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视欣赏》讲稿1[范文模版]
《影视欣赏》讲稿
授课大纲
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语言、音响、音乐、剪辑
第一编、电影艺术的语言
思考题: ①、何为电影艺术的语言?
②、电影艺术的语言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如:
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句读、段落
二十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艺术的奇迹:──电影、电视。摄影技术的出现,为电影的出现解决了技术难题,其后,电影与广播技术的结合,又产生了电视,电视的发展先是天线电视,后来出现了有线电视,现在又出现了数字电视。随着科学的更新换代,影视的发展也必将越来越丰富多彩。
影视艺术的普及性,影视作为世界第七大艺术,它是一种综合艺术,它综合了美术、音乐、戏剧、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式,在普及型上,它使艺术走进了人类的每一个家庭。
电影开启了人类文化视觉的时代 如果说,在中世纪“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在现代“眼睛就是心灵的替代物”。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视觉刺激——美术、电影、电视、广告、包装的普遍流行和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可以说,除了传统的视觉享受之外,连我们的味觉、嗅觉、触觉、听觉、感情、思想和好奇心,也越来越“视觉化”。美国、日本现在大约有20%──30%的人从事与视听有关的工作,而且,以后还会更多。可见,我们这个时代已是名符其实的“视听的时代”)。视觉文化的巨大发展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理论的推动,到80年代,在文化和艺术研究上,以“语言中心论”(“文字的一代”)为标志的“语言学转向”(“影像的一代”,罗蒂,读图时代)受到剧烈的冲击,开始被一种新的“转向”,即“图像的转向”所取代。也就是说,在文化研究上,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正在向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转向。
而且,象通常那样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作用”和“认识作用”来衡量电影、电视对本世纪人们的作用和影响已是远远不够的了。走进地球上每一个家庭的电影、电视,它对人们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除了艺术作品所能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之外,实际上,它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就象巴拉兹所说的,它使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有可能向着“一体化”,向着“世界大同”的方向迈进。
好来坞电影走遍全球。
李英爱(大长今)、范冰冰、张邵涵,SHE,简·方达,斯特里普,索非亚·罗兰决定了全世界的女性的衣着、化妆和发式。
那么,这种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艺术形式,它的语言或者说它的表现元素又是什么呢?
观点①:“画面、音响、表演和蒙太奇方法”──
观点②:“画面、音响、色彩„„”──
观点③:“影像、声音、剪辑。”──波布克(《电影的元素》)。
我同意波布克的观点。即“影像、声音、剪辑”。
影像、声音、剪辑三者之间的关系: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它首先是“视”,即“影 1 像”,然后是“听”,即“声音”,而这些“视”、“听”(影像、声音),最后需要通过剪辑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影像:除了演员的表演、物体的造型之外,影像构成的主要元素有:构图、景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
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剪辑:影像剪辑、声音剪辑。影像剪辑是剪辑中的主要内容。影像剪辑主要包括:光学技巧转场剪辑、无技巧转场剪辑。剪辑除了将影像、声音的素材组织成一部电影之外,剪辑还能创造出“1+1=3”的“蒙太奇效果”。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影像
思考题:①、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②、如何划分一个镜头?
③、影像构成的元素主要有哪些?
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即影像和声音结合的艺术。当然,“视”与“听”二者在电影中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应该明确指出:电影“视”第一,“听”第二。或者说,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为什么: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1895年──1927年都是无声电影。爱森斯坦、格里菲斯、卓别林的影片影像的表现力可谓登峰造极。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据国外脑生理学者和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学者共同测试的结果:相同时间内,人们所获得的信息量,视觉信息是听觉信息的900多倍。如相同时间内看电视新闻比听广播新闻的信息量多900多倍。一个人看30公分厚的介绍一个城市的书,还不如看30分钟关于这个城市的录相。
③、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即: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巴拉兹说:“从古希腊一直到今天,欧洲美学和艺术哲学始终有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在艺术作品和观众之间存在着一个外在的和内在的距离,一种两重性。这个原则的含义就是:每一件艺术作品都由于其本身的完整结构而成为一个有它自己规律的小世界„„艺术作品由于画面的边框、雕像的台座或舞台的脚光而与周围的经验世界产生了隔阂,(匹配的偏差)‘电影的发明’却使欣赏者和艺术品之间永恒的距离在观众的意识中完全消失,而随着外在距离的消失,同时也消除了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距离。”
我们可以联想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的感受。四周的世界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你和银幕上的人们。你会用“民子”(《远山的呼唤》的女主角)的眼睛充满柔情地注视着“耕作”;你会用因“民子”对“氓田”的一席话(在火车上)和“耕作”一同流下感动的泪水。
《黄土地》:一个考生在一个小县城里看了十遍。
《黄土地》的主人公是谁?
