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23:0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结题报告《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结题报告《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

第一篇:结题报告《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

《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

一、选题意义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稳,世无信不安。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只有以诚待人,以信立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相处。一个人的言行如果失去了“诚信原则”,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诚信无论是对于治学经商、治国理政,还是对于修身齐家、为人处世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个人品行,拥有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一生中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医疗服务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危,医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医疗工作,除了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外,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诚实守信尤为重要。古今中外的许多医学家本着对生命的敬重,都把诚信作为基本信条,以仁慈之心爱护病人、以济世救人作为自己行为的道德准则。我国传统的医学文化将诚信作为医生的职业要求,提出“医乃仁术”、“无德不医”、“大医精诚”、“人命至重,贵逾千金”等等职业准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生命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高,诚信成为维系和调节医患间互信、互利良性互动关系,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和整个社会存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纽带,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也是每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的立业之本。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赢利原则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急功近利、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错误观念四处蔓延。“诚信”意识在人们头脑中渐渐淡漠,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日渐风行。一些政府部门欺上瞒下,朝令夕改,谎报政绩,大搞“浮夸”,“官出数

字,数字出官”;日常生活中,假货、假钞、假冒商标、假账、假发票等等大行其道,拖欠赖账,随意毁约等等违信之事层出不穷,走私,骗汇,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在学术领域,假学历,假论文,假科技成果时见报端,一方净土也被腐蚀;人际交往中,尔虞我诈,背信弃义、讹诈等现象使人们互不信任„„。这些社会现象,无情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意识,诚实守信的人成了“傻冒”,坑蒙拐骗之徒成了“能人”。这些,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大学生产生影响。在被称为“净土”的校园中,诚信缺失的现象也在部分同学身上屡有发生:骗取助学贷款、骗取助学金;拉帮结派捞取党票及奖励;编造理由请假不上课,抄袭作业,考前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考试内容,缩小考试范围,考试作弊;在实验课中,不按照程序和条件操作,不尊重实验原始记录,编造和修改实验数据迎合实验结果,对实验误差和异常现象没有分析或不认真分析,不按真实实验过程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或抄袭实验报告等。

如何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诚信素养,树立医学诚信道德理念,是医学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加强诚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承担着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法公民的重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法理意识,提高大学生社会行动的诚信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但现在的诚信教育仅仅靠政治课来进行,因为没有联系到具体的实际,而且教育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其效果非常弱。学科教育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教师有意识地对教学过程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融为一

体,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经说过的:“为贯彻全面的化学教育,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实验课是实现全面的化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1] ”.《分析化学》教学中蕴含有大量的诚信教育因素,如果注重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必将取得教学和教育的双重效果。

二、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诚信的概念

《礼记中庸》言“诚者,天之道也”。诚就是实际有,真实无妄的意思;二是德性之义。诚作为道德范畴,其指向不再是自然界而是人本身。“诚”有真实、实在、不虚假等意思,主要是指一种真实的,诚实的心意或是心态。就是要求人们说话办事要讲实际,符合事实,真心真意,不能欺骗别人。“信”有确实,信实,信用,相信,信奉等意思,主要是对指信从、信任的行为或守信行为的一种确认。《论语为政》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即为人要信实;《论语阳货》言:“子曰:“能行五者天下为人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即信是修为人的五行之一。在今天“诚信“一词就是诚实不欺的意思,也就是强调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讲求信用,遵守承诺,恪守诺言,不蒙骗和欺诈他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赋予了诚信日益丰富的时代内涵。现代意义的诚信,是对法律、规则和契约的忠诚,体现出诚信。华中师范大学的高玉平教授讲“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诚信可以为个人建立高尚的

人格力量,可以为单位增加宝贵的无形资产,可以为社会建立稳固的生产生活秩序,可以为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结合学校教育,教师工作要坚持“对学生诚信,对家长诚信,对学校诚信,对党和社会诚信”,教育学生“对自己诚信,对他人诚信,对家庭诚信,对学校和社会诚信,对国家和民族诚【2】信”。

(二)国内外诚信教育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诚信教育的研究,除了在品德教育、道德教育等专题中略有涉及外,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渗透诚信教育的专题研究尚无人问津。笔者所能看到的涉及到诚信教育为主题的资料主要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赵亚夫等主编的《历史教育价值论》、《国外历史教育透视》、《学会行动·社会课程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虽然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诚信是人类共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活动准则,则是意见一致。西方国家也重视诚信品格的教育。沈晓敏主编的《社会课程与教学论》里介绍了美国、日本等东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其中也蕴含着对诚信意识的教育培养。张艳芬的《澳大利亚“公用”课本中的诚信教育》和《从校长打赌看美国诚信教育》等文章介绍了当今世界各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真是应有尽有,而从中可以看出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一直很重视诚信品格的教育。

三、诚信教育在《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和可行性

(一)《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意义

德育不仅是教育的根本手段,更主要的,它是教育的核心本质,是目的,是灵魂。德育是教育之纲,纲举方能目张。教育关系国家、民族兴衰存亡,而在德育的诸方面中,“诚信教育”是致关德育成败,起主导性、决定性和占支配地位的方面。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就己经非常重视学校的诚信教育了。《弟子规》谈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明确地把“信”放在第一位,把学习《六艺》放在第二位。《大学》中开宗明义讲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也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他承袭了儒家思想,主张学校教育必须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他要求学校教育以诚信教育为目的:“学校之正、不患法制之不胜,而患理义不足悦其心。”就是要使学生“明人伦”,以修养其孝佛忠信之道,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人做真人,他这样概括:“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必须重视“诚信教育”对教育乃至对整个社会综合、和谐发展的提纲挚领,举足轻重的巨大能动作用。因为受教育者优良的思想品德在持之以恒的教育下一旦形成,即化作心灵内部道德环境。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内部道德环境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必将继续发展和提高其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内部道德环境是一种持续的能动的力量,赋予受教育者以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之能自觉地提出自我思想品德修养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标和方法,并努力付诸实现。这种内部道德环境的形成,就是德育过程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正是学校教学历来倡导的外因转化为内因的“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也正是教育目的的本质和核心。毋庸

置疑,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变化,“诚信道德”必将是贯穿于人类社会教育发展和文明进程的永恒的思想【3】。

诚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让受教育者全面了解诚信的内涵与意义,让受教育者加强对诚信的道德认识,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强化诚信的道德意志,并外化为诚信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世界观。诚信教育,从教师的角度,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校“行以至诚”的教育价值,理解诚信的内涵与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从“立人”的高度去看待学校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并转化为自己育人的自觉行为,在平时的言语行为中为学生做好榜样;还要深入思考社会热点,针对社会现象从“真善美实”的角度引导学生诠释“诚信”更多的内涵;还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有意识地教育学生,将诚信教育思想落实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诚信教育,从学生的角度,就是对诚信的认知、认同、内化、外化的过程。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从理性的角度开展诚信知识的教育,也要的具本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讲诚信的情感,特别要在利益情景中提高诚信意识,还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落实诚信行为。当然,专科学校诚信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具有在各方面获取信息能力,但是分辨能力、理解能力及自控能力的发展程度还不高,社会问题往往不能全面分析,只看到一些消极的东西,缺乏正确的分析能力。因此,医学高专的诚信教育应该针对大学生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展开。

《分析化学》诚信教育渗透是指化学教师结合《分析化学》教学内容进行诚信教育。在《分析化学》课堂中进行诚信教育是学校诚信教育中一种重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施行)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

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反映。正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言: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对道德教育的评价超过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论”,他说,“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而且是永远发展的过程”。”他认为:“道德就是教育。知道如何把表现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加到学校所用的教材上,这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丁肇中教授认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能和别人竞争、站在别人前面、诚实”。著名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教授谆谆寄语同行:“化学教学不仅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可见,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科教育进行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可行性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找到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找到一条途径,使化学教学和诚信教育相互渗透,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寓诚信教育于学科教学之

中”,“传道”于“授业”之中,从而能真正“解惑”,这是每一位学科任课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各学科中,《分析化学》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使诚信教育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分析化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诚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科技,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如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老老实实做人;我国物理化学家程镕时诚实做人、勤奋做事;有机化学家胡宏纹敬德修业、自强不息等科学家的诚信故事,化学家们为科学发展矢志不渝钻研到底不放弃的精神鼓舞着学生们执着追求真理„,对同学们客观对待事物,正确把握人生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分析化学》课程,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分析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求真的欲望;另外化学发展史,化学家带给人类的精神财富等等都能给学生更多的启示。因此,在《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具有可行性。

(三)诚信教育的方法

学校诚信教育可分为专门性诚信教育和渗透性诚信教育。专门性诚信教育就是以诚信教育为目的和内容而开展的有领导、有组织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按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的思想政治课、法制课、班会课等各项活动等。渗透性诚信教育中的“渗透”本是自然科学的一个术语,在化学

