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训作文挑战不可能
挑战不可能
高2020级13班冯心宇
人生充满挑战,年轻没有极限。
——题记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伴随着《强军战歌》的歌声,高中生活的第一段征程——军训,开启了。
在体能方面,一直以来我最“不可能”完成的就是800米长跑。从小学到初中,毫不夸张地说,我从来没有跑完过。而这一次军训,我挑战了自己的极限。
正式军训的第一天早晨,一声清脆的哨声把我们召唤,于我来说是噩梦的跑!早操!开始了。我们十四连作为第一个跑的连,要把握好节奏,可怕的是,我站第一排。玩了一整个暑假,忘记了跑步是什么的我,一开始就很慌乱地跟着排头跑,由于没有调整好呼吸,排头的男生又跑得贼快,还没有跑到全程的四分之一,我就开始大口喘粗气了。
第一次跑早操,所有人都显得有些体力不支,但依然咬牙坚持着。跑完第一圈,我已经全身冒汗,脚步十分沉重,只能靠意志拖着我的双腿向前。且前一天的蹲下起立,已经让我的双腿十分酸痛,当下的每一次迈腿,都是对我肌肉和意志的考验。
跑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我的头脑开始发懵了,可能是没吃早饭的缘故吧。我想:再坚持一下吧,就要跑完了。可是我还是那个跑不完八百米的我,我的双耳突然开始耳鸣了。我的呼吸声,风拂过耳畔的声音都放大了数十倍进入我的耳蜗。无奈之下,我只好打报告离开了队伍。
当清脆的哨声再次吹响时,第二天的早操开始了。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我不再慌乱,沉稳地调整呼吸。这一次,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突破八百米的极限,要跑完!”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跑步这件事依然很累,但我进步了。均匀地呼吸,让我不再气喘吁吁。紧接着,新的挑战来了,旁边作为排头兵的女生体力不支,跑了四分之一跟不上节奏了,于是教官让我们交换了位置。作为排头兵,我要稳住步伐,不能乱,压力瞬间涌来。也正是这一个压力,让我挑战成功了。
教官根据我的步伐喊得口号,让我跑起来有节奏,排头兵的压力变动力更是激励着我,让我不放弃。种种因素,最终我跑完了。尽管跑到目的地的那一刻,我依然上气不接下气,但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跑完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八百米。让我找到了这次军训的意义,就是要敢于挑战,不畏困苦,坚持不懈!
把一切不可能的事情,都变成可能,你的人生就不会平庸。如果不甘平庸就不会活得轻松,所以趁年轻,勇敢地去挑战。成功了是成就,失败了也会是宝贵的经历。重要的是,去面对,去挑战!
第二篇:简案 挑战不可能
心理健康主体班会教案
时间:2015年11.月12日
下午第一节课
地点:高二七班教室205
《挑战不可能》简案
高二七班
郭慧
[关键词]
高二
潜力
适应 [授课背景] 进入高二,文理分科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产生了心理落差,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针对这种情况,根据我校“激励——互助”的理念,这节课通过热身活动“掌声响起来”调节学生上课的情绪,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入主题;通过心理游戏“圆球游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理解班级“树”的精神;通过活动“水和回形针”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理解班级“水”的精神;最后通过班级中的真人真事,激发学生在学习和以后的生活中不论是遇到困难还是压力都要勇敢面对的精神。[教学教具的准备]
1、做好课前的有关分组、强调注意事项等工作。
2、准备PPT课件,视频,秒表,圆球,水杯,回形针等。
一、导入
今天《挑战不可能》的剧组来到了我们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中学高二七班,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开启我们的第二轮大型室内青春励志真人班会的篇章。由请主持人和三位人生导师,以及将要参加挑战项目的同学们。他们分别是:。
二、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掌声响起来 设计意图:调节情绪,创设氛围。
活动:预计一下,如果你用最快的速度双手鼓掌,一分钟能拍多少下呢?请不要做太多的思考,把第一个进入脑海中的数字记住,之后用秒表来检测预测是否正确。汇报结果和讨论:
面对不同的两次答案,你有什么感想?
