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10:2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课堂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课堂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高校课堂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彰武二中课题组

执笔人:孟岚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就是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求自得,自主钻研所得的东西才牢固,才能活学活用。

1、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看:社会发展脚步之快,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从新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看: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着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的实施也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支撑。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追求课堂高效的首要任务。

3、从当前现行课堂会诊看:根据二中现行课堂诊断调研,目前课堂教学存在弊病主要是:为数不少的课,教师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课堂上老师讲的太多,部分中下水平的学生跟不上。学生跟不上老师课堂内容的进度,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调控,内在学习动力不能被激发,久而久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随着年级段的升高,内在的学习动力渐渐消磨殆尽,学生的能力系统遭到破坏,厌学心理自然增生,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出低效或无效。随着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和双差生的面就逐渐变大。

4、从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要经过漫长的锻炼过程,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会自发,也不会按照要求自觉地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没有教师的教学指导,学生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学习的效率=50%的学习策略+40%的努力程度+10%的智商。由此可见,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的价值。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实施,要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策略的价值就不能低估。作为指向认知目标的心理操作,策略既是学生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实施自主学习,学习策略的研究就必不可少。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自主学习的定位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为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状态。这种学习状态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感性和策略性。它包括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要素。从学生角度来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同时能自.......纵学习行为,达到学生的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从教师角度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习活动中主要是“导”的作用(导趣、导向、导疑、导法、导馈),通过研究探索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应采取的正确指导策略(包括指导思想、途径、手段、方法)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达到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的轻松的目的。本课题从研究类型来分析,属于应用研究,主要是运用认知学的理论及教学理论等研究的有关结论,探索落实自主学习的策略。

(二)研究的内容

1.研究目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现状及研究的现状。

2.研究有利于开展自主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为实施自主性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3.研究探索落实促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形成的指导策略。

本课题设计了三个子课题的研究: 1.初中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分析; 2.教师指导自主性学习策略的研究;

3.以“学研案”为载体,课堂自主性学习活动方式的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已有的知识理论和已经实验研究的优秀的课堂自主学习的策略,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2.调查分析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研究方法。3.案例分析法:对一些有效或低效,甚至高效或无效的个案进行有效分析,实时的推广和摒弃,探索规律。4.经验总结法: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选择应用已有的研究经验和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将初步形成的研究经验进行总结交流,相互学习。5.行动研究法: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调整研究的策略,实行动态管理。

三、研究过程

(一)理论学习

一项课题研究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看教师全员参与意识如何,所以必须做好参与教师的动员宣传工作,明确研究的意义和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为此,课题组召开全体语文教师参加的宣传动员会议,公布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案,落实研究人员,正式启动课题研究。没有现代教学观念就不会有现代教学,所以课题研究以学习理论,转变观念为切入点,在召开动员会以后,根据教研组的安排,在召开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研讨中,要求教师在学习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在全组中交流,从而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同时在学习理论时,学习有关自主性学习研究的有关文献,为本次课题研究作指导和借鉴,使本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现状调查

为了课题有效性和有针对性的,带着问题研究。最初,我课题组根据我校语文组的现状,教研组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制定了学生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选择题,主要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影响学习的因素。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对问卷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所面临的问题。教师结合自身的理论学习,在教研组交流活动中,认识自身在开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找准课题研究中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为研究工作有效性服务。分析发现我们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不会听课。这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比较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上课时能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但做不到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等等。这种被动的学习方法大大降低了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极易使学生在心理上和学习上形成消极的“马太效应”。2.学习兴趣不大。兴趣决定态度,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他就不会积极地探究所学内容,其学习效果也就不会大幅度地提高。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条件改善了,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大大降低了。3.不能形成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4.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使人们能够清晰得反映周围现实世界中的一定的特定事物。由于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特别是学习困难成绩差的学生。5.学习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是心中无数。他们考虑的是“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主动做什么”。6.缺乏学习动机。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7.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习不足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听之任之,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试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课题组对调查分析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出了改变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所在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自主学习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据此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三)开展小专题研究

我们以课题研究与实施为核心,善于发现教学中的真问题,引导教师开展以解决各年级教育教学实践中重点、难点问题为主要目的小专题研究工作。有针对性的确定小专题。如七年级组《从积累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八年级组《从自读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九年级组《学会归纳与分析》,整个语文组推广使用以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学习任务驱动研究为主的“学研案”教学模式。做到研究内容因班、因人而异,真正落实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这些小专题来自一线教师,来自于一线课堂,正是实验教师所急所想,这样全员参与实验研究的针对性和积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真正为课改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四)边实践研究,边收集研究案例

学习、解剖他人或自己的典型案例,就是以他人的成长经验为借鉴,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在教学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调整、改进教育教学策略与行为,提升课堂研究的质量。因此在课堂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格外重视案例的收集,从教师的案例分析中,发现并逐步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共性问题和个别突出问题。然后针对课例进行互动式评议交流,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案例的收集与小专题研究相辅相成,在研究中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活动模式和调控策略,为后期研究成果的形成积累研究论证的依据。

