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近五年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语言特征
浅析近五年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语言特征
[摘要]网络语言暴力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问题,基于人们对网络的广泛使用和对各种事件的关注而产生,本文从冲突论的视角分析了网民个体进行网络语言暴力的原因,并分析了网络语言暴力的功能,同时提出了建议及设想。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 冲突 功能 网络实名制 [中图分类号]C915 今天,许多人都已离不开网络,甚至有一些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网络上度过。网络给我们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信息,并大大拓展了我们的言论空间。然而随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即网络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是指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受侵犯和损害。语言暴力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伤害。而网络语言暴力是指:一个帖子或报道,描述一件大众感兴趣的,或能激发社会内在情绪的事情,被互联网这个巨大的传播平台演化成全民关注的公众事件,对当事人或组织造成不应有的压力,而且会影响事件的进程或司法判断,导致大大超过所犯错误的惩罚(张朝阳)。
网络语言暴力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是发言人的身份有匿名性,并且很难对发言者所说的话去追究责任。对于这一点,也许有人会提出,现在由于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完全的匿名性已经不存在了。然而笔者认为,虽然现在在网上也存在着人肉搜索的情况,但是这只是针对个别人而言,对于其他大多数普通网民来说,是不会被别人进行大规模地人肉搜索的。因此,说那些发表暴力性语言的小网民是匿名的且无法追究其责任是说得通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毫无顾忌地发表着粗俗暴力的语言。
至于网络语言暴力的性质和成因,张朝阳说“:施暴者不是某个人,而是集体的无意识行为,是记者或发帖者对后果的无意识,是网站编辑为制作吸引人气的内容的转载行动,是大众易于相信的惯性。”张朝阳只承认网络语言暴力的无意识性。
但笔者认为,除了这种集体的无意识行为,网络语言暴力更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试用社会学经典理论来分析网络语言暴力:
一、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及性质(一)现实性冲突
是针对某一个人(名人)或某一件事所进行的网络语言暴力,因为某人或某事引起了一些人的强烈不满,因此在网络这自由的平台上发表他们的看法,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过激的言论。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推动事情的解决。等到事件平息并达到多数人满意的效果时,这些网络语言暴力就会消失。(二)非现实性冲突
1.不可否认,现如今存在着一些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人,他们对社会强烈不满,因此在他们浏览网页的时候,当看到他们不满的事情,都会忍不住要去骂一骂,以解心头之恨,并无具体的针对性。这些人有的可能伴有生活中的暴力或者自杀的倾向,需要心理的冶疗。
2.有些人是为了发泄情绪的需要,把在网上骂人做为一种自我放松的活动。他们可能是工作太累,人际关系出现了紧张,于是通过在网上骂人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已的情绪,进行自我心理的调节。有时当生活中的不顺利期过去之后,这些人会恢复过来,文明用语。
3.可能存在着一些有组织的反社会团体,他们刻意在网络上进行煽动、挑拨、蛊惑人心的行为,散布各种暴力话语,旨在分裂社会。笔者见过最多的是南北方人的对骂,有些不明白的网民跟在后面乱起哄,加深了南北方人民的不理解与偏见。如果有存在这种故意分裂社会的人和行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当进行高度的重视。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暴力主要是由于发言者的匿名性及发言者为了发泄自身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这种行为有时是一种无意识行为,但更多的是一种有意识行为。网络语言暴力的存在对一些人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伤害,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我们应当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净化我们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语言暴力的功能
网络语言暴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其中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网络语言暴力比较显著的正功能就是起到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普通民众由于生活的压力或者是对一些事情不满时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这些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的过量蒸气通过安全阀适时排出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科塞)。网络上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通过畅所欲言渲泄了个体的不快,减轻了个人的心理压力,也减轻了由于个人心理失衡而对社会造成的潜在压力。从这一方面来看,适当的粗口也并非一无是处。但是这种暴力语言一旦超出了一定的程度,或是演变为一种明显的对他人的人身攻击等,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也就是网络语言暴力的负功能: 有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发布生活照片,无非是希望多结交几个网友,或者是向别人炫耀一下自己假日旅行目的地的风光,或是自己的独特着装,但这也为不怀好意的暴力推行者创造了条件。他们恶意修改原有图片,并肆意发表颇具攻击性的言论。由于网络语言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也有网友因为无法承受而自杀。
