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互联网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时间:2019-05-14 02:4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1互联网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1互联网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第一篇:01互联网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互联网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州门司完小 谷小荣 吴志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社会背景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4-16岁儿童中各种心理问题的患病率为14.89%。儿童心理问题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业,人格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教育干预,有可能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发展为人格障碍、精神障碍或违法、犯罪、吸毒。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

美国PEW互联网络与美国人生活项目组调查显示,并且有64%的青少年承认,他们在网络上做一些不想让父母知道的事情。因此,小学生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再加上自制力较弱,很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浏览不健康的内容等,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2、学校环境

此外现在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是随着电脑课的开设,以及网络的普及,学校面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了新的变化,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如果学校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重视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了解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当今社会网络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发展中人的素质提高必须适应网络社会的需要。

现在社会上对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比较重视,有了很多研究成果。但由于小学开展此类研究较少,对于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示范性。因此,我校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将以小学为载体,融合教师、家长、医生与社会力量,合作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将对其他同类型小学开展此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实践意义

《互联网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和谐”的经验环境,使学生正确应用网络知识,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防止学生产生意识行为上的偏差,从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和谐发展。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共中央提出如下意见:“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学生健康心理作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现在互联网以其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事物。它给人类社会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了一些消极影响,尤其是对学生,他们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没有抵制力和分辨力,同时缺乏自制力,很容易受不良网络的影响或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因此,网络成为未成年人心理教育工作的新视点。

2.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信息的丰富性、信息传播的快速性等特点,这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未成年人在家庭或学校的多媒体终端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学习自己想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网络促进了人类文化成果的大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大创新。这些新的人类文化成果丰富了小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一)有关概念

网络环境: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即围绕人类的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这里网络环境是一种社会环境,指的是互联网的影响下的社会环境,与互联网有关的一切因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感知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二)课题界定

1、凡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影响的网络环境因素都是我们要考虑的范围,将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因素对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都要进行研究。

2、除了要考虑网络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

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业、儿童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育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加强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建设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以心理辅导室为中心的学校心理教育阵地,建设和发展学校、社会、家庭综合型心理教育网络是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1.总体目标:本课题通过对一些有利于小学生成长的网络的资源开发利用,来帮助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搭建平台,用网络促进学生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积极的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使学生积极的利用互联网,抵制不良网络。2.具体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情况,对此进行归类整理,为下阶段研究提供依据。

(2)在原有教育模式下,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3)形成一套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系统。(4)建立互联网环境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5)探讨出符合学校实际的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究如何利用网络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性。2.研究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探究网络虚拟性如何影响小学生社会化人格的塑造及对策。4.研究网络的形象性和不可控性对小学生道德观形成的影响。5.探究建立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小学生心里健康发展模式。6.整合社会资源,构筑全方位的社会化心理教育格局。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或教师、家长,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自然状态搜集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调查的市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事物间的一定关系或来龙去脉或当前预测其发展变化以筹划将来的发展。

2、行动研究法:一切为了行动,为了行动的一切。课题研究价值的取向取决于学生群体的行为方式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心理旨在激发追求自主的意念,自主意念的激发又旨在学生行动的催化。行动结果直接显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实验法: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以四、五年级中随机抽两个班作为实验班,两个班作为对比班,以后最年开设实验班。进行比测,看实验班中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否有所提高。

4、文献研究法:从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心理教育研究的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总结我校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教训,找到新起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通过调查分析,调查网络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网络环境下儿童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2、建立网络平台,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培训,帮助他们能方便使用该平台,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3、对实验教师和家长进行专业培训,保证研究活动的智力支持和具体支持;

4、探究对网络环境下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效的教育方法,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的教育干预模式;

5、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如:网瘾)开展教育干预,如问题很难解决,则借助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医院力量进行治疗,配合以教育手段进行干预;

6、通过总结分析,整理研究成果,与政府、媒体或社会团体合作,开展各种活动向社会介绍,从而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引起社会更大的关注,从而反过来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设计阶段(2011.6-2011.8)

1.填写《课堂申请书》,起草制订《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2.组成课题,进行专题理论培训。

3.全校学习课题方案,自我定位开展各自研究。4.召开课题实验方案论证会。

(二)实施阶段(2011.9-2013.9)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中家庭情况中的使用网络的情况。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网络知识,进行教师培训,学习如何优质的使用网络平台。

3.开发有利于学生健康学习的网络互动平台。4.开设校园绿色网吧,服务学生更好的走进网络。5.开设校园读书网活动,给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平台。6.开发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音像资料,每周固定播放。7.通过网络让学生了解社会,每天观看新闻,并和希望小学的孩子以网络方式接对子,帮助贫困儿童,从小培养其爱心。

8.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和成果,互相交流,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形成阶段性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3.10—2013.12)1.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和子课题报告 2.绿色校园网展示

3.开发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音像资料 4.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健康的影像实录 5.课题相关获奖论文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1.教学设计:

(1)沈春艳老师 《It is dog》教学设计在二0一三年下期资兴中小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2)王艳嫦老师《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在二0一 一年下期资兴市中小学课件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3)唐文韬老师《Power Point中“动作路径”的应用》在郴州市2013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4)唐文韬老师指导的书法作品《楷书早发白帝城》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5)唐文韬老师指导学生在资兴市青少年“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6)唐文韬老师在资兴市二0一二年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比武中,教授《古诗二首》荣获二等奖。

