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怎么看、新理念怎么办、新战略怎么干发言稿(5篇)

时间:2019-05-14 19:0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常态怎么看、新理念怎么办、新战略怎么干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常态怎么看、新理念怎么办、新战略怎么干发言稿》。

第一篇:新常态怎么看、新理念怎么办、新战略怎么干发言稿

新常态怎么看、新理念怎么办、新战略怎么干发言稿

新常态,是总书记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及现状所做的高度概括。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转变认识,认清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情况和问题,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更大胜利。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党建工作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党的重点工作任务,从严治党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新常态。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新常态下的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紧迫、意义更加深远。

一、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党建工作重要性

(一)党建工作是忠诚党的领导的保证

党建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开展党建工作是由其性质决定的,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做好党建工作是完成检察工作的关键和前提。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使命,才能更好地履行检察机关的职责和任务;只有充分地依靠党建工作,才能进一步增强党员干警的责任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出色完成新时期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党建工作是坚持服务人民的基础

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检察机关必须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扎实开展检察机关党建工作,进一步密切检民关系,把实践和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弘扬沈浩精神主题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检察机关党建工作,坚持把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环境,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党建工作是打牢检察工作的基石

抓党建强队伍是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强化检察干警的责任意识、宗旨意识,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促进检察业务工作更好的开展,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党建工作是抓好作风建设的关键

作风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我们的党始终在探索建设廉洁高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机关工作作风。检察机关的健康科学发展,成在作风,败在作风;检察机关的外在形象,也好在作风、坏在作风,要坚决地与“四风”等不良现象作斗争,必须从思想深处入手,强化政治修养和品德教育,切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检察机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党建带队建的意识有待增强

目前对党建问题还存在着认识不

一、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领导与同志之间认识有差距,老党员和新党员的认识有差距,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有些同志忽视了党的建设在队伍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存在着重检察业务轻党建、重形式轻效果等问题;有些同志还不能把党的建设与队伍建设、检察业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存在着孤立地认识事物的问题。

(二)基层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够到位

在基层检察院中,存在着党支部工作消极被动,为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任务而开展工作的现象;存在党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党支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实际情况,常常以研究讨论检察业务工作代替党的组织活动的现象;存在主观上忽视党组织活动,出现了抓业务手硬、抓党建手软的现象;存在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够,对社会思潮中不良思想影响党员队伍应对的方法和途径不多的问题。

(三)党务工作者的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一方面,机关党务工作者主要为兼任,平时业务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支部工作,还有的是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程度不同地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的倾向;另一方面,兼职党务工作人员也常因工作变动较大,对支部工作不熟悉,不熟悉党务知识,不会做党务工作,也影响了支部作用的正常发挥。

(四)开展党建工作的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对党员教育形式大多停留在读报纸、念文件、开会传达会议精神、你讲我听的“老路子”,形式缺乏新意,不能够很好地贴近党员实际,调动广大党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党组织活动吸引力不够。对党员的管理监督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虽然近几年大多数基层检察院都制定了不少的制度,但由于配套措施不力,一些制度流于形式,往往党员出了“问题”才发现。

三、做好新常态下的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理念,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检察机关要将“走在前、作表率”要求体现在机关党的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机关党的各项建设中。一是要树立“党建工作是全院的大事”的新理念,构建院党组抓党建的新格局。一把手亲自抓,党组成员按照分工抓,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抓,改变党建工作由党总支单打独斗的局面。二是要树立“两手抓、两手硬”的新理念,真正建立和落实党组抓党建的责任制、部门负责人抓党建的“一岗双责”制。要配齐配强党务干部,把党务工作作为全面培养锻炼和使用干部的重要岗位。

(二)丰富载体,增强党建工作新活力

检察机关党建工作要着力创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三个结合”,即思想教育与新形势、新任务相结合,与检察院的中心工作和干警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与提高班子成员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相结合。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创造符合时代特点和党员需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每年都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活动,例如邀请专家、教授做辅导报告,组织一些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召开学习交流会和论文交流会,组织参观活动、典型宣讲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等,把严肃的政治教育寓于生动的形式和载体中。

第二篇:新常态怎么看、新理念怎么办、新战略怎么干

新常态怎么看、新理念怎么办、新战略怎么干发言稿 各位同志们:大家好。在座的党员同志,面对新常态,你是怎么看?想过怎么干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正视的一个大问题。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调适”,这是尽快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所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应对当下的新常态。

一要调适发展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今后一个时期引领发展的核心理念。调适发展理念,就是要转变对速度的纠结、对规模的偏好、对资源的依赖。我区经济“倚重依能”,过去为经济高速增长和群众稳定就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新常态下,这条路走不下去了。

