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
牢牢把握富民强市跨越发展战略机遇 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9月15日)
夜 礼 斌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昭通市出席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起点上把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圆满完成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富民强市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立足推进科学发展,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充实完善发展思路,有效应对困难挑战,取得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民主政治稳步发展、文化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显著成绩,谱写了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70.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79.6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由3367元增加到7193元,年均增长1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8.5亿元增加到25.6亿元,年均增长2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93.4亿元增加到356.1亿元,年均增长30.7%,五年累计完成10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569元增加到12295元,年均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00元增加到2768元,年均增长16.3%。三次产业比重由25︰36.9︰38.1调整为19.6︰46.1︰34.3。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事关昭通跨越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昭待公路、水麻高速和8条通县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县县通高等级公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达目标即将实现。成贵铁路过境段援建扎实开展,新机场迁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水富港扩建完工投入使用。昭阳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各县县城和特色、重点集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由17.2%提高到21%。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五小”水利工程近10万件,水利有效灌溉保证率由26%提高到33.7%。金沙江水电援建和中小水电、火电开发进展顺利,五年新增装机容量102.9万千瓦。
——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行政管理、农村综合制度、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等改革深入推进,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成功举办第十四届重庆经济协作区市长联席会,扎实开展“300浙商进昭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迈出坚实步伐。争取上级和外部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广泛利用各方力量、各种资源促进昭通跨越发展的成效充分显现。
——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五
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努力构建和谐昭通。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切实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充分发挥。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民主党派稳步发展,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民族团结和谐更加巩固。宗教事务依法有序开展,外事侨务工作不断加强。依法治市战略深入实施,平安创建活动继续深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形成常态。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打牢全市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化建设“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农家书屋、农家文化大院等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进,市广电中心、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文学艺术全面繁荣,昭通作家群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全面起步、积极推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惠及全市各族 人民。“普九”目标圆满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不断拓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大幅提高。残疾人事业有序开展。城镇廉租住房和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消除农村茅草房成效明显,2008年以来共实施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消除农村茅草房21万余户,城乡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10.6万城镇居民和48.07万农村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加大,计划生育率提高到86%。扶贫攻坚扎实推进,五年累计解决和巩固48.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着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七彩云南〃昭通保护行动”深入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扎实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实效,森林覆盖率由26.6%提高到32.6%。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人口、资源和环境进一步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组织保障作用明显提升。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组 织保障更加坚强有力。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掀起热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完成,“三级联创”和“云岭先锋”工程继续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创先争优”扎实推进,“远学杨善洲,近学身边先进人物”和“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蓬勃开展,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着力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全委会作用,党内民主建设有序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少数民族、妇女、非中共党员和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组织工作满意度和选人用人公信度大幅提升。县、乡党委换届圆满完成。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基本形成,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明显增强。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权力运行得到有效监督,贪腐者和诬告者受到严厉惩处,继续保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今年适逢昭通撤地设市十周年。这十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昭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十年。十年来,昭通各族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苦拼实 干、奋发图强,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富民强市新篇章,铸就了跨越发展新辉煌,古老的乌蒙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3年,面对雨雪冰冻、特大干旱、“5〃12”地震波及、金融危机冲击等困难和挑战,我们从容应对、化危为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前七年的总和,工业总产值是前七年总和的1.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前七年总和的1.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分别是前七年总和的1.2倍和1.4倍。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28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5亿元,均为前七年总和的2.4倍。
同志们,昭通的变化有目共睹,昭通的发展振奋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开拓进取、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苦拼实干、奋勇争先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昭部队、武警官兵和所有关心昭通发展的各界人士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昭通市委,向所有为昭通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昭通建设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市委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取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和体会:只有坚持从昭通“三个并存”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实施“12346”的发展思路,才能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我们始终坚持把“富民”作为奋斗目标,把“强市”作为首要任务,把“跨越”作为根本要求,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沉心静气打基础、聚精会神搞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坚持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方式,才能从容应对困难挑战、赢得发展先机。我们始终坚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昭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投资拉动为主不松劲,坚持第二产业带动为主不动摇,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推动发展不走样。只有坚持把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聚集发展要素、拓宽发展空间。我们始终坚持加大争取协调力度,理顺各方关系、赢得各界支持,既充分激发内部活力,又广泛争取外部支持,实现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转变,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活力。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增强人 民群众的自信心和幸福感。只有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切实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坚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作风,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跨越。