四、研究成果

(一)形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入手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和责任,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就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为此,我课题组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为目的,以实现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为前提,采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如课堂上力求教学活动或知识内涵的直观演示,或教学内容的旁征博引,或问题设置的妙设悬念。与学生拉近距离,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两年来在培养学生主动性方面成长最快的是青年教师蔡亮,刚开始时他对教材的理解处理都很到位,但“眼”中没有学生,他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昏昏欲睡”。而今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参与面广,在课堂上看到的是学生在他的引导下的忙碌。自然学生学习成绩也在逐步的上升。2.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如果主动性学习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独立性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品质。我们要求教师充分的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我课题组采用的策略是在教学中减少传授模仿的时间,削弱教师的帮助讲解成分,尽力增加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3.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控性

在自主学习的研究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引导学生对学习能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活动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监控的能力。在学研案设置的结构上我们力求一一体现出来,给学生加以引导。如“课时目标”把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细化成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要达到的要求是什么,要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教学过程知识的“探究活动”则以“任务驱动”,在一个个问题的探究解决中,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典型问题”和“自主测试”的设置是为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过程。“自我学习日记“的设置是想通过对所提出问题的回答,在回答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

(二)初步形成以“学研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授李炳亭提出:高校课堂主张“照抄照搬”的模式,因为他认为没有临帖就没有“破帖”,没有继承就没有“生成”,在“接受中质疑”,在质疑中生成属于适合自己特色的模式。学研案下的教学模式就是在不断临帖中的“破帖”而生成的。学研案与讲学案、导学案是不同的。具体来说:讲学案是在教师讲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的学习,或是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讲的一种学案模式教学。简写“讲学”或“学讲”。导学案是较讲学案而言,较为民主的一种学案教学模式,是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科学结合。学研案则是较前两种学案模式更加提倡学生的人本地位的一种学案模式教学。“学”是师生共同的学习,“研”也是师生共研。是以课前多数教师的学研为前提,在课堂上再根据不同的班情学情,教师和学生再共同学研的课堂学习模式。它是一种师生互学互长的教学理念支撑下的教学模式。

学研案使用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增效减负,增加课堂的有效性。不给学生课外负担为基本底线,能在课堂完成的绝不留在课下。下发学案的时间必须是课前几分钟。2.呈现给学生的学案一定是教师团队“学研”的结晶。预设不足,心里就不会有一个灵活的课堂;没有适度的精心的准备进行练习就没有思维巩固的成功。3.课堂上坚持“三凡三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让学生全力展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4.每一份学研案必须是通过集体讨论修订后,有备课组长签字,方可以在课堂上使用。

5.使用时学研案分教师案和学生案两种。

6.每章结束后备课组长收集,将电子稿交给教研组长以备下一年研讨的材料。两年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化茧成蝶,初步形成有二中语文特色的“学研案”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此小专题以文献研究为载体,以当前课堂使用现状为切入点,以实施优化策略为目的,形成研究成果。目前初步的研究结果是:

1.语文课堂笔记本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1)对学生严谨的学习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的作用

我们会在成人的书写笔记中有这样的发现,笔记做的有条理,清晰,这个人肯定也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笔记若做的混乱,书写乱画的人,做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一塌糊涂的人。如作家吴似鸿她的“笔记本”与她创作的关系。追溯这些就是学生时代的沉淀,就是学生时代做笔记习惯的延伸,或许还是学生课堂笔记本质量的体现。(2)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载体作用 课标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课堂笔记本的记录过程就是学生课堂教育学习过程成果的体现。一节课听的质量高低,通过课堂笔记本的比照,学生在个体评价或同学间评价中就会产生教育和启迪。

(3)对学生的知识巩固继而形成能力的作用

当学生把课堂上教师要求全体学生一起完成的习题做到作业本上时,其实学生已经在教师指导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题库,这样既杜绝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随便扯张纸瞎做,或甚至根本不做的弊端。这些题目有易有难,从易到难,就是今后学生复习的最基本题库,即复习资料之“基本题库本”。

2.语文课堂笔记本对教师教育教学的作用

(1)有助于教师关注各类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控学习进程 课堂笔记本是在课堂上使用的。语文课经常会以“写”为主,而且“写”更是能反应这节课的输出是否达到效果。有了课堂笔记本,在评讲练习,展示个别学生笔记本上的答案的时候,就能十分直观地知道学生的错误在哪,从而避免了学生口头回答的时候出现的那种似对非对的尴尬场面,同时也帮助老师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课堂笔记本的练习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运用知识的水平、出现的主要差错及其原因以及好中差生各自达到的水准、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甚至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情绪。这些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分寸,更加切实有效地采取补救措施。(2)有助于教师设置课堂的互动性 课上,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课堂笔记本反映的问题,个性的问题个体解决,共性的问题展示出来全班交流。同时,根据学生“写”的现象调控课堂节奏调整教学的内容。在评讲课堂笔记本的时候,批改工作由学生的前、后、左、右四位同学轮流完成。学生在这过程中先与老师互动,正确倾听老师的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接着与相应的同学调换批改笔记本。我们知道,学生在批改他人的答案时,总希望找到他人的错误,于是在听讲评的时候,注意力更加集中了,生怕他人改错自己,也怕自己改错他人。这时不但真正理解了做题的技巧,同时也学会对他人负责任的思想品德。

(3)有助于教师课后对教学的反思

上完两三节语文新授课后,可以把课堂笔记本收上来,查阅、记录下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调整或补充一些知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教授新知识,避免了让学生或自己重蹈覆辙地犯错。经过这一番工夫后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学生学得也会更有效。