(二)圆球游戏(挑战困难)(上课之前,已分好组,选出组长和每组的裁判员,并以裁判员培训,对组提出纪律的要求。作好场地的规划和安排等)游戏规则:
1、将学生分3组,每组13人左右,分别分给标有1、2、3号的乒乓球。
2、游戏要求:将球按1、2、3号的顺序从发起者手中发出,最后按些顺序回到发起者手中。在传递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必须触及到球,所需时间最少者获胜。
3、如果球掉在地上一次,则在最终成绩上额外加10秒。注意事项:
1、游戏开始,学生们将球一个接一个地向后传递,记下三组的成绩。
2、老师向所有组学生发出挑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时间更短些?”
(参考思路:用手围成一个圆筒状,让三个球分别从上面滑下。当然还有更好的办法。其实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三)水和回形针(挑战压力)
老师:今天我们的第二个挑战项目是“水和回形针”。
规则:从100个回形针起步,如果有同学能把它们全部放进杯里,还没有一滴水洒出来,就得一分,如果能再放进去十个回形针,就再加一分,但如果水洒出来了,那他就要扣掉所有的得分。老师总结。
(四)班级真人真事
老师:其实不论是困难还是压力,我们可能会随时遇到。但是我们身边有的同学就是那么了不起一次次向自己挑战不可能。视频:班级张敏祺的视频 师生总结。
第三篇:20108.3.综合实践《挑战不可能》
挑战不可能
活动年级:六年级 活动目标:1、2、3、学生通过力的互相作用,完成一次“不可能”的挑战。
活动需要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互相团结才有成功和收获。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
在实践中尝试活动调整与玩法创新。
活动重点:
通过挑战活动激发学生互相信任、改进创造的热情。活动难点:
成功完成“平躺接力”挑战,并对活动进行创新尝试。活动准备:板凳 活动过程:
一、提出“不可能”的挑战 师:一个板凳可以坐多少个人? 生自由预想
二、分成小组,在小组中学生尝试一张椅子5个人1、2、3、生自主尝试挑战 汇报结果
师指导我们可以改变方向。
三、探秘“不可能”的挑战
1、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怎样做了吗? 引导学生(横向)互相借力,完成挑战。
2、请在小组里面再次尝试,主要老师这里的活动要求。
3、再次尝试
四、分享经验
1、由尝试的小组来总结活动经验。
2、这一次请观察组再来尝试
五、师:现在我们坐了5个人,这个挑战成绩你们满意吗?好,那现在人数翻一倍,再次挑战。
六、活动小结
互相信任 改变思维 大胆创新 玩出花样
第四篇:《挑战不可能》四年级学生观后感作文
一个个怀揣着梦想的人,在挑战着人类的极限。看似不可能的事,在他们面前变为现实,让我们向这些永不服输的人致敬!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挑战不可能》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挑战不可能》观后感1
一个本来令人同情的失明女孩,却变成了夺目耀眼的盲人代表;一个原本平凡普通的盲人姑娘,却成为了自强不息的“人体雷达”。她,就是陈燕。
节目一开始,陈燕从容不迫地走上《挑战不可能》的舞台,没有人能想到,她竟会是一个盲人。而挑战的内容,更是令人吃惊不已:评委们将真人和模特放在舞台中间的圆台上,而陈燕则需要用声波来判断真假。而为了增大难度,评委们自己也都站上了空台子,而主持人撒贝宁,居然和一个假人一起站在一个台子上,并且不断地变化,连我都不禁在心里为她捏了一把汗。所幸,挑战成功。
这原本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结尾,可陈燕接下来说的一番话,却令人潸然泪下。原来,陈燕在五个月时便双目失明,被父母遗弃,从小跟着姥姥长大。姥姥严厉的教育令陈燕曾经也十分痛恨,然而,正是因为姥姥,她学会自食其力,学会通过声波辨别物体与方向……而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她又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盲人女调琴师,并让导盲犬可以和自己的主人一起上地铁……即便被父母遗弃,即便她双目失明,即便曾失去希望……但毫无疑问,她已用自己的努力,向世界证明了自己。她已经完全做到了“正常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我也能漂亮完成!”
