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打通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打通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打通镇位于綦江县南部,与贵州省习水县、桐梓县相邻,渝黔(万梨)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平均海拔高度900多米,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7个社区,131个村民小组,全镇户籍人口52300余人,常住人口近9万人,城镇化率达64 %。打通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盛产木瓜、香桂、板栗等。境内煤炭、铁矿石、石灰石、页岩、水能资源丰富,煤炭储藏量达15亿吨。是綦南首屈一指的工业强镇,境内有西南最大的动力煤生产企业——松藻煤电公司,另有矿山机械加工、电厂、水泥厂、砖厂等企业。
打通镇现代农业发达,商贸物流繁荣,2011年GDP实现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00万元,是重庆市经济“百强”镇、商业示范镇、重庆市中心镇、重庆市木瓜之乡、市级卫生镇和重庆市“最具人气”小城镇。面向未来,打通镇将抢抓綦江建区机遇,全面实施城建靓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五大发展战略,倾力打造松藻煤电公司后勤保障基地和綦江南部经济文化中心。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长远,高起点编制规划
我镇本着“立足长远、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先后聘市建筑设计院、市规划设计院、淮阴市园林规划处等单位专家到**实地勘察、论证,集思广益,构筑了打通集镇“四纵四横”的建设框架,后又经过多次修订,完善了《打通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集镇区面积由原来的170公顷规划为202公顷。在编制规划上,对市
场、商业街和小区布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规划不仅符合实际情况,易于操作,又凸现长远性,为小城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进度
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是要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我镇本着政府少花钱、办实事的原则,举社会之力,集民间资本。镇政府把资金主要用于街道水泥路建设上,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他们融资建房,并吸引本镇及外地大户到集镇建房,政府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占整个投资的1xxxx;对于下水道、彩砖、花坛等配套设施,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一律由集镇单位和居民承担,灯箱广告由机关单位出资置办。同时,我镇实行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吸引外地客商搞开发,强化政府引导,吸纳群众参与投资建设,解决了政府统一建设所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加快了建设进度。农贸大棚市场、商业一条街和住宅小区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开发商竞标兴建。原**供销社有一块场地长期闲置荒废,镇里通过引进武进客商投资30xxxx万元,进行开发建设,建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大棚综合市场,建成商品房56间,面积600xxxx米,铺设水泥路面175xxxx米,砌设市场经营柜台32xxxx,供电、供水等设施配套,全镇肉类、水产、熟食、干杂货、蔬菜、水果等摊点全部进棚集中经营,交易十分红火,周边县乡的群众也纷纷来这里交易,日交易额达xxxx多元。今年3月份,我镇又引进浙江客商对供销社长期荒废的另一块场地进行开发,兴建饮食服务一条街道,目前已即
将完工。这样,不仅缓解了资金困难,还推动了城镇建设,提高了建设品位。
(三)严格管理,维护小城镇形象
我镇始终强化小城镇管理工作。首先是成立组织,设立了**集镇管理监察中队和环卫所,集镇每条街道上都配备了垃圾桶,总量达135只,配置了垃圾车和洒水车等保洁工具,集镇居民户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和“文明卫生保证书”。对于影响集镇卫生、破坏集镇公共设施者予以严管重罚。成立了由人大牵头的环境卫生督查小组,除每星期一作为定期检查外,还不定期对各单位及居民的卫生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并对检查的情况进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曝光和处罚,实现集镇卫生管理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四)加快利用,活跃小城镇市场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镇始终把加快小城镇的利用、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细、抓实。提出了“五句话”口号: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进镇,用优美的环境吸引人进镇,用优惠的政策鼓励人进镇,用优质的服务感动人进镇,用强有力的手段推动人进镇。这样,不仅吸引了一大批人进镇经营,也使建起了房屋的集镇居民很快利用临街、临路的优势搞起了经营,小商品、建材、家禽交易等一些专业市场也日益活跃。
二、存在问题
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是小城镇环保问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严重滞后,没有环保设施,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城镇环境管理相对滞后,导致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生产生活废(污)水任意排放,垃圾废物随意倾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2是小城镇规划还显滞后。有的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有的开发建设方式也较为落后,综合开发率低,街景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筑物的设计都还单调,品位不高。
3是城镇功能不完善。小城镇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市场规模偏小、档次不高,金融、劳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集聚乡镇企业的能力较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整合力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1、要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规划小城镇时要有前瞻性,要聘请专家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产业特色和现有的建筑格局以及城镇今后的发展定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因素,留足发展空间,在编制规划时不能只考虑目前财政承受能力,应当把目光放远,对一时财政压力确实比较大的,一方面采取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战略。切忌为了追求短期政绩和眼前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2、要千方百计聚集镇区生产要素。农村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城镇要发展,就要有人气。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应举措确