学科的诚信教育领域里,也存在着类似自然科学中的渗透现象。它首先表现为对知识的拓展,显示其内在意义及相互联系,而对作品思想、情感的分析中也离不开渗透。比之知识的渗透,这是较高层次的,其作用直指向化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当然是启发,但它更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启发,是一种轻松而幽默的启发,是一种既注重拓展又不断深入的启发。应当说,“渗透”既是学科的特色,又集中表现了教学艺术对德育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知识、思想与感情的【4】有效“渗透”。

诚信教育渗透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归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目标,制定方案,有向渗透。《分析化学》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诚信教育内容,教师熟悉教材,通览整个学期《分析化学》的学科内容,制定诚信教育渗透方案。制定时要深入挖掘每次课教材的诚信教育素材,结合学生具体实际,确定本次课诚信教育要达到的具体目的。制定好每学期、每次课的诚信渗透目标也就是走好了诚信教育渗透的第一步。二是利用教材,有机渗透。可以以某一知识点中的诚信教育内容为突破口,将诚信的思想贯彻进去,比如在讲授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时,适时引入“三鹿奶粉事件”,介绍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际上是通过测定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间接测定蛋白质的量,加入三聚氰胺提高了样品中的氮含量,虚假地提高了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通过引入该实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该事件奶粉制造企业不诚信带给社会危害的同时,自己也自食苦果,企业倒闭,负责人入狱。生动的事例教育同学们不诚信只能带来一时的“财富”,带来的确实无穷的痛苦。三是改进教法,灵活渗透。《分析化学》教学中不同的内容渗透诚信教育的方法不同。

比如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堂拓展、实训参观、课题研究等方式灵活生动地渗透德育,不仅能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更能提高诚信教育的易接受性。四是内外结合,多面渗透。除了课堂中诚信教育渗透,在课外活动、拓展活动、社区服务等多个点进行渗透。

四、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思路、框架设计

(一)本研究课题将密切联系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把医学大专学生存在的诚信方面的问题,归纳总结,结合学生实际,联系《分析化学》的理论及实践,整理出有关诚信教育方面的资料。然后通过科学史、实验操作规范、考试方法改革等多种方法,进行诚信教育渗透,为学生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一般要经过:

1.前期准备 课题组成员要详细了解当前医学大专学生诚信教育的大背景,通过案卷分析等方法,归纳医学大专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诚信教育资料 根据《分析化学》的教学实际,联系学生生活和行业知识,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搜集和整理相关诚信教育资料。

3.教育渗透 在《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实验操作、作业检查、实验报告等方面融入诚信教育的知识,教育学生以诚信为荣,帮助他们分析现实社会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诚信、守规范的重要意义,养成诚信自觉性。

4.强化训练 学生诚信的形成过程,在于强化训练,在授课、实验和作业练习中对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反复训练,促进学生诚信行为规范养成,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5.检查督促 由于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诚信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诚信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我们要注意加强检查督促,在诚信养成教育中,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中诚信教育的因素,聚合诚信教育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和谐共振的综合效应。使学生的诚信意识多方面反复强化,逐步渗入灵魂深处。

6.自觉行动 通过教学渗透使学生的诚信品质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使其成为必备的个人修养。

(二)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下方法综合完成:

1.文献法 搜集、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2.实验法:选定实验对象,分析总结,由特殊到一般,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深入研究。

3.学科渗透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小故事、实验操作、作业、考试等,寻找科学与人文的合理链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4.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比实验前后学生对一些“诚信”问题的看法,总结出实验的效果。

(三)研究程序

本课题研究为期一年,实验将分成以下三个阶段完成: 1.准备阶段(2013年1月—3月)

确定实验成员、实验目标、操作人员的分工、培训,落实任务和措施。2.实验阶段(2013年3月---2014年3月)

实施各计划的具体操作,举行交流研讨会,定期总结工作。

3.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册,收集典型的个案材料,接受专家鉴定。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们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德育问题进行思考,首先是对我校的8个班级中476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476份,收回问卷454份,其中废卷22份,有效问卷432份。问卷内容包括:助学贷款、考试、实验等方面11个问题。问卷统计如下表所示: 问题

为了考试过关或是为了获得

8% 奖学金而作弊

不喜欢或认为不重要的课,13% 找理由不参加 编造理由拖欠学费 编造理由申请助学贷款 集体劳动时借故不参加 实验课不按操作规范操作 编造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抄袭作业及实验报告 不爱护实验室的仪器 实验结束将废液倒入水池 找工作面试时,编造虚假的25% 个人简历

同意 不同意 91%

没考虑过 1%

80% 98% 99% 99% 85% 94% 95% 97% 83% 66%

7% 0 0 0 0 0 0 0 6% 9%

2% 1% 1% 15% 6% 5% 3% 11%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具有较强的是非观;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调查统计结果也显示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具体反映。在回答“为了考试过关或是为了获得奖学金而作弊”时有8%的同学选择同意;“不喜欢或认为不重要的课,找理由不参加”有13%的同学选择了同意;同意“实验课不按照操作规范操作”的同学占总数的15%;认可“编造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的同学占总数的6%,这些数据反映出同学们在学习中认可学习中的一些不诚信行为,这与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学习压力太大,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诚信意识不足。“不爱护实验室的仪器”持同意的占3%;同意“实验结束将废液倒入水池”的占11%,反映出同学们在学习中并没有将集体感、环保意识与诚信联系起来,更没有意识不诚信不仅为害他人,也将损害自身利益。

(一)不诚信的主要表现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我们总结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据课题组老师亲身观察,近些年学生考试作弊还是较普遍的,学生考试作弊的方式也层出不穷,不断更新,据统计有10%左右的学生经常作弊,有40%以上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作弊的动机既有担心课程不及格,也有为了争取奖学金;不但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作弊行为,而且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存在作弊行为。

2.实验报告抄袭司空见惯

为了应付老师,实验报告的抄袭对于不少学生是家常便饭,许多同学为了抽出时间去上网、打牌、外出游玩,将别人的实验报告一抄了事。对于本次试验的目的不清楚,实验原理不理解,甚至于对于整个实验步骤也不明白。有的同学为了达到较好的实验准确度和精密度,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或编造实验数据。

3.实验操作应付了事

由于参加实验的目的不明确,在实验课中实验态度不城信,实验操作只是为了应付老师,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具体表现为:不听实验老师讲课,不看老师演示,自己练习时随心所欲,如在移液管、滴定管等玻璃仪器的使用中,有的左手持移液管;有的用漏斗加溶液。再如减重称量法中用手直接拿放称量瓶、不按照规则记录数据等。再如滴定过程中,两个同学共同操作一个滴定管、不按要求正确摇动锥形瓶、终点的正确观测和正确读数等,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不理想。由于没有认真预习,不了解实验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边看课本边做实验,实验步骤丢三落四,打碎仪器的事时有发生。分析实验是几个人共用一套仪器和试剂,有的学生不按规定取放试剂,造成试剂污染,这种行为造成其他同学无法达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4.不诚信行为屡见不鲜

高校学生不诚信行为不仅表现在学习中,在生活中也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入校时开假证明骗取助学贷款;由于每年的优秀毕业生专升本推荐名额,学生们为了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名次,考试作弊现象比较突出;为了进入学生会或加入党组织,请客送礼比较普遍;在实习中,只答应不落实,对待病人敷衍搪塞;找工作时虚假夸大学习成绩和能力等等。

5.缺乏信任感和责任感

在课题组老师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由于现在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责任意识比较弱。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整天玩手机或电脑,而不愿意与同学们交往;在与人相处时,对别人不信任甚至造成误解。由于缺乏责任感,对学校、班级或其他同学的事情,漠不关心。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大学生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意志力差,缺乏自律

多年的学习,学生们在讨论诚信道德时都有大量的理论与案例,并不缺乏诚信的基本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学生们自己的个人利益时,就又能够找到无数个理由来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解释,使理论与行动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经历少,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容易受到消极观念的影响。

2.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教育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渗透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学生们在课堂上接受诚信教育,经不起现实中的一个不诚信实例的冲击。如拼爹升官、卖丑出名、名人的假学历、虚假的电视广告宣传、与现实严重不符的数字政绩、学校老师的假论文等,使诚信教育成了“空中楼阁”。所有的这些不诚信实例在告诉学生:诚信是“傻瓜”,社会的机遇是给那些不诚信的人的。相对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学校政治课上的诚信

