏题,往往与主、副标题不同,它们以黑底白字出现,像条幅一样,利用颜色的反差来刺激人的视觉神经,从而使引题显得更醒目些。
主标题中运用不同的字体。这种编排可以使沉闷的标题变得更活泼,更具吸引力。
我们还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编排方式来对新闻标题进行组织和编排,力求出新、出奇,以吸引读者的目光。
四.在提升新闻标题吸引力的同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防止猎奇心理
我们新闻工作者要牢记自己肩负的舆论引导的责任,在追求提高新闻标题质量的同时,必须防止趣味低下。我们追求新闻标题的形式新颖,用语新奇,内容具有趣味性,但不是说要媚俗。
2.坚守职业道德,注重人文关怀
我们在制作关于社会橄榄结构的两端--知名人士和弱势群体的新闻标题时,应当以人文思想为指导,不能一味追求新奇和刺激而不顾知名人士的隐私权和弱势群体的自尊,要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时刻牢记记者的职业道德。
2009年12月24日
第三篇:如何写新闻标题
如何写新闻标题 文/ 浙江大学 郭庆
前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它可以鲜明地表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因此,编辑记者在标题的制作上多花点功夫,多推敲几回,还是非常值得的。
通俗化——现代传播对标题的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新闻受众群的变化,是标题制作不断走向通俗的文化基础,通俗浅显成了报纸新闻的本质特征。过去,中国报纸的读者大多是知识分子,因而报纸语言相对显得儒雅,书面语用得较多。而在西方,报纸新闻的读者面一直较广,普通老百姓是报纸的主要读者和消费者,所以他们的新闻标题一直以简洁、通俗为主。如今,我们的报纸也已走向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共享的“文化快餐”。既反映国内外大事,又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新闻性和可读性并举,是报纸赢得读者的基本原则,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新闻标题,成了报纸的“眼睛”和“卖点”。好的标题,它可以一目了然的直观性,紧紧抓住读者。
以笔者的观察,《北京青年报》和《羊城晚报》这一南一北的两家报纸,堪称这方面的佼佼者。他们的标题,并不讲究刻意的对仗和工整,语言上也多使用没有精雕细刻的大白话,却让人一看到标题就感觉到特别亲切,特别贴近,好似跟你在拉家常。在组版上,再配以黑体大号字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力。比如《北京青年报》曾有一篇报道,说的是入冬以后北京煤炭市场的供求情况和煤炭质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一篇内容很普通的报道,编辑做的标题是:《蜂窝煤有几个眼——来自煤炭市场的报道》,结果一下子就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实际上,一个好的标题,不但能给文章锦上添花,还能起到拾遗补缺修饰美化的作用,它能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的眼睛顺着标题去看正文。
报纸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贴近性,“俗”标题在接近读者、接近生活、创造生动活泼的语言上,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和可喜的进步。用普通老百姓日常口语中最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作标题,犹似老百姓自己的道白,一看标题就让人心中有了底;这类标题所统领的新闻也往往是百姓爱看的。
多元性——标题制作蕴含的业务能力
新闻标题的制作,要说难,并不难。只要在新闻岗位上干过几年的,都能做个八九不离十。但要说易,却也不易,因为要做出个让人眼睛一亮、回味无穷的标题来,实在不比写一篇好文章省力。所以,标题制作对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是要求颇高的。这里说的业务能力,通常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理解能力。编辑对所报道的内容要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这是制作标题的先决条件。而有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编辑并不能完全理解报道的内容,把握不住报道内容的要旨,这就容易导致题文不符情况的出现。这样做出来的标题,或以偏概全,或夸大其词,或产生歧义,只会误导读者,更谈不上高明了。要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多读几遍文章,只有把报道的意思彻底搞清楚了,做出来的标题才能最贴切地反映内容,做到既形象生动又鞭辟入里。