保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一是出台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在镇区规划范围内购地建房的,在各项规费收取上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手段,更加优惠的价格,在办理证照、手续方面,要缩短批办流程,减化手续,热情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以增强城镇的吸引力。二是对农村大户房屋改建要加以控制,引导其进城镇建房购房,形成“人往街上聚、家往镇上搬”的热潮。三是加快城镇各类功能小区的规划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尽快完善城镇配套功能,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区建设,提升城镇的发展水平。
3、要加强环保工作。搞好小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规划,并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业发展等情况的不断变化,调整和完善有关规划,并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针对乡镇小城镇环保问题,设立环保机构,加强执法,开展环境整治。增加投入,添置必要的环保设施。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要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是支撑城镇发展的基础,是繁荣城镇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首先要壮大自身的产业基础。在壮大产业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在多业并举的同时,发展龙头产业,特别是要开发本地二、三产业中具有特色的项目,不断做大做强,不仅提高镇域经济的支撑力,还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
第二篇: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镇党委书记***
我们**镇地处宿迁、淮安“两市”“三县”交界处,是沭阳县的南大门。205国道从集镇中心纵贯南北。全镇辖1个居委会和8个行政村,3.2万人,其中集镇人口6251人。96年以前,集镇大多数是低矮的平房,土坯房也随处可见,并且仅有一条街可以用于集市贸易,街道狭窄、拥挤,挤占205国道经营、堵塞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近几年来,我镇积极响应市、县的号召,把抓好小城镇建设作为改变本镇经济落后面貌的战略措施之一,对集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开发。到目前,政府和居民总计投入5000多万元,已建成楼房1200多幢,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铺设水泥街道8条,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形成“四纵、四横”的新格局;建成一条商业街和一个农贸综合市场,建成钱宁商住小区和二中住宅小区,并在集镇北首205国道东侧落实一个工业集中区。集镇门面房利用率达98%,集镇区人口达1.2万人;镇区绿化面积达71.6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3.6万平方米。集镇初步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被评为省、市新型小城镇。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长远,高起点编制规划
我镇本着“立足长远、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先后聘请无锡市建筑设计院、淮阴市规划设计院、淮阴市园林规划处等单位专家到**实地勘察、论证,集思广益,构筑了**集镇“四纵四横”的建设框架,后又经过多次修订,完善了《**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集镇区面积由原来的170公顷规划为202公顷。在编制规划上,对市场、商业街和小区布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规划不仅符合实际情况,易于操作,又凸现长远性,为小城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进度
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是要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我镇本着政府少花钱、办实事的原则,举社会之力,集民间资本。镇政府把资金主要用于街道水泥路建设上,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他们融资建房,并吸引本镇及外地大户到集镇建房,政府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占整个投资的15%;对于下水道、彩砖、花坛等配套设施,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一律由集镇单位和居民承担,灯箱广告由机关单位出资置办。同时,我镇实行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吸引外地客商搞开发,强化政府引导,吸纳群众参与投资建设,解决了政府统一建设所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加快了建设进度。农贸大棚市场、商业一条街和住宅小区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开发商竞标兴建。原**供销社有一块场地长期闲置荒废,镇里通过引进武进客商投资300多万元,进行开发建设,建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大棚综合市场,建成商品房56间,面积6000平方米,铺设水泥路面1752平方米,砌设市场经营柜台324个,供电、供水等设施配套,全镇肉类、水产、熟食、干杂货、蔬菜、水果等摊点全部进棚集中经营,交易十分红火,周边县乡的群众也纷纷来这里交易,日交易额达6万多元。今年3月份,我镇又引进浙江客商对供销社长期荒废的另一块场地进行开发,兴建饮食服务一条街道,目前已即将完工。这样,不仅缓解了资金困难,还推动了城镇建设,提高了建设品位。
(三)严格管理,维护小城镇形象
我镇始终强化小城镇管理工作。首先是成立组织,设立了**集镇管理监察中队和环卫所,集镇每条街道上都配备了垃圾桶,总量达135只,配置了垃圾车和洒水车等保洁工具,集镇居民户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和“文明卫生保证书”。对于影响集镇卫生、破坏集镇公共设施者予以严管重罚。成立了由人大牵头的环境卫生督查小组,除每星期一作为定期检查外,还不定期对各单位及居民的卫生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并对检查的情况进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曝光和处罚,实现集镇卫生管理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四)加快利用,活跃小城镇市场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镇始终把加快小城镇的利用、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细、抓实。提出了“五句话”口号: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进镇,用优美的环境吸引人进镇,用优惠的政策鼓励人进镇,用优质的服务感动人进镇,用强有力的手段推动人进镇。这样,不仅吸引了一大批人进镇经营,也使建起了房屋的集镇居民很快利用临街、临路的优势搞起了经营,小商品、建材、家禽交易等一些专业市场也日益活跃。
二、存在问题
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是小城镇环保问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严重滞后,没有环保设施,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城镇环境管理相对滞后,导致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生产生活废(污)水任意排放,垃圾废物随意倾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2是小城镇规划还显滞后。有的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有的开发建设方式也较为落后,综合开发率低,街景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筑物的设计都还单调,品位不高。
