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整理(西班牙语)
喝酒
Beber alcohol, protocolo chino 在酒桌上喝酒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是一些酒桌上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Cuando se bebe en la mesa también existen algunas reglas.Estos son algunos detalles que se han de tener en cuenta.细节一: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细节二: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细节三: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细节四: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细节五: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
细节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
Detalle I: El brindis puede realizarse únicamente después de que los líderes lo hayan hallan hecho.Para hacer el brindis debe levantarse y elevar la copa con las dos manos.Detalle II: Puede que varias personas brinden por una sola persona, sin embargo una persona no puede brindar por varias a menos que ésta sea el líder.Detalle III: En el momento de brindar con otra persona, si no chocan las copas, la cantidad a tomar depende de la situación, como por ejemplo la capacidad para tomar y la actitud del otro.De ninguna manera puede beber menos que el otro.Recuerde que es usted quien está ofreciendo el brindis.Detalle IV: Al momento de brindar con otra persona, si chocan las copas, exprese su actitud con una frase: “Yo termino, usted a su gusto”.Detalle V: Recuerde servirle vino a los líderes y a los invitados, pero no le ayude al líder a beber sin fundamento.Ayúdele únicamente cuando el jefe o el invitado lo deseen, debe además actuar como si deseara beber y no como si estuviera prestando su ayuda al líder.Detalle VI: Levante la copa con la mano derecha y mantenga la mano izquierda debajo de la misma.Recuerde que su copa debe estar siempre debajo de la copa de los demás.倒茶
Servir el té, protocolo chino 首先,茶具要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En primer lugar, el juego de té debe estar limpio.Cuando el huésped entre, invítele a tomar asiento primero y luego prepare el té.Antes de preparar el té, debe limpiar el juego de té de nuevo.Es mejor escaldar el juego de té y las tazas con agua caliente.Esto demuestra cuidado con la higiene y respeto por los buenos modales.Se considera descortés si le sirve té al huésped sin prestar atención a la limpieza del mismo.其次,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过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
Segundo, la cantidad de té debe ser apropiada.Ante todo la cantidad de hojas de té debe ser adecuada.Las hojas de té no deben ser ni muchas ni muy pocas.Con muchas hojas, el té estará demasiado cargado;con poca hierba, el té estará sin sabor.再次,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要用双手给客人端茶。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Por último, el té debe servirse de manera correcta.De acuerdo a la costumbre tradicional del país, debe servir té al huésped con las dos manos.Cuando sirve el té con ambas manos debe tener en cuenta, si está utilizando una tetera con oreja, tomar la oreja con una mano y sostener el fondo de la taza con la otra.La cultura del té 茶文化
茶文化是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长期以来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慢慢地形成了一种在中国文化范畴之内的文化现象。
La cultura del té se ha establecido y perfeccionado durante mucho tiempo, mediante la práctica cotidiana de preparar, disfrutar, oler, tomar y saborear el té.Dicho hábito ha ido enraizando gradualmente en la simiente cultural china.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同时,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茶道即是茶艺与精神的完美结合,它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中国茶道主要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La cultura del té, que tiene a esta infusión como protagonista, supone la integración orgánica del té y la cultura, y también la combinación armónica del arte del té y el espíritu.Este último se realiza a través del arte del té.La ceremonia del té combina a la perfección dicho arte y el espíritu.Las características esenciales de la ceremonia del té exponen la cortesía, la moral, el humor, el aspecto estético y el pensamiento.Durante la ceremonia se presta atención a cinco aspectos: las hojas del té, el agua, la temperatura, los accesorios del servicio y el ambiente.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La ceremonia del té tiene tres formas: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起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1.Jiancha: echar el té en la tetera para hervirlo en el agua.El Jiancha de la dinastía Tang es la forma artística del té más antigua de China.2.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2.Doucha: En la antigüedad, los literatos llevaban cada uno su té y agua, para competir en preparar la mejor infusión.Esta forma del arte de té se originó a finales de la dinastía Tang y prosperó en la dinastía Song.Se popularizó primero en Jianzhou, provincia de Fujian.Se considera que es la categoría más alta del arte de té de la antigüedad.3.功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功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功夫茶讲究品饮功夫。
3.Kung Fu Té: El Kung Fu Té, que ha sido popular en algunas áreas desde la dinastía Qing, es herencia del arte de té de la dinastía Tang y la Song.El Kung Fu Té de la dinastía Qing se popularizó en Tingzhou, Zhangzhou y Quanzhou de Fujian y Chaozhou de Guangdong.El Kung Fu Té presta especial atención a la técnica de preparación de la bebida.
