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教学与网络语言暴力的几点反思(精)

时间:2019-05-14 19:1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高中语文教学与网络语言暴力的几点反思(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高中语文教学与网络语言暴力的几点反思(精)》。

第一篇:对高中语文教学与网络语言暴力的几点反思(精)

对高中语文教学与网络语言暴力的几点反思

内容提要: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反思当前网络语言暴力,希望给学生营造公开、自由的表达空间,并且强调在训练策略中需要注意的三个原则:准备原则,倾听原则,和评价原则。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

公开

自由

尊严

对高中语文教学与网络语言暴力的几点反思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暴力

随意打开百度贴吧中的中学网页,多数帖子是骂人的,骂老师,骂同学,骂毫不相干的人,语言粗俗,肮脏。我们称之为网络语言暴力。

二从语文教学反思网络语言暴力

这不由得让人反思我们的语文教育。我们可以先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们给了学生多少公开表达的空间?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语言表达教育大多停留在文字教育上,书面表达教育可以称得上超常发达,而与之相应的口头表达至今仍停留在课程标准里,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孩子口头语言严重匮乏,正因为学生们没有公开辩论与表达的练习,他们就更乐意于网络上的隐蔽的文字发泄。

在校的高中生们唯一的公开表达的空间就是课堂,为的是回答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给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辩论和表达的机会?理由很简单:高考不考。于是,好一点的学校按照语文教学要求安排一两次课堂上的小辩论会,差些的学校连这点形式都不走。而且语文上的这些活动往往没有音响设备,舞台,时间和观众是搞不起来的,如果语文老师不能获得学校的帮助,也无法开展。

二、我们给了学生多少自由表达的空间?

在公开表达严重缺乏的中学教育中,自由表达同样是奢望。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大多数学生们仅有的公开表达的机会,说是自由发言,但自由的空间受题目和时间的限制,他们有的没思考好就被叫了起来,吞吞吐吐,不知所云;有的自以为想好了,却前言不搭后语,表达混乱;有的羞于开口,扭扭捏捏;有的程式化,套路化,让人生厌。一个班级难得有几个学生能表达清楚的。基本的语言表达尚不过关,自由表达又从何谈起?

思想的自由虽然不一定来自身体的自由,但身体的自由绝对有助于思想的自由。现在的很多学生脚走不出去,思想也走不出去。对于现实社会没有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身体和心灵都被禁锢,谈何自由表达?学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书本上只得皮毛,补充阅读又没时间看,狭窄的阅读面限制了知识的迁移,也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谈何自由表达?在学校里生与生的交流通常是自由的,师与生的交流却是不自由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自由表达也有着太多的限制,谈何自由表达?而教育教学中回避重大的现实问题,回避社会的黑暗面,回避国际上的批评和争论,也造成了学生对现实的忽视和对虚拟世界的依赖,他们已然没有了自由表达的兴趣。

再说最发达的书面语言表达里,学生们又有多少发表自己想法的空间呢?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围绕着考试转。考试为了它的公平性必然限制了范围,为了适应90秒钟一篇作文的阅卷速度,又强化了内容和形式的规范性。于是反复训练的是应试作文,这里也没有他们表达的空间。

三、我们给了学生多少爱与尊重的空间? 严重的心理压抑造成的严重的心理变态。青少年说出一些恶意的话语,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任何语言表达都是无力的,不会引人注意,只有暴力语言能够形成足够的杀伤力,以一种伤害反击另一种伤害。我们爱学生,还是爱他的成绩?我们的爱附加条件了吗?

我们尊重学生,还是尊重他的家庭?我们的尊重让他们获得尊严了吗? 应试教育戕害了学生的身心,遗憾的是,到现在也未有实质性的改变。

三如何引导学生远离网络语言暴力

学生网络语言暴力,学校语文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应该及时在语文教育方式方法上谋求改进。我们首先应抓住课堂,在课堂上给与学生自由,尊重和公开表达的空间。

关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很多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例如复述、演讲、辩论、课前三分钟、口头作文等。我想除上述方法之外再补充三点原则。

一、说前准备原则。

在训练早期,帮助学生树立“说”的信心非常重要。鼓励,表扬是很好的方法但也不能成为无原则的口头禅,如果学生明明说的不好,也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乱表扬只会挫伤他的自尊。所以应当将他们的第一次组织到最好。我个人认为,说前应该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强调“足够”是因为当前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上,教师提问与请学生回答之间的时间过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在训练早期一定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想好该说什么,怎么说,甚至可以先低声地说一遍。教学中你很容易发现部分学生,他举手最快,开头的短句子也很不错,但很快就说不下去了,头脑的构思和实际的“说”其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特别是在词语的选择上,构思只是明确思路,真正的“说”需要的是词汇的合理组织,学生在表达中最头痛的就是短时间内找不到词。