3是城镇功能不完善。小城镇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市场规模偏小、档次不高,金融、劳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集聚乡镇企业的能力较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整合力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1、要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规划小城镇时要有前瞻性,要聘请专家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产业特色和现有的建筑格局以及城镇今后的发展定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因素,留足发展空间,在编制规划时不能只考虑目前财政承受能力,应当把目光放远,对一时财政压力确实比较大的,一方面采取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战略。切忌为了追求短期政绩和眼前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2、要千方百计聚集镇区生产要素。农村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城镇要发展,就要有人气。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应举措确保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一是出台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在镇区规划范围内购地建房的,在各项规费收取上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手段,更加优惠的价格,在办理证照、手续方面,要缩短批办流程,减化手续,热情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以增强城镇的吸引力。二是对农村大户房屋改建要加以控制,引导其进城镇建房购房,形成“人往街上聚、家往镇上搬”的热潮。三是加快城镇各类功能小区的规划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尽快完善城镇配套功能,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区建设,提升城镇的发展水平。
3、要加强环保工作。搞好小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规划,并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业发展等情况的不断变化,调整和完善有关规划,并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针对乡镇小城镇环保问题,设立环保机构,加强执法,开展环境整治。增加投入,添置必要的环保设施。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要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是支撑城镇发展的基础,是繁荣城镇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首先要壮大自身的产业基础。在壮大产业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在多业并举的同时,发展龙头产业,特别是要开发本地二、三产业中具有特色的项目,不断做大做强,不仅提高镇域经济的支撑力,还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灵璧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题目:搞活小城镇建设提升大发展水平
——关于高楼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姓名:杜新祥
学号:0934004466282
指导教师:马玉芳
2011年11月10日
搞活小城镇建设提升大发展水平
——关于高楼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摘要: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加快小城镇建设我镇在编制规划上,对市场、商业街和小区布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小城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本着政府少花钱、办实事的原则,严格管理,加快利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的文化经济中心。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运作管理利用
概述:
一、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通过本次调查,我镇小城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不断改进完善才能进一步发展提升。
二、调查对象:高楼镇委、镇规划办、引进客商、集镇村委会及村民
调查内容:小城镇建设现状、益处及问题
调查时间:2011年9月――10月
调查地点:高楼镇集镇及各村
调查方法: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我们高楼镇地处苏、皖两省,睢宁、灵璧、泗县三县交界处,全镇辖1个居委会和26个行政村,5.36万人,其中集镇人口8500人。96年以前,集镇大多数是低矮的平房,土坯房也随处可见,并且仅有一条街可以用于集市贸易,街道狭窄、拥挤,挤占道路经营、堵塞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会成本要低的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既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所以,近几年来,我镇积极响应市、县的号召,把抓好小城镇建设作为改变本镇经济落后面貌的战略措施之一,对集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开发。到目前,政府和居民总计投入800多万元,已建成楼房132幢,建筑面积达14800平方米;铺设水泥街道8条,形成“三纵、四横”的新格局;建成一条商业街和一个农贸综合市场,建成商住小区和住宅小区。集镇门面房利用率达99.4%,集镇区人口达1.48万人;镇区绿化面积达689.6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348.8平方米。集镇初步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长远,高起点编制规划
我镇本着“立足长远、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先后聘请江阴市建筑设计院、淮安市规划设计院、淮安市园林规划处等单位专家到高楼实地勘察、论证,集思广益,构筑了高楼集镇“三纵四横”的建设框架,后又经过多次修订,完善了《高楼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集镇区面积由原来的230公顷规划为256公顷。在编制规划上,对市场、商业街和小区布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规划不仅符合实际情况,易于操作,又凸现长远性,为小城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进度
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是要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我镇本着政府少花钱、办实事的原则,举社会之力,集民间资本。镇政府把资金主要用于街道水泥路建设上,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他们融资建房,并吸引本镇及外地大户到集镇建房,政府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占整个投资的26%;对于下水道、彩砖、花坛等配套设施,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一律由集镇单位和居民承担,灯箱广告由机关单位出资置办。同时,我镇实行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吸引外地客商搞开发,强化政府引导,吸纳群众参与投资建设,解决了政府统一建设所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加快了建设进度。农贸市场、商业一条街和住宅小区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开发商竞标兴建。原高楼供销社有一块场地长期闲置荒废,镇里通过引进无锡客商投资3684万元,进行开发建设,建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综合市场,建成商品房56间,铺设水泥路面357米,供电、供水等设施配套,全镇肉类、水产、熟食、干杂货、蔬菜、水果等摊点全部集中经营,交易十分红火,周边县乡的群众也纷纷来这里交易,日交易额达120多万元。今年3月份,我镇又引进浙江客商对供销社长期荒废的另一块场地进行开发,兴建饮食服务一条街道,目前正在兴建。这样,不仅缓解了资金困难,还推动了城镇建设,提高了建设品位。