3.研究中发现目前语文课堂使用笔记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生身边的最好朋友“课堂笔记本”却没有得到有效使用,我们的学生无视“笔记本”。根据日常的教学观察,学生使用“语文课堂笔记本”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问题一:随意性强,没有专门的本子

学生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抓到什么就是什么,随意一个本子翻到反面空白页就写,甚至手上、课本上、作业本的封面、课桌面上,只要是可以写字的地方,都随意地用来做老师布置的课堂习题。问题二:有笔记本,但本子的使用是各门学科的综合 在课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会用一个本子,记录着好几门学科。如在课堂上拍摄的一位学生的本子,他一个本子分别记录了语文、英语、历史、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点和练习题目。

差 设置了语文课堂笔记本,前面还能认真坚持,却因为老师的评价问题三:有语文课堂笔记本,但“虎头蛇尾”没有坚持,有效性和反馈没有及时跟上,学生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求知的欲望,“动力系统”无法打开,即使打开也难以持久。不用完之后,这个本子的“实用”寿命也就结束。老师不会提起,学生也不会重视,它的归宿就是“垃圾”。“学生的笔记本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笔记本身反映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果。”既然是镜子,习惯的镜子,学生的每一步成长都会隐射在笔记本的上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课堂笔记本上除课上的知识点以外,基本上都是各种运算的式子和简单的课上几何证明的推理,很少看到用来帮助分析解题方法的线段图、几何图形。

4.小课题实践中的几种有效使用课堂笔记本的策略(1)培养学生使用语文课堂笔记本的良好习惯

“万事开头难”,在接班的第一件事就要给学生“立规矩”。要求每人专门用一个方便保存的本子,上课时先记下日期和需要学习的课题,课上翻开随时记录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和注意的事项,以及知识的探究和例题的完成过程。对书写的布局也做要求,规定从中间折出一天线,分成左右两部分,其书写顺序就如理科本子一样。特别要求的是对解题过程中的计算,思考过程的草稿也要在上面反映出来。如在今年刚毕业的学生中,通过三年的培养训练,无论是学习底子差的考几分的学生,也会在课堂上很认真的做着课堂练习,没有拿着一页纸或随意本子来做的现象。

(2)激发学习兴趣,体验使用语文课堂笔记本的快乐

兴趣是推动学生的直接动力,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课堂笔记本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达到养成习惯,发展能力的目的。在使用中可以让学生坦诚的谈出课堂笔记本的好处,尤其体现在本节知识未学透彻和复习的“回路”学习。当学生意识到课堂笔记本属于自己设计的学习“作品”的特点时,就会在平时把它做的更好。在所任的班级中,每到考试时间,学生复习更多看的研究的就是平时的课堂笔记本。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际与我交流,她说“老师,我把三年来的语文笔记本全部留下来,那天我爸看了后,认为是我弟弟以后学习的参考资料,建议我好好保存”。

(3)教师示范,言传身教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表率作用比对学生下命令更具有教育作用。其实,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把黑板作为教师的“课堂练习区”。这样,当教师在教学中板书,一方面可以起到示范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含义。如我们常常说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4)定期观察分析,及时检查评价,课堂笔记本是有其发展性的,只有在教师的不断引导完善中,才会逐步走向成熟。一定杜绝“虎头蛇尾”的现象发生。在课堂笔记本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经历师生双方面的检测和管理。因为没有评比检查,学生就不会重视;没有反思分析,学生就不会发展,所以教师要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价学生课堂笔记本,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表扬、展览优秀的课堂笔记本,引导大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的注重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达到能力的提升,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进一步打好基础。而优秀的课堂笔记本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财富,字字页页都满载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痕迹。要形成书写规范的语文课堂笔记本的习惯必须采取措施、加强训练,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有了语文课堂笔记本,就会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直面地照射出来,让我们都在无形中得到了帮助与进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中学生语文课堂笔记本使用发挥其最大作用,为每一个学生的优异成长奠基。

(四)取得的显形成绩 1.写成了论文

从研究初期,我课题组就注意收集老师在研究过程中,研究的不同阶段的教学反思和形成的自主学习方面的研究论文。

2.形成课程研究资料

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离不开课堂,我们不仅在相互听课中研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而且有时还要把一些课堂进行实录,在不断反复的看着,一个个环节,一个个现象的分析。另外,我们也特别注意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因为我们坚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策略渗透。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对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形式化,一类是绝对化。具体来说形式化就是形式主义,重现象而不重本质,有形式而无实质,有些课堂上的自主体现为 “形”在,而“神”却游离于自主之外,学生参与了外在的活动而缺少了内在的体验。绝对化的实质是二元对立的,表现为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提倡新的就必须否定旧的。出现了所有知识点都想自主放手给学生,不去顾及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个体的特征,每一个内容的难易等因素绝对化的自主,造成学生学习的难度。另外,教师的实践受评价的束缚,行为的转变只停留在表象和肤浅层次,研究上没有系统的学习而缺乏理论的支撑。

(二)今后的研究设想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式,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完善研究的内容,扩大研究的对象和研究范围,发挥教师资源和与时俱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大时代中让我们的学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能自觉自知的学习。

