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茶文化的的核心价值-科技创新
茗 茗 谈 茶 文 化 的 核 心 价 值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业局 覃士才
在茶叶生产中,名优茶是茶业中的优势产业、效益产业、支柱产业,是茶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茶产业、茶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茶文化正进入兴盛繁荣的时期。全国茶文化活动之多,各地政府之重视,热心于茶文化人士之众,都是空前的。过去中国茶业界是一个比较封闭、保守的行业,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兴起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关注,他们为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又带动了市场的发展,许多商人看到茶产业的发展空间,也纷纷加入到茶行业中来。各地、各企业为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也加大了茶文化的宣传力度,邀请知名人士、高层文化、科技、经济研究机构及大小新闻媒体,对茶文化进行宣传解读,使茶行业沸腾起来。茶的杂志、报刊、书籍、影视、论坛等大量涌现。但是,在这非凡的热闹中,某些商人和个别企业为占领市场、攫取更大利益,在茶文化宣传中掺进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扰乱了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因此,有必要研究茶文化的核心价值,以保证茶文化、茶产业、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茶文化是美雅文化
茶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宝物,是礼貌和精神纯洁亲和的化身,她处处表现出美雅的内涵。她生长在名山大川,青山绿水之间,给人以清雅、翠绿、生机盎然的外观,表现出自然之美。她的鲜叶经过人们加工后,形成千姿百态的外形,馥郁芬芳、滋人肺腑的香气,经过冲泡,形成明亮清澈的汤色,或绿、或红、或金黄、或琥珀,她的滋味又是那么鲜爽、醇和、回甘,充分表现出工艺之美。品茶的优雅环境和冲泡技艺也经人增添了生活乐趣,享受到艺术之美。
品茶、饮茶是陶冶情操、平和心态的过程、将人引进一个平和淡雅的世界,理智地认识世界和自我,培养人们的善心、爱心、诚心和真心。所以,饮茶是人们生活美德一种表现,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这就是茶文化美雅的价值所在。
因此,茶是雅的化身,茶叶总是与一些高雅文化结缘。诗词、歌赋、音乐、戏曲、琴棋书画、陶艺插花等等都与茶不离不舍,并成为这些文化的歌颂对象,被社会各界人士所钟爱。
二、茶文化是理性文化
人类发现和利用茶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茶在历史上,早就获取极高的评价和地位。“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和地位。后来人们还将茶称“万病之药”,并将茶的作用延伸到精神领域,成为“致清导和”、“友谊桥梁”、“和谐载体”等等,为人类和平、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历史的前进、科技的发展,茶叶的药用地位逐渐被其它药物所替代,茶只能退居到药物的辅助地位,仅成为人类的普通饮料。茶在被誉为“万病之药”之时,没有因此而孤傲,也没有因为退居为普通饮料而自卑,而是使自已更加贴近群众,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不断奉献自已,满足人们的需要。
国学大师文怀沙在一篇短文中说:“只听说酗酒打架,未听说饮茶闹事”,“酒令人糊涂,茶令人清醒”。茶是一种理性的物质,茶文化是种理性文化。可惜,近两年来,在茶文化中出现了一些不理性的现象。将某些产品价值夸大为无期限的“越陈越香”,“可以喝的古东”。在营销上宣传“存钱不如存XX”、“炒股不如炒XX”等等,使茶价飙升,达到“疯狂”的程度,大量假冒伪劣产品也乘机涌入市场。茶文化本是传播茶的科学知识,净化心灵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这里却成了攫取金钱的工具。这是对茶文化的一种践踏。茶叶毕竟是一种农副产品,是普通百姓的日常饮品,这种不理性的炒作,实践证明不能持久,泡沫很快破碎,给优秀的中华茶文化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损害了企业信信誉和产品形象。
茶和茶文化在人们心中已具有好的形象和地位,没有必要人为地用不科学、不理智的东西去装饰她、拔高她。我们应提倡每个经营者要理性经营理性地解读茶文化,按照市场规则和价值规则做好经营。
三、茶文化是真实文化
茶文化宣传中,不科学、不理性的解读无助于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茶本来是土身土长的一种植物,既普通又实在。茶经过人们的加工制造,可以形成五花八门的茶类和品种。她们从来不争强好胜,炫耀自已,而是用其真实的色香味形来供人们品尝 饮用,适应不同群的需求。她的内含物质丰富,大部分成分都可以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进行测定,从不隐瞒。不同茶类、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甚至不同产地,各有的不同特点都会如实地展现出来。茶的防病治病保健功效也是人 们长期饮用的体验和科学试验的总结。目前,在茶文化宣传上缺乏的仍然是对茶的以上知识和茶的鉴别、茶的保健机理的宣传普及。我们只要根据当前科学发展的水平,实事求是、客观地进行宣传,人们就很容易接受。故弄玄虚将茶的品质、茶的功效神秘化、虚无化、夸大化,无益于茶文化的提升,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讲科学、讲真话、实事求是是茶业界的传统美德之一。长期从事茶叶经营的企业和业内专家、学者、茶人对茶文化宣传中出现的一 些不健康现象,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加于抵制和澄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理性地来解读茶文化。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茶文化才能保持发扬光大,保障中国茶文化的永续发展。
四、茶文化是道德文化
茶是文明的象征。茶文化是文明文化。茶不仅给人带来肌体的健康,还赋予人们心灵的健康,达到一个完美的人生境界。茶人十分重视茶德、茶道。茶德是茶人应具备的道德。茶道实际上是讲做人的道理。茶行业一贯奉承“以诚立身,以信为本”。许多企业经营者将“做茶先做人”、“以人为本”,“做好茶,先做好人”作为自已的经营准则。一些老字号企业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些新发达的企业之所以迅速崛起,都是遵循“以人诚信”为本,才使企业发展、延续。在商业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经济利益也总是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都将诚信摆在首位。