二是概括能力。恩格斯在谈到如何拟书名时曾说过:“我相信书名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新闻标题的制作也是如此,简洁凝炼、不拖泥带水是一条重要标准。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能够用最精练的文字将报道的内容主旨表达出来,这也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老报人曾提出过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叫作全面、比较、反复。全面,就是不要听信单方面的意见,要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对立面的意见,这样有助于提高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比较和反复,就是要多加分析和估量,拿准以后再考虑考虑,再看一下还有没有不周密的地方,然后再办。制作标题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在分析、比较、鉴别中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使得题合文意,准确鲜明。
三是表达能力。制作标题时,除了要准确简炼外,还应该力求形象生动,具备一定的文采,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而要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有的新闻标题在制作时,要求编辑掌握新闻事物外形诸因素,通过巧妙的组合,给读者以美感,如闻其声,如观其形,引起联想,借标题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有的新闻标题可以诗词入题,或古诗翻新,或反意用之,或借句发挥,使标题“意真,辞切,神远而含蕴不尽”;还有的标题制作,可像创作中国画那样,或写意,或泼墨,或工笔,“立象以尽意”、“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所以,编辑的文字功底如何,在标题中便可一目了然。要做一个好的编辑,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想像力,多想、多练、多推敲,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标题产生动人心魄的效果。
新、趣、活——不经意间泄春光
什么是好的标题,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有几条应该是公认的: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准确,就是题合文意,概括得当;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在标题中;所谓形象,就是读之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犹如面对电影镜头;生动,就是使标题生机勃勃,动感强烈。
那么,怎样做一个好标题呢?
首先是刻意求新,不落窠臼。新闻要新,早已为人所共识,那么,作为新闻之“眼”的标题,必须以创新为使命。有时为了拟制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常常要写一二十个题目,以便从中挑选一个最有新意的,好标题就是在这样反复地分析、比较和鉴别中“跳”出来的。笔者曾经编过这样一则稿子,写的是宁波举行国际玩具展览会,文章内容不错,但原稿作者所做的标题却很平。如何跳出一般会议报道,做一个吸引人的标题,确实费了我不少心思。最后,我突然想到有一本非常轰动的动画片叫《玩具总动员》,于是灵机一动,顺手拈来,做了个标题:“宁波昨日‘玩具总动员’”(主),“国际玩具展览会开幕盛况空前”(副)。另外,在新闻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时看似文章的主题在“此”,但实际上作者的笔触却有意无意间在“彼”处泄露春光。如南方某报刊登过一篇题为《这一“环”怎么如此难受》的文章,从标题上看写的是一位因医院上错节育环而带来无穷痛苦的妇女,实际上锋芒直指那些出了事故后再三推诿不负责任的医院。此标题一语双关,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是生动形象,以“趣”引人。要使新闻报道博得读者的兴趣,就必须在“趣”字上下功夫。笔者在《羊城晚报》上曾看到过一则报道,标题是:《老板变卦,空姐变脸》(主),“国泰空中服务员停止笑容抗议减薪”(副)。这则标题好就好在语言谐趣,生动贴切,而主标题又恰到好处地套用了一部风靡一时的大片的名称,让读者读之不禁会心一笑,对稿子立时便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不过,我们提倡趣味性,并不是为趣味而趣味,那种以离奇、庸俗、低级趣味去迎合部分读者口味的做法,是应该反对的。