然而我呢?每天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依然不满足于安逸的现状,还想要过更奢侈的生活。可奢侈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不是么?如若是靠父母,只能是一世,难道我们能一辈子依赖父母吗?陈燕能做到,而我这个健康人,难道就做不到吗?
毛毛虫每一次的结茧,不是为了沉沉睡去,而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那破茧成蝶的痛,有谁能懂?每次历尽千辛万苦地挣脱茧壳后,都将变成蝴蝶,飞向更高,更广袤的天空。而她的人生,则是一场最美丽的破茧成蝶。
所以,她成功的,不仅是那项不可能的挑战。毛毛虫锐变过后,是天空中最美丽的蝴蝶,陈燕通过她的努力,通过她的双手,创造出了美好的未来。而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又何尝不是无边黑暗中最闪亮的那颗繁星呢?
《挑战不可能》观后感2
中央一套每周日下午6点播出的《挑战不可能》,很是精彩!虽然不是每期都看,但看过几期后,感触颇深。
一个个怀揣着梦想的人,在挑战着人类的极限。看似不可能的事,在他们面前变为现实,让我们向这些永不服输的人致敬!这些挑战者中,有平凡的叉车司机,有热爱飞行表演的人,有赛车手,有运动员……,都是些平平凡凡,热爱生活的追梦人,他们训练的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多少个日日夜夜,咬紧牙关,在那坚守着,在向一个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靠近,失败了数不清多少次,在那一刻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人,活得太安逸了,精神会变得颓废!若想活得精彩,就得对自己狠一点,给自己设定一个个小的目标,一步一步去实现,小目标日积月累也能成就大梦想!让我们超越平凡,创造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挑战不可能》观后感3
我一直以来不是很喜欢看综艺节目,但每一次的学好习都要看综艺的节目上,每一位上司在每一次的学习中都为我们带来欢乐,还有很多动心的感想,鼓励我们,慢慢的我也喜欢找一些开心的励志的节目来看,我也可以分享我的快乐给别人。
在这个《挑战不可能》的视频中看到一位女孩叫陈燕,是一位盲人钢琴调音师,她是完全看不到东西的,她今天来挑战的是靠声音来分辨28个真假人,到最后挑战成功,超乎我们的想象,在生活工作中她是通过声波的传送和反射来分辨物体形状和方位,寻找方位和目标,她的身世更让我惊,她在出生5个月的时候家人发现她眼睛是瞎的,到处寻医都治不好,最后她父母放弃了她,她的姥姥把她带回家,在5岁的时候让她一个人去公园、买东西、坐公车,不断的摔倒,但也勇敢站起来,姥姥在她后面跟了18年直到姥姥去世,姥姥的目的是让她自己能照顾自己,我看到这里心里酸酸的,让我感动的是她从不自卑,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立、自强、勇敢乐观比健全人还健全,她那种不放弃精神,对生活充满热情,她这种精神在生活上工作上都值得我们学习。
《挑战不可能》观后感4
在不少综艺节目还在依赖明星知名度来拉收视的时候,《挑战不可能》却已悄然用素人节目“逆袭”明星真人秀,并成功将挑战者送上了国际舞台。节目影响力的反哺也刺激了外国选手的参与,在《挑战不可能》中就有不少国外顶尖选手挑战体能、技艺、脑力等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情怀,同样是《挑战不可能》异于其他节目的不凡之处。鉴于近些年来“达人秀”式节目的泛滥,优质选手资源的匮乏也是一个巨大的现实问题。《挑战不可能》从一开始立项,就没有被这种地域的局限所桎梏。
当节目的镜头聚焦在阿尔卑斯山脉海拔3500米的钢索之上,潜入加勒比海巴哈马深邃的海底之时,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所感受到的震撼是难以言表的。尤其是在地域、时空等界线逐渐被打破的当下,对于节目制作者来说打破思维的界线更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以往国内许多综艺节目都是依赖模仿国外,归根结底正是思维与创新的惰性。如今《挑战不可能》的节目内容出口到国外,恰是证明这种“不可能”完全是“可能”。
以普通的素人群像为主核,传递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这正是《挑战不可能》不靠明星、不靠整蛊却创造了综艺娱乐节目新范式的动力所在。无论是国内观众的追捧,还是国外媒体的聚焦,都印证了这档荧幕坐标的无限潜能。或许在明年,《挑战不可能》节目模式向外输出也未尽可知。
《挑战不可能》观后感5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可能,面对这些不可能,你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你是大胆的挑战它们,还是胆怯的投降于它们!