茶产业是一个老行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出现了一小股背离茶文化道德价值之风,搞虚假拍卖、虚假销售、虚假年份、虚假品牌、虚假产品的现象,这是行业的悲哀。如果任此风气横行那么茶叶行业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茶文化又将如何延续下去?所以任何从事茶业的人都有责任规范自已、约束自已、树立良好的茶德,营造一种良好的诚信经营氛围,保障茶产业健康发展。
茶文化是物文化。茶以其内在丰富物质,给人类带来健康和美好。茶的精神又是那么高尚、默默地为人类奉献。人们在茶上寄托了美好理想、理念和人生价值观,形成意识形态的茶文化。茶文化又与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积淀下来的优秀的伦理、道德相融合,茶文化也就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值得我们茶人骄傲的,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珍惜她、呵护她。茶文化是我国茶产业永续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变迁,茶文化也应该创新和发展。但这种创新和发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地、科学地创新和发展,而不是 主观地、臆造地、虚伪地创新和发展。因此,在弘扬和宣传茶文化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茶文化的核心价值,防止扭曲和玷污茶文化,让纯洁的、优秀的中华茶文化世世代代在人们心中飘扬。
五、茶文化与茶产业
茶是继水稻、小麦、蚕桑之后,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一巨大贡献。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艺、茶仪、茶道、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叶经济要在21世纪寻求持续发展,与茶文化事业的深入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茶文化事业的繁荣,可以为茶叶经济拓展空间,许多有识之士指出:让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与冠盖全球的优质茶叶产品,一块登上世界舞台,让茶文化为茶叶经济服务,就像十多年的《唐老鸭与米老鼠》跟它的产品一道风靡中国一样,让中国底蕴丰原的茶文化与中国茶产品一道,也去异国他乡打开市场,拓展市场,为世界人民服务。
关于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关系,有人这样描述:“茶文化是茶产业开发的翅膀,茶产业是茶文化的依托与载体。”可见茶产业与茶文化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没有茶产业这个载体,茶文化就失去了依托,同时茶产业的发展离开了茶文化,就等于失去了腾飞的翅膀。陈文华先生在《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书中为茶文化这样定义:“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的总和。”茶与茶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特产。从作为物质本体的茶叶到古朴典雅,款式优美的茶具,景致幽雅的茶楼,以至作为精神享受和消遗茶诗、茶书、茶画及渗透到国民精神中的种种茶俗、茶礼,都是茶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它既包括了茶饮之人,更包括了茶饮本身的行为及茶人所成就的一系列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成果。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作为一种家家需求的精神物质,作为待客之道的载体,发挥着公益性的效果。而茶宴作为国事、人事、事家间的桥梁,更是起作积极的作用。就精神内涵而言,茶文化的源头在道家,核心在懦家,发展在佛家。茶文化涉及多门边缘学科,历史、民俗、宗教、文学、哲学、医学、艺术、美学、饮食等。以人为本,以茶为体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统一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一颗灿烂的明珠。茶文化产业始终与此同生共荣。舒曼在《竞争环境与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文中,为茶文化产业定义:“所谓茶文化产业是指从事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 动以及为这种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基本内容是:茶叶经营、茶具经营、茶艺馆经营、茶艺师培训、茶文化产品广告传媒和各类茶文化活动(包括茶文化旅游、茶文化艺术节等)。中国茶文化产业是一个尚待进一步的开发产业,其潜力之巨大,足以令国内外茶业界虎视眈眈。而事实上,已有不少其他企业以不同姿态开始进入茶文化产业界参与业内竞争。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稳步而快速向前发展,民众收入的增加,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预见,消费水平的纵深发展,必将带动茶文化产业和服务等领域的精神消费的提高。这也就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随着社会主义商经济的发展,中国茶文化普及和提高心将进入一个新天地。另外,当今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商潮汹涌,物欲剧增,生活节凑加快,竞争激烈,所以人心浮动,心理易于失衡,导致种种竞争因素的不和谐。美国学者弗克森说:“社会要和谐,人类要和平,人生要幸福,都要从净化人心着手,没有人心的净化,不从根本上着手,一切都是空谈。”中国茶文化选择了“和”,和睦友善,和谐相处。它包含了人类许多美好的情愫。作为一种沟通,一种亲近,可以说,茶文化是雪中送碳,是理解关爱的一种问候,是甘苦同尝,荣辱共担的一种默契,茶文化更是一种宽容、善意和温情。有时甚至是一杯茶在手,相逢一笑尽释前嫌的气度。对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舒曼说:“就知识而言,茶文化是格物致和;就哲学而言,茶文化是天人合;就做人而言,茶文化是廉洁奉公;就心态而言,茶文化是去浮消躁;就政治而言,茶文化是崇德贵民;就伦理而言,茶文化是礼敬诚信;就人文而言,茶文化是琴棋书画;就社会而言,茶文化是远神近人。”对茶文化的这种和谐融洽精神,许多知名学者各有阐述。陶行知曾撰一联:“欢欢喜喜喝茶,叽叽咕咕谈心。”对茶文化的这种和谐融洽修身养性的手段。韩素音说:“茶是礼貌和精神纯洁亲和的化身。”由此可见,茶文化的内涵,适应着社会激烈竞争的人文关怀和需要。同时,也是茶文化产业必将受到更多人的表眯和喜爱的契机。