第二篇: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对比
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对比
公元前七世纪,法国南部开始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基督教促进了葡萄酒的发展,教会人员把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作为工作,有时把葡萄酒作为治疗疾病的药品。葡萄酒不仅传承着法国的文化,还承载着一种哲学。法国人已自豪地把葡萄酒当做珍贵的国家经济文化遗产,甚至代表国家的形象。
中国是茶的故乡。《神农本草》中曾记载神农氏为寻找治病的药方。亲自品尝百草,最后得茶而解毒。唐朝时,茶叶成为全国性的饮料。陆羽著述的《茶经》全面介绍了茶,被后人尊称为茶圣。中国人开门起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葡萄酒的流行把红酒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这与中国的茶叶、茶文化的流传和发展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法国(France)的葡萄酒文化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对比葡萄酒文化与茶文化,能发现两种文化各具特点,又息息相通。
出产地对比
不同地区出产不同茶种,如浙江出产龙井、福建出产铁观音、潮汕出产单枞、云南出普洱等。这些茶各有特点,对于其好坏的评价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葡萄也遵循产地原则,例如在法国(France)波尔多的左岸出产CABERINETSAUVIGNON(赤霞珠);波尔多的右岸出产MERLOT(美乐);罗纳河谷地区出产SYRAH(西拉);勃艮第出产PINOTNOIR(黑比诺),不同的葡萄品种用来酿造不同的法国(France)红酒,并无贵贱之分。
也就是说,茶也好,葡萄也好,不是来自中国任何地方的铁观音都是好喝的铁观音;同样,不是所有来自法国(France)的葡萄酒都是好酒。
用具对比
中国人品茶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以细瓷盖杯为优,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上。
法国人品葡萄酒对杯子的选择也是大有学问,尤其是在隆重的场合和高档餐厅,用杯极其讲究。盛白葡萄酒的杯子与盛红葡萄酒的杯子有所不同,而红葡萄酒的用杯也并非一个模式,波尔多杯与布高涅杯便颇异其趣。最便于欣赏酒的色泽的是水晶杯,水晶杯的原料是人造水晶,质地细腻、明亮、反光、有弹性,“薄如纸,声如磬”,当色泽鲜艳的红葡萄酒注入酒杯时,一种“未曾入口先有情”。的情致便会油然而生
斟茶与斟酒对比
中国人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法国人斟葡萄酒一般是以杯子容量的1/3为度,为的是便于闻香品味。中国人品茶时讲究分三口将茗杯中的茶水饮完,为的是便于细细的品啜。为什么一定要分三口品呢?传说是缘于品有三个“口”,同时也暗含着“ 一苦二甜三回味”之意。法国人品酒一如中国人品茶,也讲究慢慢的饮细细的品,不是像有些中国人喝酒那样“感情深,一口闷”。中国人喝茶有品茶、饮茶、喝茶之分,品茶的茶叶与茶具均要上乘,舍得下功夫细细品味;饮茶则不一定讲究茶具的优劣了,也不拘于特定的形式,随意饮用就是了;喝茶一定只是为了解渴,大口大口开怀畅饮。法国人饮葡萄酒也有品酒、饮酒、喝酒之分,用水晶杯自然是品酒了,用其他酒杯、器皿照样可以饮酒,如果用嘴对着酒瓶大口喝酒,那一定是酒鬼一醉方休的喝酒方式了。
品味过程对比
温度:喝茶,首先要把握冲茶的水温,水温太低,茶香散发不出来;太高又损害了里面的营养物质。葡萄酒也很注重饮用温度,一般红葡萄酒是在18℃左右饮用,太高就变得太冲不平衡,太低又像被上了锁一样,香气散发不出来。
观看:茶汤的颜色和茶的颜色,色泽饱满、清透、带光泽的才是上品。葡萄酒澄净度要晶莹透亮,带宝石的光泽,饱满柔和才是好酒。
闻香:茶的香气要深入心肺,让人感觉香气悠香、持久、舒畅才为好茶,葡萄酒闻香时要感觉酒香饱满平衡,香气变化多样,层次分明才为美酒。入口:好茶入口要有重感,口腔感觉饱满舒服,入喉流畅,回香持久,回味生津。好葡萄酒入口要饱满平衡,口腔各味蕾要感受到酸甜苦涩的平衡而舒服,酒体像丝绸羽绒般柔滑,入喉也要舒畅,回味时口腔香气变化持久。
通过以上最简单的对比,可以看出,两种品味文化有那么多的共同之处,说到底,每一种文化都经过千年的积累和流传。如果想去品味、享受这种乐趣,就得先了解文化的基本内涵了。
茶与艺术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同时,历朝历代也涌现出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
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
酒与艺术
从很古老的时候开始,人们已将酒与艺术、善与美兄弟般地结合在一起。在希腊神话中维纳斯因为酒才与巴克科斯相逢,酒又因此被认为给人类带来情爱和欢娱。几乎所有的艺术都赞美美酒给人带来的陶醉和灵感。
16世纪意大利画家阿尔钦博托把金秋之神绘成酒神模样,他们的形象既表现出青春的紧张,又表现出在转瞬即逝的和谐中所焕发出的精神。画家佛朗西斯科·德·科雅,查尔斯·福朗索瓦,德比涅,和奥古斯丁·赫努等的绘画均就葡萄及葡萄丰收时的采摘场景加以表现,以展示大自然的慷慨无私。福朗索瓦·米勒的画表现了箍桶匠酒桶的粗壮,亚吉纳·布丹的画表现的则是波尔多葡萄酒桶的运输场面。
在伏尔泰的小说中,我们会读到这样的句子:“克拉里·艾黎克斯亲手倒出泡沫浓浓的阿忆葡萄酒,用力弹出的瓶塞如闪电般划过,飞上屋顶,引起了满堂的欢声笑语。清澈的泡沫闪烁,这是法兰西亮丽的形象。”
第三篇:黑龙江省的茶文化与酒文化
黑龙江省的茶文化与酒文化
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茶叶,为中国茶坛大放异彩。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近日,黑龙江兴隆镇组织召开茶产业发展座谈会,镇党委书记、镇长、分管农业副镇长、8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茶产业发展村村社干部及联村干部等共计30余人参加会议。副镇长蒲远学介绍了兴隆镇2014年茶产业发展规划内容,明确了打造“万亩茶乡”的目标:今年新建茶园800亩,低改1000亩,丰产示范园1200亩。
与会人员分析了本镇茶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剖析了制约当前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就加快茶园建设、提高加工水平、提升品牌价值等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各企业负责人还就各自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