教育明显担当不起“防火墙”的任务。

3.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

在高招不断扩招的情况下,学生数量的增加和社会迅速变化的影响,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德育工作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不够,德育工作仅仅局限于政治课中,没有与学生的具体学习联系起来。二是没有时代感,现在社会信息量非常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多,如果继续用原来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生很难接受。三是学风不正。一部分学生所学专业自己不喜欢,还有一部分学生上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得到那张毕业证,学习的动力不足。四是教育理念不到位。在职业教育中管理者更重视学生的“能力”,更多地重视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情况,对于思想问题重视不够。此外,近年来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4.家庭教育乏力。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一方面,父母的娇惯,使他们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和勇气;另一方面,从小缺乏同龄的伙伴,容易形成不善于合作、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由于升学的压力,很多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带着他们四处上辅导班,把时间全部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忽视或根本没有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不进行教育,还给予鼓励和帮助,甚至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家庭的教育是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阵地,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学生诚信观不强的主要因素。

5.诚信制度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制度不健全。人们应当做到的诚信行为没有制度的规范,全靠传统、习惯、舆论去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诚信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使更多的诚心者失去对诚信的信赖。在高校,通过考试作弊可以得到较高的奖学金,通过送礼拉票获得党票,通过伪造假证明骗取贫困补助„„,不诚信者通过“不诚信”获得“收益”,即使被发现也没有制度进行惩罚。将会使更多的学生去尝试不诚信带来的“硕果”。

六、《分析化学》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在理论教学中渗透诚信 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渗透诚信意识

“爱国”与“诚信”密不可分,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言语,它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诚信”是国家的重要形象之一,每一个公民的诚信汇集成一个诚信的民族,一个诚信的民族才能在世界上得到尊重。《分析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教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化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化学家对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逐步渗透学生的诚信意识。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含有高超的冶炼技术的“司母戊”方鼎,到近代的“侯氏制碱法”的发明,新中国成立后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诞生和“天宫一号”的发射,以及最近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上天等等,结合这些事例联系教材内容加以展开,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光辉文化,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诚信的动

力。

2.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诚信责任

《分析化学》为人类带来了新科技、新技术,造服人类,使生活更美好。一百多年来,新物质层出不穷,从1900年的50万种,到2000年的1650万种,《分析化学》己经成为自然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科学基础。如果没有哈勃1909年发明的高压催化合成氨技术,全世界的粮食产量至少减少一半;如果没有化学合成的各种高效新药,人均寿命至少要减少20岁;如果没有化学合成技术制造出来的电路芯片,我们无法利用网络感知世界;如果没有核燃料的发明,我们无法探知地球以外的美妙和精彩;如果没有化学处理技术,那么全世界堆积如山的垃圾将会使我们的地球不再美好,“准晶体”的发现又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应用材料,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知着化学为我们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美好。但是化学的发展也在人们的利用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白色污染不断在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空气;食品添加剂滥用不断危害着人体健康;雾霾天气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例如2008年发生的无锡蓝藻水污染事件、紫金矿业水域铜离子超标导致水域污染事件、四川涪江锰矿水污染事件、大连原油污染海域事件等问题无一不与化学有着紧密的关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都指向诚信问题,虚假的宣传;虚假的数字„„正在不断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存。

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因此利用现实的环保问题,进行诚信教育渗透能得到学生的强烈共鸣。例如在学习“沉淀滴定”后补充对“氟利昂”的介绍,展示卫星拍摄的南极

上空臭氧层空洞的照片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真实展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例如在讲“配位滴定中钙镁离子的测定”时,补充介绍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以上例子,使学生明确保护环境不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诚信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这种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的做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如果在《分析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大学生的环保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而且可以培养每个同学把环境保护与个人利益相联系的自觉意识,从而是他们确实认识到诚信关系你和他,也关系着自身。

3.运用案例教学法渗透诚信教育

给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坚持真理的典型事例,鼓励学生坚持真理,诚信做人。例如在教学中介绍创建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老老实实做人;英国化学家戴维不畏生命危险对氟进行研究;拉瓦锡承受巨大压力推翻了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他在1982年发现了准晶体,可是所有人都嘲笑他,但是在30年后证明他的发现是正确的,得奖的风光背后,是谢赫特曼在嘲笑中的坚持,正是这种坚持,改变了科学界对固体材料的看法,找到了除晶体、非晶体外的第三种可能。这些例子都表明,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具

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坚持、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也可给学生介绍一些现实生活中由诚信缺失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对他们进行警示教育。如哈药二厂假药致人死亡事件(由于药厂检验员失职和渎职,把不合格的丙二醇当成合格的丙二醇使用);三鹿牛奶中的三聚氰胺事件;假蜂胶事件;毒胶囊事件等等。如果教师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比比皆是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某些化学方面的杂志、书籍和网上知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明白不诚信只可能带来一时之利,但自己终会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学会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坚守诚信。

4.作业与考试要适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诚信思想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强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作业的难度和多少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批改作业时,通过任课老师的细致工作,既要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整性,又要检查作业完成过程的真实性,从而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独立思考能力及过程中体现出的诚信度分别作出评判,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由于现在生源的层次差别较大,在考试中既要检查大多数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要考虑基础较差学生的实际。确实保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努力学有所获,诚信地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诚信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可以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训练和培养,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操作,耐心观

察,实事求是地记录。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想意识,我们对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具体要求。实验预习的检查以提问或小测验的形式进行,对每个同学的每次预习都进行量化,这种形式避免了有些同学抱有侥幸心理蒙混过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老师讲解和演示后,通过提问或随机找同学演示的形式,促进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每次实验以小组的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操作。实验结束后,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要由教师签字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总结分析。这样既可防止一部分学生浑水摸鱼,伪造实验数据,又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实验的评判的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和方法的掌握,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把实验结果的精确性放在次要位置,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对那些在实验中虽有失误但尊重了实验事实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对抄袭或篡改实验数据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并与平时成绩相联系。

针对部分学生迟到、早退、甚至逃课以及在实验课上乱拿试剂,不按要求污染试剂的现象,单独找这些同学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原因,在思想上使这些同学认识错误。并约定好时间让他们帮助老师准备实验、分发实验用品。让他们知道不遵守实验室纪律会对同学们的实验课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也体会老师准备实验的辛苦。通过以上这些做法让他们意识到遵守时间、遵守约定的重要性。将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卫生情况进行量化,对不承担值日责任及不按要求值日者酌情扣分,作为实验成绩的参考之一。

(三)利用教师的榜样作用进行诚信教育渗透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通过自身的文明守信的言行、广博的才学,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今中外,在品德方面都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孟子讲的“教者必以正”;王夫之的“身先作范”;叶圣陶的“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卢梭曾说:“教师是一个道德卓越的人,应该受过良好教育,有睿知,是学生的楷模”; 第斯多惠强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师要从各方面做学生的榜样”;

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更要求教师的品德高尚、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境界。笔者认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广博的才学育诚信

古人云,“学富为师”。作为诚信榜样的教师,首先必须自己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如果身为教师对本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学识匮乏,本身就是不诚信的表现,不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只有在教学上思维填密,思路敏捷的老师,在课堂上能引经据典的老师,才能够在让学生佩服的同时,带给他们效仿学习的精神动力。因此做为一名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大学所学的那点知识,科技迅速更新,分析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一名分析化学老师紧跟时代,不断学习,才能够以自己名副其实的才学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并激励他们求真求实。

2.以身作则育诚信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试想一名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如何来要求自己的学生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旷课呢?可是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老师教师上课时提前下课,上课时接打电话,收发短信,擅自调课,自己玩游戏而让学生自习等等。这些正说明了现实中教师言行不一的不诚信现象非常严重。如此的老师必然会对学生形成不良影响。要知道“正人先正己,修业首修身。教师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公正、公平和诚信,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首先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不迟到早退,及时书写教案与讲稿,不弄虚作假,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有些学生在加入学生会或社团找老师推荐时,我们应看清楚推荐材料,以实际情况为主,不要帮学生做“伪证”,从而使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尽量以事实为基础,不要弄虚作假。

七.结论与反思

本研究表明,在《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诚信教育渗透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化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内容,渗透诚信教育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并积极搜集整理诚信、环保等有关素材,依据教学内容适时插入,把诚信教育内容有机地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可在为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优良的诚信素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等,使他们能成为有高度责任感和诚信的人才。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①通过对学校教育各因素的观察,寻找到当前医学专科学生出现不诚信行为的原因。

②对《分析化学》教学中诚信教育渗透的具体内容进行挖掘。

③利用具体案例的形式对化学教学中《诚信教育》渗透的基本途径进行实践研究,获得一些经验。

限于本人研究水平和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和发展的地方: ①研究收集的资料以静态资料为主,动态资料很少,难免对研究的成果有所制约,今后应在动态资料的收集上做更多工作。

②由于诚信教育渗透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效果来,由于《分析化学》课程在大二开设,学生第三年就下去进行实习,诚信教育的渗透实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后期的访谈中,大学生的认识虽已有提高,但收效较微,这也体现出诚信教育渗透需要持久性。

③受研究条件限制,仅对本学校的药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存在片面性。

康德说:“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的思考他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一与敬畏—我们头上的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为什么当我们想起心中的道德法则,会产生有增无已的赞叹与敬畏?那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人类的善的愿望与追求。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教育能促使学生的心灵结出最美丽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戴安邦..全面的化学教育和实验室教学[J].大学化学, 1989,(01):32 [2] 张振铭.大学生诚信教育反思[J].林区教学,2011,(05):64.[3] 王楠.浅谈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考

[J].天府论坛,2009,(s1):303.[4] 魏忆南.诚信教育—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基石[J].教育与职业,2005,(20):57.

