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学音乐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音乐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育现状离现代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音乐在艺术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人类生活的亲密伴侣。随着社会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学习在提高少年儿童的听觉能力,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及促进智力开发等诸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中,音乐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地区差异,音乐教学发展存在着极不均衡的情况。1.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不够
农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道“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另外,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上一位思想活跃,又有音乐爱好和音乐素养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音乐课;反之,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就几乎与音乐断绝了缘分。这对于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2.家庭教育支持率不高
在“五育”中“德育”居首位,由此可见,“德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德育”的途径很多,音乐教学中也贯穿着“德育”。但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
音乐对孩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语言、音乐是由左、右脑分管的,“念”的词只被一侧大脑接受,而“唱”的歌则因为有词有曲,就能同时作用于两侧大脑,使孩子能合理、全面地使用左、右两侧大脑的功能,促进两侧半球功能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城市里的大多数家庭都领悟到了这点,他们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参加学习,如钢琴、古筝、二胡、小提琴等,孩子们也从中感受到音乐中的情趣。而在农村,家长却认为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家长们不知音乐中的韵律、节奏、乐曲结构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经常欣赏和演奏音乐,可以启发智慧、加强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3.学校对音乐教学管理不力
不少农村教师,尤其是音乐、美术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的、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音乐课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也没有,更谈不上手风琴、钢琴、电子琴、音响、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甚至有的农村小学根本就没有设置音乐课程。
针对我国农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面对农村小学专职音乐教师紧缺的现状,如果只靠分配一两个专职音乐教师,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要为此付出对音乐一无所知的沉痛代价。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培训。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基本上是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代,不少学校在排课表的时候也考虑到将音乐课排给有一点这方面兴趣爱好和基础的教师,这个做法就很实在。更重要的还要对这些教师进行音乐基本技能的培训。外请专家讲座、音乐教学交流等等都是很好的解决途径。如果每个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这门紧缺学科教师的培训,并且想办法去提高教师的素质,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教师中就会涌现不少优秀的专、兼职音乐教师。2.重视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教唱几首流行歌曲,那种让流行歌曲牵着鼻子走,追逐“排行榜”“金曲榜”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音乐课堂应该严格按照课本进行,因为它是一套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美育教材。教材中图文并茂,对学生的智力、兴趣和知识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当然除此之外,新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抒情歌曲和影视插曲,只要是适合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生理和中小学课堂的,也未尝不可,教师应当有所选择。主要应以课本为核心,紧抓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个部分的教学,其中唱歌和欣赏是主要内容,唱游教学和器乐教学是今后音乐教学中应逐渐充实和完善的内容。唱歌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唱歌的基本技能,即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结合歌曲采用导入新课、范唱、简短讨论、学习歌词、学习歌曲、巩固新歌的教学法,同时加强二声部合唱歌曲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形象思维。适当向学生介绍变声期与嗓音的保护知识,使他们不至于乱喊乱叫,掌握唱歌的基本技能。课堂力争运用电子琴、手风琴或风琴为学生伴奏,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购置简单的节奏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双响筒、锣、钹、碰铃、木鱼、沙球、大鼓、小鼓等。教师可以选用适当的节奏乐器为学生敲出节奏,让学生一边听节奏,一边看谱唱曲填词。引导学生用手划拍子或击掌拍出节奏,或按课本中的图示要求用手势做出2/
4、3/
4、4/4等拍子。课堂采取多种形式:如集体与个别、小组与小组争夺小红旗(或小红花)、男生与女生、上台表演与评论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在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音乐,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师利用琴法中的“刮奏”奏出C大调音阶 “1 2 3 4 5 6 7 i”,这时学生即作伏桌休息状态,此时让学生仔细听两遍音乐,听完又用刮奏“i 7 6 5 4 3 2 1”,学生立即恢复成听讲状态,这样就比直接让学生听音乐印象更深,课堂气氛也活跃得多。当然,方法还有多种,这里就不逐一列举了。
3.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不可轻视
培养学生听唱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有音乐的表现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关的音乐知识。常用的直观教具有:①卡片(音乐知识卡片、单音小插袋等);②挂图(音乐家肖像、唱歌时各韵母口形图等);③运用录音机、录像机、VCD、投影仪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感知、提高感性认识。此外,还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在教学中制作更多的直观教具(如人物、动物头饰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乐理部分也可以采取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使学生得以掌握和巩固。4.把握欣赏教学的内容
许多老师认为这方面的内容无足轻重,其实它也是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它的基本组织形式可分为课内欣赏和课外欣赏。课内欣赏的方法有:教师演唱、演奏或听录音和唱片,或观看录像。教师通过有表情的演唱或演奏,可以为学生创造直接模仿的条件,还可以即兴设计一些舞蹈动作,师生共同表演,提高学生欣赏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歌、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运用唱片或录音、录像进行欣赏,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使学生经常欣赏音乐。5.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目前,在世界上一些较发达的国家,都把课外活动视为正课,记入工作量,称之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摇篮”。我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在课外活动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它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的辛勤努力,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才能使音乐教学成为一个整体,美育教育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①合唱队②器乐队③舞蹈队④学校中的大型音乐活动(如红五月歌会等)。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地理环境,制定课外活动的计划和具体措施。
6.创造条件、改变模式,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利用音乐对学生加强美德教育,自然是学校和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所以作为学校的校长:①要懂得艺术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常抓不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成为抓艺术教育的“内行”,不当门外汉。如果校长能带头(包括教师)在每周升国旗时,高唱《国歌》,那么对学生的歌唱热情和爱国主义将是一个无形的感染与鼓舞。②要有长远的艺术教育规划,又有短期的活动安排。把学校的音乐教学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既要搞得扎扎实实,又要生机勃勃。③要关心音乐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力所能及地购置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如电子琴、风琴、口风琴、铝板琴、竖笛和简单的节奏性乐器。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支持他们的业务进修,合理利用现有电教设备,为音乐教学及活动服务。
教师方面:①应经常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自修、函授,力争专业进修和短期培训的机会,保证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②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教学方法,紧抓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外活动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试点、试验;订阅音乐报刊,吸收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法,如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手势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水平。③教师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创编一些“乡土音乐”教材,作为补充。如将课本中部分外国、外地的民歌和民乐换上自己民族、民间的音乐,值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大好气候中,又何尝不可?教师创编一些优秀儿歌、民间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结合当地曲艺音乐、风土人情、婚丧、喜庆、祭祀音乐中的健康成分,整理成册,真可谓“民间风味”,它能使学生热爱家乡,也能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
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的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老一辈音乐家贺绿汀同志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总之,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经常地研究音乐教育改革的新问题,改进和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经验,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我们国家的音乐教学水平就会跃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第二篇: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教育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重庆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或教学理念。新课改和新高考都呼吁我们要进行有效教学。
2、现实状况:我们铜梁一中是一所重点中学,在铜梁区排位第二,由于有铜梁中学强大的压力,我校学生生源不是很理想,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我组教师4人,两位老教师两位新教师。而且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三、师生互动不强,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五、合作流于形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为了适应新的课改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真正落实。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就具有了实际意义: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研究,促进历史教学改进原有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填鸭式”教学模式,改进教师照搬教材和教辅资料,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新情境,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主动、探究、批判、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将丰富“高效教学”的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有价值的案例,从实践的层面上研究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2、有助于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策略。本课题研究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针对现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探索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具有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系列课堂教学方法。
3、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本课题研究将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达到终身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二)、行动学习理论: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理解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让本课题组教师了解和掌握研究有效教学的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
2、通过研究,探索出结合“校情”、“生情”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研究,摸索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并为当前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丰富有效教学的内涵。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教师以“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为课题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教学的操作点,构建以“高效教学”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言设计的研究