最后,镇党委书记肖明华做总结性发言,表示大家的发言对兴隆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和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破解,立足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 面为兴隆镇找准发展定位、讲了非常好的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兴隆一定切实搞好“抓育苗、建基地,抓管理、增面积,抓加工、树品牌,抓标准、促营销”一条龙服务,把茶叶产业和文化相结合、和生态镇建设相结合,一步一个脚印的迈进。同时,要坚持“企业发展、百姓受益”的双赢发展模式,推动我镇茶产业的长足发展。酒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酒类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酿造和饮用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关酒文化的话题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许多酒类生产和销售企业,也结合企业形象建设,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力发掘白酒文化的历史底蕴,丰富酒类的文化内涵。增强酒类产品的文化感召力.提高产品市场销售量。事实证明,批判地扬弃当地悠久的酒文化历史,确实是推进市场经济发展和推动文化建设的一项有益的工作。
黑龙江省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地区,文物荟苹,名人辈出。历史上文化发达,经济富庶。酒文化的历史成就非常辉煌,酒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有许多酒文化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上酒文化的重要标志,甚至有酒文化成就,在世界酒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酒文化的瑰宝,表现了勤劳智慧的黑龙江人民创造社会文明和推动历史进步的巨大能力。
黑龙江白酒文化是集科学技术、消费文明、文学艺术、游戏文化、民文化、淘瓷技艺、青铜文化及政治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其内涵十分丰富、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黑龙江白酒文化的辉煌历史文化遗产,是发展黑龙江现代酒业及相关行业的一笔重要的文化资产,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它是促进黑龙江白酒业资产值、开拓市场、再创辉煌的重要财富;是历史为令人积累的巨额文化资本。但是。在我们现代酒业的市场运营过程中,由于我们一些酒类生产和经营企业缺少对这笔文化资产的充分认识和合理月。所以,黑龙江的现代酒业,尤其是白酒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没有再度创造历史的辉煌,远远没有达到历史上在全国同一行的突出地位。甚至在周围省市白酒业的竞争攻势面前,市场萎缩,效益滑坡,库存增加,资产增值率降低。个别企业甚至走向破产的路。这其中的教训是应该深刻反思的。
正是出于这种对文化资产运营战略的认识,我们结合自己从事的专业,研究历史文化和文化资产运营理论的知识积累,多方收集资料,查阅历代史籍,翻检文物考古成果,创立了华夏藏酒网。试图通过网站宣传酒文化成就、展示历史文化底蕴,盘活历史文化资产,促进文化资产运营、带动企业资本增殖和市场发育,推动现代企业文化与中国情的结合,也促进某些文化意识淡漠、尤其是缺少品牌文化意识企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转变观念,强化文化资产的培植和积累。其意义决非仅限于酒类行业。
中国酒经过6000年的发展交化,不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而且种类齐全,品种繁多,犹如百花争艳的春色满园,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早在1915年巴拿马运河开航万国博览会上,中国酒获大奖章5枚、名誉奖章2枚、金牌奖章23枚、银牌奖牵21枚、铜牌奖章3枚。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酒品在各种形式的国际博览会上也多次获奖。
以下列举出黑龙江特色白酒供大家参考:
特制雪蛤酒
铧子山牌特制雪蛤酒是黑龙江省通河县酿酒厂的产品。
通河县位于黑龙江中部,多山地,盛产各种药材。清代已有酿酒业,以烧酒为多。1931年建成宏大烧锅,1949年改建为现酒厂。1985年投产此酒。
该酒选用优质高粱酒精为基础酒,用上等雪蛤油,佐以鹿鞭、构祀子、人参、北芪、玫瑰花等中药材,经精工配制而成。
雪蛤学名中华林蛙,俗称田鸡或蛤什蟆,产于东北长白山、小兴安岭的山溪中。地面封冻后开始冬眠,休内有两块油状物质,俗称雪蛤油,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分、磷质、硫质和维生素A, B、C及多种激素。用雪蛤油再辅以多种中药材制成的酒,有滋补强身,补虚益精,健肺防咳,抗衰养颜之功效。对神经衰弱和消化系统病患者尤有疗效。
特制雪蛤酒金黄透明,清香淡雅,药香酒香协调,有蛤油香,滋味醇正爽口,绵柔甘润,饮后余香。酒度为38度,糖分5%,总酸0.3%,属保健滋补酒。久骨添髓、养血益精、安神补虚,有润肺生津,强身壮阳等功效。
特酿龙滨酒酒浪微黄,晶莹透明,酱香浓邵,酒味醇厚,细致协调,回味悠长。专家评赞为“特殊芳香,入口喷香,柔和回甜,持久不散”的业持击厅白酒风格。酒度分为39度、SO度、55度三种。
龙滨牌特酿龙滨酒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滨酒厂的产品,1983年、198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四、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优质销号及银集奖。