第二篇: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深入挖掘教材 分年级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令人担忧的诚信现象:有些孩子承诺完成一件事夸下海口,结果敷衍了事;有些孩子不完成作业却对家长说老师没布置作业,对老师说作业本忘在家里。有些孩子犯了错却想方设法隐瞒、推塞、委过他人。有些孩子向父母谎报学习成绩,模仿父母笔迹签名。有些孩子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而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必定是一个忠诚老实、信守诺言、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做事认真负责的孩子,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在做错事是能主动认错,借了别人东西能及时归还,拾到财物会主动交公。诚实守信的孩子懂得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对自己、对同伴、对家人、对未来负责。因此,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孩子未来的成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2、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浪潮的冲击下,社会上许多不良观念、行为无不每时每刻地侵蚀着学生纯洁的心灵。子女歧老、虐老、不关心、不赡养父母的现象时有发生。天大地大不如票子大,爹亲娘亲不如金钱亲,在农村许多老人住的是小、矮、偏、旧的房子,干的是既照管孙辈又种田糊口的活,穿的是子女们穿过的衣服,兜里没有一分钱,小病挺着,大病靠着。社会上不讲诚信的事比比皆是:做了好人反遭误解,抓了小偷自己却成了“贼”,救助了弱者反被说成图谋不轨。在家庭中,夫妻相互欺骗并教育孩子说谎欺骗他人。甚至在学校里,有些教师也诱导学生欺上瞒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张白纸的少年儿 童,他们没有一点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近墨者黑。再加上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部分家长对孩子是娇生惯养,因而一些学生在家庭中养成了骄纵任性,自私自利,好逸恶劳,无礼无信,只图索取,不知回报,不听父母的话,顶撞长辈等不良习气。再就是这些年农民工大量增加,留守儿童逐年增多,致使这些孩子家庭教育欠缺,受社会负面影响较大,各方面素质较差„„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父母将饭菜做好了,三四遍都叫不动趴在电视上的孩子;吃过饭后孩子只管玩,没有人帮父母收拾一下饭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留给孩子,而孩子却很少想到父母;孩子一旦生病,父母急前忙后,而父母身体不适时,孩子却很少过问;父母教导孩子,孩子却大声顶撞;父母辛勤劳动,勤俭节约,孩子却好吃懒做,零嘴不绝;孩子欺骗顶撞老人和长辈,父母却默认颌首„„

这一切,导致了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少年儿童观念错位,是非混淆,纪律松散,学习懈怠,感恩意识淡薄,诚信观念缺失,责任心匮乏。

3、家长和社会的心声。近几年,少年儿童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已逐步演变成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极大地触动了广大家长社会有识之士,他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加强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有很多家长来到学校,找到老师,向我们倾诉自己的心声,感慨对孩子管教的无助,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希望学校把孩子的思想、行为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孩子的感恩意识和诚信观念,以确保家庭、社会的和谐。

鉴于上述原因,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 建设,尽快提升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创办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自2015年春季以来,我们与时俱进,在前段“感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广泛论证,确立了一个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支点”与抓手——诚信教育。我们以“以孝心呼唤爱心,用诚信塑造人格”为宗旨,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抓手,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二、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创立一套有效的教育途径、方法和运行机制。

2、编纂一套分年级的诚信教育教材。

3、构建诚信课程运作和教研体系。

4、营造诚信教育的舆论氛围、环境氛围和文化氛围。

5、创设诚信教育系列活动。

6、实施诚信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实现教育的内化和外延。

一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尊师爱生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老师同学。

二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维班爱校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班级学校。

三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敬老爱亲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长辈亲人。

四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护家爱村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族人村民。

五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亲党爱国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二)研究的目标

总的目标是:以孝心呼唤爱心,用诚信塑造人格。具体目标是:

(一)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诚信校本课程,通过编写校本教材,上好诚信课,向学生灌输诚信理念,做好养成指导,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以诚信文化为依托,打造起具有美化和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带。以此提升学校环境品味,增强校园育人功能。

(三)学校通过诚信课、诚信系列活动,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诚信形象,并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1、使学生在学校里树立起个人诚信形象:热爱学校和班级、热爱老师和同学;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风、考风、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等方面做到:不说谎,不抄袭,不作弊;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不足;说实话,做实事,言必信,行必果;阳光处事,真诚为人;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对同学有帮助,对班级有益处,对学校有贡献的人。

2、使学生在家中树立起诚信形象:孝敬父母、长辈,关心兄弟姐妹,热爱家庭;虚心听取父母教诲,不顶撞父母,多和父母沟通;不做“小皇帝”、“小公主”,提倡俭朴生活,合理消费,不攀比;提倡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动做家务,干农活,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言行一致,对自己所做的事勇于负责。通过与家人的接触、交流,力争用自己的诚信言行去影响父母,影响所有家庭成员,使整个家庭行孝守信,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创建和谐、幸福家庭。

3、使学生在社会上树立起诚信形象:尊老爱幼,不恃强凌弱,关爱弱势群体,凡事有爱心;不贪便宜,明辨善恶;有礼有信,遵守社会公德;真诚待人,恪守承诺;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做一个有知识、有道德、有爱心、讲诚信、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诚信言行,尽可 4 能地影响家族所有成员和其他村民,以至达成所有的家人、族人、村民共同守孝、明理,讲诚守信,为营建文明村庄,创建和谐社区尽心尽力。

总之,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具有诚信意识,掌握诚信知识,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用诚信去呼唤爱心,让学生人人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以至达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

三、研究的过程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布局,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学校高度重视“孝心·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将该项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大队辅导员及不分班主任参加的诚信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第二是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拟定具体实施细则,精心设置活动流程。第三,大造舆论,广泛发动,首先向全校广大师生发出活动倡议,号召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其次向所有学生家长发放了《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们通报活动目的及方式方法,争取学生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再次就是精心组织召开了由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参加的“诚信”活动的启动大会,在校内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创建诚信校园文化,开设“诚信知心屋”,营造浓郁的诚信教育环境。

1.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本书,学生可以在“多看”中“多记”,进而“多问”。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幅画,学生可以在学习、欣赏中树立起诚信意识。因此,我们结合学校绿化美化,打造起美化、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景观带,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以“请热爱你们的父母,请尊敬我们的老师”、“亲善求幸福,爱心促和谐”、“以诚为本,诚信做人”等活动内容为主题,把诚 5 信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在学校大门口两侧及校舍后面的空闲墙壁上,书写诚信启示语,将古代二十四孝图及近现代的一些伟人、名人的孝亲、诚信故事制成喷绘展板,悬挂在所有校舍的前墙壁上,并在校园空地上布设诚信格言标语牌等,着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引导师生对照修正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让同学们学习在孝心、诚信之中,生活在孝心、诚信之中。

另外,我们还设立了诚信长廊,开辟了诚信主题画墙,做到美化和教化的完美统一。学生们空闲时间在这里读诚信名句,画诚信图画,用心领悟诚信内涵„„真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开设“诚信知心屋”,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心里保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猛发展的时期,待人处世较天真,但又多迷惑,“诚信知心屋”的开设,则成了众多学生找回自信与勇气的港湾,明辨真善美的空间。“老师,昨天晚上我要给妈妈洗洗脚,她却不用我,我该怎么办?”“老师,我村的一位大爷,到我家让我爸爸买他家的猪肉过年,明明我家没割肉,我爸却说过年的肉早割好了,这不是在说谎骗人吗?我想问,但又不敢,我内心很矛盾。”„„学生心中的疑问困惑总是在辅导员老师的耐心引导讲解下,解除谜团,打开心结。