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端,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拴住,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的课题、新的内容中去,为上好课打下了基础。
2、板书设计的研究
好的板书设计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研究、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它能把教材脉络结构中复杂的、抽象的、潜隐的问题,直观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的记忆,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3、课堂提问的研究
提问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通过思维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提问正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教学手段。
4、教学语言的研究
教学语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晰,能把枯燥的道理讲生动,能把静态的现象讲得活起来,启发学生去探索,去追问,去挖掘,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5、指导练习的研究,精心设计练习题,试题必须有针对性,题量适中,难度适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四、主要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确立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及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借鉴、调查研究、对比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二)实验对象的选择:
本组全体成员:陈升槐、代升智、周雨、刘旭辉;全体高一学生。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实验时间:2014年9月——2016年6月
(二)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动态,客观分析其它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情况,广泛征求意见,讨论、选题、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审报工作,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实施阶段(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制定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在相关主题下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研究(开研究课、研讨会),撰写案例和论文。
3、总结提高阶段(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撰写和课堂教学成果汇编。课题组进一步总结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由郑春萍及全组成员负责。阶段成果形式:教案、课件、论文、实验报告。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做好课题实施准备:2014年9月我们正式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对各项工作实行分工,初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手段等,制定了研究方案,定期学习有关理论、研讨课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课题教学实验,并不定期的向专家咨询、请教。
(二)开展历史高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本课题的“历史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建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这是区别于以往“高效教学”研究的最关键的特征。是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索促进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历史教师的课堂所有行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的组织、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不断进行反思、积极撰写论文:我们课题组主要在理论上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的重要性、迫切性;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研究和应用。在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对课题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及时总结,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课题研究体会、心得、案例等。
七、研究成果: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随着课题研究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带动了学校的教科研气氛,提升了学校的教科研能力,为优化学校办学条件起到了推动作用。
2、形成了课题组优秀教案集、学习笔记集、优秀论文集等,在全校进行了推广。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施教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改变诸方面作深层次的研究,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向“民主型”转变,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转变,教学过程向“多元型”“开放型”转变。然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等基本特征。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呈现情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解题训练建模化和课堂小结图示化的教学设计策略,由此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成绩永远只能代表过去,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因为课题组成员课务重,课件的制作不到位,评课记录只有个人记载,没有形成集子等,研究课、公开课能注意到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但平时的课随意性较大,课题组教师年轻化,经验不足,骨干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以完善。虽然我们的课题马上就要结题,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课题组成员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我校的历史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2016年5月31日
第三篇:农村中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 罗国福
更新时间:2013-1-16 15:05:47
作者:德育处
一、基本情况
1、问题的提出
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我们必须把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教育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不能只把教育好少数学生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如何教育好后进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既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我们福山中学,地处农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后进生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后进生比例较多,成因复杂,涉及到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转化难度大,我们
来源: 作者:德育处
学校针对较多的后进生开办了进德班,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纪律教育来教育学生,但收效都不明显。加上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的流生也时有发生,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影响到我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更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落实。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和发挥后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后进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全科合格率,在中考中的全科合格率有所突破,达到75%以上。
①探索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②探索激励后进生努力学习的有效途径 ②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地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3、实验对象及研究时间
本课题在全校各年级各班开展实施,课题从2006年10月至今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各项研究。
二、理论依据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的理论要点,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研究内容与措施
(一)分析每个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只有对待进生的形成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每个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从总体来看主要有自身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几方面:
l、自身原因
a、慢智型:有些学生智力水平相对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反映较慢、理解力差,对知识不能理解变通。
b、信心不足型: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害怕失败,因而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c、情绪型:有些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上忽冷忽热,高兴时,上课积极发言,开动脑子,不高兴时,情绪一落千丈,对学习不闻不问。
d、个性型:有些学生的脾气急躁,焦虑,表现出很强的个性,一受外界刺激,就暴跳如雷,以不想读书为借口,不思进取。
2、学校原因
①应试教育的影响
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不少教师,仍然注重“应试教育”模式,通过大量的习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解题能力,于是硬逼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不堪负重的学生就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致产生厌学。②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育方法死板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可言。对后进生的关心重视不够,有的对后进生几乎不闻不问,而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不是冷嘲热讽就是滥施惩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③学校的精神生活不丰富
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可能平等的。而学校把学习当成学生唯一的活动领域,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从而抑制了许多学生的兴趣发展。
3、家庭原因
①家庭缺陷型:
有些学生家庭有缺陷,因父母离异或突然变故,对子女的心灵造成严重创伤,致使有些学生对前途失去信心,于是不想学习而学习成绩下降。
②管教不当型:
有些父母对子女从小娇惯,养成子女骄横、懒散,有的家长望子成龙,过分赞许,导致子女眼高过顶,目空一切,有的父亲管教能力差,跟子女不能进行精神上沟通,导致子女思想不能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子女的学习生活。③金钱至上型:
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工作,或忙于社交挣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更有的家长将子女拉进赚钱的行列,致使学生养成了金钱至上的观念,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只要能挣钱就行。更有的家长经常在家中进行不健康娱乐活动,严重影响了子女的学习生活。
4、社会原因
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使许多同学失去了学习信心,受不良成人或少年的影响,污染了孩子稚嫩的心灵,再加上社会上不良读物和淫秽的影视对学生的毒害也较大。
(二)分类建档:
根据每个后进生的不同特点,给每个后进生进行建立个入档案,设计具体转化方案。
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后进生常见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这类学生自尊心强,性格内向,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害怕失败,以不做、不说来防止出错挨批评,于是学习成绩无法提高。
2、逆反心理:这类学生智力很好,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由于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不妥当或不公正,致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不好好学习。
3、模糊心理:这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前途失去信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习不感兴趣,敷衍了事。
根据后进生内在素质、爱好、个性、心理特征、智商,在我校学生中有大体以下几类:
①贪玩懒散型:这类学生好动,独立性差,不能用理智支配行动,易于盲目的接受同伴的邀请和环境的影响,成天在蹦跳追逐中取乐。迫于应付能承认错误,但过后又犯而恶性循环。
②死记硬背型:这种类型女生居多,学习刻苦,但理解力差,反映速度慢,遇到知识迁移、综合运用题,就无从着手,摸不着门,努力得不到回报,常处于委屈难过,苦恼之中。
③智力迟钝型:这类学生智力水平相对较低,学习缓慢,一个概念要通过好多次的强化才能掌握,学习比较吃力,不能得到理想成绩。
④早恋情爱型:这类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精力开始转移,学习慢慢退步,受到学校、教师管束之后,逆反心理严重,成绩每况愈下。
(三)转化总体指导思想和策略措施
总体指导思想是:首先,学校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班主任管理和培训,办好家长学校,力求后进生出现苗头时能得到正确引导。其次,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矫治后进生的责任心和信心。
(1)承认差异。由于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有差别,思维方式差异,精神状态不同,学习程度悬殊,学生存在学习差异是绝对的,这种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速度的快慢和学习方法策略的优劣。“十个指头有长短,千万张树叶没有一张完全一样”,学生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教师也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教学态度。相反,我们如果用理想状态去看学生,把所有学生都看作是完全一样的“标准件”,在这样的心态下,教师就不容易从心里接纳后进生,就会偏爱优等生,只教好学生。
(2)坚定信心。我们坚信: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每一个学生人人都能合格,我们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学校提出这样的口号:“攻基础人人合格,挖潜能各显特长。”
(3)转变观念。教师的职责是要把每个学生教好,因此我们在全体教师中确立这样一个观念:“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
具体措施是:采取多项策略,切实提高矫治后进生的实效。
策略一:抓起始年级。在转化工作中首先从初一年级抓起,要求初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新接收的班级做到“一排、二摸、三抓”。
“一排”即第一个月内,根据小学升初中的成绩及学校调研的成绩,排出后进生名单。建立跟踪档案,责任到人,并将所列后进生的名单档案送教导处。
“二摸”即摸清后进生原有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在哪一学科上存在问题;摸清后进生的个性和家庭情况.
