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研究》子课题《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批准文号: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J06-144-P0
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水平低,条件简陋,生源差,家长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要提高育人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为此,我校曾于2005年开展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关于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关于构建‘书香校园’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现已顺利结题,成果荣获一等奖)。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强化了师生的读书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校园文化,增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但我们从中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的种种心理问题:
一、厌学心理。学生和外界的接触不多,思想相对闭塞,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成绩难以提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放弃了学习。二,依赖心理。不可否认,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学生的独立能力却下降了。他们在生活中依赖父母,不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课堂上,不积极思考,依赖老师给出结果等等。
三、烦燥心理。现在学生的所处年代,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上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信息不断地刺激着他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使他们心里充满各种矛盾和困惑。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误导着小学生,使一些学生“静”不下来,做事没有耐心。此外,一些传统的品德课程教学枯燥,空洞。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相当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理念还停留在表面化、简单化的了解上,对有关的要求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教学方式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桎梏,教育学生的方法没有联系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各科知识,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这不能说不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缺憾。以上这些,无不困扰着我们的小学生,也困扰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肩上担负着两重任务,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公民。身心健康是人的素质基础。它不仅意味着有健全的身体,而且必须有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鉴于此,我校申请实施“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实验课题。
二、课题实验的做法
(一)、课题实验的步骤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8月)。在课题研究初期,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加强教师的培训,确定实验的切入点。
第二阶段:实验主体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2月)。按计划举行研讨活动,开展全面的心理素质调查分析。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自测,分析学生基本情况,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构建“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评价方式对比活动,举行优秀课例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体会和教学成功案例。邀请专家指导,提升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在这个阶段,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进行有关心理品质指标的测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整体分析。加强实验教师的经验总结,形成论文。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汇编各类研究成果。邀请总课题组专家进行研究鉴定,完善资料,形成成果。
(二)、课题实验的内容
1、研究心理健康状况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2、研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在汲取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着力点,逐步形成适合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3、研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三)课题实验的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统编教材及校本教材,不改变现行的班级授课方式,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面下功夫,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体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同时,坚持以下原则:
1、协同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学科的自身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教学之中,做到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2、尊重性原则: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3、活动性原则: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
4、现实性原则:立足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品德实际、心理健康水平实际。
(四)课题实验的主要措施
1、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依靠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班主任捕捉机遇,针对班级突发事件中个别同学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进行因势利导,矫正他们的心理障碍。因材施教,针对有的同学由于任性、冲动、脾气暴躁,经常与其它同学吵闹甚至大打出手这一不良问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打架的原因,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引导他们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另一方面,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主题活动。
2、凭借少先队工作平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宣传一次心理健康小常识宣传活动。由学校的小播音员们轮流播报,材料由课题组的老师们提供。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了解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普遍存在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向同学们征集“金点子”。开展有关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手抄报比赛,对于一些较优秀的手抄报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展示。
3、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刻苦钻研的童第周、不怕失败的爱迪生进行教育。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通过角色转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内心,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教育,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
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成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每天下午放学后向全体学生开放,每天安排老师值班,接受学生来访和个别咨询。对于来访的学生,值班老师热情招待,耐心倾听,分析问题的原因,一起寻找对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设立了“成长信箱”,由专门老师负责,对于来信的内容严加保密,并一一给予回信。
5、整合“家校”教育合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搭建家校工作结合的平台,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尽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开展贴近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印发《家长评价表》、《家长问卷》,要求家长经常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孩子当一天家,做一顿晚餐,和家长一起参加一次公益劳动等,家长实事求是地根据孩子的表现,按评价表内容给予评价,真正让孩子体验当家的辛苦和付出的快乐,从小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开展学校、社区联谊活动,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举行心理咨询活动。