当前,从文化着眼开发市场已成各国成功企业的共识。以文化意识来谋求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检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尺。现代社会、文化成为人类最普遍的消费对象。因此,文化能够为经济带来效益。有时甚至是先声夺人出奇制胜。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茶文化对茶产业的这种促进作用,只要我们真正把弘扬茶文化与促进茶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只要我们真 正将历史、传统、经验及过去的辉煌与当今市场经济的理念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把茶企业做大、做强,并再铸茶叶产业的辉煌
注:
1、本文主要摘录的作者系我国茶业专家梅峰同志在2007年11月8--9日广州“泛珠三角(9+2)茶文化、茶产业高峰论坛”的发言论文《谈茶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2007年江西《中国茶文化·专辑》总第34期《用文化的力量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一文而综合成。
2、本文于2007年8月23日11时06分已在《五峰农业信息网》发布。
二00八年十一月八日《五峰茶叶信息》第4期
2007年11月8——9日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召开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会。覃士才(右2)出席并与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副理事长朱福堂(中),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中华茶人》杂志主编邵曙光(女)等合影 摄影/计楠楠。
本照片刊登在中华茶人联谊会主办的《中华茶人》杂志2007年第4期(总第38期)P18。杂志的封底为中华茶人联谊会三届四次理事会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摄影/计楠楠
作者简介:(1949.2__)正高级农艺师。1968年12月毕业于“广东茶叶技术学校”并参加工作。1987年12月“北京人文函授大学——农经系”毕业。从事茶业技术工作40余年。个人小传已刊登在《 中国劳模风采》、《中国学者》、《共和国功臣》、《中华爱国文典》、《中华茶人诗描》、《中国专家人名大典》、《中国传统文化大典•当代人物卷》、《中国专家人名大典》、《中外名人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数十部名典、大典、辞典以及《五峰党建网》、《中国名人网》、《中国科技创新网》、《世界优秀专家网》、等多家因特网。
第二篇:谈茶文化的核心价值【成稿】
谈茶文化的核心价值
当前茶文化正进入兴盛繁荣的时期,全国茶文化活动之多,各地政府之重视,热心于茶文化人士之众,都是空前的。过去中国茶业界是一个比较封闭、保守的行业,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兴起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关注,他们为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又带动了茶市场的发展,许多商人看到茶产业的发展空间,也纷纷加入到茶行业中来。各地、各企业为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也加大了茶文化的宣传力度,邀请知名人士、高层文化、科技、经济研究机构及大小新闻媒体,对茶文化进行宣传解读,使茶行业沸腾起来。茶的杂志、报刊、书籍、影视、论坛等大量涌现。但是,在这非凡的热闹中,某些商人和个别企业为占领市场、攫取更大利益,在茶文化宣传中掺进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扰乱了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因此,有必要研究茶文化的核心价值,以保证茶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茶文化是美雅文化。
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宝物,她处处表现出美雅的内涵。她生长在名山大川,青山绿水之间,给人以清雅、翠绿、生机盎然的外观,表现出自然之美。她的鲜叶经过人们加工后,形成千姿百态的外形,馥郁芬芳、滋人肺腑的香气,经过冲泡,形成明亮清澈的汤色,或绿、或红、或金黄、或琥珀,她的滋味又是那么鲜爽、醇和、回甘,充分表现出工艺之美。品茶的优雅环境和冲泡技艺,也给人增添了生活乐趣,享受到艺术之美。
品茶、饮茶是陶冶情操、平和心态的过程,将人引进一个平和淡雅的世界,理智地认识世界和自我,培养人们的善心、爱心、诚心和真心。这就是茶文化美雅的价值所在。
因此,茶是雅的化身,茶叶总是与一些高雅文化结缘。诗词、歌赋、音乐、戏曲、琴棋书画、陶艺插花等等都与茶不离不舍,并成为这些文化的歌颂对象,被社会各界人士所钟爱。
二、茶文化是理性文化。
人类发现和利用茶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茶在历史上,早就获取极高的评价和地位。“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多么崇高的评价和地位。后来人们还将茶称为“万病之药”,并将茶的作用延伸到精神领域,成为“致清导和”、“友谊桥梁”、“和谐载体”等等,为人类和平、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历史的前进、科技的发展,茶的药用地位逐渐被其它药物所替代,茶只能退居到药物的辅助地位,仅成为人类的普通饮料。茶在被誉为“万病之药”之时,没有因此而孤傲,也没有因为退居为普通饮料而自卑,而是使自己更贴近群众,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不断奉献自己,满足人们的需要。
国学大师文怀沙在一篇短文中说:“只听说酗酒打架,未听说饮茶闹事”,“酒令人糊涂,茶令人清醒”。茶是一种理性的物质,茶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可惜,近两年来,在茶文化中出现了一些不理性的现象。将某些产品价值夸大为无期限的和“越陈越香”,“可以喝的古董”。在营销上宣传“存钱不如存XX”,“炒股不如炒XX”等等,使茶价飙升,达到“疯狂”的程度,大量假冒伪劣产品也乘机涌入市场。茶文化本是传播茶的科学知识,净化心灵,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这里却成了攫取金钱的工具。这是对茶文化的一种践踏。茶叶毕竟是一种农副产品,是普通百姓的日常饮品,这种不理性的炒作,实践证明不能持久,泡沫很快破碎,给优秀的中华茶文化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损害了企业信誉和产品形象。