哈尔滨古属阿勒楚喀,酿酒历史较悠久。据《吉林通志》载:清代酿酒业兴盛,光绪十七年(1891)“双城厅烧锅票税与阿勒楚咯、拉林、宾州共征额税银二万两”。1915至1930年间哈尔滨酿酒业有很大的发展,国人建成的各种酒坊达20余家。由于哈尔滨位于松嫩平原东部,新兴工业不断发展,各种酒类的生产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都集中在哈尔滨生产,到1934年,黄酒生产厂家有41家,葡萄酒生产厂家有9家,果实酒生产厂家有14家,药酒生产厂家有6家,不包括烧酒生产厂家就有70家之多,可见哈尔滨酿酒的兴盛。1919年建成的“增盛烧锅”,于1946年改建为公营酒厂,1952年改为哈尔滨制酒四分厂,1967年更为现名。1958年投产酱香型龙滨酒,于1963年在龙滨酒的基础上投产特酿龙滨酒。
该酒选用松嫩平原盛产的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低的黄壳高粱为原料,以小麦制成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工艺上是在仿制茅台酒的工艺基础上,吸取名酒生产工艺特点,结合本厂的独特传统工艺所形成的自己的特殊风格工艺,经高温润料,堆积增香,适温入窖,回酒发酵,多轮次发酵,窖底调香,老香本部增酯,缓慢蒸馏,分级贮存,合理勾兑等工序而酿成。
特酿成滨酒液微黄,晶莹透明,酱香浓郁,酒味醇厚,细致协调,回味悠长。专家评赞为“特殊芳香,入口喷香,柔和回甜,持久不散”的独特酱香型白酒风格。酒度分为39度、50度、55度三种。
中国玉泉酒
红梅牌中国玉泉酒是黑龙江省阿城县王泉酒厂的产品。1980年、1983年被评为黑龙汀省优质产品,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银杯奖,i9B4年、1988年荣获全国第四、第五届评酒会的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
阿城古称阿勒楚喀,酿酒历史悠久。据《吉林通志》载:清代酿酒业兴盛,阿城除酿制“烧酒”外还酿制“药酒、杂酒”。据文献载:1934年间有“德泰恒”、“恒泰德”“义昌永”“世一堂”等作坊。1959年建玉泉酒厂,该酒厂坐落在阿城县玉泉镇,镇上有一泉水,名曰玉泉。该泉水晶莹如玉,凉爽甘美,四季恒温。故酒厂和产品都以玉泉而得名。1970年投产此酒。
本酒以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的块曲为糖化发酵剂,采取人工老窖,60天发酵,分质蒸馏,分级保存,然后进行科学勾兑而酿。
中国玉泉酒,无色、清亮透明,芳香馥郁,浓头酱尾,甘冽爽口,柔和醇正,余味香长: 属兼香型白酒。酒度分为39度、45度、55度三种。远销香港、澳门地区及东南亚诸国。
北凤酒
芳醇风牌北凤酒是黑龙江省宁安县北凤酒厂的产品。198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同年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
宁安县在唐代为渤海上京龙泉府,为满族祖居地,酿酒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就已有酿酒业。《魏书》载:“芦酒,勿吉嚼米酝酒 ,饮能至醉。”《扈从日录》载:‘米儿酒,名詹冲弩力或即芦酒,炊谷为糜,和以曲蘖,须臾成酝,朝酿夕饮,味少甘,多饮不醉。”清代酿制“烧酒”和“杂酒”成为主要“物产”。光绪二十年(1894)建成“义发源烧锅”。1922年有12家烧锅,1933年又建有三家黄酒作坊。可见宁安县酿酒业较为盛旺。1947年在“义发源烧锅”基础上改建为宁安县制酒厂,1990年易为现名。1984年投产此酒,是该厂与西凤酒厂横向联合的结晶。
该酒选用优质东北高粱为原料,以麸曲、产酯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采用西凤酒的工艺,经配料、糊化、发酵、蒸馏、陈贮、勾兑等工序而酿成。
北凤酒无色,清亮透明,醇香秀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具有凤香型的典型风格,为麸曲风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酒度为39度。
香梅酒
红梅牌香梅酒是黑龙江省尚志县一面坡葡萄酒厂的产品。197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酒,1984年、199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荻银杯奖,1963年、1979年、1984年在全国第二、三、四届评酒会土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
尚志县位于黑龙江南部,多山地,特产野生三梅果、山葡萄等水果,又有玛蜒河水的甘洁泉水,成为黑龙江省主要生产野生果酒产地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当地酿酒历史较久,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建有中东啤酒公司,1950年改建为三星啤酒厂,1956年又改建为葡萄酒厂。1958年投产此酒。1960年开始出口,畅销亚洲、欧洲的许多国家。此酒与紫梅酒、金梅酒并称为“三梅酒”,是黑龙江省的特产佳酿。
卧虎泉特酿酒
卧虎泉牌卧虎泉特酿酒是黑龙江省富锦县酒厂产品。该酒1972年问世后崭露头角,被评为黑龙江省的优质酒,1983年、1987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的优质产品。
富锦县地处黑龙江省东部,松花江下游南岸。县城东有卧虎力山,山上有清泉,人称卧虎泉。此泉四季淙淙作响,畅流不竭。卧虎泉特酿酒即以此泉水为酿造用水,故名。
富锦县山环水烧,林茂粮丰,农产有大豆、小麦、玉米、高粱等。卧虎泉特酿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用麸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人工老窖发酵池,工艺上学习南北名酒酿造之长,结合本地条件,经长期发酵,长期陈酿,再精心勾兑酿成。
卧虎泉特酿酒,清澈透明,香气浓郁,入口醇厚、绵甜、爽冽,属浓香型白酒。酒度为55度。
东北人喝酒还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那就是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身体强弱,坐在桌上就得一视同仁,一起拼酒,比酒量。冰城哈尔滨有“啤酒城”的美誉,当地人的酒量常令外地人瞠目。三伏天,两个小伙子能在酒馆喝一箱24瓶的啤酒,平常的如同喝白开水一般。在东北,如果你带着一瓶啤酒的量上桌,你会觉得形象特“矮”。
1409402001董金宝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第四篇: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