──是“黄土地”。
“黄土地”象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他静静地站在那里,温厚地注视着我们。面对“黄土地”,我们感到一股灼热。我们甚至不能迎接他的目光。
这就是影像的魅力。这就是影像的神奇。
所以,我们学习电影,首先要掌握好影像的各种元素。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是镜头。
影像是通过一系列镜头展现的。一部故事片一般由400—800个镜头组成。
如何划分一个镜头?
一个镜头是以下各种解释中的哪一种:
一个景物:一座山,一所楼,一棵树,一个人„„
一个景别:一个远景,一个全景,一个中景,一个近景,一个特写„„
一段时间:一秒钟,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
一段长度:一呎(一呎=0、3048米)。
──都不对。
正确的应该是马尔丹的定义。
马尔丹讲:
①、(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
②、(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③、(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电影刚诞生的时候,没有镜头的概念。整场拍一个镜头,然后整场整场地接起来放映。格里非斯开始才有现在意义上的镜头的运用。它使电影影像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电影从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将下面一段文字分出镜头,并画出每个镜头的草图:
“倾盆大雨笼罩着巨大的罗生门城楼。城门洞的石阶上一个和尚一个打柴人抱膝相对而坐。“不懂,简直不懂!”打柴人突然说。和尚不解地看着打柴人。长时间的沉默。雨更大了。罗生门城楼若隐若现。”
“试用10个镜头描述雪天一农户家中,一家人围坐在煮着野味的地炉边,等待吃饭的温馨场面。”
影像构成元素主要有哪些内容?
林格伦讲:“一个镜头的结构要受无数因素的支配,不过这些因素总起来可分为三个主要项目:第一是主要形象本身的运动和形式;第二是摄影机和主要形象的相对运动和位臵;第三是照明主要形象的方法。”
波布克讲:①、胶片本身──各种不同底片的性能和特征;
②、构图──在一个画面内每一个视觉元素的位臵;
③、照明──每一个场面的照明性质和质量。
我们从六个方面讲:①、构图
②、景别
③、角度
④、运动
⑤、照明
⑥、色彩
(六个方面其实是互有关连的,如构图,我们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中主要讨论的是在一个画格中每一个视觉元素的位臵。其实它当然还包括照明、色彩等元素。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分成六个方面,主要是为了讲述上的方便。)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思考题:①、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应该遵守什么原则?
②、如何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③、构图能否在形式上不具美感,为什么?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电影每秒24格)。
本节我们讨论的构图其实就是画格的构图。
“画格”构图的理论上的探讨,如画格的写实性、表意性、隐喻象征意义、符号学意义 3 等,这是理论家的命题。我们不在这里探讨,大家有兴趣可看巴赞、爱森斯坦、米特吕、克拉考尔等人的著作。这里,我们仅从创作的角度讨论我们在电影创作中如何处理好构图元素。
我认为:处理好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元素,起码应考虑以下三点,或称三原则,即:①美学原则;②主题服务原则;③变化原则。其中,“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是就单个画格的构图而言。而“变化原则”则是就整个一部影片的构图而言。
一、美学原则
电影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构图首先要美,要“艺术”。换句话说,就是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
怎样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我觉得它不应该仅仅理解为:画格中所拍摄的内容都是一些美好动人的景物:青山,绿水,鲜花,美人„„画格中拍摄的内容美,──即“拍什么?”仅仅是画格具有美感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全部,还有比它更重要的,就是──“怎么拍?”。“怎么拍?”──即不同的拍法,它可以使美的东西拍出来不美,它也可以使看来平常的东西,拍出来之后,看起来好看。
“怎么拍?”是一个形式美的问题。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要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影响的因素很多,诸如: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等等。这是一门专门的摄影构图的学问。我们不能在这里一一细讲(光线、色彩我们后面讲)。我们仅从创作的角度讲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解释)主体与陪体:
一个画格中所表现的人或者物,无论多少,它们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主体和陪体。如何区分主体和陪体:
①、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大,乙在画格中小,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
