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的70%。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研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心理健康问题又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品质、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时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阶段之一。农村小学生因其社会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情况与城市的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许多农村小学生常伴有自卑,因自卑心理而影响交际合作的困惑;因家长忽视孩子的困惑与烦恼;因从小任性娇惯,家长没有时间管教与引导而心理缺乏承受挫折与自我调节能力等。而现行的河北省地方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是针对全省情况而编写的,主要是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城市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并且编写的年限已久,不能适应我校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我校开展《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从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现状与心理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校本教材。该项研究为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研究与实践开创了新的局面,也提升了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们将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校本教研”,借鉴别人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上的心理素质,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从而使现代农村小学教育更具时代性、科学性、广泛性,以期全面改善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虽说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少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这是因为农村基础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周围环境单
一、设施简陋、学生交往圈相对有限,再加之受到一切向钱看的小农思想、新的读书无用论、农村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为处在农村的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滋长的温床。所以我们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使全校的师生人际关系和谐,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要求我们不断尝试利用新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新的视角去理解当代的小学生,用不断探索的态度,去做好心理健康工作。我校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进行积极的探索,并且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编写适用的校本教材。
因此,进行《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心理特点的校本教材,对于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长效性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课题研究目标
在我校范围内,进行调查和实践研究,把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放在首要位置。实践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立足我校实际,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建立以心理健康为视角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把现有的资源进行完善、提高,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形成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例设计、活动设计,记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积累尽可能多的一手资料,编写校本教材。促进学校管理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
五、课题研究内容(1)进行调查问卷和座谈,采集、整理、分析材料,准确把握我校学生心理的真实状况。
(2)一至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分解与实施策略。一年级以校园适应和常规训练为主。二、三年级以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为主。
四年级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五年级培养学习观念和提升调控情绪的能力。
六年级培养集体意识,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和课题研究成员,在认真学习理论、开展课题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参考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新的要求,根据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优秀教材,发挥自身优势,编写校本教材。
(3)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个案研究。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3、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体育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
5、如何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等。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我们借助于有关文献及他人成功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心理教育理论及其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在广义心理教育课程的领域中,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为要素,在校本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上来建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调查研究法
根据我校具体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和座谈,采集、整理、分析材料,准确把握我校学生心理的真实状况,积累素材,作出相应研究。
(3)行动研究法:完成模式的理论建构后,我们用行动研究法对模式的适应性和可行性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模式的要素和结构,积累模式操作的实践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对本课题实施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调查法主要是文献资料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研究、家庭调查研究、谈话调查研究等。
2、文献资料调查研究:本着科学研究的态度,在研究中以科学的理念为基础,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查找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依据、内容、时代背景、目的、意义,借鉴别人成功的研究方法对本课题实施研究。
3、课例研究
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在课堂上,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研究的主阵地,课题组成员努力寻求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心理辅导系列”作为各班校本教研的主课题广泛加以验证和推广,以求每个学生都能以健康阳光的心态上好每一节课。
4、个案跟踪
通过课堂发现、调查问卷及活动中,发现心理问题的个体,及时跟踪调查,查找原因及根源及时辅导,以寻求对问题孩子的帮助,使每个孩子都身心都得以健康成长。
六、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2013、3——2013、8)调查分析,制定相关方案,强化相关理论学习,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013、9——2014、2)以实践研究与经验总结为主,强化实践过程中结果的总结。一年级学生能够适应校园生活;
二、三年级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四年级学生通过心理教育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五年级学生以情感体验来端正态度,增强自制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教育氛围,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六年级阶段则是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自然,让这种习惯行为成为六年级冲刺良好保障的同时调整学生心理。
第三阶段:推广阶段(2014、3——2014、6)形成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总结推广。调查分析-教育实践-总结反思循环进行,螺旋式推进。
七、课题研究成果
1、发现的各种问题及原因,,,2、解决问题的各种对策。。
3、教师教育方法的转变,,4、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自从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各种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全校教职员工积极探索,,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第二篇:《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叙永县落卜中学科研室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当代心理学研究领域广阔而深邃,给完成课题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专题的研究,以其丰硕的成果令基础教育界瞩目。心理健康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关系这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论题,但却离不开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指导,特别是西方的挫伤理论与避免、减少挫伤的研究成果,成为本课题的理论基石,发展心理学研究更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学生心理理论,成为我们的理论指导。