摘要:酒,如同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有时灼热似火,有时冷酷如冰;有时缠绵如梦影,有时狠毒似魔鬼;有时软如绸缎,有时利如剑刃。它能让人洒脱旷达,无拘无束,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能让人肆行无忌,放浪形骸,堕落到灵魂的深渊。酒文化是人类生活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酒文化,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甚至性格特色,均可从酒文化中得到反映。纵观中国与世界酒文化,则会使我们领略一幅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美丽画卷。
关键词:酒俗 名酒 差异
1.1中国酒文化
1.1.1中国诗人与酒的故事
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然而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时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了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1.1.2中国日常饮酒习俗
在我国古代,酒的使用,是用来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的。到后来逐渐形成了酒事活动的风俗。随酿酒业的普遍兴起,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形成了传统的酒文化习俗。
“满月酒”或“百日酒”:就是其中风俗之一。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也有的送上红包。“寄名酒”: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并邀请亲朋好友,三亲六眷,痛饮一番。
“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为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上梁酒”和“进屋酒”: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
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致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喜酒:婚嫁中是少不得酒的。《礼记•(上民下日)义》中有“合卺而酭”,就是新婚夫妇以两个瓢,各执一片,盛酒漱口,以表示自此相亲相爱的结婚仪式,后来演化出“合欢酒”、“交杯酒”。婚嫁饮酒的风习,至今未变,比如向人家去祝贺新婚,还是讲“去吃喜酒”。喜宴上新郎新娘要向父母和来宾敬酒,双方还要喝交杯酒。三天后回门,女方也要设宴待客,称“回门酒”。
丧酒: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汉族的习俗是“吃斋饭”,也有的地方称为吃“豆腐饭”,这就是葬礼期间举办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入葬后,古代的习俗还有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在祖先的灵像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1.2世界酒文化
1.2.1其他国家饮酒习俗
在东方,喝酒之王国当日本和韩国莫属。这两个国家的男人几乎没有不会喝酒的,日本的女酒客也多达50%以上。在日本,酒和个人事业密切结合。日本的男人如果拒绝上司的饮酒之邀,则他的饭碗便恐有不测,甚至可能永远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在韩国,每日白酒的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一。人们喝酒不用酒杯而用大碗,而且习惯一醉方休。
意大利是一个嗜酒的国度,意大利大餐世界出名,每宴必饮酒,而且一喝起来就不计较时间,往往痛饮至深夜。他们最盛行的酒是一种叫“维诺”的葡萄酒。
法国人可称得上是世界饮酒量的冠军。其人口虽仅占世界人口的1.3%,而喝掉的酒精饮料却占世界的30%。他们视酒为一般饮料,不分昼夜想喝就喝。
你到法国作客,只要主人把酒取出来就得喝。法国酒店遍布城乡,标志鲜明。陈设华丽,营业时间也长。
英国酒店也很多,数以万计,在高峰时酒店会爆满,后来的人没有座位,只能买酒随便站着喝,如果连站的地方也没有了,就干脆到酒店门前的广场上席地而饮,英俊的服务员穿梭其间,为你服务。但英国人从不劝酒,更不灌酒,宾主喝多喝少全凭自己。
俄罗斯人则喜欢饮不掺水的烈性酒伏特加,喝时还要“不醉非好汉”,常常醉得狂欢乱舞。据新闻周刊报道,现在每名俄罗斯成年男子平均年消耗烈性酒21.25加仑。俄罗斯人喝酒时习惯拍喉咙,据说这是彼得大帝时留下来的一个传统。不过现在的人拍喉咙不是要求免费,而是显示自己的海量豪饮。
希腊人无论午餐和晚餐都饮酒,并且喜好喝酒寻欢至深夜。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开怀畅饮,如痴如狂。同希腊人谈生意也免不了陪着喝浓厚的希腊咖啡以及希腊烈性酒(ouzo),如果贸然谢绝,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羞辱。他们还把稍醉微醺作为社交的风范。
波兰人通常习惯在饭前饮烈酒,饭后吃甜酒。
德国有啤酒王国之称,所产的啤酒远销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喝啤酒也是世界出名的,其规矩是吃饭前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若饮酒次序反了,他们会认为有损健康。
世界上最爱喝葡萄酒的国家首推葡萄牙。在这个国家,人同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葡萄酒是每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饮料,男女老幼、饭前饭后都爱饮酒,也喜欢用酒招待人。让人称奇的是他们十分讲究的饮酒方式:饭前要饮开胃葡萄酒,饭后要饮助消化的葡萄酒,用餐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菜肴配不同的酒,如吃肉时喝红葡萄酒,吃鱼时喝白葡萄酒,吃点心时则配葡萄汽酒。
美国人历史上也以喜欢喝烈酒著称于世,但是后来他们的饮酒习惯发生了变化,即从烈性深色酒转向非烈性浅色酒,更多人则喜欢饮啤酒、葡萄酒和果酒。
据统计,1975 年,英国威士忌在美国的消耗量达13.6%,到1985 年则降为11%。相反,近20 年来,美国低度酒的销量却上升了约30%。美国人普遍认为:“浅色酒比深色酒有益于健康”。
