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习近平的演讲看中国改革
从习近平的演讲看中国改革
2013.10.28 15:04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范伟 字号:【 大 中 小 】
10月7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的重要演讲(以下简称《演讲》),对世界经济出路和中国改革未来走向作了深入探讨和明确回答。《演讲》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一篇新的改革论。
关于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演讲》提出增长的动力在改革。回顾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选择改革开放新道路时,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或经济体,都在试图通过“改革”和变革来摆脱经济困境,谋求发展动力,形成了一场世界范围的“改革”潮流。这轮改革和调整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长时间繁荣,由此逐渐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格局。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当前世界经济既有复苏迹象,也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的问题。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突出。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外部风险和挑战增加。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举步维艰,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在新的挑战面前,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在致力于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从哪里来?《演讲》鲜明指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这一重要论断,是以“中国语言”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着眼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成长而发出的“中国声音”。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问题,《演讲》以改革为主线作了系统的阐述。
改革没有完成时,经济发展有信心。针对一些质疑的声音,习近平专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问题。就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通过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动力、注入新活力,由此推动社会全面繁荣进步,既是几十年中国发展道路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多次强调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以“最大的红利”,抓住“最大的机遇”,释放“最大的潜力”。因此,中国以改革促发展的未来空间巨大,增长效应也将十分明显,这是人们对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抱有坚定信心的根本原因。
改革要啃硬骨头,推进改革有勇气。关于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指出: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新时期以来,经过30多年的改革探索,在取得快速发展的显著成就的同时,“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谈到这一问题时,习近平特别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根本性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动摇和含糊,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
改革需要系统性,深化改革有智慧。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尤其需要顶层设计和总体协调,需要选择好主攻方向和优先顺序,创新改革推进方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序有效地推进改革。对于改革的系统性,习近平指出:“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习近平还谈到当前改革的具体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系统部署,新时期的快速发展也由此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习近平主席的这篇演讲,坚持和发展了关于改革的理论,也使世人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未来的改革发展更加充满期待。
第二篇:从五中全会公报看中国改革走向
从五中全会公报看中国改革走向
会议公报指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外界普遍关注的改革集中体现在这段话里。由它可以看出今后五年,中国改革的总体走向和实施重点及策略。于中国改革的总体走向,可以用“一体、一核心、两翼、两配套”来概括。
所谓一体,是指中国改革的总目标是促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核心,改革的核心仍然放在经济领域,即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两翼,即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两配套,是指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
公报里提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这句话内涵比较丰富,关键词有两个:“更大决心和勇气”和“全面推进”。“更大决心和勇气”显示了中国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极大难关,必须寻找继续发展的改革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推进”则表明中国的改革已不仅仅表现在经济领域,必须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地进行配套改革,才能确保经济发展的成果,确保经济继续科学发展,确保民众享受更多发展的实惠。
关于中国未来五年改革的实施重点和策略,与此前公众对某些方面改革的热烈期待相比,尚有差距。