二要调适思维方式。换一种思维方式,就会别有洞天。新常态要有新思维,新思维才能创出新出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坚持效益导向。比如,我支部还有哪些问题?我们要好好思考,专门深入地进行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各位同志也要瞄准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找准症结所在,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破解“老大难”,制服“拦路虎”,为发展清除障碍。

三要调适职能定位。理论上,检察院的主要职能是检查监督和公共服务。我思考,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三个方面:顶层设计、优化服务和监管保障。检察服务也要搞供给侧改革,丰富有效供给。要探索“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推动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要抢抓“互联网+”机遇,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政府服务模式,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和快捷。

四要调适工作方法。当前,一些干部对政策调整和制度约束表现出不适应,感觉以往的办法不灵了。调适工作方法,就是要用好法治手段、改革办法、市场机制。效益在下滑,生产举步维艰。今年,我们要在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大服务力度。

五要调适作风状态。压力面前,主要还是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好,有斗志、有干劲、有办法。我们要勇于担责、勤于尽责、严于追责、廉于履责。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策,四平八稳干不成事,虚头巴脑干不好事。各位同志要把精力投入到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上,说一件事就要干成一件事。

同志们,让我们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学习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示新形象,在新常态下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一同共享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

第三篇:把握新常态践行新理念谋求新发展

把握新常态践行新理念谋求新发展

目前,我区农牧业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成功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农牧业就能顺利转型升级,实现“四化”同步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基固本、加力助跑。

一、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四改善、四创新”。一是改善供给体系,推进产品创新。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调整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农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创新产品供给,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二是改善要素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尽快推动农牧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科技进步驱动转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改善资源配置,推进制度创新,促进农牧业资源有效配置。四是改善经营方式,推进管理创新。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牧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

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任务重、难度大。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增加绿色、有机安全和特色农畜产品供给,增加销路好、效益高的农畜产品生产,减少农畜产品无效、低端供给。二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加强对农牧业的支持与保护,不能因为政策调整损害农牧民利益、挫伤农牧民积极性。三是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狠下功夫,加快补齐短板;另一方面要坚持目标导向,统筹谋划好各项改革。四是处理好力度和节奏的关系。必须循序渐进、有序有力推进,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

当前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结构。要调整优化农牧业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二是提品质。下大力气提高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三是促融合。促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深度挖掘农牧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牧区新产业、新业态。四是去库存。去库存有一个过程,要把握好节奏,防止打压现在的市场。五是降成本。要着力降低农牧业的生产成本、流通成本、营销成本,实现节本增效。六是补短板。要进一步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大力弥补制约农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切实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农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是开展农牧业重大科学技术攻关研究。“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围绕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目标,凝练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重点项目,组织创新活动,破解发展难题,力争形成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不断提高我区农牧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院地合作、科企合作为载体,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三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系列政策,积极争取符合科研规律的经费使用、人才培养与引进、成果转化与科研服务激励等政策早日落地,切实提升全院整体创新活力。四是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打牢科技创新的基础。加强科研基地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系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 丹

第四篇: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新战略的特点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新战略的特点研究

摘要:今天,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世界格局变迁的重要变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中国的内政外交都随着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发生着影响深远的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锐意进取,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等各方面都形成了新的常态化模式。

关键词:新常态,外交战略

正文:“新常态”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习近平同志2014年5月河南考察讲话中:“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第二次出现在7月29日习近平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的谈话中:“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随后的8月5日、6日、7日,《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在头版发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系列评论:《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具体阐释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容和意义。

十八大以来,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一系列新的治国理政的举措,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法治等诸多领域逐渐进入了一个“新常态”时期。何为“新常态”?笔者理解:新包含两个方面,一就是较以往明显不同,有大的变化和特点;二就是新鲜生动,引领着健康进步的方向。中国在以上领域都出现“新”的气象,其基础和动力都来源于改革,正是由于坚持改革,才能出现诸多的“新”。什么是常态?就是长期要坚持和延续下去的态度和态势,而现在中国最明显的和最大的态度和态势,也正是改革。综合而言,新常态就是在更加深刻更加深入的改革的引领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过程中,执政党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实现民族、国家、社会、人民的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方面形成新常态。当下中国,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正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继续推动人类朝着和平与发展目标迈进,正在成为新常态;观大势、谋大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外交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开展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提出许多重大对外战略思想,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工作密切结合,推动与各方关系全面发展,打开外交工作新局面,展示我国外交新气象,正在成为新常态;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坚持正确义利观,既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也使我国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同时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决不允许在我们自己家门口生乱生事,决不接受中国的发展进程再度受到干扰和打断,正在成为新常态;敢于划出红线、亮明底线,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稳妥应对涉我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同时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维护同周边国家关系及地区和平稳定大局,正在成为新常态。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非洲期间和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外交工作要树立正确义利观。他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