我们始终坚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不甘落后、比学赶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干事业,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抓落实,努力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和时代的检验。只有坚持营造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才能形成万众一心、共同推进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各班子、各部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广泛凝聚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上下一心、共促发展。只有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才能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在充分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支柱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人口基数大,控制人口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任务艰巨;社会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维护稳定形势严峻;少数党员干部精神懈怠,工作、思想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党风廉政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科学研判形势,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当前,世情、国情、省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推进跨越发展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昭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五至十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立足昭通、放眼全国,把昭通臵身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来审视、定位和谋划,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是昭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而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尚处于较低层次,如期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艰巨。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同步跟上全国、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以百倍于人的努力,自加压力、奋起直追,走出一条超常规、赶超式、跨越式发展道路。
今后五年,是昭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当前,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发展不足、不充分、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依然突出;统筹兼顾的力度逐步增强,但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明显改善,但基础设施滞后的“瓶颈”仍未完全消除;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大增强,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资源开发全面推进,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效益显现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但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现状还未根本改变;民生全面改善,但社会事业基础差、欠账大的问题仍然突出;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但构建和谐昭通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少数干部群众仍然存在安于现状、求稳怕乱的思想。总体上看,昭通“三个并存”的基本市情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目前仍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今后五年,是昭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黄金期。昭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为昭通发展大通道经济拓展了广阔空间。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党中央、国务院把包括昭通在内的乌蒙山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扶持,为昭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改善民生和扶贫攻坚迎来了重大机遇。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昭通发挥独特区位和人力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昭通丰富的矿产、生物、人力资源以及大型水电、火电基地的相继建成,日益改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市干部群众思改革、谋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为跨越发展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基础,汇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扩大经济总量为目标,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全市“411”发展定位,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朝着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迈进。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坚持科学和谐发展一个主题;抓住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体制机制两个关键;打牢交通通讯、水利设施、城镇建设三个基础;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发展烟草、能源、煤化工、矿冶建材、农特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六大产业。着力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山区经济与水域经济、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城镇经济与乡村经济联动发展,加快乌蒙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脱贫步伐,突出大交通、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大扶贫和城市大建设,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挺进长江经济带,全力推进昭通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400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省的排名位次显著上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社会公 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极大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蓝图振奋人心,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抓住难得机遇,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昭通。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盼,也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更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必须担当的神圣使命。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奋进,再创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新辉煌
推动富民强市跨越发展,既是加速昭通赶超崛起的现实需要,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一)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夯实跨越发展的物质基础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按照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的要求,到2015年,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55.7︰32.9;将农牧副之间的比例调整为30︰40︰30,粮经种植比例调整为60︰40。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坚持合理布局、产业支撑、集约发展,尽快形成一圈一轴一带一片区一门户“五个一”的生产力布局,即以昭鲁一体化为重点的昭鲁彝大一小时经济圈;以昆水公路和内昆铁路为依托的昭水发展轴;沿金沙江热区资源经济带;镇雄、威信特色经济片区;把水富县城建设成为云南参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合作的重要门户城市。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首要位臵,全面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开发式扶贫,确保实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全力支持金沙江水电开发,加大风能开发力度,做大做强能源产业。积极推进电矿结合,着力培育煤化工、硫磷 化工、矿冶建材等产业。巩固提高烟草及配套产业,积极培育天麻、苹果等生物产业。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坚持一手抓重大项目建设,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全面推进的格局。扎实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新型工业化核心区和工业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支持物流、金融、信息产业和面向民生的商贸、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坚持把昭通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相融合,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峡谷风光旅游、古镇旅游、人文景观旅游,尽快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我市新的支柱产业。
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原则,把昭鲁一体化作为滇东北城市群建设的核心区域,加快昭阳中心城市、各县县城和特色重点集镇建设;坚持把加强耕地保护与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城乡建设向山地发展、工业园区向山地布局,走山地、山水、生态型城镇的发展道路,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符合昭通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全面提高城镇经营管理水平,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力争到2015年末,将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35%以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通乡油路、通达工程,全力援建成贵、渝昆、昭攀 丽、隆黄铁路,积极争取水富港国家一类内陆口岸设立和推进港口扩建,全面完成昭通机场迁建工作,构建区域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昭鲁大型灌区和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完成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努力提高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加强骨干电网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尽快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进一步完善通讯基础设施,提高城乡通讯保障能力。
