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0:0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200902006 主持人:王国才 河北省海兴县张会亭乡板桥中学

课题组成员:杨玉荣 许彦辉 刘春刚 王俊霞 董之瑞 王福栋 王俊花

我课题组申报的课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于2009年被沧州市批准立项为市级课题,课题编号:200902006。

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是我课题组在2008年9月提出并初步实践,后经反复论证于2009年3月申报2009年5月获批的沧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中的立项课题。

本课题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环境造成的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而且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

本课题以板桥中学学生为例展开研究。

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各学科都制定了德育目标,要求每位教育者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

2、实践意义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各方面的能力,还要

结合学科特点将德育渗透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德育因素的渗透有利于

学生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正确区分善与美,正义与非正义,荣辱与耻辱等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社会道德规范。因此,对于身处一线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来说,选择这一课题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课题研究现状

当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环境导致了他们性格中的某些弱点。所以教师应将思想素质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结合自身英语学科教学适时地进行生动有效的德育渗透。通过课堂教学契机,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将思想素质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

通过书籍网络等对关键词的查询,有关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阐述了:1)英语教学结合德育的重要性和意义;2)英语教学通过中英文化差异比较,培养学生掌握礼貌准则,恰当的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4)德育内容的渗透。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起步较晚。

课题的创新点

本课题以板桥中学七年级学生为代表展开研究,以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为切入点,主要在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超越(德育之语言符号)表层内容而体验,感悟深层的思想生活。

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本课题中的“德育”是指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挖掘英语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而对其进行熏陶、感染,被教育者通过模仿与仿效教育者和练习模仿、仿效的内容,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客观原则有所理解和遵循的活动。本课题中的“渗透”是指根据在英语教学认知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深入挖掘德育教育要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状态和品德心理品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英语(课堂)教学:指在英语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句话道出了一切教学的真谛。教育的目标是教书育人,而且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也更为难以实现。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也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此言道出了教师的双重责任: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传授。《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英语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通过英语的学习,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英语课堂教学通过渗透具有德育内涵的教学内容以及英语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和行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德育渗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将其内化为个体道德素质。

2、研究内容

调查了解中学生德育现状;

结合所学英语教材,挖掘德育渗透素材;

归纳总结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

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分析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修正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从而确保课题能够正确、顺利地进行。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资料,从而界定本课题中的“德育”“渗透”“英语(课堂)教学”;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查阅,了解德育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寻找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切入点。

问卷调查法:根据德育内容,活动形式等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反映客观事实,分析现状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分析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普通班和实验班分析比较,总结出德育渗透的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2009年3月——2011年3月,共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9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研究的具体方案。结合对学生德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汇总分析,结合德育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实施细则。

2、组织学习有关德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采用集中和分散、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德育理论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

1、确定研究对象

本阶段的研究以七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为例,两个实验班,两个普通班。教师

在德育取向上采用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比较。一种教学理念是英语教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注重以德育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另一种则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2、研究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情绪、性格等方面呈现出如下特点:知觉的有意识性、目的性发展,但水平有限;记忆由不随意记忆占优势到随意记忆占优势,意义识记逐渐发展;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有意注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增强,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生性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易受他人评价左右等等。

只有了解了学生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教师们在备课、备学生时才能根据这些特点选择、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3、研究英语学科与德育的结合点。实验班老师挖掘出英语教材中与德育的结合点,归纳总结出德育渗透的内容。

4、针对德育内容进行课堂渗透。(1)集体备课;(2)课堂实践,据效果反思再实践;(3)教师撰写教育叙事;(4)通过听评课活动,比较两个组英语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方面的异同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5、通过课外活动比较德育渗透效果。举办手抄报活动,演讲比赛,辩论会,收集谚语,作文比赛等。

6、通过一年的课堂渗透及学生的课外表现,归纳总结出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第三阶段:推广应用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2月)