习近平主席强调,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习近平主席关于正确义利观的论述,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又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国际精神,表明我国在对外实践中崇尚正义、主张公道、以义为重、利在义后的价值取向。

对正确义利观的阐述和践行,贯穿于当前中国所有重大外交行为之中。在对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之前,习近平主席就在塔知名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绝不牺牲对方利益谋求一己私利,而是坚持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在今年7月对韩国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首尔大学演讲中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习近平主席出访非洲和拉美,多项合作协议和项目主要涉及的是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中国积极落实有关承诺,坚决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帮助各发展中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有力驳斥了西方国家对我国在非洲等地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

简而言之,利,是中国与各方开展经济合作的基本驱动力;义,是合作共赢的感召力。坚持义利并举、义重于利、互利共赢的正确义利观表明,中国不但把自己视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更视自己为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繁荣的负责任大国。在处理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时,勇于进取以自身发展带动各国共同发展,敢于担当,在重大问题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愿意更加积极有为地承担起国际义务。正确义利观成为中国特色外交的一面“新旗帜”,是新时期中国对外战略的核心指导原则。中国特色外交的基石: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美并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提出中美应当建设“21世纪的大国关系”,努力避免误读、防止误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6月,在安娜伯格庄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会晤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有三点: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大国关系直接影响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则前无古人、福佑后人。纵观当今世界,就国家综合实力而言,中美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目前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利益。其中,美国能够凭借强大的实力使其自身的意志成为全球的共同意志。俄罗斯则是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低迷,但仍然是欧亚大陆的军事强国与能源基地。中美俄之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最根本的利益莫过于三国之间长期交往的不可选择性,今天的国际会议如果没有三大国参与就不叫国际会议,没有三国共识很多问题就难以解决。此外,中美俄之间具有较强的资源高异质性和互补性,进行战略合作可以弥补各自资源与能力的不足和空白。因此,构建中美俄战略大三角,是我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内容。而中美俄之间保持政治、经济、安全的稳定也是维护我国外交战略总体稳定的基石。

自2014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俄之间由之前的暗斗逐步转为明争。俄罗斯以公投的形式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但也因此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交恶,与欧盟关系跌入谷底。有学者认为美俄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中国面临的是在美俄之间选边站的问题。但如同三角形是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图形,国际关系中的三角关系也是最稳定的多边关系。因此,稳定当前中美俄三角关系,不在两国之间选边站,最符合当前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最有利于全球的和平发展。另外,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我们不应该把美俄之间的局部问题全局化、偶发问题必然化、双边问题全球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和平是可以预期的,“斗而不破”是中美俄大国博弈的底线与红线。因此,我们在美俄斗争中要摈弃冷战思维,防止被“选边站”、被小国“拉下水”。

稳定中美俄战略三角,与大国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战略的基石,将会从根本上改变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等传统国际关系定势,从而将中国智慧与国际需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过去很长时间内,照国际国内大多数外交观察家的眼光看,中国主要致力国内经济建设,外交能力有限,最主要的外交目标是尽快融入国际环境,总限于“搁置争议”、“韬光养晦”,应对的政策措施层次不多,内容不丰富,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不明显。随着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形势和条件的变化,我国外交工作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内容和新趋势,表现在:一是今年以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外交足迹遍布欧洲、拉美和周边邻国,对欧对韩的访问成为今年外交亮点,;二是中国努力谋划外交新棋局,举办亚信峰会、提出“亚洲安全观”和“一带一路”思路、牵头组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三是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中国的态度较以前明显不同并大有区别,“该打就打,该谈就谈”,给世人的印象是有分寸地敢于碰硬,不仅更加强劲,而且积极主动,表达着一种自信;四是中国去年以来外交战略似乎已从“等距外交”转变为赏罚分明的“不等距外交”,既有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样的“棒子”,也有“海上丝绸之路”这样的果子,更提出了“欢迎搭中国快车便车”的理念。中国正在维护和延续“重要战略机遇期”,并用多角度、立体化、全格局的方式,表达着中国声音、思维和力量,为构建一个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在中国外交出现的“新常态”观点上,笔者赞同中国驻珀斯总领馆代总领事刘禹同在《2014:加速演变的世界格局与中国外交新常态》专题演讲中的分析,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思路,就是不走历史老路,打破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零和博弈的魔咒,反对“国强必霸”的悖论,建设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二是提出打造升级版周边外交的新思路,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倡导“一带一路”,强调中国的发展能够带动和帮助周边国家发展和繁荣;三是提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强调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要互惠互利,同舟共济,提倡新的义利观,主张对发展中国家交往应义利并举、义重于利。中国外交新常态是因应国际环境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有利于更好地处置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下中国,按照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要求,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并以这一强军目标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正在成为新常态;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从制度上保证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正在成为新常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确保军队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抓住战争指导这个根本,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发展,把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统一起来,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正在成为新常态;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践行人民军队根本宗旨,下大气力整肃军纪,加强军事法制建设,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正在成为新常态。总之,在当下中国,新常态已大量出现,今后还将持续涌现。对此,不仅我们党内外、体制内外有一个逐步适应和习惯的问题,相关国家、相关外国投资的市场主体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和习惯的问题。还是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的那句话:“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要正确认识、逐步适应和习惯当下中国的新常态,关键是要迅速调整心态,因为心态决定状态;迅速调整思路,因为思路决定出路;迅速调整眼界,因为眼界决定境界;迅速调整定位,因为定位决定站位。

