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发言稿》-生态文明与国家发展

时间:2019-05-14 19:4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发言稿》-生态文明与国家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发言稿》-生态文明与国家发展》。

第一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发言稿》-生态文明与国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讨论课小组发言材料

题目:生态文明与国家发展

人类有关思想的争辩从古至今从未停歇,尤其近代以来,西方世界优秀的哲学家层出不穷,马克思、恩格斯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和一些哲学家倡导的资本主义产生了激烈的角逐。这也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在全世界扩散开来,而中国便是受到这场无产阶级洗礼的国家之一。下面我们便来谈一下马克思主义给我们大学生带来的文化洗礼。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不可以不说她的出现在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空前的影响。整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我国建立无产阶级的路上,马克思主义起到了主导思想的作用。她涵盖了社会的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当然,对于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发展而言,更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影响。

一、大学生践行青年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首先,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社会的共同理想需要全体公民的努力,这就要求大学生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民主意识一定要强。马克思主义中的精神可以激励当代大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人生目标。每个人都不是在社会之外奏响自我生命的乐章,个人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更美好的、有意义的。

还有,可以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我们青年一代应该保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信念,以实现自身最终价值为己任。我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无论从年龄优势、还是从知识优势来讲,都无疑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而且大学生在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建设和国家社会发展中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这是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谁把握住了青年,谁就把握住了未来。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学习,对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和整体素质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第一、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如今一些大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滋生出倾斜的价值取向。面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误区,我们应该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掌握人生价值观基本内容后,才能明确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才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自己的最大人生价值才是正确的人生目标;自己矢志不渝的努力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人生价值的大小不是你索取的多少,而是看你对社会的贡献。

第二、促进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

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学习,我们可以拥有一个大致的法制观念,以便将来走进社会以后,能从容的面对非法侵权、恶意损害我们的权益等一些非法事件,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同时,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和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积极学法,严格守法,面对违法行为坚决制止,自觉按照法所体现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去规范自己的言行。

第三、可以加强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可感

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一定要充分地了解到,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单独的个体,我们拥有完整的家,我们拥有整个国家,我们不仅仅是家中的一员,我们也是国家的一个成员。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国家拥有高度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马克思主义带领我们从贫困中解脱出来,我们也要对无产阶级怀有感激之情。因此,我们一定要用用自己的双手去回报祖国,回报社会。我们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就是完全对祖国的认可。

三、马克思主义与我们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帮助我们树立和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迈向未来。严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提升我们自己的思想觉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虽然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这个目标有些难以实现,但是我们相信“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而且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今后的考研,或者参加一些国家级考试。对于马克思主义更好的理解可以使我们更从容的面对这些人生的考验。社会最需要的是德才兼备,思想觉悟高的工作者,而不是思想腐朽,哪怕工作做的多么出色。

当我们面对人生挑战、艰难险阻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急躁,不冲动,冷静的分析问题,从而很容易使问题迎刃而解,以免因为慌乱而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困扰。

我们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扰。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从积极的方面或者从消极的方面看待,结果会截然不同。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只有学会运用哲学中睿智深邃的思想,我们才能做到坐怀不乱,处事不惊。对于马克思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思考的深度,哲学所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表面的文字,还有深刻的哲理和深邃的思想,以及思考问题的广度。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必修学科,更是一门深邃的哲学课程。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你会拥有别人不一样的视野,仰望不一样的天空!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对工业文明时代所造成的生态危机从思想观念、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反思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既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从存在论的角度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自然界先于人类存在,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本身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类。“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站在牢固平稳的地球上吸入并呼出一切自然力的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同时,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要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条件,劳动只是人与自然进行交换的中介,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说明人不能离开自然而存在,受自然的约束,破坏自然就是破坏人类的“无机的身体”,因此要尊重、爱护自然,与其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以实践为中介来说明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通过实践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只有通过实践,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才有可能发生。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人才能把自身之外的自然变成了自己活动的对象,变成自己的客体,自然才有以人类生活为判断尺度的为人的存在意义,同时,“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实践是连接人、自然与社会的桥梁,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性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主动性通过实践达到统一。然而,在工业文明中,人们在实践中把“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片面的理解成“控制自然”,过分张扬人的主体能动性,造成人与自然的分离。滥用科技,资本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造成社会内部利益对立,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人类自然力的滥用以及自然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按制自然规律和人类需要相结合的原则来调整、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导致其扭曲断裂,从而造成对生态环境无法弥补的破坏。生态文明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强调人类的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超越自然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阈值范围,与自然为伴,共同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的最终解答。马克思在《资本论》提到,“从一个较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看„„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们必须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强调土地的使用者要善待土地,以便子孙后代的永续利用,生态文明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由此而来。马克思同时提出,要想实现这种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首先要解决人类社会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而共产主义社会会使“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历史之迷的解答„„”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实现共产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却给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南,而生态文明建设则为实现共产主义储备了条件。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新意解读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

