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研究》结题报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4:3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

1、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历史,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才刚刚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应激状态的持续,竞争压力的增加,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出现了失衡现象,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恶性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2、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6年6月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8月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2000年12月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02年8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以文件的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3、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全国上下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初中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而心理健康教育就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操作等和新课程标准是完全吻合的,因此,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对新课程改革会有很大的促进。

4、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同志在“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现场会上对体验教育作了明确界定: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5、在2002年以前,亦即申报本课题前,我校已经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雏形,着手做了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方面的工作。当时学校以“心理咨询”为主要工作形式,有部分“先知先觉”的教师组成心理咨询队伍,尝试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多数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明显缺乏相匹配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必要的操作技巧。学校顺应教育发展需要,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曾经多次邀请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如张皓教授、刘裕权教授、陈会昌教授到学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为教师充电。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对此追求也更为强烈。这个时候的老师们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提升、实践、研究的机会,本课题的申报成功如甘霖般及时地为老师们搭建了很好的参与平台。

之所以确定体验,是因为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体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甘甜的,有苦涩的,有自己的,有他人的,一切情绪的宣泄,一切人生的阅历都是体验,体验的舞台广阔无垠,体验的过程如诗如歌,每个人都离不开体验,在活动中体验,在情景中体验,在角色中体验,在交流中体验,体验是前进路上的亲密朋友,是成长过程中的高效催化剂。体验无处不在,体验引导更是迫在眉睫,让体验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理念已刻不容缓。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通过调查了解,针对学生在学习心理、个性发展、人际交往、人格培养、环境适应等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注重体验,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即帮助他们将知识和价值观转换为行动或行为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理性和全面的思考习惯,对于各种问题可以通过权衡利弊,并联系未来,作出负责任的决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成了老师们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最好阵地。

二、研究计划

(一)研究思路

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

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及参研人员的培训

测查、评价

落实研究目标

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内容

实施的目标、方法交流

推广应用

学生思想情感行为变化

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二)基本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2)具体性原则

师生

课题成(3)差异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适度性原则

(7)整体性原则

(8)发展性原则

(三)研究总目标:

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 增强教师体验教育意识;

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 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阶段目标:

1、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02年6月至2003年2月)目标: ①本阶段内容完成后,参研人员都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具有心理辅导和灵活运用心理教育手段的能力。

②校园内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步形成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③将课题纳入管理工作议事日程,工作有一定成效,初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

2、全面实施阶段(2003年3月至2003年12月)目标: ①这一阶段在专家指导下,通过培训教师及教师的实践,探索、形成系统而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教育模式,并得以实施。

②参研人员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能有效地关爱尊重孩子,能及时地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具有一定咨询能力。

③参研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能力。

3、总结推广阶段(2004年元月至2004年6月)目标: ①探索出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②将研究成果、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③学校内各学科都开始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④拓展体验教育时空。与其他学科以及教育外的其他领域进行联系和整合。

(五)研究内容

1、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02年6月至2003年2月)阶段内容:

①认真学习,宣传动员,确定研究目标,落实课题。②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研究制度及工作计划等。③进行研究前的现状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现状,并收集整理资料,完成最初调查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研究方案。④本课题纳入学校管理工作议事日程,领导重视,教师积极参与研究。⑤课题组将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聘请专家到校进行讲座。⑥全面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全面实施阶段(2003年3月至2003年12月)

①对参研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测试调查,并予以分析、评价,观察、总结参研学生的心理变化。

②定期组织研究、交流活动,准备公开课等。③课题进行分阶段总结,及时反馈问题和进展。

④继续组织 培训活动和专家报告讲学,不断提高认识,掌握前沿信息。课题内形成明晰的、富于操作性的,具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思路,并指导研究工作的进行。

⑤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根据研究进展及成效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⑥通过其他学科进行心理地健康教育渗透,让各科教师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3、总结推广阶段(2004年元月至2004年5 月)

①进行后期总结,将已成形并取得明显效果的措施等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②进行研究后工作,并观察、分析、总结调查结果,完成研究报告和相关材料,接受课题组的验收。

③课题组收集、整理上交报告、材料、完成总体研究 报告,工作报告,以及各类成果资料,同时进行部分优秀成果宣传,推广工作。

④汇编研究论文及总结研究 成果,完善课题全部研究工作,向县课题组申请验收、结题。

(六)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初二00三级、初二00四级、初二00五级、初二00六级所有班级和学生。