针对第二阶段的试验各个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去粗取精,在全校推广应用到各学科中。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巩固前期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充实各项资料,形成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1、促进了观念上的转变,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德育观。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德育要有位必须有为。只有切切实实地改变传统德育中以教师“灌输”“塑造”为主以及德育形式途径呆板陈旧的局面,实现以浸润、熏陶、引导为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体验成长,德育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收到德育的预期效果

2、优化了班集体建设。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所研究班级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在思想上,凝聚力加强了;团体合作精神加强了。这些在运动会报名和比赛中尤为突出,同学们都争着报名参加比赛,争着为班级创荣誉助人为乐。爱国主义思想在每位同学身上体现:每到升旗仪式的时候,同学们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东倒西歪了,每位同学都深情地看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2)在行为习惯上,人人以说粗话、脏话为耻,文明礼貌用语流行于课内外,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人人积极参与劳动卫生工作,时时保持班级内外的整洁。

(3)最可喜的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原来较多学生不喜欢英语,逐渐地他们变的喜欢它了,差不多每位学生英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要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坚实的英语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3、健全了学生的人格素养。随着学校德育科研的深入,德育水平的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日益显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行为习惯改进,人格素养日益健全。学校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4、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1)学生比较阳光。他们开朗大方、乐观上进,师生之间关系比较和谐,遇到困难和问题能向父母、老师敞开心扉交流沟通。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这在当前被学习重负压得透不过气来的多数中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2)学生很有风度。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公共汽车上主动让位,校内外大型活动井然有序,会后不留污物,公共场所礼貌待人。

5、提高了学校的德育水平。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学校的德育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

6、研究中形成的物化成果

(1)编集了《初中英语德育渗透研究的论文集》和其它学科论文集(选编,实际上收到的论文数量远多于此)。

论文涉及各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尽管水平不能说很高,但也不乏真知灼见,从而对学校的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论文的作者群包括了学校的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班主任、科任老师。由此可见,论文集是群策群力的成果。

(2)形成丰富的学科德育渗透方面的课例案例。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在德育教育中编写的各种课例案例都以书面和电子文档的形式积淀下来,互相交流观摩,成为我校很宝贵的德育财富。课题研究反思

1.任重而道远

本课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尝到了课题研究的一些甜头,但离理想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通过德育要使学生对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既学会包容又学会坚守、既不忘根又勇于创新,要求很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而且我们的学生对象是周期性的,三年又要换一茬。这种工作性质也决定了我们的研究没有止境,需要我们沿着这个课题研究的方向坚持不懈地探索深化,是我们任重而道远的责任和追求。

2.艰难险阻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人员更换,对课题研究的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经费紧张,学校条件日益艰苦,都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影响。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研究还会继续。

附: 省级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 王国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初探》 王国才

市级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初探》 杨玉荣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王俊霞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王俊花 《初二英语Lesson 37 教学课件》

王国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心得》

王国才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王国才

学生作品

刘猛同学在2010年全国中学生英语作文大赛中荣获初中二年级组一等奖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学德育纲要,教基(1993)4号

3、《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 闫承利编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5、张鲁川,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学科德育的若干思考,《新德育》杂志,2006年10月

6、张红 李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德育及管理,北京出版社,2007年11月

7、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8、《走出德育思维方式的误区》2004.12.27中国教育报

9、《学校道德教育与人的生命发展》 朱小蔓

第二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

襄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高峰完全小学课题组

2011年6月――2013年7月,我校进行了市级科研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特作如下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探索用于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活动和行为的理论,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拓宽教师的德育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健全法制意识,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渗透教学模式,丰富课内外德育形式和内涵,使课内外教学充满德育氛围,并构建充满“人格魅力的课堂”。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种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发展的德育渗透的教学方式,积累成功经验和案例,使之更广泛地普及提供借鉴。

二、研究的目标

阶段:(2011.4----2011.5)(2)实验准备阶段:(2011.6----2011.7)(3)课题实施阶段:(2011.8---2012.12)(4)结题鉴定阶段:(2013.1—2013.7)