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然”也成为报告中的又一个关键词。

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党代会报告中少见的这种动情的叙述方式着实令人动容,也体现了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

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口号,然而发展中日益显现的问题使我们明白了,人定胜天只是一句豪迈口号,要生存,必须保护自然。我们强调,不仅要保护自然,还要尊重自然,我们更急切地希望修复遭到破坏的自然。过去,我们对自然占用太多,破坏得太重,而现在,我们需要给自然以修复、疗伤的机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怎样才算是以自然恢复为主?首先就是要尊重自然界的各种规律。过去一说生态修复,总有人强调建设。其实,修复也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面貌和功能。修复成功与否,取决于是不是真正停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干扰,而不是搞了多少所谓的建设。

“美丽中国”目标如何实现?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报告也给出了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生态产品谁来提供?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去年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提供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功能的环境产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

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不少代表发现,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也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而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生态产品”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将生态环境质量纳入基本公共产品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生态环境的显性价值,同时,提供生态产品应该是政府的职责,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助的考量因素;也要求我们从实践上按照统筹城乡、梯度推进的原则解决农村、农民的环境问题,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农业领域小而分散的污染问题。对地方政府而言,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底线,作为衡量又好又快的“好”字的最基本要求。

可以说,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进步,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却提升得较慢。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然位列其中。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切。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建设好“美丽中国”,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理论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摆在突出地位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这种文明形态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内涵,致力引导人们走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也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飞跃。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从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加上过去长期实行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能源消耗很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必要的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环境条件,那么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基础,进而导致整个社会文明受到威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第二,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切实将保护环境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第三,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努力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第四,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第五,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污染防治力度。第六,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切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赵周贤: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深刻领会其对于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要全面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全局来把握每一方面建设的丰富内涵,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键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的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群众观点的一点体会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物质生产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读后感。深刻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及其历史实践活动的意义,明确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群众路线理论基础就是唯物史观,具体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正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首先得有衣、食、住、用等物质生活资料。这是由劳动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还是从事社会其他活动的前提;人们不首先取得生活资料,就不可能从事政治及科学文化活动;人民群众在生产活动中,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读后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读后感》。人民群众的生话和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自然科学是从人民群众生产斗争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还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伟大作品,一般都是依据劳动人民创造的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和提高而成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精神生产的源泉,而且直接创造了科学文化成果。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劳动群众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劳动强度.不断地改革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样,就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以至于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然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不是自发实现的,必颔靠人民群众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由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历史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所以,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时期表现了极大的主动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要坚持群众路线呢?这是因为:

一是,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二是,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也就是总书记在提到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三是,群众路线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

四是,群众路线是对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这一路线,才能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集思广益,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保证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第四篇: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作者:许棕森