1.2.2世界名酒代表
Absolut绝对伏特加
瑞典酿造伏特加酒的历史可远溯至公元十五世纪。然而,直至上世纪后半叶才由瑞典的伏特加批发商拉尔斯.奥尔森.史密斯发展出一个完善的酿造方法,酿制出一种前所未见的纯净烈酒,史密斯将之命名为绝对净化伏特加酒。专家所作的分析显示,其纯度在市场上可谓无出其右,一次绝对的成功!Johnnie Walker尊尼获加
1820年,苏格兰人John Walker开始了第一杯调配威士忌的尝试。他将调制混合茶叶的经验运用到威士忌的调配中,并发现这种经过调配的威士忌有着更深邃而精致的口味。John Walker过世后,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子承父业,并调制出一种全新的调配威士忌,命名为“老高地威士忌”,即Johnnie Walker【黑牌】的前 Chivas芝华士
享誉世界的芝华士威士忌是最具声望的苏格兰高级威士忌。创始人詹姆斯.芝华士和约翰.芝华士兄弟开当时调配艺术风气之先,创造出芝华士这一代表了醇和、独特、出众的威士忌品牌。Moet Chandon铭悦香槟
拥有250年酿酒传统的Moet Chandon,曾因法皇拿破仑的喜爱而赢得“Imperial(皇室香槟)”的美誉。到目前为止,铭悦香槟已成为法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香槟。
Remy Martin人头马
人头马是世界四大白兰地品牌中唯一一个由干邑省本地人所创建的品牌。它创立于1724年,以创始人Remy Martin的名字命名。人头马也是四大白兰地品牌中唯一一家自己种植葡萄的公司。一切都从水土“Terroir”开始,这一很难确切翻译的词包含着特定地区的土壤特性、降雨、日照、风向、气温等所有能够影响葡萄风味的因素,挑剔的调酒师甚至能辨别出每个地区每种葡萄的细微差别。Bacardi百加得
早在18世纪初,加勒比海地区的海盗们就已经被同样野性十足霸气张扬的朗姆酒征服,朗姆酒因此获得“海盗酒”的绰号。BacardiBreezer色彩鲜艳、口味清醇的朗姆预调酒会令你瞬间神魂颠倒。独饮一杯,唇齿间纯正进口的洋酒精髓混合新鲜水果原汁的怡人口感 让你成为最独特最诱人的时尚人士。Cardhu家豪威士忌
在十九世纪末,尊尼获加公司购入了家豪,当时家豪所出产的单一威士忌,已成为调制红方和黑方的主要成分。酒质能保留原有特色,因而享有盛名。中国名酒:酒千杯诗万首,且从茅台唱起头——茅台。蜂醉蝶不舞,美哉柳林酒——西凤酒 老窖放光彩,衔杯“泸州好”——泸州老窖。相共举杯酹汾酒,腾为霖雨润林田——汾酒。卧薪尝胆 立志复国,以酒酬军破吴雪耻——绍兴老酒。弼士酿酒振国威,张裕美酒夜光杯——金奖白兰地。谁能品此胜味,惟有老杜东诗楼——五粮液。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古井贡酒。酒花仙女酿美酒,醇香清冽五味醇——董酒。齐鲁多甘泉,青啤甲天下——青岛啤酒。剑南飘香春送暖,太 白在世忘归还——剑南春。桂林山水甲天下,三花美酒誉大地——三花酒。
1.3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中国人主张“人造酒说”:仪狄、杜康。西方一贯主张“神造酒说”。如古埃及人认为,酒是由死者的庇护神奥西里斯发明的;古希腊人则认为酒是酒神狄奥尼苏斯带到人间来的。上酒的规则、饮酒种类不一样 :在西方,餐桌上一般都很很多种类的酒,葡萄酒、香槟酒、鸡尾酒、威士忌、白兰地等等。在上葡萄酒时,如有多种葡萄酒,哪种酒先上,哪种酒后上,有几条国际通用规则:先上 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先上新酒,后上陈酒;先上淡酒,后上醇酒;先上干酒,后上甜酒。在中国,一般只饮一种酒,认为同时饮几种酒比较伤身。而且也没有什么上酒的规则。酿酒原料、工艺的差异 :西方的酒大都以水果为原料酿的。中国大多以粮食酿酒。在酿造工艺上,中国讲究料、水、曲三者统一。西方重在料为核心、桶和窖为保障。中国采用固态与半固态、复式发酵方法;西方采用液态、单式发酵方法。酒的味型差异:西方酒的味型远比中国多。中国酒香型多样(清香、浓香、酱香、米香、兼香,但仅止于甜、辛两味。西方酒则有 甜、酸、苦、辛、咸、涩、怪味七种味型。外国人独酌,中国人群饮 饮酒方式不一样 :在中国,主张“饮”。酒杯在手,边品边饮,浅斟低唱,慢慢的喝。在西方,主张“喝”。通常是一口喝光。中国人注重小酌,西方人更倾向于牛饮。中国很早就有劝酒的历史,但西方人并不在酒桌上相互劝酒。酒与艺术的结合力不一样。酒在中国的“微醺”和在西方的“醉昏”的差别,让酒与艺术的结合产生了天囊之别。西方人以牛饮但求一醉,所以他们的酒文化很难向外层渗透。而中国的“酒中有深味”与“醉翁之意不在酒”让酒文化广泛的渗透到文学、艺术、社会等众多文化领域中。宗教对酒的区别:外国的天主教是酒的传播者,修道院一般都有当时最好的酒。传教士有一项任务就是传播 酿酒的方法。但从马丁路德新教改革之后,很多清教徒开始旷日持久的禁酒运动。认为酒是和神沟通的,葡萄酒认为是耶稣基督的血。中西酒文化的核心差异 :在中国,中国人把酒当作工具,意不在酒;在西方,西方人把酒看作艺术品,意就在酒。
结语:酒的属性似乎注定了酒天生就是是非之物,酒中有乐,但乐极生悲。酒是人际交往中的催化剂,人们适量饮酒,可以起到调剂生活,振奋精神,增添喜庆情趣,和谐人际关系,没有酒的人生该是多么枯燥乏味!“花看半开,酒饮
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徘徊的境界。不醉、不困、不暇、饮酒有节,应是酒德的真谛,亦是中国酒文化的精华。
参考文献
[1] 天龙《民间酒俗》 [2] 王鲁地《中国酒文化赏析》
[3] 《2007中国葡萄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第五篇: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摘要:酒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生活中都起重要作用,酒不仅可以让人们陶冶情操,得到味觉上的享受,而且代表的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使人们互相沟通了解。例如葡萄酒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继英语之后的第二种社交语言,了解葡萄酒文化、礼仪和品酒常识不仅能表现自身的社会地位,还有助于与客户和外国友人沟通交往。【1】
关键词:酒的起源 酒文化 酒俗
一 酒的起源
谁也没见到酒最初是如何诞生的。古埃及有酒神奥西里斯,古希腊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古罗马有酒神巴克斯,我国有黄帝、仪狄、杜康,都被认为是酒的发明者【2】。有“猿猴造酒”的说法,古籍《紫桃轩又缀》中说:“黄山多猿猴,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当然这是指自然发酵而成的酒,因为果皮上就附有天然酵母,果皮破裂后,酵母与果皮或果汁中的糖接触,发酵成酒。也许猿猴在捡到自然发酵的野果后,偶尔下意识地尝了一下,感到别有风味,于是捡果入洼供自享用,这是完全可能的事。