茶和茶文化在人们心中已具有很好的形象和地位,没有必要人为地用不科学、不理智的东西去装饰她、拔高她。我们应提倡每个经营者要理性经营,理性地解读茶文化,按照市场规则和价值规律做好经营。
三、茶文化是真实文化。
在茶文化宣传中,不科学、不理性的解读无助于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茶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一种植物,既普通又实在。茶经过人们的加工制造,可以形成五花八门的茶类和品种。她们从来不争强好胜、炫耀自己,而是用其真实的色香味形来供人们品尝饮用,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她的内含物质丰富,大部分成分都可以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进行测定,从不隐瞒。不同茶类、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甚至不同产地,各有的不同特点都会如实地展现出来。茶的防病治病保健功效也是人们长期饮用的体验和科学试验的总结。目前,在茶文化宣传上缺乏的仍然是对茶的以上知识和茶的鉴别、茶的保健机理的宣传普及。我们只要根据当前科学发展的水平,实事求是、客观地进行宣传,人们就很容易接受。故弄玄虚将茶的品质、茶的功效神秘化、虚无化、夸大化,无益于茶文化的提升,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讲科学、讲真话、实事求是是茶业界的传统美德之一。长期从事茶叶经营的企业和业内专家、学者、茶人对茶文化宣传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现象,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加以抵制和澄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理性地来解读茶文化。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茶文化才能保持发扬光大,保障中国茶产业的永续发展。
四、茶文化是道德文化。
茶是文明的象征。茶文化是文明文化。茶不仅给人带来肌体的健康,还赋予人们心灵的健康,达到一个完美的人生境界。茶人十分重视茶德、茶道。茶德是茶人应具备的道德,茶道实际上是讲做人的道理。茶行业一贯奉承“以诚立身,以信为本”。许多企业经营者将“做茶先做人”、“做好茶,先做好人”作为自己的经营准则。一些老字号企业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些新发达的企业之所以迅速崛起,都是遵循“诚信”为本,才使企业发展、延续。在商业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经济利益也总是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都将诚信摆在首位。
茶产业是一个老行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出现了一小股背离茶文化道德价值之风,搞虚假拍卖、虚假销售、虚假年份、虚假品牌、虚假产品的现象,这是
行业的悲哀。如果任此风气横行,那么茶叶行业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茶文化又将如何延续下去?所以任何从事茶业的人都有责任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树立良好的茶德,营造一种良好的诚信经营氛围,保障茶产业健康发展。
茶文化是物化文化。茶以其内在丰富物质,给人类带来健康和美好。茶的精神又是那么高尚、默默地为人类做奉献。人们在茶上寄托了美好的理想、理念和人生价值观,形成意识形态的茶文化。茶文化又与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积淀下来的优秀的伦理、道德相融合,茶文化也就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值得我们茶人骄傲的,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珍惜她、呵护她。
茶文化是我国茶产业永续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茶文化也应该创新和发展。但这种创新和发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地、科学地创新和发展,而不是主观地、臆造地、虚伪地创新和发展。因此,在弘扬和宣传茶文化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茶文化的核心价值,防止扭曲和玷污茶文化,让纯洁的、优秀的中华茶文化世世代代在人们心中飘扬。
第三篇:《价值工程》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约稿函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价值工程》杂志约稿函
《价值工程》创刊于1982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国际刊号:ISSN 1006-4311 国内刊号:CN 13-1085/N),邮发代号:18—2。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河北省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价值工程》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价值工程》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价值工程分会)会刊、中国价值工程学会会刊,《价值工程》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入期刊、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入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入期刊。
*栏目开设:
本刊特稿、价值与创新、供应链价值链、财经金融、经营管理、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程技术、建筑与施工、信息技术、科研与创新、教育与培训、档案管理、生命科学、农林科技、法制天地、现代营销、理论与实践、医药研究等。
*稿件格式要求
1.标题: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副标题除外)。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按“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格式。
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为主语,可用“文章”),一般不超过200 字。
4.关键词: 3-8 个,中间用分号(;)相隔。
5.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赞助的论文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