(三)严格管理,维护小城镇形象
我镇始终强化小城镇管理工作。首先是成立组织,设立了高楼集镇管理监察中队和环卫所,集镇每条街道上都配备了垃圾桶,总量达146只,配置了垃圾车等保洁工具,集镇居民户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和“文明卫生保证书”。对于影响集镇卫生、破坏集镇公共设施者予以严管重罚。成立了由人大牵头的环境卫生督查小组,除每星期一作为定期检查外,还不定期对各单位及居民的卫生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并对检查的情况进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曝光和处罚,实现集镇卫生管理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四)加快利用,活跃小城镇市场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镇始终把加快小城镇的利用、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细、抓实。提出了“五句话”口号: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进镇,用优美的环境吸引人进镇,用优惠的政策鼓励人进镇,用优质的服务感动人进镇,用强有力的手段推动人进镇。这样,不仅吸引了一大批人进镇经营,也使建起了房屋的集镇居民很快利用临街、临路的优势搞起了经营,小商品、建材、家禽交易等一些专业市场也日益活跃。
二、存在问题
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小城镇规划还显滞后,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有的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有的开发建设方式也较为落后,综合开发率低,街景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筑物的设计都还单调,品位不高。
人员一直没有进入事业编制,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长期难以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小城镇环保问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严重滞后,没有环保设施,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城镇环境管理相对滞后,导致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生产生活废(污)水任意排放,垃圾废物随意倾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力匮乏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城镇功能不完善。小城镇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市场规模偏小、档次不高,金融、劳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集聚乡镇企业的能力较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整合力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1、要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
规划小城镇时要有前瞻性,要聘请专家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产业特色和现有的建筑格局以及城镇今后的发展定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因素,留足发展空间,在编制规划时不能只考虑目前财政承受能力,应当把目光放远,对一时财政压力确实比较大的,一方面采取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战略。切忌为了追求短期政绩和眼前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2、要千方百计聚集镇区生产要素。
农村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城镇要发展,就要有人气。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应举措确保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一是出台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在镇区规划范围内购地建房的,在各项规费收取上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手段,更加优惠的价格,在办理证照、手续方面,要缩短批办流程,减化手续,热情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以增强城镇的吸引力。二是对农村大户房屋改建要加以控制,引导其进城镇建房购房,形成“人往街上聚、家往镇上搬”的热潮。三是加快城镇各类功能小区的规划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尽快完善城镇配套功能,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区建设,提升城镇的发展水平。
3、要加强环保工作。
搞好小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规划,并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业发展等情况的不断变化,调整和完善有关规划,并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针对乡镇小城镇环保问题,设立环保机构,加强执法,开展环境整治。增加投入,添置必要的环保设施。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5、要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是支撑城镇发展的基础,是繁荣城镇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首先要壮大自身的产业基础。在壮大产业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在多业并举的同时,发展龙头产业,特别是要开发本地二、三产业中具有特色的项目,不断做大做强,不仅提高镇域经济的支撑力,还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
6.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参考资料:
1、《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2、向春玲:《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央党校讲课课件。
3、仇保兴著:《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4、中国建设报《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2006-2-25
第四篇: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大余县樟斗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刘燕平学号:***10
摘要: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由于小城镇建设是复杂、系统、长远的社会性工程,所以,应当对其中一些内在的并互为联系的问题有明确的指导思路: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承担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性组织和商业性组织,小城镇中的主导性产业与多样性产业问题,实现人口向小城镇聚集与适宜的政策,等等。对以上问题如能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并正确处理,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就会有大的发展,城镇化步伐就会大大加快。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人口;产业;政策