(7)邓华清老师的《找规律》在二0一一年下期资兴市中小学课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8)邓华清老师设计的《水的净化》小学科学实验,在2012年资兴市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9)谢福雄、何远娥老师《小数乘以整数》教学设计在2013年郴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10)谢福雄老师《迎面接力跑和攀爬助木体育》教学设计在2014年上期资兴中小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11)谢福雄老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在2012年上期资兴市中小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12)谢福雄老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2011年下期资兴市中小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13)谢福雄老师《口算乘法》在2010年下期资兴市中小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14)谢福雄老师的《连减的简便计算》在2011年上期资兴市中小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15)刘武老师的《数学广角之等量代换》在2011年下期资兴市中小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16)刘武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2011年下期资兴市中小学课件评比中荣获三等奖。(17)刘武老师《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在2012年资兴市中小学课件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18)刘武老师《小学数学计算错误应对策略浅谈》在2013年下期荣获资兴市中小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19)唐文韬老师的《不同的撇书法课》参加湖南省中小学优秀书法课例评优活动,被评为一等奖。

2.证书

(1)唐文韬老师在2014年“教师心灵建设工程”工作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吴志念老师《我的梦.中国梦》在2013年郴州市中学德育主题班会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3)陈庭于2013年4月7日获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3.培训证书

(1)沈春艳老师于2013年9月12日至2014年1月10日参加“国培计划(2013)”中西部项目——湖南省中小学学科教师网络-校本研修项目小学英语学科研修。

(2)沈春艳于2014年3月26日至2014年5月28日参加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高效课堂”项目远程培训。

(3)沈春艳于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2012)”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湖南省农村中小学远程培训小学数学学科研修。

(4)袁跃进于2012年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培训。(5)袁跃进参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清华伟新教育贫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专题培训班。

(6)袁跃进于2013年3月26日至2013年5月26日参加’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远程培训。

(7)陈庭于2012年8月28日至2012年11月14日参加湖南芙蓉心理咨询培训。

(8)王艳嫦于2014年5月10日至2014年7月10日参加湖南省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远程研修项目远程培训。

(9)王艳嫦于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参加教育“国培计划(2011)”-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小学综合学科研修。

(10)谢福雄于2013年3月26日至2013年5月26日参加’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远程培训。

(11)刘武于2013年3月26日至2013年5月26日参加’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远程培训。

(12)吴志念于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参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远程培训。

(13)吴志念于2013年5月15日至2013年5月25日参加郴州市2013年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的培训学习。

(14)吴志念于2010年10月20至29日参加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校长省级培训项目衡阳师范学院2010年小学校长研修班。(15)邓华清于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参加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

(16)邓华清于2012年8月20日至2012年8月25日参加郴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

(17)邓华清2013年3月26日至2013年5月26日参加’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远程培训。4.论文

(1)沈春艳 欧俊丽 老师,论文《浅谈学生自身财富的开发》在2013年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2)沈春艳老师,论文《如何有效实施英语游戏教学法》在2014年上期资兴市中小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3)黄嫦娥老师,论文《谈如何辅导学困生》在2014年下期资兴市中小学论文(教案、课件)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4)袁跃进、杨水冰、陈丽老师,论文《快乐学习,学习快乐》一文中,参加湖南省2012见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评选,经评审委员会评定,荣获三等奖。

(5)欧俊丽、谢福雄、袁跃进老师,论文《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由郴州市资兴市教育局选送,在我会2011年论文评审中,荣获三等奖。

(6)袁跃进老师,论文《让孩子在鼓励和赞美声中长大》在2011年下期资兴市中小学论文中,荣获二等奖。

(7)袁跃进老师,论文《放飞学生思维与想象》在2014年上期资兴市中小学论文中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8)黄栎萍、陈庭老师,论文《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初探》一文,参加湖南省2014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论文评选,荣获一等奖。(9)王艳嫦、盘红彬、何素英老师,论文《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中的感恩教育》一文,参加湖南省2010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论文评选,荣获三等奖。

(10)王艳嫦老师,论文《小学数学怎样巧用多媒体教学》在201年上期资兴市中小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11)李含梅老师,论文《帮扶学困生心得体会》在2014年学困生帮扶工作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12)李含梅老师,论文《浅谈农村美术教师如何正确对待美术教材》在资兴市第十五届中小学艺术节,荣获三等奖。

(13)唐文韬老师。《浅谈小学书法教学》在资兴市第十五届中小学艺术节,荣获一等奖。

(14)唐文韬、黄鹏、贺艳兰老师,论文《浅析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参加湖南省2012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论文评选,荣获三等奖。(15)黄鹏、李含梅老师,论文《由改正液滥用现象窥探农村小学写字教学》,参加湖南省2014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论文中,荣获三等奖。(16)田军文、邓华清老师,参加湖南省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论文)评选,荣获一等奖。

(17)田军文、邓华清老师,论文《古诗一首 游子吟 教学设计》在2013年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18)何华美、邓华清老师,论文《农村幼儿舞蹈教学初探》在郴州市第十三届中小学“英东杯”艺术节论文中荣获二等奖。

(19)欧俊丽、邓华清老师,论文《如何管理班级使班级具有凝聚力》在2013年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唐百莹、田军文、邓华清老师,论文《如何对0-3岁婴幼儿开展语言教育,及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参加湖南省2012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21)何远娥、谢福雄老师,论文《我的房间》教学设计由郴州市资兴市教育局选送在2014年论文评审中,荣获三等奖。

(22)谢福雄、谢志雄、何远娥老师,论文《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一文,参加湖南省2012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论文评选,荣获二等奖。(23)谢志雄、谢福雄老师,论文《浅谈体育课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核》中,在201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中荣获二等奖。

