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上的十大发现
心理学上的十大发现
“心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主宰着你的心情、影响你的效率,还能指点你的为人处世。如今,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们也不妨关注一下心理学界的“大事记”。
1、电脑是把“双刃剑”
数字时代,电脑游戏成了很多人的休闲伙伴。玩游戏好不好?心理学家争论不休。2010年3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特聘教授克雷格〃安德森等人指出,有“打打杀杀”等暴力情节的游戏会让人滋生暴力倾向。2010年4月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玩PSP游戏机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下降。但是,还有科学家发现,打游戏,尤其是动作类游戏可以让人反应更灵活,是很好的反应能力和准确性训练方法;《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还有一篇文章指出,玩游戏会让人心肠好、更热心。
看来,电脑游戏还真是把“双刃剑”啊!偶尔消遣并无大碍,但切记不可玩物丧志。
2、出国激发创造力
该不该出国?心理学研究告诉你。2010年6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心理学教授米歇尔〃盖尔范德等人发现,与其他文化的人群进行接触,会提高人们的谈判能力。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3位心理学家同样发现,旅居国外,学习并吸收外国文化,能帮你打开一种全新的思路,从而增强创造力。他们提出了“文商”(文化商数CQ)这一概念,并发现CQ在国际谈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果然没有说错,为了让大脑更灵光,有机会还是出国“镀镀金”吧!
3、冲动让人不理智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距离”到底能变出什么魔法呢?2010年7月,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加姆〃特罗普和美国特拉维夫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尼拉〃利伯曼提出“建构水平理论”的说法。他们指出,制造一点“心理距离”,比如想买手机时别马上掏钱,过几天再决定,会让你更抽象地思考,抓住如“通话质量好不好”这种主要矛盾,而避开如“铃声好不好听、颜色好不好看”等细节问题和感性的干扰,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当然,过度理性可能变得固执呆板,因此,“距离”适中,才能英明决策。
4、广告真的不白做
如今的世界,广告满天飞。无论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广告简直无孔不入。你可能觉得广告只能宣传商品,买东西时,大脑自会有个“管家”让自己理性消费。而2010年8月,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梅勒妮〃邓普斯等人发表在《消费者研究》上的文章表明,给某一商品“戴高帽”,会激活大脑愉快的情感反射,让你不由自主地对它产生好印象,而忽略其真实的质量。即使你知道它品质一般时,也会屈服于广告的效应,这一过程被称做“情感调节”,也叫“移情”,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就是典型的例子。原来,广告商们早就开始使用这种神奇的力量,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购物选择了!
5、花钱过程添开心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于这句“至理名言”,心理学家们也力求证实金钱和快乐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联。经过多年研究,如今终于看到一丝曙光。2010年7月,美国盖洛普公司公布了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这项涉及132个国家13.6万人的研究发现,金钱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但对日常情绪的影响极小,这种联系与性别、年龄和社会阶层等因素无关。随后,英国沃里克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幸福感并不在于金钱的绝对值,而是与身边的人相比,是不是比他们挣得要多。此外,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崔维斯〃卡特和汤姆〃基洛维奇发现,与花钱买到的东西相比,花钱的经历其实更让人开心。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发现,花钱买礼物送人或者捐款做善事,不仅能让人更快乐,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原来,金钱与快乐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难免沾点“铜臭味”了。努力赚钱改善生活质量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钻到钱眼里,就得不偿失了!
6、唱首歌恢复记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演讲稿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上了台却卡住了。越到关键时刻,越容易出“状况”,真的是太紧张了吗?2010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西汉〃贝洛克在《窒息》一书中指出,大脑“卡壳”的秘密在于“内存”不够!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存在“工作记忆”这个“内存”里,太紧张了,不良情绪把“内存”装满,原本储存在大脑里的其它资源,自然没有空间提取出来了。因此,重要时刻来临前,最好深呼吸,哼哼小调、唱个歌,把大脑内存清空一下。
7、有自信就能成功
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至今,而很多人认为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天生的、无法培养的。2010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等人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坚信自己拥有强大的心理潜能,并勇于挖掘,会激发顽强的意志力,使精力更旺盛,心里更有“韧劲”,从而可以更冷静地面对偏见、伤害和挫折,最终一步步赢得成功。
看来,“有志者”真能“事竟成”,心情消沉时,不妨大声对自己说:“我能!”