②、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居前景,乙在画格中居后景,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
③、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从创作角度讲,一个画格中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主体不要居中
美术、绘画中有“黄金分割原则”,这是画家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的审美经验。
“黄金分割原则”即: 1 ∶ 1.618
近似值: 2 ∶ 3; 3 ∶ 5; 5 ∶ 8
②、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如在低调的场面中,三分之二应该是暗色调,三分之一应该是亮色调;在高调场面中,三分之二应该是亮色调,三分之一应该是暗色调。
(①──③其实都是从“黄金分割原则”派生出来的。)
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这就是说,主体不能在画格中显得空空荡荡。
⑤、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⑥、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⑦、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
⑧、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
⑨、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的角度。
⑩、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影响画格构图形式美还有许多因素,如景别、角度、照明、色彩等等。这些内容我们后面还要专门讨论。
二、主题服务原则
在一部影片当中,画格的构图无疑也是影片诸形式中的一种形式。而影片的主题或者说故事,才是影片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构图也必须为主题服务。
构图如何为主题服务:
①、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十字小溪》
《金色的池塘》
《黄土地》
②、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A、构图内容不美:
《战舰波将金号》中的蠕动的蛆;
《泥之河》中的臭水沟。
B、构图形式不美:
《黄土地》
③、如果某个构图优美的画面,它与整个影片的风格、主题不符,甚至妨碍了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我们必须忍痛割爱,就象罗丹砍毅然砍去“巴尔扎克”的手。
三、变化原则
以上两点“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是就一部影片中的单个具体的画格的构图而言的。那么,对于由千万个单个画格所组成的整部影片的画格的构图而言,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变化原则”。
电影不是照片。观众不能忍受一部构图没有变化的电影。而变化也正是电影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它的魅力之所在。一部电影的变化可谓千变万化,除了构图所表现的内容的变化外,构图形式的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变化。下面我们所讲的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等都属于构图形式的变化。
第二节、电影影像的景别 思考题:①、如何划分景别?
②、举例说明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各有什么作用?
③、特写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
④、举三个好的、和三个不好的“特写”的例子,谈如何用好“特写”镜头?
⑤、如何认识和评价景别元素?
一、景别的划分
如何划分景别,讲法很多。我觉得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两点: ①、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
②、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远景:广阔的场面,画面中如果有人,那么,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全景:成年人的全身。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
特写:成年人肩以上的头,或被摄主体的细部。
不同的景别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一部电影的影像就是这些能够产生不同艺术效果的景别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
二、远景
表现广阔场面的电影画面。如果画面中有人,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作用:
1、介绍环境。
2、抒情。主要是空镜头:蓝天、白云、鹰击长空、大雁南归„„ 我认为作用如下:
1、常规电影:电影的开头起始于远景。电影的结尾收结于远景。
2、远景的契机:
例子:《鸟人》第二次飞翔
3、远景的“魂儿”与张力:
好的远景不应为介绍而介绍,显得单调而呆板;同时,好的远景也不应为抒情而抒情,象个嗲声嗲气的造作的女孩。好的远景应该是浑然的,它既有介绍又有抒情;好的远景应该是有“魂儿”的。例子:
《阿拉伯的劳伦斯》: 作用:
①、表现沙漠的美 ②、沙漠的灵魂
