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不断完善自我的最好方式(会议发言稿)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不断完善自我的最好方式
——拟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我于2014年7月任团委副书记,负责团委、宣传、中心组学习和亲情化服务文化体系考评工作。近两年来,在公司党政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下,我完成了角色转换,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认真学习、勤奋工作、维护大局、团结同志,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按照此次专题会议的内容,联系自己思想、学习、工作实际,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对法律的学习不够,表现在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全面、不深入;理解不深刻、不透彻;运用不准确、不熟练。工作中要求别人学的多,自己却学得少,运用起来不是吃老本,就是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学一点、用一点,而不是有计划、有安排、有系统地进行全面的学习掌握、理解应用。
(二)(三)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有时顶不住压力,搞变通、讲关系、讲勾兑、不讲政策,讲风格、不讲原则等,具体表现在有向下“打招呼”,向上搞“通容”,左右求平衡;协调单位和乡镇工作期间有饮酒的现象。
(四)有时摆不正位置,考虑分管的工作多,思索全局性的东西少,对别人分管的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闻不问,怕别人说手伸长了的思想严重。
(五)工作的执行力不够,一是有时不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委的规定和上级的指示。二是不能强力推进自己的一些好的想法和意见。三是不同意见容易表露出来,有时既要说,同时又在干,以致在领导心目中造成不服从安排的印象,干也干了,人也得罪了。算得上是一种滥德性,同时也吃了不少亏。
二、存在以上主要问题和不足的原因
(一)法治意识不强,对依法治国理念的认识不足,忙于日常事务和应酬,重领导、重管理,没有很好地把自己摆在一个基层执法单位的领导是学法、执法的表率的位置上,从而放松忽视了学习。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理解不透彻。为了家庭、子女、个人着想的思想严重,没有严格按照一身交给党安排,一切为了人民着想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三)原则性不强,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得不好,总是在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去寻求做人情的作法,认为只要没有超出大原则,既不违纪违法,也不得罪人。
(四)进取心不强,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出问题,没有很好地去考虑有所作为,瞻前顾后的思想严重,行动起来畏手畏脚,所以就造成执行力和推进迫力大打折扣。严重地影响了自己能力的发挥。
三、改正的方案
(一)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学习,通过学习,增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意识,把学习作为改正自己不足和解决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给自己充电。
(二)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要去跟别人比,要比就比能力、比水平,要讲就讲奉献、讲贡献,只要组织上相信一天就干好一天。
(三)加强党性原则学习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学习,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和“八条严禁”,严格按照党的纪律和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已、克己奉公、追求公平正义的最高法制精神。
(四)打破工作的界限,一切从维护大局服务大局出发,克服官本位主义,充分发挥好一名党委成员助手的作用,只要有利于叙永公安工作,有利于促进叙永治安管理,均应大胆地建议并参与搞好工作。
(五)树立与时俱进的良好思想状态与积极创新的精神,提高执行力,强力推进自己的一些好的想法和作法,努力为促进叙永公安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对组织上提两点建议
本人认为目前本届党委所有成员都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党委是团结的,是有战斗力的,但应克服以下问题,才能保持这种良好势头。
(一)要解决坦诚相待的问题,不应互相猜疑,如果发现哪个同志有问题,希望不时地提醒或直接指正,如果你觉得问题严重就通过组织的形式进行查证,对号入座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要捡到树皮就是信,疑神疑鬼,好象得到好大一个把柄,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闹不团结,影响工作。大家应相互沟通,增进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合作,不断增进团结和友谊,共同为促进叙永的公安工作而努力。
(二)力戒以人划线,不要人为地把这个人划成哪个人的人,XX县公安局多年来在这个问题上出了不少的问题,就是有个别同志在这个方面不注意,以人划线。这个问题,应一分为二地去看,不能单方面地去看,不要人为地去划,最关键是要看本质,我认为应客观公正地去对待每一位同志,每一个人,有能力就用,有问题就处理,这样才能形成一和良好的风气。
二○○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不断完善自我的最好方式(会议发言稿)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不断完善自我的最好方式
——拟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内每位党员不断完善自我,增强党内团结,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党员时刻都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组织在适当的时候以民主生活会的方式在党员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了达到目的,充分利用好这个时机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现本人着重从自我批评入手讲以下几点:
一、本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对法律的学习不够,表现在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全面、不深入;理解不深刻、不透彻;运用不准确、不熟练。工作中要求别人学的多,自己却学得少,运用起来不是吃老本,就是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学一点、用一点,而不是有计划、有安排、有系统地进行全面的学习掌握、理解应用。