(七)研究方法: ①比较法 ②测量法 ③个案法 ④综合评定法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学校行政领导多次针对课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协调相关工作,校长邓宏皓亲任课题组组长,提供经费支持,搭建研究平台,筹划运作体系,使得本课题的实验探究有一个良好的硬环境。

2、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要求“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实验研究的最重要环节,课堂体验教育的尝试是验证体验教育有关假设、预想的关键场所,从中可以获得实验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在活动课中落实体验教育目标,实现、生成体验教育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学生亲历活动,结合他(她)自己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兴趣、经历,会产生独特、丰富多彩、多层次、多结构的心理意象,从而修正、整合原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策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认知策略;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分享他人资源,形成新的情景氛围,建构新的情景模式,如此循环往复,获得体验、收获、升华,更为课后的拓展延伸埋下伏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序:

1、提出问题。通过调查,将班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为课题。

2、解决问题。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思考和实践,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形成能力。学生不仅仅是这堂课解决了问题,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处理。

4、拓展延伸。遇到其他问题时,考虑运用此方法能否加以解决。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方法:

(1)在每周三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安排0.5节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2)课程内容根据课前调查资料,形成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课堂验证。

(3)注重主题的生成性,可以根据课堂反馈,动态生成教学内容。

(4)在初步实施阶段基础上,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逐步进行学科渗透。

(5)保存每次活动课资料,分类归档。

四、干预措施:

1、活动课确定在双周上,由政教处负责检查落实。

2、活动课教案每月检查一次(重点检查体验设计)。

3、活动课教研(突出体验,强调体验)。

4、主研人员课题阶段总结交流。

5、论文围绕体验来做。

6、学生个案追踪。

7、教师体验反馈。

8、问题处理。

9、研究调节。

五、进行问卷调查,以信度和效度保证课题研究的客观性。

问卷一:2002年3月26日对1100名学生进行了《成都市区域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问卷前测,统计结果见表一,2004年6月19日对722名进行了后测,统计结果见表二(问卷附后)。

2002 每题 人数

A %

B %

C %

D %

E %

一 1100 600 54.54 206 18.73 128 11.64 166 15.09 0 0 二

1100 321 29.18 408 37.09 4 0.36 376 34.18 0 0

1100 26 2.36 108 9.82 267 24.27 325 29.55 374 34.00

1100 308 28.00 107 9.73 570 51.82 88 8.00 27 2.45

1100 21 1.91 472 42.91 420 38.18 187 17.00 0 0

1100 305 27.73 108 9.82 685 62.27 2 0.18 0 0

1100 15 1.36%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结题报告

第四小学王淑艳

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全面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我从2004年3月1日起,在五年二班进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的实验工作,从这时起,班级中的健康教育工作就已经植根于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中。班级中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健康制度,开设了健康课,建立了心理咨询角;并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人际环境,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级的教学之中。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班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可喜的收获,我很受鼓舞,希望能借此机会在 1

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推动我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提高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实验,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化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之中,提出“健康”、“科技”、“创新”三大理念,将师生的身心健康放在了十分基础而重要的地位。根据我班实际及学生心理状况与特点,制定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植根于班级的管理之中,明确规定了中队、小组、心理咨询角,各科任课教师要相互配合,每学期均应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及工作重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开学初,各小组进行讲座:“学会调整自我,尽快适应新环境”,让学生谈自己在新学期的心理感受,学会自

我调整,正确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并能够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的交往,在新学期里寻找自己的位置;中队则召开《交谈心灵,步入健康》的主题班会,以及由我谈“如何尽快适应新学期生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等”。使学生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灵活性、批判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及自信心。

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植根于班级、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中,明确规定了各学科教学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及学科学习的调整与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心育和情育的内容,教案中也要明确写出指导方法。

二、提高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

班级长期坚持有每学期心理教育活动计划;有心理信箱,有心理教育宣传角,结合校阶段工作主题及班级学生特点,班级板报每学期心理指导专题不少于3期,使学生自觉学习心理知识,积极把握

自身心理状态,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主要从个性心理和学习潜能两大方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通过使用心理档案,不断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对学生心理健康中的消极因素进行有意干涉,维护学生的健康心理。坚持对学生进行前测、中测、后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指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生活。另外,班级、学校积极邀请或聘请专业心理人员到讲座、讲课,同时积极做好本其他教师的培训工作。

