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级14班第4小组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报告论文
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组员:杨正宇、黄伯承、李江堤、耿雅琦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中国建筑在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的影响下,已形成了其独有的风格与特色。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灵魂,与这个特有的山水水墨画紧密联系,追求自然主义,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而形成了完美的自然风景图。关键词:传统;建筑;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狱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六大组成。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二、研究目标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建筑、遗产的民族化和多元化,热爱、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论 ①、综述
建筑的定义上看,古籍《黄帝宅经》中有一句十分特别的话云:“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可见中华民族传统建筑高深的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也正是在这种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创设起来的。而就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当我们看到了万里长城就想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想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气概,高度智慧和无穷力量,看到天安门为构图中心的国徽,就想到了中国现在不但是一个新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文化传统的国家”。这些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华人民高度的智慧力量。从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到今天北京故宫,天坛,热河,避暑山庄建筑群,江南各名家私家园林,无论是简单的遮风避雨,还是辉煌的皇家宫苑,都深深地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明。
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㈠、围院的平面空间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
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木、假山、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庭院深深深几许”,令人心旷神怡。
㈡、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
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㈢、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保护木结构的屋身。在这里,斗拱一方面是结构构件,另一方面也成为建筑上的装饰物,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是一种真善美的统一。但不论是何种建筑,结构上的基、柱、梁、檩、椽、斜撑等部分大都外露,形状上也加工成装饰构件,结构、构件间用榫卯结合,不施钉子。
外观上和其它国家的许多建筑一样,分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但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尤其大,有时几乎和屋身同高,且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比例及标准做法。
㈣、“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祖国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对自然美的鉴赏融揉成为传统美学的核心,相应地产生了绚丽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园林,出现了风景名胜区。
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态度。例如东晋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近郊修建河阳别业(金谷园):“其制宅边,却阻长堤,前临清渠,柏木几于万株,流水周于舍下”(石崇《思归引.序》);佛教高僧慧远在庐山经营东林寺:“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沟。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墨禅林,森树烟凝,石迳苔生。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高僧传。慧远传》)。诸如此类的描述,文献记载中屡见不鲜。从此以后,那些建置在城市以外的山水风景地带的佛寺、道观、别业、山村聚落都十分重视相地选址,目的不仅为了满足各自功能的需要,还在于如何发挥建筑群体横向铺陈的灵活性而因山就势、臻合于局部的山水地貌、谐调以总体的自然环境。它们无异于点染大地风景使其凝炼生动、臻于画境的“风景建筑”,这正是中华民族在建筑与大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所体现的独特的环境意识,虽非完全自觉,但却十分明显。历来的山水“画论”和堪舆学说,对于这种环境意识都曾作过部分的美学和科学的阐述。
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意识,更自觉更深刻地体现在园林建筑中。广义的中国传统建筑应包括园林建筑。在园林里面,建筑不必拘泥于一正两厢。伦理象征或多或少地被冲淡甚至完全消失,建筑布局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建筑与山水、花木等有机地组织为一系列风景画面,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
㈤、“以人为本”的建筑