(二)不能正确对待一些问题,一是抱怨工资太低,认为自己所付出的与所得到的不成比例;二是干公安责任大,框框套套多,有想跳槽的想法;三是有船到码头车到站以及自我满足不求进取的思想。
(三)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有时顶不住压力,搞变通、讲关系、讲勾兑、不讲政策,讲风格、不讲原则等,具体表现在有向下“打招呼”,向上搞“通容”,左右求平衡;协调单位和乡镇工作期间有饮酒的现象。
(四)有时摆不正位置,考虑分管的工作多,思索全局性的东西少,对别人分管的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闻不问,怕别人说手伸长了的思想严重。
(五)工作的执行力不够,一是有时不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委的规定和上级的指示。二是不能强力推进自己的一些好的想法和意见。三是不同意见容易表露出来,有时既要说,同时又在干,以致在领导心目中造成不服从安排的印象,干也干了,人也得罪了。算得上是一种滥德性,同时也吃了不少亏。
二、存在以上主要问题和不足的原因
(一)法治意识不强,对依法治国理念的认识不足,忙于日常事务和应酬,重领导、重管理,没有很好地把自己摆在一个基层执法单位的领导是学法、执法的表率的位置上,从而放松忽视了学习。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理解不透彻。为了家庭、子女、个人着想的思想严重,没有严格按照一身交给党安排,一切为了人民着想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三)原则性不强,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得不好,总是在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去寻求做人情的作法,认为只要没有超出大原则,既不违纪违法,也不得罪人。
(四)进取心不强,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出问题,没有很好地去考虑有所作为,瞻前顾后的思想严重,行动起来畏手畏脚,所以就造成执行力和推进迫力大打折扣。严重地影响了自己能力的发挥。
三、改正的方案
(一)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学习,通过学习,增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意识,把学习作为改正自己不足和解决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给自己充电。
(二)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要去跟别人比,要比就比能力、比水平,要讲就讲奉献、讲贡献,只要组织上相信一天就干好一天。
(三)加强党性原则学习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学习,严格执行
“五条禁令”和“八条严禁”,严格按照党的纪律和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已、克己奉公、追求公平正义的最高法制精神。
(四)打破工作的界限,一切从维护大局服务大局出发,克服官本位主义,充分发挥好一名党委成员助手的作用,只要有利于叙永公安工作,有利于促进叙永治安管理,均应大胆地建议并参与搞好工作。
(五)树立与时俱进的良好思想状态与积极创新的精神,提高执行力,强力推进自己的一些好的想法和作法,努力为促进叙永公安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对组织上提两点建议
本人认为目前本届党委所有成员都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党委是团结的,是有战斗力的,但应克服以下问题,才能保持这种良好势头。
(一)要解决坦诚相待的问题,不应互相猜疑,如果发现哪个同志有问题,希望不时地提醒或直接指正,如果你觉得问题严重就通过组织的形式进行查证,对号入座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要捡到树皮就是信,疑神疑鬼,好象得到好大一个把柄,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闹不团结,影响工作。大家应相互沟通,增进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合作,不断增进团结和友谊,共同为促进叙永的公安工作而努力。
(二)力戒以人划线,不要人为地把这个人划成哪个人的人,XX县公安局多年来在这个问题上出了不少的问题,就是有个别同志在这个方面不注意,以人划线。这个问题,应一分为二地去看,不能单方面地去看,不要人为地去划,最关键是要看本质,我认为应客观公正地去对待每一位同志,每一个人,有能力就用,有问题就处理,这样才能形成一和良好的风气。
二○○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
党拥有优良的作风是因为毛泽东提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成绩,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别人的指出加以改正。
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也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确保当前正在进行的分析评议工作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取得实效,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尤为重要。
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起来,首先要消除思想顾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以致“小疾”拖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地接受批评,才能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敢于亮丑,严于解剖自己,是自我觉悟的表现,是进步的开始,得到的将是组织和周围同志的赞许和肯定;善意地、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是关心和帮助同志的善举,得到的将是同志的理解和感激;虚心地自觉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展示的是自己的宽广胸怀和知错就改的勇气,得到的也将会是自己的进步和同志的信任。所以,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从来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应该说,我们绝大多数党员和领导干部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是有正确认识的,但为什么在一些地方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特别是不敢相互批评呢?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于是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应该放下包袱,消除顾虑,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严肃认真地搞好分析评议和整改。