三、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的研究工作

我重点研究课题是:通过课堂主渠道和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内容,调整学生生活、学习心态,挖掘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潜在功能,平和学生的各种压力,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

结合音乐课的教学,与学生合作进行“通过音乐开启心灵,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可持续发展学力”的研究。现已做好课题的前期准备。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需要做的工作和研究还很多,我们会继续努力,诚请我县心理教育方面的人员予以指导、帮助。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彭慧勇 发表时间:2004年06月08日 05:42 阅读次数:18

5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属云南省2000年立项课题,由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于2000年10月批准立项并同意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时间为两年。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于2000年3月开始准备,于2000年10月启动,经过整整两年的实验研究,现已按计划完成了实验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结论和成果,特提请结题鉴定。

一、实验研究提出的背景

当前,世界正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加,社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已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特别是“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生活中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人口稠密等特征日益明显;另外,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成效最为明显,独生子女占少年儿童的90%左右。在这种特殊的社会高速发展阶段,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人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道德标准、社会形态、家庭结构及成员关系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又通过家庭的折射、缩小或放大然后作用于学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学生存在着过早受“升学”——“就业”——“生存”的驱使而陷入失去童真、失去快乐的学习竞争中的现象;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受离异家庭的打击或不良影响,生活信心不足、情感体验不健全、逆反心理异常强烈;存在着独生子女由于长期处在特殊的养尊处优的地位上,独立生活能力差,意志薄弱、胆怯、自我中心、不合群、不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存在着受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心理平衡失调、精神空虚、道德品质下降,甚至发生心理障碍及自杀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的心理学专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据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打下良好、长久、全面的基础。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特提出本课题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国内外专家研究提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正常的智力、积极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意志品质、完整的人格。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改变仅仅依靠学校学科教学和德育对学生施以影响的局面,积极探索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a、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b、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c、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d、小学生心理咨询。e、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方法。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对实验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

完善心理品质,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和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能力的教师。

三、实验研究的具体目标

1、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研究。

2、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应用。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建设与使用。

4、小学生心理咨询实验研究。

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研究与应用。

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

四、实验研究的步骤、方法和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0年3月——2000年8月)

多次邀请了玉溪师范学院教育系、玉溪师范学校教心学组的专家参与共同论证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并多次专程到昆明请教了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和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心理学专家,以求得理论上的有力支持,保证了课题研究方向正确、理论基础扎实、起点合理。根据本课题研究理论性强、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等特点,确定了以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为依托,以实验小学为基地;以市教科所为中心,上联省教科院,横联玉溪师院和玉溪师校,下联实验学校;以云南省教科院、玉溪市教科、玉溪师校、玉溪第一小学四方合作;以心理学教师、专职教研员、小学校领导、小学教师(班主任)四类人员结合组成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认真确立了本课题研究的目标,规划了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制定了本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在课题组内外多次专题组织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定稿。填写课题申报的有关表册,完成本课题的申报工作。于2000年10月由云南省教育科学课题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并同意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时间为两年,属云南省2000年立项课题。

组织了实验前的学生心理测量分析,由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有关专家对玉溪一小三年级以上学生,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修订量表)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建立起了玉溪一小三年级及以上学生的心理档案,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验做好了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基础研究阶段(2000年9月——2001年2月)

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落实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方案。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具体内容、研究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对研究和实验的重点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开设)和难点任务(心理测量和个案研究)进行了重点研究和布置。

对实验研究的具体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以保证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组长彭慧勇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和实验,负责协调四方工作,负责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副组长王春雷主要负责心理测量和个案研究;副组长陶琳主要负责心理咨询和家长辅导;副组长王云华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开设和实验工作;其他成员分别具体负责课题的各项组织、实施、研究、实验、测量、统计和分析工作。

搜集、购买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著、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学习采取以自学为主,辅导为辅的方式,并多次由王春雷、陶琳、聂建萍、付荣华在课题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专题辅导和专题讲座。

通过学习、分析和研究,初步提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教统一”,全员心理辅导课、自主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指导“三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交叉网络。并初步筛选、确定

了心理辅导课的教材和心理测量的工具;初步完成了有关论文。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1年3月——2002年10月)

