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淮安市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淮安市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发展规划》解读
2014年3月,市政府批准了我委组织编制的《淮安市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5)》(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规划》理解和执行,现作相关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淮安物流业经过长期以来的建设,物流业态初具规模,对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显现。但淮安物流大多从传统业态发展起来,同发达地区相比物流结点空间布局不合理、物流业集聚度不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低,迫切需要制定专业规划来统领物流业协调发展。
淮安独特的区位优势,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也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良好的综合运输优势和产业基础,使淮安具备发展大商贸、大物流的有利条件。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淮安迫切需要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定位,促使淮安物流业适应支撑未来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江苏省 “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和颁布,为淮安《规划》的制定发挥了政策支撑作用。
市委市政府紧抓建设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必需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多渠道、多业态、内外贯通、城乡一体化的物流发展系统。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省内知名专家编制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编制完成后,市政府于2013年8月组织了讨论。市发改委在2014年2月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进一步听取了相关意见。经修改完善后,市政府批复印发了《规划》。
二、《规划》编制意义
《规划》编制进一步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决策手段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体现了提高淮安现代物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发挥了以规划引领指导物流业发展的科学思路。
《规划》编制采用物流业发展与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合并编制形式,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而且增加了规划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方便了规划的贯彻落实。
《规划》明确淮安下一阶段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物流园区空间布局方案,确定了淮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实施路径。《规划》编制有利于加强对淮安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指导,有利于促进全市物流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物畅其流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有利于推进淮安现代物流业走向区域化与国际化。
《规划》提出了保障措施,明确了市发展改革委在加快物流业发展中的牵头作用,健全了管理机制,解决了淮安物流业管理多头、职责不明问题。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通过对淮安物流现状、基础条件分析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预测,论述了淮安物流业发展总体思路、发展战略重点,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淮安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共分十一章45节,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明确了淮安物流业总体发展纲要
1.指导思想 坚持以推动物流业科学发展、突破发展为主题,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通道建设、坚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能力、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轻环境压力为目标,优化物流空间布局,创新物流发展方式,加强产业联动及区域联动,着力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节能环保、安全有序并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体系。
2.战略定位 主要依托淮安市的综合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将淮安打造成立足苏北,辐射鲁南、豫东、皖北地区,服务长三角的区域性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立足苏北,辐射鲁南、豫东、皖北地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形成苏北内陆地区对接沿海地区的区域性物流转运枢纽和苏北重要的保税物流集散中心。
3.发展目标 主要把淮安打造成沟通国际、服务长三角、辐射周边的苏北现代物流产业高地,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到2015年,物流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形成新增营业收入50亿元上省级示范性物流园区1-2个。到2020年,物流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新增营业收入50亿元上省级示范性物流园区3-5个。到2025年要求物流增加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3%。
4.总体框架体系 《规划》确定淮安物流发展以“3平台5体系4园区8中心”建设为总体框架体系。即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发展政策三个平台,形成商贸、产业、电商快递、港口、保税五大物流体系,建设淮安东南物流园区、淮安空港物流园区、淮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淮安保税物流园区四个园区,建立淮安盐化工物流中心、淮安粮食物流中心、涟水物流中心、洪泽物流中心、盱眙物流中心、金湖物流中心、淮安新港物流中心、马坝物流中心八个物流中心。
(二)确定了淮安物流结点空间布局及功能定位 一是依托涟水机场临空产业优势,发展空港产业物流,推动快递龙头企业建设区域快递物流基地,加强保税物流服务,建设苏北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二是依托淮安综合大市场、公路枢纽、新长铁路袁北货站、西港片区,采用“一园二区”布局方案,高标准打造淮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
三是依托苏北灌溉总渠、新长铁路、京沪高速等交通优势,在淮河入海航道以北、临近连淮扬镇铁路,建设淮安东南物流园区,打造电商快递物流基地,完善电商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提供大宗物资海河联运、公铁水联运等中转联运服务。
四是立足淮安综合保税区,依托涟水空港及高速公路优势,发展保税物流,开展进口商品的保税、展销、分拨、国际电子商务等物流服务。打造辐射苏北、山东、安徽,与青岛港、上海港联动的保税物流集散中心。