在西方,建筑不仅是遮蔽风雨的居住场所,而且是遮蔽灵魂的场所,人们从早期的崇拜高山大漠到崇拜各种自然神。建筑高大空旷并赋予神性,传统建筑中一开始就以建造各种神庙为主。而在中国,开始是崇拜祖先,后来是崇拜族长、君王、帝王等,而且在中国古代,神权从来都是依附、从属于皇权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历代建筑是人的居所,而非神的居所。即使是后来的宗教建筑也是这样。非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其核心之一。历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把人和现实生活寄托于理想的现实世界。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例如,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材,不追求其永久性,是非永恒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基础中非永恒观决定的。而在西方,那里是石头的史诗,追求建筑的永久性。在建筑体量上,中国建筑以人体尺度为原则,要求“大壮”,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都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即使是皇宫、寺庙也不能造得太大。造型上中国建筑讲究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平稳,注重水平线条。即使是向上发展的塔也加上了水平线条,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相结合。在园林中,建筑是凝固了的中国绘画和文学,它以意境为创作核心,使园林建筑空间富有诗情画意。同时,园林布局的自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儒、道两种思想在中国文化领域内的交替互补,也足以说明园林艺术之通过曲折隐晦的方式反映出人们企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憧憬返朴归真的意愿。我国传统造园的立意、布局和手法已在国内外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借鉴。
尤其值得特殊提出的是,在论及审美行为时西方人偏于写实,重在形式的塑造,中国人偏于抒情,重在意境的创造;西方人偏于现实美的享受,中国人偏于理想美的寄托。这种理想美的寄托,渗透到各个门类的艺术中,也渗透到建筑艺术中。从宏观的规划到单体建筑的
装修、装饰,都可看到对理想美的追求。如皇家建筑中的龙、凤雕饰,以及各地建筑上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的“福、禄、寿、喜”及诗画装饰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是以人为中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学习心得
我们小组通过搜集资料,访问专家,从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空间、结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了解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精神,事物巨细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个性,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它以巨大的感染力,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
我们小组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锻炼了动手能力,学习能力,获得了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较为深入地了解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同时,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过程,我们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要完成这次研究性学习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这方面,我们小组比较好地进行了分工合作、归纳整理,更加高效、便捷地完成了研究方案的内容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小组结题报告
魂归红楼,醉游经典
悠悠历史,历经千载,斑驳了多少青苔,洗涤了多少亭台水榭,酝酿了多少令人魂牵梦萦的文学经典。红楼一梦,醉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即使历史如何流淌,时代如何变迁,经典就是经典,她是时代的产物,是命运的宠儿。《红楼梦》以她取之不竭的生命力,柔弱而不失毅力的姿态站在历史的浪尖上。我们必须向她诚服,我们怎能不向她诚服?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好好膜拜《红楼梦》,应该让她的芬芳充溢我们的心灵。处于一种炽热的崇拜之情,我组立刻把研究红楼梦定为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魂归红楼,醉游经典。让自己更好地了解红文化,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确定了课题后,自然要制定一个研究大纲。组长是一个研究小组的魂,必须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那便是用根线将大家串联起来。我们并不是简简单单地研究《红楼梦》的内容及其地位,那些东西是应该在课堂上便掌握的。我们研究的是如今有多少人了解这部著作,又有多了解,从何了解?我首先分配了一下组员的任务:撰写活动方案(1名)、负责设计并复印调查问卷(1名)、访谈(2名)、拍照(1名)、整理资料(1名)、结题报告(1名)、分发问卷(全部)。我个人认为这样分工既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这也正是学校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目的所在。
分工分好后,便要定下活动日期和地点。为了保证调查问卷能够分发完毕,我们选在了人群相对集中的南大街,当然,鉴于此次研究的课题对于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我们还会去采访几位老师。我们共印了50份调查问卷,定在1月31号9点在红星大剧院门口见面。因为1月31号是星期天,加上马上快要过年了,人流会比较多。我们将问卷平分后便向四周散去。就我个人而言,这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点点小挫折的。有些人不愿意抽出时间来帮我们写调查问卷,甚至有些人会认为我们是骗子,尤其是一些老人会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你。但是被调查者的范围必须涉及老人和小孩,这样才能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因此,我们要保持微笑,耐着性子和别人沟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实践,我们还是光荣的完成了任务。我们随便找了个低点开始研究调查的成果。经过整理,我们发现,大多数市民是通过看电视了解的《红楼梦》,并且只是简单的认为《红楼梦》只是本古代的爱情小说,并不知道《红楼梦》潜在的文学价值。由此可见,常州市民的文学素养还不是很高。另外我们还发现,在我们调查的几个学生中,对《红楼梦》的了解也不是很深入,甚至连《红楼梦》都没有阅读过,对它的了解仅限于课堂上的学习,但这对于一个有着无限生命力的古典巨著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没看过书,电视剧还是要看的,我们不能对《红楼梦》仅有的认知为爱情小说,我们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学价值。在中国小说史上从来没有一部作品像《红楼梦》这样对一个贵族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如此全面、精细而真实的描写,这些描写不仅构成情节的重要背景,而且深深楔入作品人物的意识,影响和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整个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贾家经济来源主要是地租,官俸和爵禄的数额很小,元春的赏赐也有限,贾家主要指望黑山村这样的庄园的地租。但贾家的超经济的榨取已经严重破坏了生产力,这些贵族庄园本已凋敝,又加旱涝灾害侵袭,宁国府八九个庄子,一年中便旱涝了两处,黑山村收成较好,但也只有预计的一半。收入日渐枯竭,可是贾家却不能将就省俭,他们不能不维持贵族应有的体面。王熙凤主张裁减侍候小姐的丫鬟,王夫人认为如今小姐已没有了往日的排场,再要裁减就太不像样了。探春模仿赖大家的花园的经营方式,想在大观园的花花草草上挣点银子,薛宝钗便立即提醒她不可见利忘义,失了贵族体统。这是一幅典型的封建末世贵族地主经济的图景:贵族榨干庄户农民的血汗,还是满足不了自己的挥霍浪费。到了后