辽阔的大沙漠是有生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阿里酋长就是沙漠的灵魂。《黄土地》:
第一主角是──“黄土地”。(大地母亲)。写“黄土地”,只能用大量的远景。《黄土地》的开头:
1、远景 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15尺(呎)
2、远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 12尺
3、远景(叠化)空空的山墚,顾青渐渐走上来。12尺
4、远景(叠化、摇)由陡然跌落的土崖上摇至月亮。14尺
5、远景─全景(叠化)山墚上顾青远远走来的身影。11.2尺
6、全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深沟纵横的山坡的横段面 12尺
7、全景一中景(叠化)顾青渐渐走下山来的身影。15尺
8、远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12尺(1──8 脚步声渐起„„)
上面8个镜头中,有6个是远景镜头。从这6个远景镜头中,我们不仅了解了环境,我们更会感到镜头后面创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浓浓的诗意。
为了拍好远景,我们必须用心研究我们所要拍摄的自然环境的特点,找出它们的独特之处。这样我们拍出来的才不是一个个呆板、无生命的景物,而是一个个有生命的、有灵魂的世界。
一般来讲,拍好远景起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季节因素:同一场景,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会有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
②、时间因素:同一场景,早晨、中午、晚上,不同的时间,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③、天气因素:同一场景,晴天、阴天、风天、雨天,不同的天气,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④、机位、光线因素:摄影机不同的机位,所拍到的场景会有不同的光效效果。一般来讲,拍远景应尽量避免顺光,应采用侧光、或侧逆光。使景物具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6(陈凯歌在上面那段分镜头的后面,有这样一段注:“这一组叠化镜头要在黄昏或阴天拍。顾青走三次,走的速度不要变化,别东张西望,正常走,别让动作和脸发感慨,别激动,别想什么天地万物。将来效果自然有,画面比咱们谁的力量都大。”)
由于远景包括的内容较多,观众看清画面的时间也应相对延长。故远景镜头的长度一般不该少于5米,即10秒。
(1呎=0.305米,1秒=1.5呎)
4、境界与升华 《樱桃的滋味》:
《樱桃的滋味》的结尾:境界的升华 《再见南国》
《再见南国》的结尾:
三、全景、中景、近景
全景、中景、近景这三类镜头是一部电影中的骨干镜头,或者说是常用镜头,在整部影片中它们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上到人与人的交流,下到一个人的表情变化,一般都用它们进行表现。
处理这些常用镜头需要注意的是:
①、这三类镜头中,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制约着这一场戏中的所有的分切镜头的光线、影调、色调、以及被摄对象的方向和位臵。
所以,在一场戏中,全景无论最后剪辑的时候它是接在前面还是接在后面,实拍的时候,都应该先拍。另外,全景镜头的长度一般不应少于3米。0.6秒
②、由于中景是表演场面中的常用镜头,所以全景、中景、近景这三类常用镜头中,中景又是“常用中的‘常用’”。所以,处理中景镜头时,要使人物和镜头调度富于变化,同时还要使构图新颖完美。所以,在一部常规影片中,中景处理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这部影片影像成败的关键。
第二篇:影视欣赏
人生如电影
——《天堂电影院》赏析
一、剧情简介
村庄里有一个活泼机灵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多多。村庄里还有一家“天堂电影院”供大家在此娱乐,电影院里有一名放映师名为艾费多。因为电影,多多和艾费多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忘年交。
多多的父亲是征战国外的士兵,他和妹妹跟母亲相依为命。活泼可爱的多多对电影情有独钟。当时电影在放映前要经由教父审查,教父认为“色情”的接吻镜头都要被剪掉。因此,多多为了能在教父审查电影的时候偷偷观看电影,他担任着教父的助祭。多多经常进入艾费多的工作室和艾费多讨要被剪下的影片,却被艾费多以“影片容易着火”的理由拒绝。然而,多多偷偷积攒的影片终于因为靠近火盆引起了火灾,妈妈因为差点把妹妹烧伤,房子烧坏痛打了多多,并且责怪艾费多不让他再给多多影片。可是艾费多学习不好,年纪一把还要和多多同堂考试,苦于题目的艾费多为了答案不得不答应教多多放映电影。而多多也很机灵有天赋,很容易就掌握了。就这样,多多和艾费多在放映室度过了快乐的日子。有一天,参观者想要继续看电影,可是时间已经很晚,所以大家被经理赶出影院,艾费多和多多为了满足大家观看的愿望就把影像投映在影院外广场的墙面上,然而这个举动却意外引起了火灾,烧掉了电影院,尽管多多冲进影院把艾费多救了出来,艾费多还是被烧伤,双目失明。电影院被重建后,只好由多多这个唯一懂得放映的孩子担任放映的工作。多多就这样和艾费多度过了童年的快乐时光。
在艾费多这个长者的陪伴下,多多快乐的成长了,做着自己喜欢的放映电影的工作。有一天多多在火车站拍摄小短片的时候意外看见了令他一见倾心的少女艾莲娜。多多鼓足勇气,尝试各种办法终于和艾莲娜吐露出自己的爱意。然而艾莲娜仅仅是喜欢这个青涩的少年。最后,多多没晚守在少女窗下的举动打动了艾莲娜,两个人幸福的走到了一起。然而,少女的父亲是银行行长,这位富人偶然撞见了一起玩耍的两个人后阻止了这段感情。雪上加霜的是,多多到了服兵役的年龄。在等待说好来送行的艾莲娜未果后,多多遗憾的登上了去往兵营的汽车。在兵营,多多一直尝试和艾莲娜获得联系,然而信件总是被打上“查无此址”后被退回。就这样多多度过了相思、遗憾的军旅生活。