8、“贴标签”影响判断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010年11月,美国里海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阿曼达〃布兰登和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苏珊〃吉尔曼发表在《认知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也有这个毛病。一旦我们把一个事物归到某一类,即使没有亲眼见到,也会把这一类物品的特点强加到它身上,比如“天下乌鸦一般黑”、“独生子女问题多”、“有钱人不靠谱”。研究者称之为“刻板印象”,这说明我们的大脑也会“偷懒”,想找捷径去认识世界,而“分类”是最便捷的判断方法。殊不知,生活中很多偏见和歧视正是由于轻易“贴标签”造成的。
知道了这点,以后听到这种“贴标签”的话时,恐怕应该冷静判断,不要以偏概全。
9、研究结果更确切 由于心理感受百人百样,很多心理现象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无法像数学题那样得出“一加一等于二”的结果,这一难题困扰心理学家多年。2010年12月,脑科学研究专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教授乔纳〃莱勒对心理学研究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改良,他将“贝叶斯统计”的手段引入心理学,这一“革命性”的成果发表在《认知科学》杂志上。
10、左右大脑能对话
2010年,“核磁热”横扫世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简称fMRI)让人在没有创伤和痛苦的情况下,看到大脑的活动。以前,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大脑思考时的活动状态。而2010年,新研究发现,大脑“休息”时也不平静,某些区域会出现同步的活动趋势,它们之间像说“悄悄话”一样,有重要的联络,被称为“功能连接”。可喜的是,我国科研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中心,在这一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篇:心理学上各种效应
心理学上各种效应
【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
【霍桑效应】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
【习得性无助实验】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
学生在教师得当的表扬和鼓励下,会产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的动力。
【刻板效应】也就是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板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形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等门槛效应】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两个要求之间有一定时间间隔,没有直接联系。
【低球效应】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待别人接受后马上提出一个更大的要求。
【留面子效应】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现象。
【宽大效应】个体对他人往往是积极的肯定估计高于消极的否定估计。
【投射效应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心理学家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因而我们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整饰自己的形象,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搭好台阶。
【定势效应】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霍桑效应】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奬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木桶效应】“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贴标签效应 】暗示效应。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第三篇:心理发现
NO.1花钱添开心唱歌恢复记忆心理10发现
无论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广告简直无孔不入。你可能觉得广告只能宣传商品,买东西时,大脑自会有个“管家”让自己理性消费。
花钱添开心唱歌恢复记忆心理10发现
1、电脑是把“双刃剑”
数字时代,电脑游戏成了很多人的休闲伙伴。玩游戏好不好?心理学家争论不休。2010年3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特聘教授克雷格·安德森等人指出,有“打打杀杀”等暴力情节的游戏会让人滋生暴力倾向。2010年4月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玩PSP游戏机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下降。但是,还有科学家发现,打游戏,尤其是动作类游戏可以让人反应更灵活,是很好的反应能力和准确性训练方法;《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还有一篇文章指出,玩游戏会让人心肠好、更热心。
看来,电脑游戏还真是把“双刃剑”啊!偶尔消遣并无大碍,但切记不可玩物丧志。
2、出国激发创造力
该不该出国?心理学研究告诉你。2010年6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心理学教授米歇尔·盖尔范德等人发现,与其他文化的人群进行接触,会提高人们的谈判能力。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3位心理学家同样发现,旅居国外,学习并吸收外国文化,能帮你打开一种全新的思路,从而增强创造力。他们提出了“文商”(文化商数CQ)这一概念,并发现CQ在国际谈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果然没有说错,为了让大脑更灵光,有机会还是出国“镀镀金”吧!
3、冲动让人不理智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距离”到底能变出什么魔法呢?2010年7月,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加姆·特罗普和美国特拉维夫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尼拉·利伯曼提出“建构水平理论”的说法。他们指出,制造一点“心理距离”,比如想买手机时别马上掏钱,过几天再决定,会让你更抽象地思考,抓住如“通话质量好不好”这种主要矛盾,而避开如“铃声好不好听、颜色好不好看”等细节问题和感性的干扰,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当然,过度理性可能变得固执呆板,因此,“距离”适中,才能英明决策。
4、广告真的不白做
如今的世界,广告满天飞。无论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广告简直无孔不入。你可能觉得广告只能宣传商品,买东西时,大脑自会有个“管家”让自己理性消费。而2010年8月,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梅勒妮·邓普斯等人发表在《消费者研究》上的文章表明,给某一商品“戴高帽”,会激活大脑愉快的情感反射,让你不由自主地对它产生好印象,而忽略其真实的质量。即使你知道它品质一般时,也会屈服于广告的效应,这一过程被称做“情感调节”,也叫 “移情”,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就是典型的例子。
原来,广告商们早就开始使用这种神奇的力量,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购物选择了!
5、花钱过程添开心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于这句“至理名言”,心理学家们也力求证实金钱和快乐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联。经过多年研究,如今终于看到一丝曙光。
2010年7月,美国盖洛普公司公布了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这项涉及132个国家13.6万人的研究发现,金钱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但对日常情绪的影响极小,这种联系与性别、年龄和社会阶层等因素无关。随后,英国沃里克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幸福感并不在于金钱的绝对值,而是与身边的人相比,是不是比他们挣得要多。此外,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崔维斯·卡特和汤姆·基洛维奇发现,与花钱买到的东西相比,花钱的经历其实更让人开心。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发现,花钱买礼物送人或者捐款做善事,不仅能让人更快乐,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原来,金钱与快乐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难免沾点“铜臭味”了。努力赚钱改善生活质量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钻到钱眼里,就得不偿失了!