将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改革的重心和核心,不出预料。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成为历届政府的共识,这一点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无法撼动。关于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使用“加快”一词已经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对这两类改革的重视,事实上近些年来来,在社会文化领域,改革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因此这样的表述具有常态意味,也不出乎公众的预料。
由此得出两个基本判断,经济体制改革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推进力度不仅不减,还要加强;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仅不会放慢脚步,而且还要根据经济发展和民众需求,进一步加快节奏和步伐。
唯有政治体制改革,公报只一句话提及,且使用了“积极稳妥”这一具有很强的保守色彩的用语。这种表述与政治体制改革在当前中国改革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称的。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大刀阔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整体经济水平已经跃居全球第二,经济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但落后、僵化的政治体制越来越起到限制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中国经济等各方面改革遭遇瓶颈难关,也与此具有密切关联,亟需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高层领导人在会前就政治体制改革多次表态,表明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也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和民众的期待,迫在眉睫,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然而,此次中央全会并未如公众预期的那样,在政治领域的改革方面提出具有实质性的新观点、新措施。“积极”表明的是态度,相当于说,这件事很重要,我知道了,我会重视它的。“稳妥”则表现了内心活动,意思是说,这件事虽然重要,但有可能导致“不稳定”、“不妥”,因此在推进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两方面因素。可见,在此次全会上,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内部分歧依然很大,未取得重大突破,维持现状及渐进改革主张占据了上风。
对“不稳定”的担忧有三个层次:一是担忧改革触及核心利益调整,引发执政党内部分裂和动荡;二是担忧改革失控,对现存体制带来毁灭性影响,恰如当年苏联的遭遇一样;三是担忧改革是否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成果难以承受,或使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变质”威胁。这样就会造成“不妥”的结果:由此出现社会整体动荡,政权面临危机。对政治体制改革,观念和态度务须积极,但免于改革自身失控、防范党内分裂和社会动荡,确保执政党领导下的政权稳定,则是此次中央全会发出的更明确更重要的信息:它是底线,不容触犯。
第三篇:从四大名著看中国
从四大名著看中国之走投无路
分享: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更多 复制 0返回[锐思评论]关闭窗口 | 隐藏边栏
15858707 铁皮狐狸 [角落] [飞语] 发表于:13-02-24 18:07 [只看该作者] 从四大名著看中国之走投无路
看四大名著,不能只看到其中神魔乱舞的有趣,英雄好汉惩恶扬善的痛快淋漓,帝王将相纵横捭阖的权谋秘计,才子佳人荡人心魄的情孽缠绵。我们还可以看到,这里面明明白白写着:中国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孙悟空大闹天宫,很是让一潭死水的天宫闹腾了一阵子。他提出的革命理论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一革命理论,与历来农民起义提出的号召如出一辙。陈胜吴广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就是孙大圣的轮流坐庄的理论么?大概孙大圣看到玉帝的排场,心向往之,豪言壮语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或者吃天鹅肉的心理作祟:“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率领他的猴子猴孙,攻占天庭,把天庭改朝换代成猢狲王朝,这就是孙悟空的革命理想。坐天下的是王,抢天下的是贼;在天庭里,坐天下的是神仙,抢天下的是妖孽,人间天上,奉行同一道德规条。
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斗不过妖猴,于是借师助剿,请来如来佛,妖猴斗不过佛祖,于是猴子被洗脑,跟随唐僧,充当了镇压各路反叛势力的急先锋,一路降妖除怪,最后官封斗战胜佛。从现有体制的反叛者到忠实维护者,进而变成现有体制的受益者,孙悟空用了五百多年。天庭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最后双方妥协,互相利用。孙悟空在当初跟他一样身份的妖魔前可以堂而皇之地自称仙佛,口含天宪,大展神威,实现终极自我价值。天庭也可以利用他充当打手,扫荡其他对现有体制构成挑战的各路反叛势力。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怎么都比不上他这第七十三变实在,能得更多实惠。
历代农民起义领袖的嘴脸,在这里被照妖镜照得毫发无隐。斗得过现有体制,就把玉帝的张姓朝廷改姓孙,斗不过就投降,自己的反叛实力就是跟朝廷谈判的本钱,兄弟队伍的头颅就是投名状,几番含娇弄态之后,即漂白了自己的出身。唐末朱全忠玩的是这一套,《水浒》里宋江玩的也是这一套。农民起义救中国?痴人说梦而已。
《水浒》里的宋江,玩的也是这一套,不过一在天上,一在地下。世人都怪宋江,怪他不该投降,他不投降又能怎样呢?梁山事业,实在无路可走。梁山政权,只不过是东京赵家朝廷的山寨版。想当年,赵匡胤在位时,也跟他们的宋大哥一样英明,一样讲义气,一样替天行道,到如今子孙不肖,宋徽宗赵佶昏庸无比,贪官墨吏扰乱天下,假设梁山事业百年长青,谁能保证宋江的子孙比赵佶一定强,好汉们的后代一定比高俅雄起?投降了倒好,中国历史省去了一个不必要的循环节。
好汉们的理想不过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贪官们的理想不过是大肆捞权大把捞钱多睡女人,后者是前者的衍生品,他们只相隔一张纸的距离。梁山与祝家庄,一个由好地主领导,一个由坏地主领导,好地主与坏地主的距离,也不过一张纸而已。
梁山道路,走下去将无路可走。只可怜了那鲁莽得天真可爱的李逵,为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永续飘扬,拎着一对大斧排头价砍来砍去,不知他端的要砍谁?