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起来,关键是领导干部带好头。党员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亮出自己的缺点和问题,诚心诚意听取批评意见,广大党员和群众才会打消顾虑、敞开心扉、真心实意地给领导干部提意见,党员才会以领导同志为榜样认真查摆自己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敢于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他同志的缺点错误,与人为善地帮助同志进步,广大党员就会从中受到党性锻炼、学到正确方法,使党员之间的批评很好地开展起来。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分析评议阶段走群众路线,就是要以诚恳的态度、切实的措施广泛地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地对待群众意见,虚心地接受群众意见。不仅要充分听取本单位群众的意见,而且要广泛听取下级单位和服务对象的意见,特别是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听取党外人士、普通群众的意见;不仅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要认真分类整理并原汁原味地反馈给党组织和党员个人;不仅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而且要负责任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并抓紧解决应该解决和有条件解决的问题。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组织和党员接受批评、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充分调动和保护群众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广大党员要以党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为指导,以******同志提出的保持党员先进性六项基本要求为标准,以优秀共产党员为镜子,结合本系统本单位讨论形成的保持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在分析评议中做到既紧密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更紧密联系自己在党性修养和作风方面的实际;既认真查找机关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认真查找党员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恰如其分地分析造成问题的客观原因,更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深入剖析造成问题的主观原因,为认真整改、抓紧解决存在的问题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把握正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增进团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人为善,治病救人,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坚决防止掺杂个人恩怨、搞诬陷攻击泄私愤等破坏团结的现象发生。要以改进和推动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要求,实事求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党员和党组织中存在的影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翻历史旧账,不纠缠细枝末节。要以提高党员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讲党性,讲原则,讲真话,讲实话,自觉经受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增强党性修养。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务求实效的要求,认真开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教育活动成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生动实践、加强党性锻炼的严肃课堂,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够扎实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四篇:坦诚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坦诚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李志伟
2013年03月16日
人民日报
作为上会记者,两会开始至今,大大小小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了10余场。多数发布会都是直奔问答环节,这给了记者们更多的提问机会,与台上的发言人“博弈”。
和以前相比,发言人更自信了,面对媒体的诚意更足了。不止一次,发言人都从亲身经历来谈具体问题,拉近了职能部门和记者之间的距离。例如,一则新闻花絮《商务部长的不愉快网购经历》在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上被转发近4000次,激发了网民参与公共讨论的兴趣。
发布会风格更加亲民,也体现了会风文风的改变。直面问题,不照读文件、不打马虎眼,是发言人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是与在场记者真诚沟通的应有姿态。如果发言人只是念过往工作总结,“打太极拳”、不作正面回答,用宏观原则遮蔽微末细节,既算不上得体,也有违发布会的本意。
作为两会的一个窗口,新闻发布会上的很多发言人本身就是代表委员,更有责任接受媒体与公众的问询。希望“台上”与“台下”能有更多的真诚沟通。直面问题,坦诚回答,最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赞赏。
第五篇:辩论赛:惩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二、讲究惩罚艺术
其实,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有它本身的原则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恰当地发挥它的作用的话,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手段也会进一步完善。
说到惩罚,有的人总是讳言教育惩罚,可是离开了惩罚的教育还是完整的教育吗?应该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育,无非就是人格熏染和行为养成,而行为的养成必须靠训练,训练就是强迫,所谓强迫就是学生没有做到就必须惩罚。小学生正处在混沌期,必须严格要求,把根扶正。在矫正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痛苦,但谁会否认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没有裨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它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一、什么是教育意义上的惩罚