迅速掀起“桥头堡”建设新高潮。昭通作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开展对内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节点,必须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战略机遇,努力融入区域一体化开放发展新格局,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新型载能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成为中国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云南通往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和中国内地的双向大走廊。坚持按照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项目责任具体化的总要求,切实加强对“桥头堡”建设的领导,形成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工作格局,研究、储备、实施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迅速掀起建设高潮,努力在全省“桥头堡”建设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着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全面推动社会领域的改革,提升社会管理的 科学化水平。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既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型、劳动密集型、节能环保型、外向型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又要推出一批具有昭通特色和竞争力的战略品牌,努力占领外部市场。坚定不移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优化服务环境,不断提高项目履约率。进一步加强和上级部门的汇报衔接,在资金、项目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使昭通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更好地凝聚发展合力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健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真做好宗教工作。加强对人民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
全面实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规划,努力营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健全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的长效机制。
(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全市人民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培育和弘扬传承文明、团结奋进,热爱家园、敬业奉献,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新时期昭通精神,大力宣传本土英雄、劳动模范和历史文化,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自信心、自豪感,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农家文化大院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建设“百千万工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加强对昭通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加大对各类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力度,推进昭通文学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健全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全面掌握社情舆情,及时回应社 会关切,牢牢把握宣传舆论主动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推介昭通优势资源,展示昭通良好形象,在扩大影响力上取得新成效。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全市人民共享
全面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巩固义务教育,突出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教中心建设,尽快实现师专“专升本”目标,重视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努力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合理配臵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收入。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善养。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力争今年内基本消除茅草房,使广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完善城乡低保,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体系。有序推进移民搬迁安臵,完善移民后扶机制,加快移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更加重视和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众,使和谐、文明的阳光普照乌蒙大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使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尽快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着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等社会应急体系。强化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着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平安昭通”创建,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安心、放心、开心。
(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土地、矿产、水资源高效利用。深入推进“七彩云南〃昭通保护行动”,加大金沙江流域环境污染和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继续实施好“长治”、“天保”、退耕还林、“草原生态保护 补助奖励”工程,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力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昭通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这一论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完善各级各部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校的阵地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干部教育培训载体,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把理论学习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 22 的学风,把学习理论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来解放思想、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来解放思想、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来解放思想,始终做到思想上永不僵化,工作上永不停滞,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昭通的大发展。
(二)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着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一心、班子和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强领导集体,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双百双千”创建活动,统筹推进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努力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努力建设一支能担当起推 进昭通跨越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意发挥不同年龄层次干部的积极性;积极培养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各项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形成创新人才充分涌现、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三)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扎实推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大力弘扬埋头苦干、务求实效的良好风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大力弘扬和谐包容、团结干事的良好作风,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用真挚的情感增进团结,形成万众一心促发展的生动局面和强大合力。不断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等优良传统,并使之转化为每一名党员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坚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 24 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使广大党员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持久地开展“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永远为人民奋斗的不懈追求,以优良的作风和突出的实绩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爱戴。
(四)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认真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加强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健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内部沟通和每月工作安排制度。继续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和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
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中,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坚持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尊严,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五)坚持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和倡导自律、公正与廉洁从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进一步健全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各种违纪违法案件。认真查处诬告、诽谤案件,旗臶鲜明地保护和调动好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未来五年,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奋勇前进,为夺取富民强市跨越发展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市第三次党代会
武威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新华网甘肃频道(11-02 18:02:43)来源:武威日报