三、课题实验成果卓著 在研究过程中,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当作我校的重要内容,当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来抓。自承接课题以来,我校每学期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必学内容,校长亲自做讲座,动员学校各方面参与心理健康工作,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了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1、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发展。可以说,教师的研究意识将一节课的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思考深入到相关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对“我做了什么”、“有什么不足”、“我的专业任务完成得如何”等的深层思考,对实际教学进行感受和体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价值观、态度和情感,重审自己从事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后,在实践中检验经验并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最终促使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2、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是一个引导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总会关注着课堂上、校园内、家庭里、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研究意识的加强,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老师们能写、乐写。课题的实施,使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迅速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或提拔为学校领导,评为教学能手,成为教研组成员。他们身上留了专业化成长的烙印。如青年教师袁飞华、袁丽红、张雪萍、袁晓霞等迅速成为学科带头人。我们可以从袁晓霞老师写的的体会中窥见一斑:“没有学生的生活,还会有更多的快乐吗?选择了当老师,纵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毕竟会拥有满园春色的愉悦,投桃报李时的慰藉,而这正是她人生所需要的。她有所挚爱的学生,为此付出的一切她无怨无悔”
3、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1)发挥了“三结合”的教育优势。为形成教育合力,我们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亲子活动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90%以上。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通讯的便利,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我们组织以小队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入社会,开展“走向社会,实践成才”的活动,特别是利用传统节日、双休日、寒暑假,引导鼓励学生深入到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促进了养成教育的规范。我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争创文明班评比、学雷锋做好事、开展中队主题队会等活动,在全校掀起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的热潮。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等。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同时,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评比工作,对学生的早读、清洁卫生、行为规范、出操、等十个方面进行考核管理。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学生值日小组”,负责巡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反馈。通过规范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主人翁意识提到培养。
(3)彰显爱心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做到严格要求、谆谆善诱、因材施教,让“爱”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时,我校教师能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各科教学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后教师耐心辅导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教师采取各种方法,从思想、学习、情感甚至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战胜挫折和困难,努力提高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对于学困生,学校提出了“先教会怎样做人”的管理思想。同时,教导处还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对他们进行学情跟踪。
在成效显著的课题实验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生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了,更活泼了他们变得更爱老师、爱学校,更会与小伙伴合作。到我校参观的领导、老师都认为我们的学生文明程度高,表现力强,综合素质高。他们学习积极,在书香校园里,坚持写日记,敢于投稿,积极参赛,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7年,袁 艳、叶倩妮同学参加龙川县五年级小学生手抄报比赛都荣获三等奖;叶婷婷、袁泉新参加龙川县小学六年级语文竞赛都荣获三等奖;袁汀等六位同学评为县“三好学生”;叶倩妮、张 程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巫惠慧、巫文颖、张钰婷三位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干部”; 袁韬、叶婷婷、袁雅敏、巫惠慧参加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学生杂志社主办的第五届“叶圣陶”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分获二等奖、三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
2008年,袁秀清、叶艳同学参加龙川县五年级小学生手抄报比赛中均荣获三等奖;巫彬梅、袁鑫同学参加龙川县小学六年级语文竞赛中均三等奖;叶小婷等五位同学评为县“三好学生”; 袁宁、袁晓琪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 叶倩妮、叶建成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干部”;袁丽红等16为同学参加“时代作文大赛”获得优异的成绩;叶秀媚、叶艳同学参加由少儿书画杂志社主办的绘画比赛中进入“中华小书画家五百强”;在参加第二十一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袁 兴、袁浩警获得钻石杯奖;邹立栋等20位同学获得银杯奖;刘文达等14位同学获得铜杯奖。
2008年,六年级学生巫文颖的习作《童年趣事》、叶春娴的习作《给父母的一封信》在《河源晚报》上发表。
三年多来,我校教师共撰写读书心得2000余篇。教师研究论文、读书心得汇编成集。2007年,袁伟东校长主编山区农村小学“书香校园”课题实验成果集《书香溢山区》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教师论文在各级刊物中发表。2007年11月,袁伟东校长应邀参加第四届教育家大会,论文《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在会上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入刊《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和《中国教育家》杂志,并被《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全文收录;2008年3月17日,袁伟东校长论文《和谐校园》在《现代教育报》发表,并入编《中国名校和谐校园文化全书》。2008年11月,袁伟东校长应邀参加第五届教育家大会,论文《创新搞实验 科研促课改——让新课改将山区农村学校带入一个全新的未来》在会上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入刊《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袁焕军副校长撰写的论文《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发表在全国重点期刊《教育与探索》上。袁丽红老师撰写的论文《数学教学中的美》在《河源晚报》上发表。袁晓霞老师撰写的德育论文《春风化雨润心田》荣获全国创新论文及论文评比一等奖,《谈班主任工作的激励艺术》在河源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张雪萍老师撰写的论文《声调教学方法的初探》在“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论坛”征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师生的显著成绩,成就了学校的辉煌,为打造山区农村小学教育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我校参加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联合主办的校园文化评比中评为“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成果荣获“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二等奖”;
我校选送的绘画作品《春华秋实》参加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文艺调演中获艺术作品类小学组三等奖;