原本我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并不是因为这些思想离我们遥远,而是因为我的思想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相差太远....我的有我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总觉得马克思主义与自己的思想格格不入,所以也不太愿意去了解。不过看了这本《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后,我对与马克思主义又有了新的认识,也许马克思主义真的是能够创造未来的一种主义观呢.....我对于世界以及人类的看法与常人不一样,我个人不支持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我觉得人类只不过是地球孕育出来的一种生物罢了,与其他动物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我们应该依托于地球母亲而存在,而不该征服地球征服一切生物。如果把人比作毛,地球则是皮,如果皮损坏了,那么毛也无处而生,而我们现在却在不断的破坏我们的皮。如果不停止的话,总有一天,人类要毁灭在自己手上。所以,我个人十分反对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一切以人文本的话,其实会毁了人类自己。就像我们目前面临着沙漠化、森林覆盖率减少、冰川消融、水资源的污染和不断匮乏、不可控制的基因突变、空气污染、新型疾病、动植物的不断灭绝、资源的枯萎,大型灾难不断爆发等等.....这都是地球对人类的反作用,也许有一天,2012真的会到来。

但是我也不是“绝对生态中心”理论者,发展还是需要的,污染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懂得控制...一切要以生态的平衡为主,不能以人类的利益为主,要和谐的发展,才能到达美好的未来。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式相当不和谐,都在不断的搞发展搞建设,环境污染不断加重。这都是由于人类对利益的追求,所谓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是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制度,不考虑环境问题。所以我对于社会制度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马克思思想也几乎没有提到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所以我其实对于现代的社会制度十分不满。我认为,只有通过强制手段控制全世界,才有可能改变现代的发展模式。因为每个国家只关心其自身的、通常是短期的利益。就像一次次的全球环境会议,总是得不到预期的结果。记得美国总统曾在环境峰会上说过:“我不可能会做损失美国利益的事,因为我是美国总统,不是世界总统。”我们需要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超国家机构去通过强制实行这样的立法。不过,世界上并没有如此强大的立法机构,联合国也不过是个图有虚名的形式罢了,没有什么实际权力。我曾想过,也许只有征服世界的战争才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就如同法西斯一般....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生态文明。

不过,看到这本书《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里面的马克思思想的社会主义理论观,我觉得也许,生态文明可以从社会主义开始。

首先,本书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讨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三卷阐释了这个主题:“资本主义生产只有在已经耗竭并破坏了土地的自然属性之后才会转而重视土地。”表达了资本主义的自然稀缺性原理。资本主义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不可能为了环境而不去赚取自己的利益。这既是资本主义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由于利益的驱使,资本主义必然产生“以无限价值扩张为目的的它丝毫不考虑这种扩张所带来的政治的、经济的、地理的或生态的后果。”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危机不可避免。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无不陷入严重的认识误区,其突出表现就是将“发展”简单地等同与财富的“增长”,片面的追求GDP的高增长率以及超出必要生存需要的优质生活和物质享受,忽视或否认增长有极限,否认地球资源的不可代替性,以及由此必然导致的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的高增长。都陷入了“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模式中,可是经济上的模式仍然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都说明旧的发展观已经破产,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宇宙间物种权利平等的科学发展

观。而那就是所谓的生态文明。

书中说道,要想实现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是必经的途径。起初我十分不解,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没有任何的生态学的痕迹。不过书上写出了生态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一致性:

第一,二者在使命实现的一致性——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观始终把个性充分发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劳动者的自由联合体”

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这个阶段也必然是环境友好型的支撑。社会主

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二者在关系处理上的一致性——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反对极端人类中心

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通过大量惨痛教训,人类终于认识到,人与

自然必须要有好相处、和谐发展,否则就要受到严重的惩罚。而科学社

会主义所追求的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真正解决。

所以,它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是和谐发展观。

第三,二者在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公平公正。社会主义靠得是制度的优越

性,比 资本主义制度更能带来公平公正、共同富裕,更能维持可持续发

展,更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文明倡导建立稳定的社会体系,所以它在价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

第四,二者在社会发展观上的一致性——可持续发展。生态主义发展观反对资

本主义利润最大化原则,提出符合社会生态要求的“生产的更少,但更

好”的新经济原则。新经济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采取最优生产

方式和手段,保证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与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

看了本书对于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详细讲解之后,我对于社会主义又有了新的认识。虽然马克思没有对生态环境重要性进行多少讨论,不过在详细的思考之后,发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生态文明的发展还是具有相当多的共同点的。