网络施暴者大多是匿名登录,有时一个人可以用好几个身份登录,最终人们看到的结果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同时向一个人发起人身攻击。而最为突出的,也就是最易受到攻击的是名人,在名人的BLOG里,名人们每天遭受着来自各地的谩骂,这对很多名人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有的名人也因为无法承受而自杀。此外,还有一些人有着仇官仇富的心理,对凡是和官员或是富人有关的报道都进行过激的言语攻击。最近,网络上有人将“教授”定义为“叫兽”,伤害了教授的人格尊严,等等。这些,都是网络语言暴力的极端负面影响。
因此,总的来说,虽然网络语言暴力有一定的正功能,但是其负功能已远远大于正功能,已经对个人、对社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当予以重视。
三、建议及设想
(一)对网络上发表暴力性语言的网民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调查和了解
因为无法得知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工作以及收入状况,也就无法真正彻底地分析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所以,应当进行一些问卷调查及访谈,得到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对那些经常在网上发表暴力言论的人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这种行为的共性和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政策,尽量减少网络上的暴力语言。(二)发展网络安全技术
搞了几年的网络实名制至今不能真正地实行下来,其中可能是因为牵扯到了一些个人的或者组织的经济利益。网站、网吧、未成年网民,还有呢?网络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似乎都对实名制不太接受,这也是推行不力的原因吧。那是否是实名制的设置或者技术上出现了问题?是否应当加以改进,使实名卡的使用更加方便,且不伤害到人们的经济利益呢?毕竟实名制的目的是为了网络安全。
是否可以给每一台电脑的主机箱里都加一个小的读卡器(此项费用可由国家出钱,或由国家补贴),这个读卡器类似于网吧的那种插计费卡的计时器。(而网吧的电脑以后要配两个插卡槽,一个插计费卡,另一个插这种实名卡。)每一个需要上网的人必须去派出所办理一个上面存有身份证号及基本个人信息的网络实名卡,上网时,无论在家在单位还是在网吧,都必须插入此卡,方可通过网络验证,连接上网。此技术还需要联合各大宽带公司、电信、网通等,一起合作进行。技术要方便到网民将卡插入读卡器即可连网使用。同时,要做到对普通网民隐私的绝对保护,保证网民的信息安全。只有各大网站及论坛的高级网管才能有权限查看网民的个人信息,其他人无权查看。由于普通网民并不能看到别人的个人信息,因此上网的感觉与现在相比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当有人发表暴力性的言论时,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警告,警告到一定次数仍不听劝告时,就彻底封闭他的发言权。为防止有人用技术手段私自改动电脑的机箱线路,以达到匿名上网的目的,各网络、宽带公司要用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没有检测到个人信息卡,则无法连接到网络。这样便可以使人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网上文明用语。当然,此项技术的推行在一开始可能需要强制执行。【参考文献】
[1]科塞(著),孙立平(译).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4.[2]李贤斌.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8卷,2008,第5期.
第二篇:浅谈网络语言现象
浅谈网络语言现象——“火星文”
英语(国际金融)072 卢进驹 20070300137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人与人交流的方式逐渐发生改变,人们交流使用的语言、文字也在发生改变,逐渐演变出多种在网络中被广泛应用的网络语言。“火星文”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
火星文,或者叫“脑残体”,意思是看多了容易脑瘫,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字面上顾名思义可理解为“火星人”使用的文字。火星文并没有比较规范的定义,通常只要让人无法立即判定、理解的文句皆可泛称为火星文,其使用和成立条件是必须要造成阅读、理解上的困难。在网络上的QQ空间、论坛、聊天室、网络游戏这些”90后”经常光顾的地方和个性签名中,到处可见这些奇怪的字符。
火星文通常由日文、韩文、繁体字、错别字以及英文字母、网络口语和表情符号等组合而成,甚至还夹杂着方言和乱码。比如用“3Q得ORZ”代表“感谢得五体投地”,用“1切斗4幻j,↓b倒挖d”表示“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
“火星文”作为网络的一种行话,有其内在的规定性。
一、象形字。“ORZ”很像一个人在伏地叩首,以此表示“五体投地”。
二、声母组合代表汉语单词。如wl—网恋;py—朋友。
三、数字谐音类。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
四、数学符号加英语字母。+U—加油。
五、拆字组合。走召弓虽—超强。“火星文”与一般的汉语词汇相比,有的追求简约化,如“ORZ”;有的则复杂化,如“走召弓虽”;还有的则繁琐化和晦涩化,如“饿箌魜魜笕箌都吥堪杁眼”(饿到人人见到都不堪入眼)。