我校由龙川县教育局、龙川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举行的检查中,被评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与学校管理工作优秀单位”;
2008年,我校由先后被中共龙川县委员会、龙川县人民政府分别评为“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龙川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我校又光荣的被中共广东省宣传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
四、存在问题及分析与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农村山区学校的经费极其有限,课题组成员均为兼职教师,造成业务培训的时间、力度还不够,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等原因,我校的实验工作还不能做到全员参与、全面铺开。
2、家庭教育明显滞后。由于我校是农村山区学校,很多家长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误区,难以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教育学生的合力不能很好的整合。
(二)今后设想
1、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常识,让全体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和自我调控能力。
2、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网络。加强研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广大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来源:作者:
第二篇:《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叙永县落卜中学科研室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当代心理学研究领域广阔而深邃,给完成课题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专题的研究,以其丰硕的成果令基础教育界瞩目。心理健康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关系这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论题,但却离不开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指导,特别是西方的挫伤理论与避免、减少挫伤的研究成果,成为本课题的理论基石,发展心理学研究更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学生心理理论,成为我们的理论指导。
从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看,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应是全面的教育,在全面实施《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班集体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成为形势发展之必然。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要“严格履行保护青少年儿童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职责 „„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不良影响。”
二、本课题的主导思想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主要研究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应当找到一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路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原则 :⑴ 坚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原则。⑵ 在课题研究中尊重理解学生的原则。⑶ 研究实践中应注意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内容上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三、研究内容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2 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
(二)、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方法。通过个案研究 班主任教育工作研讨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通过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学水平,培养能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咨询的骨干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专家名师讲座、集体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总结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有效途径。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各类课外活动的开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5月)
(1)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组织课题开题会,广泛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研究阶段(2007年6月——2011年6月)
(1)对课题全面展开研究,完成阶段性研究目标,及时写出阶段研究报告。(2)完善研究档案,整理研究成果。(3)编辑《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集》,编辑《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论文集》
3、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
(1)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组织专家鉴定结题。(3)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推广。
四、我们采用主要的研究方法:
1、通过个案研究 班主任教育工作研讨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通过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学水平,培养能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咨询的骨干教师。
2、通过案例分析、专家名师讲座、集体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总结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有效途径。
3、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各类课外活动的开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情况 邱从鼎(中学高级教师)钱长树(中学高级教师)
彭德明(中学高级教师)2010年调出落卜中学 罗廷江(中学一级教师)李 刚(中学一级教师)宋小云(中学一级教师)
简 瑞(中学一级教师)2011年调出落卜中学 牟 飞(中学一级教师)2011年调出落卜中学 罗书文(中学一级教师)袁汝刚(中学二级教师)卢小勤(中学二级教师)
肖方杰(中学一级教师)2009年调入落卜中学 学校其余教师作为协研人员均参与研究。
六、本次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
1、班集体建设中存在问题除了德育常规管理中的行为管理存在大量的问题外,更深层次的学生心理问题,只有解决了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目的,2、从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尽量避免挫伤现象,除了从正面调动学生群体中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之外,还应从反面研究学生群体中存在有一些心理异常现象和问题行为及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转化,因为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涨落乃至学生能否成长为有用人才的直接原因之一,一个优秀群体应当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群体,在新时期班集体建设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中学生的主流是健康的,研究班集体的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正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在运作,从当前研究趋势来看都在向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方向发展。
(二)、技术性成果
1.撰写了《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写出了《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3、撰写了多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随笔,受到了全市教师的关注。
七、课题结题后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本课题立足于解决切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问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调查与研究,走调查.研究之路,形成从最基础的实际开始研究,解决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中最实际的问题是课题的特色。