我们还发现许多学生平常说话口若悬河,但口头表达时却表达得支支吾吾,拉拉杂杂。究其原因是自然说话的特点是比较“散”:可以东拉西扯,可以前言不搭后语——前言后语缺少连贯;而口头表达恰是要尽量回避这一点,要求目的性强,不允许“散”,不允许跑题,必须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如果让他们事先说一遍就会很不一样,他们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他们也会主动解决这个问题,哪怕词语不是很贴切。

说前的准备先要靠教师的指导,能预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说起来,说得有信心,说得精彩,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去实现真正的公开、自由的表达。

二、说时倾听原则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他或是看着老师,或是看着书本,或是看着桌子;老师在认真地听,似乎不大能听清楚;坐着的同学互相议论着老师的问题,嗡嗡声一片。这样的课堂需要调整。

我们的学生他愿意听老师说,不愿听同学说,他们缺乏倾听的素养。小学的《新课标》在口语交际这方面就有明确的要求:“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会听了,听出了问题,才能纠正,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这样才能“使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才能更顺利地完成交际行为,达到交际目的。所以,我认为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不忘对学生进行“听”的培养。倾听能使别人感到尊重和欣赏。在课堂上学生的表达不仅需要教师的鼓励、赞美,他们也需要同龄人的承认和尊重,一个倾听的姿态就是最直接的肯定和赞许。记得有这样一句谚语:上天给了人类一张嘴巴,二只耳朵,就是要求人们少说多听.倾听可以增强沟通的效率。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他们更需要理解和沟通的有效性,而学习的压力也常常使教师和家长忽略这种沟通,促成了他们更大的压力。网络上的释放也就理所当然了。

总之,倾听,也是一门艺术.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喋喋不休的表述,而是诚心、耐心加鼓励和理解的倾听.常用倾听,巧用倾听,是素质魅力的完美体现,只要让学生感觉到他说得东西有人在认真地听,他就会注意到表达的方式,表达的内容,他会有强烈的尊严感。这也是公开、自由的表达不可或缺的。

三、说后评价原则

首先评价是指导。在语文课堂上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学生回答,不正确,换下一个,直到正确为止的提问模式必须改进。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反映了这个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都应予以评价,在评价中指出问题,才能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

然后,评价是鼓励。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在教师的评价之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同学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

教师创设的自由、民主、活泼的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老师的角色谈化,尽量以鼓励,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尽量让较大胆的学生开始,引导其他不善言语的同学。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加强口头表达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表达、讲述;有意识地通过同学评议引发争论,展开辩论,创设公开,自由的语文课堂。

校园里,当班干部要演讲,组织活动要说明规则,大大小小的演讲比赛,辩论会,都是给于学生的自由公开表达的空间,语文教育者必须抓住这空间,合理地计划安排,做到公平、公开与公正,让学生的逐渐成熟的思想有一条正当的途径去表达,让他们获得真诚的帮助和公正的评价。

仅仅靠校园是不够的,影响教育的还有社会大环境。对于社会的积极面,教师要宣传,对于社会的黑暗面,教师要不隐瞒。高中生距离社会不远,因为他们的思维日趋成熟,快捷的信息传递让他们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面对社会的丑恶,很多时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厢情愿的回避和隐瞒。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没有公开谈论的空间,而私下的议论如果缺少公正,客观的指导,就会流于浅薄和低俗,出现网络语言暴力就是一个明证。我们期待成人的自律,期待社会主流媒体的正确导向,我们更应该在教学中承担起营造自由、公开的表达空间的责任。

我所希望看到的社会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媒体。看一些国外的教学材料,看到那儿的高中生可以给社会知名人士写信,给当地的政府写信,给国家领导人写信,他们自由地发表意见,抒发情感,我很惊异于他们的胆量和责任意识,你看同样的年龄,他们的表达已经走出了校园;而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信一般都有回复,没有多少人因为他们是高中学生而忽视他们的意见,这当中包含着多少关怀和尊重啊。我们的孩子呢,我近期也看到的一个报道,里面提到南京外国语学校的一名现已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同学,一年前从美国交流回来时,她看到火车上很拥挤,有些农民工甚至上不了车,为此她给铁道部部长写了一封建议信,遗憾的是没有回复。

还有家庭,有多少忙于工作的父母忽视了他们孩子的沟通要求啊。我们的家长学校也应关注这个问题,真正地将学校与家庭有效的结合起来,给与孩子更多的表达空间。

总之,我们的高中生依赖网络上的暴力语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他们的任何表达都不会引起重视,他们说的话没有用,所以要消除高中生的网络语言暴力,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家长、学校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全社会的帮助。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给与学生更多的口头表达机会;让他们能更自由、公开的表达他们的观点;让他们的表达不要像扔进死水中的石子;让我们给与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效地消除网络语言暴力,让孩子们的身心更健康,更积极,更向上。

参考书目:

《语文新课程标准》

李卫东 《网络语言及其规范化试探》《网络教育研究》2003年3月25日 张小平《关于网络传播语言特点的观察》中华传媒网2003年10月24日

第二篇:对网络语言暴力的深思

对网络语言暴力的深思

摘要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我国使用网络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网络渐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一些问题也在网络的迅速发展中不断地显现出来,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网络语言暴力问题。本文从网络暴力语言的特点,表现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对于如何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暴力特点,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建议

1.现象分析

近日,又一起少年微博直播自杀,无救而亡成为网络热门话题。除了事件主人公自己对生命的抉择外,关注的网友也有意无意地成为其中的幕后推手。除了这些自杀者的推手,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暴力让互联网的环境变得肮脏不堪。无论是打开明星的贴吧微博,还是浏览时事热点的网友留言,随处可见“脑残!”“变态!”“去死!”等辱骂语言。

随着网络传播手段的推陈出新,互联网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也出现了更多的网络语言暴力。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网络语言暴力专指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发生的以语言为媒介、对特定对象的辱骂攻击行为。

2.网络语言暴力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由于语言暴力是虚拟环境的攻击行为,因此具有故意性、伤害性、虚拟性和传递性的特点。目前网络语言暴力最主要的表现形态有谣言、谩骂、人肉搜索等。

2.1.谣言。谣言是指通过对不真实消息的恶意散布,使当事人的人格受到极其严重的贬损。如“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停车场上“我爸是市长”事件,“新疆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和“碘盐能防核辐射”等谣言,这些不仅侮辱了当事人名誉和人格,损害了网络公信力,甚至成为触发某些公共事件以致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一份有600名在校大学生参与的调查显示:41.6%的大学生曾被微博上的虚假信息误导过,而微博信息被官方辟谣之后,也仅有16%的同学愿意主动转发辟谣。

2.2.粗暴的谩骂和攻击性言论。不明真相却表达情绪,或将自己生活中的受挫感通过侮辱和谩骂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网络语言暴力。“禽兽不如”、“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等极端语言的攻击,或“垃圾学生”、“变态”、“伪君子”等咒骂都被用在不同的人群身上,不管是非真伪。

2.3.恶意滥用的“人肉搜索”。所谓“人肉搜索”,是指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通过网民互动完成的问答式搜索。某些情况下,“人肉搜索”发挥了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但是,不可回避的是,“人肉搜索”的恶意滥用确实产生了不少严重的后果。

3.网络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

熟悉了表现形态后,会发现网络语言暴力的盛行不是偶然,而是盘根错节的各种因素造成的。从网络文化自身的特点、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殊性、网站的商业动机、现实社会矛盾在虚拟世界的反映以及社会心理机制等多个角度都可以深入地分析这一社会现象。

3.1.网络文化具有大众文化那种娱乐、戏谑的特征,因此,网络语言也具有夸张、游戏化、情绪化的成分。这一特点正没有节制朝着粗暴龌龊的方向发展,偏激、情绪化、攻击性的语言大行其道。“张嘴”就是“看帖不回帖,全家死光光”、“不是人是畜生”之类的语言暴力就形成了。加之网络世界匿名的特点,人们可以不负责任地宣泄,使人性中阴暗的一面膨胀性地暴露出来,满足自己的窥私欲,等等。

3.2.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互联网可以给每个人自由发布信息、发表见解的平台,大大拓展了公众的言论空间。加上网上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审核,网络世界本身又存在着非理性的盲从心理,导致大量虚假陈述以讹传讹,在相传过程中虚假成分还被不断放大。

3.3.网络虚拟世界是现实矛盾的反映。在我国社会这样一个高速的转型期,剧烈的社会变迁和利益格局的迅速重组,造成了社会上焦虑不安和浮躁心态的弥漫,形成一些人强烈的“仇富”、“仇官”心理,并通过网络语言暴力表现出来。

3.4.网络语言暴力是社会心理的揭露。它反映了社会舆论形成机制中非理性的一面,突出表现在社会心理形成过程中的情绪化的盲从心理。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对个人在群体中的盲从心理有非常深刻的剖析。很多网络语言暴力的实施者正是鲜明地表现出这样的特征:盲从、情绪化、缺乏正常的判断力。

4.有关网络语言暴力的结论和建议

保障民众的表达权和言论自由,既是现代民主的基本准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但是无端侵犯他人隐私权,公然诽谤他人、侮辱他人人格,用谣言混淆公众视听,这样的“噪音”当然必须努力加以控制、清除。不能再让网络语言暴力成为个人或社会的隐形杀手,社会需要一个干净文明的交流环境。

因此,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营造一个良好文明的网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便是一些建议。

4.1.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控制、减少各种“噪音”。4.2.提高公民网络素养,净化网络语言环境。4.3.完善网络管理立法,加大以法治网的力度。

第三篇:对网络流行语及网络语言暴力的思考

对网络流行语及网络语言暴力的思考

摘 要: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了。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它增强了现代语言的多样性。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了反思。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言 网络语言暴力 反思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代社会的变迁。因此,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反思。