11月1日上午,市政府党组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对即将提交市人代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讨论。会议要求,要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上来,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奋力开创武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志勋主持会议。
市委常委、副市长周晓红,副市长张效林,市长助理、市农牧局局长宗瑞谦,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邹志坚参加会议。
副市长杨德智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市第三次党代会是在我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武威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火荣贵同志所作的报告务实创新,催人奋进,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符合武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符合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市政府党组各成员及政府全体人员要紧紧围绕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抓好落实,全力以赴推动武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会议要求,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代会精神。市政府党组各成员及政府全体人员要将学习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代会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二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要按照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激发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三要创新思路,锐意进取,扎实抓好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的贯彻落实。要通过调查研究抓落实。要认真梳理各自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找准工作不足,提出具体措施;要超前谋划抓落实。要把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与超前谋划明年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吃得透、想得清、理解明,积极研究、提前谋划好明年的工作;要破解难题抓落实。要正视差距,认真研究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竭力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在破解难题中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过硬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要培养典型抓落实。要积极发现和培养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典型的事迹和榜样的力量,鼓舞全市上下积极投身实施三大战略的生动实践;要加强廉政建设抓落实。要严肃党的政治纪律,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营造风正、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环境。(
第三篇:学习市第三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学习**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2011年8月23日,中国共产党**市第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这次会议是在我市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回顾总结了市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研究确立了我市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具体任务。是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会上,**书记作了工作报告,他指出: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受严峻考验、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五年,是我市各项事业跨越推进、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今后五年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全面实施“五三发展战略”,建设科学发展新**;主要奋斗目标是:加快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抓手,以园区和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速度”和“**模式”;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和改进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他说,实施“五三发展战略”,加快转型跨越发
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
平。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水平;推
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基层党组织建
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斗争。
通过对**书记报告的学习,使我深刻领会了此次党代会精
神;更加充分地认识了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也使我对**
市今后五年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关键措施以及**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充满了信心,充
满了期盼。另外,我还听取了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代表市纪律
检查委员会向大会作的题为《**》的工作报告,并当选为**市纪
委委员,作为一名市纪委委员、纪委书记,我深刻体会到了纪检
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并下定决心要把市党代会精神落实到**的纪
检监察工作实际中来,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以**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县委十二次党
代会提出的四大目标、五项工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确保
县委、政府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要加强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
推进的跟踪监察,确保项目稳步推进,真正为全县政治稳定和经
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二是要围绕县委出台的《关于在全县开展作风整顿专项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团结奋斗”为今年作风建设的核心,按照市
委杜书记提出的“认真务实、立说立行、团结战斗”和“勤政、作风、履职”的要求,扎实有效地进行作风整顿。要围绕作风建
设,进一步加大明查暗访力度,狠刹“闲话风、吃喝风、玩乐风”,深入治理整顿会风,治理整顿吃拿卡要风。要对机关干部无故不
到岗、到岗不工作的现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违反省纪委“五个不准”和县纪委“十二不准”的行为、部分干
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要加强干部队伍
作风建设,树一批“勤廉优”典范,抓一批“庸懒散”典型,把
治庸治懒治散作为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
散正风气,进一步提升士气,增进团结,共谋发展。
三是要围绕群众反响强烈的人和事,加大对重点部门和重点
领域执法检查,进一步拓宽案源,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要加
大农村涉纪信访问题的排查,真正将农村问题解决在基层,将上
访群众吸附在当地。要继续完善信访制度,形成抓好农村信访问
题的长效机制。
四是要围绕农村和谐稳定,继续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
作。要继续推进“一企一事一业”活动、认真开展好民主评议基
层站所活动;要认真落实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集
体财务收支的民主管理,加快推进“阳光农廉网”建设;要加强
对各类涉农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运行规范,使各项强农惠农政
策真正落到实处。
五是要加强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好五方面的突出问题。第一
要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扎实开展违规招标投
标、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闲置土地的专项清
理,严肃查处违规项目审批、规划调整以及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插手干预
工程建设的案件,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
设试点工作。第二深入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情
况专项清理。严肃查办在土地矿产资源审批、项目实施、工程质
量、资金使用及执纪执法中的违纪违规违法案件,大力推进土地
使用权、矿业权市场体系建设和信息公开、诚信体系建设,积极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第三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规范管理工作。
继续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巩固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非税收入收缴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规范收支管理,加大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第四
是集中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清理。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领
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重点纠正超编制、超标准配
备公务用车,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第五是清理整顿行业
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对各类市场中介组织进行全面清理整顿,重点解决评估类和鉴证类市场中介组织执业活动中存在的突出
问题。
总之,我们要按照“善于谋势,勇于突破,精于抓实”的要
求,通过扎实的工作,使各级各部门都履行职责,在服务质量和
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使人民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的提
高,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
机制和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顺应时代潮流,抓
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乃至**美好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第四篇:驻第三次党代会报告
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
为实现驻马店加快崛起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驻马店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8月28日)
马正跃 目录
一、市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三、推动科学发展,奋力加快崛起
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加快崛起提供坚强保证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驻马店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驻马店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改革发展步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为实现驻马店加快崛起而努力奋斗。