第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新的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我们基本找到了适合本校和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方法。为提高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21世纪是充分关注人.尊重人和发挥人的潜能与价值的时代,以人的心理发展与自我完善为指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反映了这一时代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弘扬人性的教育,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如: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问题还是困扰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之一,亟待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探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工作做的理论深度还不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问题研究还不够透彻,这是我们还要加强学习和继续努力的。
二〇一二年二月
第三篇:小学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使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诸如厌学、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独立能力差、亲子冲突呈增加趋势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要求青少年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强健的体魄,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精神和创新意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抓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的教育活动,这是一项世界性的课题,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面对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从未来教育要求出发,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这正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2)“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的需求。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兴起,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对自己心理问题的关注。他们渴望有更多的老师来关心其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几个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已无法满足一所学校上千名学生的这种需求,班主任应责无旁贷地加入到心理教育的工作的行列之中。
这一方面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由于广大班主任的参加,使学校心理教育走出这种人力匮乏的困境。况且,由于班级不仅是开展教学的集体,也是学校中的基本生活集体。班主任在班级中接触学生的机会比别的教师多,条件也更优越,班主任有可能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能力、交友关系、家庭状况及其他问题。且班主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的适应能力、迁移能力、应变能力都很强,完全有能力胜任心理健康教育课。因此在当前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最适宜也最能够把这项工作开展好的角色就是班主任。
另一方面则是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面对社会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变化以及现代教育的变化,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感到困惑和迷茫。随着学校心理教育活动的兴起和心理教育理论的学习,班主任已逐渐意识到学生的有些问题并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有些是心理问题,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即使是思想品德问题,其解决也有赖于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的进行。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的理论,并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作为学校教育与学生之间的关键联系人——班主任,对于实施学生心理教育有着不能回避的责任,这是对新世纪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新要求,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核心环节,是德育工作的新内涵;也是学校实施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
2、课题实施的意义
(1)“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班主任提供科学的教育理念。
心理教育因其复杂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心理专业技术人员才有资格和能力从事心理教育工作。许多班主任受此影响也将心理教育神秘化,认为自己不具备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的资格和能力,从而在自己的班级工作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其实,心理教育是当代教育对班主任提出的新任务和课题,它是班主任有一定能力承担,也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借此课题的研究可让班主任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2)“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实现新课程课改革,转变班主任工作角色,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创造条件。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克服了为应试教育服务的传统班主任工作方法的种种弊端,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质量、层次和水平,从总体上增强了班主任的科研意识,促使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使心理辅导工作上升到科研课题高度。
二、研究过程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在日常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能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心理辅导方法、内容,对全班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课题根据新形势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以及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客观现实,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的基础上,寻找教育理论与心理卫生理论的交汇点,初步形成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构想和研究方案。
我校“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2007年11月——2008年4月为前期研究阶段。重点任务是:制定和完善研究设计方案、文献调查和师资培训。
在实践中,本课题组注重反馈调节和收集、积累资料,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整理和分档归类。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好阶段性的观摩评估、实践考评、个别分析等研究工作。
1.成立课题小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网络,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持和人员保障。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学校行政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并落实到具体的机构、人员来负责行动。没有这些条件的支持与保障,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纸上
此阶段确立了各年段的试点班、选择具有一定研究意识,热爱班主任工作的德育领导及班主任老师为实施人员,试点班级为实验基地。
2、课题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教师与学生要彼此真诚,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教学原则,通过教育技术能更好地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2)现代德育的思想。现代德育突出人的主体,突出主体的发展,旨在促进人的进步与完善。现代德育要求班主任的育人工作要从人性出发,从每一个特定的人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满足每一个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班主任以完整的人为工作对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以及促进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工作目标,必须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将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协调地整合起来,准确把握21世纪人才的心理素质、当今中小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现代德育工作的艺术,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3)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把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既然好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不良的行为、不适应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消除。该理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矫治学生的不良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是心理行为的决定因素,认为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所做的评价,而此评价又受个人的信念、假设观念等认知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强调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不良适应的情绪或行为。