樟斗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北部,距县城48公里,东接新城镇、南康区,南临池江镇、青龙镇,西靠左拔镇,北连崇义县,面积89.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19.11亩,人均0.54亩;山林面积13.38万亩,人均15.68亩。全镇现辖双伏、樟斗、下横、横江、蕉坑、下垄等6个行政村,村干部25人。
近些年来,樟斗镇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紧扣招商引资工作中心,突出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抓好油茶、花卉、甜玉米、毛竹、工业速生林五项富民产业,特别是抓好特色产业油茶的开发利用,统筹城乡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新农村建设中,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着力解决过去农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效果,村镇面貌为之一新。在产业发展上,通过抓好五项富民产业基地的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2010年全镇财政收入为302.19万。其中国税123万,地税278万,契税1.19万。
昔日的樟斗镇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乡容乡貌曾一度呈现杂乱无章的状态。近年来,樟斗镇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使小城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机制
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将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深入扎实抓好城镇建设工作,党委、政府制订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分析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城镇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党政主要领导经常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二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主抓副职任副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城镇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宣传、动员、监督等多项工作推进组,明确工作职能职责,加强对城镇建设与管理的领导,形成上下联动、有效协调的组织机构网络,使城镇建设工作呈现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形成了财政拨款、群众集资、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的城镇建设管理投入机制,有力地保证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制订地方性法规,保证城镇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镇党委、政府结合刘集实际,制定了《樟斗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樟斗城镇建设管理处罚办法》等制度,出台了《樟斗镇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方案》、《卫生文明公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小城镇建设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夯实基础,建管并举,全力塑造靓丽村镇新面貌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城镇加强综合管理的基础。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牢固树立抢抓意识,以文明城镇创建为龙头,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指导思想,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抓起,规划、建设、整治、管理四管齐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城镇面貌的根本性变化,初步建成了一个集商业、工业、居住、教育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给排水和电力通讯设施完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一个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招商引资的新型城镇。为发挥中心城镇的带动辐射作用,使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加大规划管理力度,投资3万元,完成了樟斗镇总体修编及七个中心村的详细规划,为城镇规划和建设进行了战略定位。将2015年确定为“小城镇建设攻关年”,全面启动和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紧抓机遇,对樟新公路进行了亮化、美化。2015年全镇新修、翻修道路10余公里,累计完成城镇建设项目7个、投资1000多万元,其中投资600万元的市场连接路门面房开发项目预计年底可全面竣工,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提升了城镇的品位。这些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改善了城镇形象,为群众营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环境优美、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城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彻底改变过去多头管理,分散建设的局面,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体制,使住宅建设逐步向二三产业用房发展,重 2 点开发商贸小区,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搞好交通、通讯、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樟斗镇采取公助民集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70万元,共修4条6公里的“便民路”。实施了集镇“排水工程”,建设地下排水管道,较好地解决了镇区排水难题。对沿街建筑进行综合改造和粉饰,对商业性牌匾、广告牌进行专项整治;在镇区主干道两侧绿化带种草植树。投资50万元实施了道路光亮工程,安装了路灯。
(四)强化管理,抓好城镇环境整治