从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看,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应是全面的教育,在全面实施《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班集体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成为形势发展之必然。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要“严格履行保护青少年儿童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职责 „„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不良影响。”
二、本课题的主导思想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主要研究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应当找到一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路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原则 :⑴ 坚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原则。⑵ 在课题研究中尊重理解学生的原则。⑶ 研究实践中应注意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内容上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三、研究内容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2 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
(二)、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方法。通过个案研究 班主任教育工作研讨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通过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学水平,培养能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咨询的骨干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专家名师讲座、集体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总结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有效途径。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各类课外活动的开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5月)
(1)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组织课题开题会,广泛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研究阶段(2007年6月——2011年6月)
(1)对课题全面展开研究,完成阶段性研究目标,及时写出阶段研究报告。(2)完善研究档案,整理研究成果。(3)编辑《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集》,编辑《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论文集》
3、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
(1)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组织专家鉴定结题。(3)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推广。
四、我们采用主要的研究方法:
1、通过个案研究 班主任教育工作研讨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通过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学水平,培养能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咨询的骨干教师。
2、通过案例分析、专家名师讲座、集体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总结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有效途径。
3、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各类课外活动的开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情况 邱从鼎(中学高级教师)钱长树(中学高级教师)
彭德明(中学高级教师)2010年调出落卜中学 罗廷江(中学一级教师)李 刚(中学一级教师)宋小云(中学一级教师)
简 瑞(中学一级教师)2011年调出落卜中学 牟 飞(中学一级教师)2011年调出落卜中学 罗书文(中学一级教师)袁汝刚(中学二级教师)卢小勤(中学二级教师)
肖方杰(中学一级教师)2009年调入落卜中学 学校其余教师作为协研人员均参与研究。
六、本次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
1、班集体建设中存在问题除了德育常规管理中的行为管理存在大量的问题外,更深层次的学生心理问题,只有解决了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目的,2、从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尽量避免挫伤现象,除了从正面调动学生群体中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之外,还应从反面研究学生群体中存在有一些心理异常现象和问题行为及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转化,因为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涨落乃至学生能否成长为有用人才的直接原因之一,一个优秀群体应当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群体,在新时期班集体建设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中学生的主流是健康的,研究班集体的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正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在运作,从当前研究趋势来看都在向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方向发展。
(二)、技术性成果
1.撰写了《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写出了《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3、撰写了多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随笔,受到了全市教师的关注。
七、课题结题后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本课题立足于解决切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问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调查与研究,走调查.研究之路,形成从最基础的实际开始研究,解决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中最实际的问题是课题的特色。
第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新的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我们基本找到了适合本校和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方法。为提高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21世纪是充分关注人.尊重人和发挥人的潜能与价值的时代,以人的心理发展与自我完善为指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反映了这一时代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弘扬人性的教育,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如: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问题还是困扰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之一,亟待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探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工作做的理论深度还不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问题研究还不够透彻,这是我们还要加强学习和继续努力的。
二〇一二年二月
第三篇:《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还有一段距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不高。这样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比较突出的问题。加上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都相对薄弱,教学资源缺乏,教学实效大打折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农村语文教学高耗低效依然存在。其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来已久。几年来,我们都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实效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由于我们对许多理论、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许多教师课前准备草率、缺乏针对实情的教学设计;处理三维目标心中无数;课堂形式浮华,少有学生实践的教学活动;课后不事总结,不作权衡实效的教学反思。因此,实践上再次出现了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
面对高耗低效的现象,我们选择《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借鉴他人已有的经验,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实践探索为重点,通过研究,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初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体系。使语文教学回归现实,使课堂教学成为基于乡土、基于校本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这对于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改变农村小学的落后面貌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面对高耗低效的现象,我们在 以前的教研活动中就提出了这一问题,并确定了“实施有效教学”的教研主题,开始关注课堂,反思教学,认识有效教学的紧迫性。从2012始,我们就组
织教师对自己和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努力去寻求低效课堂的成因,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整理出了几点低效的成因。接着,我们组织开展大讨论,探讨语文课堂标准。然后,我们就着手从准备策略、管理策略、教学策略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和矫正。
在准备策略方面,重点解决一堂语文课老师课前该做些什么?是要备教材还是备学生?是为自己上课还是为学生上课?