(四)规范诚信课,强化诚信课教研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1、加强教研,认真上好诚信教育课。我们以年级为单位专门成立了诚信课程研讨组,定期组织任课老师进行诚信课集体备课与授课方法的研讨。学校将《孝心.诚信教育读本》列为学生的正式课程,要求各班每周上好一堂“孝心·诚信”教育课,每学年授课节数不少于三十二课时。做到诚信课教学计划、教材、6 时间、教员四落实。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搜集整理一份“诚信”教育资料,设计一份“诚信”教育活动方案,指导学生开展一项“孝心·诚信”教育活动,撰写一篇“诚信”教育论文。学校随时对该课程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将其成绩列为教师的工作量化成绩,以确保该课程的正常进行。诚信课的开设,丰富了学生的诚信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诚信水平。五年级学生张珂在诚信日记中写道:“我们孝敬父母不一定做出像子仲负米、陈毅为母洗尿裤那样的感天动地之孝,但至少我们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父母为我们省心、放心、舒心。替父母洗件衣服、盛碗饭等。”六年级学生刘安然在学习了《妈妈,休息一天吧》一文后,在小组交流会上谈出了自己的体会:父母劳累了大半辈子,为了使我们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汗水,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真心实意的去做一个好子女。

2、以“诚信”教育为载体,上好生活指导课,大力开展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这是我校诚信活动的基点。我校把养成教育根植于“孝心·诚信”教育这一活动平台,号召同学们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爸妈省心;别人有事热心帮,献社会爱心”。活动中,给各年级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让教师认真上好指导课,手把手教学生自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上掌握洗手、洗脸、洗头、穿衣和刷牙等方法和技巧,力争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靠别人。平时,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饮食卫生,初步形成安全意识;不说谎,不骗人,初步树立诚信观念。基本养成讲卫生,有礼貌,懂安全,讲诚信的良好习惯。努力做到让爸妈省心、放心和欢心。

三四年级学生要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打扫卫生,7 洗晾衣服,收拾饭桌,整理房间等,安全意识和诚信观念进一步增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基本形成。

五六年级学生要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再掌握做饭、炒菜等方法,能主动并熟练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帮助父母干一些田间农活。

平时做到尊老爱幼,扶弱助强,有爱心和责任心。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懂礼守信,做一个言行文明,品行端正的好少年。

另外,要求学生平时要学会、学精一技之长,以用于在校帮助同学,回家孝敬父母。做有益于他人,有助于父母的好孩子。为了使诚信生活指导更加扎实,更加有效。我们出台了《学生生活能力大比武实施方案》每年的放寒假前,在全校学生中举行生活技能大比武,评选出生活技能小能手。到目前,我们已举行了两届,共评选出了100多名小能手。

(五)签订“协议书”,印发“考核单”,促进校内校外结合,强化“诚信”教育的家庭和社会的辐射功能。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我们树立大教育观,把开设“诚信”教育放到现实社会的背景下来思考,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沟通,成立了“孝心诚信”教育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诚信教育机制。

我们精心设计了“诚信教育协议书”,学校与家长以协议书的形式,规定了双方在诚信教育方面的各自责任。如:学校的主要责任是以诚信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对学生诚信行为的教育力度。家长的主要职责一是在家庭中要以身作则,在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方面,为子女做出表率,提高家庭的思想道德品位;二是家长要及时督查子女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不正当的诚信行 8 为,不要听之任之,更不能纵容迁就,要及时教育、纠正,向学校通报等。

我们每学期还向家长印发《家庭诚信教育考核单》。学期末,由家长根据子女在家的表现进行量化,并以此作为学校评定学生本学期的操行等次和评选五好学生,十佳诚信之星的主要依据。这种形式的家校携手育人的诚信教育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道德教育的同时,对家庭和社会也产生着较大的辐射作用。

(六)以孝敬父母,真诚为人,做诚信星为目标,以诚信课、诚信日为阵地,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1、在前两年扎实开展“使妈妈高兴”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在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全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行孝有信集中行动,主要实施行孝“五个一”,即:“每天送爸妈一句问候,回家为爸妈泡一杯清茶,每天为爸妈捶一次背,每天帮爸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每天给爸妈一个惊喜。”;做到诚信“三个不”,即“不说谎,不骗人,不虚情假意。”

2、设立“孝敬日”,布置孝亲作业,开展孝行体验。把每周日、学生父母的生日、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定为我校学生的“孝敬日”。要求学生在“孝敬日”里承担至少一小时的家务劳动,并写出孝行感悟。

3、实施“日行一孝”。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向亲人孝行体验一次。如给父母到杯热水,递条毛巾,给母亲梳梳头,洗洗脚,捶捶背,给父母洗件衣服等。

4、大力开展诚信主题周活动。该活动的宗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短期的切实可行的诚信活动小目标。从而增加该活动的时效性和趣味性。我们利用诚信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背记学校“孝道八心”、“诚信歌谣”以及诚信歌咏等比赛活动。活动中,要求同学们在背记中感悟诚信之道,在高歌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从 9 而激发同学们的活动热情,推进学校诚信教育的进程。

5、开展“文明进学校,服务进社区,孝心进万家”活动。号召同学们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有信,遵规守纪;回家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善待他人;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公益活动主要组织队员们利用周六上午到社区服务,如:到社区表演节目,清扫卫生,为孤寡老人梳头、洗衣、整理房间等,将孝心付诸行动,向社会奉献爱心。

6、将孝心诚信工程与“爱心、责任心”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学生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做诚信事,争三好生”活动,号召学生有爱心,负责任,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少年。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留给他人,把诚信留给自己。使全校学生能够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恩图报,有爱心、责任心,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不断得到发展。

7、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写一篇孝心诚信作文,画一幅孝心诚信图画,讲一个孝心诚信故事,欣赏一篇孝心诚信美文,学唱一首孝心诚信歌曲,搜集并背诵一些关于“母爱、父爱、孝心、诚信”的名言、谚语、诗文等,以此加深学生的诚信体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孝心、诚信意识。

8、开展“诚信之星”评选活动。为巩固活动成果,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每学期,结合阶段性总结,学校要广泛开展“十佳诚信之星”评选活动。首先要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发放“关于诚信之星评选致家长的一封信”,并召开家长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另外各班利用班会、队会进行再发动,引导学生知道怎样做,如何去做。活动以总结和评选两种形式进行,号召全体队员每人写出一份行孝总结,用演讲的形式在小组和班级中进 10 行竞选发言,然后投票选举,每班推出5名诚信星候选人上报学校少先大队。然后少先大队再以走访和调查的形式,采纳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意见,按“行孝影响度”确定出我校“十佳诚信星”。“十佳诚信星”评出后,少先队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一次“诚信星”演讲会,号召全体师生向他们学习。同时,组织人员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拍照行文,作为学校诚信教育成果进行存档,并对其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截止到目前,我们已成功地评选出两届马庄小学十佳诚信之星,对活动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七)注重八个结合,保证诚信教育的全面渗透。

1、诚信教育与少先队活动有机结合:把孝道教育列为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内容,每阶段提出一个品德教育目标,每次活动突出一个主题,既丰富了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又使诚信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2、诚信教育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在实施诚信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规范训练、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做到人人懂诚信、学诚信、做诚信,个个有美德、扬美德。以美德规范学生的行为,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诚信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诚信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各学科结合的方式各有不同。如:在语文课上,可以把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与思品课教育相结合,主要是联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组织实践活动,丰富书本上、课堂上的教育内容。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把诚信教育内容从狭义和广义上与之结合,起到互补作用。

4、诚信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学生讲诚信,必须坚持知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检验教育效果,把认知付诸行动,内化为品质。实践活动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点,要求学生按照学校 11 规定的“诚信歌谣”,“孝道八心”的内容,在家直接或间接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校做一些尊敬老师,帮助同学的事,养成孝敬父母,关爱家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良好品德。在此基础上,将爱心逐渐辐射到社会,服务于社区。

5、诚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在做好学校诚信教育的同时,也应对家长进行相关内容的指导,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一是办好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使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二是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队活动,不但让广大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而且使他们在班队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孩子的诚意、孝心。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配合学校投入到对孩子的诚信教育上来。三是要求家长在家庭中教育、督促自己的子女,围绕学校指定的“诚信歌谣”、“诚信八心”去践行诚信。家长要为子女做好表率,并适时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到学校。四是学校要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诚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活动的方式、方法。

6、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立意新颖,主题鲜明的浓厚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随时随处学习在诚信之中,生活在诚信之中,感悟在诚信之中。

7、诚信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来自家庭中、社会上的一些有关成效的负的因素,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对诚信、孝心的困惑。对此,我们设立了“诚信知心屋”,配备了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疏导。让学生在诚信教育的沃土中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8、诚信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在学 12 校实施诚信教育中,教师的品德修养水平对诚信教育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身正示范”教育,并把师德教育列入对教师工作考核之中。督促教师在工作上、家庭中、社会上,处处事事做诚信人,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诚信格局。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一)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的诚信、爱心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检测结果表明,学生诚信意识、诚信行为呈现良性变化。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全体学生中出现了“六多六少”的好现象:

一是尊敬老人的多了,嫌弃老人的少了。学校开展了解长辈的活动后,到敬老院、社区为老人服务更是人人争做、周周都有。全校送温暖小分队,更是活跃在帮贫济困的行列中,如六(1)班同学连续四年轮流定期到马庄敬老院为老人整理房间、洗头、洗衣、捶背、按摩等。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每逢老人节学生带着自编的小节目来到老人中间慰问演出。另外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搀扶老小过马路,给公共绿地浇水、拔草等事例,比比皆是。

二是讲究节俭的多了,乱花零钱的少了。在诚信教育活动中,逐渐杜绝了学生吃零食、乱花零钱的现象;零用钱小储蓄活动。各班反映,自开展诚信教育以来,学生比吃穿,乱花钱的大大减少。他们认为,乱花父母艰辛劳动换来的血汗钱,就是对父母的不孝。

三是家庭和睦的多了,不讲文明的少了。有的学生对父母的陋习敢于提出意见。如劝父母不要赌博,说话办事要讲诚守信,和睦邻里等。他们认为家庭和睦,离不开“孝亲敬长”,而“孝亲敬长”绝不是一味地“盲从”父母。

四是主动做家务的多了,好吃懒做的少了。诚信教育系列活 13 动之学生生活技能指导课,学生不仅学会了整理房间、个人洗刷等日常的生活技能,还学会了部分做家务、干农活的本领。据大部分家长反映,现在的学生自己的事自己会做了,能做了,象穿衣、洗衣等也不用我们协助了,有时还能主动地帮我们干一些家务农活,我们在孩子身上省心了。还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现在知道疼人了,有好吃的知道让我们了,饭前饭后也能主动帮我们整理饭桌。在学校的诚信教育下,孩子懂事了,我们真的很开心。

五是勤奋学习的多了,厌倦读书的少了。“诚信课”课堂上当学生在辅导老师组织下学习了动人的诚信故事后,再开展辩论活动,不少学生听时热泪盈眶,议时慷慨激昂,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激发了勤奋学习的热情。不少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回报父母,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孝”。

许多学生不但在学校学习期间获益不少,深有体会,而且在小学毕业以后,还有不少学生来信感谢母校的道德教育,“如今,我已离开了母校,但我依然坚持‘日行一孝’活动”而有这样感受的学生何止一个两个!“诚信课”,使学生“爱父母”的情感很自然地迁移到了爱同学、爱他人关心集体的境界上。正如五年级一位班主任在同家长沟通时说:“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关心他人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学生认识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是道德行为,现在班上,不管是哪位同学有困难,都会有人抢着去帮他。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马上有人借给他;同学不会做作业,马上有人辅导他;同学病了住院,马上有人上门补课;同学摔伤了,马上有人扶着去卫生室上药。”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诚信”教育活动,学生的感恩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道德素养有了质的飞跃,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 14 迅速增高,学校的声誉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均不同程度地树立起良好的人格形象,有效地影响了家人、族人和其他村民。但是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起点比较低,仅之是为学生建立爱心、学会做人,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此日积月累,“诚信”必然会逐渐内化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深层成份,融于学生的情感主体。

(二)对社会的影响:

家校互动,小行动影响了大气候。诚信教育除学校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课程教学和系列活动外,我们还开辟了诚信家长学校,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形成了“老师——学生——家长——学生”互动的教育链。老师教导学生,老师影响学生,学生诚信家长、诚信家庭,家长规范自己、示范孩子。最终达到老师、家长、学生共诚信,老师、家长、学生去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共诚信。从而使家庭和睦、邻里和睦,村庄和谐、社区和谐。我们开展的“诚信教育”已深入家家户户,并对家庭、社会产生了积极有效的辐射影响。诚信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给家庭带来了和睦,给社会带来了和谐。诚信教育的开展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潍坊市人大代表贾悦镇龙宿村党支部书记鞠德民说:“学校的一个‘诚信工程’,架起了社会千万座孝心、爱心桥,真做到我们心里去了。”

(三)活动取得的成果: 本课题取得了显著效果。

1、学校网站先后对我校的“诚信”教育进行了宣传。

2、《西部晨风》《灵宝晚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我校的“诚信”教育情况作了专题报道。

3、学生的文明素养得到质飞跃。

(四)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诚信育人模式。

1、开设诚信课,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和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为我校诚信活动打造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诚信教材的应用为课程的开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2、将“诚信”工程融合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结合学校绿化美化工程,以诚信文化为依托打造起多处具有美化、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景观带,以此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使同学们平时学习在孝心、诚信之中,生活在孝心、诚信之中。

3、我们对诚信教育的探索,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开辟出的一条科学合理的育人新路。我们抓住诚信教育的本质,着力从思想、方法、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的探索和改革,初步形成了以“诚信八心”和“诚信歌谣”为主体内容的诚信教育模式:

“诚信八心”

常问好,有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勤学习,创佳绩,让父母开心。求上进,有理想,让父母欢心。有矛盾,多自省,让父母顺心。有主见,不迁就,待他人真心。不说谎,不欺骗,做人要诚心。知感恩,持正义,献社会爱心。

“诚信歌谣”

自己的事自己干,不给父母添麻烦。家务劳动帮着干,多为父母减负担。学习出行离家前,禀告父母莫挂牵。艰苦朴素少花钱,不与别人比吃穿。思想学习勤汇报,恳求父母多指点。

批评教育不顶撞,感谢父母要求严。为人在世品行高,孝敬父母最当先。同学之间勤交往,诚信二字记心间。言必信来行必果,履行承诺是关键。不说谎话不行骗,诚信做人众人赞。

五、课题研究的体会

1、社会公认、易于操作

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是每个家庭都渴望看到的结果。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因为诚信行为可大可小,可高可低,既可以高标准,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适当的活动,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容易体现,容易检验,也易于评价。

2、重在实践,贵在持之以恒。

道德教育少不了“明理、激情、导行、内化”四大环节。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实践,因为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将正确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终生可受益。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最薄弱的一环恰恰是实践这个环节。我们强调,在诚信教育中不仅要用好书本,更要做好实践作业。这样诚信教育自然成了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亲身体验、培养美德、强化素质的有效载体。

3、始终坚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理念。

不断总结,才能不断地发现先进典型。推广典型,才能推动面上的工作向高处提升,向深处发展。学校每年都隆重举行“十佳诚信之星”、“诚信小组”、“诚信教育先进班级”及“生活小能手”的评比活动。并规定不是诚信星不得评为“五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创新来自不断的实践,来自于深入的调研,更来 17 自于群众的创造。

4、上下配合、同心同德、真抓实干。

我们的诚信教育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开展,除了它有深厚的民族根基且又符合当前广大群众的需要这一根本原因外,还在于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广大教师及全体学生家长的全力支持、通力合作。

六、存在的问题

诚信教育校本课程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方面。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诚信教育对社会的辐射带动等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进行,如何经常化、制度化,不断丰富其内容,提高其层次,还有待于研究,否则,已取得的成果也不容易巩固。

我们的工作还刚开了个头,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路还很漫长。但有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广大师生、学生家长真心实意的支持,我们要满怀信心的将这项合民意、得民心的工作继续抓下去,并力争做出更大的成就。

第三篇:《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研究》子课题《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批准文号: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J06-144-P0

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水平低,条件简陋,生源差,家长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要提高育人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为此,我校曾于2005年开展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关于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关于构建‘书香校园’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现已顺利结题,成果荣获一等奖)。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强化了师生的读书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校园文化,增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但我们从中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的种种心理问题:

一、厌学心理。学生和外界的接触不多,思想相对闭塞,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成绩难以提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放弃了学习。二,依赖心理。不可否认,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学生的独立能力却下降了。他们在生活中依赖父母,不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课堂上,不积极思考,依赖老师给出结果等等。

三、烦燥心理。现在学生的所处年代,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上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信息不断地刺激着他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使他们心里充满各种矛盾和困惑。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误导着小学生,使一些学生“静”不下来,做事没有耐心。此外,一些传统的品德课程教学枯燥,空洞。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相当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理念还停留在表面化、简单化的了解上,对有关的要求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教学方式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桎梏,教育学生的方法没有联系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各科知识,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这不能说不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缺憾。以上这些,无不困扰着我们的小学生,也困扰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肩上担负着两重任务,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公民。身心健康是人的素质基础。它不仅意味着有健全的身体,而且必须有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鉴于此,我校申请实施“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实验课题。

二、课题实验的做法

(一)、课题实验的步骤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8月)。在课题研究初期,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加强教师的培训,确定实验的切入点。

第二阶段:实验主体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2月)。按计划举行研讨活动,开展全面的心理素质调查分析。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自测,分析学生基本情况,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构建“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评价方式对比活动,举行优秀课例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体会和教学成功案例。邀请专家指导,提升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在这个阶段,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进行有关心理品质指标的测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整体分析。加强实验教师的经验总结,形成论文。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汇编各类研究成果。邀请总课题组专家进行研究鉴定,完善资料,形成成果。