梁山道路,最终无路可走。
《三国演义》宣扬的是圣主贤相救国论,翻译成无产阶级口吻,就是只有刘备诸葛亮才能救中国。可惜枭雄斗不过奸雄,贤相斗不过奸相,仁义斗不过厚黑,刘姓天下无可奈何花落去,圣主贤相的理想一江春水向东流。仁义事业实在让人悲催,刘备诸葛亮只给后人留下一个欲哭无泪的背影。最终一统天下的司马氏,一点仁义的影子都找不到。
刘备诸葛亮事业的流产,意味着圣贤救国论的破产。
把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分为两拨,《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超世独立,一个人站一边,其他所有人站另一边。中国历史上所有读书人的脑袋凑在一起也比不过他思想的深刻。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告诉我们,封建社会已是穷途末路。身处康乾盛世而能认识到这一点的,绝无仅有。比他稍前的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痛心于明朝的灭亡,沉痛反思的结果无非是皇帝太昏庸,大臣太贪婪顾私利,不去从根本上否定制度,没有从我们固有文化中查找致命之处,反而抱残守缺,对传统儒家沾沾自喜,以为明的灭亡,不是儒家文化的失败,而是不能遵守儒家戒律的结果。
就像《旧约圣经》里的犹太人,每受一次打击,每遭一次失败,都认为是对上帝笃信不坚的后果,是上帝因为他们在异教间摇摆不定而降罚,因而每一次反思的结果都是更加信仰上帝。鸦片战争后很长一段时间,先进的中国人反思落后挨打原因,还认为我们只是技不如人,而不是体制不如人,文化已落后。曹雪芹超越了他以前和以后所有的旧式知识分子精英。
他通过贾宝玉的口告诉我们,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文化已是走投无路。贾府里面的男人,从上到下全都灵魂烂透了,封建社会的大厦靠这些人支撑,倾倒是必然的事。不仅如此,贾宝玉还以戏谑的口吻否定了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教条,所谓的“文死谏武死战”。这一条认识是从根基上否定了我们引以为豪的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化。最崇高的东西都被他看穿看透了,他还能跟周围的男人沆瀣一气么?他还能从父命读八股考科举光耀门庭为这一腐烂的家族提供继续腐烂下去的养分么?
所以贾宝玉清醒坚决地拒绝了合作,不愿为这个注定要烂掉的社会陪葬。可惜宝玉的心思书中无人理解,就连他深爱的林妹妹也半点不知,他只能“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了。他的愁恨,他的傻与狂,是出于绝望,他找不到新的道路。《红楼梦》所深刻揭示的,不是曹雪芹所处的朝代已濒临绝境,此时是大清盛世,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无限风光的时代,他揭示给我们的,是整个封建社会的走投无路。林妹妹的葬花词,在贾宝玉听来,在后世的我们听来,是唱给所有中国人的一首挽歌。
《西游记》《水浒传》告诉我们,农民起义,革命造反不能救中国;《三国演义》告诉我们,伟大领袖不能救中国;《红楼梦》告诉我们,我们真的已走投无路。
我们的文化没有内生性的力量,靠我们的固有文明来救中国,就好像是用中药来救治需要开膛破肚的病人一样无效。
第四篇: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改革走向
理顺五大关系 攻坚六大重点——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改革走向 翻看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章的篇幅长达两页半——“用这么长的篇幅专门讲改革问题,包括财税金融体制、价格机制、收入分配等多项体制改革,这在过去的4年来还是首次。”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赵凤琦对记者说。
改革进入“深水区”,将在哪些领域攻坚克难?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畅谈改革发展新走向。
改革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1978年初冬,小岗村18名村民冒着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幕。从那时起,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中国改革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温总理所做的工作报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改革,听了让人非常振奋。”全国人大代表赵凤琦说出了许多两会代表、委员的共同感受。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改革的方向决不会动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指出,“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任务所在。”
来自青海的全国人大代表娘毛先说,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种种问题的必由之路,过去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改革的原动力。我们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而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期,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和工作面临艰巨考验,尤其是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中面临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都必须通过改革来破除和解决。如何破题,需要政府努力,更需要群众智慧。”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马元祝对记者说。
重点是理顺五大关系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重点理顺五大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这五大关系,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几个层面,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焦点、难点,也是改革的突破点。”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说。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被列为第一位,是有道理的。”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MBA培训中心主任易敏利说,我国转型期面临的所有经济问题都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重新定位,加快职能转变步伐。否则就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标不治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调整中国已有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职能的重点应从以提供基础设施等有形公共产品为主,转向以提供制度、规则和政策等无形公共产品为主,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竞争和创新,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代表委员认为,理顺五大关系,必须认真研究,统筹推进,这样才能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攻坚六大改革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今年改革的六项重点任务: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