(5)明确研究的原则
①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全体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以班级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全员参与和个别化对待相结合,通过活动课、学科渗透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教育途径,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行之有效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发展、预防及矫治三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既要预防和矫治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和恶化,更要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使学生的心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③心理健康教育保障系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
④心理健康教育师生关系—— 益友式原则。由于班主任角色与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因此,班主任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3)确定研究的内容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内容:
①班主任角色理论探析——教师角色、班主任即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者角色
②班级心理生态环境构建的要素分析 ③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④班主任人本化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⑤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个性辅导、情绪辅导、家庭辅导等个案研究 ⑥开掘学科活动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包括体育、竞赛、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⑧开展主题班会活动(4)确定研究的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班主任在一定研究方案指导下,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案,从而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②个案研究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为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奠定基础。注重心理问题学生案例研究,形成一定数量的个案研究范例。
③调查法。对实验老师的设计方案及学生心理进行前期基本情况调查,为研究奠定基础。并对老师与学生进行研究中期和后期的调查,掌握班主任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反馈情况。4.组织骨干,强化培训。
要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支观念新、业务精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既要懂得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又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修养,避免因教育不当或自身的心理问题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教师还要加强心理教育方面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要学习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关理论,还要掌握学科渗透、活动渗透的方法,学会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为此,我校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抓点即组织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校长经常参加市有关心理教育的各类研讨活动,并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市心理教育培训,委派校心理教师参加省组织的心理教育师资培训班。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抓面”即抓好全体教师心理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心理教育理论,组织教师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特别注意对典型学生、突出事例的研究,探索个案处理的办法。对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避免或减少教育中的失误。校长经常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讲解心理教育的有关理论和个案分析。增强了全校教师开展心理教育的意识,普及了心理教育的有关知识。从而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第四篇: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莘县燕店镇实验小学沈灵巧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教育缺失,是目前教育所面对的一个严肃的话题。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但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一些反生命的行为以及网络成瘾、心理问题等愈以严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反思我们当今的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了教育的生命发展本质,这使得教育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受到极大地制约。是生命教育成为教育的盲点,使得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原。因此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我们的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增强其对生命的信心和责任感,已经成了我们目前学校教育尊迫在眉睫的大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宗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解决新形势下小学生生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使学生逐步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确立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理论依据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十七报告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基础教育课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和《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等重要理论。
(二)法规政策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法规政策依据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李颖校长提出的“生命教育”理论。
(三)实践依据。本课题研究主要实践依据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坚持“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灵动课堂,培养思维品质,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学原则。追求“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实现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教学境界。实施“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回归,唤醒生命发展”的自觉行为。在点化和培育学生精神生命的同时,也在唤醒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自觉和实践创新,从而引导师生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崇高追求。
四、研究目标。
通过我校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探索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生命教育观点出发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师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体验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使整个学校充满生命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内容
该课题主要研究在学科中渗透怎样的生命教育内容;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对人这一复杂个体的认识,教育内容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