(24)何远娥、谢福雄、谢志雄老师,在湖南省技术协会教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5)谢福雄、欧俊丽、袁跃进老师,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在湖南省2010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论文中,荣获三等奖。

(26)何远娥、谢福雄老师,论文《ai、ei、ui教学设计》有郴州市资兴市教育局选送,在2011年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27)匡传辉、曹芝月、刘武老师,论文《在自主探究的科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参加湖南省2012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论文中,荣获三等奖。(28)刘武老师,论文《浅谈如何让学生得体使用成语教学》在2014年上期资兴市中小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29)吴志念老师,教学设计《统计》在2013年下期资兴市中小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30)吴志念、龙佳妮、唐文韬老师,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现实》,参加湖南省2014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论文,荣获三等奖。(31)王艳嫦、田军文、付海兰老师,论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郴州市资兴市教育局选送,荣获三等奖。

十、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设想

经过几年的努力,校园里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和谐发展,呈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氛围。创建绿色校园网新的教育模式的研究,促进了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通过校园网创设心理健康教育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心理调适,增强其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防御能力,承受能力,提高他们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师在科研实践中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提高了德育水平。几年来的课题实验研究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熟练,热心教改,勇于进取,不断开拓和信息技术素养较高、心理教育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实践证明:互联网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是新时代下的必然趋势,此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研究之余,我们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思考:

1、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心理教育网站的开发、管理、应用与维护。网络虽然创造了“虚拟现实”环境,能够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的场所,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虚拟状态既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给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披上了虚拟的外衣,从而造成网络社会虚假信息的泛滥及非道德行为的发生。诸如:恶意侮辱,人身攻击,“黑客”攻击等行为。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心理教育网站的开发、管理、应用与维护。

2、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全方位、多渠道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发绿色校园吧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的一种渠道,这种教育方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必须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如设立心理教育专题板报,成立心理教育校刊,开设心理图书阅览室,开展“心理专题”手抄报等做法,可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教育意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教育。

3、要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应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第二篇:《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叙永县落卜中学科研室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当代心理学研究领域广阔而深邃,给完成课题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专题的研究,以其丰硕的成果令基础教育界瞩目。心理健康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关系这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论题,但却离不开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指导,特别是西方的挫伤理论与避免、减少挫伤的研究成果,成为本课题的理论基石,发展心理学研究更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学生心理理论,成为我们的理论指导。

从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看,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应是全面的教育,在全面实施《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班集体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成为形势发展之必然。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要“严格履行保护青少年儿童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职责 „„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不良影响。”

二、本课题的主导思想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主要研究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应当找到一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路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原则 :⑴ 坚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原则。⑵ 在课题研究中尊重理解学生的原则。⑶ 研究实践中应注意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内容上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三、研究内容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2 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

(二)、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方法。通过个案研究 班主任教育工作研讨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通过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学水平,培养能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咨询的骨干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专家名师讲座、集体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总结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有效途径。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各类课外活动的开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5月)

(1)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组织课题开题会,广泛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研究阶段(2007年6月——2011年6月)

(1)对课题全面展开研究,完成阶段性研究目标,及时写出阶段研究报告。(2)完善研究档案,整理研究成果。(3)编辑《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集》,编辑《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论文集》

3、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

(1)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组织专家鉴定结题。(3)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推广。

四、我们采用主要的研究方法:

1、通过个案研究 班主任教育工作研讨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通过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学水平,培养能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咨询的骨干教师。

2、通过案例分析、专家名师讲座、集体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总结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有效途径。

3、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各类课外活动的开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情况 邱从鼎(中学高级教师)钱长树(中学高级教师)

彭德明(中学高级教师)2010年调出落卜中学 罗廷江(中学一级教师)李 刚(中学一级教师)宋小云(中学一级教师)

简 瑞(中学一级教师)2011年调出落卜中学 牟 飞(中学一级教师)2011年调出落卜中学 罗书文(中学一级教师)袁汝刚(中学二级教师)卢小勤(中学二级教师)

肖方杰(中学一级教师)2009年调入落卜中学 学校其余教师作为协研人员均参与研究。

六、本次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

1、班集体建设中存在问题除了德育常规管理中的行为管理存在大量的问题外,更深层次的学生心理问题,只有解决了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目的,2、从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尽量避免挫伤现象,除了从正面调动学生群体中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之外,还应从反面研究学生群体中存在有一些心理异常现象和问题行为及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转化,因为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涨落乃至学生能否成长为有用人才的直接原因之一,一个优秀群体应当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群体,在新时期班集体建设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中学生的主流是健康的,研究班集体的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正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在运作,从当前研究趋势来看都在向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方向发展。

(二)、技术性成果

1.撰写了《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写出了《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3、撰写了多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随笔,受到了全市教师的关注。

七、课题结题后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本课题立足于解决切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问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调查与研究,走调查.研究之路,形成从最基础的实际开始研究,解决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中最实际的问题是课题的特色。

第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新的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我们基本找到了适合本校和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方法。为提高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21世纪是充分关注人.尊重人和发挥人的潜能与价值的时代,以人的心理发展与自我完善为指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反映了这一时代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弘扬人性的教育,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如: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问题还是困扰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之一,亟待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探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工作做的理论深度还不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问题研究还不够透彻,这是我们还要加强学习和继续努力的。

二〇一二年二月

第三篇:《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研究》子课题《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批准文号: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J06-144-P0

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水平低,条件简陋,生源差,家长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要提高育人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为此,我校曾于2005年开展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关于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关于构建‘书香校园’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现已顺利结题,成果荣获一等奖)。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强化了师生的读书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校园文化,增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但我们从中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的种种心理问题:

一、厌学心理。学生和外界的接触不多,思想相对闭塞,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成绩难以提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放弃了学习。二,依赖心理。不可否认,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学生的独立能力却下降了。他们在生活中依赖父母,不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课堂上,不积极思考,依赖老师给出结果等等。

三、烦燥心理。现在学生的所处年代,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上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信息不断地刺激着他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使他们心里充满各种矛盾和困惑。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误导着小学生,使一些学生“静”不下来,做事没有耐心。此外,一些传统的品德课程教学枯燥,空洞。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相当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理念还停留在表面化、简单化的了解上,对有关的要求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教学方式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桎梏,教育学生的方法没有联系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各科知识,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这不能说不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缺憾。以上这些,无不困扰着我们的小学生,也困扰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肩上担负着两重任务,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公民。身心健康是人的素质基础。它不仅意味着有健全的身体,而且必须有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鉴于此,我校申请实施“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实验课题。

二、课题实验的做法

(一)、课题实验的步骤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8月)。在课题研究初期,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加强教师的培训,确定实验的切入点。

第二阶段:实验主体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2月)。按计划举行研讨活动,开展全面的心理素质调查分析。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自测,分析学生基本情况,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构建“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评价方式对比活动,举行优秀课例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体会和教学成功案例。邀请专家指导,提升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在这个阶段,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进行有关心理品质指标的测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整体分析。加强实验教师的经验总结,形成论文。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汇编各类研究成果。邀请总课题组专家进行研究鉴定,完善资料,形成成果。

(二)、课题实验的内容

1、研究心理健康状况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2、研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在汲取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着力点,逐步形成适合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3、研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三)课题实验的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统编教材及校本教材,不改变现行的班级授课方式,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面下功夫,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体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同时,坚持以下原则:

1、协同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学科的自身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教学之中,做到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2、尊重性原则: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3、活动性原则: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

4、现实性原则:立足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品德实际、心理健康水平实际。

(四)课题实验的主要措施

1、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依靠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班主任捕捉机遇,针对班级突发事件中个别同学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进行因势利导,矫正他们的心理障碍。因材施教,针对有的同学由于任性、冲动、脾气暴躁,经常与其它同学吵闹甚至大打出手这一不良问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打架的原因,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引导他们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另一方面,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主题活动。

2、凭借少先队工作平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宣传一次心理健康小常识宣传活动。由学校的小播音员们轮流播报,材料由课题组的老师们提供。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了解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普遍存在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向同学们征集“金点子”。开展有关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手抄报比赛,对于一些较优秀的手抄报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展示。

3、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刻苦钻研的童第周、不怕失败的爱迪生进行教育。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通过角色转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内心,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教育,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

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成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每天下午放学后向全体学生开放,每天安排老师值班,接受学生来访和个别咨询。对于来访的学生,值班老师热情招待,耐心倾听,分析问题的原因,一起寻找对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设立了“成长信箱”,由专门老师负责,对于来信的内容严加保密,并一一给予回信。

5、整合“家校”教育合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搭建家校工作结合的平台,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尽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开展贴近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印发《家长评价表》、《家长问卷》,要求家长经常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孩子当一天家,做一顿晚餐,和家长一起参加一次公益劳动等,家长实事求是地根据孩子的表现,按评价表内容给予评价,真正让孩子体验当家的辛苦和付出的快乐,从小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开展学校、社区联谊活动,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举行心理咨询活动。

三、课题实验成果卓著 在研究过程中,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当作我校的重要内容,当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来抓。自承接课题以来,我校每学期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必学内容,校长亲自做讲座,动员学校各方面参与心理健康工作,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了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1、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发展。可以说,教师的研究意识将一节课的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思考深入到相关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对“我做了什么”、“有什么不足”、“我的专业任务完成得如何”等的深层思考,对实际教学进行感受和体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价值观、态度和情感,重审自己从事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后,在实践中检验经验并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最终促使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2、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是一个引导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总会关注着课堂上、校园内、家庭里、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研究意识的加强,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老师们能写、乐写。课题的实施,使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迅速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或提拔为学校领导,评为教学能手,成为教研组成员。他们身上留了专业化成长的烙印。如青年教师袁飞华、袁丽红、张雪萍、袁晓霞等迅速成为学科带头人。我们可以从袁晓霞老师写的的体会中窥见一斑:“没有学生的生活,还会有更多的快乐吗?选择了当老师,纵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毕竟会拥有满园春色的愉悦,投桃报李时的慰藉,而这正是她人生所需要的。她有所挚爱的学生,为此付出的一切她无怨无悔”

3、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1)发挥了“三结合”的教育优势。为形成教育合力,我们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亲子活动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90%以上。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通讯的便利,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我们组织以小队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入社会,开展“走向社会,实践成才”的活动,特别是利用传统节日、双休日、寒暑假,引导鼓励学生深入到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促进了养成教育的规范。我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争创文明班评比、学雷锋做好事、开展中队主题队会等活动,在全校掀起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的热潮。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等。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同时,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评比工作,对学生的早读、清洁卫生、行为规范、出操、等十个方面进行考核管理。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学生值日小组”,负责巡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反馈。通过规范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主人翁意识提到培养。

(3)彰显爱心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做到严格要求、谆谆善诱、因材施教,让“爱”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时,我校教师能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各科教学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后教师耐心辅导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教师采取各种方法,从思想、学习、情感甚至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战胜挫折和困难,努力提高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对于学困生,学校提出了“先教会怎样做人”的管理思想。同时,教导处还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对他们进行学情跟踪。