五是利用淮安新港良好的水运条件,扩大港口规模,重点建设连接苏北、苏南,辐射皖北、鲁南的内河集装箱物流集散中心,重点发展水陆、水水集装箱物流。利用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的水资源优势,依托贯通洪泽湖和高邮湖的淮河入江水道,加快金湖港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重点发展金湖港港口物流、制造业物流及商贸物流。
六是根据淮安产业发展特点,加快产业物流发展。⑴依托盐河航道打造面向苏北,辐射沿海,服务苏南的集粮食交易、加工、检测、仓储、转运分拨、配送、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⑵依托洪泽湖的水产资源优势,围绕洪泽湖水产品批发市场,打造洪泽水产品物流中心,提供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加工配送、冷藏冷冻等物流服务;⑶依托淮安盐化工基地,以盐化工新材料为主导、传统盐产业为支撑、盐产业延伸为拓展,建设盐化工物流中心,为盐化工基地提供原料及产成品的仓储配送、中转分拨、仓单质押、展示交易等服务;⑷利用盐河航道、宁连高速等的优势,建设涟水物流中心,为涟水县酒业、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产业提供配套服务。⑸利用盱眙的区位优势及农副产品资源,建设盱眙物流中心,为龙虾、畜禽、经济林果、优质稻米等特色农产品提供流通加工、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服务。七是根据淮安空间布局规划,依托宁淮高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121省道以及金马高速公路交汇的交通条件,打造马坝物流中心,为淮安市南片区的制造企业、商贸企业提供货物集散、货运配载、仓储配送、货运交易、干线运输、货运班车等公路物流服务。
(三)明确了加快淮安物流业发展重点工程
第一,抓好重点物流园区培育工程。将淮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淮安东南物流园区打造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物流组织化程度高、技术水平先进、集散能力突出、公共服务能力强、对物流业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综合型物流园区。将盐化工物流中心、粮食物流中心打造为专业特色明显、物流规模大、专业能力强、行业配套功能全、对行业物流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专业物流园区。将淮安新港物流中心打造为服务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信息化水平高、配套设施全的内河集装箱物流中心。支持建设淮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淮安东南物流园区,打造为省级重点物流园区。
第二,多式联运与转运设施工程。完善综合交通建设与管理体制,有力促进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推进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统筹布局的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开展多式联运工作。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衔接设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以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等为主的多式联运,鼓励物流企业拓展业务范围、提高运输组织水平,积极开展多式联运服务,实现最佳的运输衔接和物流效率。第三,城乡配送工程。加快推进淮安城市配送网络与农村物流网络的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打造便利、快捷、高效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城市配送网络,大力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体系,积极推进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配送站的建设。加快农村物流网点建设,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畅通城乡双向物流渠道。
第四,口岸物流工程。加快推进淮安保税区物流园区、淮安空港物流园区的建设,完善保税物流功能,积极发展保税仓储、国际采购、国际分销、国际中转、国际配送等业务。推进淮安新港水路二类口岸的建设,完善配套物流功能,推进新港与连云港、南京、太仓等开放港口的有效对接,积极拓展内河集装箱业务。
第五,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原则,加快建设汇集全市物流信息资源、与全省信息平台及全国信息平台有效对接的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信息采集的智能化,提升物流信息采集的速度、效率及准确率。加快物流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建立全市物流信息采集、交换、共享机制。
(四)提出了加快淮安物流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管理协调体制。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由发改,经信、交通运输、商务、财政、粮食、供销、统计、规划、国土、海关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淮安市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针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方案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推进物流业重大项目建设。
二要强力推进规划的落实。各县地方政府也要将现代物流业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制订当地物流业规划及物流园区建设发展规划,指导当地物流业的发展。重点物流企业向规划的物流布局区域转移,促进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的优化布局。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物流相关企业向物流园区园区集聚。
三要提升物流业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的淮安市现代物流业统计信息收集、研究、监测、发布体系。建立全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淮安市物流业的规模、结构以及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物流协会在政府与企业联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化协会在规划编制、政策研究、物流咨询服务以及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中介服务功能。
四要加大物流业开放合作力度。加强物流业的国际合作,鼓励重点物流企业提高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尽快纳入区域乃至国际采购供应链体系。加强与长三角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供需对接,建立物流信息、人才交流共享机制。积极吸引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淮安设立分公司、区域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在更大范围内优化物流资源配置。五要强化物流人才培育。支持高等院校物流相关学科建设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建立校企结合的物流培训模式,鼓励物流业在职人员培训,大力培养物流业适用技能人才。着力引进现代物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引进一批现代物流领域领军人才,培养一批本土通晓物流业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第二篇:呼和浩特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1)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金梅