6、唱首歌恢复记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演讲稿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上了台却卡住了。越到关键时刻,越容易出“状况”,真的是太紧张了吗?2010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西汉·贝洛克在《窒息》一书中指出,大脑“卡壳”的秘密在于“内存”不够!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存在“工作记忆”这个“内存”里,太紧张了,不良情绪把“内存”装满,原本储存在大脑里的其它资源,自然没有空间提取出来了。
因此,重要时刻来临前,最好深呼吸,哼哼小调、唱个歌,把大脑内存清空一下。
7、有自信就能成功
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至今,而很多人认为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天生的、无法培养的。2010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等人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坚信自己拥有强大的心理潜能,并勇于挖掘,会激发顽强的意志力,使精力更旺盛,心里更有“韧劲”,从而可以更冷静地面对偏见、伤害和挫折,最终一步步赢得成功。
看来,“有志者”真能“事竟成”,心情消沉时,不妨大声对自己说:“我能!”
8、“贴标签”影响判断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010年11月,美国里海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阿曼达·布兰登和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苏珊·吉尔曼发表在《认知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也有这个毛病。一旦我们把一个事物归到某一类,即使没有亲眼见到,也会把这一类物品的特点强加到它身上,比如“天下乌鸦一般黑”、“独生子女问题多”、“有钱人不靠谱”。研究者称之为“刻板印象”,这说明我们的大脑也会“偷懒”,想找捷径去认识世界,而“分类”是最便捷的判断方法。殊不知,生活中很多偏见和歧视正是由于轻易“贴标签”造成的。
知道了这点,以后听到这种“贴标签”的话时,恐怕应该冷静判断,不要以偏概全。
9、研究结果更确切
由于心理感受百人百样,很多心理现象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无法像数学题那样得出“一加一等于二”的结果,这一难题困扰心理学家多年。2010年12 月,脑科学研究专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教授乔纳·莱勒对心理学研究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改良,他将“贝叶斯统计”的手段引入心理学,这一“革命性”的成果发表在《认知科学》杂志上。
10、左右大脑能对话
2010年,“核磁热”横扫世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简称fMRI)让人在没有创伤和痛苦的情况下,看到大脑的活动。以前,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大脑思考时的活动状态。而2010年,新研究发现,大脑“休息”时也不平静,某些区域会出现同步的活动趋势,它们之间像说“悄悄话”一样,有重要的联络,被称为 “功能连接”。可喜的是,我国科研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中心,在这一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类常见噩梦的心理根源
http://health.msn.com.cn 2011-10-12 06:40:00 来源: 39健康网
四类常见噩梦的心理根源
恐怖的噩梦,是每一个人都有过的经历。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马克·布拉格罗夫表示,如果让人们记录下来的话,一个人每月可能会做一两次噩梦。那么,人究竟为何会做噩梦?经常做噩梦又预示着哪些心理问题呢?
噩梦
一、梦到自己被鬼抓走
你可能是社交企图心强,或是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喝彩关怀,才透过鬼这种东西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尤其你在潜意识中一定会认为,你被鬼抓走,所有的人都应该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你身上。这样一来就达到了你受人注意的目的。事实上,在梦中你之所以怕鬼,是为了表现你的无助,你不是怕鬼,你怕的是大家不注意你,只是用鬼来伪装你的动机罢了。
噩梦
二、梦到你的亲人都被大卡车压死
你之所以会作这个梦,暗示你可能对你的家有不好的印象,也可能你是不喜欢安定生活,喜欢生活中有新鲜感和刺激感。也有可能是家的感觉给你很大的束缚和压力,所以你在潜意识中会想让整个家有全新的转变,只是你的潜意识安排得太吓人了。不过,你对你的家也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很单纯,且很主观地从你自己的角度来发泄而已,不要太自责。
噩梦
三、梦到你得了绝症,而且即将死亡
不要紧张,你不是真的得了绝症,你可能是在生活中比较孤单,个性内向、保守,不受家人和同学、朋友的注意和关心,所以潜意识会作这个梦来满足你的愿望。很显然的,你的愿望就是大家都能注意你、关心你,而罹患绝症是最受人同情的情境,所以你会有这种梦。有人说,这种梦也许是个癌症的预警,在理论上来讲,梦很少这么直接地告诉你一个讯息,是不太可能的。如果你不放心,去做个检查也好。
噩梦
四、梦到家的隔壁是火山口,火山爆发毁了你的家
你之所以会作这个梦,暗示你可能对你的家有不好的印象,也可能你是不喜欢安定生活,喜欢生活中有新鲜感和刺激感。也有可能是家的感觉给你很大的束缚和压力,所以你在潜意识中会想让整个家有全新的转变,只是你的潜意识安排得太吓人了。不过,你对你的家也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很单纯,且很主观地从你自己的角度来发泄而已,不要太自责。
提示:噩梦预示某些疾病
噩梦不只和心情有关。德国睡眠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如果一个人频繁做噩梦,可能预示着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梦见喉咙被人掐住可能是扁桃体发炎;梦到从高处坠落,可能是心脏病先兆;儿童常做噩梦可能是肠胃系统出了问题;对老年人来说,则有可能是患上痴呆症或帕金森症等。“如果你长时间做同一个梦,梦到身体的某个器官,如肝、牙齿等每次都会疼痛,那也可能预示着这个部位确实有健康隐患。”专家表示。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原因可能让你被噩梦缠身。专家表示,一是睡姿不对,比如双手压在胸口上、趴着睡、冬天盖的被子太重等。二是在白天看到、听到、接触到有刺激性的场面,如碰上车祸等,这些场景会在脑中情景再现,甚至被放大。最后是亲身经历过一些重大创伤,最典型的莫过于东南亚海啸、汶川大地震、矿难等巨大的灾难事故。而重大的家庭变故、儿时不堪回首的经历等也都属于此类。
1、动作:脸部经常不颤动频繁的眨眼
心理:明显的欲求不满,这部分人多是落魄失意者,当然,大多数时候又要刻意掩饰自己的缺点,于是脸部动作格外频繁。
2、动作:说话微低头用手指掩住嘴巴的女人
心理:总觉得这样的女人很古典,古装片里的大美女大多是如此,而近几年火爆荧屏的韩剧中,很多淑女也爱低头掩口讲话,真如莲花一样羞涩。但是这样的动作恰恰透露出女人内心的狡猾,做此动作的女人大多是想吸引对方的注意,说白了:想勾引男人了!