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参阅国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吸取前人研究的成功经验,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2)调查法:通过对青少年生存现状的调查,了解青少年的教育需求,为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访谈法: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访谈,了解生命教育学科渗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及时而深刻的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4)对比观察法:对研究初期、中期、后期青少年对生命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对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出一个普遍性的、较为客观的结论。
(5)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学生建立个案,通过个案研究,整理出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活动中的典型例子,为研究结论的获得提供事实依据。
七、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2011、3——2011、8)。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9——2013、5)。
1、落实实施方案,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着手具体的研究工作并对探讨得来的方法、途径及策略进行收集整理。
2、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进一步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成果整理。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拟写相关论文、结题报告,形成生命教育学科渗
透的案例集,得出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结论。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5——2013、10)完成该课题的结题报告,进行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精心设计教案,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学课的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3、在实践中学习、反思,形成可持续研究能力。
九、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一)教学方面的成果
教师层面:转变了教育观念
1.(1)把“生命意识”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2)把“珍爱生命”作为学校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追求
(3)把“焕发生命活力”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取向
2、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学生层面:树立了生命意识。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1、学生获得了全面的个性的发展;
2、培养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能力;
3、学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懂得了爱惜自己的和别人的生命。
(二)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书面成果:
1、完成了《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调查》的调查报告
2、完成了《浅议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让生命之树常青》的论文
十、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待激发和保持;
3、教科研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研究方法仍需要继续学习;
4、需要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今后的设想:
我校将把对该课题的研究取得的成果推广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并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都得到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
现在我们的课题虽然已经结束了,但这项工作还应该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走向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
王学凤《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
程红艳《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
黎建球《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结题报告
第四小学王淑艳
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全面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我从2004年3月1日起,在五年二班进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的实验工作,从这时起,班级中的健康教育工作就已经植根于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中。班级中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健康制度,开设了健康课,建立了心理咨询角;并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人际环境,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级的教学之中。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班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可喜的收获,我很受鼓舞,希望能借此机会在 1
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推动我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提高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实验,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化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之中,提出“健康”、“科技”、“创新”三大理念,将师生的身心健康放在了十分基础而重要的地位。根据我班实际及学生心理状况与特点,制定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植根于班级的管理之中,明确规定了中队、小组、心理咨询角,各科任课教师要相互配合,每学期均应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及工作重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开学初,各小组进行讲座:“学会调整自我,尽快适应新环境”,让学生谈自己在新学期的心理感受,学会自
我调整,正确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并能够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的交往,在新学期里寻找自己的位置;中队则召开《交谈心灵,步入健康》的主题班会,以及由我谈“如何尽快适应新学期生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等”。使学生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灵活性、批判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及自信心。
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植根于班级、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中,明确规定了各学科教学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及学科学习的调整与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心育和情育的内容,教案中也要明确写出指导方法。
二、提高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
班级长期坚持有每学期心理教育活动计划;有心理信箱,有心理教育宣传角,结合校阶段工作主题及班级学生特点,班级板报每学期心理指导专题不少于3期,使学生自觉学习心理知识,积极把握
自身心理状态,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主要从个性心理和学习潜能两大方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通过使用心理档案,不断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对学生心理健康中的消极因素进行有意干涉,维护学生的健康心理。坚持对学生进行前测、中测、后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指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生活。另外,班级、学校积极邀请或聘请专业心理人员到讲座、讲课,同时积极做好本其他教师的培训工作。
三、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的研究工作
我重点研究课题是:通过课堂主渠道和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内容,调整学生生活、学习心态,挖掘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潜在功能,平和学生的各种压力,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
结合音乐课的教学,与学生合作进行“通过音乐开启心灵,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可持续发展学力”的研究。现已做好课题的前期准备。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需要做的工作和研究还很多,我们会继续努力,诚请我县心理教育方面的人员予以指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