(2)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金梅
(3)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4)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汇编
王璐
(5)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王璐
(6)呼和浩特市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5)
张玲
(7)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2020)张玲
(8)呼和浩特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建设的总体方案(2011—
2015)齐芳
(9)呼和浩特市交通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齐芳
(10)呼和浩特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
报告赵丹丹
(11)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01—2010)赵丹丹
(12)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第三篇:株洲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株洲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一、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围绕建设“两型”社会及“四个株洲”的目标,力促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国际国内及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流通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培育先进的专业物流企业,积极推进和发展绿色物流,引进先进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促进流通产业现代化,将物流业培育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建设面向国内外的全国性物流业网络支点,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运及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为长株潭城市群提供各类物流中转服务及工业原辅材料仓储、配送服务。加快第三方及第四方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物流业的行业竞争力,基本建成高效便捷、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将我市建成为服务长株潭城市群,辐射中部地区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打造区域性的物流枢纽。
2、主要指标
——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18%以上。
——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低到16%。
——第三方物流总收入占全社会物流总收入比重占30%。
——物流企业使用网络技术处理用户物流信息比例达50%。
——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物流园区达到7个以上。石峰区工业物流园、芦淞服饰物流园、醴陵烟花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初具规模。
——经营规模10亿元以上物流业骨干企业集团达到3-5个。通过国家认证的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10家。
——建成覆盖全市的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物流中心9个。
二、物流业发展产业导向
基于我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在规划期内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以下主要物流行业。
(一)国际保税物流。2010年我市进出口商品总值达14.7亿美元,具备了发展国际保税物流业务的基础。我市目前尚无国际保税物流中心,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设置一批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等保税物流设施。重点加快云龙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和天元区新马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建设,发展保税仓储物流业务。
(二)多式联运。充分整合株洲北站铁路编组网、湘江内河航运和过境高速公路,进一步优化物流基础设施配置,以石峰区铜锣湾为主要结合点,整合株洲北站及相连的铁路专运线、铜锣湾港区以及周边的货运站场,大力发展水铁联运、公铁联运、水公联运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等国内多式联运。
(三)货运站场和专线运输。以加快公路站场建设及完善系统配套为重点,在整合和提升原有货运站场的基础上,发展专线运输业务,统筹规划一批新的大型货运站场,如董家段航空产业园、危险品物流中心、天元华南物流中心等,提升公路货物的集散能力,强化我市与其他地区的经贸联系。
(四)城市与区域配送。在主城区及周边中心镇的交通节点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化城市配送中心,完善城市与区域物流配送网络。鼓励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促进流通的现代化,扩大居民消费。大力发展城市统一配送,提高食品、食盐、烟草、药品和出版物等的物流配送率。
(五)大宗工业品物流。加强石油、煤炭、天然气及相关大宗工业品物流设施建设。加快相关大型企业矿物物流场所与运输设备的改造与建设,加快茶陵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石峰区工业物流园和石峰区湘江金属物流中心建设,对市内白石港建材大市场等主要建材市场进行集中规划整改,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
(六)农产品物流。大力推进谷物、大米、食用油等重要大宗农产品储备库及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把中南谷物城打造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粮油储备与运输中心。依托本市周边主要蔬菜产地,规划建设雨润农副产品物流园等一批蔬菜批发和销售市场,建立完善的蔬菜运输与配送体系,满足各类酒店和市民对蔬菜需求。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冻肉、食品、药品等冷链物流,重点完善鲜活农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完善农产品保鲜保质设备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冷链物流中心。
(七)服饰物流。加快芦淞服饰城提质改造和芦淞服饰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专项服饰物流配送,完善服饰及其配件的配送体系。鼓励第三方服饰物流企业的重组整合,打造第三方物流平台。
(八)供应链管理服务。引导制造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加快物流业务外包和社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信息化水平和管理能力,鼓励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和准时制配送(JIT)等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普及和开展,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良性互动。