“三分建,七分管”。城镇面貌如何,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为此,我们把加强城镇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依法管理约束机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成立樟斗镇环卫队。实施“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五化工程,开展文明城镇“三个五工程”。即:镇区镇容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秩序、食品卫生秩序等五项综合整治工程;马路市场管理、街道卫生保洁、镇容卫生管理、交通秩序整治、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等措施。二是对环卫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投资40万元购买了两辆垃圾周转车,大力推行垃圾定点投放和定时收集,推行环卫清扫、保洁、清运承包新体制,组建了9人的卫生监督员队伍,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干部、职工、学生清理“白色”垃圾,镇区环境卫生状况彻底改观。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强群众的规划意识、绿化意识、环卫意识,使群众在参与城镇管理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为实现城镇的长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规划滞后,建设质量不高。一是规划水平不高。在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点、设计和建设的先后顺序上没有依据。二是缺乏区域性合理布局。只重视规模的扩张,忽略整体效应的发挥。三是规划管理薄弱。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建设,过分迁就投资者的需求,没有良好的竞争机制。四是建设质量不高。建筑分布比较零散,普遍为一楼一底的火柴盒式的房子,缺乏独特的城镇文化特色和风格。
2、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近几年,樟斗镇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虽比前些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与全县其他城镇相比,相差甚远。其原因主要是:一是信贷支持难,争取信贷资金投入举步维艰。二是个人投资积极性不高。对个人投资缺乏一套完整、合理的机制,导致部分群众改造、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顾虑心太大,不愿过多投入,难以满足现代小城镇建设的需要。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小城镇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群众”等“国家”、“政府”等“上级”、“干部”等“开发商”的情况。
3、环境欠优,配套政策滞后。一是环境卫生工作起点低,办法不多,存在“四不畅”,即清理不畅、管理不畅、宣传不畅、经费不畅,致使环境卫生工作压力大,整体效能不高,城镇环境卫生状况仍未根本好转。二是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不到位。3 没有一套完整的,涉及小城镇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招商引资等方方面面的实施办法和优惠政策。
4、管理不力,对外形象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部分群众文明素质不高,城镇意识淡薄,行为习惯不良,给城镇管理特别是基础设施管理和卫生管理带来难度;城镇综合执法人员较少,管理执法难度大,小商小贩仍沿街叫卖,过往车辆仍乱停乱放。
三、几点建议
1、抓认识,创新经营理念,明确整体工作思路。一要强化领导,在实干上下功夫。要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进一步强化相应的领导班子,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整体推进,最终形成领导谋划小城镇建设,干部思索小城镇建设,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城镇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更新观念,在发展上下功夫。要把小城镇建设摆到与工业、农业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抓。要充分利用刘集的区域、交通和资源优势,与培育城镇市场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发展全乡经济相结合,把其建成政治、经济、商贸流通中心。三要落实规划,在特色上下功夫。要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产业互动,突出特色”的原则来具体落实规划,把规划细化到块、到点,并引导业主和群众在建设上突出规模和档次,形成具有深刻内涵、独具特色的小城镇。
2、抓机遇,发挥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全乡经济。紧抓机遇,立足实际发挥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培育骨干项目支撑小城镇发展,增添小城镇建设的活力和后劲。一是抓好工业建设。继续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全程服务意识,落实党政领导联系项目责任制,壮大产业,壮大财力,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二是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加快刘集乡长兴奶牛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奶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进程,提升产业品位和效益。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和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獭兔、肉鸡、肉牛等特色养殖业,使特色养殖成为新的增收亮点。三是抓好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农贸市场的作用,利用区位优势,靠市场牵动和活跃城镇经济。
3、抓载体,创新投入机制,确保建设资金投入。坚持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部门投入和招商引资投入等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政策引导。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各种方式参与建设、经营和管理。二是科学规划。搞好分区规划,既确保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又对城镇的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和重点建设等进行科学明确的定位。三是部门支持。以工代赈、建设、交通、水利、扶贫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金融机构应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小城镇建 4 设。
4、抓改革,兑现优惠政策,调动群众建设积极性。尽快出台经营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既结合上级政策,又根据本乡实际,及时制定各项管理政策、优惠的投资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投资回报率。
5、抓管理,增强发展活力,推进城镇健康发展。一是搞好规划管理。强化精品意识,突出小城镇的品味和特色,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二是抓好城镇管理。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引导他们用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改造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及生活习惯。加强小城镇环境和治安工作,采取强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对小城镇的环境面貌和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克服脏、乱、差现象,保证城镇面貌和社会秩序稳定。
总之,近年来樟斗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城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要进一步制定加快城镇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小城镇建设再上新水平。
参考文献
[1] [2] [3] [4] 高潮.小城镇建设运筹与管理实务全书[M].新华教育出版社.郭成,陈爱国,石谦.MPA肯尼迪模式政府城镇建设管理经典[M].吉林出版社.王俊英.促进北京郊区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北京农业信息网.刘广田.中国小麦品质问题与科研主攻方向[J].农业信息探索,2000,(2):9-11.
