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08:0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

第一篇: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缘由

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普遍传统文化知识欠缺。各种发达媒体使学生对外来节日耳熟能详,对中国历史典故,流传至今的名著文章却漠不关心,身处传统文化氛围中却视为无聊,老土。长大成人后没有稳定的价值观,世界观,必然导致心理空虚浮躁,遇事偏激自私……这些都反映了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何向现代的中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使他们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印记的中国人。

纵观对教学起导向作用的中考试题,越来越侧重综合素养的考察,尤其是对具有传统文化涵养的文章、古文和诗句的考察,因其有一定深度,学生对相关知识知之不多,失分不少,就应考来讲,传统文化的渗透迫在眉睫。

随着国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中国风”,但大多数人处在观望欣赏的状态,对于传统文化中深层次的道德观、处世态度仍是隔膜的。利用中学时期青少年易于塑性的特点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对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培养他们高品位鉴赏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未来国家的竞争其本质是文化的竞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高雅从容,他们自然会敬仰崇拜祖国文化的。有这样优秀的这祖国,怎能不爱她。

二、课题开展的条件

(一)学校重视 学校领导重视教研工作,从资金、人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并将本次教研课题作为校本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为本次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本校地处白鹿原长安和蓝田交汇处,白鹿原有淳朴的民风民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积淀深厚,身处其间,学生周围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踏青,参加农村节日,观摩婚丧礼俗,既有实践又有体验,这些元素一旦进入学习视野,传统文化学习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了,是必不可少的性格积淀。

(三)互联网开拓了学生视野,使他们不局限于本地所见,将信息来源扩大至全中国,全世界,以比较意识去想学习,对比,站在更高层次去理解传统文化,民族性格。

(四)学生对此次教学研究也很有兴趣,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表示愿意听从老师指导背诵大量诗文,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三、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由一知半解到有系统印象。积累200篇左右古诗文基础。

(二)养成积累古诗文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传统文化现象并分析其思想内容,能用传统文化思想解读生活现象,有一定的分辨意识。

(三)建立诗词诵读库(500篇),使学生出口成章,能撰写小型文化论文,将所学思想用到生活中,指导自己为人处世。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讲述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的大量的传授密集的文史知识,既节省时间,又能系统的讲述。

2、背诵积累 积累古诗词最后的方法莫过于背诵。

3、实践法 主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总踪迹并用语言表现出来。

4讨论法 鼓励学生讲出自己探究结果,和他人家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5比较法 和其他信息比较,总结各自优点。

五、课题研究对象

九年级三班

九年级二班

六、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2009年9月。确定研究课题及研究对象,申请课题立项。

第二阶段 2009年10月到2009年三月积累阶段。通过大量诵读积累,素材积累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是文明结晶。

第三阶段 整合提升阶段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整理,建立诗词诵读库,指导学生撰写文化论文。

第四阶段 反思总结阶段将优秀作文结集完成课题研究,撰写学科论文,总结研究成果,申请课题评审。

七、课题实施过程

(一)注重积累,由感性感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传统文化是思想意识领域的内容,思想意识必须依托一定的内容形式才能为外人所感知。传统文化最丰富的载体莫过于古诗文了,精神内涵包括有重视文化教育,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注重个人道德修为,如仁孝诚信、公平正义、坚持理想……内容十分丰富。古诗文又浩如烟海,如何取舍呢?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老师的经验进行筛选,要相信学生的审美眼光。

这些营养丰富的原料必须让学生熟读牢记,才会在脑海中扎根,长出那棵叫传统文化的苗来,所以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背诵。要求学生背诵耳熟能详经典文学作品200篇左右。学生在背诵时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意会其理,涵咏其味,久之,在学生心中会形成朦胧的审美意识,朦胧意识的表达必须借助一系列行为使之外化,逐步明晰。如指导学生编辑专题诗集,写鉴赏文章,为诗词配画,根据诗词编话剧……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对文化的认识,也使积累更具主动性,条理性。

(二)传统文化来源于历史的积淀,深深地影响着生活在其环境下的人们,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因而在生活中感受、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更易使学生接受,其效果也更佳。比如北方人很重视婚丧大事,礼仪过程纷繁复杂,提示学生记录每道礼仪程序,进而通过采访、分析、猜想方式了解每道礼仪设臵原因及其代表意义,找出传统文化的影子。现代人重视休闲,大节小节都要过,在节日里引导学生观察有何代表食物,有那哪些风俗,有什么文化活动,在这些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饮食、绘画、建筑、舞蹈,书法中都蕴藏着传统文化。可以说传统文化蕴藏在人们的生活中,每人的一颦一笑中,寻找传统文化必然要在生活中找。