(九)物流技术和信息化服务。鼓励托盘、集装箱、标准仓库、立体货架和叉车等物流技术和装备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提升我市物流企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力开展条码、电子标签、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运输管理系统(TMS)、库存管理系统(WMS)、货代管理系统等现代物流科技和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和普及,提升我市现代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
(十)物流标准化应用。支持具备实力的物流企业和科研院所,结合我市物流行业的特点,开展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政府从每年的专项扶持资金中抽出适当比例对前沿性的物流标准化研究项目予以支持,鼓励物资与信息的分类、编码、条形码和射频识别、冷链物流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十一)物流管理咨询服务。鼓励物流系统设计和规划、采购管理、制造管理、销售渠道管理、成本分析与控制、物流绩效管理、物流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外贸政策解析等方面咨询业务的开展,为我市物流业软实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物流节点建设
我市物流节点建设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物流枢纽,是整合物流设施群而建设的大型物流基地;第二层次为物流园,是综合性的、大规模的节点,为区域物流体系的中枢;第三层次为物流中心,是某一区域、某一专业范畴的综合性大型物流节点;第四层次为配送中心,是面向最终用户末端运输、规模适应于需求的专业性物流节点。
(一)物流枢纽建设
物流枢纽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是发挥枢纽作用的设施群。
1、建设区域。以株洲北站为铁运中心,以铜锣湾港区为航运中心,以云龙示范区龙头铺为公路货运中心。
2、涵盖的主要物流园与专业物流中心。物流园有:石峰区工业物流园、红旗物流园等。专业物流中心有:铜锣湾钢材物流中心、石峰区湘江金属物流中心、南车物流中心、石峰区铁路枢纽物流中心、株洲危险品物流中心等。
(二)重点物流园建设
以物流园作为株洲物流体系的中枢,重点建设七大物流园。
1、石峰区现代产业物流园。位于石峰区喻家坪铁路工业站,规划用地3000亩。利用现有铁路专用线,结合铜塘湾港区湘江千吨级码头和白祁庙危险货物专用码头建设,建设成为一个联结铁、公、水和航空运输四种运输方式,集仓储、配送、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物流园区。
2、芦淞服饰物流园。位于芦淞区,规划用地1197亩,其中 1000亩用于以服饰及其配件为主的大型批发市场和服饰配送仓库建设,其中197亩用于以专项服饰物流配送为起点的第三方物流平台建设。
3、中南谷物城物流园。位于株洲县渌口镇,规划用地1780亩。建设粮油综合加工区等六大功能区,提供粮油、饲料等大宗农副产品运输、加工、仓储、交易、配送、信息等一体化服务项目。
4、醴陵烟花物流园。位于醴陵市,规划用地1508亩。建设花炮仓储、普货仓储、联检、监装、物流基地,为醴陵市花炮的生产与出口服务,打造湘东赣西的物流中心。
5、荷塘农产品物流园。位于荷塘区,规划用地1200亩。主要满足城市及区域农产品物流、城市及区域生活消费品配送需求。
6、云龙中特现代物流园。位于云龙示范区,规划用地1000亩。建设批发交易展示厅、周转仓库、集装箱货场、车库和公共服务配套等设施,为企业代储、代发、代运各类原材料及产品,集仓储、分拣及新产品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易平台。
7、高新区新马物流园。位于天元区新马工业园内,规划用地1500亩,建设地区综合性货运枢纽。
(三)重点物流中心建设
以物流中心作为株洲物流的支撑,重点建设九大物流中心。以物流中心作为株洲物流的支撑,重点建设九大物流中心。
1、石峰区湘江金属物流中心。位于石峰区,规划用地1080亩,计划投资30亿元。建成集总部经济区、会展区、商贸服务区、仓储加工配送区等为一体的大型钢材、有色金属物流城。
2、石峰区铁路枢纽物流中心。位于石峰区,以铁路北站作为依托,规划用地800亩,建成长株潭地区综合性货运枢纽、物资集散地,株洲市各专业市场第三方物流的提供者。
3、天元区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物流中心。位于天元区,规划用地500亩。建设株洲汽车工业的物流中心,主要为北汽控股株洲基地汽车零部件物流、汽车整车物流服务。
4、董家塅航空物流中心。位于芦淞区董家塅,规划用地100亩。建设“三区一平台”的物流中心,即仓储区、配送区、居住区和物流公共服务网络信息平台,为我市航空产业及配套产业提供物流服务。
5、云龙保税物流中心。位于云龙示范区,规划用地500亩。主要开展进出口货物保税存储,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等业务。
6、湖南湘赣商贸物流中心。位于茶陵县,规划用地1204亩,建成融仓储、运输、办公和服务为一体的湘赣交界处商贸物流中心。
7、湘东南现代物流中心。位于攸县衡茶吉铁路渌田火车站附近,规划用地3500亩,建设大型货运物流中心及商品集散中心。
8、炎陵银太现代纺织物流中心。位于炎陵县,规划用地200亩,建成总储量达200万吨,年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的物流中心。
9、醴陵湘东物流中心。位于醴陵市,规划用地300亩,建成融仓储、运输、办公和服务为一体的湘东现代化综合物流中心。
(四)配送中心建设
配送中心面向最终用户末端运输,由市场决定各专业配送中心的数量规模与布局,为周边地区提供快速便捷的配送服务。
四、物流通路与信息平台建设
(一)物流通路规划
构筑完备的公、铁、水、空立体化综合物流运输体系,形成“七条铁路、十一条高速公路、城铁网、二十八条干线公路、两大货运场站、三大港口的交通格局。为此,在物流交通方面实施四大发展战略:一是突出等级提升,实现快速交通;二是突出三路并进,实现立体交通;三是突出密度合理,实现便捷交通;四是突出管理提升,实现智能交通。到规划期末,形成长株潭物流核心圈半小时达到、“3+5”城市群2小时达到、市域内1小时达到的物流通路效率。
(二)物流信息平台规划
株洲物流信息平台体系拟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和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五层结构建设。
1、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层。以株洲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基础,作为支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物理层基础,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电信交换网、光纤宽带网、无线通讯网等)和计算机硬件设施等。
2、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层。主要承担株洲物流信息资源门户、物流公共信息发布、社会物流资源整合、政府相关政务职能履行和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等功能,是物流行业及其相关政府部门、企业进行物流公共信息查询和办理相关物流业务的窗口。
3、数据交换平台层。实现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政府各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进行的EDI及各类数据信息交换过程的标准化转换,以更好地支持异构系统互联,以及不同行业和不同格式数据之间相互交换与分享,真正打破物流信息共享瓶颈,实现物流信息的无障碍交换与传输。
4、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层。主要由两类信息系统构成:一类主要由相关行业和一些大型物流结点的信息系统组成,主要包括港航EDI、铁路EDI、公路枢纽指挥、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信息系统,大部分能够自成体系,并能与公共系统连接;另一类主要是指与物流相关的政务职能,如海关报关通关、出入境商品检验、税务管理、保险、银行结算、工商注册等,为提高面向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的综合服务效率而设置。