“三抓”即抓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是抓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着重对后进生进行以下方面的习惯培养:①早读的习惯。知识在于积累,一所学校应有书声琅琅的学习氛围,初一新生入学第一个月进行早读强化训练,早读课中,要求教师进教室巡视,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养成读书的习惯。②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在第一个月也要进行强化训练,对一些不自觉的,平时有抄作业习惯的后进生加强督促,甚至个别学生要请到办公室去完成。当然强化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习惯,自觉读书,由他律到自律。③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不将作业留到明天,不使问题累积。④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从外观上要求学生两眼盯着老师,目不转睛,专心致志,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抓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要求学生掌握“三先三后”的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动笔。对理科作业要求这些学生重在审题,要将一半的时间放在审题上,做到审题图象化、数字化,即将文字语言“翻译”成图象,将数字标在图上,这样可帮助理解。三是抓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对各科都很重要。在每一门学科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往往感到新鲜、好奇,从而对其产生兴趣,所以在起始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都很好。但是,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和教材内容的加深,再加之有些学科学习操练多、记忆重、信息量弱等特点,不少学生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兴趣和积极性下降,成绩必然下滑。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目的性教育,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其意义和作用。一方面讲“大道理”,使学生感到国家的四化建设,未来的社会接班人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另一方面,讲“小道理”,即结合他们自己的前途,使他们懂得学习对于他们将来自主择业、帮助事业发展有很大好处。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确立起学习动机,从而对学习感兴趣。
策略二:揭示学科学习规律。
向学生揭示学科规律,使学生了解学科特点,打好预防针,可以有效地预防“后进生”形成。中学阶段,随着知识的加深,困难和挫折也伴之而来,后进生的分化峰值在初二阶段,对于意志脆弱者尤其如此,学生成绩会出现波动。因此我们在初一时就要告诉学生一些功课的成绩曲线,使学生懂得学习规律。例:初一的英语、数学二门功课,至少能保持良。如果初一时成绩为优,初三时又回到优。而初一成绩为良,则初二成绩最多为及格,到初三是不及格。若初一成绩只有及格,则初三时根本听不懂,不知道教师教到哪里。有些英语教师总结说:初一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音标,如果初一音标掌握不好,那么到初二就不行。初二新增物理学科,物理学对女生来说尤如拦路虎,原来成绩一向很好的女生,很容易出现分化成为后进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一学科的特点,及时对女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同时要加强对女生的辅导,预防后进生的形成。策略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我们要求教师采用分层教学,这对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转化后进生来说是行之有效的。要求学生人人达到基础目标,学有余力的同学提高发展。做到下要保底,确保人人合格;上不封顶,发展特长生的才能。在转化后进生的教学中,教师要给他们以一个“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教师要有后进生的“原点角色”,要站在后进生的角度上去思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要求具体做到:一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分层制定;二是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合理分层,题目太难太多,后进生便产生畏难情绪,容易挫伤积极性,产生厌学,因此教师布置弹性作业,基础题必做,综合题或提高题可选做或不做;三是单元测试目标分层,采用题目类型不同,评分标准不同。
策略四:重情感教育,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1)厚爱尊重后进生。后进生心灵深处的“内伤”很大,他们不希望被贴上“二等公民”的标签。他们期待渴望的是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尊重学生作为金科玉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一后进生如果他对某一学科的教师信任、佩服,那么,他这门学科的成绩会很快上升。我们教师必须深谙此理,给后进生以师爱和尊重。
(2)期望鼓励后进生。①要让后进生坚信自己有很大的潜能。事实上,有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有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是后进生,但走上社会后也并不比别人差,甚至有的发展得很好。教师在平时要多鼓励后进生,让他们知道,人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要靠自己去开发、去努力。要多用“你能行”逐渐使后进生在潜意识里坚信“我能行”、“人无全才,人人育才,天生我才必有用”。②多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发现后进生萌发的闪光点,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要求教师:大声表扬、悄悄批评;莫训斥,勤开导;别发火,多鼓励。一句鼓励和表扬的话胜过十句对后进生的责备。作业上的批语和素质报告书上一句激励的话语能使学生激动难忘。盖杰和伯令纳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的、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为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对后进生做错的题,认真分析错在哪一步,并暂不打上等第,待他们真正弄懂订正后再批上等第。在反馈练习中,我们对后进生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尽可能进行分步得分,这样能使后进生切身体会到自己经过努力,成绩在提高,激发了学习兴趣。③严格要求后进生,讲究批评的艺术。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既要热情期待,但也要严格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后进生,学习无动力、作业不完成、抄作业等,这时教师要讲究艺术,简单责骂无济于事,并适得其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情合理的严厉,而且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动怒,以引起犯错误同学的震动,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策略五:开展心理咨询。
实践证明,后进生除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优劣外,在心理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对这些学生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指责或变相体罚,很容易产生师生对立,即使用单纯的正面教育或激励教育也难于凑效。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有必要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解答一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帮助一些因早恋而导致的后进生,使其猛然回首;温暖一些因单亲家庭的因素而成为后进生,使一些因成绩差而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的后进生重新鼓足勇气,昂首阔步。
策略六:勤辅导,快反馈。
要求教师对后进生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使学生小步走,不停步,天天有进步,月月有提高。教师做到勤辅导,反复抓,抓反复重点做“三勤”。
(1)勤批改,及时纠错。教师对后进生要进行面批,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一步,利用课间、放学后时间进行辅导,教师与学生要“滚”在一起,辅导后再选择一些题目让他们练习,以求巩固。
(2)勤提问,及时疏导。教师要经常分析、了解后进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提问中,采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后进生设计程序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循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勤诊断,及时弥补。通过单元测验,重点对后进生进行分析,一是诊断一下该同学学习是否有提高;二是诊断还在哪些地方存在问题,然后及时弥补,求考后满分。
(四)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本课题有校长室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 课题组组长:顾俊峰
课题组副组长:倪瑞忠 袁志琴
课题组成员: 钱建龙 陈尔海 顾惠忠 周建忠 王建国 袁勤珍 张卫国 王瑞生 陈金芬 王丽芬 沈丽琴 朱根华
丁守权 范志刚 李 文 邹晓红 李祥靖 周丽芳
沈丽萍 孟 叶 禇朝霞 邵耀刚 丁菊亚 李志贤
龚雪芬 章桂芳 李 琴 袁 芳 马红盘 章明艳
蔡雪芳 徐韶华
(五)时间保证
我校为确保该课题的顺利进行,在时间上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相应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期(2002车10月——2002年12月)
1、成立课题组,确立实施对象,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探索。
2、论证课题可行性。
3、用专门时间加强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实施期(2003年1月——2006年1月)
1、实施研究方案。
2、聘请有关专家定期培训。
3、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初列出后进生名单。
4、学校每学期第1周,制定学校《转化后进生工作计划》。
5、实行“一帮一”结对活动。
6、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并做好后进生资料建档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期(2006年2月至今)用几个月时间推广成果,撰写论文、收集个案并结题。
(六)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一所成功的学校,首先应该具有成熟的领导班子,校长不仅是教师的教师,而且是领导班子的班长。因此,校长必须率先垂范。我校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建立了校长挂帅,德育处主抓,班主任具体负责,共青团、少先队、政治老师及其他科任老师相互配合,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的育人机制。校长担任课题组组长,领导课题组开展工作。副校长、德育主任担任副组长,协助校长开展课题研究,班主任负责本班后进生的填表、管理,追踪等其它相关事宜,主科老师、党员、行政实行“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责任到人。
四、研究成果和结论
1、学生德育考核、后进生转化率情况
三好学非正常操行评定 在校转学期 学生优良数 良格优合人化
化转
人
好三人占% 后进生
生
流生
人数 数 人数 数
率% 率% 率 率
数
02-03学年1374 1085 79% 95% 108 63 58% 371 27% 5 0.4% 上学期
02-031377 1156 84% 96% 121 85 77% 247 18% 8 0.6% 学年下学期 03-04学年1316 1093 79% 95% 96 77 80% 263 20% 6 0.5% 上学期 03-04学年1315 1065 81% 96% 87 80 91% 381 29% 7 0.5% 下学期 04-05学年1132 939 83% 98% 86 84 97% 317 28% 6 0.46% 上学期 04-05学年1133 929 82% 98% 62 60 96% 317 28% 5 0.45% 下学期 05-06学年1001 851 85% 98% 37 36 98% 290 29% 5 0.46% 上学期 05-06学年1004 853 85% 98% 21 20 97% 271 27% 4 0.45% 下学期
2、后进生转化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家长的评价、反映)