葡萄酒是世界上最早的饮料酒之一。犹太人,埃及人和希腊人都认为它是酒神恩赐予人类的。在《圣经》中,多处提到了有关葡萄酒的故事,这说明在人类有史以来,人们就发现了自然发酵而成的葡萄酒,尝后感到味道可人。并认为其是神力所致,将其作为祀神祭品。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难以定论。有人认为,葡萄酒起源6000-7000年前的小亚西亚等地区。但多数的学者则认为葡萄酒的发源地是波斯(今伊朗)或埃及。从埃及金字塔的壁画中,可看到有描绘采摘葡萄及酿制葡萄的图案;在埃及4000年前的一个名叫“麦”的王子的坟墓中,也有一幅壁画,其描绘挤取葡萄汁的方法。
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公元前206年)以前就已种开始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司马迁著名的《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二 唐诗中的酒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国古代谈及葡萄酒的诗,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王翰这首《凉州词》了,盛在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更衬出“醉卧沙场”、征人不归的悲壮。唐代丰富的葡萄文化,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中,也体现在诗歌所反映的葡萄、葡萄酒与唐代社会、文化中。唐诗不仅揭示出唐代葡萄、葡萄酒产地、葡萄文化传播地及唐代葡萄种植和酿造技术,也揭示出唐代丰富的葡萄文化内容。如葡萄称谓的写法,葡萄地名、人名的使用,丝织品葡萄纹图案,诗人拟景状物的素材,时人的葡萄、葡萄酒观念,拓边及边塞生活中的葡萄、葡萄酒特色,葡萄、葡萄酒中的风花雪月、胡风,葡萄酒酒具等。【3】
那么,诗里所说的“葡萄美酒”究竟是种什么样的酒,跟现代的葡萄酒是否一样呢?一般诗词选本注释这首诗,只笼统说“葡萄美酒”产自西域。由《凉州词》这个题目,以及“琵琶马上催”、“沙场”、“征战”等语,可知这种美酒确实应该与西域有关。而一般工具书解释古代的“葡萄酒”时,也比较笼统,比如《辞源》说是“用葡萄酿制的酒”,“汉时来自西域,唐时已能自酿”,《汉语大词典》解说稍详,云“用新鲜葡萄或葡萄干经过发酵而制成的酒”,并引《史记·大宛列传》、晋张华《博物志》等为例。殊不知,古代的葡萄酒并非只有一种,而来自西域的葡萄酒制法与中原地区旧有的葡萄酒制法尤其不一样。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明确记载“葡萄酒有两样”,一种是简单地酿制而成的,“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法,无汗用干葡萄末亦可”,这也就是中原地区旧有的方法,据传汉代或三国时期就已开始制造,“魏文帝所谓葡萄酿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者也”。宋人朱翼中所著《北山酒经》也记载了酿制葡萄酒之法,比《本草纲目》所说要详细,说明了原料的份量、比例及具体制作工艺等,但可以肯定的是,用这样的方法酿成的“葡萄酒”并非现代意义的葡萄酒。
另一种葡萄酒的制法则类似烧酒,“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据李时珍说,这种制法“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始得其法”。《太平御览》卷九七二引《唐书》:“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髙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唐会要》、《册府元龟》等也引述了这段记载,文字略异。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告诉我们:葡萄只有被破碎,使果汁与果皮上的酵母接触后,才能发酵,除了自然酵母,还可以在葡萄浆汁里加入酒母。《本草纲目》所称的“大曲”,应该就是酵母或酒母。王翰诗中产于西域的这种美酒,其制法与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颇为相似,据周桓刚《白酒工艺学》、李约瑟《中国古代金丹术的医药化学特征及其方术的西传》等著述说,它就像是古代的白兰地或葡萄烧。也有专家认为,《唐会要》等书中描绘的那种西域葡萄酒,更像是现代葡萄酒中的桃红葡萄酒,其颜色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
三 酒的分类
某种酒究竟应归为哪一类?可谓众说纷纭。例如,“味美思”酒,就有三说,有人将其列为葡萄酒类,(加香葡萄酒),有人把它列为“露酒”类,因为它的确是以葡萄酒为酒基添加药材浸泡而成的;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补酒,甚至是一种药酒,这也不无道理。
以酒的生产方法和功用来分,一般可将酒分为饮料酒,补酒,药酒三种。补酒和药酒应列为非饮料酒,也可以说补酒是介于一般饮料酒和药酒之间的一类酒;依酒精含量来分,可以分为低度酒、中度酒、高度酒;以含糖量来分,可以分为甜型酒、半甜型酒、半干型酒、干型酒。
中国白酒按香型来分,可以分为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浓香型白酒(亦称泸香型)、清香型白酒(亦称汾香型)、米香型白酒、凤香型白酒。按用曲来分,可以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混曲酒。
葡萄酒按酒的颜色分,可以分为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又名玫瑰红葡萄酒)、粉红葡萄酒、新红葡萄酒。按酒的含糖量来分,可以分为干、半干、半甜和甜葡萄酒。按酿制方法来分,可以分为天然葡萄酒、加强葡萄酒、加香葡萄酒。按用途及品质分,可以分为餐前葡萄酒(如干型白葡萄酒)、佐餐葡萄酒(一般葡萄酿制,吃饭饮用)、餐后葡萄酒(与点心一块饮用,酒度和糖度均较高,以提神醒脑。如红甜葡萄酒,白兰地等)、调和葡萄酒(用于勾兑和调配)、高级葡萄酒(风格典雅,质量高)。
四 中国的饮酒文化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分布各地的众多民族,酝酿了丰富多姿的民间酒俗。有的酒俗留传至今。而“酒徒”称谓可能最初出现于战国阶段,而秦汉时期以“酒徒”自称者曾经有突出的历史表现。如《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记述“高阳酒徒”郦食其故事最为著名。《汉书》记述郦食其自称“狂生”。所谓“狂生”,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作《史记》“酒徒”的一种解说。司马迁笔下记录的酒宴场面,可见反映“酒徒”生活的具体情状。【4】