5、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层。主要由物流供方企业(如运输、仓储企业等)、物流需方企业(如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等)、专业物流企业和一些物流中介(如专业货代、物流咨询业)等构成,这些主体将在公共信息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的支持下,完成本企业的物流运作与管理,以及与相关企业之间数据信息的交换和查询,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资源(供需信息)的无缝衔接,实现物流管理的全程无纸化。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物流发展工作机制。建立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重点物流项目服务制度。每年认定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和重点储备物流项目,从办事、立项、用地、财税支持、项目执行、绩效评价等多维度进行全程跟踪和协调服务。建立城市配送交通管制机制。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利于城市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及停靠的具体措施和运作机制,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二)适当强化财税政策支持。设立株洲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支持物流基地和园区建设、推广应用物流新技术、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等。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试点物流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推进税收优惠试点。对符合条件的试点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业务分给其他运输、仓储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运输企业、仓储合作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三)拓宽物流行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资质较高的物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推动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贷款担保,鼓励民营担保公司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策引导,外引内联,鼓励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尤其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物流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物流企业。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运作,采取积极运用财政贴息,引导信贷资金,鼓励融资担保,支持物流企业股票上市融资等手段加大对物流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培养引进物流专业人才。鼓励和支持湖南工业大学等市内高等院校开展物流专业研究生、本科和专科等多层次学历教育,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和物流企业职工开展在职培训。大力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证制度,依托市内高校建立多个物流职业资格证考试培训中心。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把物流高级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人员纳入市引进人才政策范围。
(五)规范物流业市场管理。积极支持和培育现代物流行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支持创办从事物流信息传播、网络软件应用、物流技术服务、专业人才引进、从业人员培训、企业信用鉴证、行业资质论证、市场行情分析等服务的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六)健全物流行业统计制度。开展社会物流企业联网直报工作,扩大社会物流企业统计调查范围,建立和完善物流统计直报制度。研究设立更细化的物流业统计科目,加强物流统计数据分析,保持行业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加强物流统计,及时掌握我市各类物流企业的发展动态为制定相关决策和政策提供依据。
第四篇: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与物流园区工作总结
[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与物流园区工作总结]
当前,全国物流行业正在贯彻落实“国八条”精神,迎接“十二五”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与物流园区工作总结。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正在推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在这样一个时间、地点,全国物流业界同行聚集一堂,共同探讨物流园区发展问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今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运行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一是社会物流需求持续增加。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达7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二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长较快,达3.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与gdp比率回升到18%。主要是受原材料、燃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贷款利率上调等要素价格上涨的影响。三是物流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占gdp的比重为7%,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6%。四是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但增幅有明显回落。上半年完成投资额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同比回落6.5个百分点。五是物流市场价格低位运行。今年以来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同比下降56.7%。六是物流企业经营困难。1~5月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9%,成本同比增长33%,业务利润增长4.2%,利润增幅同比下降33.2%。在成本上升和服务价格下行的双重挤压下,物流企业经营困难依然较大。
初步预测,2011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可达14%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增长会在13%上下,可以支撑国民经济8%~9%增长对物流业的需求。
今年下半年物流运行环境,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条件。从宏观经济基本面看,下半年国家在抑制通胀的基础上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为物流业持续稳健运行创造新的机遇。从政策层面看,今年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物流业发展问题,提出了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物流业运行的政策环境将会有所改善。从不利因素看,国际金融风险和债务危机普遍存在,世界经济,尤其是欧美经济复苏势头不稳。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原材料、动力和劳动力成本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央行多次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许多企业存在多角债务,资金较为紧张。