实践表明,我校《农村中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1)该课题深受师生和家长欢迎。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过去常常被某些老师“另眼相看”,同学的冷眼,父母的训斥、怒骂,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我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唤起了他们的自尊心,老师少了一份斥责,多了一份爱心,父母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如03届初三(7)班谭方斌同学过去一直表现较差,其母成日以泪洗面……但在我校课题的帮助,班主任的教育下,谭方斌洗心革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和进步。(2)该课题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第一是使之明理。过去不少家长认为交钱读书,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现在他们终于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后进生或多或少都有深刻的家庭根源。第二促其改过。通过该课题的实施,一方面使学生改过自新,另一方面又教育了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第三促其立志。通过个案辅导,我校绝大部分后进生改变了过去的不良行为,尤其是“进室”、“进厅”、“进吧”的大大减少了;相当部分后进生激发了学习热情,转变了学习态度,校风、学风有不同程度的改观。
3、课题组成员认真探索并撰写论文
课题实施至今,我们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撰写了一些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许多教师的论文在校刊上发表,有的在市级或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同时,教师转变了教育观,树立了转差的信心。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转差方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的转差技能得到了提高。以下是课题组成员论文获奖(市级以上)情况一览表:
发表或交流
主办单位姓名 论文名称
时间
袁志影响学生学习2002-11 琴 的心理因素
袁志教师在新课程2002-12 琴 标准下的定位 唤醒学生心中孟叶 2002-11 的巨人 李祥用心做好班主2002-12 靖 任工作 体育教师担任丁守班主任工作如2002-12 权
何扬长避短 徐韶以情激学的初2003-01 华 探
袁志一堂心理教育2003-12 琴 课
周建坚持科学评价,2003-04 忠 促进教师发展
丁守给我一个机会,2003-06 权 还你一个惊喜 蔡雪语言的效应 2003-12 芳
初中学生英语顾俊学习后进生转2004 峰
化之探究
级别
或刊物
苏州苏州生物
市级 学会 苏州苏州生物
市级 学会 常熟常熟教科市级 研 国家教育管理级
与科研 《教师
国家
报》理论级
部 常熟市科学技市级 术协会 常熟常熟教科
市级 研 苏州苏州市教市级 科所 国家
中国教育 级
常熟常熟教科
市级 研 苏州苏州教研
市级 室 不断优化青年王振教师队伍,努力2004-01 元 提高学校教学效能 在新德育理念倪瑞下,切实加强德2005-01 忠
育工作 袁志转化后进生的2005-12 琴 对策初探
周建以疑引探,培养2005-12 忠 兴趣
周建化学学习困难2006-08 忠 学生转化研究 浅谈中学健康章明教育中的青春2006-05 艳
期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周丽学中学生问题2005-12 芳
意识的培养 学校对后进生范志产生的原因,后2006-02 刚 果及对策的分析
袁志引导学生讨论,2005-12 琴 优化课堂教学
邹晓倾注一片爱心,2005-09 红 感化学生心灵
袁芳 创造轻松——2005-09
常熟常熟教育
市级 学会 常熟常熟市教市级 育局 苏州苏州生物市级 学会
中国教育
国家
教学研究级
会
国家光明日报级
教育部 常熟常熟市教市级 育局 苏州苏州市教市级 研室 常熟
团市委 市级 苏州苏州生物市级 学会 常熟常熟市教市级 育局 常熟常熟市教课堂教学的启示
龚雪从学生身上得2005-09 芬 到的启示
市级 育局
常熟常熟市教市级 育局 常熟常熟市教2006-05
市级 育局 周丽做一个刚柔相芳 济的班主任
周丽改善教学技巧,2006-04 芳 提高教学实效
省级 特色教育
五、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1、课题组成员的情绪变化
虽然我校课题组成员对后进生的转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是,不可否认,起初部分课题组成员并没有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予以充分的、应有的重视。还有的成员把该项研究当作领导布置的“任务”,机械应付,工作没有目的,缺乏激情,盲目性很大。更有甚者受“唯分论”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嫌后进生素质太差,从而在思想上轻视他们,教学上忽略了他们。无疑,这样使后进生的自尊心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和践踏,希望一次次如肥皂泡一样破灭,原本自卑之心更为自卑,冷漠的环境使他们更加抑郁,甚至“破罐子破摔”。如此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组长主持召开了专门的座谈会,他要求所有的课题组成员转变观念,对待后进生应耐心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引用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话告诫全体课题组成员“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放弃、伤害后进生,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在校长苦口婆心的劝导下,我校全体课题组成员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尊重差生,关心爱护,正确引导,与之平等相待,同呼吸,共悲欢,处处从后进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他们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的“心田”。
2、后进生的反复
由于后进生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故态复萌,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转化工作非一次就可以完成,该项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转化后进生,全靠献爱心;过程多反复,浇树要浇根;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育人多育心,顽石变成金。
3、部分家长的不配合,不理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被认为是一个人成长的三大支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思想修养,家庭环境等参差不齐,一些家长对我校开展这个课题不理解、不配合。如当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的不良行为,或某个问题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或面临后进生转化的棘手问题时,及时向家长反映,十分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时,个别家长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一些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够,教育方法不当,片面强调物质刺激,忽视精神鼓励,一切向“钱”看,无疑,这都给我校开展课题研究带来了严峻挑战。
4、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社会上多元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途径纷至沓来,不断影响着青少年,这就必然会给我校后进生转化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一是不少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由于生活所迫,忙于打工,做生意,缺少与子女沟通,孩子缺少关怀。二是不少家长由于多方面原因,关系破裂,形成单亲家庭,这无疑是后进生形成的一个深刻的家庭根源,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三是社会上泛滥的娱乐文化严重干扰着学校的正常秩序,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四是开放的环境,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容易受消极事物,腐朽观念的影响。五是读书无用论的冲击,不少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更加巩固了后进生“读书无用”的观念。六是社会上流行拜金主义,极端利已主义思想的影响。后进生是特定场合下的产物,有其必然因素。因此,要充分意识到转化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后进生的成因比较复杂,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后,我们从学校这个实处还应把转化意识、转化方法、转化经验向社会和其他方面辐射开去,做到点面结合,全面开花。后进生的转化,归根结底是实施对人的转化。因此,我们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要从根本上实施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学生,除了进行必要的带强制性的规程矫治,更应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今后我们准备在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后进生的个性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控制和减少后进生的人数。使其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日期:08来源: 作者:德育处
月23日]
一、基本情况
1、问题的提出
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我们必须把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教育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不能只把教育好少数学生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如何教育好后进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既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我们福山中学,地处农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后进生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后进生比例较多,成因复杂,涉及到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转化难度大,我们学校针对较多的后进生开办了进德班,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纪律教育来教育学生,但收效都不明显。加上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的流生也时有发生,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影响到我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更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落实。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和发挥后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后进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全科合格率,在中考中的全科合格率有所突破,达到75%以上。
①探索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②探索激励后进生努力学习的有效途径 ②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地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3、实验对象及研究时间
本课题在全校各年级各班开展实施,课题从2006年10月至今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各项研究。
二、理论依据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的理论要点,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研究内容与措施
(一)分析每个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只有对待进生的形成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每个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从总体来看主要有自身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几方面:
l、自身原因
a、慢智型:有些学生智力水平相对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反映较慢、理解力差,对知识不能理解变通。