彰武二中语文科研课题研究组

2014年5月6日

第二篇:《高中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高级中学

校长:康云龙

一、标题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高课堂自主学习的研究》

二、署名

辽阳市第三高级中学:康云龙

三、摘要与关键词

多元智能、课堂、自主学习

四、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导致了教育的“少、慢、差、费”,久而久之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怎样“多、快、好、省”地提高教育效益呢?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多维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它可以使传统的课堂由无形到有形、由无声到有声、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它极大地拓宽了教学空间,增加了教学信息,能以多种形式沟通学生大脑中的感觉区、语言区,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速新世纪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借鉴了专家们的理论、观点,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结合自身实际,结合现代教育要求,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努力使课堂教学向新理念靠拢,使课堂教学回归到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上来。我们将探索一条更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途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更新教育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为实现有效教学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提供一个积极的参考。通过研究,也可以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联系。

2.实践价值:

(1)转变教育观念。研究实施多元化课堂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研究实施多元化课堂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学习能充分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提高教学效率。本课题研究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三)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1、课题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新课程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指在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支撑性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加德纳指出,所有正常人都拥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在八种智能方面所拥有的量各不相同,组合与操作方式各有特色。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校和教师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同的选择机会;该理论认为,如果学生缺少开发智能的机会,不管其具有多大的生理潜能,都不可能发展出相应的智能。基于这一观点,我认为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元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机会,会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传统智商理论(Intelligence Quotient)认为人的智商高低天生注定无法改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发展的。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 单纯依靠用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学生,标准化考试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其它同样为社会需要的智能,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相当数量的人虽然考试成绩很好,走上社会后却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人才的极大浪费。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出来成绩,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样都是高智商的标志。用这种理论去看待学习成绩较差但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就会感到,他们很了不起,而不是什么“差生”。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多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水平,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

(四)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目标:

(1)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探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

(2)认识学生的多元智能,贯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其在愉快、自然的环境中,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习得知识。

(3)探索“多元智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确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均衡的发展机会。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该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制定多元化的三维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课堂教学中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制定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2、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堂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对发现教学优势和改进教学方法有很大帮助。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多元智能一视同仁,把多种智能领域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学生的智能强项,以智能强项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研究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学习的兴趣、方法、习惯的评价。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运用学习的档案袋评价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坚持全面评价,注重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不断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六)研究的主要对象:

针对我校的2012----2015在校学生进行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探究。

五、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4年1月)

1、拟定课题名称,查找相关资料,制定课题申报工作;

2、在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深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制定研究的方法,思路和组内分工。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第三阶段:专家论证评价,反思、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

1、做好资料分类归档,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的案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成果,整理出完整、规范的实验资料;

2、把相关有推广价值的课题资料和专题研究论文整理编册。撰写“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与结题报告;

3、写课题结题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申请课题结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广泛收集、查阅、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和借鉴关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学习方法的现状,通过分析,找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能针对性地开展研究。3.行动研究法:通过实施不同教学策略、多元评价学生,不断反思、修正,以取得最佳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研究个案,分析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分析与研讨,撰写总结和经验报告,使研究更具系统化、理论化。

6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个案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六、结果与结论

本课题研究所达成的成果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依据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编写了一套针对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有效性的学案。

作为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方向,我们结合现有的各地、各校已有的学案,努力分析其所包含的教学理念,探究这些学案所展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侧重点,引领我们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我们在对于已有学案的基础之上,又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究新课程下课堂有效性的具体体现。我们总结出一套针对提高高中课堂教学各种课型的学案,并积极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课堂实践的检验,不断予以修正,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二)通过对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改变了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定教,分组教学”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于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我们不断转变高中课堂地教学方式,得出了一个新的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分组教学”。这个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1.课前预习——教师实行集体备课,探讨预习案,定预习目标、定自我检测目标;课前提前一至两天发放预习案。

2.课堂检查——在课前收上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课上针对课前预习案的检查情况进行解疑。

3.课堂探究——教师提点,学生分组讨论,从感性到理性,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同学一起研究问题,以固化知识,教师做适当指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当堂训练——在知识内容已能较好解决之后,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训练,以强化知识的应用。

我们以“以学定教”的预习案的设计为载体;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向课前、课后延伸。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增强,探究意识强烈,耐挫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互助氛围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习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通过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1.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从自己设计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去思、去疑、去设计、去探索,同时以教学素材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得出结论的猜想,然后让学生通过逻辑论证,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进而得到结论及性质;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得性质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用结论及性质解决问题上来,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讨论研究,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解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的变式延伸,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化归,紧紧抓住思想方法这条主线将建构知识、能力、情感系统;并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法,创设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创新的平台,开放式的课堂兼之分层评价的激励,能够及时反馈与调节本节课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掌握情况。

2.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

在现代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具有传输的网络化,信息呈现的多样化,信息存储的物质化等特点,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得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得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许多美好愿望能够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也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有机会寻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变成了学生的认知工具。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协作探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3.“以学定教、小组教学”模式,使分层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分层次教学按常规应对教学各环节分层,例如:教学目标分层、课前预习分层、课堂提问分层、问题探索分层、作业布置分层、单元考评分层、课外辅导分层等;我们研究认为分层次教学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4.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专业素质明显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手段方法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注入了动力,他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丰富充实“以学定教、小组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地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施方案和计划,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习惯得到改进,学习方法得到改善,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具有较强的持久的学习动力。由于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参与、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了探索和创新的强烈欲望,逐步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教师以导学案为载体,加强学习习惯培养、进行学法指导,逐渐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2.学生具有较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能分析学习情景,提出有关的学习问题,能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能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和修正学习行为;能正确评价学习效果。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形成。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3.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课题研究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我内化;逐步使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学会”成为“我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逐步自觉把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这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以学定教、小组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得到初步提高。从某种程度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讨论与建议