综合判断,下半年我国物流运行的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并努力实现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初步预测,2011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可达14%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增长会在13%上下,可以支撑国民经济8%~9%增长对物流业的需求。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物流业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在过去7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事关物流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大事。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20多处提及有关发展物流的内容,并单列一节,再次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5月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连续推出《聚焦中国物流顽症》系列节目,通过“经济半小时”、“今日观察”、“对话”和“财经下午茶”等诸多栏目,集中剖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工作总结《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与物流园区工作总结》。
6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提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
6月14日,交通运输部等5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提出通过1年左右时间的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等违规及不合理收费,坚决撤销收费期满的收费项目,取消间距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站(点),纠正各种违规收费行为。
7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下发《关于评选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2011年全国物流行业劳模表彰工作正式启动。
7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西安考察物流企业,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他指出,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影响企业发展,也影响居民消费。发展物流业,可以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振兴物流业的措施不但要迅速出台,而且要令出必行。
这些大事,令业内人士备受鼓舞,充满希望。作为全国性物流行业社团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领导下,在广大会员单位和企业支持下,做了一些推动工作。今年下半年,我们将把贯彻落实“国八条”作为工作的重点,继续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力争在“国八条”提到的8个方面,特别是在税收和交通两个方面能够取得一些进展。
“国八条”在税收政策方面明确要求“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提出了3条解决措施。我们正在为落实“国八条”努力工作。
二是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问题。这项工作早在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后,我们在“60条”政策建议中就提出了相关诉求。“国八条”出台以后,我们又召开座谈会,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向政府部门反映。
三是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自2006年年底国务院修订颁布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以后,一些地方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使用税税率,平均增幅达2~3倍,有的地方增长了10倍以上,加重了企业负担。“国八条”出台以后,财政部税政司领导非常重视,主动通过国家发改委与联合会沟通,我们协助组织了现场调研和座谈。联合会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预计这一条可以较快落实。
在交通方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过高的过路过桥费、过多过乱的罚款、配送车辆进城难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国八条”第3条明确提出,要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加强城市配送管理,解决城市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就此,我们也组织了座谈讨论。关于城市配送的问题,总的思路就是要“变堵为疏”,要为我们城市配送提供便利条件。关于乱罚款的问题,关键在于坚决杜绝“以罚代管”。
总的来说,物流业发展,需要规范健康的环境,这些问题要通过有关部门转变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方法来解决。落实“国八条”,主体在政府。我们特别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强化综合协调机制,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真正形成合力,做到令出必行。
十多年来,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成绩和经验需要全面总结、充分肯定,出现的问题同样需要认真对待、切实解决。在新一轮“物流热”兴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园区的规划应该立足于物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全局,不能脱离实际,贪大求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提升改造物流功能,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坚决杜绝以物流之名圈占土地,搞房地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物流园区的统筹协调和宏观管理,促进物流园区健康发展。
第五篇:淮安市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淮安市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市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淮安市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
2013年3月28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发展规划管理,规范发展规划编制活动,保障发展规划实施,发挥发展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根据《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等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本办法所称发展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范围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谋划与总体部署。