在成效显著的课题实验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生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了,更活泼了他们变得更爱老师、爱学校,更会与小伙伴合作。到我校参观的领导、老师都认为我们的学生文明程度高,表现力强,综合素质高。他们学习积极,在书香校园里,坚持写日记,敢于投稿,积极参赛,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7年,袁 艳、叶倩妮同学参加龙川县五年级小学生手抄报比赛都荣获三等奖;叶婷婷、袁泉新参加龙川县小学六年级语文竞赛都荣获三等奖;袁汀等六位同学评为县“三好学生”;叶倩妮、张 程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巫惠慧、巫文颖、张钰婷三位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干部”; 袁韬、叶婷婷、袁雅敏、巫惠慧参加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学生杂志社主办的第五届“叶圣陶”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分获二等奖、三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

2008年,袁秀清、叶艳同学参加龙川县五年级小学生手抄报比赛中均荣获三等奖;巫彬梅、袁鑫同学参加龙川县小学六年级语文竞赛中均三等奖;叶小婷等五位同学评为县“三好学生”; 袁宁、袁晓琪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 叶倩妮、叶建成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干部”;袁丽红等16为同学参加“时代作文大赛”获得优异的成绩;叶秀媚、叶艳同学参加由少儿书画杂志社主办的绘画比赛中进入“中华小书画家五百强”;在参加第二十一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袁 兴、袁浩警获得钻石杯奖;邹立栋等20位同学获得银杯奖;刘文达等14位同学获得铜杯奖。

2008年,六年级学生巫文颖的习作《童年趣事》、叶春娴的习作《给父母的一封信》在《河源晚报》上发表。

三年多来,我校教师共撰写读书心得2000余篇。教师研究论文、读书心得汇编成集。2007年,袁伟东校长主编山区农村小学“书香校园”课题实验成果集《书香溢山区》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教师论文在各级刊物中发表。2007年11月,袁伟东校长应邀参加第四届教育家大会,论文《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在会上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入刊《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和《中国教育家》杂志,并被《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全文收录;2008年3月17日,袁伟东校长论文《和谐校园》在《现代教育报》发表,并入编《中国名校和谐校园文化全书》。2008年11月,袁伟东校长应邀参加第五届教育家大会,论文《创新搞实验 科研促课改——让新课改将山区农村学校带入一个全新的未来》在会上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入刊《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袁焕军副校长撰写的论文《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发表在全国重点期刊《教育与探索》上。袁丽红老师撰写的论文《数学教学中的美》在《河源晚报》上发表。袁晓霞老师撰写的德育论文《春风化雨润心田》荣获全国创新论文及论文评比一等奖,《谈班主任工作的激励艺术》在河源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张雪萍老师撰写的论文《声调教学方法的初探》在“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论坛”征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师生的显著成绩,成就了学校的辉煌,为打造山区农村小学教育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我校参加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联合主办的校园文化评比中评为“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成果荣获“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二等奖”;

我校选送的绘画作品《春华秋实》参加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文艺调演中获艺术作品类小学组三等奖;

我校由龙川县教育局、龙川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举行的检查中,被评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与学校管理工作优秀单位”;

2008年,我校由先后被中共龙川县委员会、龙川县人民政府分别评为“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龙川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我校又光荣的被中共广东省宣传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

四、存在问题及分析与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农村山区学校的经费极其有限,课题组成员均为兼职教师,造成业务培训的时间、力度还不够,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等原因,我校的实验工作还不能做到全员参与、全面铺开。

2、家庭教育明显滞后。由于我校是农村山区学校,很多家长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误区,难以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教育学生的合力不能很好的整合。

(二)今后设想

1、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常识,让全体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和自我调控能力。

2、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网络。加强研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广大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来源:作者: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彭慧勇 发表时间:2004年06月08日 05:42 阅读次数:18

5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属云南省2000年立项课题,由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于2000年10月批准立项并同意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时间为两年。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于2000年3月开始准备,于2000年10月启动,经过整整两年的实验研究,现已按计划完成了实验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结论和成果,特提请结题鉴定。

一、实验研究提出的背景

当前,世界正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加,社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已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特别是“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生活中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人口稠密等特征日益明显;另外,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成效最为明显,独生子女占少年儿童的90%左右。在这种特殊的社会高速发展阶段,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人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道德标准、社会形态、家庭结构及成员关系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又通过家庭的折射、缩小或放大然后作用于学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学生存在着过早受“升学”——“就业”——“生存”的驱使而陷入失去童真、失去快乐的学习竞争中的现象;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受离异家庭的打击或不良影响,生活信心不足、情感体验不健全、逆反心理异常强烈;存在着独生子女由于长期处在特殊的养尊处优的地位上,独立生活能力差,意志薄弱、胆怯、自我中心、不合群、不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存在着受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心理平衡失调、精神空虚、道德品质下降,甚至发生心理障碍及自杀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的心理学专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据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打下良好、长久、全面的基础。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特提出本课题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国内外专家研究提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正常的智力、积极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意志品质、完整的人格。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改变仅仅依靠学校学科教学和德育对学生施以影响的局面,积极探索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a、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b、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c、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d、小学生心理咨询。e、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方法。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对实验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

完善心理品质,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和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能力的教师。

三、实验研究的具体目标

1、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研究。

2、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应用。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建设与使用。

4、小学生心理咨询实验研究。

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研究与应用。

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

四、实验研究的步骤、方法和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0年3月——2000年8月)