(二)、课题实验的内容

1、研究心理健康状况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2、研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在汲取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着力点,逐步形成适合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3、研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三)课题实验的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统编教材及校本教材,不改变现行的班级授课方式,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面下功夫,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体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同时,坚持以下原则:

1、协同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学科的自身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教学之中,做到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2、尊重性原则: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3、活动性原则: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

4、现实性原则:立足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品德实际、心理健康水平实际。

(四)课题实验的主要措施

1、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依靠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班主任捕捉机遇,针对班级突发事件中个别同学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进行因势利导,矫正他们的心理障碍。因材施教,针对有的同学由于任性、冲动、脾气暴躁,经常与其它同学吵闹甚至大打出手这一不良问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打架的原因,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引导他们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另一方面,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主题活动。

2、凭借少先队工作平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宣传一次心理健康小常识宣传活动。由学校的小播音员们轮流播报,材料由课题组的老师们提供。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了解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普遍存在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向同学们征集“金点子”。开展有关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手抄报比赛,对于一些较优秀的手抄报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展示。

3、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刻苦钻研的童第周、不怕失败的爱迪生进行教育。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通过角色转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内心,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教育,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

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成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每天下午放学后向全体学生开放,每天安排老师值班,接受学生来访和个别咨询。对于来访的学生,值班老师热情招待,耐心倾听,分析问题的原因,一起寻找对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设立了“成长信箱”,由专门老师负责,对于来信的内容严加保密,并一一给予回信。

5、整合“家校”教育合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搭建家校工作结合的平台,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尽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开展贴近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印发《家长评价表》、《家长问卷》,要求家长经常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孩子当一天家,做一顿晚餐,和家长一起参加一次公益劳动等,家长实事求是地根据孩子的表现,按评价表内容给予评价,真正让孩子体验当家的辛苦和付出的快乐,从小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开展学校、社区联谊活动,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举行心理咨询活动。

三、课题实验成果卓著 在研究过程中,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当作我校的重要内容,当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来抓。自承接课题以来,我校每学期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必学内容,校长亲自做讲座,动员学校各方面参与心理健康工作,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了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1、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发展。可以说,教师的研究意识将一节课的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思考深入到相关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对“我做了什么”、“有什么不足”、“我的专业任务完成得如何”等的深层思考,对实际教学进行感受和体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价值观、态度和情感,重审自己从事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后,在实践中检验经验并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最终促使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2、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是一个引导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总会关注着课堂上、校园内、家庭里、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研究意识的加强,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老师们能写、乐写。课题的实施,使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迅速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或提拔为学校领导,评为教学能手,成为教研组成员。他们身上留了专业化成长的烙印。如青年教师袁飞华、袁丽红、张雪萍、袁晓霞等迅速成为学科带头人。我们可以从袁晓霞老师写的的体会中窥见一斑:“没有学生的生活,还会有更多的快乐吗?选择了当老师,纵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毕竟会拥有满园春色的愉悦,投桃报李时的慰藉,而这正是她人生所需要的。她有所挚爱的学生,为此付出的一切她无怨无悔”

3、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1)发挥了“三结合”的教育优势。为形成教育合力,我们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亲子活动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90%以上。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通讯的便利,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我们组织以小队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入社会,开展“走向社会,实践成才”的活动,特别是利用传统节日、双休日、寒暑假,引导鼓励学生深入到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促进了养成教育的规范。我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争创文明班评比、学雷锋做好事、开展中队主题队会等活动,在全校掀起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的热潮。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等。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同时,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评比工作,对学生的早读、清洁卫生、行为规范、出操、等十个方面进行考核管理。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学生值日小组”,负责巡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反馈。通过规范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主人翁意识提到培养。

(3)彰显爱心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做到严格要求、谆谆善诱、因材施教,让“爱”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时,我校教师能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各科教学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后教师耐心辅导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教师采取各种方法,从思想、学习、情感甚至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战胜挫折和困难,努力提高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对于学困生,学校提出了“先教会怎样做人”的管理思想。同时,教导处还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对他们进行学情跟踪。

在成效显著的课题实验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生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了,更活泼了他们变得更爱老师、爱学校,更会与小伙伴合作。到我校参观的领导、老师都认为我们的学生文明程度高,表现力强,综合素质高。他们学习积极,在书香校园里,坚持写日记,敢于投稿,积极参赛,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7年,袁 艳、叶倩妮同学参加龙川县五年级小学生手抄报比赛都荣获三等奖;叶婷婷、袁泉新参加龙川县小学六年级语文竞赛都荣获三等奖;袁汀等六位同学评为县“三好学生”;叶倩妮、张 程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巫惠慧、巫文颖、张钰婷三位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干部”; 袁韬、叶婷婷、袁雅敏、巫惠慧参加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学生杂志社主办的第五届“叶圣陶”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分获二等奖、三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

2008年,袁秀清、叶艳同学参加龙川县五年级小学生手抄报比赛中均荣获三等奖;巫彬梅、袁鑫同学参加龙川县小学六年级语文竞赛中均三等奖;叶小婷等五位同学评为县“三好学生”; 袁宁、袁晓琪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 叶倩妮、叶建成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干部”;袁丽红等16为同学参加“时代作文大赛”获得优异的成绩;叶秀媚、叶艳同学参加由少儿书画杂志社主办的绘画比赛中进入“中华小书画家五百强”;在参加第二十一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袁 兴、袁浩警获得钻石杯奖;邹立栋等20位同学获得银杯奖;刘文达等14位同学获得铜杯奖。

2008年,六年级学生巫文颖的习作《童年趣事》、叶春娴的习作《给父母的一封信》在《河源晚报》上发表。

三年多来,我校教师共撰写读书心得2000余篇。教师研究论文、读书心得汇编成集。2007年,袁伟东校长主编山区农村小学“书香校园”课题实验成果集《书香溢山区》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教师论文在各级刊物中发表。2007年11月,袁伟东校长应邀参加第四届教育家大会,论文《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在会上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入刊《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和《中国教育家》杂志,并被《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全文收录;2008年3月17日,袁伟东校长论文《和谐校园》在《现代教育报》发表,并入编《中国名校和谐校园文化全书》。2008年11月,袁伟东校长应邀参加第五届教育家大会,论文《创新搞实验 科研促课改——让新课改将山区农村学校带入一个全新的未来》在会上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入刊《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袁焕军副校长撰写的论文《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发表在全国重点期刊《教育与探索》上。袁丽红老师撰写的论文《数学教学中的美》在《河源晚报》上发表。袁晓霞老师撰写的德育论文《春风化雨润心田》荣获全国创新论文及论文评比一等奖,《谈班主任工作的激励艺术》在河源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张雪萍老师撰写的论文《声调教学方法的初探》在“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论坛”征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师生的显著成绩,成就了学校的辉煌,为打造山区农村小学教育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我校参加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联合主办的校园文化评比中评为“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成果荣获“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二等奖”;

我校选送的绘画作品《春华秋实》参加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文艺调演中获艺术作品类小学组三等奖;

我校由龙川县教育局、龙川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举行的检查中,被评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与学校管理工作优秀单位”;

2008年,我校由先后被中共龙川县委员会、龙川县人民政府分别评为“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龙川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我校又光荣的被中共广东省宣传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

四、存在问题及分析与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农村山区学校的经费极其有限,课题组成员均为兼职教师,造成业务培训的时间、力度还不够,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等原因,我校的实验工作还不能做到全员参与、全面铺开。

2、家庭教育明显滞后。由于我校是农村山区学校,很多家长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误区,难以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教育学生的合力不能很好的整合。

(二)今后设想

1、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常识,让全体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和自我调控能力。

2、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网络。加强研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广大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来源:作者: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

人们在放眼看世界的同时,淡忘了根植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文化积淀。于是,当我们的子孙还未看过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的时候,《三国演义》已成为日本,韩国最畅销的作品之一,他们在汲收《三国演义》的智慧;当我们为庆祝西方传入的情人节而把市场上的玫瑰花抢购一空的时候,却忘了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类似的节日“七巧节”,它不仅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更表达了人们对劳动的敬仰,对智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的乞朌,以及对世间真、善、美的追求,它丰富的内涵岂是“情人节”可比?当我们对纪念我们伟大诗人屈原的端午节无动于衷的时候,它却成为了世界伟大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无数非中国人铭记于心„„,我们不得不感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河流正面临着断流的危机,长此以往,我们将失去我们可贵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为挽救即将流失的民族文化尽我们的努力,重新找回心灵的归宿。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二、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深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制订诵读计划,指导学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的部分诗词,编排经典系列,使学生诵读最优秀的作品,在诵读、感悟、赏析中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时间安排:每二周一节课、假期不放松。按照诵读系列安排专题讲练,以提高学生解读、欣赏古诗词的能