b、信心不足型: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害怕失败,因而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c、情绪型:有些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上忽冷忽热,高兴时,上课积极发言,开动脑子,不高兴时,情绪一落千丈,对学习不闻不问。
d、个性型:有些学生的脾气急躁,焦虑,表现出很强的个性,一受外界刺激,就暴跳如雷,以不想读书为借口,不思进取。
2、学校原因
①应试教育的影响
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不少教师,仍然注重“应试教育”模式,通过大量的习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解题能力,于是硬逼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不堪负重的学生就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致产生厌学。②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育方法死板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可言。对后进生的关心重视不够,有的对后进生几乎不闻不问,而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不是冷嘲热讽就是滥施惩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③学校的精神生活不丰富
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可能平等的。而学校把学习当成学生唯一的活动领域,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从而抑制了许多学生的兴趣发展。
3、家庭原因
①家庭缺陷型:
有些学生家庭有缺陷,因父母离异或突然变故,对子女的心灵造成严重创伤,致使有些学生对前途失去信心,于是不想学习而学习成绩下降。
②管教不当型:
有些父母对子女从小娇惯,养成子女骄横、懒散,有的家长望子成龙,过分赞许,导致子女眼高过顶,目空一切,有的父亲管教能力差,跟子女不能进行精神上沟通,导致子女思想不能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子女的学习生活。
③金钱至上型:
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工作,或忙于社交挣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更有的家长将子女拉进赚钱的行列,致使学生养成了金钱至上的观念,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只要能挣钱就行。更有的家长经常在家中进行不健康娱乐活动,严重影响了子女的学习生活。
4、社会原因
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使许多同学失去了学习信心,受不良成人或少年的影响,污染了孩子稚嫩的心灵,再加上社会上不良读物和淫秽的影视对学生的毒害也较大。
(二)分类建档:
根据每个后进生的不同特点,给每个后进生进行建立个入档案,设计具体转化方案。
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后进生常见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这类学生自尊心强,性格内向,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害怕失败,以不做、不说来防止出错挨批评,于是学习成绩无法提高。
2、逆反心理:这类学生智力很好,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由于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不妥当或不公正,致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不好好学习。
3、模糊心理:这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前途失去信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习不感兴趣,敷衍了事。
根据后进生内在素质、爱好、个性、心理特征、智商,在我校学生中有大体以下几类:
①贪玩懒散型:这类学生好动,独立性差,不能用理智支配行动,易于盲目的接受同伴的邀请和环境的影响,成天在蹦跳追逐中取乐。迫于应付能承认错误,但过后又犯而恶性循环。
②死记硬背型:这种类型女生居多,学习刻苦,但理解力差,反映速度慢,遇到知识迁移、综合运用题,就无从着手,摸不着门,努力得不到回报,常处于委屈难过,苦恼之中。
③智力迟钝型:这类学生智力水平相对较低,学习缓慢,一个概念要通过好多次的强化才能掌握,学习比较吃力,不能得到理想成绩。
④早恋情爱型:这类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精力开始转移,学习慢慢退步,受到学校、教师管束之后,逆反心理严重,成绩每况愈下。
(三)转化总体指导思想和策略措施
总体指导思想是:首先,学校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班主任管理和培训,办好家长学校,力求后进生出现苗头时能得到正确引导。其次,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矫治后进生的责任心和信心。
(1)承认差异。由于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有差别,思维方式差异,精神状态不同,学习程度悬殊,学生存在学习差异是绝对的,这种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速度的快慢和学习方法策略的优劣。“十个指头有长短,千万张树叶没有一张完全一样”,学生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教师也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教学态度。相反,我们如果用理想状态去看学生,把所有学生都看作是完全一样的“标准件”,在这样的心态下,教师就不容易从心里接纳后进生,就会偏爱优等生,只教好学生。
(2)坚定信心。我们坚信: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每一个学生人人都能合格,我们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学校提出这样的口号:“攻基础人人合格,挖潜能各显特长。”
(3)转变观念。教师的职责是要把每个学生教好,因此我们在全体教师中确立这样一个观念:“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
具体措施是:采取多项策略,切实提高矫治后进生的实效。
策略一:抓起始年级。在转化工作中首先从初一年级抓起,要求初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新接收的班级做到“一排、二摸、三抓”。
“一排”即第一个月内,根据小学升初中的成绩及学校调研的成绩,排出后进生名单。建立跟踪档案,责任到人,并将所列后进生的名单档案送教导处。
“二摸”即摸清后进生原有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在哪一学科上存在问题;摸清后进生的个性和家庭情况.
“三抓”即抓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是抓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着重对后进生进行以下方面的习惯培养:①早读的习惯。知识在于积累,一所学校应有书声琅琅的学习氛围,初一新生入学第一个月进行早读强化训练,早读课中,要求教师进教室巡视,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养成读书的习惯。②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在第一个月也要进行强化训练,对一些不自觉的,平时有抄作业习惯的后进生加强督促,甚至个别学生要请到办公室去完成。当然强化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习惯,自觉读书,由他律到自律。③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不将作业留到明天,不使问题累积。④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从外观上要求学生两眼盯着老师,目不转睛,专心致志,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抓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要求学生掌握“三先三后”的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动笔。对理科作业要求这些学生重在审题,要将一半的时间放在审题上,做到审题图象化、数字化,即将文字语言“翻译”成图象,将数字标在图上,这样可帮助理解。三是抓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对各科都很重要。在每一门学科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往往感到新鲜、好奇,从而对其产生兴趣,所以在起始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都很好。但是,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和教材内容的加深,再加之有些学科学习操练多、记忆重、信息量弱等特点,不少学生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兴趣和积极性下降,成绩必然下滑。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目的性教育,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其意义和作用。一方面讲“大道理”,使学生感到国家的四化建设,未来的社会接班人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另一方面,讲“小道理”,即结合他们自己的前途,使他们懂得学习对于他们将来自主择业、帮助事业发展有很大好处。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确立起学习动机,从而对学习感兴趣。
策略二:揭示学科学习规律。
向学生揭示学科规律,使学生了解学科特点,打好预防针,可以有效地预防“后进生”形成。中学阶段,随着知识的加深,困难和挫折也伴之而来,后进生的分化峰值在初二阶段,对于意志脆弱者尤其如此,学生成绩会出现波动。因此我们在初一时就要告诉学生一些功课的成绩曲线,使学生懂得学习规律。例:初一的英语、数学二门功课,至少能保持良。如果初一时成绩为优,初三时又回到优。而初一成绩为良,则初二成绩最多为及格,到初三是不及格。若初一成绩只有及格,则初三时根本听不懂,不知道教师教到哪里。有些英语教师总结说:初一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音标,如果初一音标掌握不好,那么到初二就不行。初二新增物理学科,物理学对女生来说尤如拦路虎,原来成绩一向很好的女生,很容易出现分化成为后进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一学科的特点,及时对女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同时要加强对女生的辅导,预防后进生的形成。策略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我们要求教师采用分层教学,这对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转化后进生来说是行之有效的。要求学生人人达到基础目标,学有余力的同学提高发展。做到下要保底,确保人人合格;上不封顶,发展特长生的才能。在转化后进生的教学中,教师要给他们以一个“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教师要有后进生的“原点角色”,要站在后进生的角度上去思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要求具体做到:一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分层制定;二是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合理分层,题目太难太多,后进生便产生畏难情绪,容易挫伤积极性,产生厌学,因此教师布置弹性作业,基础题必做,综合题或提高题可选做或不做;三是单元测试目标分层,采用题目类型不同,评分标准不同。
策略四:重情感教育,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1)厚爱尊重后进生。后进生心灵深处的“内伤”很大,他们不希望被贴上“二等公民”的标签。他们期待渴望的是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尊重学生作为金科玉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一后进生如果他对某一学科的教师信任、佩服,那么,他这门学科的成绩会很快上升。我们教师必须深谙此理,给后进生以师爱和尊重。
(2)期望鼓励后进生。①要让后进生坚信自己有很大的潜能。事实上,有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有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是后进生,但走上社会后也并不比别人差,甚至有的发展得很好。教师在平时要多鼓励后进生,让他们知道,人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要靠自己去开发、去努力。要多用“你能行”逐渐使后进生在潜意识里坚信“我能行”、“人无全才,人人育才,天生我才必有用”。②多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发现后进生萌发的闪光点,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要求教师:大声表扬、悄悄批评;莫训斥,勤开导;别发火,多鼓励。一句鼓励和表扬的话胜过十句对后进生的责备。作业上的批语和素质报告书上一句激励的话语能使学生激动难忘。盖杰和伯令纳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的、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为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对后进生做错的题,认真分析错在哪一步,并暂不打上等第,待他们真正弄懂订正后再批上等第。在反馈练习中,我们对后进生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尽可能进行分步得分,这样能使后进生切身体会到自己经过努力,成绩在提高,激发了学习兴趣。③严格要求后进生,讲究批评的艺术。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既要热情期待,但也要严格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后进生,学习无动力、作业不完成、抄作业等,这时教师要讲究艺术,简单责骂无济于事,并适得其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情合理的严厉,而且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动怒,以引起犯错误同学的震动,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策略五:开展心理咨询。