6.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现供职单位全称、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
7.英文翻译:对标题、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部分要求英文翻译。格式要求:题名;另起一行写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称与邮编及地区国别;另起一行写摘要;另起一行写关键词。
8.正文: 一般文章以5000 字为宜,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引用要规 范,数据要准确。
9.文内标题: 文内标题要简洁、明确,标题层次不宜过多,标题层次分为四个层次,其序号分别为:
一、(一)、1、(1)。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标注于文后;标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的不同类型用不同的大写字母标注,如专著:[M];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
[N];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刊:[P]。
11.注释: 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分别为:①、②、③„,注释置于页脚。
12.图、表应顺序标号,且应有名称;若系采用与其他资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13.凡在本刊发表文章,作者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所投文稿进行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投稿时注明。凡入用文章,本刊有权入编数据库。切忌一稿多投,三个月内未收到我刊回复,作者即可自行处理。均不退稿,请自留底稿。*其他要求
1.投稿请用word电子文件,投稿邮箱:vezzs07@163.com
2.把作者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写在文末,以便联系工作。
*投稿咨询电话:0311-83020178(来电找焦编辑)联系人:焦建明***
投稿信箱:vezzs07@163.com,网址:http://vezzs07.co.jdzj.comQQ:1034125982
编辑部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西路88号 卓达物业楼A501室邮编:050091
《价值工程》杂志社
编 辑 部
第四篇: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价值工程》约稿函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价值工程》杂志约稿函
《价值工程》创刊于1982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经济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国际刊号:ISSN 1006-4311 国内刊号:CN 13-1085/N),邮发代号:18—2。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河北省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价值工程》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价值工程》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入期刊、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入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入期刊。
*栏目开设:
本刊特稿、宏观经济、技术经济、价值与创新、供应链价值链、财经金融、企业管理、现代营销、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价值工程、工业工程、工程技术、科研与创新、生命科学、工程与质量、建筑与施工、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农林科技、计算机应用、教育与培训、职教探索、法制天地、理论与实践、医药研究等。
*稿件格式要求
1.标题: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副标题除外)。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按“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格式。
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为主语,可用“文章”),一般不超过200 字。
4.关键词: 3-8 个,中间用分号(;)相隔。
5.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赞助的论文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
6.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现供职单位全称、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
7.英文翻译:对标题、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部分要求英文翻译。格式要求:题名;另起一行写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称与邮编及地区国别;另起一行写摘要;另起一行写关键词。
8.正文: 要求结构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引用要规范,数据要准确。
9.文内标题: 文内标题要简洁、明确,标题层次不宜过多,标题层次分为四个层次,其序号分别为:
一、(一)、1、(1)。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标注于文后;标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的不同类型用不同的大写字母标注,如专著:[M];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
[N];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刊:[P]。
11.注释: 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分别为:①、②、③„,注释置于页脚。