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以“宝宝”为例

“宝宝”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词语。起初,它是父母或其他亲属对家中婴幼儿的昵称。因为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几乎每一个家庭有了孩子后都是如获珍宝。甚至在父母眼里,不管孩子年纪有多大,哪怕他们有了孩子,只要父母在,你永远就是他们的“宝宝”。随着时间的发展,“宝宝”一词的语义开始扩大化,比如恋爱中的男生往往会把女朋友称为“宝宝”,以此表达两人的亲昵及对女友的浓浓爱意。不管后来两人的感情发展如何,至少在热恋期,女朋友对于男生而言确实是如获至宝。

然而,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词语,悄然间成了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宝宝”一词的新义是从网络流行语“吓死宝宝了”中演变而来的。据网页资料显示,这里的“宝宝”是指说话者本人,“吓死宝宝了”实际上是说话者在自言自语“吓死我了”。这整句话在网上流传开以后,女生们在受到惊吓时往往引用它来卖萌。后来,“宝宝”一词就脱离了这个语境而被年轻女性独立使用――只要是说话氛围协调,那么女生几乎在任何语境中都可以使用“宝宝”或者“本宝宝”这样的字眼称呼自己,比如“愁死宝宝了”“本宝宝要去上班了”。再后来,“宝宝”一词甚至失去了原来偏指女性的性别色彩,可以用来不分男女地指称对方,以表达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亲密的关系或者是显示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亲昵态度。比如,在一些电子商务的社交平台(如旺旺、淘宝)上,客服过去经常使用“亲”这个字眼表现对顾客的热情与真诚,现在“宝宝”一词也争得一席之地,在缩短店家与客户的心理距离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购物网站外,还有一些网络教学平台的工作人员,也经常称呼学员为“宝宝”。比如,“雅思宝宝”“哲学宝宝”“高考宝宝”等。这个“宝宝”如此流行,甚至在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上,冯巩在小品《快乐老爸》中也引用了一次“吓死宝宝了”。

经调查发现,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个庞大的年轻群体正处于生命的活跃期,他们对社会的变化最敏锐,也最容易冲动。这些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求新、求异、求简、求活。年轻人借助网络流行词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了张扬个性和青春活力。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网络语言的发展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的变迁。因此,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其间,对网络流行语批评的声音也时有耳闻,但是主流对网络流行语还是采取一种宽容和认可的态度,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可和接受网络流行语。

二、防止网络语言暴力

说到网络流行语,不能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网络语言暴力。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可以依托某一种社会现象,瞬间在网络世界传播开来。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个词语可能会像上文所列举到的“宝宝”那样柔和可爱;但更有可能会像一只魔鬼般狰狞而充满暴力,给当事人带来无尽的伤害――这就是笔者接下来要讨论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暴力并不是单指某些特别的话语,而是指所有对听话人产生了某种支配力或是影响力的言语。所谓网络语言暴力,就是指说话者在网络这个虚拟平台上,讲一些肮脏、污秽甚至是扭曲事实的话,以一种语言霸权的形式孤立和剥夺他人的某种权利,从而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一种语言现象。说到网络语言暴力,读者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这里我想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莱温斯基是1998年白宫性丑闻事件,也就我们所熟知的“拉链门”的当事人。在饱受网络欺凌之苦后,沉默了十年的莱温斯基于2015年3月走上了Ted大会的讲台,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呼吁大家共同抵制网络暴力。她在演讲中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1998年,没有人知道这种名叫‘因特网’的新技术会把人类带向何方。自诞生以来,因特网用难以想象的方式将人类联系起来。它让人们找到失散的兄弟姐妹、拯救生命、发起革命,但是我所遭受的黑暗、网络欺凌和被称为‘荡妇’的羞辱也如雨后春笋般疯长。每天,在网络上都会有人,特别是年轻人被辱骂和羞辱,而他们对此束手无策。这些辱骂和羞辱让他们想立刻死去。悲剧的是,有些人,真的因此而死去。这一点儿也不虚拟。ChildLine是英国一个致力于帮助年轻人解决各种问题的公益组织。去年年底,该组织公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从2012年到2013年,与网络欺凌有关的电话和邮件数量增加了87%。一份来自荷兰的综合分析首次披露,网络欺凌比线下欺凌更容易让人产生自杀的念头。”

笔者认为,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网络空间的自由性、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广阔的自由世界。一些网民认为,在与他人进行网上沟通时,对方并不了解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背景,这时在日常生活中对道德的认同感就不再具有约束力,导致双方对交流的后果毫无顾忌――平时不好意思说,不敢说,或者是不应该说的各种脏话,在网络上都被肆无忌惮地说了出来。这样,网络上就出现了大量肮脏、色情、充满暴力和辱骂的言论。即便这时有人出来阻止或者反对这种现象,他们往往会受到攻击,被认为是多此一举的压制自由。二是法律制约的缺乏。网络语言暴力的现象经常发生,而施暴用户却不敢承担责任,这与他们生活在虚拟的天堂里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这些语言暴力者在其他现实媒体中也使用这种方式攻击其他人,甚至诋毁他人,就很可能会受到法律制裁。然而,网络世界是不同的,尽管某人的言论已经对他人构成了事实上的“语言暴力”,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指控其罪行,即便真有相关的法律,也会因为惩罚犯罪者的司法成本太高而不能予以真正的法律制裁。