3、动作:喜欢跟女孩子谈论车子的男人
心理:这表明他的下一步要对你的肉体展开攻势了,一个男人谈论汽车,潜意识中是对“性”的渴望,跟女人谈论汽车,则表明他想“上床”谈情了!
4、动作:不经意偷看你一眼快速收回视线保持酷酷的姿态不再理睬你的异性
心理:这样的男人(女人),是典型的性欲过盛的表现,不要被他们冰山一样的外表所迷惑哟!
5、动作:总爱拥有一两件跟上司相同的物件
心理:做老板的要注意了,身边如果有这样的员工,证明他正对你心存嫉恨,这些跟你相同的物品,是他潜意识的流露:总有一天老子要取代你!作为老板,得赶快疏理上下属之间的关系喽!
梦见性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特殊意义
http://health.msn.com.cn 2011-09-29 06:11:00 来源: 健康指南
梦见性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特殊意义,每个人都做过性梦,但你知道它背后隐藏的意义是什么吗?性梦梦到与不同的人有亲密行为,所代表的寓意又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将为你一一揭晓。
梦见性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特殊意义
梦到旧爱复燃:与昔日情侣缠绵的梦,最难解释。它到底与你的旧爱有没有关系,专家们的意见各有分歧。但不管如何,你都应慎重发展新的情爱关系。如果这种梦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可能意味着你与旧爱缘分未尽。
与人偷情:这是一种常见的“性梦”,经常发生在订婚后或结婚前,是大脑在琢磨目前的选择正确与否。这种梦还有另一种解释,即你正在经受感情折磨,比如伴侣是位工作狂,你感觉被忽视。
与朋友或同事有亲密行为: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梦与对性的渴望无关,只是说明你羡慕此人的人品或能力,希望自己或伴侣也具备这种令你着迷的品质。
当众性爱:其蕴含的意义颇多,比如你可能担心其他人如何看待你和情侣的关系,也可能在潜意识里想当众炫耀一下你们俩的亲密。
与面目不详的人举止亲昵:这种梦揭示你目前的性生活并不完美,而梦中的动作或事情才能让你兴奋起来。
梦中苦寻能够亲密的场所:这常常发生在你和伴侣的关系告吹前后,表明你正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与明星亲热:说明这个明星或他(她)扮演的角色,正是你想做的人,或你理想的伴侣形象。
与多人亲密:这大多意味着你在生活中需要别人的支持。
心理揭秘梦中不同颜色代表的意义
http://health.msn.com.cn 2011-08-22 06:50:00 来源: 寻医问药网
梦境并非像一幕幕黑白电影片段。相反地,梦里到处都是颜色:有时梦到心爱的他戴着蓝色领带,驾着红色的跑车;又或者梦到自己困在一间全白色的房间里。那么你曾想过梦中出现的颜色代表着什么意义吗?
根据心理学家的发现,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心理振动频率。它们有不同的特质,以及代表不同的知觉层面。而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相同的颜色也会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红色
浅红色代表着爱情。异性缘极佳。好好地享受一下爱情的甜蜜吧!如果你还是happy single,那你心目中的他就在不远之处。将会遇上一个人,和你携手展开新恋情。如果你着到的是一位穿着深红色的女郎或一辆深红色的车,你可要当心点!深红色代表诱惑、危险。它有警告之意。时时刻刻要有危机感,在紧急事故发生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你要巧妙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你的脾气,若闹翻的话是很难收拾残局的!