面对让人困惑的火星文,许多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加鞭挞,认为火星文是“对中国传统汉字的肆意篡改,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有的人表示担忧,认为“如果这些孩子养成了使用怪字体的习惯,对语文的学习和考试都会带来影响”;有的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90后”喜欢用火星文可能是为了标新立异,也可能是出于一种叛逆的心理„„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认为,“火星文”背后的动机很好理解:年轻人觉得他们的前辈没劲,不愿用他们的腔调说话,自然会想要自创一种腔调。90后对造字方法的活学活用,如象形、会意、反切注音、加减部首等,再现了方块字曾经历的诞生过程,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一次激活。符号的拆拼、解密,本身就极富乐趣。他们正是游戏文化中成长的一代,对游戏的欲求格外强烈,在他们手里,语言的游戏面孔被大大强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语言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的武器,可以听从心灵的意愿自由控制,通过“说什么话”,就能感觉“是什么人”。所以青年总会借由语言默契,划下楚河汉界,语言成了表达自我的最后领地。在语言世界里自制规则,从符号的解构、再创造中,重新获得主宰一切的优越感——这是一种超越成人世界的资本和象征。成人社会的文化焦虑可以理解,但更应该相信进化论。没有谁占领道德的制高点。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在我看来,“火星文”的出现,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冲击,给人们生活带来一点点的波澜。但是,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从量变到质变,新事物会总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是不变的事实。“火星文”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网络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和演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火星文”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发对或者一味的提倡,应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火星文”在“90后”新青年中风靡一时,我们应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宽容。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对许多青年喜欢标新立异,不断追求独特的自我风格的做法,我们不能一味地扼杀,我们更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夺目的创新思维的光芒,这也是时代不断发展的动力。更何况,传承和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深厚的文化根基,又岂是只发展了几年的“火星文”能撼得动?如果真的能对中华传统文化造成较大的冲击,那中华文明以后又何以立足于世界文明之林?
接下来,我们应该以冷静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对“火星文”现象进行理性地分析和正面地引导,倡鼓励那些“90后”新青年自觉地使用规范语言文字,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在追求时尚、独特的同时,更应该自觉学习、继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永远树立在世界文化之巅。
第三篇:网络语言现象之我见.
网络语言现象之我见
詹彬菡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本072班 学号07010241)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极具特色的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本文试从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态度的角度来阐述网络语言现象。
关键词:网络语言 特征 问题
网络语言是一种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即网民这一特定社团的社会方言,是受网络与网民影响的一种语言变异。①
(一)词汇特征
创新性
网民年轻化、知识化的文化特征使得他们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他们勇于创新,更易于接受新事物,也更具有个性和反叛精神,这些文化心理决定了网民们在他们特有的交流空间中对交流语言的创新,网民们用自己的“新语言”显示着他们与其他社会群体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网络语言的创新性。
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含金量 “青蛙”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水母”则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大虾”指网上高手,或乐于助人者。据说此词最早的形式是“大侠”,后写作“大虾”,后一种写法很能表现弓背于电脑前的网络高手的形象。“菜鸟”是电脑水平比较差的人。“竹本一郎”用来称愚笨者,“竹本”是“猪一样笨”的意思。“斑竹”是网上聊天,讨论中负责专题版面维护的人,“版主”的谐音。虽然“斑竹”、“版主”字面意义毫无联系,但写成“斑竹”却使平实而缺乏生气的“版主”平添了一种朦胧的浪漫意境。
可爱性
可以说,网络语言的可爱性与它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关系。这里把它单独列出来是因为网络语言的可爱性是它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一大原因。网络常为有闲、有情人士所光顾,是松弛紧张神经、轻松打发时光的好“场所”,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俏皮可爱的特点。再比如说,称自己为偶,音同粤语的发音;夸别人可爱不叫可爱,叫“可耐”。