来,贾家中秋宴席上的米饭都要按人头定量;为了应付贾母八十寿辰,不得不变卖家用器皿;贾赦还不起暴发户孙绍祖的五千银子,竟将女儿迎春嫁他抵债;王熙凤的药方中须用二两人参,荣国府居然就拿不出来。经济的恶化,加深和激化了贾家内外各种矛盾,造成缔结“金玉良姻”的客观情势。
作者环绕着贾宝玉描写了以晴雯为代表的女奴们,为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争取人一样的生活而进行的悲剧性的抗争。这是贾府中的对抗性矛盾。晴雯和贾府中的所有丫鬟一样有着自己的悲苦的身世,但是她和谄媚主子的袭人,钻营攀附的小红迥然不同,她宁愿冒着杀身危险触怒主子,也不肯低声下气承认自己是可以任人糟践的奴才。她敢于顶撞摆主子嘴脸的贾宝玉,随时抨击那些表现奴性的丫鬟,一贯地尖锐地和媚主求荣的袭人对峙。到她被赶出大观园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她怀着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极度悲忿地抗议人世的冷酷、黑暗和不平。晴雯这样的丫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她形神都像林黛玉,与贾宝玉建立了超越主奴关系的纯真感情。她还有一群绝少奴性的伙伴。鸳鸯一向沉静温柔,当她反抗贾赦时却爆发出雷鸣闪电般的力量,她拒绝做贾赦的小老婆,而且拒绝做任何人的小老婆,她蔑视那个社会作为一个丫鬟所能得到的最高地位,表现着誓不承认自己是奴才的平等要求。司棋与她表弟偷偷恋爱,这个恋爱被主子发现后,她竟毫无畏惧和羞惭,她是一个人,也要求得到做一个人的权利。芳官和她的“小戏子”姐妹们,从苏州被卖到了贾家,但她们内心没有一天接受奴才地位,没有一天过服贴谦卑的生活,她们随心所欲,闹出一个又一个的乱子。晴雯和这些没有奴性的丫鬟,与贾宝玉、林黛玉一道,实际上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反抗力量,冲击着已经腐朽了的贾氏家族。
通过这次研究性活动,我们对《红楼梦》的认识又加深了,同时又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下了铺垫。
第三篇:高二研究性学习报告论文
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学生使用网络情况调查 班级:高二(5)班指导老师:王明华成员:王海锋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课题研究的 目的 和 意义 :
让每位同学了解网络的利与弊,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网络的心态,合理利用网络。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不迷恋网络,能以学业为目前学习生活的中心。
课题研究的 方法步骤 :
1.向目标人群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实际情况
2.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3.邀请同学进行班级采访,结合课题提出相关问题,作好记录工作
4.小组汇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结果
5.小组成员讨论总结研究成果、发表研究看法心得,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6.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分享交流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 分工:
1.调查问卷的设计、整理(王海锋)2.资料查找、整理(王海锋)3.调查访谈、记录(王海锋)4.撰写研究性学习总结论文(王海锋)5.活动过程的拍摄工作(王海锋)
课题研究的 内容:
一、调查问卷分析
1.平均上网次数:A每周一两次(40%)B每天都上网(5%)C不一定(25%)D很少(30%)
2.每次上网多久:A半个小是或一个小时(20%)B几个小时(75%)C十个小时以上或通宵(5%)
3.上网的原因:A学习需要(25%)B缓解学习压力(50%)C无聊呗(25%)(选1项最主要的原因)
4.上网干些什么:A玩游戏(40%)B聊天(25%)C看电影(50%)D查资料或下载资源(15%)E其他[请说明](选1~2项主要的)
5.上网的地点:A家里(70%)B亲戚朋友家(10%)C网吧(5%)D父母或他人办公室(5%)E学校(10%)
二、手机利与弊的辩论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 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三、采访调查 同学们给家长的建议
(1)给孩子良好、明晰和易于理解的例子,说明玩网络游戏时应该注意什么,确保他们在有问题的或使他们迷惑的内容时及时向家长求助。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一系列家庭里任何成员在玩网络游戏是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比如: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告诉他们绝对不要透露他们的姓氏、住址、电话号码或提供照片,而且如果没有家长的同意和陪同,绝对不要与网友见面。
(3)将计算机安置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这样可以很方便地监督他们玩网络游戏。
同学们自己的见解
1.用电脑首先要明确目的,电脑是我们学习娱乐的工具,用电脑学习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娱乐只是让我们在学习的间隙轻松一下,不能本末倒置。
2.虚心接受父母监督,最好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地点如客厅,这样父母可对我们使用电脑在时间上和内容上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3.合理安排用电脑时间,如果为了玩游戏,尽量在周末和节假日使用,这样安排不影响学习,父母也不会过分反对。
4.不迷恋电脑游戏,有时间多和同学出去运动,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和同学增进了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课题研究的 感悟 心得:
1这次实践活动给我的感触很多,使我懂得了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除此之外,我还从这次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希望我们共同携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2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智者的天堂,愚者的地狱。我们要用睿智的眼睛,穿透迷雾,迈入智者的天堂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学会如何和别人合作,更让我了解了作为青少年的我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利用网络提高学习成绩,开阔视野。愿所有的青少年朋友都能正确利用网络,健康上网,让家长放心,自己开心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的收获非常大。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同龄人在“网络的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并让问题得以解决。还让我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课题研究的 总结:
1.学校的教育还存在不足,应向学校提出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教育。
2.由于父母思想上的保守,武断的认为上网就是学坏,容易使部分同学产生逆反心理,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
3.我们中学生中有的同学上网成瘾,为了上网不惜一切代价,从而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要多注意这一现象,悬崖勒马。
4.目前我们中学生上网需求主要有: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朋友。
第四篇:莫言小说作品特点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组员: 指导教师:
莫言小说作品的特点
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一夜之间,莫言火遍大江南北,一股阅读与研究社从此掀起。
莫言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在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作品特点
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极具个性的小说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其作品的文学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日益引起研究界的重视。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莫言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其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这缘于上个世纪的大背景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文学理论领域笼罩着浓厚的西方情结,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着作家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在此基础上,莫言又不自觉地开掘民间的创作源泉,把自己得天独厚的语言艺术,深深扎植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广泛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元气,叙述了“高密乡”的悲欢离合。在创作特色上,他用具有穿透性的语言、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对中国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进行个性化体验,并融合西方现代派,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来表现东方古老民族坚强而又懦弱、伟大而又卑微的品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感与惊奇感以及悲剧的美。诺贝尔奖评委会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是这样评价“莫言的作品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南美大文豪马尔克斯,联想到他是在模仿马尔克斯的作品。但实际上,莫言不是模仿马尔克斯,莫言对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在结合幻想和现实方面他甚至超越了马尔克斯”。
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同余华,贾飞等人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中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他的文章里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莫言的作品深受童年的影响,他在作品中摹刻了一出“东北乡”传奇的莫言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莫言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故乡高密的影子。诺贝尔奖评委会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这样说过“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在这些民间故事中,驴与猪的吵闹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量”。而在这浓浓的乡土气息中,一幅中国农村及中国农民生活的情境跃然在纸间。他是个农民作家,他的小说大都取材于农村生活,乡间的事和物构成了莫言作品最为基本的感性材料。在一系列乡土作品中,莫言所奉献的带有强烈自在色彩的“高密东北乡”,是一个真正本土化的乡村世界,他所塑造的是一群生活在这块黑土地上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敢爱敢恨,有着除暴安良、抗御外侮的坚韧不拔、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伟大生命潜能的农民形象。在《红高粱》中,他塑造了一个侠、忠、义,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农民形象——爷爷余占鳌。他是一个劳动者,一个杀人犯,一个通奸犯,一个土匪,一个抗日英雄。余占鳌有力量和胆识,粗俗野蛮,颠轿是他的绝活。同时他又是一个情种,与戴凤莲爱得缠绵悱恻,在高粱地里热烈的野合显示了他勃发的情感和性欲。然而他又充满了暴力,显得野蛮放肆,透着一股匪气,如同宰鸡一般杀了李家父子,可称得上心狠手辣。他又有豪侠忠义之气,敢于拉起一支队伍与日本人真刀真枪地干仗,为了留住抗日义士任副官,他甚至不惜枪毙自己的亲叔叔,可谓侠义过人忠义乾坤。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也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幼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如《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莫言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曾说:“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阅读莫言的作品,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批判及现实的讽刺。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同类相残的行为,这些苦难对莫言来说,这代表着消费、无节制、废物、肉体上的享受以及无法描述的欲望;小说中的人物,他们用不道德的办法和手段实现他们生活目标,打破命运和政治的牢笼;小说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虽然无情但又充满了愉悦的无私。每一个瞬间都那么精彩。这就是那时最真实的中国。《丰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小说,以女性视角描述了1960年的大跃进和大饥荒。他讥讽了革命伪科学,就是用兔子给羊受精,同时不理睬所有的怀疑者,将他们当成右翼。小说的结尾描述了九十年代的新资本主义,会忽悠的人靠卖化妆品富了起来,并想通过混种受精培育凤凰。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萰湓代克说过:“一九五五年出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农民家庭的莫言,借助残忍的事件、魔幻现实主义、女性崇拜、自然描述及意境深远的隐喻,构建了一个令人叹息的平台”。而《纽约时报》是这样评论的“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