多多重新回到家乡后,发现电影院早已聘请其他的放映师。之后多多又拜访了艾费多,艾费多建议他永远离开这个地方,去罗马实现自己的梦想。艾费多还要他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不要回来,不要怀念,也不要有信件来往。就这样多多告别母亲、妹妹和艾费多离开了家乡。直到30年后被母亲告知艾费多的死讯,多多才再次踏上这片乡土。回来后,多多收到艾费多临终前的礼物,那是很多以前剪下的吻戏镜头拼成的电影。影片在多多观看艾费多留下的最后的礼物中结束。
二、影片欣赏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多多的成长经历,以多多和艾费多因为影片结下的不解之缘为线索,围绕多多的童年、青年、中老年展开。影片的情节贴近生活,大家在观赏影片的时候都能或多或少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因人而异的共鸣。
多多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尽管这样的童年缺失了父爱是一种遗憾,也可能是种幸运。因为相对于伙伴被父亲勒令拿到文凭然后长大当警察,多多能更自由的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未来。而兴趣才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当伙伴被
有了爱好填充着自己的业余生活,这就避免了多多被污浊的环境进一步侵蚀。从 这个小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理想目标对于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没有理想目标的话,整个人就会浑浑噩噩,安于现状,屈服于周边环境。而一个人若是有理想目标的鞭策,就可以坚定不移的进步,摆脱周边环境对自己成长的束缚。这提醒了我们在成长的时候不要忽视目标的重要作用。
直到一次意外发生,为了满足大家的观影欲望,艾费多和多多努力把电影投放在广场的墙上,然而由于照看的不及时,胶片由于温度过高而烧着了,进而整个电影院都被烧掉了。这里也可以对比,艾费多和多多为了大家考虑而想出这样的解决办法,观影者狂热的在广场看电影,经理喜悦于每人收取半价又可以得到
一份收入。然而火灾发生后,群众一哄而散,经理面对烧着的电影院为自己的损失嚎啕大哭。又有谁记得让大家高兴的艾费多呢?连圣母的塑像也成了过河的泥菩萨,最后只有多多一个人冲进去把艾费多抢救出来。而那么多成人面对火灾四散而逃的慌乱与小多多的救人举动相比,凸显多多的善良勇敢。
而第二天,火灾后的电影院前跑过一群绵羊。这个场景让人想到:无论多么大的事故、变革甚至是战争,事情过后日子还是要照常过的。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初的事件只是成为了人们工作之余、茶余饭后谈论的故事罢了,无论当时情况多么激烈、气氛多么紧张。人生的主体也绝不能是过去,而是现在,无论多么辉煌或是坎坷的过去,人们都要学会把握当下。这是我所想到的。
第三篇:影视欣赏小结
洋里中心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影视欣赏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郭招珍
这学期的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起得到的东西让我心潮澎湃。我觉得一部电影就像是一本书,每个人看一本相同的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每个人从中获取的道理和知识也不相同,但是通过影视鉴赏可以提高我们看待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则是不禁相同的。以下是我对这课程的一个总结:
一、感受电影带给我们的影响
让学生感受到电影是面向观众,如通过现代传媒大量复制、供大众阅读消遣欣赏的艺术。消遣性、娱乐性是影视艺术的第一属性。不要只注重其可看性、好看、好懂。因此,通过观赏优秀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感到今天我们身旁的影视艺术是一个以“娱乐”为首要手段的面向观众的艺术品。
二、学会基本的影视鉴赏
欣赏者是通过感触感染、想象、体验认识、理解等活动,把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创造”为自己的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并且通过“再创造”对艺术所反映的实际生活进行“再评价”。
“再创造”是一种在感触感染基础上的想象活动和体验认识活动。欣赏者对艺术所反映的实际生活进行“再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对社会生活加深认识,并对其中反映的深层含义有所感悟。并且发现或发掘出艺术形象的思想内部实质意义。
三、影片的选择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层,上课时要选择适合优秀影视作品向学生展示,如:《神笔马良》《红气球》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我还挑选了一些趣味较强的外国影片,如:《巧克力工厂》《小鬼当家》等。在观看影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看到比较难理解的地方我就随机解悟,看后让学生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这时灌溉影片所要传递的信息,以达到观看影片学道理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学生对观看影片不在是停留在只看不想的层次,可是我还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怎样提高影视鉴赏程度呢?如何更生动形象的让学生了解到影片的时代背景?如何引起学生记录观看影片后的感想的兴趣?