第三条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相关管理活动,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和相关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将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市、县(区)发展改革部门具体负责发展规划的综合协调和相关管理工作,并依据职责拟订和组织实施有关发展规划;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相关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第五条依法批准的发展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依据,应当遵守和执行。
第二章发展规划的体系与内容
第六条发展规划体系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专项发展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
第七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部署和总体安排,是编制其他发展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的基本依据。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为五年,可以展望到十年以上。
第八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上一规划期的实施情况,下一规划期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二)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和指标体系;
(三)主要任务、发展重点、重大项目和相关政策;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指标体系应当包括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名称应当一致,指标值应当衔接。
第九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的安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中需要付诸实施的具体工作计划。计划期为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上计划执行情况和本计划目标;
(二)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三)与本计划相配套的专项计划和重大项目;
(四)其他需要安排的重大事项。
第十条专项发展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安排,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指导特定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专项发展规划一般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编制,规划期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
规划相一致。
第十一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在下列领域编制专项发展规划:
(一)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土地、水、矿产等重要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三)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防灾减灾以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人口计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与公共服务;
(五)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六)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七)涉及特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宜;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领域。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情况确定编制专项发展规划的领域。第十二条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是对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细化和落实。编制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应当以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以市有关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为支撑。
第三章发展规划的编制与批准
第十三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计划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拟订规划草案。专项发展规划分为重点专项发展规划、一般专项发展规划。重点专项发展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的重要事项为对象编制的规划,其目录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发展改革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依据职责组织编制,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编制部门。一般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向同级发展改革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发展改革部门审核后确定;需要人民政府批准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一般专项发展规划由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拟订计划草案。
第十四条发展规划编制的立项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划名称、密级;
(二)规划编制依据、目的和意义;
(三)规划编制方式、时间进度、经费预算;
(四)其他相关事项。第十五条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拟订草案、衔接与论证、征求意见、审核与批准、公布等程序。
第十六条发展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将发展规划草案送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征求衔接协调的意见。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收到发展规划草案后,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反馈书面意见。
第十七条发展规划草案的衔接协调,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下级发展规划服从上级发展规划;
(二)专项发展规划服从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三)专项发展规划之间互不矛盾;
(四)专项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发展规划草案在衔接中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视不同情况,由同级人民政府、上一级发展改革部门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予以协调。