在课堂管理方面,近些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但一些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大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建立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而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管理是保证语文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紧迫地呈现在教师面前。在研究中,我们对学习兴趣、师生关系、课堂有效时间的运用、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行为方面,我们首先在生本策略上进行了关注,生本策略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其次,我们关注的是文本策略。在当今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文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十分丰富而精彩的内容。然而,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或听课中,有时教师为了追求某一环节的完美而丢失了文本,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致使教学产生“高耗低效”或扭曲教学规律,可谓“得不偿失”。我们提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以文本为依托,借助文本来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老师能整体把握文本,深度挖掘文本,并且能超脱文本,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异构。
然后,我们在校本策略和乡土策略上进行了摸索。提倡校本策略,就是要求语文教学要以学校条件为出发点,教学行为的选
择要关注学校的教学特色和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一切要求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使语文教学更具实效性,研究成果也会更具实际意义。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虽差一点,但却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实施乡土策略,就是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这无疑是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和经验世界,培育“精神故园”的有效之途。
以上几种策略,看上去相对独立,但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是互为贯通的,是融合在一起的。
通过一年的研究,教师的意识、教学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都相应的提高,我们也对研究中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大家一起商讨。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黑山县常兴镇小学 武艳新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 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等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内涵。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对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地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调查
2、农村留守儿童孤僻症、社会交际、行为矫正
3、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调查、早恋产生的心理困扰。
4、焦虑、脆弱、逆反、猜疑、恐惧、任性心理状态
5、自卑懦弱、自信心偏低或丧失、行为孤僻的状况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力促留守学生获最佳发展。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利用校园网络联系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陷。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5、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作提炼验证并反思。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4月)
建立课题组:论证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制定研究的总体方案;确定研究的指导理论、目标、步骤、方法。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1月)制定心里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开展课题研究;编写心里健康教育论文,作为教材;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活动,提取案例;总结经验,逐步把心里健康教育引向深入。
3、总结阶段(2012年11月—12月)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发放问卷,调查研究:首先对我校“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受监护状况进行两类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找出“留守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二)、搜集材料、汲取理论。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购买阅读留守儿童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三)、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1、建立亲情联系站。
指定教师建立校园亲情联系站,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让学生有地方说话,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学校成为留守孩温馨的新家。
2、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
通过开展“我能行”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我会做家务;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觉、自律等良好行为。
3、建立代管家长责任制度。
通过结对帮扶,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邀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等,使留守儿童感到温暖与亲情。
4、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
有相当多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即使沟通也是依靠电话(农村现在还根本没有普及网络),但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且通电话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监护人在场,学生难以敞开心扉诉说。也许正是这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使孩子无法充分感到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滋味。为此,我们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将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学生给父母写的信,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鼓励家长、长辈对学生的书信要进行回复。我们要求全校的留守学生,每个月要向父母写一封信,并安排一定的老师对信的内容加以指导。使他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5、“亲情导师制”活动
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 亲情导师制 活动,将那些在品行或学习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分组安排老师进行重点辅导,导师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①亲情谈心。每周要选择一到二名 留守孩子 谈心,以心换心。用宽容之心、仁爱之心、真诚之心,唤醒学生的心灵。用 期待 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用教师心中的暖暖亲情,萌发学生的亲情。亲情谈话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可以是交流师生的内心感受,分享学生的快乐与痛楚,化解学困生的内心矛盾等等。谈话要有耐性,它不是经过一次谈话,就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潜移默化。②模拟承担父母角色。以父母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和照顾,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如父母,学校是家庭。③指导好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在留守孩子与父母进行沟通时,导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使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更顺畅,更有针对性,收到最好的效果。如亲情书信怎么写,写哪些内容等等,都是导师的工作。
6、亲情诵读活动。
阅读,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优秀经典的美文,不仅文字隽永,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更可使人感动,陶冶人们的情操。我们精心挑选以亲情为主题而又适合小学、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好文章20篇,编印成册,组织指导留守孩子阅读,并写好读后感。让这些文章中汹涌如海的母爱,沉默如山的父爱,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情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让作者对亲情的独特体验深深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品读--感悟--共鸣--践行的效果。
7、开展班队活动。