实践证明,后进生除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优劣外,在心理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对这些学生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指责或变相体罚,很容易产生师生对立,即使用单纯的正面教育或激励教育也难于凑效。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有必要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解答一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帮助一些因早恋而导致的后进生,使其猛然回首;温暖一些因单亲家庭的因素而成为后进生,使一些因成绩差而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的后进生重新鼓足勇气,昂首阔步。
策略六:勤辅导,快反馈。
要求教师对后进生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使学生小步走,不停步,天天有进步,月月有提高。教师做到勤辅导,反复抓,抓反复重点做“三勤”。
(1)勤批改,及时纠错。教师对后进生要进行面批,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一步,利用课间、放学后时间进行辅导,教师与学生要“滚”在一起,辅导后再选择一些题目让他们练习,以求巩固。
(2)勤提问,及时疏导。教师要经常分析、了解后进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提问中,采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后进生设计程序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循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勤诊断,及时弥补。通过单元测验,重点对后进生进行分析,一是诊断一下该同学学习是否有提高;二是诊断还在哪些地方存在问题,然后及时弥补,求考后满分。
(四)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本课题有校长室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 课题组组长:顾俊峰
课题组副组长:倪瑞忠 袁志琴 课题组成员: 钱建龙 陈尔海 顾惠忠 周建忠 王建国 袁勤珍
张卫国 王瑞生 陈金芬 王丽芬 沈丽琴 朱根华
丁守权 范志刚 李 文 邹晓红 李祥靖 周丽芳
沈丽萍 孟 叶 禇朝霞 邵耀刚 丁菊亚 李志贤
龚雪芬 章桂芳 李 琴 袁 芳 马红盘 章明艳
蔡雪芳 徐韶华
(五)时间保证
我校为确保该课题的顺利进行,在时间上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相应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期(2002车10月——2002年12月)
1、成立课题组,确立实施对象,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探索。
2、论证课题可行性。
3、用专门时间加强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实施期(2003年1月——2006年1月)
1、实施研究方案。
2、聘请有关专家定期培训。
3、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初列出后进生名单。
4、学校每学期第1周,制定学校《转化后进生工作计划》。
5、实行“一帮一”结对活动。
6、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并做好后进生资料建档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期(2006年2月至今)用几个月时间推广成果,撰写论文、收集个案并结题。
(六)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一所成功的学校,首先应该具有成熟的领导班子,校长不仅是教师的教师,而且是领导班子的班长。因此,校长必须率先垂范。我校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建立了校长挂帅,德育处主抓,班主任具体负责,共青团、少先队、政治老师及其他科任老师相互配合,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的育人机制。校长担任课题组组长,领导课题组开展工作。副校长、德育主任担任副组长,协助校长开展课题研究,班主任负责本班后进生的填表、管理,追踪等其它相关事宜,主科老师、党员、行政实行“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责任到人。
四、研究成果和结论
1、学生德育考核、后进生转化率情况
三好学非正常操行评定 在校转学期 学生优良数 良格优合人化
化转
人
好三人占% 后进生
生
流生
人数 数 人数 数
率% 率% 率 率
数
02-03学年1374 1085 79% 95% 108 63 58% 371 27% 5 0.4% 上学期 02-03学年1377 1156 84% 96% 121 85 77% 247 18% 8 0.6% 下学期 03-04学年1316 1093 79% 95% 96 77 80% 263 20% 6 0.5% 上学期 03-04学年1315 1065 81% 96% 87 80 91% 381 29% 7 0.5% 下学期 04-05学年1132 939 83% 98% 86 84 97% 317 28% 6 0.46% 上学期 04-05学年1133 929 82% 98% 62 60 96% 317 28% 5 0.45% 下学期 05-06学年1001 851 85% 98% 37 36 98% 290 29% 5 0.46% 上学期 05-06学年1004 853 85% 98% 21 20 97% 271 27% 4 0.45% 下学期
2、后进生转化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家长的评价、反映)
实践表明,我校《农村中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1)该课题深受师生和家长欢迎。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过去常常被某些老师“另眼相看”,同学的冷眼,父母的训斥、怒骂,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我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唤起了他们的自尊心,老师少了一份斥责,多了一份爱心,父母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如03届初三(7)班谭方斌同学过去一直表现较差,其母成日以泪洗面……但在我校课题的帮助,班主任的教育下,谭方斌洗心革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和进步。(2)该课题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第一是使之明理。过去不少家长认为交钱读书,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现在他们终于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后进生或多或少都有深刻的家庭根源。第二促其改过。通过该课题的实施,一方面使学生改过自新,另一方面又教育了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第三促其立志。通过个案辅导,我校绝大部分后进生改变了过去的不良行为,尤其是“进室”、“进厅”、“进吧”的大大减少了;相当部分后进生激发了学习热情,转变了学习态度,校风、学风有不同程度的改观。
3、课题组成员认真探索并撰写论文
课题实施至今,我们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撰写了一些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许多教师的论文在校刊上发表,有的在市级或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同时,教师转变了教育观,树立了转差的信心。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转差方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的转差技能得到了提高。以下是课题组成员论文获奖(市级以上)情况一览表:
发表或交流
主办单位姓名 论文名称
时间袁志影响学生学习2002-11 琴 的心理因素
袁志教师在新课程2002-12 琴 标准下的定位 唤醒学生心中孟叶 2002-11 的巨人 李祥用心做好班主2002-12 靖 任工作 体育教师担任丁守班主任工作如2002-12 权
何扬长避短 徐韶以情激学的初2003-01 华 探
袁志一堂心理教育2003-12 琴 课
周建坚持科学评价,2003-04 忠 促进教师发展
丁守给我一个机会,2003-06 权 还你一个惊喜 蔡雪语言的效应 2003-12 芳
顾俊初中学生英语2004
级别
或刊物
苏州苏州生物
市级 学会 苏州苏州生物
市级 学会 常熟常熟教科市级 研 国家教育管理级
与科研 《教师
国家
报》理论级
部 常熟市科学技市级 术协会 常熟常熟教科
市级 研 苏州苏州市教市级 科所 国家
中国教育 级
常熟常熟教科
市级 研 苏州苏州教研 峰 学习后进生转化之探究 不断优化青年王振教师队伍,努力2004-01 元 提高学校教学效能 在新德育理念倪瑞下,切实加强德2005-01 忠
育工作 袁志转化后进生的2005-12 琴 对策初探
周建以疑引探,培养2005-12 忠 兴趣
周建化学学习困难2006-08 忠 学生转化研究 浅谈中学健康章明教育中的青春2006-05 艳
期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周丽学中学生问题2005-12 芳
意识的培养 学校对后进生范志产生的原因,后2006-02 刚 果及对策的分析
袁志引导学生讨论,2005-12 琴 优化课堂教学
邹晓倾注一片爱心,2005-09
市级 室
常熟常熟教育市级 学会
常熟常熟市教市级 育局
苏州苏州生物市级 学会
中国教育
国家
教学研究级
会
国家光明日报级
教育部
常熟常熟市教市级 育局
苏州苏州市教市级 研室
常熟
团市委 市级
苏州苏州生物市级 学会 常熟常熟市教红 感化学生心灵 创造轻松——
市级 育局
常熟常熟市教袁芳 课堂教学的启2005-09
市级 育局
示
龚雪从学生身上得2005-09 芬 到的启示
市级 育局 常熟常熟市教2006-05 芳 济的班主任
市级 育局 常熟常熟市教周丽做一个刚柔相周丽改善教学技巧,2006-04 芳 提高教学实效
省级 特色教育
五、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1、课题组成员的情绪变化
虽然我校课题组成员对后进生的转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是,不可否认,起初部分课题组成员并没有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予以充分的、应有的重视。还有的成员把该项研究当作领导布置的“任务”,机械应付,工作没有目的,缺乏激情,盲目性很大。更有甚者受“唯分论”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嫌后进生素质太差,从而在思想上轻视他们,教学上忽略了他们。无疑,这样使后进生的自尊心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和践踏,希望一次次如肥皂泡一样破灭,原本自卑之心更为自卑,冷漠的环境使他们更加抑郁,甚至“破罐子破摔”。如此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组长主持召开了专门的座谈会,他要求所有的课题组成员转变观念,对待后进生应耐心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引用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话告诫全体课题组成员“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放弃、伤害后进生,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在校长苦口婆心的劝导下,我校全体课题组成员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尊重差生,关心爱护,正确引导,与之平等相待,同呼吸,共悲欢,处处从后进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他们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的“心田”。
2、后进生的反复
由于后进生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故态复萌,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转化工作非一次就可以完成,该项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转化后进生,全靠献爱心;过程多反复,浇树要浇根;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育人多育心,顽石变成金。