六、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资料检索、网络搜索进行本课题支持性论证研究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师生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认知冲 突,分析其成因及对策,3、互动研究法:以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互动为研究主体,针对 存在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断完善教与 学的行为。

4、个案研究法:以典型的课题研究模式为依托,以创新的理念,探索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学科案例的收集、展 示、分析、研究和概括,验证课题研究假设,总结提炼规律性的东西。5.教育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德 育渗透的技巧与行动研究。

七、预期成果 完成时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间 负责人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 研究》 开题报告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 阶 阶段性计划集》 段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 成 阶段性总结集》 果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 文集 课例集》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 文集 论文集》 最 终 成 果 研究成果集 校本教材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201305 秦明尚 文集 文集 201303 201304 幸大荣 秦明尚 201212 冯泽知 201212 李翠 研究报告 201212 幸大荣 研究报告 201106 幸大荣 研究报告 201105 秦明尚

八、保障措施 1.本课题所在学校历来重视教育科研,校领导班子更是教科研的先行 者,学校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将给予物质及人事上的支持,学校将邀请学术 专家和特级教师来校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学校还定期组 织研讨活动,开放课堂,吸收评价,为课题研究提供交流平台。

2.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南漳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倾力支持,站在全学科的角 度审视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的发展,实现育人为本,培养更多具有 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教研室的指导与参与是本课题研究的有力保证。3.本课题的研究将得到充分时间的保障,学校每周日举行教师教研活动 以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素质,课题组成员每月一次工作交流会以确保 研究的方向和进度,保证本课题的有效实施。

九、研究成果

1、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从本校实际出发,先后投 入资金1多万元,对校园环境建设进

进行改造。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校园内随处可见各种有教育意 义的警示标语牌,宣传柜窗。优良的校园文化,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学生 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迈 上新的台阶。2012年2月我校被县教育局授予《书香校园示范学校》。

2、透过学科德育渗透,真正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做到了实处。把 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很多时候,在各科教学中,德育学科渗透有了“润物 细无声”的效果。使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德育的途径呈现出了多样化,生 活化,生动性等特点。2012 年 6 月我校被镇政府授予《德育教育先进单位》 奖牌。

3、充分利用德育的各种途径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 接受教育,陶冶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规范的日常行为,提 高了学生自理、自学、自治、自律、自强的能力。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 的形成。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校其他的工作的开展,校文艺 队在全镇2012年庆“六一”活动中荣获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学校荣获《优

秀组织奖》奖牌。

4、学科德育渗透推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学校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 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形成齐抓共管态势。在 各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让更多的老师关心、指导 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使了学生文明习惯 的养成。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 此各科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班。2012年春期末水平测试全 校有五门学科在全镇同级同科中名列第一。

5、推动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展开。本学期,我校以县教育局关于德 育工作的精神为指针,以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为发展点,以实 施德育日常工作全程管理为重点,全面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通过落 实德育建设,构建良好的德育体系和扎实的德育科研实践,我们收到了良 好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学生的德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了有机 渗透,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科学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2012 年 7 月学校 荣获镇党委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


第三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又是课堂教学,所以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一直是教育界的领导、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所谓教学评价,就是以现代教育价值论的角度,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手段,对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价值判断,用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且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活动在我国各地已逐渐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解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研究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掌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在有比较、有指导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广大教师努力钻研教材,积极探讨教学规律,交流教学经验,从而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结果、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能客观有效地检验新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能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出客观的评判,更客观、全面地反映课堂教学的本质,从而为教学改革的鉴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二)、主要理论依据

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 中提到新教学价值观,它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价值在于学生的发展。日前,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课堂教学论坛”上,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在线研讨。他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

四、研究目标(任务)

(一)、通过研究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明确有效教学目标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三维目标意识,使学生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二)、通过研究使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教学、设计理念;有反思的意识。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