在玉溪第一小学的三、四两个年级的四个实验班开设心理辅导课,每两周开课1节,由实验班班主任承担教学任务。开课前首先组织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林崇德任名誉主编,沃建中任主编的《小学生心理导向》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进行集体研究,分析了该教材的编排体系、特点及优势,共同研究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由陶琳为实验教师上示范课两节,作教学设计指导多次。在实验教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组织了一次校内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研讨活动,组织了一次对外开放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研讨活动,两次活动共上公开研究课8节,其中2节被评为市级一等奖,2节被评为市级二等奖。

在实验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由陶琳、聂建萍、付荣华主持,每周在星期四的下午定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指导。通过学校领导、班主任等在学生和学生家长中作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和解释工作,打消了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心理咨询的恐惧心理,实现了学生自主、积极、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室建立后,每次均能接待到不少学生的咨询,自今共接待了近200名学生的心理咨询。

为了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教统一”,全员心理辅导课、自主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指导“三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交叉网络建设,加强家庭心理辅导与学校心理辅导的结合,每学期组织对实验班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辅导,由陶琳、聂建萍、王云华向学生家长进行有关专题讲座。先后组织了3次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辅导,参加培训的学生家长近1000人次。增强了学生家长与学校配合教育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家长对孩了进行心理辅导的意识,提高了辅导的能力和水平。

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中的小学生(6-13岁),心理变化大、变化快,发展性心理问题较多,可塑性极大。虽然从整体上看没有表现出突出的心理问题,但每个实验班中还是有个别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发展趋势,如不及时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指导,就会发展成为心理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王春雷的指导下,各实验班认真分析学生心理档案,在长期跟踪观察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和指导对象进行心理个案研究。从而加强了对个别学生的心理指导力度,提高了实验教师有针对性、有重点、有计划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和水平。

为了进一步掌握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便进一步修正课题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组织进行了两次实验中期心理测量。使用日本铃木清编制,周步成主持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以“学习焦虑情绪”为重点的心理测量、统计,并对照全国常模进行分析。使用中国人性格量表编制组编制的《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较全面的性格测量、统计,并对照云南省常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和研究,确定在研究实验的最后阶段,以培养学生的“优秀性格品质”为研究实验的重点。为了最终检验课题研究实验的成效和实验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优秀性格品质”发展水平,组织进行了实验后期心理测量。使用由本课题组副组长王春雷编制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在全面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把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紧密地接合在一起,坚持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运用,在充分实验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完成了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心理咨询的策略”、“心理辅导课的教学策略”、“家长心理辅导培训”、“心理辅导个案研究分析”、“心理测量分析报告”等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02年11月——2002年12月)

召开课题结题工作会,对课题研究过程及有关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和总结。统一安排了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日程和具体分工,之后,全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和分工全面进入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

全面整理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和归档。共分为16类档案,分别装袋归档,并建立了“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档案室”(设在课题实验学校——玉溪第一小学)。

对所完成的关于课题研究和实验的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和核对,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共同协作,由课题组组长执笔完成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之后,向云南省教育科学课题规划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验收。

五、研究实验的结论和成果

1、完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2、完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论文。

3、构建了“三教统一、三导结合”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4、完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研究”的案例分析。

5、完成了“玉溪一小学生性格测试总体情况分析报告”。

6、完成了“玉溪一小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报告”。

7、完成了“玉溪第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8、筛选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小学生心理导向》。

9、初步建立了“玉溪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10、组织展评了“小学生心理教康教育优秀辅导课”。

11、经过培训和参加课题实验研究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和能力。

12、经过培训和参与进行家庭辅导有效提高了家长的心理辅导水平和能力。

13、经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云南省城市学生常模相比,实验班学生情绪特征总体比较平和,女生在生活旨趣、意志品质、认知风格和态度倾向等方面更具有社会性意义特征,男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素质;与非实验班学生相比,实验班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善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14、在该课题实验研究促进下,玉溪一小现已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运用,并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发展和完善。

15、该课题实验研究已在我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课题实验研究的成果,在市区小学及各县城区小学都具有广泛的推广运用价值。

附:

一、主要参考书目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全国九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主编陈永胜山东教育出版社)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张承芬 孙雍胜警官教育出版社)

3、《小学生心理导向(教学参考)》(名誉主编林崇德主编沃建中科学出版社)

二、主要教学材料

《小学生心理导向》(名誉主编林崇德主编沃建中科学出版社)

三、主要测量工具

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修订量表)

2、《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中国人性格量表编制组)

3、《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日本铃木清编制周步成主持修订)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本课题组王春雷编制)