第十八条发展规划草案报请审核或者批准前,发展规划编制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出具书面论证报告。有关专项发展规划编制部门在组织专家论证时应当有发展改革部门参加。第十九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发展规划草案在报送审核或者批准前,发展规划编制机关应当通过公布规划草案、举行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二十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草案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在报送批准前,应当听取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对发展规划草案在衔接协调、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发展规划编制部门应当进行研究,合理的予以采纳。发展规划草案未经衔接协调、专家论证及征求意见的,不得报送审核、批准。
第二十二条编制发展规划草案,依法需要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规划编制机关应当会同环保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篇章、说明或者报告书。
第二十三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草案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专项发展规划一般在规划期的第一年完成编制和报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重点专项发展规划草案,经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一般专项发展规划草案,由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核批准;经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的,报人民政府批准。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草案,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报送市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第二十四条发展规划草案在报送审核、批准时,发展规划编制机关应当一并附送发展规划草案编制说明、专家论证报告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发展规划草案编制说明应当载明编制过程、衔接协调、专家论证和征求意见等情况,以及衔接协调、专家论证和征求意见中未予采纳的意见及其理由。
第二十五条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发展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由发展规划编制机关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发展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第二十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健全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加强评估与考核,协调解决发展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七条发展规划的实施应当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的计划、阶段性计划、推进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或者专项行动计划、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等。市、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发展规划由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其他发展规划由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并向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当确保发展规划约束性指标的完成;对列入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第二十九条发展规划的实施中期,发展规划编制机关应当组织评估,并向原批准机关报送评估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中期评估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半年执行情况报告,应当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发展规划期满后,发展规划编制机关应当组织评估,评估报告应当报送原批准机关备案。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确定重点专项发展规划开展评估,评估报告应当报送原批准机关备案。
第三十条发展规划评估应当遵循独立、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发展规划评估应当制定评估方案,评估方案包括评估目的、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时间等。发展规划评估可以委托有关专业机构承担。
第三十一条发展规划经批准后,未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或者修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展规划可以调整或者修订:
(一)上一级发展规划调整或者修订的;
(二)经过中期评估需要调整或者修订的;
(三)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发展布局进行重大调整的;
(四)经济社会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调整或者修订发展规划,由发展规划编制机关提出调整或者修订方案,并经过衔接协调、专家论证以及征求意见后,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核、批准和公布。
第三十二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发展规划编制、实施的监督检查,并将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纳入绩效评价与考核内容。监督检查情况和考核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
第三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发展规划之间存在矛盾的,可以向发展改革部门提出意见;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予以处理。对违反本办法编制、实施和管理发展规划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控告,有关部门在接到举报、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并予以反馈。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对依照本办法应当编制发展规划而未组织编制,或者未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编制、调整、修订发展规划的,由发展规划批准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领
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有关部门未按照发展规划确定的内容履行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造成重大损失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三十六条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和相关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在组织编制和实施发展规划的工作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