(三)、通过研究尝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探索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四)、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更多的关注有效教学可测性或量化的评价,探索检测课堂教学有效性目标是否落实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五、研究的内容

(一)、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研究

1、教学目标的缺失

课堂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教师靠着自己的经验在备课,没有很好地研究学生的基础,出现教师本位现象;也有的教师只考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方法,出现内容本位现象,这两者都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单一,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

2、学习环境的缺失

作为外语教学的英语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初中英语现状却不乐观,表现在:课堂学习环境缺失,教学过程中缺少学生可接受性的心理环境,不能体现学生主体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学习环境缺失,家长虽然重视英语,但不懂英语,学生缺少会话和运用语言的环境。

3、活动意义的缺失

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活动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而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的为活动而活动,具有娱乐性,却脱离了教学目标和内容;有的为内容而内容,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缺少方法和策略,所以活动失去了意义。

4、教学评价的缺失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与评价的方式密切联系,但综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现状,有则片面单一,仅以学生的书面测试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有的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检测目标是否落实的方法和手段。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1、课前准备的有效性策略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教师备课既要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又要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所以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和学生预习的有效性策略是我们所要研究的。

2、课堂操作的有效性策略

课堂操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资源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如何提高单词、句型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探索和研究课堂操作的这一系列有效性策略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3、课后反思的有效性策略

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研究方式。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尝试课后反思的有效性策略,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有更为清晰和深入的体悟。

六、研究的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在教学实践中,如实、准确地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并进行分析、研究、再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分析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尝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二)、实验研究法

确定实验班级,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策略的全面实验,并进行验证和总结。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助以实验研究法。

七、研究的步骤

(一)、前期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学习理论,研制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确定实验班级,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验启动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的学习,启动课题研究、明确人员分工并制定计划,开展课题研究第一次研讨课。

(二)、中期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轮实验期

课题组成员分头按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开展实验课,进行教学实践,边实践边总结,收集相关研究的教学案例和材料。

第二阶段:第二轮实验期

继续实施研究,在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经验交流,开展研讨课教学,收集案例和论文,管理研究资料进行归纳和提升。

(三)、后期阶段 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形成研究论文。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采用上示范课、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成为共享的资源,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八、研究过程

(一)、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确立

新课改强调评价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理念。学生是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也应是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要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会评价的方法,学会评价他人和自己,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其学习的手段。确立课堂教学多元评价的主体,有助于建立多元化的合作互动式课堂教学文化,有助于多元评价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二)、评价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突出教学活动的“导学”与“主体性” 教师的“导学”作用

由构建主义观点,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激励者、促进者、调节者的作用。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学”作用。教师在讲课中应具有创新意识与新颖的教学方法,变“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式”为“主动式”接受知识,促使学生对英语口语产生浓厚兴趣,在体验成功中增进主体发展的欲望。

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的提出或确立。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英语课程不仅要求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情感态度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有效的课堂评价应关注学习的过程 评价的过程性体现在收集学生各阶段学习状况的数据和相关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基础,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就典型地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

(五)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多元评价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多元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多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也为个人提供有益的反馈,多元评价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的技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的情况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气氛的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元评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九、研究的成效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英语教学工作,学校给每位英语教师配有专门的英语教室,教学硬件设施齐全,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学校教科室的带领下,学校有多项课题在省、市、区级立项,课题组论文多次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为本课题研究创设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本课题组多位教师在区英语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多篇教学论文分别获市一、二、三等奖、区一、二等奖,多篇教学案例获区一、二等奖;课题组成员都是优秀的,热于研究的英语教师,并有着扎实的教育理论底蕴与丰富的新课程理念,英语教学经验丰富。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三年来,我组组织了两次以《主体性教学评价研究》为专题的论文交流会,会上老师都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提出存在问题,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并且达成共识:不管制订哪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都必须突出如下几个特点: 1.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必须具有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