本课题研究成果,已于2003年1月通过了省教育科学课题规划办组织的专家组的结题鉴定验收,同时被玉溪市科技局评为玉溪市2003年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

二○○二年十一月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过程和方法要对学生有明显的成效。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1、课题研究背景

(1)、当前的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小学生接触的环境既丰富又复杂,他们能够有所感受和评价。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受和评价有差异,极端的感受和经历往往会导致不少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有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有1/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要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教育部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也说明了:当前的教育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2)、小学生的成长极其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据有关小学生的调查,有异常心理问题的倾向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比例占到了20%,主要体现在学习、情绪、交往三个方面。学习上,由于少数班级作业量大,内容单调,学生感到学习累、心理烦,对学习无兴趣;情绪上,出现恐惧心理,特别是考试时,焦虑、自卑,他们认为自己“不如人”,不少学生总被失败笼罩着;交往上,不愿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即使和同龄人在一起也不感到快乐,对同伴不关心,与人交往不主动,得不到同伴的友谊,显得苦恼、抑郁。这些问题,实在令人担忧,如不加于重视,无论对其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后果,这一点应成为我们的共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维护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少年儿童排解各种心理问题,从更深层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题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过程,其中教师与小学生的关系能给予被教育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作出心理调整。(罗杰斯Rogers)本课题研究中所指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其知识和技能给小学生以适合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使其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增强适应性。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和法规依据

(1)、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本课题研究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为指针,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为指导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研究。

(2)、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让老师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自觉地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并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而能够很快地适应新课改的“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对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来说,就是要提高学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3)、学生身心发展理论

人的素质包括三个层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这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完善的人格整体。其中心理素质属于人的素质的中介层面,舍弃心理素质的培养,道德与文化素质的培养,就犹如空中楼阁。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健全学生的人格。通过本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如何通过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实现教育的不断创新发展。具体目标:

(1)、探索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构建具有班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坚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和特色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构建高效的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本课题研究将从实际出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从班主任工作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探索适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一种适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开展个案研究,寻求更多高效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五、课题研究内容

1、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2、校园环境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3、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让学生主动发展。

4、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个案研究。

六、课题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不排斥个别心理需要疏导的学生,不对任何一个学生有所歧视或忽略。

2).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是前提,实效性是目的。就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落实到行动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心理辅导的主体,教学方法、内容选择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4).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同,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寻求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

七、课题研究方法

借鉴现代心理学理论及教育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八、课题研究实施

本课题的研究不设实验班;由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全体班主任和各 任课老师参与课题研究。要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针对我校的现状,学校首先在教师中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构建以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核心,学科教师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提升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水平和技能。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优化

我校很早就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于是我们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定位于:以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辅导为主,矫正性心理辅导为辅,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渠道实施,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2,构建适合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课题研究是从我校实际出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从班主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探索适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力图构建一种适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学生人格逐步完善,良好心理素质得到培养

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通过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克服困难,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参与活动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心理教育,使学生的认知(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品质得以改善,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每年学校文明学生、三好学生、积极分子等占全校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

4.发展了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心理测试和分析,学生对自己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对于良好性格特征和不良性格特征的认识,努力改善自我个性上的弱点,进行自我疏导、自我锻炼,培养良好性格的自觉性。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在成长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只要通过辅导,得到及时解决,就能使自己的个性品质呈优化发展。

5.增强了控制和调节自我的能力。有些特殊学生,严重存在心理障碍、心理偏差,通过关爱、个别咨询等方法,在他了解了不良情绪对自我身心健康危害的基础上,通过辅导使他掌握一些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在学习生活中就能主动地、有意识地采用较恰当的方法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努力减少或使自己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调控自我、发展自我能力得到了不断增强。

6,促进了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经过一身时间的实践提升,我们的研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得到了教育同行的肯定。实验研究过程中,许多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结合实践,开展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班主任的素质有了较大改变,能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班级管理科学有成效。课题研究,促进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全体老师理论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九、课题研究反思:

班主任工作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我们学校推进和发展素质教育展现了广阔的前景。研究的实践告诉我们: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乃至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部分,只能加强,不能忽略,教育,要从“心”开始。

课题研究有效推动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初步形成我校自己的教育科研特色。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还未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1.学校积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社会有时则不断伤害孩子的心理,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给学校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如何构建有效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育机制网络,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我校是城乡结合小学,教师的老龄化和流动性较大,班主任更换濒繁等原因,造成对极个别学生心理辅导的长效性不明显。