多次邀请了玉溪师范学院教育系、玉溪师范学校教心学组的专家参与共同论证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并多次专程到昆明请教了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和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心理学专家,以求得理论上的有力支持,保证了课题研究方向正确、理论基础扎实、起点合理。根据本课题研究理论性强、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等特点,确定了以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为依托,以实验小学为基地;以市教科所为中心,上联省教科院,横联玉溪师院和玉溪师校,下联实验学校;以云南省教科院、玉溪市教科、玉溪师校、玉溪第一小学四方合作;以心理学教师、专职教研员、小学校领导、小学教师(班主任)四类人员结合组成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认真确立了本课题研究的目标,规划了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制定了本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在课题组内外多次专题组织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定稿。填写课题申报的有关表册,完成本课题的申报工作。于2000年10月由云南省教育科学课题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并同意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时间为两年,属云南省2000年立项课题。

组织了实验前的学生心理测量分析,由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有关专家对玉溪一小三年级以上学生,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修订量表)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建立起了玉溪一小三年级及以上学生的心理档案,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验做好了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基础研究阶段(2000年9月——2001年2月)

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落实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方案。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具体内容、研究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对研究和实验的重点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开设)和难点任务(心理测量和个案研究)进行了重点研究和布置。

对实验研究的具体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以保证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组长彭慧勇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和实验,负责协调四方工作,负责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副组长王春雷主要负责心理测量和个案研究;副组长陶琳主要负责心理咨询和家长辅导;副组长王云华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开设和实验工作;其他成员分别具体负责课题的各项组织、实施、研究、实验、测量、统计和分析工作。

搜集、购买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著、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学习采取以自学为主,辅导为辅的方式,并多次由王春雷、陶琳、聂建萍、付荣华在课题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专题辅导和专题讲座。

通过学习、分析和研究,初步提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教统一”,全员心理辅导课、自主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指导“三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交叉网络。并初步筛选、确定

了心理辅导课的教材和心理测量的工具;初步完成了有关论文。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1年3月——2002年10月)

在玉溪第一小学的三、四两个年级的四个实验班开设心理辅导课,每两周开课1节,由实验班班主任承担教学任务。开课前首先组织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林崇德任名誉主编,沃建中任主编的《小学生心理导向》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进行集体研究,分析了该教材的编排体系、特点及优势,共同研究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由陶琳为实验教师上示范课两节,作教学设计指导多次。在实验教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组织了一次校内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研讨活动,组织了一次对外开放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研讨活动,两次活动共上公开研究课8节,其中2节被评为市级一等奖,2节被评为市级二等奖。

在实验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由陶琳、聂建萍、付荣华主持,每周在星期四的下午定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指导。通过学校领导、班主任等在学生和学生家长中作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和解释工作,打消了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心理咨询的恐惧心理,实现了学生自主、积极、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室建立后,每次均能接待到不少学生的咨询,自今共接待了近200名学生的心理咨询。

为了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教统一”,全员心理辅导课、自主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指导“三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交叉网络建设,加强家庭心理辅导与学校心理辅导的结合,每学期组织对实验班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辅导,由陶琳、聂建萍、王云华向学生家长进行有关专题讲座。先后组织了3次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辅导,参加培训的学生家长近1000人次。增强了学生家长与学校配合教育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家长对孩了进行心理辅导的意识,提高了辅导的能力和水平。

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中的小学生(6-13岁),心理变化大、变化快,发展性心理问题较多,可塑性极大。虽然从整体上看没有表现出突出的心理问题,但每个实验班中还是有个别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发展趋势,如不及时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指导,就会发展成为心理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王春雷的指导下,各实验班认真分析学生心理档案,在长期跟踪观察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和指导对象进行心理个案研究。从而加强了对个别学生的心理指导力度,提高了实验教师有针对性、有重点、有计划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和水平。

为了进一步掌握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便进一步修正课题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组织进行了两次实验中期心理测量。使用日本铃木清编制,周步成主持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以“学习焦虑情绪”为重点的心理测量、统计,并对照全国常模进行分析。使用中国人性格量表编制组编制的《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较全面的性格测量、统计,并对照云南省常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和研究,确定在研究实验的最后阶段,以培养学生的“优秀性格品质”为研究实验的重点。为了最终检验课题研究实验的成效和实验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优秀性格品质”发展水平,组织进行了实验后期心理测量。使用由本课题组副组长王春雷编制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在全面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把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紧密地接合在一起,坚持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运用,在充分实验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完成了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心理咨询的策略”、“心理辅导课的教学策略”、“家长心理辅导培训”、“心理辅导个案研究分析”、“心理测量分析报告”等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02年11月——2002年12月)

召开课题结题工作会,对课题研究过程及有关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和总结。统一安排了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日程和具体分工,之后,全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和分工全面进入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

全面整理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和归档。共分为16类档案,分别装袋归档,并建立了“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档案室”(设在课题实验学校——玉溪第一小学)。

对所完成的关于课题研究和实验的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和核对,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共同协作,由课题组组长执笔完成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之后,向云南省教育科学课题规划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验收。

五、研究实验的结论和成果

1、完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2、完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论文。

3、构建了“三教统一、三导结合”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4、完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研究”的案例分析。

5、完成了“玉溪一小学生性格测试总体情况分析报告”。

6、完成了“玉溪一小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报告”。

7、完成了“玉溪第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8、筛选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小学生心理导向》。

9、初步建立了“玉溪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10、组织展评了“小学生心理教康教育优秀辅导课”。

11、经过培训和参加课题实验研究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和能力。

12、经过培训和参与进行家庭辅导有效提高了家长的心理辅导水平和能力。

13、经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云南省城市学生常模相比,实验班学生情绪特征总体比较平和,女生在生活旨趣、意志品质、认知风格和态度倾向等方面更具有社会性意义特征,男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素质;与非实验班学生相比,实验班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善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14、在该课题实验研究促进下,玉溪一小现已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运用,并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发展和完善。