2.不同课型的课堂英语教学评价方案必须具有课型自身的特点;

3.评价方案要体现教师、学生的双主体性,用学生的学习成效去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效;

4.评价方案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的设置不单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鉴定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发展要具有导向性及激励性。

第四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七方镇罗岗中学 英语教研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的确立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已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如何帮助学生在九年级结束时达到《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第五级英语水平,同时又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感到开展英语高效课堂和有效性教学模式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如何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面对并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探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梯度地设立教学目标及检测手段,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最终实现异步达标。

在理论学习及了解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的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如下研究内容:(1)教师根据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课外教育等方面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力争实现分类推进,异步达标。(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合作性小组学习的学习模式研究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3)通过对教师课堂分层教学效果的考量,探讨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及意义。我们课题组在年级选取两个班2015级一班和九班作为实验班进行课堂分层教学实验,从教学效果上同其他班进行对比,总结一些经验和有效地做法。(4)通过典型案例的研究,探讨学生合作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意义。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性学习过程中涌现的一些典型事例,尝试总结一些有效地做法,找到一些有效的途径。

二、具体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1、教师课堂分层教学方面

通过对

1、学生分层(按照每位学生对自已智能,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心理素质、自学能力等的评价,将学生归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英语水平,这是隐性分层,只有学生自已和教师知道。)

2、目标分层(教师分别对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使人人清楚自已在短期内通过努力将要达到的目标。)

3、课堂教学分层(一、二级学生以自学讨论为主,具体做法:自教师拟出自学的要求提纲,学生就这一课内容应该掌握的目标,通过自已查资料,查阅参考书、字典,相互讨论等形式掌握知识目标,在此基础上走出课本,进行检测练习,课外阅读等,尽可能多地掌握词汇,获得信息,活用活用,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

三、四级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在讲解重难点的同时,渗透学习方法。)

4、作业分层(每次的作业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鼓励学生在掌握本层次内容后,选做高一层次的题目。)

5、辅导分层。

6、评价分层(每次试卷标明一级必做题,二级必做题、三级必做题、四级必做题,在长度、难度上呈梯形递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各自不同的奋斗目标,各层次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出现了能动性,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并形成了争取不断递进的气氛,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2、学生合作学习方面

教师通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自主学习资源,放手让学生自学、研讨、探究,同时又因人而异,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精心启发点拨并留足时间巩固知识,使学生当堂掌握目标。同时渗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一来保证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学习个性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学生方面

1、实验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且师生关系十分和谐。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你知我知”——教师心里清楚,学生自已心里也清楚。一点点的进步被教师看在眼里,及时受到鼓励。由于强化了学生自已与自已的比较,弱化了同学间横向的比较,学习气氛较为宽松,学生心理上不压抑。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自尊心得到维护。但因为受到整个学习气氛、环境的影响,人人被有形无形的东西推着向前走,人人都不敢懈怠。学习渐渐形成良性循环。本年级共16个班实验班一班英语成绩一直位于年级第一。实验班九班英语成绩有上学期刚入校时月考的年级第15名(倒数第二),上升为本学期期中考试的年级第十名,进步明显。

2、两个实验班的差生面在不断减少,英语总体水平在提高,这在课堂气氛、测试成绩上均可体现出来。教师方面 通过对课堂分层教学及对学生合作性学习的指导的研究与实践,作为教师我们也认识到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可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个性的解放与发展。第二,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搭建起学生学习活动与知识建构的桥梁。第三,可使自主性学习与课堂教学在开放中走向融合。第四,可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更有 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1、在缩小差生面的同时,如何加大对尖子生的培养力度。让他们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上还需探索。

3、如何更加合理,相对公正评价、测试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是通过学生成绩的进步、退步,及时合理地调整学生的层次)。

第五篇: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1年6月——2013年10月,我校进行了了科研课题《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在学校德育处和教科室的领导关心和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在我们目前的物理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其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所有物理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事,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的,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2、物理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知晓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3、物理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熟知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各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系。