希望通过观看优秀影片的学习,让学生对电影又有了新的认识,让学生能更加理性的去看待一部电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想要表达的主题,去欣赏影片的内涵。
第四篇:英美影视欣赏
英美影视欣赏
课程作业
姓名: 贺强
学号:201085045专业班级: 建管102个人电话: ***
《The way back》
I have-to-get-back."to the life and the will to win freedom for bets,.Two hours of movies make people feel more like a documentary, need the content of the compression.Not all climax, a lot like water, the geographical sense a little bland serious lack of.A lot of people think some movie, but I only anticlimactic for more than the last act to half a star.This is especially said dramas than it is a documentary, no climax, leading role fuzzy, not with feelings, is all this insipid a long journey and a free ultimate goal.May end quite to force, frost of gith under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steps of a democratic republic road and they choose this one of the road of redemption reason, although far-fetched but lit the theme, but also blew up the audience found.《The three musketeers》After reading it,the first feeling happened to my heart is that it just likes a fairy.Though it may constructed basing on current century,it appears a certain happiness which seldom seemed in that world like
very very good writer whoes works didn't give much importance of reality though I like him and his works very much.This novel's four actors must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on us I think.Athos'reason,Melady's viciousion...all these consists of a beautiful world(with justice and evil)can love ,can hate ,can angery,can happy...with loyalty and nature.So clearly a world!
《Air Force One》
It's difficult to take seriously any film in which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nages to lay waste to a whole bunch of hijackers without so much as loosening his tie, but then again Petersen's movie is so full of such inconsistencies that you go along with it in spite of itself.Ford is the Pres, the only man who can save his titular planeload of croniesfrom the sneering Oldman and his terrorist buddies.A very silly picture, but an ultimately thrilling one;taken as a big dumb slice of popcorn entertainment it more than delivers the goods.《Titanic》
Titanic enriches us with a romantic story of young love, passion and feelings, full of utopias and dreams, mother and child fighting for power and greed, idealistic and self-identified clashes within a consenting human ambitions society and victims of their own vanity and pomposity.This is one of the films that most shocked the general public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The huge collections that are logical because they got obvious that Titanic has one of those stories full of strength and feeling, with great dramatic content.If we add the stunning beauty of the image, thanks to advances in digital technology, success is understandable.Very successful movie, which tells the story of the sinking of the ship, but in the background shows a passionate love story.It achieves a harmonious balance in that, in the mix of history and feelings, and makes it almost perfect.