“今年改革‘攻坚’的特点十分鲜明。”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说,政府工作报告用比较长的篇幅谈改革,为今后改革指明了方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布局突出了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现在社会矛盾复杂,改革的难度也较之以往更大、更难,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要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四川团的夏绩恩代表,如此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的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常年关注财税金融体制领域改革,他对报告中提出的“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这句话很有感受。
“金融体系要和实体经济相适应。小微企业这类‘草根’经济体融资难的症结是中国金融体系结构失衡。部分商业银行贷款时眼睛向上,对小微企业设置了苛刻的条件,现在是该大力发展草根经济与草根金融的时候了。”他说。
“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金融等多个领域。改革章节中这段话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乐的注意。
“民营企业对这些政策非常在乎、非常振奋,因为关系到未来发展前景。民企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基础设施和金融。”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保障民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制度保障机制;二是缩小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记者齐中熙、吴雨、陈炜伟)
第五篇:从社会心理学看竞选演讲
从社会心理学看竞选演讲
在东财,各个院系的学生会每年都会进行换届,想要竞选学生会主席及各个部门的部长的同学,都有资格成为竞选者。在大多数的学院,竞选者上前进行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从自己的责任感、荣誉感谈起,到为学院所作出的贡献等等,竞选者演讲后,学生选民开始无记名投票,然后现场唱票,最终结束。去年我有幸当了一次选民,目睹了整个竞选的过程,这学期学了于会歌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后,仔细回想当时的过程,发现了简单的竞选演讲竟然蕴含了很多社会心理学的知识。
可信度竞选演讲本身就是一个说服听众的过程,对竞选者来讲,不仅演说词很重要,演讲者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唱票结束后,我发现,凡是得票多的同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演讲的时候,表现的十分自信,目光坚定直视观众,而且语速较快。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知识,自信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加可信度,另外,一个人速度较快的说话者,比一个速度较慢的说话者要更客观、更聪明、也更有见地,所以,说话快的演说者越有说服力。相反,那些得票数低的同学,他们有的在演讲时目光游离,有的说话吞吞吐吐,甚至说完一句要想一会儿,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自信,没有说服力。
好心情效应去年,我们学院得票最多最后成功成为学生会主席的那名男生,他在演讲的时候语言幽默,而且很具有亲和力,会场内的同学时常会被他逗笑,这是他与其他竞选者营造出紧张严肃的气氛所不同的地方。他的竞选成功反映了社会心理学的好心情效应,即当信息与好心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会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一方面它有利于个体进行积极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它与信息相互联系。正如老师所说,当人们有一个好心情的时候,他们会透过“玫瑰色的眼镜”来看待这个世界。他们会更快作出决定,而且做决定视野更有冲动,更多的依赖外周线索。其实说实话,我个人认为那名男生演讲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出色之处,甚至有些空洞,但因为他的表达方式幽默,同学们往往忽视了实质的内容,更多的注意到了外部的一些因素。
吸引力和偏好我发现不光我们学院,全校各个学院的学生会主席都是高高瘦瘦的男生,身高1米8左右,长相虽说不上是帅气,但都很斯文干净。这些外在的因素无形中增加了对听众的吸引力,从而增强了我们对某个人的偏好和对其影响力的回应程度,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会被他人的吸引力和个人偏好所影响,但事实证明,个人偏好使我们更乐于接受传达者的观点。
理智对情感 在演讲的过程中,有的竞选者演讲的内容索然无味,毫无逻辑关系,但是他们或外形出众,或具有和选民相似的特点;有的竞选者就能使自己的论点表述的十分清楚,逻辑性十足,即使演讲内容多么苍白无力,我发现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投该竞选者的票。我发现这部分人有些没有在认真的听竞选者的演讲词,有些人思维能力不高(除了那些和竞选者是铁哥们、好姐们的非投他不可的人),这又说明了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知识点:有思想和积极参与的听众会使用说服的中心途径,他们对逻辑的论点回应最为强烈,而不感兴趣的听众则会使用说服的外周途径,他们更可能受对传达者偏爱程度的影响。
首因对近因竞选者演讲的次序是随机抽取号码决定的,那些抽到靠前的如1号2号的同学,往往都会很郁闷,觉得这次没戏了,结果也确实如此,他们往往都会落选。其实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涉及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所为首因效应就是最先出现的信息最具说服力,而近因效应是最近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通常两种信息一次连续出现,并且经过一段时间,此时会出现首因效应。如果间隔时间长到足够分离两种信息,同时人们在接受第二种信息后立刻表态会出现近因效应。通常在竞选的时候,整个过程时间持续很长,中间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让选民分离各种信息。但是在最后一个竞选者完成演讲后,选民就要开始投票,所以,他们此时的记忆依然停留在最近几个竞选者的发言上,而对最开始的几个竞选者,已经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了。因此,竞选者通常不愿意被抽到靠前的号码。
学了于会歌老师的社会心理学课后,自己觉得收获颇多,甚至都有了以后考心理学研究生的冲动,但因为家人一致反对,这股冲动又被我理智的压了下去。不过,我依然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以后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够再次选到老师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