黄色
黄色本身是一个阳光的颜色。它常常会带给周围的人欢乐、喜悦。如果你梦到有人穿着一件黄色的衣服或驾着黄色的车,或许他就是那带给你永远快乐、幸福的人。在做决定时,你会举棋不定,不果断。遇到状况时,只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即使别人再与你争辩也是没有用的。
绿色
绿色代表着新的开始、成长的过程。如果你梦到一大片翠绿的草原,那你的生活即将会有新的改变。如果你现在正经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那一切就要画上一个终止符。整理好心情,期待新的开始吧!不妨重新安排你的工作。你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深绿色代表着妒忌的心理。你在现实生活里,无法很大方地和别人分享某些东西。
蓝色
蓝色并不代表你的心情会很郁闷。它反而是一个轻松、愉快的颜色。你可大方地让自己的心情放个假,轻松地等待将要来临的挑战。对于感情,如果你的情人穿着全蓝色,那表示你们的感情要开始变得冰冷、陌生。你可要多花点时间来解决两人的问题。在事业上,你也因为无法接受改变而放弃了很多好机会。
黑色
黑色是当缺乏灯光照射时所形成的影子。如果你梦到了黑色,那表示你将会发现一段你不曾知道的事实,又或者,你一直隐藏在心里的感受即将被周围的人发现。黑色代表着危险,它也往往跟邪恶扯上关系。如果梦到自己走进一间黑屋子或梦到一位穿黑衣的人,你可要当心,那表示将会有人在你的感情或者事业上搞破坏,或甚至给你的生活带来危险。
白色
白色代表着希望,纯朴、和平。你所经历的一切痛苦、不顺利的事将会结束。梦里出现了一位穿着白衣的人,那他可能就是会把你带出困境的恩人。如果你梦到自己被困在一间全白色的房间里,那就表示你的心里其实是很空虚、寂寞的。你很期待能为生活增添一些色彩。在爱情上,你也开始厌倦了那如白开水一般,淡而无味的感情。
中国妻子10个不良心理
http://health.msn.com.cn 2011-09-30 06:46:45 来源: 健康指南
“控夫欲”过旺者,刺伤的不完全是丈夫,还包括她本人——随时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之下而不能自制。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控制”与“反控制”将不会停息,何不做个高明的“驭夫”者,让丈夫开开心心地成为“自由人”。
中国妻子10个不良心理
逼夫成“龙”
很显然,有这种想法的女人往往有很强的虚荣心,所谓“夫荣妻贵”;此外,她们往往还有很强的依附心理,所谓“只有藤缠树,哪有树缠藤”。为了满足她们的虚荣心和依赖性,她们不惜给丈夫施加各种压力。当然,鼓励丈夫发奋图强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制造压力,可能会适得其反。一句话:逼夫成龙的女人太愚蠢。
忽视性爱
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国人大多谈性色变,尤其女人的性欲望更是受到压制,她们主动提出性需求被视为“不正经”,是“淫妇”。与此相适应,她们对婚姻中的性也仅仅看成一种为了传宗接代,生儿育女而不得不为之的事情。这种性观念的偏差,使她们远离性愉悦、性享受,造成事实上的性与爱的分离。现代婚姻应是性爱与情爱的和谐统一。和谐的性生活不仅有助于夫妻情爱的加深,而且有助于夫妻的身心健康。
不修边幅
这样的女人在中国不在少数,尤其在生完小孩,逐渐进入中年以后。这样的女人往往有如下心理:一是“保险箱”心理,以为“革命”到头,可以马放南山了,所以衣着随便,不再注意修饰。二是懈怠心理。就是不再“严格要求自己”,一切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说这样的女人能不让丈夫失望吗?丈夫也许嘴上不说,可心里明白着呢。这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一句话:不修边幅甘做黄脸婆的女人太粗心。
多疑、骄横
多疑的女人往往出于对婚姻的不自信和对自己的不自信。因为对婚姻的不自信,所以她老是担心丈夫情感移位或行为出轨;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所以生怕哪一天被丈夫抛弃。不自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独立自主,在于对婚姻本质缺乏认识。至于骄横的妻子则常令丈夫沮丧,有口难言,而直接影响了夫妻和睦。一句话:多疑骄横的女人太可怜。
不顾丈夫尊严
你可以讽刺男人其貌不扬,但你决不可能嘲笑男人的无能。能力——赚钱的能力以及性能力,乃是男人尊严的两大方面。感受不到尊严的男人往往会自暴自弃,自卑自艾。因此,聪明的妻子总
爱攀比好虚荣
有人形容女人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因此,如果没有女人之间的相互攀比,争奇斗艳,风景又怎会“亮丽”呢?但是,假如不按自身的经济条件,盲目攀比,那就过于虚荣了。这种过分的虚荣往往使那些非“财大气粗”的男人产生精神紧张,甚至为此不堪重负。一句话:爱攀比好虚荣的女人太“恐怖”。
体贴不入微
体贴不入微这是那些自认为“贤妻”的一个通病。一些妻子在抱怨丈夫:对他关心有加,照顾周到,为什么他还是不满意。可她也许不知道自己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冷落或贬低了丈夫的亲友,导致了丈夫的反感。男女结合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而且还涉及到两个人之间不同社会关系(如亲友)的互动。忽略这种社会关系,往往会加深婚姻“围城”的感受,并滋生冲出“围城”的欲望。一句话:体贴不入微的女人太可悲。
随意泄露隐私
家庭是最私密的场所,婚姻是最私密的关系。有些女性不了解这一点,喜欢在女伴中间谈论家中“秘闻”,乃至发生在夫妻之间的隐私事件,且进行互比互评,以获得某种心理满足。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它“出卖”的不仅仅是丈夫,而且还“出卖”了自己,“出卖”了整个家庭。人们常说,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如果个人的隐私安全都得不到保证,婚姻家庭生活难道还能温馨得起来吗?