第五篇: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使小城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机制。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快实施渠北中心城镇建设战略,将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1、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深入扎实地抓好城镇建设工作,党委政府制订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分析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城镇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二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任副组长及党政班子成员组成的城镇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能职责,加强对城镇建设与管理的领导,形成上下联动、有效协调的组织机构网络,使城镇建设工作呈现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形成了财政帮扶、单位自筹、群众集资、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的城镇建设管理投入机制,有力地保证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制订地方性法规,保证城镇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省、市、区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顺河镇实际,镇党委、政府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建设管理处罚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出台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卫生公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小城镇建设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夯实基础,建管并举,全力塑造靓丽镇区新面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城镇加强综合管理的基础。面对新世纪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中心乡镇的优势和区位优势,牢固树立抢抓意识,以文明城镇创建为龙头,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做法,从居民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抓起,规划、建设、整治、管理四管齐下,经过不懈的拼搏,实现了城镇面貌的根本性变化,初步建成了一个集商业、工业、居住、教育等功能完善的、布局合理的、给排水和电力通讯设施完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一个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招商引资的新型城镇。
为发挥渠北中心乡镇的带动辐射作用,实行“镇村两级”建管并举,使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资金的投入也逐年增加。通过镇容管理,改善城镇形象,为群众营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环境优美、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彻底改变过去多头管理,分散建设的局面,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体制,使住宅建设逐步向二三产业用房发展,重点开发商贸小区、居民小区,发挥经济 1
和社会效益。搞好交通、通讯、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镇区部分道路长年积水,泥泞不堪,“行路难”成了困扰居民群众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顺河镇采取公助民集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投资80万元,共修2条4公里的“便民路”。为解决镇区排水问题,实施“排水工程”,建设500米地下排水管道,较好地解决了镇区排水难题。对沿街建筑进行综合改造和装饰,在街道、学校、各单位门前种草植树,绿化面积达10万平方米;对商业性牌匾、广告牌进行专项整治;在镇区街道绿化带种草植树;如今,当你漫步在顺河镇街头,便会深切感受到这个小城镇路宽了,楼多了,夜亮了,镇更绿更美了。
(四)强化管理,抓好镇村环境整治“三分建,七分管”。城镇面貌如何,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为此,我们把加强城镇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依法管理约束机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成立顺河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加大管理力度,全面负责全镇环境卫生的管理。实施“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五化工程,开展文明乡镇“三个五工程”。即:镇区镇容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秩序、食品卫生秩序等五项综合整治工程;马路市场管理、街道卫生保洁、镇容卫生管理、交通秩序整治、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等五项推进工程;宣传动员、治理整顿、检查验收、总结评比等五项措施。二是对环卫体制进行改革,大力推行垃圾袋装化、容器化管理,实行定点投放和定时收集,推行环卫清扫、保洁、清运新体制,组建了村居保洁员队伍,3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队伍和每月督查检查制度。镇区各单位包片包区负责,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累计投入资金85万元,出动车辆上万台次,人员万余人次,清运生产生活垃圾532余吨,镇区环境卫生状况彻底改观。
(五)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居民的规划意识、绿化意识、环卫意识,使居民养成适应中心城镇要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使居民在参与城镇管理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为实现乡镇的长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规划滞后,建设质量不高。一是规划水平不高。仅限于用地布局的控制,在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点、设计和建设的先后顺序上没有依据。二是缺乏区域性合理布局。只重视规模的扩张,忽略整体效应的发挥。三是规划管理薄弱。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建设,过分迁就投资者的需求,没有良好的竞争机制。四是建设质量不高。建筑分布比较零散,普遍为一楼一底的火柴盒式的房子,缺乏独特的城镇文化特色和风格。