力,深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举行各种活动比赛等: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知识比赛。古诗词名句填空比赛。古诗词书画作品展。小组合作编写古诗词专集。结合学校的各类活动写作小论文。利用课文篇目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搜集大量反映民族传统文化的美文,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并让学生学会赏析,进行文学创作。学习古体诗的创作,在韵律和传统文化方面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流利朗读并基本能用现代汉语解释所指定文言文。大致理解文言文内容。归纳分类文言文中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体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精神风貌,人文素养。

(三)传统美德教育如何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展开。传统美德教育如何在现代文写作教学中展开。

(四)民族传统文化对语文学科教学的积极影响。在美文诵读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教学中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利用课文篇目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将传统美德施与潜移默化之中。

(五)朗读诗歌,通过吟哦讽诵等手段感受把握古代诗歌的韵律美。研读古代诗歌,了解古代民俗民风、道德教养、历史人物等等。尝试古体诗的创作,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渗透进去。

五、课题研究过程。

我们始终认为,搞课题研究,扎扎实实进行实践固然重要,但在研究过程中,合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不断充实调整研究思路则更为关键。

1、重视文献资料的建设。学校先后购买多种供教师业务学习的图书和音像资料,如《走进新课程》、《班主任兵法》、《教师成为研究者》等,从而大量丰富了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内容,为课题取得实效提供了理论支撑。

2、采取了相应措施,促使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除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学习、研讨,还要求每月至少记1000字的理论学习摘记,并将其作为成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以来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五千字的学习笔记,并专门配备了学习笔记本,我们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研究课题,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开展教学实验,并在学习笔记本上记下学习理论的心得,记下很多开展实验的体会。这些学习笔记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实践的印证,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展示了他们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与收获,不仅将自己的思考

导向深入,也给其他教师提供了学习和借鉴。

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培训。虚心学习,不断探索是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达成的共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曾先后邀请常州市教育局领导和进修学校领导汪履平、鲁兴树来我校指导,然后我们根据他们的指导及时调整了研究思路。

4、组内多位教师开课,既展示近阶段的课题研究成果,也提供了让所有老师参与批评指正的平台。课后我们组内的老师进行集体讨论并且还邀请语文组的老师为我们共同出谋划策,怎么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深入,课题研究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并且共同探讨怎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5、课堂教学中随时关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端午日》时,考虑到很多学生都只知道一些洋节日,什么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对于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在课堂导入中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请你来说说你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很多同学已经分不清哪些是中国的节日哪些是外国的节日,还有学生不知道什么叫传统节日。通过我的讲解学生知道了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同学们都说要好好地过这些节日,记住我们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当课快结束的时候,我还提出了韩国申请

端午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的事,同学们愤愤不平,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很多时候我们研究组的老师都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好品德贯穿在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并了解,这既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使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好的传统美德。

6、在课外,我们利用很多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例如我们在班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古诗词名句填空比赛,古诗词书画作品展等。开展全校性的唐宋诗词比赛甚至诗歌创作比赛等等。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同时也变得更有礼貌了。

六、课题研究成果。

1、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有很大的提高,语文课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与好评,所传授的知识面不断扩展,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2、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与提高,不但知道并牢记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将之贯穿于自己的行动当中。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变得有礼貌,尊老爱幼等等,总之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素质修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由于在研究中开展了各种活动,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例如:诗歌朗诵水平、诗词创作能力、文言文理解阅读能力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

七、研究感想。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未能达到的目标以及未能完成的任务,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研究方法。但这次的课题研究为我们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成长的舞台,也促进了我们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五篇:“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2006年9月――2009年7月,我校进行了国家级科研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学校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在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其次,各科教学虽具有德育功效,但都是各行其事,相互间没有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所有任课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事,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的,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2、各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知晓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3、各科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熟知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各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系。

4、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要公正、合理,允许多种评价方式的存在,注重德育实效。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价值:

充实了德育体系理论,充实了素质教育理论,对全面素质教育起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我校课题组成员是一批素质精良的中、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教育基础,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此外还有许多本地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课题的顾问,能随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2、实践价值:

(1)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

(2)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人生的理想。

(3)我校得到了区教委、区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经费保证,目前已做好前期准备,本课题现已积累大量的参考文献与资料。

(4)本课题组已发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四、研究目标:

目标一:通过课题的研究,树立科学的德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标二: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逐步掌握与德育相关的基础性理论,如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等,并坚持以这些德育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学科德育的方法及途径。

目标三: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准确提炼和寻找到学科德育的切入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力争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及心理素质方面有所突破,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研究内容:

1、实施小学学科德育途径与方法的深化研究(1)德育方法的研究(2)德育途径的研究

2、各学科德育实践的深化研究

(1)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深化研究(小学1—6年级)

(2)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德育的深化研究(小学1—6年级)

六、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拟从2006年9月开始实施,2009年9月完成,研究周期暂定2年。

第一阶段(2006.9)确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学习理论,填写课题研究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06.10—2006.12)制定课题计划,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设计编制学生调查问卷,进行学科德育现状的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尝试进行德育的渗透性研究。

第三阶段(2006.1—2007.2)发放问卷并对回收问卷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性考察,撰写调查报告。本阶段还将邀请各科教师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的程度。组织进行学科德育案例研究。

第四阶段(2007.2—2007.4)侧重于学科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深化研究,构建德育方法体系,使各种途径与教育内容的方法形成整体,提高德育实效。

第五阶段(2007.5—2007.6)侧重于学科德育渗透性深化研究,把德育的多种方法与各学科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师论文达20篇以上。

第六阶段(2007.7—2006.8)课题组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汇编论文,出一本教师论文集,组织结题论证,提请总课题组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教学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价法等研究方法。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本课题设立总课题组,以南亚莉老师为组长,成员包括石随香、郝海霞、张玮、张春莉、张艳、白莉等。总课题组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设计、组织、管理,并以研究工作会议、讲座、论坛等方式部署研究任务,协调研究力量,组织研究活动,评价研究成果,指导和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2、总课题组下设子课题组。总课题组负责资料的搜集、整理,活动的宣传、策划,以及材料收集、汇编等日常事务。开题以后,在全校范围进行宣传,通过座谈、研讨,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兴趣,寻找自己的兴奋点,确定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子课题,以子课题组为单位实施课题研究,定期交流、研讨、评价、调整。

九、课题保障措施:

1、本校有一支素质精良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课题组,思想重视,领导支持,加强组织,有足够的经费保证。

2、制定计划,分步实施。

3、具备科学的实践态度和精神,刻苦钻研、改革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接受专家指导逐步修改与完善改革方案。

4、加强实验过程的整理,强化实验过程的监控。坚持定期召开实验总结会,理论研究会。

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十、研究成果: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从本校实际出发,先后投入资金10多万元,对校园物化环境建设进行改造。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兴趣的培养,特长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在品德、学习、作风、体质、能力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学生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得到了磨练。优良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迈上新的台阶。

2、改变了以前重智轻德现象普通。真正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做到了实处,也避免了学科德育标签化。将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很多的时候,在各科教学中,德育有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德育的途径也避免了以前的单一的弊端。呈现出了多样化,生活化,生动性等特点。

3、充分利用德育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陶冶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规范的日常行为,提高了学生自理、自学、自治、自律、自强的能力。学生在家勤动手,能讲礼貌,守社会公德。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

4、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各科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

展,也促进了学校其他的工作的开展,校运动队在区级田径运动会中荣获了团体总分第六名,在市区的比赛中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区中小学课间操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5、推动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展开。

本学期,我校以区教委关于德育工作的精神为指导,以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为发展点,以实施德育日常工作全程管理为重点,全面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通过落实德育建设,构建良好的德育体系和扎实的德育科研实践,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学生的德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了有机渗透,进一步明确了德育保障机制,开展各项德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科学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校荣获了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为:

1、各学科的优秀德育教案共上交38份。

2、教师学科德育渗透研究论文集征得论文50篇。

3、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下载结题报告《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结题报告《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200902006 主持人:王国才 河北省海兴县张会亭乡板桥中学 课题组成员:杨玉荣 许彦辉 刘春刚 王俊霞 董之瑞 王福栋......

    《新道德教育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新道德教育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新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201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们进行了科研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小学生诚信教育结题报告(5篇模版)

    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其要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

    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莘县燕店镇实验小学沈灵巧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教育缺失,是目前教育所面对的一个严肃的话题。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

    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5篇)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1年6月——2013年10月,我校进行了了科研课题《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在学校德育处和教科......

    德育渗透结题报告

    襄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高峰完全小学课题组 2011年6月――2013年7月,我校进行了市级科研课题《在学科教学......

    珍珠文化在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 珍珠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结题报告 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刘峰 《珍珠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研究》于2009年1月通过了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的立项,该课题作为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