缺乏主妇意识
主妇意识与主妇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两者归根到底涉及到女性如何扮演好家庭角色——主要指妻子角色和母亲角色的问题。有道是:“抓住丈夫的心,首先要抓住丈夫的胃”。当然,这种说法未免太具传统色彩,但其中却透露出一定的道理。持家或家政能力差的女性,对婚姻家庭生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应该成为现代女性的一种追求。
“控夫欲”过旺
“控夫欲”过旺实乃现代婚姻中的“常见病”。导致这种“病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妻子因缺乏自信而多疑猜忌,因“关爱”丈夫而处处操心,因怕丈夫“变坏”而时时设防,如此等等。“控夫欲”过旺者,刺伤的不完全是丈夫,还包括她本人——随时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之下而不能自制。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控制”与“反控制”将不会停息,何不做个高明的“驭夫”者,让丈夫开开心心地成为“自由人”,且心甘情愿地在你的视野之内?
应对5种常见心理问题
http://health.msn.com.cn 2011-10-14 04:20:00 来源: 寻医问药网
如何防治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有关专家指出,抑郁症是现代人在巨大精神压力下,忧思愁结,郁结于心的产物。那么,如何对抗抑郁症呢?
1、不要自责。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你没有能力创造或选择它。因此,不要自责“我为什么得了这种该死的病”,而应明白自己急需帮助,积极踏上寻求康复的治疗之路。
2、简化生活。患上抑郁症后,就要适当改变一下生活。不要期望可以像发病前一样,如果发现某事太难做,干脆置之不理。如果还要求自己像个健康人一样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或快速完成某项任务,你可能会觉得力不从心,从而变得更加沮丧。
3、认真遵循治疗方案。依照处方服药,定期就诊。让医生能够准确地监测到疗效,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避免做人生重大决定。患上抑郁症后,做出重大决定的能力就会受影响。因此,最好等抑郁症好了之后,且对决策力有信心时再做重大决定。
4、参与活动。参加一些擅长的、能让自己有成就感的活动,即使一开始你只是个旁观者,也不要放弃这些机会。这样的活动能让你逐渐恢复自信,对治疗抑郁症大有裨益。
5、坚持正常活动。有的患者本来可以正常上班、可以正常做家务,却不去做。这是很有害的。越这样越感到自己没用。实际上患者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有能力搞好家务。只要该干的坚持干,自己的情绪就不会日益低落。
6、改变心理。从认识到自己虽有抑郁症开始,要注意情绪、行为和感觉的变化,也要留心思维方式、反应能力以及对吃和睡的态度的变化。要学会区分消极的想法和积极的想法。每当您有了消极的想法时,首先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与一种较为客观的看法相比较。多做一些使您心情舒畅的事,如打扫房间、骑自行车兜风、欣赏音乐,并且要定时定量进餐,不要喝酒,按时起床参加锻炼。
如何应对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大脑里反复出现某种念头或反复做一些刻板的动作,而强迫症患者本人也认为这种念头或动作没有必要,为此十分苦恼,有强烈摆脱的愿望,但又无能为力。75%的患者起病于30岁以前,多缓慢起病,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常见的强迫症状有:
1、强迫怀疑自己: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仍不能摆脱。如出门时怀疑家门是否锁好了,检查再三,走下楼去仍不放心,又要回来。
2、强迫性穷思竭虑:对日常生活中一些自然现象反复思索,明知缺乏意义,但又不能自我控制。
3、强迫联想:出现一个观念或者想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一观念或语句。
4、强迫意向:反复体验想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明知这是荒谬的、不可能的,但无法摆脱这种冲动。
患病者多与自身性格有关,如他们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事追求完美,事后反复检验,苛求细节。他们过于自我克制、自我关注,过于谨慎。为此,他们常焦虑、紧张和苦恼。此外,该病还与遗传、体内的生化物质改变以及大脑某些结构改变有关。
对策:如果只与性格和心理因素有关,那么试着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会有良好效果。工作要学会张弛有度,思维开阔些,性格开朗些,一些追求不到的东西要学会放弃。如果难以做到这些,可及时求教于心理医生获得他们的帮助。
如何摆脱焦虑症
焦虑症,全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反复并持续的伴有焦虑、恐惧、担忧、不安等症状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精神症障碍。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目标的担忧。这种担心往往是与现实极不相称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还伴有自主神经亢进,肌肉紧张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
焦虑症的防治措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其三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药物治疗:如果焦虑过于严重时,还可以遵照医嘱,选服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如利眠宁、多虑平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心理调节。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寻求他人的开导,以尽快恢复。如果患了比较严重的焦虑症,则应向心理学专家或有关医生进行咨询,弄清病因、病理机制,然后通过心理治疗,逐渐消除引起焦虑的内心矛盾和可能有关的因素,解除对焦虑发作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和精神负担。
躁狂症如何治疗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症的诱发因素,躁狂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20岁左右的青春期,躁狂症的发病通常急骤起病,病程短,而且预后良好,基本都能恢复到原先的正常状态。躁狂状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通常采用药物或电抽慉疗法,心理治疗则不常使用。治疗躁狂症的药又称抗躁狂药,近又称作情绪稳定剂。抗躁狂药的品种仅锂盐一类,其中最常用的是碳酸锂。而卡马西平、丙戌酸钠等一些治疗癫痫的药,因对躁狂症有良好疗效,也被常常用来治疗躁狂症。该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治、系统治疗。作为患者亲属,要送患者到专科医院治疗,不要听信游医而延误治疗时机。