此外,语言秀丽的标题,也容易打动人心。语言美妙、句子传神的标题,会让人产生乐意一看的情感。因此,编者在拟制新闻标题时,应讲究点文采,尽量把标题做得妙趣横生、情景交融、兴味盎然。上海文汇报曾做过一只标题深受行家赞赏。标题是:《唐韵一曲惊四座,梅师知音识良才》。这只标题写的是世界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在上海访问时,对上海姑娘唐韵的演奏给予了高度评价。《文汇报》做的这只消息标题,琅琅上口,耐人寻味,被行家称为“乐曲动人、演奏惊人、佳句喜人、标题引人。”
第四篇:新闻标题
1.习近平向邓小平像献花篮 民众围观拍照
2.强调改革开放要有新开拓 走富国富民道路
3.深圳媒体重发20年前文章
4.任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视察
5.深圳网友现场目击:与总书记座驾擦身而过
6.新疆乌苏公安局长被免职调查 被曝包养孪生姐妹
7.内地规定煽动、帮助他人自焚构成故意杀人罪
8.广东在横琴、南沙、始兴三地试点官员财产公示
9.红会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 白岩松等17人任委员
10.国家统计局:11月CPI同比涨2.0% 鲜菜价格上涨11.3%
11.爆料人称将就兰州市长疑带名表事件上书中纪委
12.朝鲜称正慎重考虑调整“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时间
13.百度视频正式登陆 iPad,一天后即排到免费榜榜首
14.男子私刻公章救妻事件续:医院早已发现未说破
15.《新闻联播》出现画面切换错误 央视微博道歉
16.合肥“大赦”交通违章 监控拍到只罚款不扣分
17.内地男子藏身台湾飞机夹层 躲藏16小时偷渡美国
18.陕西旬阳回应村民截访被拘:将复核行政处罚
19.全国工商联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 刘云山致贺词
20.澳电台假冒英王室疑逼护士自杀 遭主要广告商撤广告
21.女教师将5岁男孩下体踢流血 幼儿园责令停办
22.湖北15岁女孩下身赤裸摔下二楼昏迷
23.网传成都一老板遭设计师奸杀 警方辟谣没这回事
24.烟台至大连航线客运船舶9日零点恢复营运
25.蓝天下的至爱 “慈善与志愿服务行动日”拉开帷幕
26.广东外事博物馆开馆迎客
27.妻子辞职当协警 南宁五塘派出所有个“夫妻户籍室”
28.|阴雨天气将在广西重现 未来一周老天脾气更难捉摸
29.收贿赂关照开发商 防城港住建委原副主任梁某受审
30.英国称掌握叙利亚欲用生化武器证据 不排除动武
31.“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32.新疆军区原司令员高焕昌因病去世
33.全球首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退役
34.网络作家收入落差大:高者动辄百万 低者不足百千
35.消息称Twiiter本月就将推出照片滤镜特效
36.IT高管纷纷投身农业:含金量高过计算机?
37.节假日成“钓鱼”高峰期 紧跟社会热点设陷阱
38.Facebook COO再出手 抛售价值2620万美元股票
39.雷军:不喜欢被称雷布斯 不会调整小米战略
40.川首个县域空间规划 《绵竹市全域空间规划》出炉 恋爱时买了房分手后咋分割
41.父亲骑着自行车记录下河南大饥荒
42.西藏燃灯节:酥油灯与电花灯
43.河南饭店厕所边暗房装摄像头 偷拍女性如厕照片
44.央视主持人王志安晒吃狗肉照 网友怒骂“脑残”(图)
45.太原最牛钉子坟家属:政府不关心我 为什么要配合46.港警卧底施“美男计” 擒下卖淫集团女头目
47.公安部A级督捕逃犯落网 曾参与杀害3人并焚尸
48.男子为买房署名起争执划破女友脖子动脉
49.光天化日抢皮包 台湾一男子被逮后供称是在梦游
50.男子嫌澡洗得不爽自称“黑社会”挥刀砍伤浴池员工
51.下南洋淘金不成 投身电信诈骗
52.无证驾驶一男子撞伤交警被捕
53.柳传志:2014年至2016年联想将谋求A股整体上市
54.三星市值首破2000亿美元大关 成全球第15大企业
55.科学探索洞庭湖迎来12万只候鸟 记录在册68种
56.美国国家地理2012十大发现:世界最大鳄鱼上榜
57.七步骤实现火星地球化 罕见熔岩迸发壮观景象
第五篇:新闻标题翻译[范文模版]
2.1英文新闻标题的结构