三、结语

语言是一条不断变化发展的长河。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它实现了现代语言的多样化。它不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显出魅力,还在现实生活中大光其彩,成为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并与其他语言相得益彰,共同促进语言的繁荣昌盛。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在网络上用语言表达自我的存在,各种观念的冲突导致语言暴力频频在网络平台上发生。通过本文的分析,笔者希望读者能够正确地看待网络语言,并且从自身做起,使用文明的网络用语,避免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为打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语言环境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铁范.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5,(9):26~30.[2]张朝阳.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暴力.http://charles.blog.sohu.com/13420816.html2006-09-15.[3]王顺菁.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优势[J].新闻记者,2004,(5):57~58.[4]陈原.社会语言学[M].学林出版社,1997:154.

第四篇:关于网络语言暴力的影响.

关于网络语言暴力的影响 年级 : 高一 班级 : 500班

组员 : 刘悦 秦宇 刘心怡 刘栋 赵丽媛 颜株伟 吴超 陈雄海 刘吕嘉 谭文彬 网络暴语言力的影响 亲爱的朋友: 您好!近年来,随着网络语言暴力的不断升温,网络安全及网络犯罪文体引起了更多政府机构和人群的重视,非常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您提供的宝贵信息与观点将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极大帮助,谢谢!Q1:你的性别是 ○男 ○女

Q2:你的年龄是 ○0-15 ○16-25 ○26-35 ○36-45 ○45以上

Q3:你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在 ○0-1小时 ○2-5小时 ○5-7小时 ○7小时以上

Q4:您上网主要的目的是:(请选择最主要的1~3项,不要超过3项* □互联网基础应用(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 □浏览新闻、博客/个人空间;更新博客/个人空间 □数字娱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 □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网上支付 □网络社区(论坛访问及发帖

□其它(网上银行、网上炒股/基金、网络求职、网络教育等 Q5:你认为当前的网络环境如何? ○很好 ○较好 ○较差 ○很差

Q6:你是否有过遭受(见过网络暴力的经历 ○没有

○有但很少 ○经常

Q7:当你遭受网络暴力时,你会采取哪种手段回击? ○直接掀起网络骂战 ○以法律手段解决 ○现实中实施报复 ○不以理会

Q8:你认为网络暴力集中于那些群体? ○宅男宅女 ○追星族 ○学生

○白领(有稳定工作的成年人

Q9:你认为网络暴力现象更容易出现在哪个文化程度群体 ○未完成义务教育者 ○高中生 ○大学生 ○高知识分子

Q10:你认为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网络暴力?多选 □身份匿名性

□群体娱乐性 □商业性炒作 □正义心理(社会不公 □网民素质问题 □法制精神文明滞后

Q11:当您得知您参与的某次网络暴力行为对他人现实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您觉得○非常解恨,他(她这是罪有应得

○内疚

○跟我无关,别人干的

Q12:你对“人肉搜索”持什么态度? ○需要正确引导 ○强烈要求禁止 ○恐怖,怕被搜到 ○易引起网络暴力 ○无条件支持 ○说不清

Q13:网络暴力问题日益严重,你认为哪种手段较好维护网络秩序?多选 □政府颁布网络法律 □靠个人自觉

□存在及合理,不干涉 □举办文明网络活动宣传

Q14:对于网络语言暴力,你有什么看法? Q15:你认为应怎样避免网络语言暴力? 访谈提纲 时间:2017.3.7 对象:丁宁

目的:了解青年人对网络语言暴力的看法 问题设计:

1、对网络流行语的感觉

2、对网络语言暴力时间的看法

3、自身是否经历过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及其感受

4、怎样避免网络语言暴力

5、什么导致了网络语言暴力

6、什么是网络语言暴力

7、网络语言暴力的发展趋势 关于网络语言暴力影响的访谈文件 时间:2017.3.7 访谈对象:丁宁

目的:了解青年人对网络语言暴力的看法

刘心怡:丁宁同学,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丁宁:不用谢。

刘:那下面我们进入正题吧!丁宁同学,请问您身边经常有人说网络流行语吗? 丁:对,常有。

刘:你对这些流行语有什么感觉? 丁:大部分都挺有趣的,只是有一小部分说出来并不是很合适。刘:你对袁姗姗,乔任梁事件有什么看法? 丁:我想这之中存在道德绑架等语言暴力,不过我想其中带有娱乐炒作性质。刘:你本人或朋友有发生过网暴事件吗?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丁:未曾有过。

刘:你觉得是什么导致了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发生呢? 丁:大众存有的黑暗心理,国民素质的缺陷体现。

刘:你觉得我们对待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态度应该是怎么样的? 丁:坚决抵制网络语言暴力。

刘:我们应该怎样避免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发生呢? 丁:宣传提高国名素质,从自身做起,不使用网络暴力语言。

刘:食君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决反对、抵抗网络语言暴力,从我们做起。感谢丁宁同学的配合,再次感谢!