恐惧症治疗方案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当时并无危险。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常见疗法有以下几种:
1、催眠疗法:
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2、强迫疗法:
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你进行强迫治疗。
3、情景治疗:
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4、认知疗法:
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你,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你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第四篇:从心理学上来说
从心理学上来说,吹牛与说大话是一种心理需求,它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同时也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缓解我们内心的焦虑。
喜欢吹牛的朋友,喜欢夸大自己的能力和身份,在心理上达到理想自我的境界,也是出于显示自我、获得别人关注的目的。
而借助大话提高自信、降低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的典范,当属二战期间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有一次,德国空军一颗炸弹在他附近爆炸,警卫问他为什么不 赶快躲开。他说:“希特勒永远造不出来能将麦克阿瑟炸掉的炸弹。”这种大话也被称为“正常的大话”,它能让人获得心理博弈优势,在刻意“蔑视”对手的同 时,降低了焦虑情绪。
但是如果吹牛过于离谱,那么就要警惕是否存在心理疾病,躁狂症与妄想会让人变得亢奋、不知疲倦、自我评价过高。这种不正常很容易识别,如果吹嘘得很离谱或完全不符逻辑,就该带他们去精神心理科检查与诊断。[4]
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八成的人每天至少讲一次大话,超过四成的人每天吹牛超过三次。对多数人来说,说大话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一方面,这是为了显示自我、增加自信、弥补心理落差。比如通过夸大自己的能力、身份等,获得他人尊重。另一方面,适当的“吹牛”能降低恐惧和焦虑,比如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就用“希特勒永远造不出来能将麦克阿瑟炸掉的炸弹”等大话稳定军心。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似乎永远在说大话,他们不知疲倦,满嘴跑火车,什么事情都能吹得天花乱坠,甚至觉得自己神通广大,具有某种特殊能力。这样 “吹牛上瘾”的人,则要警惕是否有心理疾病作怪。比如躁狂症或精神分裂症早期,大脑的神经传递失衡,会导致精神亢奋、自我评价过高。
无论何种原因,过分说大话都会影响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因此,爱吹牛的人要学会审视自己、认清自我能力,不要总是承诺,而要从擅长的小事做起,给他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家人和朋友也要及时提醒和告诫他们,将他们“拉”回现实。如果吹嘘得很离谱、完全不符逻辑,则要及时带他们去精神科或心 理门诊检查,必要时进行治疗。[3]
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八成的人每天至少讲一次大话,超过四成的人每天吹牛超过三次。对多数人来说,说大话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一方面,这是为了显示自我、增加自信、弥补心理落差。比如通过夸大自己的能力、身份等,获得他人尊重。另一方面,适当的“吹牛”能降低恐惧和焦虑,比如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就用“希特勒永远造不出来能将麦克阿瑟炸掉的炸弹”等大话稳定军心。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似乎永远在说大话,他们不知疲倦,满嘴跑火车,什么事情都能吹得天花乱坠,甚至觉得自己神通广大,具有某种特殊能力。这样 “吹牛上瘾”的人,则要警惕是否有心理疾病作怪。比如躁狂症或精神分裂症早期,大脑的神经传递失衡,会导致精神亢奋、自我评价过高。
无论何种原因,过分说大话都会影响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因此,爱吹牛的人要学会审视自己、认清自我能力,不要总是承诺,而要从擅长的小事做起,给他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家人和朋友也要及时提醒和告诫他们,将他们“拉”回现实。如果吹嘘得很离谱、完全不符逻辑,则要及时带他们去精神科或心 理门诊检查,必要时进行治疗。[3]
第五篇:青少年心理辅导-《今日心理学》十大心理学发现
青少年心理辅导-《今日心理学》十大心理学发现
心理学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速,一些高科技的加入,使心理学研究有了新的工具,并产生了一些新的发现。最近,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评选出了“2010十大心理学发现”,这里简要介绍一下2010年的这些心理学重要研究发现。1 电脑是把“双刃剑”
数字时代,电脑游戏成了很多人的休闲伙伴。玩游戏好不好?心理学家争论不休。2010年3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特聘教授克雷格·安德森等人指出,有“打打杀杀”等暴力情节的游戏会让人滋生暴力倾向。2010年4月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玩PSP游戏机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下降。但是,还有科学家发现,打游戏,尤其是动作类游戏可以让人反应更灵活,是很好的反应能力和准确性训练方法;《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还有一篇文章指出,玩游戏会让人心肠好、更热心。
看来,电脑游戏还真是把“双刃剑”啊!偶尔消遣并无大碍,但切记不可玩物丧志。出国激发创造力