一、市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二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务实重干,圆满完成了市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民经济连续五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市生产总值较“十五”末翻一番,达到1055亿元,年均增长12.4%;财政总收入62亿元,年均增长2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71亿元,年均增长33.1%。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较“十五”末提高27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集聚效应明显增强。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逐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率达到29.8%,比“十五”末提高11个百分点。“三区两县一体化”扎实推进,行政区北迁顺利实施,中心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等称号。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三)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稳步实施,公安、交通、金融、林权和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国“农洽会”承办水平逐年提高,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平台和品牌。企业战略合作实现重大突破,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四)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2元,年均分别增长14.4%、14.7%。一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交通事业发展迅速,畅通内外、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壮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口和计生工作得到加强。扶贫帮困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卓有成效。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成绩斐然,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依法治市扎实推进,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平安建设成效明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显著,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得到全面提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科学应对挑战、克难攻坚、砥砺奋进的五年;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得到较大改善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科学发展是统领,必须牢牢把握;项目建设是支撑,必须强力实施;改革开放是动力,必须始终坚持;改善民生是根本,必须认真落实;党的建设是保障,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主要归功于省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归功于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归功于驻驻部队、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二届市委,向所有为驻马店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成绩属于过去,希望昭示未来。纵观发展形势,把握阶段特征,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正处于乘势而上、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忧患同在。
正视问题,必须清醒忧患。过去五年,尽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的基本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即使在黄淮四市,我们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也处在落后位次。当前,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对我们缩小差距、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带来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开创驻马店科学发展新局面。
机遇难得,必须牢牢抓住。未来五年,驻马店正处在重大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既有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原经济区带来的政策性机遇,又有产业转移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机遇并不常有,机遇稍纵即逝。当前,各地都在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发展,如果我们抓住了就能够缩小差距、实现赶超目标,抓不住就会错失良机、掉队落伍。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刻也不能等待观望,一时也不能放松懈怠,必须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立足于抢、立足于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站位全局,必须奋发有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中央、省委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大战略。驻马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功能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中肩负重要使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未来五年,我们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大舞台上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就要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努力打造“一城两区四基地”,即覆盖全市城乡的新型城镇体系,现代农业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化工生物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围绕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任务,按照“一城两区四基地”的战略定位,更加注重项目建设,更加注重招商引资,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为实现驻马店加快崛起而努力奋斗。
按照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两个翻番”。
——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力争建成3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6个以上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4个以上超500亿元的支柱产业。——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建设覆盖全市城乡的新型城镇体系。中心城区面积接近1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00万人。县城人口力争达到20万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
——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40亿斤以上;培育壮大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加工品牌,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成豫南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中心。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蓝图绘就,重任在肩。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拼搏进取,再过五年,一个发展更快、实力更强、城乡更美、环境更优、生活更好的新驻马店,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推动科学发展,奋力加快崛起
赶超源于发展,崛起先要自强。实现加快崛起的宏伟目标,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握全局、统筹兼顾,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一)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要始终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对“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工业、农业、交通、城建等八大领域1400个重点项目,健全完善推进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每年建成一批、投产一批,确保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关联度强、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力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着力提升工业经济。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围绕现有优势产业,引进一批配套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食品、生物医药、能源和煤化工、装备制造、轻纺、建材等支柱产业。深入推进企业战略重组,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培育壮大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力争新增2~3家上市企业。着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产城融合,提高承载能力。做大主导产业规模,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抬高项目准入门槛,提高投资强度,实现集约节约用地。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完善考核奖惩办法,破除瓶颈制约,推动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经过五年的建设,每个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1~2个优势主导产业,有半数以上产业集聚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亿元以上,使产业集聚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二)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龙头,推动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走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推进“三区两县一体化”,逐步实现“三区两县”区域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管理一体化。按照“一中心五组团”(中心城区,遂平、汝南、确山三个县城发展组团,金顶山、宿鸭湖两个生态旅游发展组团)的发展格局,推进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产业互补、交通一体、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把驻马店市打造成为一个地方特色突出、城市标志形象明显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科学修编城镇规划,加快新城区建设,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支持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条件好的中心镇建设,发展特色经济,逐步扩大城镇规模。