该课题的提出是为了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习惯,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自觉改变自我教学定位还比较困难,不能很好的突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满足于教师的讲授,缺乏自觉的思考,被动接受较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

八、参考资料和附录

1、霍德华•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2、吴志宏.《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3、《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灵活多多样的学生评价观》

5、《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课堂教学的研究》

第三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最终版]

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彰武二中数学课题组

执笔人:魏巍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发现一个命题的内容,在完全作出证明之前,先得不断检验、完善、修改所提出的猜想,还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的不是论证推理,而是合情推理。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在解决问题时的合情推理的特征是不按逻辑程序去思考,但实际上是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机地整合进来的一种跳跃性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的涵义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叫做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三、课题的基本目标 目标之一 :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目标之二 :

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合情推理能力中的各个环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每个环节做扎实了,才能最终实现课题的基本目标。

2、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我表现欲望。

3、对比性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对照的形式,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在“数与代数”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计算要依据一定的“规则”— — 公式、法则、推理律等.因而计算中有推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以学生有实际经验的向东向西问题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法则记忆和运用,而对产生法则的思维一带而过,又如,对于加乘法各运算律也都是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形式提出的,重视这样的推理过程(尽管不充分)既能解释算律的合理性,又能加强对算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再如,初中教材是用温度计经过形象类比和推理引入数学数轴知识的。再如:求绝对值|-5|=? |+5|=?|-2|=? |+2|=? |-3/2|=? |+3/2|=? 从上面的运算中,你发现相反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并作出简捷的叙述。通过这个例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再结合数轴,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并且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教学中,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的思维准备,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合情推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指出:“降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认别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图形;同时又辅以适当的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并为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在圆的教学中,结合圆的轴对称性,发现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圆的旋转对称性,发现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度量,发现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直观操作,发现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变换探究出图形的性质后,还要求学生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这个过程中就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注意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合情推理的方法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努力的方向。

3、在“统计与概率”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中的推理是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与其它推理不同的是,由统计推理得到的结论无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和决策的全过程。如:为筹备新年联欢晚会,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最受欢迎?首先应由学生对全班同学喜欢什么样的水果进行调查,然后把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整理成数据,并进行比较,再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作出决策,确定应该准备什么水果。这个过程是合情推理,其结果只能使绝大多数同学满意。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在教学中学生将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掷硬币、转动转盘、摸球、计算器(机)模拟等大量的实验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其合理性的理解。

4、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如,观察人行道彩色水泥地砖铺设的方式:

像图(1)(2)(3)这样铺下去,第 n 个图形中有多少块彩色水泥砖 ?(由不完全归纳法进行合情推理)再观察铺地所用的地砖不仅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正三角形……那么用正五边形的地砖能够没有缝隙又不重叠地铺地吗?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注重采用“严谨性、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合情推理对于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现行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保留了传统的数学课程对于演绎推理的重视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把合情推理首次明确写入了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课题组在仔细研究阅读了有关合情推理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合情推理进行了界定,并简要概括了归纳、类比、联想、直觉四种合情推理的重要形式的涵义与作用。其次,通过调查老师和学生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目前初中生合情推理能力总体上比较欠缺,尤其是类比推理和直觉想象能力。(2)初中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具有阶段性与层次性的特点。(3)教师们对课程标准中所提的合情推理在教学理念上较为认可,但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合情推理的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缺乏在该方面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指导。(4)《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为我们开展合情推理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空间。最后我们对合情推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构想,结合实证研究,概括与提炼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情推理教学的若干途径与方法:(1)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探索与尝试有利于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2)从“新课程的教材内容”入手,运用数学方法论的方法,挖掘和寻找有利于合情推理能力提高的生长点。(3)从平时的“数学解题研究”入手,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4)从“学生成长的阶段性与各类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入手,做好初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阶段性与层次性的培养。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近几年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我们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方向首先就是课堂教学上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2、实验班的学生与非实验班的相比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意识增强了,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多人次在数学竞赛中获奖,在去年的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我校学生的优秀率和及格率是全区最高的。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不仅增强了组内同事之间的凝聚力,合作精神大大的增强了,而且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很多老师跟同学交上了朋友,他们之间不仅只讨论数学问题,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也经常在一起交流。

4、构建了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模式。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摸索出了如何在学生活动中、教学目标中、教学方法中、作业分层中、辅导中的培养方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八、经验与教训反思

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我们认为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是适应当今教育理念的。对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有以下优点:

一、老师角色的转变

在合情推理的培养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师作为促进者,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探求真理;正视过失和错误。

二、学生更加喜欢数学了

与实验前相比,合情推理的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并且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能主动参与,新自实践,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学生更喜欢学数学了。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利用轴对称的特征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特征时,在抛硬币实验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轻松。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对电脑的兴趣越来越浓,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意义的教育网站,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来获取有用的知识。老师们也在建立了博客,除了资源共享,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题研究中困惑