莫言是位极富个性的新时代的中国作家,他以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艰苦的幼年经历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为我们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中国农村的百味生活。他比拉伯雷、斯威夫特和马尔克斯之后的多数作家都要滑稽和犀利,他对于中国过去一百年的描述中,没有跳舞的独角兽和少女。但是他描述的猪圈生活让我们觉得非常熟悉。意识形态和改革有来有去,但是人类的自我和贪婪却一直存在。所以莫言为所有的小人物打抱不平-从日本占领到毛泽东的错误到今天的疯狂生产。他的语言辛辣并且犀利,他的人物真实并充满活力,他的故事神秘并富有深意,他的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与怨乡的浓浓情怀,他用笔尖描述了整个人生。
第五篇:城市发展-光污染(研究性学习论文报告)
发展?还是污染?!
课题:城市发展与光污染
高三(10)班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
组长:xx——总体规划。
组员:xx——资料查找员。xx——设计调查报告。xx——协助整理调查结果,并做好相关记录。
指导老师:xx
[摘要]没有光线就没有色彩,世界上的一切都将是漆黑的。对于人类来说,光和空气、水、食物一样,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长期在弱光下看东西,视力就会受到损伤。相反,强光可使人眼瞬时失明,重则造成永久伤害。人们必须在适宜的光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人类活动可能对周围的光环境造成破坏,使原来适直的光环境变得不适直,这就是光污染。
[关键词] 城市 发展 光污染
前言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下午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在安全隐患。在无锡也存在此种问题,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因此,本小组在无锡某些繁华地段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了“光污染”的课题研究。
研究经过及内容
(一)调查安排
1.小组分工:xx设计调查报告,撰写论文;xx收集相关文献资料;xx协助整理调查结果并做好相关记录。
2.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3.实地调查
4.总结整理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光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阳光
反射太阳光,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是很美观,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它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如: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还可以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灯,舞厅用的彩灯等。各式各样的彩灯是光污染的来源之一。彩灯虽然能够强烈的刺激感官,同时刺激也能病发细胞,使人的眼睛不适,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令人产生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感觉,长期处于这种灯光下会引起头痛,失明,食欲不振。此外经科学研究表明,彩光能给人产生心理压力,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5)光污染如何导致近视
作为学生的我们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学生所用的台灯,光质分为红外光、紫外光。红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长期吸收红外光会使眼组织变异;紫外光有穿透力,杀伤力强,长期受紫外光辐射,眼细胞受到伤害。台灯的光污染会对眼睛造成疲劳,损伤,从而使视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
(1)在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多植树,树木可以减少光污染的强度,从而减少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区的建筑物应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热的建筑材料。
(3)住宅区不用反光、反热性强的建筑材料,因为它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生活习惯。
(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墙,应有自动转向反光系统。依现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这一系统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与高能量的消耗,因此这种想法只有在未来实现了。
(5)现代社会提倡使用新能源,而太阳能就是其中之一,可以在高楼大厦上安装仪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大量减少,二是能为此大厦减少电费,甚至可以倒卖电给发电公司,同时,能给在此大厦工作的人们带来合适的室内温度,夏不热,冬不冷。
(6)对已经产生光污染的玻璃幕墙,专家建议可采取其他补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亚光外墙建筑材料置换或对受光污染影响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国尚未对光污染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政府应制定有关光污染的法律。配合我国现阶段,制定有效的法律来改善现代化都市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这里的人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光污染影响我们的生活》——《北方环境》2011年11期。
2.《不可忽视的光污染》——《无锡法制报》2001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