(三)互联网是信息来源最快捷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它了解大千世界自己想知道的一切信息。如比较日本服饰和唐朝服饰、分析韩国端午节和中国端午节异同、欣赏园林建筑,书画、文物图片。。在这里感受文化,了解文化。特别注意的是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相伴相生,发展过程中自然也融进了一些糟粕,我本着时代需要和学生人格发展完善的双层标准来衡量。

(四)知识只有输入没有表达,不会进入人们心中,必须使学生将心中感悟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传统文化才会在他们头脑中深深扎根。我选用的形式是让学生写文化小论文。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合作编辑了一部《初中生必备诗词曲文集》,收录学生喜闻乐见,有代表意义的诗词曲文约500篇。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小论文集,还有同学自编的戏剧,自编的诗集等。

(二)学生养成了朗读和背诵古诗文的习惯,很多同学出口成章,在作文中引用的十分恰切。同学之间交往比以前更礼貌了。对班级中不良现象往往群起而攻之,说明同学们已对传统文化中有些思想学以致用了。

(三)在传统节日里再也没有人喊“无聊”了,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表达对老师,家长,朋友的关切和问候之情。更有同学提议:端午节采芦苇叶做粽子,重阳节采香蒿做香包送人。

九、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和教研试验,我把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的渗透方法总结为“四部渗透法”分别为兴趣导入,背诵积累,亲身体验,感悟提高。

(一)兴趣导入初中生活泼好问,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有刨根问底精神,紧抓机会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会使他们茅塞顿开,心服口服。

(二)背诵积累初中生正处于人生黄金记忆阶段,背诵的东西可保持一生,诗文中的思想也会影响他们一生。

(三)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寻找传统文化的影子,学生会因自己的发现而非常兴奋,学习效果自然就达到了。

(四)感悟提高,让学生将自己思想认识条理化,理性化。他们就会将传统文化有意地放在自己头脑中,不自觉地按其要求自我完善。

十、研究反思

本次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

(一)条件所限,九年级学生功课很紧,投入时间有限,影响研究效果。

(二)初中生感受能力强但分析能力弱,文化小论文写得水平不高。另外诗画集中学生欠缺绘画基本功,无法达到图文并茂。

(三)教研力量不足,单靠几个人的力量完成本次研究,视野不够开阔,总觉得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

传统文化是个很大的命题,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所有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结题报告

王娜

吴村庙中学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课题提出缘由

二、课题开展的条件

三、课程目标的设定

四、课题研究方法

五、课题研究对象

六、课题研究步骤

七、课题实施过程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九、课题研究成果

十、研究反思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

人们在放眼看世界的同时,淡忘了根植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文化积淀。于是,当我们的子孙还未看过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的时候,《三国演义》已成为日本,韩国最畅销的作品之一,他们在汲收《三国演义》的智慧;当我们为庆祝西方传入的情人节而把市场上的玫瑰花抢购一空的时候,却忘了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类似的节日“七巧节”,它不仅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更表达了人们对劳动的敬仰,对智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的乞朌,以及对世间真、善、美的追求,它丰富的内涵岂是“情人节”可比?当我们对纪念我们伟大诗人屈原的端午节无动于衷的时候,它却成为了世界伟大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无数非中国人铭记于心„„,我们不得不感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河流正面临着断流的危机,长此以往,我们将失去我们可贵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为挽救即将流失的民族文化尽我们的努力,重新找回心灵的归宿。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二、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深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制订诵读计划,指导学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的部分诗词,编排经典系列,使学生诵读最优秀的作品,在诵读、感悟、赏析中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时间安排:每二周一节课、假期不放松。按照诵读系列安排专题讲练,以提高学生解读、欣赏古诗词的能

力,深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举行各种活动比赛等: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知识比赛。古诗词名句填空比赛。古诗词书画作品展。小组合作编写古诗词专集。结合学校的各类活动写作小论文。利用课文篇目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搜集大量反映民族传统文化的美文,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并让学生学会赏析,进行文学创作。学习古体诗的创作,在韵律和传统文化方面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流利朗读并基本能用现代汉语解释所指定文言文。大致理解文言文内容。归纳分类文言文中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体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精神风貌,人文素养。

(三)传统美德教育如何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展开。传统美德教育如何在现代文写作教学中展开。

(四)民族传统文化对语文学科教学的积极影响。在美文诵读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教学中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利用课文篇目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将传统美德施与潜移默化之中。

(五)朗读诗歌,通过吟哦讽诵等手段感受把握古代诗歌的韵律美。研读古代诗歌,了解古代民俗民风、道德教养、历史人物等等。尝试古体诗的创作,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渗透进去。