3、部分家长的不配合,不理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被认为是一个人成长的三大支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思想修养,家庭环境等参差不齐,一些家长对我校开展这个课题不理解、不配合。如当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的不良行为,或某个问题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或面临后进生转化的棘手问题时,及时向家长反映,十分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时,个别家长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一些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够,教育方法不当,片面强调物质刺激,忽视精神鼓励,一切向“钱”看,无疑,这都给我校开展课题研究带来了严峻挑战。
4、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社会上多元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途径纷至沓来,不断影响着青少年,这就必然会给我校后进生转化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一是不少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由于生活所迫,忙于打工,做生意,缺少与子女沟通,孩子缺少关怀。二是不少家长由于多方面原因,关系破裂,形成单亲家庭,这无疑是后进生形成的一个深刻的家庭根源,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三是社会上泛滥的娱乐文化严重干扰着学校的正常秩序,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四是开放的环境,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容易受消极事物,腐朽观念的影响。五是读书无用论的冲击,不少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更加巩固了后进生“读书无用”的观念。六是社会上流行拜金主义,极端利已主义思想的影响。后进生是特定场合下的产物,有其必然因素。因此,要充分意识到转化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后进生的成因比较复杂,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后,我们从学校这个实处还应把转化意识、转化方法、转化经验向社会和其他方面辐射开去,做到点面结合,全面开花。后进生的转化,归根结底是实施对人的转化。因此,我们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要从根本上实施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学生,除了进行必要的带强制性的规程矫治,更应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今后我们准备在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后进生的个性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控制和减少后进生的人数。使其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日期:08来源: 作者:德育处
月23日]
一、基本情况
1、问题的提出
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我们必须把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教育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不能只把教育好少数学生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如何教育好后进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既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我们福山中学,地处农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后进生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后进生比例较多,成因复杂,涉及到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转化难度大,我们学校针对较多的后进生开办了进德班,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纪律教育来教育学生,但收效都不明显。加上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的流生也时有发生,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影响到我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更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落实。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和发挥后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后进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全科合格率,在中考中的全科合格率有所突破,达到75%以上。
①探索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②探索激励后进生努力学习的有效途径 ②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地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3、实验对象及研究时间
本课题在全校各年级各班开展实施,课题从2006年10月至今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各项研究。
二、理论依据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的理论要点,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研究内容与措施
(一)分析每个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只有对待进生的形成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每个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从总体来看主要有自身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几方面:
l、自身原因
a、慢智型:有些学生智力水平相对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反映较慢、理解力差,对知识不能理解变通。
b、信心不足型: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害怕失败,因而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c、情绪型:有些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上忽冷忽热,高兴时,上课积极发言,开动脑子,不高兴时,情绪一落千丈,对学习不闻不问。
d、个性型:有些学生的脾气急躁,焦虑,表现出很强的个性,一受外界刺激,就暴跳如雷,以不想读书为借口,不思进取。
2、学校原因
①应试教育的影响
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不少教师,仍然注重“应试教育”模式,通过大量的习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解题能力,于是硬逼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不堪负重的学生就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致产生厌学。②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育方法死板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可言。对后进生的关心重视不够,有的对后进生几乎不闻不问,而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不是冷嘲热讽就是滥施惩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③学校的精神生活不丰富
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可能平等的。而学校把学习当成学生唯一的活动领域,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从而抑制了许多学生的兴趣发展。
3、家庭原因
①家庭缺陷型:
有些学生家庭有缺陷,因父母离异或突然变故,对子女的心灵造成严重创伤,致使有些学生对前途失去信心,于是不想学习而学习成绩下降。
②管教不当型:
有些父母对子女从小娇惯,养成子女骄横、懒散,有的家长望子成龙,过分赞许,导致子女眼高过顶,目空一切,有的父亲管教能力差,跟子女不能进行精神上沟通,导致子女思想不能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子女的学习生活。
③金钱至上型:
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工作,或忙于社交挣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更有的家长将子女拉进赚钱的行列,致使学生养成了金钱至上的观念,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只要能挣钱就行。更有的家长经常在家中进行不健康娱乐活动,严重影响了子女的学习生活。
4、社会原因
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使许多同学失去了学习信心,受不良成人或少年的影响,污染了孩子稚嫩的心灵,再加上社会上不良读物和淫秽的影视对学生的毒害也较大。
(二)分类建档:
根据每个后进生的不同特点,给每个后进生进行建立个入档案,设计具体转化方案。
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后进生常见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这类学生自尊心强,性格内向,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害怕失败,以不做、不说来防止出错挨批评,于是学习成绩无法提高。
2、逆反心理:这类学生智力很好,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由于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不妥当或不公正,致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不好好学习。
3、模糊心理:这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前途失去信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习不感兴趣,敷衍了事。
根据后进生内在素质、爱好、个性、心理特征、智商,在我校学生中有大体以下几类:
①贪玩懒散型:这类学生好动,独立性差,不能用理智支配行动,易于盲目的接受同伴的邀请和环境的影响,成天在蹦跳追逐中取乐。迫于应付能承认错误,但过后又犯而恶性循环。
②死记硬背型:这种类型女生居多,学习刻苦,但理解力差,反映速度慢,遇到知识迁移、综合运用题,就无从着手,摸不着门,努力得不到回报,常处于委屈难过,苦恼之中。
③智力迟钝型:这类学生智力水平相对较低,学习缓慢,一个概念要通过好多次的强化才能掌握,学习比较吃力,不能得到理想成绩。
④早恋情爱型:这类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精力开始转移,学习慢慢退步,受到学校、教师管束之后,逆反心理严重,成绩每况愈下。
(三)转化总体指导思想和策略措施
总体指导思想是:首先,学校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班主任管理和培训,办好家长学校,力求后进生出现苗头时能得到正确引导。其次,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矫治后进生的责任心和信心。
(1)承认差异。由于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有差别,思维方式差异,精神状态不同,学习程度悬殊,学生存在学习差异是绝对的,这种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速度的快慢和学习方法策略的优劣。“十个指头有长短,千万张树叶没有一张完全一样”,学生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教师也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教学态度。相反,我们如果用理想状态去看学生,把所有学生都看作是完全一样的“标准件”,在这样的心态下,教师就不容易从心里接纳后进生,就会偏爱优等生,只教好学生。
(2)坚定信心。我们坚信: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每一个学生人人都能合格,我们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学校提出这样的口号:“攻基础人人合格,挖潜能各显特长。”
(3)转变观念。教师的职责是要把每个学生教好,因此我们在全体教师中确立这样一个观念:“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
具体措施是:采取多项策略,切实提高矫治后进生的实效。
策略一:抓起始年级。在转化工作中首先从初一年级抓起,要求初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新接收的班级做到“一排、二摸、三抓”。
“一排”即第一个月内,根据小学升初中的成绩及学校调研的成绩,排出后进生名单。建立跟踪档案,责任到人,并将所列后进生的名单档案送教导处。
“二摸”即摸清后进生原有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在哪一学科上存在问题;摸清后进生的个性和家庭情况.