15、该课题实验研究已在我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课题实验研究的成果,在市区小学及各县城区小学都具有广泛的推广运用价值。

附:

一、主要参考书目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全国九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主编陈永胜山东教育出版社)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张承芬 孙雍胜警官教育出版社)

3、《小学生心理导向(教学参考)》(名誉主编林崇德主编沃建中科学出版社)

二、主要教学材料

《小学生心理导向》(名誉主编林崇德主编沃建中科学出版社)

三、主要测量工具

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修订量表)

2、《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中国人性格量表编制组)

3、《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日本铃木清编制周步成主持修订)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本课题组王春雷编制)

本课题研究成果,已于2003年1月通过了省教育科学课题规划办组织的专家组的结题鉴定验收,同时被玉溪市科技局评为玉溪市2003年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

二○○二年十一月

第五篇:《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结题报告

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一中 李云瑞

一、内容提要: 研究的目的: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培养健康个性,预防、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促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研究的内容:

1、对某中学(系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2、某中学学生不健康心理现状;

3、某中学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原因;

4、对农村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研究的方法:

观察研究法、问卷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个别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及价值:

1、能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健康心理的成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动员各方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矫正。

3、教师自身教研能力有所提升。我撰写的教学案例《公开课上的偶然事件引发的思考》发表于《金陵陶研》;1 篇论文获2008年省教育学会三等奖;2 篇教育案例分别获2009年南京市教育学会一、三等奖;一项个人课题通过区第二期“个人课题”立项。

二、课题界定:

1、“农村初中学生”。指在农村中学就读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从小学到中学,环境改变、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导致学生内心发生变化,产生许多烦恼、困惑,存在一些不健康心理。

2、“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当代健康概念已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健康包括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健康”可理解为:①无心理疾病(没有心理障碍),无心理或行为异常情形。②具有积极心理状态,指人们能经常保持和促进良好心理健康状态,努力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发展状态。

三、课题的政策、理论依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新课标的要求。《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人本教育理论。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教育者必须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6、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主要部分。

四、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1、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训练,让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抑制冲动。从积极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预防和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3、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的心理素养、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转变教子的观念,不断地提高孩子对环境的辨识和适应能力。

五、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过程:

课题采用下列研究方法:

1、观察研究法。了解不健康心理的学生数量、心理状况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2、调查研究法。了解不健康心理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了解其不健康心理的原因。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不健康心理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4、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课题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我先后采取和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个别访谈等方式,同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信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理论,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深入了解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引导对策,制定出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对某中学(系农村中学)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为确保调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我们对初

一、初

二、初三的学生164人进行问卷式调查。问卷采用书面指导语,并对个别不理解的题目进行讲解。当堂发放问卷,当堂收回。对全部有效问卷,采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身体感觉(对身体状况的自我评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143份)表明农村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倾向,学生的身体状况生理因素表现较好的有119 人,占83.2%。低年级好于高年级,尤其是女生,调查中还反映出一些不良倾向,如61人占42.6%的学生感觉视力在逐渐下降,有12人占8.39%的学生失眠或做恶梦。

2、学习兴趣和方法。调查结果(有效问卷143份)表明,92人占64.3%的学生学习兴趣较高。102人占71.3%的学生,尤其是女生认为没什么学习方法,只是“跟着感觉走”。

3、人际关系。调查结果(有效问卷143份)表明农村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良好占90%,这些人都能感到在父母的关心中。同时女生与父母的关系整体上比男生要好一些。调查中还发现有一家长打骂学生的现象较严重。

本调查所得到的中学生与同学的关系总体上是好的。说明广大中学生与同龄人相处能力较强。与同学关系相比较,师生关系令人担优,调查表明70%的学生认为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5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敢在老师面前表明自己的想法。41%的学生认为老师一点也不了解自己,10.5%的学生认为师生之间是敌对关系。这些不排除学生认识上的误差,但也反映出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4、价值观念。调查表明,农村中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念,在有效问卷(143份)中,有78.1%的人对“未来充满信心”,有47.2%的人认为将来能为祖国做出贡献。但36%的学生认为“社会因素”决定他们未来的事业是否成功。

5、对学校的看法。调查结果(有效问卷143份)表明学校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如:学校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活动。有57.2%的学生认为学校管得太严,心情不能放松;62%的学生认为一进学校就感到紧张有余。50.1%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活动太少,课余生活不丰富。

(二)、某中学(系农村中学)农村初中学生不健康心理: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是身心发展的一个突变期,从小学到中学,环境改变、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导致学生内心发生变化,产生许多烦恼、困惑,造成一定不健康心理。这些学生年龄小,由于地域的文化局限、家长文化水平、教育条件的局限,呈现胆量小、见识少、能力弱、陌生感强等特点。我通过个别访谈、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如下表现:

1、骄傲自负心理: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好,或长期担任班干部,或经常参加比赛并获奖,或自恃父母有钱有权而骄蛮无理等。进入中学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的成绩和外在的条件,不习惯中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又没有继续学习的决心和行动,他们就产生失落、怨恨心理,总认为自己“失宠”被“冷落”没有人“关心”等。

2、自卑孤僻心理:有的学生由于生理素质弱,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如人家等原因,产生了自卑孤僻的心理,不愿与同学、老师交往,尤其不愿与条件比自己好的同学或是学习好的同学交往,他们心理压抑、行为孤僻,有时甚至有古怪异常的行为。