网络语言的可爱性还体现在它的符号化上,它构成了网络上一片特殊的风景。如表示“高兴,笑脸,开开玩笑”的用“:)” 或者“:〉”;如果是戴着眼睛的笑,用“B-)”,舔舌头的笑“:-9”,头晕目眩“%—”,犹豫不决“:-”,说错了,应该闭嘴是“:-#”,等等。
这些词汇看上去都带着年轻的气息,所有这些都让枯燥的计算机生动起来,成为生活情感的一方乐土,让人流连忘返。
简约性
简约性是网络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网络语言通过进入网络的计算机屏幕与键盘得以实现,这就决定了网络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不如一般的语言,因为打字没有说话快。②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在最短的时间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网络语言简约的特征非常明显。1.数字谐音。
520表示“我爱你”,用59430表示“我就是想你”,345是“相思苦”,9494就是“就是就是”5366是“我想聊聊”,657是“对不起”,078是“你去吧”,3166是“再见”(撒扬娜拉,再见的日本语)。
2.词语缩写。
英语单词的缩略。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IMO=In my option(照我的意见),JAM=Just a moment(等一会儿),GF=girl friend,BF=boy friend,等等。
看看下面这些缩写,你都知道它的意思吗?LP,LG,JJ,GG,DD,MM。其实分别是老婆,老公,姐姐,哥哥,弟弟,妹妹的意思。这一类都是汉语拼音的简缩。
还有一类就比较有意思了。如U(=you)是“你”,Ur(=your)是“好”,CU(=see you)是“再见”,IC(=Isee)是“我明白”,18ly(=lately)是“最近”等等。
3.直接缩略。如问“你在哪儿?”,通常直接用简单的一个“哪”字。MF即问你是男还是女。
(二)存在的问题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它的特征一样十分明显。由于网络语言没有一定的规范,加之很多网民喜欢运用属于自己的“网络语言”,所以不要希望用清晰、完整、确凿的语言来解释网络语言。站在规范现代汉语的角度上看网络语言,它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存在一定的语法问题。
1.语序的变异。很多句型由于受英语语序的影响,在网络语言里盛行倒装句。比较经典的如“郁闷呀我现在”,“什么呀你”,“我都急哭了快”。有的倒装甚至还形成了固定的句式,如:“……先”,“你走先”,“……都”,“难过死了都”。
2.词性的变异。如“他很阳光”,“你这个人反映很慢,你要耐心我了”等等。
名词作动词。例如“别忘了伊妹儿我!”汉语名词不直接充当谓语,更不能带宾语。例句中的“伊妹儿”是E-mail的音译,即“电子邮件”,是名词,在此处却作了动词,而且带上了宾语“我”。
形容词用作动词。如“别黑我”等等。名词作形容词。如“他很阳光”,“阳光”是名词,在这里作形容词,修饰“他”。这种用法似乎已经约定俗成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经常这样使用。
3.中英文混杂使用。“开心ing”,“一切OK啦”等等。
4.歪用词义。在网上,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是他的偶像,千万别得意的太早,这可能是
一个陷阱。在他们眼中,“偶像”是“呕吐的对象”的意思。类似这样的,“旧瓶装新酒”,以求达到标新立异之效,往往带有挖苦、讥讽的意味。如“贤惠”(闲适得什么都不会),“不错”(长成这样子的确不是你的错),“可爱”(可怜没人爱),“天才”(天生的蠢才),“神童”(神经质儿童)等。这种“脑筋急转弯”的游戏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很容易造成词义的混乱。
5.语言幼稚化。很多网民喜欢模仿小孩子的语言,奶声奶气的,爱用叠音,故作天真。比如把“好东西”说成“好东东”,“漂亮”说成“漂漂”,“一般”说成“一般般”,“试一下”说成“试一下下”,“小猪”则变成了“小猪猪”。
(三)我的态度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已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必担心网络语言会使我们规范的汉语言遭受致命的打击,因为我相信我们的语言有它自己吐故纳新的能力。汲取网络语言中优秀的部分,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抱有宽容的态度,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予以适当的引导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最终促使其健康正确地发展。
注释:
①《略论我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及趋向》,星座网 ②《网络语言特点探微》,《语文建设》2001年08期
参考文献:
[1]张冬烁,《网络语言——21世纪重建“巴比塔”的工具》,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2]邹小阳,《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及原因分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 07期 [3]于根元主编,《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4]刘海燕,《网络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5]张震,《网络时代伦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6]廖小鸿,杨宁主编,《网上语言表达》,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7]戚晓杰,《网络语言特点探微》,《语文建设》,2001年08期 [8]詹勇,《网络语言刍议》
[9] 胡吉成,《当前网络问题探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10]中国语文网、新浪网、人民网、星座网、中国知网等网站资料
第四篇:关于网络语言暴力的影响.