最近我看了挑战不可能这一综艺节目,说实话,这个节目大家都很熟悉,主持人是撒贝宁,在节目中,会有很多挑战者,其中有一期节目让我流连忘返,不过这期节目是前几年的一期。
那位挑战者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她到底要挑战什么呢?这让我很惊奇,原来她是要用她老人家的牙齿拉动几吨的汽车,这让我大吃一惊!什么?我没听错吧?她竟然要用牙齿拉汽车,这怎么可能呢?她可是一位老奶奶呀!要知道跟他年龄相仿的老人牙齿早就掉光了呢,甚至有些人的牙齿还不利索,只能吃豆腐之类的东西,连个奶糖都嚼不动,她竟然要用牙齿拉汽车,这太荒唐了!
我断定这位老奶奶不可能成功,看看在我旁边的爷爷,爷爷的牙齿甚至有时候连馍都嚼不动,而这位老奶奶竟要拉汽车。
可不要出什么意外呀!万一把拿牙齿拉下来呢!要知道这如果要一个小孩子或者成年人也是都不可能成功的,这位老奶奶真的行吗?
快看!开始了!一切准备就绪,一根很硬的缰绳捆在了老奶奶的牙齿上,令一头则与汽车连在一起,老奶奶开始向前进!成功了,老奶奶大概是拉了多少米我也不记得了,反正她是成功了!
我一下子站了起来,这怎么可能呢?
我惊呆了,我沉默了,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在我碌碌无为的时候我选择了放弃,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选择了放弃,甚至刚才在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选择了不可能!真的,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会让你意想不到,你不应该否认,你应该努力去证明!
以后的以后我不会再是那样子,我会变成一个做事明确,面对困难不放弃,敢于挑战的人!
我要挑战一切不可能!
《挑战不可能》四年级学生观后感作文
第五篇:14.08.19习近平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习近平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2014-08-19 23:56:50)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表示要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并“坚决根除”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职务消费”。看到这条消息时,我正和香港某中资主管喝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有点难”。
我能理解,因为我在国企中资公司任职的资历比他还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才20多岁时就被政府外派到香港某中资公司任职,虽然工资已达到万元港币,超过国内同级别工资近十倍,但很快我就了解到,没有一个中资国企的主管人员是靠工资过活的,工资之外的“职务消费”和各种巧立名目的公费报销,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各自的工资。
一晃20多年过去了,情况进展如何我们都心知肚明:现在的国企与中资公司的老总、经理,早就与时俱进,几乎都有花不完的“职务消费”与公费报销!过去一些领导人也曾经在不同的场合表示要改变这种状况,但雷声大雨点小,而且谁都知道,真要“彻底根除”恐怕比登天还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在哪里呢?