五、课题研究过程。

我们始终认为,搞课题研究,扎扎实实进行实践固然重要,但在研究过程中,合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不断充实调整研究思路则更为关键。

1、重视文献资料的建设。学校先后购买多种供教师业务学习的图书和音像资料,如《走进新课程》、《班主任兵法》、《教师成为研究者》等,从而大量丰富了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内容,为课题取得实效提供了理论支撑。

2、采取了相应措施,促使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除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学习、研讨,还要求每月至少记1000字的理论学习摘记,并将其作为成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以来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五千字的学习笔记,并专门配备了学习笔记本,我们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研究课题,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开展教学实验,并在学习笔记本上记下学习理论的心得,记下很多开展实验的体会。这些学习笔记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实践的印证,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展示了他们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与收获,不仅将自己的思考

导向深入,也给其他教师提供了学习和借鉴。

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培训。虚心学习,不断探索是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达成的共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曾先后邀请常州市教育局领导和进修学校领导汪履平、鲁兴树来我校指导,然后我们根据他们的指导及时调整了研究思路。

4、组内多位教师开课,既展示近阶段的课题研究成果,也提供了让所有老师参与批评指正的平台。课后我们组内的老师进行集体讨论并且还邀请语文组的老师为我们共同出谋划策,怎么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深入,课题研究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并且共同探讨怎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5、课堂教学中随时关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端午日》时,考虑到很多学生都只知道一些洋节日,什么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对于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在课堂导入中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请你来说说你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很多同学已经分不清哪些是中国的节日哪些是外国的节日,还有学生不知道什么叫传统节日。通过我的讲解学生知道了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同学们都说要好好地过这些节日,记住我们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当课快结束的时候,我还提出了韩国申请

端午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的事,同学们愤愤不平,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很多时候我们研究组的老师都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好品德贯穿在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并了解,这既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使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好的传统美德。

6、在课外,我们利用很多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例如我们在班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古诗词名句填空比赛,古诗词书画作品展等。开展全校性的唐宋诗词比赛甚至诗歌创作比赛等等。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同时也变得更有礼貌了。

六、课题研究成果。

1、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有很大的提高,语文课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与好评,所传授的知识面不断扩展,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2、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与提高,不但知道并牢记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将之贯穿于自己的行动当中。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变得有礼貌,尊老爱幼等等,总之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素质修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由于在研究中开展了各种活动,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例如:诗歌朗诵水平、诗词创作能力、文言文理解阅读能力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

七、研究感想。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未能达到的目标以及未能完成的任务,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研究方法。但这次的课题研究为我们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成长的舞台,也促进了我们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范文模版]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摘 要: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也是现代课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讲解语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学科。初中生不仅需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文字感悟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文化和先进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对古典文化内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重点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怀和思想道德意识。本文主要依据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对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措施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特征,且涉及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难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且在语文阅读和学习中,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影响三观的树立以及未来的发展。初中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社会经历较少,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树立,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学教学灌输给学生正确、先进的思想观念,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历久弥新的特点。

传统文化与国家的发展和历史组成密不可分,对于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教育和精神引领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以及有效方法等均要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展开综合研究与探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如古诗词教学中,部分字词的古今义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在长期记忆和背诵中,学生感到学习枯燥,继而影响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能够结合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特点,对文章内容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初中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与历史学习和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听取教师分析传统文化典故或是文化习俗时,容易对新知识内容产生学习兴趣。这对于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充实语文课堂具有重要作用。

2.促进文化积累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对书本理论进行记忆和理解,能够奠定语文基础,教师渗透性地讲解和分析传统文化,则能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有效性。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文化解析,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能够扩大自己的阅读量,继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例如,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解析,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对其中的“左迁”含义进行分析:汉代有“贵右贱左”一说,“左迁”即有贬官之意,此为我国古代官职制度的一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式讲解,无形中帮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课外知识,促进了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

3.提高语文素养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文化教育对于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等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不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而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是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诗词、古文和典故等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哲学,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能够提高理解能力,并结合自身经历,体味其中的文化底蕴,领悟其中的文化精髓,为提升自身修养以及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分析文化典故中的教育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是对经典典故涉及的主要人物进行性格特点以及人物品质方面的分析,教师对传统文化典故涉及的教育意义进行重点分析,引导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描述了陈元方对话来客的情境及内容,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讲诚信、言出必行,做一个方正的人。主人公陈元方才七岁,就提出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言论,有理有据,值得学生思考、学习和借鉴。教学中,教师可重点对主人翁的品质特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感悟其中的人际交往哲理。