3、贪图享受心理:现在的农村生活好过了,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长宠爱有加,不愿让孩子吃一点苦,使他们逐渐变得行为懒散,好逸恶劳,学习上怕苦、生活上讲究吃穿、抗挫能力差。

4、过分依赖心理: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上过于被动,遇到难题就等老师讲解,考不好就闹情绪;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往往容易造成流生。

5、任性自私心理:很大部分学生有这种不健康心理,他们在家中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顶撞父母,不孝敬长辈,在学校里吃不得一点亏,不礼让同学,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6、虚荣妒忌心理:有的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比自己强的同学,对比自己强的同学、对被老师表扬的同学总是心存忌妒。

7、盲目从众心理:有些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其他同学的违纪行为,总认为“别人可以抄作业,我也可以抄”、“你敢抽烟、我也敢”等。

(三)、某中学(系农村中学)农村初中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原因:

1、生理上的原因:初中生处理发育高峰期,身高体重剧增,性开始成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使得许多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孩子了。但是青少年身体成熟速度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性,同性别和不同性别之间都存着差异。

2、心理的原因:随着学生生理变化,“成人感”出现,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感”,总想摆脱对大人的依赖,师长在他们心中的权威降低,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强,学生存在着逆反心理,情绪比较冲动不能克制自己,在兴趣和愿望上常有随意性、多变性,在感情上较封闭,不愿对别人敞开心扉。

3、环境的原因:心理学家认为,环境条件有利与否对个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首先,在家庭里,父母的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物质文化条件、人际关系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一个幸福美满且教育方法得当的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良好作用,反之则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其次,在学校的教育环境里,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一味抓教育质量,教师的不当言行等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最后,在社会的环境里,许多社会变化必然会影响家庭、学校、学生个人,不健康影视传媒、电子游戏、敲诈勒索、封建迷信等各种腐朽思想也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四)、对农村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发展健全的个性。根据对农村中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原因的分析,可从以下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学校要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

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师德建设;组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设置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利用广播站,宣传栏开展健康宣传;定期召开不同年级的学生代表座谈会等。

2、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及歧视、嘲讽、挖苦学生,树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a 实施尊重激励策略,让学生亲其师。教师要尊重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信心、积极性,使学生的自尊得到满足、进取心得到了激发,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

b 实施赞美激励策略,让学生信其道。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土壤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长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育者不要吝啬了对学生的赞美,要努力让每一句话都充满积极的、肯定的、赞美性的字眼和语气,积极寻求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积极的一面,不失时机的加以赞美,运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个满意的评价。

c 实施关爱激励策略,让学生受其教。

3、班级要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加强心理辅导知识的学习。有计划地为班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为他们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进行跟踪辅导;积极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书刊、在黑板报上开辟心理教育专栏,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知识。

改进班级管理方法。在班内推行班干竞选、学生代表制等民主治班措施;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建设优秀班集体,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

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班会对班级问题和同学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发动学生共同管理班级;宣传班级好人好事;开展“无批评日”活动;举办“我能行”演讲赛;班级“天天有歌声”活动等。

以榜样力量感染学生。用同龄人的群体效应影响学生,宣传“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兰花之星”的光荣事迹,感染学生;通过班干部的模范言行来影响同学,共同树立良好的班风。

4、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往往在幼儿期就开始体验到心理困惑,有待于父母抚慰。倘若缺乏这种感情爱抚,幼小的心灵就会忧伤,被孤独感笼罩,易形成孤僻的个性。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心理障碍就潜伏下来,长大以后遇到困难时,就无法正确克服,甚至走上邪路。现在有的农村家长还未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

遍认为孩子没病就是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首先,要重视每学期家长会,班主任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可请一些专家、教师到会为家长们上课。

其次,学校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渠道,让家长更多地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商定、采取措施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最后,班主任还可通过写书信或电话联系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更多的交流,及时地把学生有关情况反映给家长,取得家长支持,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重视社会教育功能。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视野,增长他们社会经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另外,积极营造社会、学校共同教育的良好局面。可通过聘请心理医生来校开辅导课或请当地综合治理办公室人员来上法制课等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课题研究的结果: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及引导对策,制定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纳如下:

1、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近一年来,不少学生进步较大,对学业的态度有了转变,学习较为刻苦认真,成绩也逐步提高。人生观、价值观得到端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动员各方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矫正。近一年来,不少学生有明显进步,特别是有了一定的是非、纪律观念,有了明确的人生态度和目标追求,能遵守校纪校规,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学习成绩也有提高。

3、开展家访工作,利用家校联系,举办家长培训。不少家长明确了家庭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环境得到了改善,家长的观念和态度得到了更新,对孩子的关心、教育意识得到加强。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要正确对待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但也不能夸大中学生存在的心理不适应问题,不能把中学生由于青春期而出现的正常身心变化和各种适应性反应与心理问题混淆对待,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评价中学生的心理状况。

2、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是很稳定。教育者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以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完成“社会化”进程中,端正人生态度,学会排除烦恼,不安和困惑,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不断走向成功。

3、本人教学经验不够,自身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足乏,理论和实验的水平有待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还要进一步增强。

下载01互联网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01互联网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大全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结题报告 第四小学王淑艳 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

    学生饮食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学生饮食研究结题报告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课题的确定:有人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健康是1,幸福家庭是0,事业成功又是0,健康可使家庭变为10倍的幸福,可使事业成功变为100倍的可能。......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

    《农村高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京山二中校本研究课题组 在美丽的富水河畔有一所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学校—京山二中,她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狠抓德育建......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校园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研究》结题报告(合集五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 1、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历史,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心理......

    小学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现......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的70%。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研究是学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