英文新闻标题用语十分精练 ,言简意赅 ,含义深刻。因此 ,从其结构而言 ,有其自身的特点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1.1名词性短语
名词性短语由“名词 +修饰语 ”构成 ,修饰语可以是形容词、介词短语、不定式、ing分词, ed分词、有时也可以是另一名词。例如:
Mainland Road Deaths on the Rise
陆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上升态势
Secret Lover to Sell Picass Sketches
毕加索情人欲拍卖珍贵素描作品
China Sending Students Abroad
中国公派出国留学
Financier Killed by Burglars
夜劫贼入室 金融家遇害.1.2陈述句英语句子类型的表意功能各不相同 ,英文新闻标题对句子类型的选择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由于编辑或记者在写作标题时 ,都想在标题里尽量融入新闻要素 ,即新闻人物、新闻事实、新闻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也就是西方新闻总结出的 4W(who, what, when and where,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使读者从中捕捉到更多信息 ,以便做出阅读的取舍。陈述句用于阐释、解释、说明、规定和判断 ,语言显得比较客观、平实。因此在许多情况下 ,新闻标题往往是陈述句。例如:Singaporean Star Gives Part of Liver to Save Dying Lover
若为爱情故 肝脏也可抛— — — 狮城上演感人生死恋
Boeing Launches Long haul Passenger Jets
波音公司推出飞得最远的“ 环球飞机 ”
Fans Hope to Have New York Hotel
纽约热心民众挽救百年老饭店.1.3疑问句
有些新闻为了吸引读者 ,引起读者的兴趣 ,也用疑问句作标题。用作新闻标题的疑问句可分为真实疑问句和疑似疑问句。真实疑问句 ,顾名思义是指具备疑问句的一切条件(疑问词、助动词和问号),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疑问句;而疑似疑问句则指不完全具备疑问句的条件 ,只具备疑问句的部分条件 ,比如有问号,而无疑问词或助动词等。例如: Did Animals“ Sixth Sense”Save Them from Tsunami?(真实疑问句)
动物为何能逃过海啸大劫难 ?
Stay Thin by Sleeping More ?(疑似疑问句)想苗条 ,多睡觉
Cannes : Orgy of Glitz ?(疑似疑问句)群星璀璨戛纳夜 盛事狂欢电影节.2英文新闻标题的时态
动词表示一种动态 ,新闻标题在浓缩新闻内容时 ,如能恰到好处地用上一个动词 ,就能增色不少 ,给人以形象生动、跃然纸上的感觉。英
语中的动词有时态变化 ,在英文新闻标题中也不例外。但由于新闻标题必须简明扼要 ,不可能采用英语的所有时态形式来浓缩新闻事实。因此 ,新闻标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时态特点 ,以达到使动词既传神达意又具有时效感的目的。英文新闻标题中常用的动词时态主要有以下三种:.2.1用一般现在时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通常情况下 ,报刊所载消息多为已发生过的事 ,按日常英语语法 ,标题中的动词应使用过去时态 ,但这样容易使人产生过时感 ,似有„昨日黄花 ‟ 之嫌 ,缺乏吸引力。为了突出新闻的“ 时新性 ”(freshness)、现实性(reality)和直接性(immediacy),英文新闻标题总是把过去的事情用现在时来表达 ,以弥补这一缺陷。例如:
Street Battle in Heavy Shelling as Peace
Talks Proceed Street battle in heavy shelling aspeace talks proceeded
和平谈判照常进行 街头巷战也照常不停.2.2用不定式表达将来发生的事情
英文新闻标题中表示将来时的形式除一般将来时“will +动词原形 ” 外 ,更多的还是采用“ 联系动词 be +动词不定式 ”结构 ,其中联系动词 be通常省略,以节省标题字数。换言之 ,动词不定式在英文新闻标题中可直接表示未来动作 ,这是因为不定式标志“to”只由两个字母构成 ,比用 “will” 节省空间 ,故频频见诸英文报端。例如:
Pope to Visit Japan in February = Pope is to visit Japan in February
教皇拟于二月访日
Blair to Fly to US for War Summit with Bush