一、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中弱化了几何逻辑推理过程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因此数学的育人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须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来体现,注重实验、实践、探索、猜测、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是适宜的,但淡化了逻辑推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从实验前后我校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对比方面可体现出来。

二、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效率不高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很好地处理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但在实验中,一些老师在这方面只是课本搬家,完全取代黑板和粉笔。演示过程中视图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体成了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理性思考。

三、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为对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行培养,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

合情推理能力研究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识其神。

总之,通过两年多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们体会到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是它仍不失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何使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第四篇:小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结题总结

小学课题组

201 年4月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复杂的社会,信息更新迅速,这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学生掌握多种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因素,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渊博,大多数都是靠自主学习得到的。只要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就相当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就能不断的更新观念,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提出:要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一些学校的课题组都将自主学习研究,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以课堂为基点,以课堂学习生活化为途径,以自主学习心理研究为突破,在小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完全“拿来”是不行的,我们认为:必须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方法,才会更有利于我们的一线教学教育工作。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是想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不再过分地依赖教师“灌输”而是能自己逐步探求到新知,从而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教育真正体现人本精神,凸显学生的自主化成长,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题界定

自主学习:其实就是学生自我主动地获取知识。它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的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这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从而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

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人有很强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而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

2、研究意义(价值)实践意义 :

(1)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和科技的进步,而这取决于教育发展水平和速度,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未来的文盲定义为“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面对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快速纷繁,“终身学习”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学会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指出“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一辈子负责,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更是引发学习的地方”。

(3)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旨在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减少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广,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理论价值:

践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说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贯彻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重点研究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独立地获取知识,探求新知,达到学会、会学,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三、课题假设和研究目标

1、课题假设

通过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关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逐步在学习交往中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进而能有意识地调整自我,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质,使其获得自主发展,学会自主学习。

2、研究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制定各年级各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构建不同的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操作性强,但又不失灵活机动。

(2).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改变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由“讲解—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变为引导和启发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之会学、乐学。促进学生发展,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4).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提高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使学校与教师积累一定数量的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得奖或在教育杂志发表。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主体性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活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传播,但传播的知识只有在它被重新构造之后,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仅仅是经过教师“讲”,学生是无法在实际情况下得到应用的。要让知识真正可用,学生不经过自身的思考、理解、实践和检测是无法达到的。在具体情境下主动实践过程中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来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是外部活动无法替代的。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不能由外部决定,而要依靠个体对现实的世界作出自身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理解的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情报,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1)调查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学生的学习现状,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归类,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3)经验总结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实施情况作好记载,写出相应的总结材料,以点带面。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工作方案

1.科学管理,使得课题研究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堂为实验主阵地,使课题研究服务于学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以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间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课题组成员针对每次选取的一篇课文进行同课异构。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成长。课题组配合学校,推选课题组的优秀执教者,到学校会议室展示。

3.运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来完善。邀请一些专家来校指导这一课堂模式,并指导课题组如何开展研究;同时,小组成员走出去,学习他校经验,到他校开设研究课,来提升教学效益。

最后,借助论文撰写和参加教育教学竞赛来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双主体、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 1.双主体

(1)教师的主导地位研究

(2)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

2.四环节

(1)在“学”的环节,注重兴趣的培养

(2)在“议”的环节,注重能力的培养

(3)在“讲”的环节,注重能力的提升

(4)在“练”的环节,注重能力的巩固

3.六步骤(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组合作,共同释疑(4)学生讨论,教师点拨(5)巩固知识,当堂训练(6)延伸拓展 提升素养

我们课题组提出的“双主体、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经历了一个由模糊-清晰-定型的过程。

1、学习先进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教师思想保守,不敢创新,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模糊不清。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要科研兴教,就必须把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先进的课改经验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课题组采用集中学习辅导、自学、外出听课等方式,学习先进的理念,弥补我们的不足。

2、立足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第一环节 骨干教师引领(2012.7-2013.2)

我们课题组选

老师执教的五二班作为实验班级,我们通过集体备课、上展示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发现教师讲课时间少、语言简练,学生学得很投入,很轻松,练习量加大,学习效果好。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组共同努力,实验班级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在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县教研室统一抽考全县五年级的成绩)取得了全镇第一名的成绩。比五一班在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三个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学生的具体分数在班级自主学习总结上)

表:

第二环节

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2013.3-2013.8)通过第一环节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了显著效果。在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我们课题组的 校长,带领全校教师在全镇学校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第三环节(2013.9-2014.5)推广展示阶段

通过集体备课上展示课在全校及全镇展示成果,把经验在全镇推广,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县级优质课及撰写论文活动。

提炼加工 形成模式

通过我们不断的研究,对课堂教学分析、提炼和加工,总结出了“双主体、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七、课题成果的分析与讨论

通过二年的研究和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初步确立,并将逐步完善。教师通过研究,使全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习方式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了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实践表明:《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研究过程是一个双赢的过程。(1)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围绕课题方案,就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际操作情况、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确立了以生为本、以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老师在2011-2012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老师在2012-2013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2012年 老师参加教师基本功比赛。2014年3月 老师参加县级优质课并获奖。2014年4月 老师参加市级优质课。