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针对本班学生特点,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如: 读懂母亲、我知道你的生日 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学生学会感恩,适时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多渠道引导留守儿童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去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用感恩的心去过滤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抱怨与不快、抵制许多毒害和侵蚀,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纠正自己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懂得知恩图报,与其他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四)理论总结,申请结题。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邀请有关专家对子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经过近二年的努力,在教研科研活动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学校方面:
1.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试和其他渠道,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2.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与讲座。
为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开设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由负责心理教育或者德育教育的教师在活动课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启发和引导,使留守儿童的很多心理问题都能得到及早、及时解决。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引导留守儿童抛弃自卑,鼓励留守儿童树立 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立 的 五自 精神。
3.设立 知心话信箱 与心理咨询。
留守儿童出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班级设立的 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班级内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一些情况,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到他们。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 心理咨询室,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4.建立与家长沟通的 绿色通道。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琐事跟父母进行沟通,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渴望,也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明白父母是为了让他有个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才离开他,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让学生家长与孩子定期保持联系 留守儿童方面:
1、调动农村中小学 留守儿童 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觉化行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4、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5、对平时学习情境中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及时收集,做到随机应变,及时采集、灵活运用。
6、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理论方面:
1、《我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获县级 二等奖)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的对策思考》。(树人网)
3、《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一》(全镇交流)
4、《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二》;(全镇交流)
5、《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全镇交流)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留守学生思想复杂且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学校老师发现; 留守学生 问题没有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宣传力度不足,社会配合不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影响教育合力等;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性不足;教师的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经济上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2、今后的设想
开设留守学生实验班;建设流生学生活动中心;建设留守学生服务站(用于节假日留守学生集中活动);深入留守学生课题研究;编著留守学生工作手册等。然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结题报告
第四小学王淑艳
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全面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我从2004年3月1日起,在五年二班进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的实验工作,从这时起,班级中的健康教育工作就已经植根于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中。班级中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健康制度,开设了健康课,建立了心理咨询角;并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人际环境,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级的教学之中。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班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可喜的收获,我很受鼓舞,希望能借此机会在 1
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推动我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提高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实验,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化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之中,提出“健康”、“科技”、“创新”三大理念,将师生的身心健康放在了十分基础而重要的地位。根据我班实际及学生心理状况与特点,制定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植根于班级的管理之中,明确规定了中队、小组、心理咨询角,各科任课教师要相互配合,每学期均应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及工作重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开学初,各小组进行讲座:“学会调整自我,尽快适应新环境”,让学生谈自己在新学期的心理感受,学会自
我调整,正确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并能够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的交往,在新学期里寻找自己的位置;中队则召开《交谈心灵,步入健康》的主题班会,以及由我谈“如何尽快适应新学期生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等”。使学生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灵活性、批判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及自信心。
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植根于班级、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中,明确规定了各学科教学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及学科学习的调整与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心育和情育的内容,教案中也要明确写出指导方法。
二、提高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
班级长期坚持有每学期心理教育活动计划;有心理信箱,有心理教育宣传角,结合校阶段工作主题及班级学生特点,班级板报每学期心理指导专题不少于3期,使学生自觉学习心理知识,积极把握
自身心理状态,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主要从个性心理和学习潜能两大方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通过使用心理档案,不断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对学生心理健康中的消极因素进行有意干涉,维护学生的健康心理。坚持对学生进行前测、中测、后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指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生活。另外,班级、学校积极邀请或聘请专业心理人员到讲座、讲课,同时积极做好本其他教师的培训工作。
三、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的研究工作
我重点研究课题是:通过课堂主渠道和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内容,调整学生生活、学习心态,挖掘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潜在功能,平和学生的各种压力,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
结合音乐课的教学,与学生合作进行“通过音乐开启心灵,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可持续发展学力”的研究。现已做好课题的前期准备。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需要做的工作和研究还很多,我们会继续努力,诚请我县心理教育方面的人员予以指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