所谓惩罚是指“实施处罚使犯错误的学生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处罚方式。惩罚是一种权力而非权利,是教师用于惩处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是针对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惩罚权首先来自学校,教师就是一个执行者。因此,我们认为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是学生接受另外方式的教育。所以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所以笔者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二、惩罚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1、教育惩罚既是教师管理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小学教师,更是责任重大,因为一个人的品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童年时代形成的。如今教育界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老师追求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效果。用爱心教育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不得不关注这样一种现象,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眼中的龙凤,小皇帝,百般宠爱。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一部分学生自私,缺乏爱心,个性脆弱,受挫能力差。教师是应当尊重学生,但是尊重学生并不是不批评学生。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连一句批评都不能有勇气接受,将来又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这种一味迁就、信马由缰、放任自流,看上去是尊重了学生,实际上是使得学生从小是非不分,弱化耐挫力。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惩罚也需要尊重与信任,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
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体验性,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学习过程已经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惩罚”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体验,没有批评和惩罚的人生是没有的,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和惩罚的人生是不健全的。作为学生,只有从小接受恰当的教育惩罚,不断积累惩罚所产生的积极的心理体验,才能增强抗挫能力,才会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由此看来,教育惩罚既是教师管理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教育惩罚的目的
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过失有足够的认识,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是让孩子去承担错误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用中医之说比喻教育惩罚最形象准确,那就是扶正祛邪。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的艺术之一,教育惩罚与更是出自博大且浓浓的爱。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坎坷,一个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有时会走入歧途,最需要人去帮助,去训导,去惩罚。此时,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惩罚学生的任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必须有违背规矩后的惩罚,就要让孩子为违规付出成本。由于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极强,必须让孩子从小明白:每个人获得的自由应该是相对的,当你侵害到别人的自由时,就要以限制你的自由作为惩罚条件,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大智慧,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因为此时的惩罚是必要的。笔者曾看到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3、古今中外,惩罚从来就是教育的一部分。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都说明了惩罚教育的重要性,当然不是说动辄就是棍棒相加,而是要有必要的惩罚,使人免除不良习性,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对这些话可能很多人会大不以为然,因其与时下流行的教育观大相径庭。的确,这些话都不全对,但其中所蕴含的一些道理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对学生不敢批评,更不敢惩罚,结果是使教师们心理压力增大,无所适从,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也降低了。
笔者还查阅一些资料,发现一些教育专家也认为在必要时可以给学生以处罚。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杜克先生在《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人的发展》中断言:“考虑到今日学校的规模和世界范围内的学生向权威挑战的这种似乎是日益增长的趋势,一概废除惩罚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还可以看看其他国家教育中也存在惩罚教育。黄痊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在美国,如有学生将不允许带的东西带进学校,如传呼机、手机,学校一律没收,并不再还给学生。而在澳洲,一些公立学校的处理很简单,每个学校都设有两个警戒室,学生要是犯错误了,老师就请你到警戒室去,由专门的教师依照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不同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采取赔礼道歉或写检查等不同的处治方式。最严重的惩罚是开除,在停学的日子里,家长是法律监护人。如果再不起作用,该学生就会被收到特殊学校去。
三、正确的运用教育惩罚
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这一点必须意识到,弄不好会伤害人,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那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如何去正确实施惩罚教育呢?