(2)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课题组的老师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养成了善于反思、乐于总结的好习惯,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课题组的 教师撰写的论文在 上发表。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主动性更强,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质量飞速提升,实验班的学生学习质量优于其他普通班的学生,这真正体现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4)推动了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开展本课题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成员尽快掌握新课程理念,积极反思传统教学行为,认真实践新课程标准。带动了全校教师主动适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习,大胆实践创新,大力推动了我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课题管理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课题研究的精力投入不足,课题组的管理和督促还不够全面、到位。(2)过程研究材料的总结、整理不够及时。

每年的研究活动开展得很丰富,形式也多样化,但整理不及时,收集的面也不广,所以过程性的研究资料相对不足。

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并有机地与新课改研究结合起来,我们将一如既往,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教学科研工作,更认真地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一定会开出更灿烂的花!

第五篇: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所 属 学 校:襄阳区双南小学 课题 负责人:廉华志 课题小组组长:廉华志

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8月——2009年9月

课题主研人员:

课 题 组 总 组 长: 廉华志(负责课题组全面工作)

课 题 组 档案建设: 郭焕清(布置收集整理实验材料)语 文 实 验 教 师: 苏丽华(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研究)

李红军(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研究)

数 学 实 验 教 师: 杨珍瑞(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研究)

黄 辉(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研究)

品德与社会实验教师: 崔华云(进行品与社学法研究)科 学 实 验 教 师: 靖 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研究)英 语 实 验 教 师: 高丽娟(进行英语学习方法研究)

襄阳区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双南小学小学于2007年7月向襄樊市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09年9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

1、提出课题,申请立项:

立项申请书:廉华志

2、撰写研究规划和实验方案(2007年4月)课题研究规划撰写人:廉华志 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人:杨珍瑞

3、实验教师进行行动研究(2007.9—2009.6)

(1)实验教师根据学校实验方案学习有关学习方法的理论。(2)实验教师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行动研究。(3)每学期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撰写实验总结(4)实验教师编写经验论文,教学设计

4、做好课题研究结题的准备工作(2009年9月)

5、总结课题研究经验,申请结题(2009年10月)档 案 整 理:郭 焕 清 结 题 报 告:郭 焕 清

取得的成果:

(一)探索出了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常规教研、论文撰写四位一体的科研新模式。

在进行“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实验过程中,我校课题组发现:仅仅把课题当课题,仅仅为实验而实验是不能解决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问题的,因为任何一项研究都不是孤立的,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观念、教师的教法、课堂呈现的方式、教师自身素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此,我们在思考:能否找到课题研究与教师日常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呢?经过多次的研讨,多次的论证,我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有效的新路子,即:以课题研究统领全校的教研教改工作,依托课题,进行集体备课,进行常规教研,根据教学反思,撰写教研论文。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始,课题组首先制定出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总计划,向全校教师通报;接着每位教师根据学校课题,自定一个小课题(必须是学习方法的研究);然后,每位教师围绕自定小课题,收集处理相关理论资料,做好集体备课的准备;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主备人先阐述自己对本课题的理解,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将采用的方法;再通过第二天的课堂实践,验证自己的研究目标是否达到;最后,在听取了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收获。

学校采用多种方法激励教师积累一线教学实践素材,撰写教学随笔、教研论文、教学思考、设计教学过程,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文章寄出去参与评选,与他人共享教育资源。

(二)依托课题,构铸了特色教研体系

“湖北省优秀科研课题实验基地”、“湖北省引导主动学习课题实验先进单位”、“襄樊市优秀科研教学示范先进单位”、“襄樊市第四批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当这一块块金光闪耀的奖牌从你的眼前一一滑过时,你可相信,奖牌的主人——双南小学,竟是一所农村小学,你可知道,这一块块奖牌,昭示着双南几代领导人对科研工作的高瞻远瞩,浓缩着双南53名老师教育科研的智慧,彰显着双南独特的教研教改的魅力。

有人会说:教研不就是备课、上课、评课吗?我们认为,仅有这三个环节不能称为教研。真正的教研应该是确立老师人人参与的良性运行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科研规划和切合本校实际的科研管理制度,要求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实际选择研究子课题,把课题研究、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撰写论文等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营造全校联动的浓厚的教研氛围,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目前,我校的教研教改模式已初步形成。

1、归纳热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 问题即课题,课题问题化,都蕴含着一个道理,课题研究来源于问题的存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有鲜活的学生资源,更有广阔的课堂“试验田”,教学过程中,班级管理中,学生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课题进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如前些年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于是我们确立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题研究(现已结题,并被评为省级课题实验先进单位)。2007年,我校老师又普遍反映,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已经成了禁锢学生创造力的“紧箍咒”,于是,我校申报了市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课题研究,并被批准立项。现已进入实施阶段。

2、围绕大课题,确定小主题(子课题)

从“引导主动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再到今天的“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从未间断过,如何把课题研究、常规教研、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经过长期思考与探索,决定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每周一次的常规教研为着力点,提升教师教研水平。为此,每学期开学初教研组长在制订学期教研计划时,就围绕大课题为每一位要讲研讨课的教师确定教研小主题(子课题),使教研的切入口更小更精确,并把它张贴在办公室,使老师们都能明确本学期的教研方向,如本学期,文、理科组围绕“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各确定了13个教研主题。