关于网络语言暴力的影响 年级 : 高一 班级 : 500班
组员 : 刘悦 秦宇 刘心怡 刘栋 赵丽媛 颜株伟 吴超 陈雄海 刘吕嘉 谭文彬 网络暴语言力的影响 亲爱的朋友: 您好!近年来,随着网络语言暴力的不断升温,网络安全及网络犯罪文体引起了更多政府机构和人群的重视,非常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您提供的宝贵信息与观点将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极大帮助,谢谢!Q1:你的性别是 ○男 ○女
Q2:你的年龄是 ○0-15 ○16-25 ○26-35 ○36-45 ○45以上
Q3:你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在 ○0-1小时 ○2-5小时 ○5-7小时 ○7小时以上
Q4:您上网主要的目的是:(请选择最主要的1~3项,不要超过3项* □互联网基础应用(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 □浏览新闻、博客/个人空间;更新博客/个人空间 □数字娱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 □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网上支付 □网络社区(论坛访问及发帖
□其它(网上银行、网上炒股/基金、网络求职、网络教育等 Q5:你认为当前的网络环境如何? ○很好 ○较好 ○较差 ○很差
Q6:你是否有过遭受(见过网络暴力的经历 ○没有
○有但很少 ○经常
Q7:当你遭受网络暴力时,你会采取哪种手段回击? ○直接掀起网络骂战 ○以法律手段解决 ○现实中实施报复 ○不以理会
Q8:你认为网络暴力集中于那些群体? ○宅男宅女 ○追星族 ○学生
○白领(有稳定工作的成年人
Q9:你认为网络暴力现象更容易出现在哪个文化程度群体 ○未完成义务教育者 ○高中生 ○大学生 ○高知识分子
Q10:你认为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网络暴力?多选 □身份匿名性
□群体娱乐性 □商业性炒作 □正义心理(社会不公 □网民素质问题 □法制精神文明滞后
Q11:当您得知您参与的某次网络暴力行为对他人现实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您觉得○非常解恨,他(她这是罪有应得
○内疚
○跟我无关,别人干的
Q12:你对“人肉搜索”持什么态度? ○需要正确引导 ○强烈要求禁止 ○恐怖,怕被搜到 ○易引起网络暴力 ○无条件支持 ○说不清
Q13:网络暴力问题日益严重,你认为哪种手段较好维护网络秩序?多选 □政府颁布网络法律 □靠个人自觉
□存在及合理,不干涉 □举办文明网络活动宣传
Q14:对于网络语言暴力,你有什么看法? Q15:你认为应怎样避免网络语言暴力? 访谈提纲 时间:2017.3.7 对象:丁宁
目的:了解青年人对网络语言暴力的看法 问题设计:
1、对网络流行语的感觉
2、对网络语言暴力时间的看法
3、自身是否经历过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及其感受
4、怎样避免网络语言暴力
5、什么导致了网络语言暴力
6、什么是网络语言暴力
7、网络语言暴力的发展趋势 关于网络语言暴力影响的访谈文件 时间:2017.3.7 访谈对象:丁宁
目的:了解青年人对网络语言暴力的看法
刘心怡:丁宁同学,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丁宁:不用谢。
刘:那下面我们进入正题吧!丁宁同学,请问您身边经常有人说网络流行语吗? 丁:对,常有。
刘:你对这些流行语有什么感觉? 丁:大部分都挺有趣的,只是有一小部分说出来并不是很合适。刘:你对袁姗姗,乔任梁事件有什么看法? 丁:我想这之中存在道德绑架等语言暴力,不过我想其中带有娱乐炒作性质。刘:你本人或朋友有发生过网暴事件吗?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丁:未曾有过。
刘:你觉得是什么导致了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发生呢? 丁:大众存有的黑暗心理,国民素质的缺陷体现。
刘:你觉得我们对待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态度应该是怎么样的? 丁:坚决抵制网络语言暴力。
刘:我们应该怎样避免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发生呢? 丁:宣传提高国名素质,从自身做起,不使用网络暴力语言。
刘:食君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决反对、抵抗网络语言暴力,从我们做起。感谢丁宁同学的配合,再次感谢!