3.新闻宣传不够,以至学校的心育特色影响还不够深远。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将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不断努力创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叙永县落卜中学科研室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当代心理学研究领域广阔而深邃,给完成课题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专题的研究,以其丰硕的成果令基础教育界瞩目。心理健康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关系这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论题,但却离不开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指导,特别是西方的挫伤理论与避免、减少挫伤的研究成果,成为本课题的理论基石,发展心理学研究更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学生心理理论,成为我们的理论指导。

从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看,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应是全面的教育,在全面实施《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班集体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成为形势发展之必然。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要“严格履行保护青少年儿童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职责 „„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不良影响。”

二、本课题的主导思想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主要研究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应当找到一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路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原则 :⑴ 坚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原则。⑵ 在课题研究中尊重理解学生的原则。⑶ 研究实践中应注意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内容上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三、研究内容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2 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

(二)、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方法。通过个案研究 班主任教育工作研讨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通过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学水平,培养能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咨询的骨干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专家名师讲座、集体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总结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有效途径。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各类课外活动的开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5月)

(1)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组织课题开题会,广泛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研究阶段(2007年6月——2011年6月)

(1)对课题全面展开研究,完成阶段性研究目标,及时写出阶段研究报告。(2)完善研究档案,整理研究成果。(3)编辑《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集》,编辑《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论文集》

3、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

(1)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组织专家鉴定结题。(3)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推广。

四、我们采用主要的研究方法:

1、通过个案研究 班主任教育工作研讨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通过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学水平,培养能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咨询的骨干教师。

2、通过案例分析、专家名师讲座、集体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总结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有效途径。

3、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各类课外活动的开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情况 邱从鼎(中学高级教师)钱长树(中学高级教师)

彭德明(中学高级教师)2010年调出落卜中学 罗廷江(中学一级教师)李 刚(中学一级教师)宋小云(中学一级教师)

简 瑞(中学一级教师)2011年调出落卜中学 牟 飞(中学一级教师)2011年调出落卜中学 罗书文(中学一级教师)袁汝刚(中学二级教师)卢小勤(中学二级教师)

肖方杰(中学一级教师)2009年调入落卜中学 学校其余教师作为协研人员均参与研究。

六、本次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

1、班集体建设中存在问题除了德育常规管理中的行为管理存在大量的问题外,更深层次的学生心理问题,只有解决了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目的,2、从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尽量避免挫伤现象,除了从正面调动学生群体中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之外,还应从反面研究学生群体中存在有一些心理异常现象和问题行为及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转化,因为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涨落乃至学生能否成长为有用人才的直接原因之一,一个优秀群体应当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群体,在新时期班集体建设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中学生的主流是健康的,研究班集体的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正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在运作,从当前研究趋势来看都在向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方向发展。

(二)、技术性成果

1.撰写了《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写出了《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3、撰写了多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随笔,受到了全市教师的关注。

七、课题结题后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本课题立足于解决切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问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调查与研究,走调查.研究之路,形成从最基础的实际开始研究,解决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中最实际的问题是课题的特色。

第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新的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我们基本找到了适合本校和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方法。为提高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21世纪是充分关注人.尊重人和发挥人的潜能与价值的时代,以人的心理发展与自我完善为指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反映了这一时代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弘扬人性的教育,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如: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问题还是困扰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之一,亟待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探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工作做的理论深度还不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问题研究还不够透彻,这是我们还要加强学习和继续努力的。

二〇一二年二月

下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研究》结题报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研究》结题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正确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一、活动设计说明 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大,学习压力大,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这种现象也极其普遍。由于个......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认识新朋友》 柳州市景行小学 许颖 活动目的: 1、培养孩子交往的能力,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2、懂得交朋友应注意主动大方,有礼貌,并能记住新朋友的名字。 3......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

    《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研究》子课题《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批准文号: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J06-144-P01一、课题研......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校园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参考模式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参考模式 农村小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旧馆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内容摘要】关注并切实解决农村小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关系到......

    高中生生涯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生生涯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自2006年1月份参与了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课题“高中生生涯教育研究”。自接题以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拨出了专项经费,成立了生涯发展教......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1

    莫生气 一、活动主题: 引导学生(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气或愤怒的表现及危害,培养学生心胸开阔、大度、不斤斤计较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步骤 (1)读读想想做做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