2.经典诵读,品味古人智慧

初中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渗透课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分析,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论语》的节选内容,其中的经典言论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人学习的榜样,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学习方法上的引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做人方面的教育;“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则是生活上的启发。诵读经典,品味古人智慧,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3.体味思想情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通过语文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特色民间习俗、先进思想观念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要重点体味其中的思想情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主要以我国的卢沟桥和赵州桥为例,论述了我国桥梁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要结合我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桥梁艺术,说明石拱桥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

三、结语

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教育则是对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思想品德等实施正确引导,奠定学生的发展基础。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要学习现代文、文言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使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在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在文化熏陶和思想教育中,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以及文学水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有多种,教师要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对涉及传统文化的文章内容重点分析,结合课内外资料,分析其历史背景,或者让学生以情境表演的形式,对其中的文化思想予以形象展示,活跃课堂气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领悟文化寓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其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权丽.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7(8):76-77.[2]史?G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3-114.[3]张晶.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J].文学教育(下),2017(5):55.[4]马丽丽.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6(10):138-139.[5]宋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4):102.[6]钟剑连.文明长久渊源传承――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91.(责任编辑:陶 静 闵 婕)

第四篇:初中语文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兴起于西德,后风靡于欧美,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中小学教学实践。我国虽自古就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之说,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远远没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国家提出新课标新课改以后,才在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实践,我们作为国家第二批课改实验区的学校,在积极推进课改工作中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农村中学生学习资源匮乏,无法上网查资料,如何实施自主学习,如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农村中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于是自2003年6月以来,我们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在吴惠平同志的带领下进行了《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安庆市级语文课题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总复习教学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我本人所做的是总复习和文言文阅读两方面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工作。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筛选设定目标,自我寻找学习内容,自我确定学习方法与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是素质教育在个人能力开发上最重要的目标。

2、儿童心理学理论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新精神被放在了首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地把学生从过去单一接受型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推上多元化轨道。

3、体验成功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有成功愿望,而且都希望得到他人认可。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多次成功体验可以促进儿童学习兴趣养成以及学习积极性提高,这里所指“成功”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尝试的结果,是生生合作互动,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提高的结果,体验成功是学生进行学习内驱力,是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产生的根本动力。

三、预期目标和效益

1、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思维,个性思维,求异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钻研,使语文课堂教师的一言谈为学生的众言谈,激活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锻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知识为技能,变能力为素质,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理论、宗旨、撰写有关论文。

2、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模式。

3、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形式转变的衔接。

4、研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关系。

5、研究自主学习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五、主要实验活动

2003年5月——2003年9月

阅读教学:整体阅读、强化预习

讲读教学:注重整体,以问题强化理解

2003年9月——2004年4月

阅读教学:整体阅读、重点感知

讲读教学:重点部分以问题促学(上示范课)

写作教学:增强课外阅读、记笔记

2004年4日——2004年9月

语文复习中的教师引导、自主整理

话题作文的写作(上课、交流)

2004年9月——2005年2月

归纳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方法

读、写、练结合的习惯养成(问卷调查)

2005年2月——2005年10月

进一步培养读、写、练习惯的养成2005年10月——2006年4月

归纳整理研究成果

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讲座、经验交流)

2006年4月——2006年9月

归纳整理相关研究成果

相互交流经验、校内推广

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六、实验结果,教改之花盛开,课题研究结硕果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承接课题研究任务后的两学年里,语文学科无论是在中考中还是桐城组织的学年调研考试中,成绩都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安徽省组织的初中作文竞赛中连续两年获安庆市级奖励各四人。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排斥小组合作,合作和探究是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开展的。自主学习中包含了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21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新世纪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我们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受到父母们的精心呵护,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惯,不懂得也不愿与人合作。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问题是仅仅靠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就迫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团结合作的关系,资源共享,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懂得了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3、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就是学习的资源,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调整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思路,确定自己新目标。而以往的语文学科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学生采用的是被动的接受式,第二学习方式,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意识淡薄,能力减弱。而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课题,需要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的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强化。

4、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共24篇,其中在省级刊物发表的四篇获桐城市三等奖以上的有11篇。

5、通过实验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教改能力和教学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师生过重的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第五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阶段主要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为重点,提高自身认识,引领学生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传统文化的基本国情。作为当代教师需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逐步迁移到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将深入展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

一、巧用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青春期的成长特点他们会对比较新颖的和已有经验有关联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抓住时机巧妙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对称、旋转等有关的内容时,可以引入故宫、天坛、京剧脸谱、福娃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图片使学生在学习欣赏的过程中,既体验到图形对称美的存在,又了解古代建筑、文化的底蕴深厚。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