网络语言暴力的影响
一、摘要: 网络语言暴力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产生的根源既有互联网自身技术性的影响,也与特定群体的“文化习性”密切相关。当然,现代社会利益冲突所带来的心态失衡也是重要因素。
二、关键词: 网络语言暴力言论自由 1.三、引言: 在进入21世纪的10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网络语言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目前,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即网络语言暴力。语言暴力是指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受侵害。网络语言暴力伴随互联网的普及而出现,互联网匿名、互动的方式使得人们放松了“说话要负责”的意识。人们在享受网络自由便利的同时,对在开放空间中如何发言、确认责任、形成规范产生诸多不适应,容易将网络变成个人“扩音器”及情绪宣泄工具。网络给公众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却威胁到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其一旦越过道德和法律的界限,足以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带来一系列现实问题,造成巨大社会影响,导致失序格局的出现。本课题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借此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1.网络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主要呈现以下表现形态:一是散布谣言等虚假信息。一些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通过不负责任的恶意传播,不仅侵害当事人的名誉和人格,还会成为触发公共事件以致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二是粗暴的谩骂和攻
击性言论。对一些未经证实的事件或对社会上的不满现象,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过激言论,这些语言超越了正常的理性范围,超越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对当事人造成极大的名誉损害,影响社会稳定。三是恶意滥用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一旦被恶意滥用,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在一些网民非理性的传播中,它逐渐成为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不看网友的评论,可能很难想象:打人者被拍手点赞,甚至被说成“怎么不打死她”;帮老师打伞的孩子被辱骂,甚至被定义为“谄媚拍马”……近年来,一些热点事件引起众多网民进行监督关注的同时,部分网民对个人信息无边界侵害、对个人道德无限制审判,甚至为了一时情绪的发泄随意谩骂、人肉骚扰,给当事人带来不可言说的伤害。
2.网络语言暴力的影响
其一:网络语言暴力给当事人造成直接伤害。网民在“非理性”因素的驱使下,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并把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公之于众。这既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当事人的名誉权。在“姜岩事件”中王菲被“人肉搜索”后,他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成员以及住址都被公布在互联网中。这给王菲本人及其家人的生活造成了诸 多不便和伤害。而在“艾滋女事件”中,当事人更是遭受了直接、巨大的压力和伤害。其二:网络语言暴力产生了无数的网络语言暴民。近20 年互联网的兴盛,恰逢中国社会 经济的变革转型期,意识领域的强烈碰撞、心态的不平衡、恣意情绪的宣泄制造了一批又一 批网络语言暴力主体。部分网民使用大量夸张、刺激、怪癖的语言,意在哗众取宠或纯粹性 的宣泄。网络语言暴力主体又以为数不少的微博大 V,如“秦火火”、“立二拆四”、“薛蛮子” 为典型代表。这些暴众高扛“和平”、“理性”、“仁义关爱”的大旗,批社会热点,爆料“生 猛”消息,发布或扬言发布负面帖文,揭露对方隐私,无中生有编造故事,恶意造谣抹黑中 伤,使用渲染、煽动语词,他们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策略,召集网民围观,挑动民众的不满情 绪。这套策略背后是实现“谁不服我,我整谁”的野心与“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机心。其三: 网络语言暴力造成病态的认知方式与心理结构。网络语言暴力相较于物质性摧 残,则是非物质性摧残与心理践踏。拉康说:
“无意识像语言那样构成。”他认为在心理和人 格层面是话在讲人,而非人在讲话。可见语言对人尤其青少年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的塑造功 能。美国科学家曾有一项研究,发现国民生产总值和报刊杂志上的正能量语言含量呈正相关。语言强大的暗示功能由此可见,如果说消极的话语方式会给人带来消极的情绪和消极的行为 方式,那么网络暴力变态的话语方式将是对人正义和平等内心秩序的摧毁,对真善美等信仰 的破坏,催生出“暴虐为快”的病态心理,乃至形成嗜好网络语言暴力与借助网络语言暴力 投机的病狂。其四:网络语言暴力污染与破坏社会人文生态环境。认清网络语言暴力对人文环境的污 染与破坏十分必要。当下,人类已经十分警惕并着手处理自身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污染,但 对人文生态环境的污染却缺乏系统性的管控。在治理人文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应采取如自 然环境一般先破坏后治理之路,对于网络舆论这一新事物,从一开始就要抓其规范发展之路。至今,国家虽颁布了互联网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强力手段处理了不少网络暴民,维护 了网络舆论环境,但综合性预防工作的开展还显滞后。其五:网络语言暴力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网络语言暴力虽然发生在互联网虚 拟社区中,但它是现实社会中暴力的延伸最终又会回归到现实社会中。网络语言暴力的发生,虽然没有现实社会的暴力事件那样极端化和暴力化,但它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由此引起的社 会不稳定因素同样值得人们关注。网民在参与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过程中,接触到的是谩骂、攻击等暴力符号。这些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网民的心理,从而导致网民把网络中接触到的 暴力信息转移到现实社会中。3 整治网络语言暴力 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的出台,逐步弥补 了网络立法的空白,国家由重视网络安全转向保障言论自由及打击网络暴众,但总体上说,对于网络社会全面保护的法律法规仍有欠缺。笔者建议,网络立法应顺应科技的发展,借鉴 域外有益经验,立足中国互联网现状,加大对网络的立法工作。若出现新型网络侵权类型,则以司法解释的方式予以治理,待时机成熟时提高立法的层次。对于有序网络环境的形成,网络运行方与管理者是重要一环。二者若发现信息发布者 涉嫌侵犯他人权利时,应主动删除相关信息或中止信息发布者权限并予以警告。网警对相关 信息的监控应及时、准确、有效,依据法律法规对侵权或涉嫌违法行为予以规制。同时,各 类互联网企业都要诚信服务、依法经营。发挥公众舆论监督作用,举报网上不良和违法信息。5.参考文献: 1.魏宏利.试析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及其对策.今传媒,[J].2012 2.缪 锌.网络语言暴力形成原因透析.人民论坛,[A].2015 6.致谢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许多人多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在此对他们报以诚挚的感谢。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 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谢!
内容:
1、何谓网络语言暴力?
2、网络语言暴力的缘由。为 什么网络语言暴力事件愈演愈 烈,人们仍乐此不疲?
3、网络语言暴力与生活的联 系。(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
4、如何解决网络语言暴力?
1、陈雄海、谭文彬到图书 馆查阅资料,翻阅相关书籍。
2、刘吕嘉、刘栋上网搜集 资料。
3、刘心怡制作 PPT。
4、刘悦、赵丽媛、吴超整 理资料。
5、颜株伟、秦宇拍摄照片、记录。
6、刘悦、刘心怡、秦宇写 论文。
第五篇:语言现象
现代汉语论文
————论“语言与数字”的关系
自古以来,数字和语言之间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时候,文人墨客会在诗词歌赋中引入数字来丰富句段篇章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就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与“万”的运用突出了雪花的繁密,表现出雪花如梨花开放,花团锦簇般从天而降,压弯枝头的壮观景色;而在现代社会,数字仍服务于语言,之所以这样说,基于当今网络上“数字语言”这一新兴语言载体已经蔚然成风,而“盘口数字语言”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数字融入语言这种现象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魅力,同时给数字带来一种独特的使用方法。所以说,数字和语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写在前面
现如今,如果你是“上网一族”,每每在聊天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或长或短,十分有趣的数字串,比如“526”“1314”“77543”„„它们在网络上一直活跃着,并且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其实,上述几个网络流行数字语言在聊天中十分常见,它们的意思分别是“我饿了”“一生一世”和“猜猜我是谁”。透过这些数字,再回想诗词歌赋,不难联想到,从古至今,数字和语言就像“孪生姐妹”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向前发展着。
回归古代封建王朝,历朝历代文学研究者们时不时就会在文字中穿插一些数字信息。想唐朝,李白《观放白鹰》“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韩愈《寒食》“目暮汉宫传蜡烛,清烟散入五侯家”;览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梅饶臣《陶者》“十指不沾泥,鳞鳞居人厦”„„在这两个诗文鼎盛发展的时代,数字被无数文人所应用,那么,数字在这些诗文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换言之,语言中多了几个关键的数字来点缀,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呢?