参考文献:《2014:加速演变的世界格局与中国外交新常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人民日报》

第五篇: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热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树立新理念 引领新常态的内容以及心得体会,在新常态新观念的实践中,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实质,突出推进重点,把增加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树立新理念 引领新常态 海西怎么办 我要怎么干思想大解放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破除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种思想障碍,努力推动全乡上下形成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视野大拓宽、经济大发展工作局面。近日,我乡在乡政府会议室召开了树立新理念 引领新常态 海西怎么办 我要怎么干,我要怎么干思想大解放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基层站所负责人,村委会成员及全乡干部职工,共计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洛赛西旦同志主持。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天峻县委《关于全县开展树立新理念 引领新常态 海西怎么办 我要怎么干,我要怎么干思想大解放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会议强调,全乡干部如何适应新常态提出了新的举措,分别指出面对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面对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状态;面对新常态必须要有新思路;面对新常态必须要有新作为等。会议要求,各基层站所、村党支部、村委会要明确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大讨论活动与实际工作的关系,把开展大讨论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机遇意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突出解决强调客观、等待观望的消极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大胆改革、开拓进取,突出解决因循守旧、满足现状的消极思想;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突出解决庸政、懒政、怠政的消极思想,实现十三五开局之年全乡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一 激发新状态,才能实现新作为;提振精气神,才能推动新发展。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深刻阐述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的方向路径。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就是用新状态贯彻落实新理念,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落实新理念、引领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当前,干部队伍总体上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或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或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或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如果不在状态、不善作为、不敢任事,那么蓝图再清晰、方向再明确,也难以把新理念转化为新成效。正因此,让新理念落地生根、引领发展,迫切需要拿出奋发有为的状态、敢闯敢试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用新状态落实新理念,就要从认识论层面深学笃用。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确立新发展理念,需要不断学、深入学、持久学,领会好、领会透;需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在时间与空间的审视中,在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中,认识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使之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要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既要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意义,也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既要坚持系统的观点,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也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区分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用新状态落实新理念,就要从方法论层面创造性实践。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倘若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蜻蜓点水,改革发展只能原地踏步。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落实主体责任、抓好贯彻执行,需要创新手段、守住底线。既要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又要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既要积极主动、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又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做好应对任何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在深化改革中贯彻落实,在推进法治中稳步向前,在防范风险中不断完善,才能顺利实现这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激发新状态、提振精气神,就是要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层层负责、人人担当。要把先行先试的失误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同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唯有如此,才能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新状态贯彻落实新理念,以新理念开拓发展新境界。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二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聚焦发力,首先必须下功夫领会好、领会透。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联系理论和实践、纵观历史和现实,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问题作出深刻阐述,对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明大势才能谋大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空间和时间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从时间上看,我国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几个大时期,今天的新常态是这种大时期更替变化的结果。从空间上看,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种变化的体现。可以说,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理念。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并不容易,对我们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我们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关键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做到五个着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创新这一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把握协调这一决胜全局的制胜要诀,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理念一变天地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实现了发展的螺旋式上升。今天,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在认识上更加到位、行动上更加自觉、工作上更加有为,我们就能深学笃用、聚焦发力,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下载新常态怎么看、新理念怎么办、新战略怎么干发言稿(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常态怎么看、新理念怎么办、新战略怎么干发言稿(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