(1)传统的饮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礼
中国酒礼酒俗文化风情在中国古人中流传着一句俗话,叫做:“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由此可见酒礼、酒俗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是何等之大。【5】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
(2)原始宗教、祭祀、丧葬与酒
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象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衰思和敬意。(3)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过年,也叫除夕,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
(4)婚姻饮酒习俗
南方的“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这种酒在绍兴得到继承,发展成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质与一般的绍兴酒并无显著差别,主要是装酒的坛子独特,这种酒坛还在土坏时,就雕上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鸟兽,山水亭榭,等到女儿出嫁时,取出酒坛,请画匠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嫦娥奔月”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 “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5)其它饮酒习俗
“满月酒”或“百日酒”,中华各民族普遍的风俗之一,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也有的送上红包。“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在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上梁酒”和“进屋酒”: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作坊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要办 “分红酒”。“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6)独特的饮酒方式 饮咂酒: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独特的饮酒方式,在西南,西北许多地方流传,在喜庆日子或招待宾客时,抬出一酒坛,人们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手握一根竹管或芦管,斜插入酒坛,从其中吸吮酒汁,人数可达五、六人甚至七八个人。饮酒时的气氛热烈。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7)劝酒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到,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8)酒令(觞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尽管酒令是依附在酒文化之中的产物,但它亦可被看做是一个单独的文化体系,是文化入酒的最好诠释。说起酒令,像“两只小蜜蜂„„”之类,现在恐怕连三岁的孩子张嘴都能说上几个,只是他们或许不知说的为何物罢了。但这丝毫不影响酒令的“推广”,即便是不善饮酒之人,有些喊起酒令来,比“三碗不过冈”之人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更胜一筹。因此可以说,尽管酒令是依附在酒文化之中的产物,但它亦可被看做是一个单独的文化体系,是文化入酒的最好诠释。【6】
五 酒之最
人类最先学会酿造的酒:果酒和乳酒。我国最早的麦芽酿成的酒精饮料:醴。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黄酒和白酒。我国最早的机械化葡萄酒厂: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我国最早的啤酒厂建于1900年,哈尔滨。我国最早的酒精厂建于1900年,哈尔滨。我国第一个全机械化黄酒厂:无锡黄酒厂 记载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最早的药酒生产工艺记载: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葡萄酒的最早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
现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后期(距今约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现存故宫博物院。
目前产量最大的饮料酒:啤酒。目前国产价格最贵的酒:茅台酒。传说中的酿酒鼻祖:杜康、仪狄。
现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酿酒器具: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最早的禁酒令:周代的《酒诰》。
参考文献:
【1】初铭宇 今日科苑, Modern Science,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21期 【2】 晓娟.酒的起源与杏花村遗址[J].科学之友(上旬), 2011,(01)【3】陈习刚.唐诗与葡萄、葡萄酒[J].唐都学刊 , 2008,(05)【4】王子今.秦汉“酒徒”散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06期
【5】黎莹.举世无双的中国酒文化(四)[J].食品与健康 , 2004,(03).【6】胡元骏.酒令 古今文化皆入酒[J].东方养生,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