如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为表现瀑布倾泻直下的场景,而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色无与伦比,瀑布落差之大令观者惊叹,因此李白在描写时运用了“三千尺”这一数字。“三千尺”寥寥几字就将庐山瀑布从高山之上,沿悬崖峭壁飞流而下的气势与形态展示得淋漓尽致,更平添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与气势;而杜甫的《绝句》(其三)一诗则“句句有数”,两个黄鹂,一行白鹭,千秋雪,万里船,四个意象,简单的数字,构成精妙的对仗,数字的巧妙运用展现出诗人视角由近及远的变换,也表现出诗句独有的风格——时而细腻时而豪迈,时而微观时而宏观,富于变幻之美。除了上述两位诗人,在清乾隆时期,伶牙俐齿的纪晓岚也是一位善于将数字嫁接于诗文的“奇才”。相传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游览江景,乾隆皇帝见江中一叶渔舟正搏浪而行,便命纪晓岚据景赋七绝一首,且须含10个“一”字。纪晓岚望江面,略一沉思,随口吟出了诗的前两句:“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皇上听了颔首频频以赞许。可此时纪晓岚却苦于续不出后两句。皇上见其窘态,一拍桌子,道:“今天可难住你啦!”言毕哈哈大笑。然而这一举动意外地触发了纪晓岚的灵机,他忙道:“有了,有了。”随即便朗声诵出上诗的三四句:“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乾隆听后拍案叫绝。看了纪晓岚的“一数复用诗”后,很容易发现,全诗的三分之一都被数字“一”占据,但读起来时并没有令人
产生重复单调之感,相反,这十个“一”的巧妙运用,充分再现了江上的事物与风景,同时增强了全诗的节奏感与韵律,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数字的魅力不仅仅在诗词中完美体现,如果当我们了解了古代才女卓文君写给其丈夫司马相如的“情书”后,会发现数字也能准确且含蓄地表达自我内心的想法,尤其是男女之情。当年卓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书,但只盼来丈夫的十三个数字,文君反复看信,终于发现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无意”,于是卓文君为表达她的悲痛与愤恨,当即回复司马相如:“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因其所回之信而倍感羞愧,深感对不起痴情一片的妻子,于是终于驷马高车,返乡接文君于长安。卓文君的一篇数字情书拉回了司马相如的心,而此时信中的数字则起到了准确巧妙的表达其心情的作用,就像信中所说:“重九等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而断,”句句运用数字,再现文君日思夜想之情状,同时数字的运用巧妙地表现出了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更迭,更体现出司马相如迟迟不归,只留文君空等好几个春夏秋冬的现实状况,这比用大段的抒情来得更为深入人心,比运用更多不必要的修饰来得更为简洁明了。
古代的“数字诗意”在今天看来依旧焕发着生命力,而现在的人们为了延续这一语言现象,则创造出许多纯数字语言。在网上聊天时,当你还在键盘上费力敲字时,可能对方用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予以回应,于是,这种快捷的聊天方式就快速传播开来,于是许多类似于886,586的数字语言便被人们创造出来。数字语言在网上聊天方面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运用,但不代表数字语言就是一种完美的说话方式,它固然简捷方便,但也存在着不足。它最大的不足就是过于简略,不够具体,可以快速传达信息,但不具备文字语言的美感。并且,运用纯数字语言可能会让不经常在语言中使用数字的人产生疑问,困惑,甚至是误解,所以说,我们应理性地对待网络数字语言。
与网络数字语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盘口数字语言”也是一种新兴的“数字语言”。或许很多人对它还不熟知,不过对于每天泡在股市中的股民们而言,这是他们研究股票走势,甚至是看盘的一种重要手段。盘口数字语言是股票买卖时右上角上下的挂单或买卖成交的数量,关键时刻暗藏玄机。在其刚刚出现时,有人曾发出质疑,否认盘口数字语言在股市里发挥的作用,并认为电话等通信工具完全可以取代盘口数字语言,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认识到电话,短信等方式都可能留下利益分配不公或者被另一方所“黑”后的证据,而盘口数字语言则较为直接,隐蔽。
现今信息时代,一些数字代表的简单含义为人们所熟知,而这些数字在股票里看似随意的买卖中,它们之间互相结合,就可表达一种含义,告诉另外一些约定的“庄”自己操盘的用意,就像有人总结所说,4,6,8等三个以上数字重叠连用,就是盘口语言,在关键时刻444或4444多表示强壮的不满与示警,4466,4488等则多表示主力态度或通知关系仓或锁仓机构;而三个以上3或9表示拉升或出货倒计时,如3336可能表示6分钟(或小时)后拉升,9则可能是出货信号。
上述所提及的古代数字和语言的魅力,现代网络数字语言与盘口数字语言都在各自不同的时代与领域中发挥作用,可以这样说,语言里因融入了数字这一元素而变得趣味盎然,同时意义丰富,而当数字被拿来简单组合,被人们当成交流的工具来使用时,我们会发现,人
们的思维火花正在这种看似简单的数字之间进行激烈的碰撞,我们会感受到,社会因我们而一直在进步。
语言并非独立的有机体,相反,它与数字的关系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