该不该出国?心理学研究告诉你。2010年6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心理学教授米歇尔·盖尔范德等人发现,与其他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文化的人群进行接触,会提高人们的谈判能力。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3位心理学家同样发现,旅居国外,学习并吸收外国文化,能帮你打开一种全新的思路,从而增强创造力。他们提出了“文商”(文化商数CQ)这一概念,并发现CQ在国际谈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果然没有说错,为了让大脑更灵光,有机会还是出国“镀镀金”吧!冲动让人不理智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距离”到底能变出什么魔法呢?2010年7月,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加姆·特罗普和美国特拉维夫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尼拉·利伯曼提出“建构水平理论”的说法。他们指出,制造一点“心理距离”,比如想买手机时别马上掏钱,过几天再决定,会让你更抽象地思考,抓住如 “通话质量好不好”这种主要矛盾,而避开如“铃声好不好听、颜色好不好看”等细节问题和感性的干扰,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当然,过度理性可能变得固执呆板,因此,“距离”适中,才能英明决策。广告真的不白做
如今的世界,广告满天飞。无论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广告简直无孔不入。你可能觉得广告只能宣传商品,买东西时,大脑自会有个“管家”让自己理性消费。而2010年8月,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梅勒妮·邓普斯等人发表在《消费者研究》上的文章表明,给某一商品“戴高帽”,会激活大脑愉快的情感反射,让你不由自主地对它产生好印象,而忽略其真实的质量。即使你知道它品质一般时,也会屈服于广告的效应,这一过程被称做“情感调节”,也叫“移情”,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就是典型的例子。
原来,广告商们早就开始使用这种神奇的力量,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购物选择了!花钱过程添开心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于这句“至理名言”,心理学家们也力求证实金钱和快乐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联。经过多年研究,如今终于看到一丝曙光。
2010年7月,美国盖洛普公司公布了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这项涉及132个国家13.6万人的研究发现,金钱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但对日常情绪的影响极小,这种联系与性别、年龄和社会阶层等因素无关。随后,英国沃里克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幸福感并不在于金钱的绝对值,而是与身边的人相比,是不是比他们挣得要多。此外,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崔维斯·卡特和汤姆·基洛维奇发现,与花钱买到的东西相比,花钱的经历其实更让人开心。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发现,花钱买礼物送人或者捐款做善事,不仅能让人更快乐,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原来,金钱与快乐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难免沾点“铜臭味”了。努力赚钱改善生活质量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钻到钱眼里,就得不偿失了!唱首歌恢复记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演讲稿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上了台却卡住了。越到关键时刻,越容易出“状况”,真的是太紧张了吗?2010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西汉·贝洛克在《窒息》一书中指出,大脑“卡壳”的秘密在于“内存”不够!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存在“工作记忆”这个“内存”里,太紧张了,不良情绪把“内存”装满,原本储存在大脑里的其它资源,自然没有空间提取出来了。
因此,重要时刻来临前,最好深呼吸,哼哼小调、唱个歌,把大脑内存清空一下。有自信就能成功
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至今,而很多人认为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天生的、无法培养的。2010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等人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坚信自己拥有强大的心理潜能,并勇于挖掘,会激发顽强的意志力,使精力更旺盛,心里更有“韧劲”,从而可以更冷静地面对偏见、伤害和挫折,最终一步步赢得成功。
看来,“有志者”真能“事竟成”,心情消沉时,不妨大声对自己说:“我能!”“贴标签”影响判断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010年11月,美国里海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阿曼达·布兰登和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苏珊·吉尔曼发表在《认知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也有这个毛病。一旦我们把一个事物归到某一类,即使没有亲眼见到,也会把这一类物品的特点强加到它身上,比如“天下乌鸦一般黑”、“独生子女问题多”、“有钱人不靠谱”。研究者称之为“刻板印象”,这说明我们的大脑也会“偷懒”,想找捷径去认识世界,而“分类”是最便捷的判断方法。殊不知,生活中很多偏见和歧视正是由于轻易“贴标签”造成的。
知道了这点,以后听到这种“贴标签”的话时,恐怕应该冷静判断,不要以偏概全。研究结果更确切
由于心理感受百人百样,很多心理现象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无法像数学题那样得出“一加一等于二”的结果,这一难题困扰心理学家多年。2010年 12月,脑科学研究专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教授乔纳·莱勒对心理学研究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改良,他将“贝叶斯统计”的手段引入心理学,这一“革命性” 的成果发表在《认知科学》杂志上。左右大脑能对话
2010年,“核磁热”横扫世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简称fMRI)让人在没有创伤和痛苦的情况下,看到大脑的活动。以前,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大脑思考时的活动状态。而2010年,新研究发现,大脑“休息”时也不平静,某些区域会出现同步的活动趋势,它们之间像说“悄悄话”一样,有重要的联络,被称为“功能连接”。可喜的是,我国科研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中心,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