网络语言暴力的影响

一、摘要: 网络语言暴力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产生的根源既有互联网自身技术性的影响,也与特定群体的“文化习性”密切相关。当然,现代社会利益冲突所带来的心态失衡也是重要因素。

二、关键词: 网络语言暴力言论自由 1.三、引言: 在进入21世纪的10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网络语言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目前,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即网络语言暴力。语言暴力是指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受侵害。网络语言暴力伴随互联网的普及而出现,互联网匿名、互动的方式使得人们放松了“说话要负责”的意识。人们在享受网络自由便利的同时,对在开放空间中如何发言、确认责任、形成规范产生诸多不适应,容易将网络变成个人“扩音器”及情绪宣泄工具。网络给公众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却威胁到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其一旦越过道德和法律的界限,足以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带来一系列现实问题,造成巨大社会影响,导致失序格局的出现。本课题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借此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1.网络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主要呈现以下表现形态:一是散布谣言等虚假信息。一些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通过不负责任的恶意传播,不仅侵害当事人的名誉和人格,还会成为触发公共事件以致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二是粗暴的谩骂和攻

击性言论。对一些未经证实的事件或对社会上的不满现象,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过激言论,这些语言超越了正常的理性范围,超越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对当事人造成极大的名誉损害,影响社会稳定。三是恶意滥用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一旦被恶意滥用,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在一些网民非理性的传播中,它逐渐成为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不看网友的评论,可能很难想象:打人者被拍手点赞,甚至被说成“怎么不打死她”;帮老师打伞的孩子被辱骂,甚至被定义为“谄媚拍马”……近年来,一些热点事件引起众多网民进行监督关注的同时,部分网民对个人信息无边界侵害、对个人道德无限制审判,甚至为了一时情绪的发泄随意谩骂、人肉骚扰,给当事人带来不可言说的伤害。

2.网络语言暴力的影响

其一:网络语言暴力给当事人造成直接伤害。网民在“非理性”因素的驱使下,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并把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公之于众。这既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当事人的名誉权。在“姜岩事件”中王菲被“人肉搜索”后,他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成员以及住址都被公布在互联网中。这给王菲本人及其家人的生活造成了诸 多不便和伤害。而在“艾滋女事件”中,当事人更是遭受了直接、巨大的压力和伤害。其二:网络语言暴力产生了无数的网络语言暴民。近20 年互联网的兴盛,恰逢中国社会 经济的变革转型期,意识领域的强烈碰撞、心态的不平衡、恣意情绪的宣泄制造了一批又一 批网络语言暴力主体。部分网民使用大量夸张、刺激、怪癖的语言,意在哗众取宠或纯粹性 的宣泄。网络语言暴力主体又以为数不少的微博大 V,如“秦火火”、“立二拆四”、“薛蛮子” 为典型代表。这些暴众高扛“和平”、“理性”、“仁义关爱”的大旗,批社会热点,爆料“生 猛”消息,发布或扬言发布负面帖文,揭露对方隐私,无中生有编造故事,恶意造谣抹黑中 伤,使用渲染、煽动语词,他们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策略,召集网民围观,挑动民众的不满情 绪。这套策略背后是实现“谁不服我,我整谁”的野心与“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机心。其三: 网络语言暴力造成病态的认知方式与心理结构。网络语言暴力相较于物质性摧 残,则是非物质性摧残与心理践踏。拉康说:

“无意识像语言那样构成。”他认为在心理和人 格层面是话在讲人,而非人在讲话。可见语言对人尤其青少年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的塑造功 能。美国科学家曾有一项研究,发现国民生产总值和报刊杂志上的正能量语言含量呈正相关。语言强大的暗示功能由此可见,如果说消极的话语方式会给人带来消极的情绪和消极的行为 方式,那么网络暴力变态的话语方式将是对人正义和平等内心秩序的摧毁,对真善美等信仰 的破坏,催生出“暴虐为快”的病态心理,乃至形成嗜好网络语言暴力与借助网络语言暴力 投机的病狂。其四:网络语言暴力污染与破坏社会人文生态环境。认清网络语言暴力对人文环境的污 染与破坏十分必要。当下,人类已经十分警惕并着手处理自身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污染,但 对人文生态环境的污染却缺乏系统性的管控。在治理人文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应采取如自 然环境一般先破坏后治理之路,对于网络舆论这一新事物,从一开始就要抓其规范发展之路。至今,国家虽颁布了互联网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强力手段处理了不少网络暴民,维护 了网络舆论环境,但综合性预防工作的开展还显滞后。其五:网络语言暴力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网络语言暴力虽然发生在互联网虚 拟社区中,但它是现实社会中暴力的延伸最终又会回归到现实社会中。网络语言暴力的发生,虽然没有现实社会的暴力事件那样极端化和暴力化,但它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由此引起的社 会不稳定因素同样值得人们关注。网民在参与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过程中,接触到的是谩骂、攻击等暴力符号。这些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网民的心理,从而导致网民把网络中接触到的 暴力信息转移到现实社会中。3 整治网络语言暴力 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的出台,逐步弥补 了网络立法的空白,国家由重视网络安全转向保障言论自由及打击网络暴众,但总体上说,对于网络社会全面保护的法律法规仍有欠缺。笔者建议,网络立法应顺应科技的发展,借鉴 域外有益经验,立足中国互联网现状,加大对网络的立法工作。若出现新型网络侵权类型,则以司法解释的方式予以治理,待时机成熟时提高立法的层次。对于有序网络环境的形成,网络运行方与管理者是重要一环。二者若发现信息发布者 涉嫌侵犯他人权利时,应主动删除相关信息或中止信息发布者权限并予以警告。网警对相关 信息的监控应及时、准确、有效,依据法律法规对侵权或涉嫌违法行为予以规制。同时,各 类互联网企业都要诚信服务、依法经营。发挥公众舆论监督作用,举报网上不良和违法信息。5.参考文献: 1.魏宏利.试析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及其对策.今传媒,[J].2012 2.缪 锌.网络语言暴力形成原因透析.人民论坛,[A].2015 6.致谢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许多人多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在此对他们报以诚挚的感谢。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 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谢!

内容:

1、何谓网络语言暴力?

2、网络语言暴力的缘由。为 什么网络语言暴力事件愈演愈 烈,人们仍乐此不疲?

3、网络语言暴力与生活的联 系。(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

4、如何解决网络语言暴力?

1、陈雄海、谭文彬到图书 馆查阅资料,翻阅相关书籍。

2、刘吕嘉、刘栋上网搜集 资料。

3、刘心怡制作 PPT。

4、刘悦、赵丽媛、吴超整 理资料。

5、颜株伟、秦宇拍摄照片、记录。

6、刘悦、刘心怡、秦宇写 论文。

第五篇:网络语言暴力的传播学分析 文档(范文模版)

网络语言暴力的传播学分析(0/28)戴静静 王婧

现象分析

2010年新春伊始,接二连三的网络事件让人应接不暇,“兽兽艳照门”、“小S家暴门”、“烟草局长日记门”、章子怡“泼墨门”、“诈捐门”、“师生激吻门”、“闫凤娇艳照门”等“门事件”爆发,传播速度惊人。这些网络事件引起网民的广泛参与和讨论,与此同时,网络语言环境也出现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网络语言的暴力性问题。

网络语言的暴力性主要是指公众通过网络这种媒介对社会的各种现象、问题等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时采用的语言具有暴力性的因素,对当事人的形象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坏。不少网民在网络舆论中盲目跟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语言暴力性程度。网络语言暴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事人造成了人格权上的侵犯。

互联网是目前传播信息、表达言论最便捷的渠道,网络传播也成为当今一种最便捷的传播方式。网络的开放性给人类的信息传播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和方便,但在网络媒体中,传播者众多而“把关人”很少,绝对的自由必然会造成混乱。①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网民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考虑信息真假,也不考虑是否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伴随着情绪极端化,对某一对象群起而攻之,暴力性的言论愈演愈烈。

传播学原因探究

1.“拟态环境”理论

在李普曼看来,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当今的现实环境已经变得十分复杂,大众传媒把现实世界传递给人们,让人们生活在这种间接环境中,这只是被媒介选择、解释和转述之后的世界,这就是“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是人们实实在在能够感觉到的事件本身,而是现实世界的一种象征世界,长期生活在这种虚拟的、与现实割裂的环境中,人们对现实的真假判断能力就会降低。

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受众可以自由地获取信息、发表意见,自由性相比传统媒介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网络上依然存在着“把关人”,受众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还要经过这些人的过滤和选择。经过这些人加工后的信息已不是事实本身,所以网络环境也只是虚拟的环境。

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有其他媒介所不具有的许多优势,理应在社会宣传中起到更大的积极作用。而现在许多所谓的网络热点,集中于社会阴暗面和一些负面效应,据此散布的种种偏激言论将会演变成各种谣言。如不迅速对曲解的事实进行澄清,不对“情绪型舆论”进行疏导,将会煽动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的非理性情绪,最终导致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②所以,即使在不公正的社会现实面前,网民也不应盲目跟风,特别是要避免语言暴力,使用过于尖锐和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是十分不明智的表现,会对当事人和社会造成伤害和不利影响。