3、围绕小主题,广泛收集资料

理论知识的馈乏对于我们这些整天忙于一线教书的教师们尤为突出,如何激发老师们自觉地去多读书呢?我们规定,每一次上研讨课的老师都要在讲课前两周开始围绕学校确定的教研主题搜集相关的理论资料,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有效文字材料,写出自己对本主题的认识及感悟,在教研时上交教研组长,确保讲课教师上课心中有理念支撑,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体验。

4、集思广益,开展集体备课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我们坚持集体备课,是因为我们看到了集体备课的优势:它能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呈现出老师的个人教学魅力。我校教研工作的第三大环节就是坚持文科组每周二下午第一、二节课,理科组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同年段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前,同年段教师都先写好自己的教学详案,集体研讨时,主备人先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等抛出来,其他老师围绕他(她)的观点进行讨论、反驳、完善、提高。集体交流时,我们特别强调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使教师们在相互争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语言组织,创新思维等能力。

5、立足课堂,演绎精彩研讨课

上好研讨课,是整个教研工作中最重要也最精彩的环节,讲课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个人教学风采等都通过课堂这一灵动的载体而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讲课者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使出了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因而出现了很多精彩的课堂教学片段,如苏丽华老师在讲《圆明园的毁灭》时,制作的精美课件;杨珍瑞老师在讲《能量与太阳》时所引用的煤和石油的形成视频等都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到余味无穷。

6、精心准备,认真说课、评课

说课评课作为教师的五大基本功之一,其在教研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为了提高自己的说课评课能力,老师们既要把握新课标对本册、本单元、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又要考虑新的教育理念在本节课中的体现。因此,说课评课前,老师们必然要认真阅读新的课程标准,查找相关的教育理念,读书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老师们的条件性知识会在这一次次的阅读中逐步提高。在说课评课这一环节中,我们首先请主讲老师说课,说教学内容、说教材解读、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资源运用、说教后反思等,然后,其它老师围绕“教材解读、设计理念、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创新”这十点对这节课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并给出得分,组长算出平均分,每学期根据平均分多少评出五名“讲课评课明星”

7、勤于动笔,撰写教研文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挑战,教师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成为人们的共识,讲教育故事、编教学案例、写教学随笔、做教育反思、撰写教学论文,都是提高老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忘经历、精彩课堂实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自己对某一事件的所思所感等,一月一整理,一月上交一篇教学随笔,一节精彩课例,一学期上交一篇教研教改论文。

(三)各科学习方法自成一体

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有:预习法 质疑法 课题分析法

连缀段意法 找中心句法

有感情朗读法 朗读助解法

用心阅读法 想象法 情境渲染法 社会实践法 摘抄法 积累法 “自我赏析式”作文评价模式 数学学习方法主要有:讲解法 画图助解法

逻辑思维法 实验法

品与社学习方法主要有: 案例导入法 创设情境法

社会实践法 现身说法法

动态讨论法 开放评价法 科学学习方法主要有: 操作法 实验法 讲解法 英语学习方法主要有: 口语训练法 课外辅导法

(四)实验教师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在两年的实验研究中,我校的教师阅读了大量关于学习方法的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赞可夫关于“全面发展”的理论,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巴班斯基的教育文选,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都为实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年来,我校共有31位教师的论文获得市及以上奖励,11位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获得市及以上奖励,3位教师的电子教案,录像课获得市及以上奖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9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获奖,6位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获国家级奖励,苏丽华老师的教案《太阳是大家的》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赵莉老师的电子教案获省奖,崔华云、郭焕清、杨珍瑞、靖娟、李红军、黄辉参加“五优”竞赛,被评为襄阳区优质课教师,高丽娟老师带领两名学生参加湖北省英语口语大赛,分获一等奖、三等奖。

(五)学生学习能力成效凸现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挣脱了思想上的禁锢,在学习过程中,自由探索,自由张扬,个性和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和发展,学习能力成效凸现。两年来,共有39名学生在“天地杯”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奖,56名学生在全国小学生书画竞赛中获奖,3名学生在中小学生演讲比赛中获奖,18名学生在书信大赛中获奖。

2009年7月,湖北省农村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在武汉举行,我校学生安璞、王语嫣克服天时、地利等不利因素,在赛场上沉着应对,力挫群雄,分获六年级组一等奖,五年级组三等奖。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女士在为这两个学生的辅导教师颁奖时,对我校的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我校进行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实验两年来,达 到了预期目标,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与发展,实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较之以前,都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和提高。可以说,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在我校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双南小学

二O一0年三月二十日

下载高校课堂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课堂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推荐5篇)

    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

    《小班化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班化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讨论学习这一形式已成为小学诸多学科教学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课必有“小组讨论”的现象,这一现象说......

    《小班化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班化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大丰市三龙镇第二中心小学 林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讨论学习这一形式已成为小学诸多学科教学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

    农村中学音乐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音乐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育现状离现代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音乐在艺术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人类......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杜须录 单位: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课题组成员:董晓晖、崔......

    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题组组长:课题组组员: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通过使用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

    农村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结 题 报 告 **市**区祥福中学校课题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 四十年风雨,四十个春秋。毗河之畔的祥福中学,立足农村,......

    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镇头中学 宋雪琴 一、课题的界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困生过多......