2、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近几年,全镇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虽比前些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与全市其他城关镇相比,相差甚远。其原因主要是:一是信贷支持难。由于在银行融资的条件十分苛刻,使争取信贷资金投入举步维艰。二是个人投资积极性不高。对个人投资缺乏一套完整、合理的机制,导致部分居民改造、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顾虑心太大,不愿过多投入,难以满足现代小城镇建设的需要。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小城镇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居民”等“国家”、“政府”等“上级”、“干部”等“开发商”的情况。
3、环境欠优,配套政策滞后。一是环境卫生工作起点低,办法不多,存在“五不畅”,即清理不畅、管理不畅、宣传不畅、经费不畅、收费不畅,致使环境卫生工作压力大,整体效能不高,乡镇环境卫生状况仍未根本好转。二是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不到位。没有一套完整的,涉及小城镇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招商引资等方方面面的实施办法和优惠政策。
4、管理力度不足,对外形象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部分居民文明素质不高,城镇意识淡薄,行为习惯不良,给城镇管理特别是基础设施管理和卫生管理带来难度;乡镇综合执法人员执法难度大,管理难度大,小商小贩仍沿街叫卖,居民仍乱搭乱建、过往车辆仍乱停乱放等现象存在。
三、几点建议
1、抓认识,创新理念,明确整体工作思路。一要强化领导,在实干上下功夫。要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进一步强化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重点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分设宣传报道、监督检查、经费保障等专项推进组,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整体推进,最终形成领导谋划小城镇建设,干部思索小城镇建设,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城镇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更新观念,在发展上下功夫。要把小城镇建设摆到与工业、农业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抓。要充分利用镇的区域、交通和资源优势,与培育城镇市场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发展全镇经济相结合。三要落实规划,在特色上下功夫。要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产业互动,突出特色”的原则来具体落实规划,把规划细化到块、到点,并引导业主和居民在建设上突出规模和档次,形成具有深刻内涵、独具特色的小城镇。
2、抓机遇,发挥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全镇经济。紧紧抓住全镇小城镇建设重点乡镇,立足实际发挥渠北中心乡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培育骨干项目支撑小城镇发展,增添小城镇建设的活力和后劲。一是抓好顺河镇工业建设。继续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全程服务意识,落实党政领导联系项目责任制,壮大产业,壮大财力,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三是抓好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农贸市场的作用,利用区位优势,靠市场牵动和活跃城镇经济,把顺河镇建成周乡镇的物资集散地。
3、抓载体,创新投入机制,确保建设资金投入。坚持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部门投入和招商引资投入等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政策引导。大力推进顺河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进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各种方式参与建设、经营和管理。二是经营生财。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搞好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既确保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又对城镇的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公用设施和重点建设等进行科学明确的定位。三是部门支持。以工代赈、建设、交通、水利、扶贫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顺河镇小城镇建设;金融机
构应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小城镇建设。
4、抓改革,兑现优惠政策,调动居民建设积极性。尽快出台经营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既结合上级政策,又根据本镇实际,及时制定房屋拆迁政策,降低小城镇建设成本;制定小城镇管理政策,切实优化顺河镇对外形象;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并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如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实行有偿使用,调动业主参与积极性,提高投资回报率。
5、抓管理,增强发展活力,推进城镇健康发展。一是搞好规划管理。认真抓好顺河镇城镇二轮规划修编,强化精品意识,突出小城镇的品味和特色,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二是抓好城镇管理。加强对城镇居民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引导他们用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改造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及生活习惯。加强小城镇环境和治安工作,采取强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对小城镇的环境面貌和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克服脏、乱、差现象,保证城镇面貌和社会秩序稳定,发挥好顺河镇在小城镇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总之,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乡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制定加快渠北中心乡镇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小城镇建设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