1、尊重的惩罚
笔者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我们惩罚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哪怕是几岁的孩子,在他性格形成的童年,也许老师的一次武断的教育就有可能造成他永远的伤痛。因此在实施惩罚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技巧方法,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冷嘲热讽。
美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受的一次惩罚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麦克劳德上学时岁什么都好奇,一天心血来潮,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便于同学偷偷把校长的爱犬杀了。校长知道后,非常的恼火,决定对他们实施惩罚。怎么惩罚呢?校长了解到麦克劳德是个好奇的孩子,好奇心促使他犯下这个错误,他十分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决定:一个星期内画出两幅图,一幅是狗的骨骼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在这样一个惩罚措施下,麦克劳德认真的研究狗的内部结构,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完成了两幅图,并交给了校长,校长对他进行了高度的表扬。杀狗事件就在这样一个结果中结束了。而麦克劳德却从此对解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奋于解剖学的研究,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解剖学家。想当初如果校长不尊重麦克劳德,只是狠狠训斥了麦克劳德,让对方难堪,反而扼杀了他的好奇心,这会直接摧毁孩子的自尊自信,由此厌恶学习,厌恶学校,甚至厌恶生活也不会引起他对解剖学的兴趣了,更没有他后来的成就了。
2、爱心的惩罚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惩罚教育措施,爱心是不能丢弃的原则,毕竟爱心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主流教育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创造一种宽容、轻松的教育氛围。当学生犯错时,更多的应该是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实施惩罚教育,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比如,对他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今天这件事,你伤害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办……
使惩罚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崭新境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艺术和艺术的教育来实现的。例如几个小孩正在扯着一棵小树拔河,一位女老师跑过来大声呵斥到:“撒手,小树被你们弄死了!”随后她又吼道,“下午罚你们劳动,给小树浇水培土,听到没有?”几个孩子吓得低下了头,其中一个胆小的孩子还抽泣起来。而我们的老教育家孙敬修老师却是这样惩罚的,他也是看见几个小学生摇一棵小树,孙老沉思片刻,走过去把耳朵贴在了小树上。孩子们莫名其妙,问他干什么。孙老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你们把它的命根快摇断了。”孩子们听了后,惭愧的低下了头,孙老继续说:“那么我们去拿铁锨和水桶好吗?”孩子们飞快的拿来了水桶和铁锨,孙老和他们一起给小树浇水、培土。以后,孩子们还当上了小树的“卫士”,为小树培土、浇水。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惩罚”方式,很可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教育惩罚成为教育艺术,就不会给孩子们留下心灵的创伤,心理体验就能够给孩子以“良性刺激”,形成正确的心理价值趋向,从而达到一个崭新的教育境界。
3、自然的惩罚
如果一个人从没有体验过、也没有看到过别人被烧红的铁灼伤过,他是不会相信烧红的铁会灼人的。他只有亲自体验过或者见到过别人烧伤过,他才不会去碰的。惩罚正是为了使人不再犯重样的错误,并养成良好的习性的,避免一再被烧伤。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孩子去夏令营,妈妈问,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孩子说,都好了,你就别管了。这个妈妈一看,衣服带得不够,手电没带,就问孩子,那边的气候你知道吗?衣服够不够?晚上活动的东西都准备了吗?孩子答,没问题。这位妈妈就没再说什么。第二天,孩子背着包就走了。一个星期后,孩子回来。妈妈问,玩得开心不开心?开心。有没有什么麻烦?哎呀,冻死了,没想到山里这么冷。还有呢?晚上活动没有手电很不方便,那怎么办呢?以后得像爸爸一样,出差之前拉个单子,好好咨询一下。这就是自然惩罚法,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因为孩子冻一点,晚上麻烦一点,没有危险,但经过这一次他就记住了。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专制不是爱,把人家不需要的爱强加给别人,是专制;溺爱不是爱,溺爱对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觉得你不行。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