我们同样心知肚明,最高领导层从没痛下决心根除这种弊端,以致久而久之,大家不但对这种不正之风习以为常,甚至被一些人堂而皇之地包装成了“中国特色”,不管媒体、网民与普通民众如何鼓噪,“特色”岿然不动,我行我素,完全不顾这些国企老总与高管中饱私囊的是国家资产与国民的共有财产,而他们任何一个人的“职务消费”与带有贪污色彩的公费报销,往往可以挽救多少个看不起病的普通人的生命,让多少贫困失学的孩子回到配有课桌与板凳的教室。
还有一个被我们长期以来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就是彻底反腐。以前每届领导人上去后不是没有打掉一两个大老虎,但事实是,这些年贪污腐败越来越严重,大老虎越来愈多,久而久之,我接触的所有朋友都毫无例外地认为,腐败就是中国的特色,就是这个政权的“特色”,除非政权更迭,腐败不可清除,难怪连《环球时报》都开始为腐败找借口。也因此当人们看到习近平这届领导人上来后一边打老虎一边拍苍蝇,几乎一开始都倾向认定这是做做样子、树树威信、压压异己而已„„甚至到了今天,亲眼看到徐才厚、***等相继落马,各地贪官继续纷纷被带进牢房之时,他们还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半信半疑,猜不透习总到底要干啥。
习总以言行展示就是要反腐,震慑贪官污吏,而且还要以法治来反腐,并迟早会采取公布财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反腐方法,可是,各位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公布官员财产?这是不可能的啊!因为他们认为在中国这种制度下彻底反腐是“不可能的任务”,中国领导人也没有这样的决心、权力与能力。
中国积累的问题之严重,让习近平这届领导人的任务异常艰难,而大多数人尤其是精英们对习近平是否有决心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所持的怀疑态度,无疑让习总的改革更加艰巨。我自己见证的一件事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从十年前开始写作以来,我几乎每过一两个月就要写至少一篇呼吁国家尽快设立包括“自由、法治、民主”在内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崛起的动力与路径,国人奋斗与追求的目标。这些年下来,由于我的持之以恒或者“固执”,连我当初狂热的追随者都渐渐开始以同情的眼光看着我,仿佛我是那个口中喋喋不休嚷着“自由、民主、法治”的祥林嫂。他们早不再相信在中国,或者这个政权会把“自由、民主、法治”写进价值观里并认真推广、培育、践行。
而当十八大推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多次强调各级政府带头培育、践行,如今已贴满大街小巷,连广州的巴士上都闪烁着这24字后,我当然是有些激动的。尤其听了习近平在北大等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我更认为这次像反腐一样,是大有希望的。可我的希望很快就遭遇了挫折——
无论是我接触的公务员包括各级别的领导,还是我的读者、我的朋友尤其是那些平时整天都把“自由、民主、法治”挂在嘴边的民主人士,他们要就是对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漠不关心或者不屑一顾,要就是根本不相信,还有一些甚至冷嘲热讽。为数不少的朋友认为,在中国推行这24字,是“不可能的任务”。既然是“不可能的任务”,为啥要费心去研究、去推动呢?更可笑的是,现在,当我继续说“自由、法治、民主”这些我鼓噪了十年的核心价值时候,我被一些民主人士说成是“拍马屁”、“舔菊”。说实话,没有什么比这个让我更难受、更绝望的了。
中国走到今天,就是我们已经完成了很多“不可能的任务”,但很显然,留下来的是更加不可能的任务。这些更加难的“不可能的任务”都落到了这届领导人肩上,落在了习近平的肩上,也落到了我们这几代人的肩上。这些“任务”之所以被认为“不可能”,其中最主要责任当然在上面,在中国的最高领导层与领导人,如果领导对民众承诺太多却总是不了了之,如果反腐叫得整天响民众却一直被大老虎与小苍蝇们折腾来折腾去,谁还会相信、还敢相信呢?而当民众都认为“不可能”之时,那即便真“有可能”,也一定会变成“不可能”了!
但是,一味的怀疑、质疑甚至冷眼旁观、置身事外,不但于事无补,甚至会适得其反,使得领导人完成“不可能任务”的行动举步维艰,使得一些试图阻碍改革的人如愿以偿。中国的变革不是单单靠上面也不是仅仅靠下面就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上下互动、齐心协力。打老虎拍苍蝇,努力推行各项改革,不是和我们普通人无关,而是息息相关。如果说民众有权享受到各种改革成果的话,所有的人,包括你我,也都有责任为改革想招,为改革发力,至少做到为改革呐喊。正如习近平在这次讲话中所说: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上下一起为改革发力,和习近平一起挑战“不可能的任务”,群策群力之时,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