4、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要公正、合理,允许多种评价方式的存在,注重德育实效。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价值:

充实了德育体系理论,充实了素质教育理论,对全面素质教育起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我校课题组成员是一批素质精良的中、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教育基础,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此外还有许多本地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课题的顾问,能随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2、实践价值:

(1)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2)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人生的理想。

(3)我校得到了县教科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经费保证,目前已做好前期准备,本课题现已积累大量的参考文献与资料。

(4)本课题组已发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四、研究目标:

研究在新时期条件下,深入研讨物理学科中德育新内涵、新功能;研究物理学科中渗透德育、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途径、策略方法,做到如何有意、有情、有度、有效地进行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渗透的途径、渗透的策略三方面作了侧重研究,于整体着眼,从课堂着手,紧扣教学,联系生活,多维渗透,细节滋润。为培养具有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现代公民打下基础。

(一)循序渐进,形成物理学科德育渗透序列。丰富和深化对物理学科课程德育渗透的认识。理清德育与物理教学的辩证关系。

(二)理论研究,寻找德育与育人的切合点,探究其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切实研究物理学科德育渗透方法与形式,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

(三)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为培养德才兼备新型人才打下坚定基础。通过打通物理学科渗透德育的主渠道,强化物理学科渗透德育的体验场,创建催化物理学科渗透德育的评价机制,通过物理学科自身德育模式的探究和物理学科“沟通”方式途径的探索,形成整体的教育合力。

五、研究内容:

(一)开展德育理论创新研究,探究其必要性、重要性。通过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现状调查与分析,剖析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现状与对策;通过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内涵、要素、特征的理性思考,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构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要点、内涵原则,实践途径。

(二)研究各物理学科德育因素并形成序列,有机沟通物理学科课程。通过开展富有物理学科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实践课程的活动化;增强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意识,实现活动中育人的目的。

(三)研究物理学科的德育渗透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以符合现代教育。扎实开展德育活动。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综合实践等阵地,把物理学科的德育活动纳入到课程中来,实现活动课程化。

六、研究重点:

1.编制物理学科德育渗透实施细则,物理学科渗透德育的案例征集汇编。2.按照新课程标准必修内容,立足于课堂教学,收集物理学科德育渗透课例并形成文集。

3.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并形成文集。

4.整理好成果,并形成主题性教育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七、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6月开始实施,2013年6月完成,周期为两年。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首先分析研究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时存在的问题,并以物理课程中课堂、活动、评价等方面,注重德育环境氛围的营造、德育途径的探索,德育评价的实施,形成良好的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育人环境,开创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途径,形成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模式,创设全面育人的格局。

(二)研究过程:

时间为2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研究方案。2.论证课题研究方案,并向上级申报。3.组织学习有关德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德育素质。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年1月——2013年2月)1.开展课题研究,完善研究方案。

2.继续学习德育知识,完善各种记录。3.优课展示,优秀个案展示,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1.成果总结,撰写课题报告。2.编辑优秀论文,优秀个案集。3.申报成果,结题验收。

4.总结 “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过程性材料,全面展示“物理学科德育渗透”课题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1.目标渗透法:教师根据教材,找准德育目标,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地渗透德育。

2.情感陶冶法: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

3.榜样示范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

还有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心理咨询法„„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教学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价法等研究方法。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本课题主持人为学校德育副校长,一直任教初中物理物理学科,曾获得县“优秀教师”、“先进德育工作者”等称号,是我校德育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曾参与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成员包括所有物理教师、几位中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及优秀班主任等。主持人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设计、组织、管理,并以研究工作会议、讲座、论坛等方式部署研究任务,协调研究力量,组织研究活动,评价研究成果,指导和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2、课题组对所有人员进行了分工。开题以后,在全校范围进行宣传,通过座谈、研讨,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兴趣,寻找自己的兴奋点,确定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了分工,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课题研究,定期交流、研讨、评价、调整。