12.图、表应顺序标号,且应有名称;若系采用与其他资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13.凡在本刊发表文章,作者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所投文稿进行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投稿时注明。凡入用文章,本刊有权入编数据库。切忌一稿多投,三个月内未收到我刊回复,作者即可自行处理。均不退稿,请自留底稿。*其他要求
1.投稿请用word电子文件,投稿邮箱:vezzs10@163.com
2.把作者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写在文末,以便联系工作。
*投稿咨询:0311-83020***110(来电找汪编辑)
责编:汪静QQ:416117106投稿信箱:vezzs10@163.com
编辑部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西路88号 卓达物业楼A501室邮编:050091
价值工程杂志社博客:http://jzgczzs.blog.163.com/
《价值工程》杂志社
编 辑 部
第五篇:《价值工程》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约稿函
《价值工程》杂志约稿函 中国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
价值工程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是多学科紧密结合、实施创新与优化的一门现代管理技术,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价值工程的价值导向原则和创新本质、以及它的多学科化特性,将对科研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产生重大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价值工程》创刊于1982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经济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国际刊号:ISSN 1006-4311 国内刊号:CN 13-1085/N),邮发代号:18—2。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河北省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价值工程》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价值工程》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价值工程分会)会刊、中国价值工程学会会刊,《价值工程》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入期刊、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入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入期刊。
*栏目开设:
本刊特稿、宏观经济、技术经济、价值与创新、供应链价值链、财经金融、企业管理、现代营销、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价值工程、工业工程、工程技术、科研与创新、生命科学、工程与质量、建筑与施工、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农林科技、计算机应用、教育与培训、职教探索、百家论坛、理论与实践、医药研究等。
*稿件格式要求
1.标题: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副标题除外)。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按“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 邮政编码”格式。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为主语,可用“文章”),一般不超过200 字。4.关键词: 3-8 个,中间用分号(;)相隔。
5.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赞助的论文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6.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现供职单位全称、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
7.英文翻译:对标题、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部分要求英文翻译。格式要求:题名;另起一行写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称与邮编及地区国别;另起一行写摘要;另起一行写关键词。
8.正文: 一般文章以5000 字为宜,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引用要规范,数据要准确。
9.文内标题: 文内标题要简洁、明确,标题层次不宜过多,标题层次分为四个层次,其序号分别为:
一、(一)、1、(1)。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标注于文后;标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的不同类型用不同的大写字母标注,如专著:[M];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刊:[P]。
11.注释: 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分别为:①、②、③„,注释置于页脚。12.图、表应顺序标号,且应有名称;若系采用与其他资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13.凡在本刊发表文章,作者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所投文稿进行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投稿时注明。凡入用文章,本刊有权入编数据库。切忌一稿多投,三个月内未收到我刊回复,作者即可自行处理。均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投稿邮箱:vezzs27@163.com 编辑qq:170585782 投稿咨询电话:*** 0311-83020178 联系人:周红编辑
编辑部地址:石家庄槐安西路88号 卓达物业楼A501室 邮编:050091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价值工程》杂志社
编 辑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