“三抓”即抓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是抓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着重对后进生进行以下方面的习惯培养:①早读的习惯。知识在于积累,一所学校应有书声琅琅的学习氛围,初一新生入学第一个月进行早读强化训练,早读课中,要求教师进教室巡视,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养成读书的习惯。②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在第一个月也要进行强化训练,对一些不自觉的,平时有抄作业习惯的后进生加强督促,甚至个别学生要请到办公室去完成。当然强化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习惯,自觉读书,由他律到自律。③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不将作业留到明天,不使问题累积。④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从外观上要求学生两眼盯着老师,目不转睛,专心致志,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抓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要求学生掌握“三先三后”的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动笔。对理科作业要求这些学生重在审题,要将一半的时间放在审题上,做到审题图象化、数字化,即将文字语言“翻译”成图象,将数字标在图上,这样可帮助理解。三是抓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对各科都很重要。在每一门学科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往往感到新鲜、好奇,从而对其产生兴趣,所以在起始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都很好。但是,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和教材内容的加深,再加之有些学科学习操练多、记忆重、信息量弱等特点,不少学生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兴趣和积极性下降,成绩必然下滑。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目的性教育,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其意义和作用。一方面讲“大道理”,使学生感到国家的四化建设,未来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黑山县常兴镇小学 武艳新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 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等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内涵。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对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地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调查
2、农村留守儿童孤僻症、社会交际、行为矫正
3、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调查、早恋产生的心理困扰。
4、焦虑、脆弱、逆反、猜疑、恐惧、任性心理状态
5、自卑懦弱、自信心偏低或丧失、行为孤僻的状况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力促留守学生获最佳发展。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利用校园网络联系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陷。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5、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作提炼验证并反思。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4月)
建立课题组:论证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制定研究的总体方案;确定研究的指导理论、目标、步骤、方法。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1月)制定心里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开展课题研究;编写心里健康教育论文,作为教材;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活动,提取案例;总结经验,逐步把心里健康教育引向深入。
3、总结阶段(2012年11月—12月)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发放问卷,调查研究:首先对我校“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受监护状况进行两类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找出“留守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二)、搜集材料、汲取理论。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购买阅读留守儿童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三)、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1、建立亲情联系站。
指定教师建立校园亲情联系站,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让学生有地方说话,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学校成为留守孩温馨的新家。
2、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
通过开展“我能行”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我会做家务;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觉、自律等良好行为。
3、建立代管家长责任制度。
通过结对帮扶,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邀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等,使留守儿童感到温暖与亲情。
4、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
有相当多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即使沟通也是依靠电话(农村现在还根本没有普及网络),但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且通电话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监护人在场,学生难以敞开心扉诉说。也许正是这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使孩子无法充分感到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滋味。为此,我们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将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学生给父母写的信,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鼓励家长、长辈对学生的书信要进行回复。我们要求全校的留守学生,每个月要向父母写一封信,并安排一定的老师对信的内容加以指导。使他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5、“亲情导师制”活动
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 亲情导师制 活动,将那些在品行或学习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分组安排老师进行重点辅导,导师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①亲情谈心。每周要选择一到二名 留守孩子 谈心,以心换心。用宽容之心、仁爱之心、真诚之心,唤醒学生的心灵。用 期待 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用教师心中的暖暖亲情,萌发学生的亲情。亲情谈话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可以是交流师生的内心感受,分享学生的快乐与痛楚,化解学困生的内心矛盾等等。谈话要有耐性,它不是经过一次谈话,就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潜移默化。②模拟承担父母角色。以父母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和照顾,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如父母,学校是家庭。③指导好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在留守孩子与父母进行沟通时,导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使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更顺畅,更有针对性,收到最好的效果。如亲情书信怎么写,写哪些内容等等,都是导师的工作。
6、亲情诵读活动。
阅读,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优秀经典的美文,不仅文字隽永,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更可使人感动,陶冶人们的情操。我们精心挑选以亲情为主题而又适合小学、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好文章20篇,编印成册,组织指导留守孩子阅读,并写好读后感。让这些文章中汹涌如海的母爱,沉默如山的父爱,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情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让作者对亲情的独特体验深深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品读--感悟--共鸣--践行的效果。
7、开展班队活动。
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针对本班学生特点,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如: 读懂母亲、我知道你的生日 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学生学会感恩,适时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多渠道引导留守儿童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去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用感恩的心去过滤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抱怨与不快、抵制许多毒害和侵蚀,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纠正自己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懂得知恩图报,与其他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四)理论总结,申请结题。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邀请有关专家对子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经过近二年的努力,在教研科研活动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学校方面:
1.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试和其他渠道,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2.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与讲座。
为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开设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由负责心理教育或者德育教育的教师在活动课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启发和引导,使留守儿童的很多心理问题都能得到及早、及时解决。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引导留守儿童抛弃自卑,鼓励留守儿童树立 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立 的 五自 精神。
3.设立 知心话信箱 与心理咨询。
留守儿童出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班级设立的 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班级内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一些情况,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到他们。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 心理咨询室,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4.建立与家长沟通的 绿色通道。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琐事跟父母进行沟通,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渴望,也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明白父母是为了让他有个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才离开他,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让学生家长与孩子定期保持联系 留守儿童方面:
1、调动农村中小学 留守儿童 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觉化行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4、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5、对平时学习情境中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及时收集,做到随机应变,及时采集、灵活运用。
6、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理论方面:
1、《我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获县级 二等奖)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的对策思考》。(树人网)
3、《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一》(全镇交流)
4、《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二》;(全镇交流)
5、《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全镇交流)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留守学生思想复杂且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学校老师发现; 留守学生 问题没有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宣传力度不足,社会配合不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影响教育合力等;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性不足;教师的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经济上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2、今后的设想
开设留守学生实验班;建设流生学生活动中心;建设留守学生服务站(用于节假日留守学生集中活动);深入留守学生课题研究;编著留守学生工作手册等。然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第五篇:《小班化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班化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讨论学习这一形式已成为小学诸多学科教学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课必有“小组讨论”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并且正逐步转化为教者的实际行动,这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好事情。
1.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2.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3.“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已被普遍重视和应用。但教师在教学课程上实施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没有抓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经常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了,对其它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置可否,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愤,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刚一开始,就草草收场,让这一教学方式走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
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二现代教育理论:人的认识既不是主体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描摹,而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因此,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决定的作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三心理学研究结果:学生都有好奇心,都希望被人尊重,都有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正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四概念界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学会合作”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远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其实,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组织形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合群、合作、竞争、交往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一是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二是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三是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五是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六是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二小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构建。一是增强合作意识;二是训练合作技能;三是学会倾听;四是学会讨论;五是学会表达;六是学会组织;七是学会评价。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实验对象为本校一年级全体学生。
(一该课题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其它方法如: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 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二研究策略
1、激活性策略:要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建立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向学生渗透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此外教师本人要作出民主、创新的表率。
2、弹性结构的策略:模式的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性质、课堂类型对操作流程作适当调整,或省略或合并调换或分解。
3、分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本模式的主要形式。独立学习后须进行合作学习,使人人都独立思考,人人都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可通过师生讨论规定几条小组合作规则。
4、教师角色“淡化”策略: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
1、课题启动和初步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此阶段是收集信息、资料、组织理论学习、新课程教研方式分析,确定和规划课题的科研主题,启动和开始课题的研究。
2、课题研究全面深入开展阶段(2012年3月—2005年7月。
此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课题的各项研究目标深入开展,依据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原则,全面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尽快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教研工作实践。
3、课题结题阶段(2012年9月—1月。
此阶段汇编论文集、案例集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结题.八、课题研究成果
探究了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的有效途径。
1、更新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我们改变以往6人一组的单一合作形式,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六人小组、自愿组合合作等多种方式。(1同桌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而教师难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桌一起学习,把时间给了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体验学习过程。学生在与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两人合作形式适用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应首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再逐步建立合作小组。
(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竖式(商一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提出了商和余数要放在个位上,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体会、交流的机会,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3自由组合式合作。自由组合也就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灵活采用两人合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自由组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2、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缺乏集体观念,这些因素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形成,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可以你听我说或者我听你说,在互帮互助中,让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实践证明,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意识。
构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的课堂模式与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的关键,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与旧 知识有冲突的问题,富有童趣的故事,或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2、自主探索,启发思维。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 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深化理解。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构建 知识,有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合作技能。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1)处理好独立学习
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 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 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2)处理好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小组 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有科学 的态度。(3)选择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合作。(4)不滥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选择 有需要、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练习反馈,调整提高。练习反馈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各种不同层 次的练习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在实践中,通过开展有效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情绪,消除教师对 如何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畏难情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