= Blair is to fly to US for the war summit with
Bush布莱尔将赴美和布什一起参加战争峰会.2.3用现在分词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
在发生的事态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态或动作 ,英文新闻标题按正常英语语法规则处理 ,采用现在进行时“be +现在分词” 的形式 ,但“be” 通常省略。因此 ,现在分词便在新闻标题中直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在发展的事态。例如: Bill Gates Working on a New Book = Bill Gates is working on a new book
比尔 ·盖茨撰写新书科技先锋展望未来
Deposits, Loans Rising in Shanghai = Deposits and loans are rising in Shanghai
上海储蓄和贷款额呈增长态势.3英文新闻标题的语态
英语新闻标题的动词表示被动语态时 ,被动语态结构“be +过去分词 ” 形式中的助动词“be” 通常被省略 ,也经常不用“by” 来引出动作的执行者 ,过去分词在标题里可直接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Regan Voted“ Greatest American”= Regan is voted“ greatest American”
里根笑傲群雄 荣膺“ 最伟大的美国人 ”
Van Goghs Recovered after Theft = Van Goghs are recovered after theft
梵高名画失而复得
当读者在广泛接触英语报刊之后 ,就会发现新闻标题使用主动语态的频率远远超过被动语态。这是因为从修辞学角度而言 ,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更加生动多彩且富有感染力 ,所表达的意义更为直接 ,或更具有说服力,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读来朗朗上口 ,流利自然。英文新闻标题只有在事件或动作的接受者比执行者更重要时才使用被动语态 ,以突出强调宾语部分,引起读者的关注。因此 ,英语新闻标题有时为突出动作的承受者通常采用被动语态 ,目的在于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例如:
“500 Reported Killed in S.Korean Building Collapse” 远比“Building collapse claims 500 lives in S.Korea” 更为吸引人。两条标题都起到了提示与浓缩韩国某百货大楼倒塌致使 500人丧生这一新闻内容的作用 ,而死亡人数是该新闻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前句为被动语态 ,以数词开始 ,突出了死亡人数 ,使它处于醒目的位置 ,得到突显 ,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从而激发起阅读兴趣和欲望 ,以探究其事故缘由。.4英文新闻标题的文体特点
英文新闻标题是最短的新闻。新闻标题概括和展现的是新闻的主要内容 ,是浓缩了的新闻精华。有人在描述标题的重要性时 ,用了下面一句话:题目是文章的一半。英文新闻标题也不例外。其文体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4.1简洁精练
英文新闻标题简洁精练 ,体现对整个新闻信息的提炼 ,在简练中体现新闻要旨,凝聚新闻价值 ,突显新闻的含金量。力求题目字数少、用
词精。为了达到简洁 ,标题里的冠词、联系动词、助动词及连词通常被省略。.4.2形象生动
英文新闻标题行文形象生动 ,吸引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达到作者的预期目的和新闻应起的作用。.4.3幽默诙谐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 ,才华的体现 ,新闻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 ,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生活、人生的哲理。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标题 ,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而且能激发读者对新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顿生阅读正文的强烈欲望。那么 ,怎样才能取得幽默效