又如,在学习数学转化这一重要思想时可以引入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五六岁时,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的程度可以比上常人了。孙权送来一只巨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向他的下属询问这件事,可众大臣都想不出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船上,在水没过船的地方刻上记号,称实物装上船,比较之下就知道结果了。曹超听了很高兴,立刻按这个办法实施行动。实际上,聪明的曹冲用的是等量替换法,这一转化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被用到,更体现思维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用传统文化吸引学生,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妙用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动人以言之,其感不深”,榜样是看得见的真理,用榜样去教育人,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青少年有必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了解对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物事迹,这对于学生认清国情,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是最早发现并实用勾股定理的,我国古称直角边为“勾”与“股”,因而将这条定理成为勾股定理。古今证法400多种,在我国西汉《周髀算经》中勾股定理比西方早了500多年,并且东汉时的赵爽用弦图证法很直观、简明的得出结论,他表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家高超的证题思想和对数学的转眼精神,是民族的骄傲。

在认识无理数时,教师可以介绍魏晋之际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中利用割圆术得出准确的圆周率值=3.1416,为圆周率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在数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在刘徽之后,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确的程度3.1415926。在讲解如何注重数学学习方法时可以引入宋代著名数学教育家杨辉,他主张数学教育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主张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学习者抓住要领,反复练习。他的“司算纲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数学教学大纲。在生活中用到合理安排工作进程时我们可以借鉴华罗庚的统筹法这一数学方法,三、深挖教材,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在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并不突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专研,充分挖掘出中?A传统文化因素,在教学中应用,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学习方程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百鸡问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今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教师说明这是著名难题,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挑战困难的意识,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在讲解最短路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数学中这道数学题,有一棵枯树直立在地上,树高2丈,粗3尺,有一根藤条从树根处缠绕而上到达树顶,请问这根藤条有多长?同学们为解决问题会将大树展开成平面图在利用学过的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学生不仅学会在平面的基础上计算最短路径,又认识到立体图形上最短路径问题要转化为平面图形上的最短路径去计算,又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教与学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当下的教学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学到知识指导我们做好事,更应该得到品德修养上的文化提升引领我们做好人。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抓住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树立自信心,我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实例值得教师去引入,值得学生感受、学习。

比如,在讲解乘方时,让学生去感受当底数大于1时,乘方的结果增大的越来越快。教师可以引用这样的历史故事:从前,新疆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阿凡提,那时有个很坏的皇帝欺压百姓,阿凡提可不怕总想找机会收拾一下皇帝,有一天,阿凡提偶得机会与皇帝下棋,皇帝说这样下棋不够刺激,赌点什么吧,阿凡提说好啊,皇帝说如果我赢了你就给我打长工,阿凡提说行啊。皇帝问阿凡提你赢了呢,阿凡提看看皇帝的粮仓,说如果我赢了你就在棋盘的格子里放米就行。皇帝问怎么放,阿凡提说,棋盘上一共这么多格子,你要输了,就在第一个格子上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上放两粒米,以后每个格子上的米粒都是上一格的一倍,放完就行了。皇帝想,我家粮库那么大,别说一个小小棋盘了,就是再大很多的棋盘也装得下啊。于是他欣然答应。结果阿凡提赢了棋,皇帝在兑现承诺时发现,别说他一个粮库,就是再多几个粮库也装不满她的棋盘。故事讲完可以让学生去思考里面蕴含的数学知识并试着去计算解决。在学生计算时会发现乘方的结果增大越来越快特别是底数很大时增大的很快。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会感受数学的智慧又会充分参与并试图解决,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又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上,初中数学教学也应承担起来。渗透文化的方法、形式多种多样,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充实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更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渗透。因为我们有责任让传统文化体现到教学中,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国文化的侵染,为自身成长奠定基石。

下载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

    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著的地位。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

    德育渗透结题报告

    襄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高峰完全小学课题组 2011年6月――2013年7月,我校进行了市级科研课题《在学科教学......

    传统文化结题报告09.10.20

    《农村初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开发》 结 题 报 告 甘肃 礼县固城初级中学 一、课题论 1、课题确立的历史背景 时代背景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化的主流,......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人教版新教材也浸润着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富源县富村镇第一中学 杨仁旺 【内容提要】:面对教科书中蕴藏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竟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毫无感情。走上社会后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探析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探微 【摘要】现代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初中语文中有大量的阅读材料涉及到很多法制方面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渗透点拨,以帮......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开题报告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指导老师:(语文老师) 组长: 组员:高二17班全体学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201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们进行了科研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