第五篇:影视欣赏论文
工程机械学院学号:201225050327姓名:杨永
《叶问》观后感
在2009上映的影片中,《叶问》无疑是一部既在评论界叫好,又能在影院中卖座的影片,从中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影片中人物原型蕴涵的民族精神模式。
1930年代,中国的社会还不算稳定,但是在广东佛山叶问(甄子丹饰)一家温馨的情景着实让人感到一种和谐之美。叶问家境还算可以,可以说是一个富家子弟。
然而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武术挑战者:寥师傅和北方武师金山找,他们打破了叶问一向低调的生活。尤其是金山找,他为了在佛山扬名立万证明北方武术更加精湛,狠狠挫败了各派馆主,最后不惜一切逼叶问出手。叶问本想忍让使其罢手,但是金山找却步步紧逼。最后在叶准出场的几句戏剧性的话语后,叶问毅然出手使金山找落败而归。经次一役,佛山掀起了炙热的咏春热潮。
当时中国本就不太平,而中日战争的爆发,给这个宁静与温馨画上了句号。叶问家的大院被日军占领,至此,昔日的富家少爷成了贫苦百姓。生活所迫,叶问来到煤炭厂打工,自力更生。在那遇到了同样干苦力的好友武痴林(行宇饰),但是一小队日本人前来要找人去当陪练。同行的日军翻译是佛山以前的巡警李钊(林家栋饰),虽然李钊对叶问还是比较敬佩的,但是叶问只是当他是日本人的走狗。日军的将军三蒲(池内博饰)个武术爱好者,他以白米作为奖励,来诱使中国人与日本武士打斗。为了生活,寥师傅与日本武士单挑,得胜而归。武痴林与同行的两人指明要和三蒲单挑,但是那两人贪生怕死,为得周全并未全力以赴故意败阵。一心只想着挽回中国人的骨气,武痴林的韧劲惹怒了三蒲,最后被活活击毙。叶问为寻找武痴林,不顾李钊的劝阻,到打斗场查看。在那,亲眼目睹了寥师傅被日军无理射杀。这激起了叶问的不满,激愤的他主动要求打10个,叶问一口气力挫日军。那种悲愤之情让人为之动容。自此,三蒲对叶问有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金山找在叶问好友周清泉(任达华饰)的棉花厂里闹事,并勒索周清泉。叶问知情后,就叫工厂工人咏春拳。那一幕,男女老少都跟着叶问学咏春,动作虽然简单,但是加上背景音乐,那种气势也让人震撼。但是,日军不久就找的叶问,并派人包围棉花厂。在此之前,日军曾到叶问住处找过他,叶问拒绝给日本人办事。李钊为保叶问,自己却受到日军的惩罚,并将叶问一家带回家中避难。这让叶问对李钊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叶问拖累好友周清泉和和工人,遂被日军带走。三蒲很欣赏叶问的武术,想让他教日本人。但是叶问不愿当汉奸,更不愿教日本人咏春。故向三蒲挑战,为了挽回中国人的尊严,也为了让中国同胞团结起来,共御外敌。打斗场上,叶问全力以赴,最终战胜了三蒲,为中国人挽回了尊严。但是,三蒲手下佐藤暗下杀手,幸好李钊的及时帮助,佐藤一枪并未击中叶问的要害。于是在场的中国人群情激愤,团结一致,使得叶问得以获救。最后,叶问被妻子张永成(熊黛林饰)和周清泉所救,并一同去了香港。
《叶问》的结局让人显得扑朔迷离,什么是英雄?用叶问的经历来说的话,其家境富裕,生活在民国时期的佛山,有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他喜欢功夫,学的是咏春拳,在当地武术界是很有名气的,只是他并不收徒弟.二战时的中国,是不会有平安日子留给人们的,日本人很快就占领了佛山,叶问的生活突然变得拮据。男人不为半斗米折腰的时候过去了,他要养活妻子和孩子,而他的财产早被日本人抢走了,这对英雄来说是很尴尬的。功夫在这时没了用武之地,为了不让自己饿,他尽量不练功,不活动,面对日本侵略者,赤手空拳的老百姓又能做什么呢?即使是叶问,也是无可奈何的,当然英雄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再难再苦,他也是个打不倒的硬汉,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影片之中,最吸引人的情节应属最后叶问与三蒲的对打。导演在这一段将本片的艺术情操和民族大义结合的非常好,可谓点睛之笔。而且在影片的许多细节中都彰显着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例如:武痴林的死,还有李钊……不管李钊是否真心愿做日本人的走狗。首先,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没有为了讨好日本人而去无情地残害中国人。对于众人对他的唾骂和归咎则成全了他发自内心的一声怒吼:我只是一个翻译,我不是走狗。他对叶问一家的所
工程机械学院学号:201225050327姓名:杨永
作所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与第一次以日军翻译出场的形象有了大的不同。这种人物的转变,人格品质的提升为影片增色不少。
本片对叶问这个人物的刻画比较深刻,毕竟主人公是叶问。通过刚开始几次与武痴林的练习以及对儿子叶准所画的画不关心,这让妻子张永成感到了不满。但是这另一方面体现了叶问对武术的热爱。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前,叶问行事谨慎低调,即使是跟寥师傅切磋也关了门;跟金山找打时,开始都是以避让为主,后来没办法才发力打败了金山找。可是中日战争爆发后,叶问的民族大义显现出来,见到寥师傅被日军残忍击毙,上擂痛击日本武士;最后和三蒲生死决斗,捍卫中国人的尊严。甄子丹在本片中将叶问这个角色演绎的非常好,非常传神。
我相信结合了中华民族大义,民族英雄的元素的影片,像《叶问》《黄飞鸿》系列等的电影定会为影迷们所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