九、课题保障措施:

1.本课题所在学校历来重视教育科研,校领导班子更是教科研的先行者,陈通伟副校长在德育方面颇有研究,学校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将给予本课题物质及人事上的支持,学校将邀请学术专家和特级教师来校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研讨活动,开放课堂,吸收评价,为课题研究提供交流平台。

2.本课题的研究将邀请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倾力支持,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物理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的发展,实现育人为本,培养更多具有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教研室的指导与参与是本课题研究的有力保证。

3.本课题的研究将得到充分时间的保障,学校每周三举行物理组教研活动以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素质,课题组成员每月一次工作交流会以确保研究的方向和进度,保证本课题的有效实施

十、研究成果:

1、通过德育渗透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德育渗透的方法。(1)、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2)、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对哥白尼的日心说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坚持真理、勇于为科学献身方面的教育。

(3)、解疑答难法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4)、兴趣教学法 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介绍坎儿井时。教师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漠高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榜样启迪法 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如在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公式定理的概念时,可以简单介绍这些公式,定理的发明人的事迹,启迪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

(6)、开展活动法 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

(7)、参观教育法

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花园实践基地,锻炼他们体能的同时参观科学实践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改变了以前重智轻德现象普通。真正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做到了实处,也避免了物理学科德育标签化。将德育渗透于物理教学,很多的时候,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有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德育的途径也避免了以前的单一的弊端。呈现出了多样化,生活化,生动性等特点。

3、充分利用德育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陶冶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规范的日常行为,提高了学生自理、自学、自治、自律、自强的能力。学生在家勤动手,能讲礼貌,守社会公德。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

4、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物理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校其他的工作的开展,校学生篮球队在县比赛中中荣获了第六名。在县中小学课间操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还荣获了主题征文优秀组织奖等。

5、推动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展开。

本学期,我校以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为发展点,以实施德育日常工作全程管理为重点,全面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通过落实德育建设,构建良好的德育体系和扎实的德育科研实践,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学生的德育在学科中的有机渗透,进一步明确了德育保障机制。开展德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科学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6、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这次课题研究中,努力下功夫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取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物理教师在课前课后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对教材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进一步提高了物理课的德育实效。

物理课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但由于德育的方式过于单一,学生不重视等原因,德育不能入心入脑。现在,我们把物理课的德育与学校团委、德育处的德育活动相结合,同时,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教育,大大提高了物理课的德育实效。

8、物理学科的优秀教案共上交38份。

9、物理教师学科德育渗透研究论文及教育故事集征得文章30篇。

10、各类相关发表、获奖论文达20篇

11、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十一、反思及困惑

1、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分配时间以及渗透德育的方式上还没有完全形成相对固定的格式。如何在单科的物理教学中去培育学生新的民族精神,大家在认识上还处于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因而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实践,引导教师研究利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增强教师传授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能力还有个长期的过程。

2、难以面对全体学生

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难以做到。诸多的德育活动需要在课后有大量的工作,优秀的学生总是积极收集资料,在课堂中积极表现,这样的锻炼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越发优秀,而困难生则显得无事可干,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怎样做到以点带面,还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3、在过去两年中,虽然我们在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策略作了部分探索,但不尽人意,还需要改进和深入研讨。如何建立符合学生发展性的评价机制,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我们还在研讨之中,也恳望专家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下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 题 名 称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

    语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

    篇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201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们进行了科研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2006年9月――2009年7月,我校进行了国家级科研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学校各位领导......

    《新道德教育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新道德教育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新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201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们进行了科研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合集5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渗透德育教育 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中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研究结 题 报 告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研究》 结 题 报 告 吉林 梨树 郭家店第一初级中学杨光远我课题组申报的课题《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研究》于2006年4月15日被吉林省教育......

    《美术鉴赏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美术鉴赏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