果呢 ? 记者或编辑在撰写英文新闻标题时 ,往往利用一些修辞手段来达到此目的。例如:
Desperate Need, Desperate Deed(尾韵)
燃眉之急非常行动
Soccer Kicks off with Violence(双关)
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Web Surfing“as Addictive as Coffee”(明喻)上班网上冲浪 比喝咖啡上瘾.4.4句型结构较固定从英文新闻标题的结构得知 ,英文新闻标题的句型结构是比较固定的 ,多为名词性短语、陈述句 ,同时不排除疑问句。多为名词性短语是标题的第一个特点“ 简洁精练 ” 决定的;用陈
述句则与新闻要素有关;疑问句的使用在于引起读者兴趣。翻译策略
从上述的探讨中 ,我们清楚地看到新闻标题在新闻中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将英文新闻标题译成准确得体的译文呢 ? 这就要求我们注意:一是知识的储备 ,平时要注意积累 ,不断熟悉英语国家的历史掌故、文艺作品及英语修辞 ,才能译出英文标题中作者苦心营造的深奥内涵;二是鉴于英文新闻标题的语法并不规范 ,省略较多 ,不易看懂。因此 ,在汉译时应特别注意准确地理解原文 ,尤其是理解其深层意思;翻译时应充分体现中文标题的特点 ,讲究文字工整 ,语句对仗 ,力求做到言简意赅 ,富有文采和创意;三是在翻译时 ,能熟练运用一些翻译策略。
下文将讨论的焦点聚焦在翻译策略上。.1对译所谓对译法 ,就是指译文在意义和结构上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这是一种直译的方法。例如:
US,Vietnam Resume Talks美越恢复会谈
Chronic Insomnia Baffles Sleep Experts慢性失眠困扰睡眠研究专家
S.Africa‟s Black Middle Class Fuel Sales Boom南非黑人中产阶层推动经济发展
Can Lebanon Weather Possible Economic
Sanction?黎巴嫩能承受经济制裁 ?.2增译所谓增译法 ,就是在翻译时 ,译者可参照新闻正文的内容 ,为了使译文标题符合译文读者的欣赏习惯、审美情趣 ,可适当增加一些词语 ,充分利用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译文富有创意和文采。例如:
Height of Love: Marriage at Mt Everest
“ 世界之颠 ”见证神圣爱情 尼泊尔青年珠峰喜结良缘
这则新闻报道的是 24岁的尼泊尔女孩莫妮 · 穆勒帕蒂和她的神秘男友 , 23岁的夏尔巴青年番姆 · 多吉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 — —在珠穆朗玛峰顶喜结良缘一事。根据新闻正文内容 ,在翻译时适当增加了词语 ,符合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类似例句还有:
Japanese Inns Take You Back in Time传统日式客栈 重温昔日生活
有时还需酌情加上逻辑主语 ,或新闻人物的国籍、消息的事发地点等等。总之,应兼顾中英文新闻标题之异同 ,适当增加有关介绍性、注
释性词语以利读者理解 ,避免产生误会。例如:Emperor‟s Visit a Milest one in Bilateral Ties
天皇访华:(中日)双边关系的里程碑
Young Wheelers, Big Dealers
青年摩托车手成了(保险公司)大主顾
3省译 所谓省译法 ,就是在翻译时 ,某些内已是译文读者知晓的事实 , 或为了使译文符译语的行文习惯 ,就可省去不译。例如:Spectacular Bridge—World ‟s Tallest— Tuesday in France
法国“ 世界最高桥梁 ” 即将通行无阻.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行文习惯,在翻译时省去了时间词“Tuesday”。
Danes Fete Fairy Ta le Great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丹麦欢庆安徒生诞辰 200周年安徒生作为童话大师 ,对中国读者而言 ,已是家喻户晓的事 ,故省译名词词组“fairy tale”。总之 ,在将英文新闻标题汉译时 ,翻译方法要灵活掌握 ,适当变通 ,更重要的是能将几种技巧巧妙地结合运用。4 结 语
综上所述 ,英文新闻标题是新闻的“文眼 ”,我们在翻译英文新闻标题时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要准确理解标题 ,领悟作者苦心营造的深奥内涵;要善于比较研究英汉两种语言新闻标题的特点 ,充分发挥汉语的优势 ,增强可读性;要重视读者的欣赏习惯、审美情趣及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