2.“议程设置”理论

科恩最早提出了关于议程设置效果理论的猜想,后来麦考姆斯和唐纳德·肖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的原理。认为受众不仅是从媒体上去认识公共的论点,而且依据媒体对话题及论点进行渲染的程度,形成对某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即某话题经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和强调后,会对受众产生暗示作用,从而使受众认同这些话题的重要性,激励和动员受众投入到媒体宣扬的导向中。③从积极的意义来说,媒介的议程设置对帮助人们准确地、正确地、全面地把握社会的变化,承担积极的“环境守望者”的角色是非常有利的。④但另一方面,如果媒介对受众提供了错误的信息或者本着不客观的态度发出信息,会将受众引入一个错误的或者其事先设定的区域,导致受众盲目跟从甚至引起言行过激。

从现今的许多网络事件来看,大众所接受的信息大都是各个媒介所传达的。媒介将某个人物推出来并且置于舆论的焦点上,再加之媒介传者个人态度因素,受众极易被卷入混乱的“征战”中。网络本身是十分自由地表达意见的场所,又实行的是匿名制,不用对个人的言语负责,所以大多数网站会发表声明,像天涯论坛的声明中有如下表述:“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社区立场。”

3.“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是卢因最早提出的,大众传播的把关人是指在大众传播渠道上工作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者等。他们对信息进行取舍,决定传播内容的重点,并企图给受传者造成某种预期影响。⑤把关人研究的意义在于,让受众可以更客观地看待经过把关的内容,减少所接受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也让把关者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作用,更负责任地做好把关工作。

在网络的这些“门事件”中,不难看出把关人的重要性。兽兽、章子怡、闫凤娇等在网络上一时成为众矢之的,这其中都有把关人的推动。一些没有明确是真是假的事情被网络迅速传播,把关人有失职之嫌,对于网络上的言论又不加引导,致使语言暴力发生。当然,网络是很好的舆论监督工具,但是有人不论是非,采取过激的表达方式,甚至是落井下石,有些言论中已经没有了当事人的声音,暴力性的语言对事件所涉的主体或多或少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

4.“沉默的螺旋”理论

该理论是纽曼在1972年提出的,认为大众媒介有很强的力量去塑造一种强势的意见气氛或多数意见,使人无法逃离这样的意见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大众越来越不敢表达优势意见以外的意见,要么保持沉默,要么依附优势意见。如果受众的意见跟大多数人的意见即优势意见一致的话,他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不一致,他就会保持沉默。这样很容易导致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而其他少数派的意见会慢慢消失。

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很容易获得某种虚拟的群体认同感,从而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置身于网络环境中的人往往倾向于把某些意见的规模和力量夸大化,从而出现“偏听偏信”的群体盲从,导致情绪型的极端舆论在网络中不断弥漫。在强势极端化言论前,少数异见派迫于群体的压力逐渐消失了身影,导致网络中同样出现“沉默的螺旋”。⑥

以章子怡的“诈捐门”事件在天涯论坛上的帖子为例,大多数是在批判她的,如果其他发帖者站在客观的或者倾向于章子怡的立场上,就会被那些已经将自己置于多数意见一派的人用恶毒的语言进行批评,于是慢慢地这些支持者的言论就会消失,只剩下声讨章子怡一派的声音。这样下去十分不利于网络的健康发展,使网络对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大打折扣。

网络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使语言变得五花八门,但是人文性是语言最重要的特性,如果只是为了一吐心中之快,而没有冷静的思考,盲目一哄而上,不仅不利于网络正常地发挥作用,恶化的网络环境也会对现实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作为网民,我们在积极参与公共监督的同时,也需要用客观的态度来面对网络。

注释:

①周庆山:《传播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301页

②中共安县县委宣传部:《网络媒体在宣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http://www.xiexiebang.com/typenews.asp?id=258,2009年7月15日

③张品良:《网络文化传播:一种后现代的状况》[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第372页

④段京肃:《传播学基础理论》[M],新华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278~279页

⑤石庆生:《传播学原理》[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42页

⑥罗昕:《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探究》,《当代传播》[J],2008年第4期,第79页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8月下

下载对高中语文教学与网络语言暴力的几点反思(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高中语文教学与网络语言暴力的几点反思(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稿(网络语言暴力)范文合集

    浅谈网络语言暴力 2011年9月17日下午6点左右,因追求受害人周岩不成的犯罪人陶汝坤,用一瓶打火机油浇到周岩头上并点着,导致周岩头面部、颈部、胸部等严重烧伤,一只耳朵也烧掉了,......

    对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精选合集)

    对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太和中学 杨会会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事物都有两面性,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也存在......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综合能力。其中“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高考作文60分的分值在所有的高考学......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听、说、读、写是语文的综合能力其中“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高考作文60分......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

    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

    “我的梦想是拥有一辆法拉利” 高三语文组 单华 一日在课堂上,偶然聊起了梦想,高中三年还从未了解过孩子们的梦想是什么,我饶有兴趣地问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本以为高三的孩......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王海东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几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在大力推行“提质减负”的当今教育界的潮流和趋势下,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更何况“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