我所希望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人类不再是地球的主宰,而是地球的守护者,人类能与动物和谐相处。不要把其他动物当作口中的食物,而是朋友。佛教、道教之类的东方文化也历来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的和睦的关系。按照这种观念,我们不能把宇宙中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非生物物种仅仅作为工具价值来对待,而应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非生物物种都有其内在价值。若就生存权而言,物种间权利平等。但是,伴随近代工业文明而来的世界历史与社会文化的一个突出主题却是所谓的“天人相分”、“人定胜天”。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与征服。其结果是整个世界苏沪成为了作为人脑、忍受之延长的机器支配和主宰的世界。然而这种控制、征服、主宰的最终结果是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不断破坏,以及自然对与人类接二连三的无情报复与惩罚,人与自然间失去了本应维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发展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人类要想持久生存、繁衍和发展,离不开两大关系之和谐——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世界工业话的发展是征服自然的文明达到了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地球再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了,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而且最终将由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来完成。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大学生(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在我的脑海里,马克思主义似乎离我很远,平时总觉得是我们的上层建筑用来给大家讲大道理的,好像没有什么很实在的东西我们能够抓得住。

离我近一点的马克思主义,比如我们的老师们,特别是一些教授,经常让我感动。他们很平凡,走在人群中,没谁知道谁就是某学科学术带头人。但是他们教书育人却兢兢业业,从来不觉得自己比这些毛头小子高出多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这些工作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具体点说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人才,这些老教授对共和国的感情要比我们深得多。所以我觉得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作到真正从心里热爱祖国,从而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我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祖国培养了我,是到了我该报答她的时候了。我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觉悟,以期早日成材。

在中国,四代领导人都紧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我国国情将其发展开来,创造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然后又将其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诸多成果。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更是显示了我国的国力和国家地位的提高。98年洪水,03年非典,08年南方大雪灾,汶川大地震,连续的灾难不断考验着中国,中国均沉着应对,抵御了灾难,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任何灾难都打不到坚强的中国人民。”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更是显示了我国的国力和国家地位的提高。中美互访、“五-八”事件、世贸谈判、台湾大选,我们的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稳重、不卑不亢,让我们对祖国的将来充满了信心。

横向比较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我们也能够感觉到一定程度上的优越感,也就是老师们在课堂上讲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吧。应该说,大部分的老百姓看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好不好,主要是看自己的生活好不好,腰包鼓不鼓。他们不能也没有意识去看马克思主义,但今天我们大部分的老百姓都觉得社会主义确实好,社会主义带给大家幸福生活。这在六七十年代也许就只是大家嘴里唱的歌,但今天我们都能够切切实实地感觉到。所以说,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了国家的生产力,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记住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记住基本概念的定义,要记住基本原理包括的要点。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思考问题。如果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没有记住任何概念和原理,怎么能够思考问题呢?这与没有记住数学的公理、公式无法解数学试题一样。所以要学好马克思主义不是要不要记忆的问题,而是如何记忆的问题。我们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

下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发言稿》-生态文明与国家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发言稿》-生态文明与国家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王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承担着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我们把对......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admin 时间:2010-2-23 11:36:00 “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是古罗马鼎盛时期为世界所瞩目的写照。20世纪60年代末,全世界再次把目光投向罗马。几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 目录 绪论 ************************** 1 第一章************************** 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们 的 思 物 代 根 学 说 就 质 原 动 后 可 人 称 加 中 象 思 原 提 题 离 论 另 方 其 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总了想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的感觉这门课很难懂,总觉得这门课对自己意义不大,可上这门课我才发现这是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这人一样对马克在个,思马学我主克期对义思,我们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和很多马克思主义这类事物了解的很少,最近通过查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和很多人一样,对于马克思主义这类东西很是不以为然,为接触的太多太多,还是要谈一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与感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感悟 本我造生树来现本有证心极于看展个时想你样在且作上要推命必想国业理代至马解的 从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始,我们就与马克思主义基原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