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把农村纳入城镇化范畴,科学规划、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就近就业、农村环境改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实施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效益;发展壮大花生、芝麻、蔬菜、烟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形成品牌效应;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和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业市场化和组织化水平。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作为加快崛起的重要任务,着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建成1~2个豫南最大的商贸物流园区。加快发展旅游业,突出抓好嵖岈山旅游集聚区建设,建成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中部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金融保险业,增强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十二五”末超过50%。坚持质量兴市,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品牌。积极发展循环和低碳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推向纵深,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抓手,以全国“农洽会”为平台,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创新方式方法,以商招商,以服务招商,以环境招商,实施捆绑式招商、组团式招商,提升招商层次,实现由招企业向招产业的转变,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大与央企战略合作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努力营造创业重商的人文环境、高效运转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文明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把驻马店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六)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发展、缩小差距,重点和难点在县域,优势和潜力也在县域,必须摆重位置,着力狠抓。持续发展壮大县域工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发展定位,依托产业集聚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每个县力争培育出1~2个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努力挖掘特色、创造特色、提升特色。加大扶持力度,市直各部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真正做到管理上放权、改革上放手、政策上放活。健全完善县域经济考评机制,把干部选拔使用与工作实绩挂钩,严格奖惩,加压增责,力争各县综合实力排序在全省的位次前移。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驻马店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开拓进取,务实重干,奋力开创驻马店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的新局面!
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实现驻马店加快崛起,需要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共同创造社会和谐、心齐气顺、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每年实施一批惠民工程,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以创业促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方便、廉价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人、残疾人等社会事业,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把握新时期文化的时代特征,整合天中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培育文化品牌,在全社会营造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教育群众、推动发展的功能。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道德实践活动,发挥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三)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坚持依法治市方略,扩大基层民主,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国防教育,大力支持军队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四)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人民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标准,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手段,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创新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社会矛盾调处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一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一定能够为加快崛起凝聚强大合力!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加快崛起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必须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驻马店加快崛起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发展意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应对“四大考验”、防范“四种危险”的能力。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按照省委“五重五不简单”的用人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和完善选拔干部办法,在实践中拓展选准用好干部渠道。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牢固树立“以道德品行修养衡量干部,以科学发展能力优选干部,以重点工作实绩考核干部,以群众满意程度评价干部”的用人导向,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议事和决策机制,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健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为驻马店加快崛起提供人才支持。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优秀村党组织带头人;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不断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大力发展党内基层民主;以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为依托,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水平。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和监督制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大力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健全谈心提醒、诫勉谈话等预防机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学、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规定,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消除腐败。
(五)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决定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加强作风建设,关键要在务实发展上下工夫,以务实发展树立务实驻马店的形象。坚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在全市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脚踏实地之风、雷厉风行之风、求实求效之风,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怕、懒、满、虚”等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争先进位的精神状态,做到清醒忧患、遵循规律、重在持续、务实发展。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立足于学、立足于转、立足于做、立足于实,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不断夺取驻马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令人鼓舞,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励精图治,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实现驻马店加快崛起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关于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情况报告
关于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
情况报告
市委:
现将工委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迅速落实
工委收到市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饶办发电[2011]53号)后,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工委会进行传达,并就如何落实《通知》要求进行研究部署。
二、组织严密,学习认真
9月28日,工委组织全休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工委书记刘师发亲自主持,传达了市第三次党代会召开的情况,并领学了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市,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奋斗》和市纪委向市第三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学习报告原文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感到: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观,客观总结了我市前五年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清醒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分析了上饶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指导上饶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三、坚定信心,明确方向
学习会上,刘师发同志就如何进一步抓好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贯彻意见。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把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坚定信心,明确方向,为实现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就下一步工委的主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加大督促指导,在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中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二是要加大机关作风建设的调研力度,配合市委市政府抓好机关作风建设;三是以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统领,结合机关实际进一步抓好机关党的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机关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